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语文试卷-(3)
高二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

高二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文这门学科是我们每个作为中国人都需要掌握的重要学科,下面小编整理了高二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高二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一)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A.迤逦(lǐ) 拾掇(duō) 绊倒(pàn) 一蹴而就(cù)B.混沌(hún) 强横(hèng) 提防(dī) 数见不鲜(xiǎn)C.蕴藉(jí) 真菌(jūn) 框架(kuàng) 模棱两可(líng)D.诡谲(jué) 贮存(zhù) 着魔(zháo) 深恶痛绝(w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啰嗦含糊精彩促狭鬼哀声叹气B.唢呐缉拿螺旋笑嬉嬉粗枝大叶C.迄今膨胀绵密琉璃瓦陈词滥调D.付梓寒砧佳宾万应锭不落言筌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①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宽以待人会使人人都喜欢与你交往。
所以,宽以待人是为人的一个重要原则。
②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而知识却在“消费”中永生。
③如果没有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能真正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④在没有护堤常识的人看来,那细小的裂缝也许是________的,老农也未免太大惊小怪了吧。
A.处世消失体味微不足道B.处事消逝体味微乎其微C.处世消逝体验微乎其微D.处事消失体验微不足道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A.对于“无人监考”的建议,同学们见解不一,议论纷纷,无所适从,学生会准备组织大家认真讨论一下。
B.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窘困,无出其右。
C.同学们都认为他多才多艺,他自己却谦虚地说:“我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盛泽中学2001~200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1.A 2.A 3.C 4.A 5.D 6.D 7.B 8.A 9.C 10.C
二、11.C 12.C 13.A 14.D 15.CF 16.C 17.B 18.D 19.A 20.C
三、21.(1)因为是对“古人的考虑”的推断,故用“似乎”,同时也根据从商到唐历代交替的东、西部为中心的史实说的。
(2)西部大开发,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干,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来。
成为照亮后人眼睛的一个亮点。
22.①谈的是“中国的东部与西部,究竟哪边比哪边更重要”。
②比喻说明中国的东部和西部同等重要,形象说明东西部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和偏废,只有东西部和谐平衡发展,国家才能健康稳定地前进。
23.发源于西部的长江、黄河这两条伟大的河流哺育了华夏文明。
四、24.①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②与子同仇
③脉脉不得语
④俯身散马蹄
⑤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⑥制芰荷以为衣兮
⑦山气日夕佳
⑧同是天涯沦落人
⑨清泉石上流
⑩不尽长江滚滚来
○11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
○12唯见江心秋月白
○13犹抱琵琶半遮面
25.略
26.略
27.②⑤⑦
②能源供求的矛盾十分突出。
(或:能源供应的问题十分突出)
⑤才能在调整中求生存,求发展
⑦改为:删去该句,它与文章所谈内容无关。
五、28.略。
高二语文试卷2001~200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四校联考试卷.doc

2001~200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四校联考试卷高二语文命题人:中牟一高张鸿道第Ⅰ卷(共60分)一、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30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B.这个问题你应该原原本本解释清楚,否则不可能不让人产生怀疑。
C.山区那些可爱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D.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3.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恰当的关联词语是()苏轼《贾谊论》说,贾谊才学虽高,但不善于分析把握形势,以致郁郁而死,没有发挥自己的才能。
苏轼分析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甲)苏轼意见未必正确,(乙)导致这场悲剧主要是统治者的错误;(丙)贾谊未尽其才,(丁)是历史事实。
A.但是而且然而却B.虽然但是不过也C.尽管因为但是却D.由于因而尽管也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便.(piàn)言多令才虽与府吏要.(yāo)捐余袂.(jué)号江中将以遗.(wèi)兮远者B.否.(pǐ)泰如天地夙.(sù)兴夜寐挥斥方遒.(qiú)忍尤而攘诟.(hóu)C.橼.(chuán)子平平仄仄..(zézé)憧.(cōnɡ)憬龋.(qǔ)齿D.噩.(è)梦溺.(nì)死憩.(qì)于枝头宁谧.(mì)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句中的作用和意义与其他三个差别最大的一个是()A.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福建师大附中2001--2002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考试卷参 考 答 案

福建师大附中2001--2002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考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
1.C
2.C
3.B
4.C
5.D
6.B
7.D
8.C
9.C 10.D
二、现当代诗文阅读
(一)11.ɑi 12.A书13.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B)14.惆怅失落以景衬情
15.国民的奴性16.浅显
(二)17.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
“治乱交替”,“乱”多“治”少
18.“人”的价格是指老百姓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充分享受做人的资格,获得做人的尊严,实现当家做主的梦想。
(三)19.举例子(A) 20.BCDF 21.C
22.生物技术可能给人类带来的严重问题
23.生物技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好处,也可能给人类带来严重的问题。
三、古代诗文阅读
24.B 25.B 26.AF
27.《诗经》、《离骚》
28.《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白居易、《琵琶行》
29.《祭十二郎文》《愚溪诗序》
30.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3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3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4.C 35.CE 36.BCDE 37.A。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3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3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刻150分钟。
第Ⅰ卷(共30分)一、1.选出注音错误最少的一项A.红绡(shāo)险衅(xìn)迍迍(dūn)岁在癸丑(kuí)B.龟裂(jūn)修葺(qìè)莞尔(wǎn)期功强近(jī)C.逶迤(wēi)(yí)先妣(bǐ)圜墙(yuán)呱呱而泣(gū)D.浸渍(zì)乳媪(ǎo)谂知(rěn)倜傥专门(tìdǎ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
B.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C.我们是舞台上的英雄,哪怕眼前那个剧场里的观众全都浑浑恶恶,是非颠倒,我们仍有勇气把戏演下去。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那些困难的生活里,她们互相鼓舞,举案齐眉....。
在她的文章中说:“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楚,还给了我许多安慰和鼓舞。
”B.“二战”成了时下影视、美术、文学等艺术创作炙手可热....的题材。
C.二次革命失败,专门多同志殉义武昌。
我是一个书呆子,既非军人,又非政客,更无直截了当参加革命的资格,只好弄弄长笔,长歌当哭....。
D.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的平常人,有谁不向往欢乐和幸福呢?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景观设计师的责任是通过对自然的设计向人们展现野草之美的特质。
B.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C.假如现在大学校园这股游乐成风、恋爱成风、奢侈、攀比成风等不良的消费适应再得不到改善,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成为一句空话。
D.我们尽管身处雪域边关,然而全国人民一直关怀着我们,一直没有不记得我们。
福建师大附中2001--2002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考试卷(高二 语文试题)

福建师大附中2001--2002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考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 寥.(liáo)廓斑斓.(lán) 漪.(yī)沦洵.(xuán)美B. 憩.(qì)息勇剽.(biāo) 暮霭.(ái) 恬.(tiǎn)然C. 宁谧.(mì) 憧.(chōnɡ)憬潦.(liáo)倒睿.智(ruì)D. 促膝.(qī) 狭隘.(ài) 战栗.(lì) 执拗.(ào)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2分)A. 气慨禁锢回溯赏心阅目B. 细腻枯槁迷惘欢渡春节C. 坦护魂悸锻练犀角独怪D. 窈窕匍匐融冶千帆竟发3.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1)每人都咀嚼、________着报告里的深刻意义和精辟的语句。
(2)有一些人憧憬他们的过去,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了,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______________。
(3)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___________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4)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___________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经常把我带回现实世界。
A.回顾缥缈丰富引导B.回味渺茫饱满引领C.回忆渺茫伟大引领D.回味缥缈充实指引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组是:( ) (2分)我们个人___________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在这个伟大的事业中做好一部分工作,我们___________肯努力,自然可以做出一些成绩来,___________这本是我们应尽的责任,___________不管成绩怎样大,同整个革命事业比较起来又算什么?___________一个人不管有多么大的能力和成绩,是丝毫不值得骄傲的。
最新-第三册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精品

2001~200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选择(30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璀璨..(cuǐcàn)憧.(chōng)憬残羹.(gēng)冷炙B. 峥.(zhēn)嵘腰襦.(rú) 孜.(zī)孜不倦C. 省.(xǐng)悟羽檄.(xí) 穷形尽相.(xiàng)D.踟蹰..(chíchú)否.(pǐ)泰未雨绸缪.(móu)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A.搔首踟蹰鸷鸟不群潸然泪下转徙B.躬自悼矣芙蓉为裳岌岌可危驱弛C.言笑晏晏缤纷繁饰侃侃而谈田圆D.泣涕连连虎视眈眈亭亭玉立樊笼3.下面句子中,没有别字的一句是()A.三天的时间里,把栏目标志、片头改过来又改回去,这在央视的历史上是决无仅有的。
B.音乐界、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大声急呼:让好儿歌尽快走向我们的少年儿童。
C.如果那里的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引进几个人才也是杯水车薪,无计于事。
D.这一带山清水秀,没有任何污染,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4.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以我贿.(财物)迁忍尤攘.(拒绝)诟便.(敏捷)言多令才B.靡.(没有)有朝矣延伫.(久立)将返虽与府吏要.(约定)C.无与士耽.(沉溺) 昭质未亏.(欠缺) 名编壮士籍.(书本)D.美人之贻.(赠送) 余心可惩.(挫败) 池鱼思故渊.(河流)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B.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反科学的内容。
C.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D.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高中_高二语文试卷2001~200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四校联考试卷

2001~200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四校联考试卷高二语文命题人:中牟一高张鸿道第一卷〔共60分〕一、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30分,每题3分〕。
1. 以下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响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终究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异太大了。
2.以下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B.这个问题你应该原原本本解释清楚,否那么不可能不让人产生疑心。
C.山区那些得意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等我,我必须尽快赶回去。
D.我看谁也不能否认这出戏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3.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恰当的关联词语是〔〕苏轼?贾谊论?说,贾谊才学虽高,但不善于分析把握形势,以致郁郁而死,没有发挥自己的才能。
苏轼分析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缺乏也。
〞〔甲〕苏轼意见未必正确,〔乙〕导致这场悲剧主要是统治者的错误;〔丙〕贾谊未尽其才,〔丁〕是历史事实。
A.但是而且然而却B.虽然但是不过也C.尽管因为但是却D.由于因而尽管也4.以下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便.〔piàn〕言多令才虽与府吏要.〔yāo〕捐余袂.〔jué〕号江中将以遗.〔wèi〕兮远者B.否.〔pǐ〕泰如天地夙.〔sù〕兴夜寐挥斥方遒.〔qiú〕忍尤而攘诟.〔hóu〕C.橼.〔chuán〕子平平仄仄..〔zézé〕憧.〔cōnɡ〕憬龋.〔qǔ〕齿D.噩.〔è〕梦溺.〔nì〕死憩.〔qì〕于枝头宁谧.〔mì〕5.以下各句中加点词,在句中的作用和意义与其他三个差异最大的一个是〔〕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局部,就是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200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语文试卷-(3)2001—200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二语文试卷第一大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罗绮.(yǐ)发酵.(jiào)嘀呖啼啭.(zhuǎn)B.慰藉.(jì)胚.芽(pēi)挥斥方遒.(qiú)C.绯.红(fēi)沼.泽(zhǎo)日薄.西山(báo)D.倾圮.(pǐ)漪.沦(yī)敛声屏.气(bǐng)2. 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凋蔽夙兴夜寐气概游目骋怀B.嗔怪瞋目而视肖像再接再励C.踟蹰眼花缭乱辍学茕茕孑立D.震撼相行见拙风靡一愁莫展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②外交部发言人_____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文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演练庄重引导B.演示郑重C.演示庄重导致D.演练郑重导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今年9月11日,在美国纽约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莘莘学子....。
D.那个人表面上识见不凡,可实际上是木头木脑,真可谓大智若愚....5.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⑴每逢深秋时节,__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⑵远眺群山环抱,___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近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巴金,原名李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小说《家》《寒夜》《灭亡》及散文集《随想录》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C.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顾城、舒婷、韩东、北岛等人的创作为代表的“朦胧诗”成为一股潮流,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
D.华兹华斯是文艺复兴以来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开创的浪漫主义诗风对欧洲后来诗人如雪莱、拜伦和济慈都有很大的影响。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7—8题卜算子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来往,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7.对这首词的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缺月”二句,用“缺”、“疏”、“断”几个字渲染出寂静、清冷的气氛,极写出词人幽独凄清的心情。
B.“漏”是指古代的计时器,即漏壶。
夜深时,漏壶中滴水减少,仿佛断了,故“漏断”指夜深。
C.“惊起却回头”,是说“幽人”被孤鸿的鸣叫声惊动而不安地回望。
D.“拣尽”二句,以孤鸿无枝可依隐喻“幽人”无处托身的情状;以孤鸿冷卧沙洲隐喻词人只好在贬所沉默、冷落,以此排遣自己的幽愤。
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首二句,以残缺之月,疏落之梧桐、断尽之滴漏诸寒瑟、凄冷的意象,层层渲染,组成一幅萧瑟、寂静的寒秋夜境,隐喻了词人所处的阴冷、暗淡的社会政治环境,烘托出词人孤寂无眠的心情。
B、谁见”二句乃词人自叹,用“孤鸿”意象寄托孤寂情怀。
在意象组合上构成幽人即孤鸿,孤鸿即幽人的互喻叠映关系。
C、“孤鸿”意象,古代诗词多作为信使之象征。
词人正是在这一特征上,运用“孤鸿”意象,寄托渴望得到被朝廷重用的心情。
D、下片承接上片而专写孤鸿。
运用比兴之法,借孤鸿衬托,正足以表达词人“忧谗畏讥”(范仲淹语)和“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张惠言《词选序》语)。
9.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巔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者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转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肩荷者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10.课文默写(五句任选三句)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⑵.所谓天者诚难测,_________________。
(《祭十二郎文》)⑶.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
(《离骚》)⑷.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_________,_________。
(《陈情表》⑸.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
(《湘夫人》)第二大题(每题3分,共1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宋义将楚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
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
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令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违逆,不听从)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到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
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
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抗拒),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
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使桓楚报命于怀王。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战胜则兵罢.B.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C.将.戮力而攻秦D.军无见.粮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不胜,则.我引兵鼓西而行②故木受绳则.直B.①乃.曰“承其敝”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C.①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②夫夷以.近,则至者众D.①不引兵渡河因.赵食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份,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军)疾引兵渡河。
B.(赵)战胜则兵罢。
C.(宋义)将戮力而攻秦。
D.(项羽)及之齐,杀之。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楚军的主要目标是消灭强秦,而不在于救赵。
B.故不如先斗秦、赵。
——所以不如先打败秦、赵两国的军队。
C.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赵虽被攻下了,可是秦军还很强大,敌人困顿的机会在哪里?D.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诸将一齐推举项羽假扮上将军。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项羽胆略和谋略的一组是[ ]①破秦军必矣!②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
③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
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⑤使桓楚报命于怀王。
A.①③⑤B.②④C.②⑤D.①④⑤1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上将军宋义救赵不利而又“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杀了他。
B.由于宋义不采纳项羽的意见,反而威胁项羽“强不可使者,皆斩之”,所以项羽杀了他。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久留不行”,反而拒谏饰非,打击异己,所以项羽杀了他。
D.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不恤士卒而徇其私”,“与齐谋反楚”,所以项羽杀了他。
第三大题(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 题塔是随佛进入中国的。
相传释迦牟尼死后,其火化的骨殖变成许多黑白珠子,名“舍利”。
诸弟子将其埋葬,并在地面筑一个圆形坟丘,顶上立一根“刹”以为装饰,名曰:“窣堵婆”。
简称为“塔”。
当佛教在东汉传到中国后,作为佛教的崇拜物,“塔”的形象也随之而来。
但是,面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印度的“窣堵婆”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而只能作为一种标志放在塔顶上,这就是最早的楼阁式塔的来历。
楼阁式塔是仿照我国传统多层木构架高楼建造而成。
我国现存惟一楼阁式木塔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
这座塔高67.31米,共9层。
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建于砖台基座之上,底层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
经过多次地震,该塔仍保存完好,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精湛的技术。
密檐塔是由楼阁式塔发展变化的另一种类型,它的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
这种塔的特点是底层较高,上施密檐7至13层,一般不供登临眺览。
现存最早的密檐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32年),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称为嵩岳寺塔。
塔身呈现12边形,每个角有砖砌的倚柱,各面的门和龛上都饰有印度式的火焰纹拱券。
塔身为15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感,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窣堵婆”式的刹,它的创作构思,既摆脱了汉魏传统的楼阁,也不拘泥于印度的形式,而着力表现宗教在人们心中唤起的那种深遂而又神秘莫测的力量。
此外,陕西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塔也属于这一类型。
塔的类型还有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和墓塔(如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等数种。
17.对文中提到的“刹”“窣堵婆”“塔”和“楼阁式塔”四个概念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窣堵婆”就是“刹”或“楼阁式塔”,简称为“塔”。
B.“刹”和“楼阁式塔”,都是“窣堵婆”的组成部分,简称为“塔”。
C.“窣堵波”就是“塔”,“刹”是它的组成部分,“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