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油冷却器的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处理量84×104吨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最新处理量84×104吨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处理量84×104吨煤油冷却器的设计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年处理量8.4×104吨煤油冷却器的设计一、操作条件1. 煤油:入口温度156℃出口温度50℃2. 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28℃,出口温度40℃3. 允许压力降:不大于30kPa4. 年开工天数:300天;每天24h连续生产5. 定性温度下煤油的物性数据:密度=825kg﹒m-3,黏度=7.15×10-4Pa﹒s,比热=2.22kJ﹒(kg·℃)-1,热导率=0.14W(m·℃)二、设计任务1.处理量:84×103t/年2. 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 选择事宜的列管换热器并进行核算4. 绘制工艺流程图和设备结构图5. 输送机械的设计:循环水泵三、设计要求使用统一课程设计格式(详见许昌学院课程设计编写要求)。

主要项目及编排顺序为:①设计说明书封面 (使用统一模板);②任务书;③摘要;④目录;⑤设计方案简介;⑥工艺过程计算及设备工艺尺寸的计算;⑦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⑧附录:工艺流程图及设备结构图;⑨参考文献⑩设计评述;指导教师:孙国富徐静莉完成日期:2012年12月17日~12月 28摘要本设计是进行煤油冷却器的设计,主要进行了换热器的选型以及水泵的型号选择。

设计的前半部分是换热器的选型,根据给定的条件估算换热面积,进行换热器的选择,校核传热系数,计算出实际的换热面积,最后进行压力降的计算。

设计的后半部分是关于水泵的选择,根据换热器以及给定的条件计算出最大流量和压头确定水泵的型号。

关键词:浮头式换热器传热系数水泵目录1引言 (4)1.1热换器的类型 (4)1.2热换器的选择 (4)1.2浮头式热换器特点 (6)2正文 (6)2.1确定设计方案 (6)2.1.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6)2.1.2确定流体通入的空间 (6)2.2确定物性数据 (7)2.2.1确定定性温度 (7)2.2.2确定物性数据 (7)2.3估算传热面积 (7)2.3.1计算传热热负荷Q (7)2.3.2计算平均传热温差 (7)2.3.3初选总传热面积 (8)2.3.4初选管径 (8)2.3.5初选换热器型号 (9)2.4热换器的核算 (9)2.5传热系数的校核 (10)2.5.1管程的对流传热系数 (10)2.5.2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 (10)2.5.3确定污垢热阻 (11)2.5.4计算总传热系数K (11)2.5.5计算热传热面积 (11)2.6热换器压力降的核算 (12)2.6.1管程阻力损失 (12)2.6.2壳程阻力损失 (12)2.7水泵的选择 (13)2.7.1流量的计算 (13)2.7.2扬程的计算 (14)2.7.3选择水泵的型号 (14)3设计小结 (15)3.1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15)3.2设计评述 (16)参考文献 (17)年处理量8.4×104吨煤油冷却器的设计1引言1.1热换器的类型热换器是许多工业生产部门的通用工艺设备,尤其是石油、化工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在化工中热换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

柴油换热器(冷却器)课程设计 20万吨

柴油换热器(冷却器)课程设计 20万吨

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年处理量20万吨柴油冷却器的设计2、操作条件:(1)柴油:入口温度175℃;出口温度90℃;(2)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入口温度20℃,出口温度50℃;(3)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 ;(4)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3c -4c 0pc 0c 720kg/m 6.610 a.Sc 2.48k /(kg.c)0.133w/(m.c)P J ρμλ=⨯===(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

3、设计任务:(1)处理能力:200000t/a 柴油;(2)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3)选择适宜的列管换热器并进行核算;(4)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设备结构图,并编写设计说明书。

摘要柴油冷却器是帮助柴油散热的一个装置。

本次课程设计采用浮头式换热器来实现柴油冷却。

在设计中,主要以循环水为冷却剂,在给定的操作条件下对柴油冷却器进行设计。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1、设计方案的确定:换热器类型的选择、流动空间的选择等。

2、换热器的工艺计算:换热器面积的估算、换热器工艺尺寸的计算、换热器的核算等。

3、操作条件图等内容。

目录摘要 (2)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1章绪论 . (3)1.1换热器技术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换热器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汽油冷却器课程设计

汽油冷却器课程设计

吉林化工学院油气储运专业课程设计I 题目处理量30吨/年汽油冷却器的设计教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油气储运工程1001班学生姓名陈睿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杨菁华2012年11月28日油气储运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处理量30万吨/年汽油冷却器的设计2、操作条件:(1)汽油:入口温度160℃;出口温度60℃;(2)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入口温度15℃,出口温度30℃;(3)允许压降:管程不大于0.1MPa壳程不大于30KPa(4)汽油定型温度下无物性数据:=780Kg/m3密度ρ=2.20KJ/Kg℃定压比热容 CP0=0.138W/m℃热导率λ粘度μ=0.536×10-3Pa·s(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

3、设计任务:(1) 处理能力:3.0×105t/a汽油;(2)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3)选择适宜的列管换热器并进行核算;(4)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设备结构图,并编写设计说明书。

4、设计要求:20121-2013学年第1学期《油气储运专业课程设计I》进程表5、参考书:(1)《化工设计手册》上、下,上海医药设计院;(2)谭天恩,麦本熙,《化工原理》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3)匡国柱,史启才,《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4)《化工设计全书》编辑委员会,金国森等编,《吸收设备》化学工业出版社;(5)陈敏恒等编《化工原理》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6)其他参考书。

摘要换热器是许多工业生产部门的通用工艺设备,尤其是石油、化工生产中应用更为广泛,在化工厂中换热器可用作加热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腾器等。

换热器的类型很多,性能各异,从早期发展起来的列管式换热器到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新型、高效换热设备,各具特点。

进行换热器的设计,首先是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类型,同时计算完成给定生产任务所需的传热面积,并确定换热器的工艺尺寸。

化工原理列管式冷却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列管式冷却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列管式冷却器的设计列管式冷却器是一种常用的化工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中的蒸馏、吸收、蒸发、冷凝等工艺中。

它利用冷却介质与被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传导和对流传热,将被冷却介质的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从而降低被冷却介质的温度。

列管式冷却器的设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管程设计、壳程设计、传热面积计算和冷却介质的选择。

首先,管程设计是列管式冷却器设计的重要部分。

管程的选择应根据被冷却介质的性质、流量、压力降和换热系数等因素进行综合计算和选定。

一般来说,管程应选择有较低阻力和较高换热系数的合适管束,同时要考虑管束在安装时的清洗和维修便利性。

其次,壳程设计是列管式冷却器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壳程的选择应考虑到冷却介质的性质、流量、压力降和壳程传热系数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壳程可分为单壳程和多壳程两种形式。

单壳程适用于较小的冷却负荷,而多壳程适用于较大的冷却负荷,因为多壳程可以增加传热面积和传热系数,从而提高传热效果。

第三,传热面积的计算是列管式冷却器设计的另一个关键步骤。

传热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冷却效果。

一般使用LMTD法(对数平均温差法)进行传热面积的计算。

根据被冷却介质的流量、温度、初始温度和终温,以及冷却介质的流量、温度和管程的换热系数等参数,计算出传热面积的大小。

最后,冷却介质的选择也是列管式冷却器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冷却介质的选择应根据被冷却介质的性质、温度要求、流量和可行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常见的冷却介质有水、空气、油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

在列管式冷却器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重视以下一些问题:冷却介质的压力损失、管程的清洗和维修、冷却介质的循环和供应。

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冷却器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需要在设计中予以重视。

总体来说,列管式冷却器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管程设计、壳程设计、传热面积计算和冷却介质的选择等方面,以达到高效、安全、经济和可靠的设计目标。

只有在合理地设计和选择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列管式冷却器的作用。

重油冷却器设计

重油冷却器设计

重油冷却器的设计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重油冷却器的设计系部:专业: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姓名:设计完成时间: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重油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 1.8×104t/a重油2、设备型式:标准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釜残油:重油,入口温度102℃,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井水,入口温度19℃,出口温度30℃。

(3)换热器管程和壳程压强降:不大于100kPa。

(4)重油在平均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986kg/m3μ=2.9×10-3Pa.sc p=1.99kJ/(kg·℃)λ=0.136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4、建厂地址:本溪地区三、设计计算内容:1、传热面积、换热管根数;2、确定管束的排列方式、程数、折流板的规格和数量等;3、壳体的内径;4、冷、热流体进、出口管径;5、核算总传热系数;6、管壳程流体阻力校核。

四、设计成果:设计说明书一份。

五、设计时间一周。

六、设计进程:指导教师布置实践题目0.5天设计方案确定0.5天工艺计算 2.0天绘图0.5天编写实践说明书 1.0天答辩0.5天目录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I)1 概述 (1)2 换热器的工艺计算 (3)2.1基础物性数据 (3)2.2换热器面积的估算 (3)2.2.1 热负荷计算 (3)2.2.2 平均传热温差及其校正 (3)2.2.3传热面积 (4)2.3换热器工艺尺寸的计算 (4)2.3.1壳程流通截面积、流速及雷诺数的计算 (4)2.3.2折流板的选择 (5)2.3.3接管 (5)3 换热器核算 (6)3.1传热能力的核算 (6)3.1.1管程的对流传热系数 (6)3.1.2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 (6)3.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6)3.1.4总传热系数 (7)3.2传热面积核算 (7)3.3换热器流体阻力计算 (7)3.3.1 管程流体阻力计算 (7)3.3.2 壳程流体阻力计算 (8)设计结果汇总 (9)设计评述 (10)参考文献 (11)附录 (12)1 概述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简称为换热器。

冷却器设计方案

冷却器设计方案

冷却器设计方案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冷却器是一种重要的设备,用于将高温的物体或介质冷却至所需的温度范围内。

本文将讨论冷却器的设计方案,包括冷却原理、设计要素和优化方法。

一、冷却原理冷却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热传导和对流传热。

当高温物体或介质与冷却器接触时,传热会通过物体与冷却介质之间的热传导,以及冷却介质与周围环境的对流传热来实现。

二、设计要素1. 散热面积:合理确定冷却器的散热面积是设计的重要一环。

散热面积越大,冷却效果越好。

因此,在设计中应尽量增大散热面积,可以通过增加冷却器的长度、宽度或增加散热片的数量来实现。

2. 冷却介质选择:不同的冷却介质对于冷却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水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对流性能,是较常用的冷却介质。

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其他介质,如油、空气等,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3. 冷却速度:冷却速度是指冷却器在单位时间内冷却物体或介质的能力。

为了提高冷却速度,可以采用增设风机、增加水流速度等方法,增强对流传热效果。

4. 材料选择:冷却器所使用的材料直接影响到其散热效果和使用寿命。

一般而言,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金属材料,如铜、铝等,可以更好地传导热量,提高散热效果。

三、优化方法1. 流动分析:通过数值模拟或实验方法,进行流动分析,优化冷却器的结构和设计。

在不同工况下,根据流体的流动情况和热传导特性,进行优化,以提高冷却效果。

2. 散热片设计:合理设计散热片的形状、间距和数量,以增大散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

同时,对散热片进行表面处理,增强其导热性能。

3. 热交换器应用:冷却器可以与热交换器相结合,通过增加热交换面积,提高冷却效果。

在选择热交换器时,应考虑其传热系数、压降和占用空间等因素。

4. 温度控制:根据冷却的要求,设计合适的温度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冷却介质的温度,提高冷却器的工作效率。

结论冷却器设计方案的选择和优化对于工业生产中的热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确定散热面积、冷却介质选择、冷却速度和材料选择,可以提高冷却器的效果和寿命。

冷却器的设计毕业设计

冷却器的设计毕业设计

冷却器的设计毕业设计冷却器的设计毕业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冷却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无论是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设备,还是电子产品中的散热系统,冷却器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冷却器的设计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冷却器的设计,并提出一种新颖的设计方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冷却器的基本原理。

冷却器的作用是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将热量从热源中移走,以保持热源的温度在可控范围内。

在设计冷却器时,我们需要考虑到热源的功率、温度要求、工作环境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冷却器类型和参数。

在传统的冷却器设计中,常见的类型包括风冷式和水冷式。

风冷式冷却器通过风扇将空气引入冷却器内部,通过对流和辐射的方式将热量带走。

这种设计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小功率的散热需求。

然而,由于空气的热传导性较差,风冷式冷却器在大功率散热时效果有限。

水冷式冷却器则通过水流来带走热量,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

然而,水冷式冷却器的设计和安装成本较高,需要考虑到水的供应和排放问题。

针对传统冷却器的不足,我们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设计方案,即基于热管技术的冷却器。

热管是一种利用液体在内部循环传热的装置,具有高效、可靠、无噪音等优点。

在我们的设计中,我们将热管与散热片相结合,形成一个紧凑的冷却器单元。

热管通过吸热端与热源接触,将热量传递到散热片上,再通过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将热量散发出去。

这种设计既提高了散热效率,又减小了冷却器的体积和重量。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热管的材料选择、散热片的形状和尺寸、热管与散热片的接触方式等因素。

热管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常见的选择包括铜、铝等金属材料。

散热片的形状和尺寸应根据热源的功率和空间限制来确定,以确保散热效果最佳。

热管与散热片的接触方式可以采用焊接、夹持等方式,以确保热量的传递效率。

除了基本的设计要素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冷却器的可靠性和维护性。

在设计中,我们应尽量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和复杂度,以降低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6人/组)二、设计任务1.煤油处理能力:12万吨/年煤油2.设备形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①煤油:入口温度120℃,出口温度40℃②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③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④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三、设计要求1.根据换热任务设计确定设计方案2.初步确定换热器的结构和尺寸3.核算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和流体阻力4.确定换热器的工艺结构5.进行设备结构图的绘制(A1图纸)6.编写设计说明书7.小组组员分工合作。

目录一、概述 (4)1.换热器的选择及特点 (4)2.通过壳程、管程流体的确定 (4)3.流速的确定 (5)4.管子的规格和排列方法 (5)5.管程和壳程数的确定 (6)6.折流挡板 (6)7.最后材料选用 (6)8.其他构件的选用 (6)二、确定设计方案 (7)三、确定物性数据 (7)四、计算总传热系数 (8)1.热流量 (8)2.平均传热温差 (8)3.冷却水用量 (8)4.总传热系数K (8)五、计算传热面积 (10)六、工艺结构尺寸 (10)1.管径和管内流速 (10)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10)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11)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11)5.壳体内径 (11)6.折流板 (12)7.接管 (12)七、换热器计算 (13)1.热量核算 (13)(1)壳程对流传热系数 (13)(2)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14)(3)传热系数K (14)(4)传热面积S (15)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5)(1)管程流动阻力 (15)(2)壳程阻力 (16)八、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17)膨胀节 (17)壳体壁厚 (18)封头设计 (18)鞍座 (18)拉杆的直径和数量 (18)九、设计小结 (18)十、文献参考 (19)十一、主要符号说明 (19)十二、附录 (21)表1.流体的污垢热阻 (21)表2.流体的污垢热阻 (21)表3. 管壳式换热器中常用的流速范围 (21)表4.某些工业管材的绝对粗糙度 (21)表 (22)表6.拉杆直径的选取 (22)表7.拉杆数量 (22)ϕ (23)图1.对数平均温差校正系数t∆λ-关系 (24)图2.Re一、概述根据任务书给定的冷热流体的温度,来选择设计列管式换热器中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再依据冷热流体的性质,判断其是否易结垢,来选择管程走什么,壳程走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油冷却器的设计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重油冷却器的设计系部:专业: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设计完成时间: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重油冷却器的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1.8×104t/a重油2、设备型式:标准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1)釜残油:重油,入口温度102℃,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井水,入口温度19℃,出口温度30℃。

(3)换热器管程和壳程压强降:不大于100kPa。

(4)重油在平均温度下的物性数据:ρ=986kg/m3μ=2.9×10-3Pa.sc p=1.99kJ/(kg·℃)λ=0.136W/(m·℃)(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4、建厂地址:地区三、设计计算容:1、传热面积、换热管根数;2、确定管束的排列方式、程数、折流板的规格和数量等;3、壳体的径;4、冷、热流体进、出口管径;5、核算总传热系数;6、管壳程流体阻力校核。

四、设计成果:设计说明书一份。

五、设计时间一周。

六、设计进程:指导教师布置实践题目0.5天设计方案确定0.5天工艺计算 2.0天绘图0.5天编写实践说明书 1.0天答辩0.5天目录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I)1 概述 (1)2 换热器的工艺计算 (3)2.1基础物性数据 (3)2.2换热器面积的估算 (3)2.2.1 热负荷计算 (3)2.2.2 平均传热温差及其校正 (3)2.2.3传热面积 (4)2.3换热器工艺尺寸的计算 (4)2.3.1壳程流通截面积、流速及雷诺数的计算 (4)2.3.2折流板的选择 (5)2.3.3接管 (5)3 换热器核算 (6)3.1传热能力的核算 (6)3.1.1管程的对流传热系数 (6)3.1.2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 (6)3.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6)3.1.4总传热系数 (7)3.2传热面积核算 (7)3.3换热器流体阻力计算 (7)3.3.1 管程流体阻力计算 (7)3.3.2 壳程流体阻力计算 (8)设计结果汇总 (9)设计评述 (10)参考文献 (11)附录 (12)1 概述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简称为换热器。

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种换热器,它们也是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换热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换热器也各有优缺点,性能各异。

列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

列管式换热器有以下几种:1、固定管板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和壳体制成一体,当两流体的温度差较大时,在外壳的适当位置上焊上一个补偿圈,(或膨胀节)。

当壳体和管束热膨胀不同时,补偿圈发生缓慢的弹性变形来补偿因温差应力引起的热膨胀。

1-折流挡板;2-管束;3-壳体;4-封头;5-接管;6-管板图1-1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壳程清洗和检修困难,壳程必须是洁净不易结垢的物料。

2、U形管式U形管式换热器每根管子均弯成U形,流体进、出口分别安装在同一端的两侧,封头用隔板分成两室,每根管子可自由伸缩,来解决热补偿问题。

图1-2 U形管式换热器特点:结构简单,质量轻,适用于高温和高压的场合。

管程清洗困难,管程流体必须是洁净和不易结垢的物料。

3、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的管板,一端不与壳体相连,该端称浮头。

管子受热时,管束连同浮头可以沿轴向自由伸缩,完全消除了温差应力。

图1-3 浮头式换热器特点:结构复杂、造价高,便于清洗和检修,消除温差应力,应用普遍。

2 换热器的工艺计算2.1基础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重油的定性温度+T==)(C︒712/40102管程井水的定性温度T=+=)(C︒3019245.2/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管程和壳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物性参数表2.2换热器面积的估算 2.2.1 热负荷计算重油的质量流量:h /kg 22722433010108.1m 340=⨯⨯⨯=热流量:W 10184.2kJ/h 108.2)40102(99.12272)(m Q 5521200⨯=⨯=-⨯⨯=-=T T c p 2.2.2 平均传热温差及其校正102T 1=℃ 40T 2=℃ 19t 1=℃ 30t 2=℃39.41194030102ln )1940()30102(ln t 2121=-----=∆∆∆-∆=∆t t t t m ℃ 6.5193040102t -t T -T R 2121=--==13.0191021930t T t -t P 2121=--=-= 查图求得温差修正系数φ93.0t =∆, 所以m m 't t ∆=∆φ49.3893.093.41t =⨯=∆℃ 2.2.3传热面积初选240k =w/(m 2.℃),所以25m 6.2349.3824010184.2k A =⨯⨯=∆=m t Q选用的换热器的面积一般应比计算值大10%—15%, 故2'14.276.2315.1A m =⨯=根据传热面积,查书后附录十九可知: 选用25 2.5φ⨯传热管(碳钢) 换热管长度L=3000mm管程的流通截面积为s=0.01982m 公称直径DN=450mm 管程数为2 管子数为126N = 中心管排数为12n =c 管心距mm 32t =2.2.4 净水用量h6098.36kg/)1930(174.4108.2W 51=-⨯⨯=∆=t c Q p2.3换热器工艺尺寸的计算2.3.1壳程流通截面积、流速及雷诺数的计算壳程径:mm 8.4507.01263205.1t05.1D =⨯⨯==ηN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径为25%,则切去圆缺高度为h=0.25×450=112.5mm ,可取h=110mm取折流挡板间距 mm 24.1358.4503.0D 3.0B =⨯== ,可取 0.15B m =故流通截面积:202m 315.0015.002.012-45.0B d n -D A =⨯⨯==)()(c 流速:s m A m u /023.00315.09863600227236002202=⨯⨯==ρ当量直径:mm d d t e 02.0025.0)025.04032.023(4)423(4d 220202=⨯⨯-⨯⨯=-=ππππ雷诺数:4.156109.202.0986023.0Re 32222=⨯⨯⨯==-μρed u5.195109.2025.0986023.0Re 3222'2=⨯⨯⨯==-μρd u由以上核算看出,初选的换热器,管程、壳程的流速和雷诺数都是合适的。

2.3.2折流板的选择折流板数:)(19115030001N 块=-=-=B L B 2.3.3接管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重油流速为s m /0.1u 1=,则接管径为: m u 029.01.014.39863600227244V d 111=⨯⨯⨯⨯==π 取整后圆管径可取为30mm 。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井水水流速u=1.5m/s ,则接管径为:m 038.01.514.3994.3360036.609844V d 222=⨯⨯⨯⨯==u π 取整后圆管径也可取为40mm 。

3 换热器核算3.1传热能力的核算 3.1.1管程的对流传热系数设管流速s /m 6.0u 1=雷诺数:431111110134061089.002.03.9946.0Re >=⨯⨯⨯==-μρd u普朗特数:953.5624.010174.410890.0Pr 331111=⨯⨯⨯==--λμp c5.2455953.5)13406(02.0624.0023.0Pr Re d 023.03.08.03.018.01111=⨯⨯⨯==λαW/(2m ·℃)3.1.2壳程的对流传热系数对弓形折流板,可采用克恩公式 0.551322220.36Re Pr ed μλαϕ= 雷诺数4.156Re 2=普朗特数 43.42136.01099.1109.2Pr 332222=⨯⨯⨯==--λμp c因壳程流体被冷却,故取粘度校正=1.05μϕ3.58505.143.424.15602.0136.0036.0Pr Re d 36.03/155.03/155.0222=⨯⨯⨯⨯==μϕλαeW/(2m ·℃)3.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122121W K m 00176.0R W K m 00058.0R --⋅⋅=⋅⋅=3.1.4总传热系数3.585100176.00225.04502.00025.0025.002.000058.0025.05.245502.011d 1K 221011011++⨯⨯+⨯+⨯=++++=αλαR d bd d d R d m=234 w/(m 2.℃) 3.2传热面积核算传热面积:25m 24.2449.3823410184.2K A =⨯⨯=∆=m t Q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20'67.291263025.014.3A m LN d =⨯⨯⨯==π 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4.22%10024.2424.2467.29%100A A'-A H =⨯-=⨯=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3.3换热器流体阻力计算 3.3.1 管程流体阻力计算p s t r i t N N F p p )(p ∆∆=∆+1=s N , 2p N = , 1.4t F =2p 21111i u d L ρλ=∆, 232p 1212ρρζu ur ≈=∆∑s m s W /086.00198.03.994360036.60983600u 11=⨯⨯==ρPa16.34423.994086.002.03624.02p 21111i =⨯⨯⨯==∆u d L ρλ Pa u 03.1123.994086.0323p 212r =⨯==∆ρ所以管程总压降:kpa N N F p p ps t r i t 100Pa 63.994214.103.1116.344)(p <=⨯⨯⨯+=∆∆=∆+)( 管程流动阻力在允许围之。

3.3.2 壳程流体阻力计算s s s N F p p )(p 21∆+∆=∆其中1=s N 1.15s F =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2)1(p 201u N Ff B ρ+=∆其中0.5F = 6.1109.2986025.0023.00.50.5Re 0.5f 30000228.000=⨯⨯⨯===-μρd u 12c n = 19=B N s m /023.0u 2=Pau N Ff B 17.42023.09861196.15.02)1(p 22201=⨯+⨯⨯=+=∆)(ρ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Pa uD h N B 92.142023.098645.011.025.3192)25.3(p 2222=⨯⨯⨯-⨯=-=∆)(ρ 总阻力:kpa100P 95.21115.192.1417.4N F )(p ss 21<=⨯⨯+=∆+∆=∆a p p s )( 壳程流动阻力也比较适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