最新与朱元思书优秀课件(用)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与朱元思书》优秀公开课ppt

《与朱元思书》优秀公开课ppt

关键语句解读与情感表达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达了作者对富春 江美景的赞叹和向往自然的情感。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通过描绘游鱼和细 石的清晰可见以及急湍猛浪的奔腾气势,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水的清澈 和奔腾不息的赞美。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对 追名逐利之徒的蔑视和对美好自然的留恋,体现了作者高洁的志趣。
作者简介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 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 好学有俊才。沈约见其文,倍加称赏。梁天监二年 (503),吴兴太守柳恽召为主簿,常引与赋诗。建安王 萧伟趋贤重士,召吴均为记室,掌文翰;萧伟迁江州 (今江西九江),补吴均为国侍郎,兼府城局。后柳恽 又转荐吴均于梁武帝,帝召之赋诗,深为赏识,任为侍 诏,累升奉朝请。
课程目标与意义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与朱元思书》的基本内容 、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 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美的感受,培养健康的 审美情趣。
课程意义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 价值和教育意义。通过学习本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 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领略到中国传 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自然美的无穷魅力。
《与朱元思书》优秀公开课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 课程总结与回顾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与朱元思书》背景及作者简介
《与朱元思书》背景
该作品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骈文,是他写 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的一封书信。文章以书 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春江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山水 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画,是六朝 山水小品的佳作。

第13课《与朱元思书》课件(35张PPT)

第13课《与朱元思书》课件(35张PPT)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_山在_峦争__凭 着_借 往_高 高_峻 处_的 远__地 处_势 伸_, 展_争。__着_向_上_,_仿_佛_都___
3.(甲)文作者对富春江山水的感受是“窥谷 忘反”,(乙)诗中表达了类似体验的句子是: ____即_此__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甲)(乙)两则诗文情感表达上有什么共同 之处?(3分)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文中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 游鱼细石 , 直视无碍 。
5.本文的主旨句(作者的感慨)是: 鸢飞戾天者 , 望峰息心 ;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
6.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句子是: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 千百成峰 。
写听觉感受的句子: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嗯,对。
陶冶净化心灵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中与《三峡》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 工之妙的句子是:__急__湍__甚__箭___,__猛__浪__若__奔___。 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写“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对朋友离别的 不舍,王安石借写“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飞来峰的高耸,而吴均 在《与朱元思书》中借写“___蝉__则__千__转__不__穷__,_猿__则__百__叫__无__绝____”,以 “蝉”与“猿”的I 鸣叫创造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与朱元思书》第一段总写自富阳到桐庐之间山水的奇异之美,“奇 山异水,_天__下__独__绝____”这八个字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纲。 (4)游人们途经富春山,目睹山势之高峻,感受丛林之幽寂,体会到了 《与朱元思书》中“___夹__岸__高__山__,__皆__生__寒__树___”的意境。

《与朱元思书》优秀课件

《与朱元思书》优秀课件

汇报人:日期:contents •课程介绍•《与朱元思书》的作者介绍•《与朱元思书》的思想内容•《与朱元思书》的艺术特色•《与朱元思书》的鉴赏与评价•《与朱元思书》的影响与传承目录课程介绍01《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春江至桐庐一百余里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画,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佳作。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篇经典的山水小品,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课程背景理解文章所描写的山水景物及其特点,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表达方式。

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语法现象,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

课程内容包括:原文阅读、重点字词解析、语法现象解析、思想感情分析、文学鉴赏指导等。

通过字词解析和语法现象解析,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原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语言魅力。

通过思想感情分析和文学鉴赏指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与朱元思书》的02作者介绍生平吴均出生于贫寒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成年后才华横溢,历任多个官职,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成就吴均的诗文作品在当时备受赞誉,其文风清新、简洁,且富有感染力,被誉为“吴均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吴均的生平与成就吴均的诗文作品常常描绘自然风光,展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崇尚,语言朴素自然,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吴均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吴均的诗文作品语言简练,不事雕琢,寓意深刻,直抒胸臆,明快流畅,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简洁明快吴均的诗文作品极富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感染力强时代背景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们或沉溺于名利,或遁迹于山水,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

《12.与朱元思书》 课件(共40张PPT)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12.与朱元思书》 课件(共40张PPT)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堂感悟
学习了《与朱元思书》,深深感受到作者寄情山 水的情怀。在那奇山异水间,仿佛看到作者于不得 志中寻得一方宁静。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美景 之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富春江的秀丽风光,以 此来寄托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 对现实中不得志的无奈与感慨。我们在欣赏这篇美 文时,也能从中体悟到人生的起伏,学会在困境中 寻找心灵的慰藉。
板书设计
与 总写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元寄情山水 意欲归隐
课堂检测
1.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D.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字词积累
yùn kē xuān miǎo piǎo yīng
韵 柯 轩邈 缥 碧 嘤
líng kuī
tuān yuān lì
泠 窥 急湍 鸢 戾天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 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
江水清澈(静态)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江流湍急、气势磅礴(动态)
这一段从江水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写了水的清澈 和湍急,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课文解析
2.在这段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词?找一找。
猛浪若奔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3.在这段中,有没有特殊句式?找一找。
急湍甚箭 省略句,“甚于箭”省略了“于”。
课文解析
1.第1段除了总写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还写了什么?

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说课课件

八年级上册12《与朱元思书》说课课件

期待与同学们在下一处美景里相遇!

1.情境真实,学生更容易快速进入项目任务。写景散文+文言文,已经是让八年级大 部分学生“望而生畏”的组合,如何提升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有主题的

活动和任务串联的项目制学习就是打开学生兴趣的关键点,”电视台”跟着课本去旅

行“栏目征稿这个情境真实且具备可操作性。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 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 徒语哉!
参1.考去答月案:刚过去的一个月。 2.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景。点3推.还举觅卡(mì)薜(bì)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萝,一 种 山 中 生 长 的 藤 本 植 物 。 屈 原 《 楚 辞取·景九地歌(·勾山选鬼)》::山“(若 有 人 兮)山水之(阿 ,√被)薜 荔 兮 带 女 萝 。 ” 后 以 此 代 指 隐 士 的
以上是我们的脚本展示,欢迎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组研讨流程
6人小组8分钟合作研讨: ①组长分工确定:展示员1名、朗读者2名、书记员 1名,其余为智囊团。(1分钟内分工完毕!) ②组员共同参与讨论,规定时间内完成脚本设计, 书记员负责书写讨论结果(云课堂),组长核对; ③其余组员在书本上同步记录要点,组长提醒时间。
反思:你们的设计有没有将吴均的情完全展现出来?
【设计意图】该问题指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深度 发掘文本的兴趣。由此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利用今 天所学挑战高阶任务,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高阶挑战:景语 呈现 情语
“吴均三书”姊妹篇

《与朱元思书》说课ppt课件

《与朱元思书》说课ppt课件
详细描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组织活动等方式与学生互动。例如,教师可以让 学生朗读文章段落,或者让学生模仿文章中的描写进行创作。通过这些互动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学生需要能够理 解《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的主 题、情感和主要观点,掌握文章
公开课视频
搜索各大在线教育平台,找到关 于《与朱元思书》的公开课或教 学视频,获取更多教学资源和教 学方法。
07
结语
总结反思
本次说课课件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朱元 思书的内容和特点,通过精美的图片、 动画和视频,将课程内容生动地展现出 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
在课件的设计过程中,注重了教学内容 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使得课件的整体结 构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对《与朱元思书》这 篇文章的文学知识、写作 技巧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思维能力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解决问题,是否具备 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
教师反思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达到了预 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教师需要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 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 鉴赏能力,使其能够理解 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 意图。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培养其热爱自然、关注生 态环境的意识。
课程大纲
文本解读
分析文章的结构、 语言特点及意境之 美。
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 讨论,分享阅读心 得。
导入

《与朱元思书》优秀课件

《与朱元思书》优秀课件

写作背景
总结词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详细描述
吴均在创作《与朱元思书》时,正值他仕途失意之际,寄情于山水之间。他通过 描绘富春江沿岸的山水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作品评价
总结词
了解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 素养。
详细描述
《与朱元思书》以其精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被誉为中国古 代山水游记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吴均高超的文学造诣,也 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04
CATALOGUE
拓展阅读
《答谢中书书》

总结词
与《与朱元思书》类似的写景散 文
详细描述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 弘景的一篇写景散文,通过对山 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 景的热爱和向往。
《三峡》
总结词
具有地理特色的写景散文
详细描述
《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一篇写景散文,通过对三峡地区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该地区的壮丽景色和 丰富的文化底蕴。
答疑4
对于富春江景色,作者为什么 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THANKS
感谢观看
《与朱元思书》优 秀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解析 • 重点词句解析 • 拓展阅读 • 课堂练习与答疑
01
CATALOGUE
课程导入
作者介绍
总结词
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有助于理解作品内涵。
详细描述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自幼好学且志趣高洁,学有成就 后却屡遭排挤,仕途不顺。他的作品多以山水景色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0张PPT)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0张PPT)
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 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 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比拟的。
翻译以下几个句子
1.风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净,天山共色。
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 同呈现同样青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任凭(船儿)往东还是往西。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稀疏的小树枝交织的地方,或许还可以漏出点阳光。
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释义:
皆: 都
缥碧: 青白色
见:看见 底: 水底
游:游动 细: 细小
碍:障碍 急湍: 急流的水
甚:比……快 猛: 迅猛、汹涌
若:像 奔: 飞奔的骏马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 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 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 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水色—— 水皆缥碧
清澈 水深—— 千丈见底 夸张
静(详)
水清——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湍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比喻 动(略)
第三部分,这部分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 作者从侧面烘托出山水之美,抒发了
,流露出爱 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主题:
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4.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5.负势竞上,互相轩藐; 仿佛争着向远处高处伸展;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老鹰那样极想得到名利的人, 7.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8.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轩,高;邈,远
石,泠lín泠g 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嘤g 成韵。
形容水声的清越 互相和鸣
蝉则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
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 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
穷,猿则百叫无绝.
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着 寒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争 着向上,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 天,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 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 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 断地叫,猿猴也不停地啼着。
2、辨析下列多义词:
天下独绝 极点
猿则百叫不绝 停止 、消失
奇山异水 奇特
长约八分有奇
零头
一百里许 数词
猿则百叫不绝 极言其多
3、 理解词类的活用:
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动词,向东向西); 猛浪若奔 奔( 动词—名词,飞奔的马); 负势竞上 上( 名词—动词,向上 ); 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 横柯上蔽 上( 名词—状语,在上面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与朱元思书
活动一:走近“唐诗之路”: 吴均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huán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 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 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wǎn)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作一
吴均(469~520),字叔庠,

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 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
简 yàng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 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介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 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
体”。
官至郡主簿,私写《齐春秋》
嘤( yīng)嘤成韵 千转( zhuàn)不穷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
指烟雾
一样的颜色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
向东向西
表约数,“左右”。
山异水,天下独绝。
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
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风停了,烟雾也完全消失,天
条交映,有时见日。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 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 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 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斜 横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 天,也像黄昏 那样昏暗;稀疏的枝 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1、给加点释义:
风烟俱净全、都 一百许里 上下急湍甚箭 超过 泉水激石 冲击 、冲刷好鸟相鸣 美丽的鸟儿在昼犹昏 犹如、如同
空和群山呈现出一样的颜色。(我 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儿 向东向西。从富阳到桐庐(相距) 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奇山异水 ,独一无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
青白色
石,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急t湍uā甚n 箭,猛浪若奔。
急流的水
飞奔的马
猛急直游千水 浪湍视鱼丈皆 若甚无细见缥 奔箭碍石底碧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
总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异水 清
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
静景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动景


高山寒树 高

轩邈成峰
、 险
奇山
泉水泠泠

好鸟相鸣 蝉鸣不穷
免官。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
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
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感知文体
书---书信,一种文体。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讲究 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 少用散句。本文是作者写 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 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 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 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 得上一篇山水小品。
第 一
小 结
叙事: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江部: 奇分这
特,是
抒情:奇 天山下异独水绝,。
秀总文 丽叙章
的了的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水的“色”,“清”, “深”
(静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写水“急” 动景
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这 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 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之 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从视觉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从听觉写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触景生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
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 视,含蓄的传达出爱慕美好 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到天上。戾,至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筹划、治理
横柯上蔽,
流连忘返;“反”同“返”
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好像,如同
上,在疏上面条,交名词映作状,语 有时见日。
互相掩映
看见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
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3段是什么 关系?
总 第1段: 概括从富阳至 桐庐的奇山异水。
分 第2段:描写异水。
第3段:描写奇山。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 绝。
第一段:有写景,有叙事, 有抒情。 写景: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景 色
富 春
方也能看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 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 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像飞奔 的马。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
之意的树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
动词用,意思是这
些高山仿佛都在争
“高山”凭依(高峻的
着往高处和远处伸
)的形势,争着向上
展。
miǎo
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本文选自《 艺文类聚 》 ,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 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 浙江 境内 富春江 的秋景。
读准字音
缥(piǎ)o 碧 窥(ku)ī 谷
急湍( ) tuā 轩( )邈xu(ānn ) miǎo
泠泠(lín)g 作响 鸢( y)uā飞n 戾( )天lì 经纶(jīng l)ún 横柯( )上k蔽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