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报告
重庆市服务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

重庆市服务器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服务器及有关产品是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等新型生产力的主要实现载体,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
为贯彻落实我市“3361『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要求,加快培育打造服务器“新星”产业集群,结合《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数字经济发展对服务器及有关产品需求为牵引,充分发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平台优势和我市个人计算机领域产业优势,着力提升服务器等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完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体系,构建“1+3”服务器产业集群,加快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球一流的服务器研发制造基地,为现代化新重庆和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注入新的产业助力。
二、主要目标到2027年,我市服务器产业集群初具规模,“1+3”产业体系和研发、制造、检测、维修产业生态初步形成,产业技术水平全球先进,汇聚国内外服务器领域头部企业3家以上、累计开发投放服务器产品50款以上,全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
三、重点任务(一)实施“1+3”产业体系构建行动。
服务器。
瞄准算力需求,大力发展通用服务器、云计算服务器、边缘计算服务器、AI(人工智能)服务器等产品。
鼓励笔电搭载Al技术,向边缘计算终端发展。
面向专业场景,探索开发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VR/AR)等领域的专用服务器产品。
紧盯全球前沿,加强面向新型计算模式、数据密集场景、高密融合场景等条件下的技术架构研发,重点提升高通量服务器、国产工艺通用服务器性能。
以服务器整机为牵引,发展BMC(基板管理控制器)管理器模块、高速互联总线、高频率高功率电源和国产工艺主板、GPU(图形处理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SoC(系统级芯片)、功率半导体、高精度授时功能部件、高精度时钟芯片、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等部件。
主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加快重庆经济发展的调研汇报_调研汇报.doc

主动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加快重庆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一、东部沿海产业转移趋势越来越明显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不断创造经济奇迹。
如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和江苏15个城市构成的“长三角”经济圈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15—20的经济总量。
近年来,随着东部沿海的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成本快速上涨,部分传统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趋势加快。
20__年上海、广州两地工业用地每平方米分别为782元、556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21。
另一方面,随着东部沿海积极承接国际高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传统产业转移的动力也不断增强。
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为重庆加快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弥补我市建设资金不足。
在争取国债资金难度日渐加大的背景下,吸引东部企业投资正成为解决我市资金短缺的重要途径。
据不完全统计,20__年仅福建、广东两省知名企业投资我市的重大项目就有11个,合同金额160多亿元。
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助推我市新型工业化进程。
东部沿海投资我市的不少企业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核心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较强,有利于加快我市产业升级。
如格力空调重庆生产基地等制造业项目相继实施,带动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优化工业布局,提高我市产业积聚能力。
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为我市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山东如意、浙江奥康、雅戈尔等一大批纺织、服装、皮鞋等劳动密集型项目相继落地重庆,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据有关部门测算,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在万州的投资项目建成后,可解决6000人就业。
三、影响重庆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一是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重庆地处西部内陆,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例如,以上海口岸为目的地,重庆每标准集装箱的水运成本为3700元,比武汉高23;公路为11240元,高105;铁路为5622元,高55。
二是配套能力不强。
除了相对发达的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外,其余产业产品零部件配套率低,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和电子元器件从沿海购进;各开发区(园区)项目之间在原材料、产品的协作关联度不高;各区县产业同构化现象较明显,产业特色不鲜明;物流、生产性金融业不够发达;市场中介发育不完善。
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与培育策略探讨

3 信息化浪潮推进下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 现代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需要大量 的资本 ,这是 中小企业所难 以承担的;但中小企业对高新技术 产品的快周期性 的灵活适应性又为这类企业 的生存开拓了新的领域 。其结果就促进了以大学或科研机 构为核心的中小企业集群 的形成与发展 。在这种合作群体 中,大学或科研机构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 可转化为商 品的新技术成果和具有新产 品、新工艺开发才能的科研人员以及设计人员。众多中小企业 则为大学科研机构提供资金 ,科研人员 和毕业生进行实习的场所。这类实际上 由大学、科研机构等知 识机构孕育形成的产业集群 ,在重庆如以第三军 医大学、解放军通信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科 技力量为依托的重庆大学科技 园区;以重庆富足的人力资源为依托 的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庆
小配套企业集聚的 “ 十里”车城 ,共有汽 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 13家。20 年汽车产量 4 .o 1 03 20 万辆 ,
占当年全 国汽车总产量 的 95 . %;实现工业总产值 5 6 8 亿元 ,占当年全 国工业总产值的 72 % ;以嘉 .1 陵 、建设 、宗申、隆鑫、力帆等为龙头的 2+ 式摩托车制造产业集群 ,目前有 l 3 9家摩托整 车生产 厂 ,30 0 0多家摩托车配件厂 ,不计其数的摩 托车修理厂 ,产值超过 50万元 以上 的配件厂 已达 38 0 8 家 ,除此而外 ,还有 5 家专利代理所 , 7家摩托车研究所 ,3家市属以上科技信息 中心 ,l 4家区县级
1 基于共同的地理、资源与文化背景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 这类产业集群是在当地地理环境、资源或文化背景条件下 ,相关企业或机构在一定区域 的繁殖和 衍生 。重庆作为国家 “ 三线”建设 的重要部署区域 ,现有 产业集群受到 “ 三线 ”建设 的影响是非常 明显的 ,如西彭的铝加工产业集群、双桥的重型汽车制造业集群 、北碚仪器仪表工业集群等。资源条
关于重庆历史,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重庆历史,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直辖十年来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重庆历史上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的时期。
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处于东部经济发达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结合部,具有对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的双重辐射、带动功能,在东西部间起着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作用。
目前,重庆建设长江经济中心的基础基本夯实,承东启西、接转南北的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通讯枢纽和信息中心地位基本确立,商贸中心、科教文化中心集散能力覆盖长江上游,基本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资源加工、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柱的新型产业体系。
十年来,重庆百万三峡移民任务基本完成,城镇移民“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跃居全国第六位;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366万下降到53万,农民人均纯收入居西部地区第三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65%和70%。
重庆始终把“富民”作为执政之要。
直辖十年来,重庆的社会发展水平指数跃居全国第九、中西部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各翻了一番多;全市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0万人以上,累计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55万人。
直辖市的设立,使重庆的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重庆抓住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移民等战略机遇,累计争取国债资金380多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直辖前10年的8.2倍。
重庆始终在加快发展中促进增长方式转变,解决好社会和谐、生态环境等问题。
未来重庆发展确定三大定位造"一圈两翼"经济圈重庆未来发展定位应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以及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兴直辖市。
重庆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地处中国西南部的重庆是中国四个直辖市中最年轻的一个,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决定,将其设立为直辖市。
重庆简称渝,位于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域内江河纵横、峰峦叠翠,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一部分就在其境内。
重庆市产业集群现状及其培育策略研究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06 年 10 月 Oct 2006
重庆市产业集群现状及其培育策略研究
王建华 , 彭 州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重庆 400047)
省(市) 集群数量
省 (市)
集群数量
省 (市)
集群数量
省(市)
浙 江
118
贵 州
16
江 苏
110
江 西
广 东
130
新 疆
10川
9
辽 宁
15
湖 北
北 京
7
湖 南
13
上 海
8
内蒙古
陕 西
20
安 徽
8
重 庆
10
河 南
广 西
1
河 北
60
云 南
[ 摘 要 ] 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 之一 , 是提升 产业竞争力 的重要方 式 , 是增强 区域综 合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根据产业集群理论 , 对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 析 , 并认为重庆的产业集群发展尚处于形成阶段 , 且基本上属于低端道路型产业集群 。据此 , 文章提 出了进一步培育重庆市产业集群的四点策略 。 [ 关键词 ] 产业集群 ; 培育 ; 策略 [ 中图分类号 ] F11919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8 - 178X( 2006) 05 - 0091206
近年来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 , 重庆市产业集群已有一定发展基础 , 但各地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如何利用 产业集群所形成的强大竞争力 , 发挥重庆市在区位、资源和工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 , 使之真正转变为区域竞 争优势 , 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
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态研究报告

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态研究报告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从上世纪发展至今,形成化学药品、中药、医疗器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同时瞄准产业发展趋势,提前布局精准医疗、医疗3D打印、医疗大数据等新兴产业。
一、产业发展历程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创办的中药加工企业桐君阁药厂,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开始发展化学药品工业,90年代初期重庆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就已经达到70亿元左右,西南合成、西南药业、重庆制药一厂至七厂等国资背景的重庆医药企业业界知名,重庆当时被称为“全国六大制药基地”之一。
2000年之后重庆市医药产业发展出现短暂的“低迷”,全国排名从过去的前6位降到了19位。
200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建立“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特色鲜明生物产业基地的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基地,此后进一步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基地,打造了一系列国家级医药产业发展平台。
2012年重庆市政府审议通过《重庆市医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2—2020年)》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千亿级医药支柱产业的指导意见》,并配套了一系列的培育政策,推动产业重新焕发活力,经过两年的努力,2014年规上医药企业135家,完成总产值426.0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名列全国第4位,增幅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二、资源禀赋与优势条件区位条件有利。
重庆市属于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同时属于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中欧班列(重庆)、中国(重庆)自贸区建设成为重庆市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交流的重要抓手。
中药材资源丰富。
现有中药种质资源5000多种,占全国药用动、植物总数的将近一半;全国363种重点中药品种,重庆有306种,占84%,优势药材品种主要有黄连、青蒿、白术、五倍子、金银花、厚朴、黄柏、杜仲、天麻、半夏、元胡、贝母等。
重庆调研分析报告

重庆调研分析报告重庆调研分析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重庆是我国内陆开放型城市和西部地区经济中心,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重庆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社会问题等情况,为进一步推动重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企事业单位和居民,涵盖了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就业状况、社会问题等多个方面。
实地走访重庆的各个地区,观察和了解当地的经济活动、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情况。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经济发展据统计数据显示,重庆的GDP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是西部地区经济的龙头。
重庆的主导产业主要有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初步形成了拥有较强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然而,重庆的产业结构仍然相对单一,过度依赖制造业,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撑程度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
2. 就业状况重庆的就业形势相对乐观,就业人口持续增加,劳动力市场相对稳定。
然而,农民工问题依然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此外,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是重庆亟需解决的。
3.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重庆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形象不断提升。
然而,城市建设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
重庆应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 社会问题调研发现,重庆仍面临一些社会问题,例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医疗资源缺乏、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加强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四、结论综合分析各个方面的情况,重庆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重庆应加强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
同时,重点解决农民工问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政府应加强规划和管理,推动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协同发展。
重庆市与沿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S in e a d T c n lg n g me tR s a ce c n e科技o y Ma a e n e e  ̄h h o 管理研究
2 o o 1 o 8N .0
文章编号 :10 7 9 【0 8 0— 04— 3 0 0- 65 20 )1 0 7 0
从 自由竞争转变为少数 企业集 团的寡 头竞争 ,形成 以这 些企 业集 团为核心的结构模 式。在 以企业集 团为 中心 的结 构模式 中,销售和生产从社会 化分工转变 为企业 内部分工 ,集 团公 司居 主导地位 ,调节 和组织相关企业之 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 整个集群结构呈塔状分布 ,居于塔 尖的是少数 企业集 团,塔 身和塔基是大量中小协作 企业 。
重庆 市与沿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比较研究
卢安文 ,马 凌
( 重庆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 学院 ,重庆 40 6 ) 00 5
摘要 :重庆作为一个老. ,城 市,已经有了不同规模的产业集群。文章 对重庆 市与沿海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作 了 y_ -l k 比较研 究。研 究表明 ,重 庆市产业集群 本地特 色较强 ,产业集群的发展 还处于初级阶段。最后给 出了促进重 庆
12 营销 方 式创 新 ,市 场 范已经相当可观 ,在国 内具有 一定影响 力。其 中重庆 市 双桥 区工业园的以重型汽车产业为主的制造业集群就是一例 。 双桥区工业园是 我国三大重 型汽车生产基 地之一 。截 止 2 0 年 8 ,人 园企 业累计 5 07 月 0个 。协议 总投资 5 0亿元 ,实 际完成投资 1 O亿元 ,协议 总用 地面积 60 1 ,实际用 地面 4 亩 积 32 3亩。已建成企业 中有重庆 重 型汽车集 团公 司、重 庆 6 青专汽车有限公司 、重庆新世纪 化纤有 限公 司 、重庆双桥 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报告《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报告》产业集群也叫产业簇群、企业集群,是一种介于纯市场组织和层级组织之间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能够在共享技术、信息、劳动力、公共基础设施等资源的情况下通过竞争与协作获得竞争优势的集聚体。
本报告运用区域经济学和产业集群的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重庆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特点、产业集群的类型和重庆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并通过国内外典型产业集群模式的分析与启示,结合区位商等指标提出了重庆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产业及其对策措施。
(报告全文共五章112页,8余万字,其中图表35个,2008年11月出品)目录第1章:导言 (1)第1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1)第2节: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第2章: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20)第1节:重庆市发展产业集群的必要性 (20)第2节:重庆市产业集群的规模与分布状况 (24)第3节:重庆市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 (37)第4节:重庆市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分类 (54)第5节: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6)第3章:国内外典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重庆的启示 (59)第1节:国内外典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分析 (60)1.原生型产业集群 (60)2.嵌入型产业集群 (67)3.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70)4.成熟阶段产业集群 (72)第2节:国内外典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对重庆的启示 (76)第4章: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80)第1节: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分析 (80)第2节: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利条件 (83)第3节: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89)第5章: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产业及对策措施 (93)第1节: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产业 (93)1.重点集群产业的确定 (93)2.重点产业集群的培育 (100)第2节: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措施 (106)1.以新的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理念,规划和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 (106)2.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 (106)3.推进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制度与环境建设 (108)4.立足于本土,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 (109)结论 (111)附表表2.1 2005-2008年1-8月重庆主要工业行业产品销售收入 (25)表2.2 2005-2008年1-8月重庆市主要工业行业总产值 (26)表2.3 2005-2008年1-8月重庆市主要工业行业企业数 (27)表2.4 重庆前三季度贡献率超过5%的四大行业 (30)表2.5重庆市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经济开发区 (32)表2.6 2008年1-9月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各区生产总值及工业增加值 (33)表2.7 2008年1-9月重庆市两翼地区生产总值及产业增加值 (35)表2.8 2008年1-9月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区工业投资情况 (35)表2.9 2008年1-9月重庆市两翼地经济区工业投资情况 (36)表2.10 2008年8月全国摩托车产量前50名情况表 (39)表2.11 2008年1-7月重庆市出口30强企业 (48)表2.12重庆市2006年l一9月主要出口商品单位:万美元 (50)表2.13 2008年1-6月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53)表2.14 2007年重庆市汽车制造经济指标及占全国比例 (56)表3.1 2008年1-9月重庆部分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出口和生产增长情况 (62)表3.2 2007年东莞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69)表3.3 近年浙江省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 (77)表4.1 1952-2007年重庆市人口统计情况 (83)表4.2 重庆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1978-2007年) (85)表4.3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87)表4.4 2007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88)表5.1 2007年重庆市主要工业行业市场占有率和区位商 (94)表5.2 2007年重庆市主要工业行业的优势分析 (97)表5.3 2007年重庆市销售收入前15名的主要工业情况 (99)表5.4 2001-2008年1-10月重庆汽车产量 (100)表5.5 2001-2008年1-10月重庆市摩托车的产量 (102)表5.6 世界主要摩托车生产国的情况 (102)附图图1.1产业集群结构图 (5)图1.2 本报告的研究体系 (18)图2.1 2008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工业经济增长速度 (28)图2.2 2008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工业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比重 (29)图2.3 硅谷成功模式 (75)图4.1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性要素 (80)图4.2 直辖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86)图4.3 直辖以来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87)第1章:导言第1节:研究背景及意义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依靠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在空间上集聚,形成有竞争优势的群体。
产业集群代表了当今产业的区域化发展潮流,正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实现经济转型过程中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世界版图由于大量的集群存在,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范围的财富大都是在这些块状区域内创造的Izl。
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现象十分明显,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集群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聚集在美国硅谷、波士顿128公路的微电子产业集群;聚集在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集群;集中于新泽西的医疗业集群;聚集在纽约的华尔街金融投资集群等。
传统产业集群仅意大利就有威尼斯玻璃器具产业群;比耶拉、普拉托的毛纺织;都灵、皮亚琴察的自动化设备;阿雷佐、瓦伦扎的珠宝;布赖恩扎的家具;蒙特鲁那的滑雪靴;帕尔马的食品;卡斯泰尔戈弗列多的照明设备;萨斯奥勒的瓷砖等产业集群闻名世界。
至于德国的索林根刀具业群、印度北方邦阿格拉鞋业群,瑞士的制药业、斯堪的那维亚的移动电话业、印度班加罗尔地区的软件业、英国的剑桥工业园、法国的索菲亚、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地区等亦是尽人皆知。
这些集群培育、吸收和聚集了一大批世界级的产业和企业,世界财富的大部分是在这些区域内创造的。
拥有美国硅谷的加利福尼亚洲,其经济总量相当于各国经济总量的第11名。
意大利每年出口的200多亿美元主要是由66个集群区提供的,印度350个集群创造了制造业出口额的60%,等等。
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也普遍存在产业集群现象。
近些年来,我国沿海的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依靠大量出现的产业集群取得了经济上的迅猛发展。
如苏南地区的纺织;广东佛山的陶瓷、东莞的电子和服装、惠州的制鞋、中山的灯具、顺德的家具和澄海的玩具、工艺品业;浙江嵘州的领带业、温州的鞋、服装、眼镜;义乌的小商品;绍兴的轻纺、化纤;永康的五金;海宁的皮革、服装;余姚的轻工模具;奉化的服饰;慈溪的鱼钩、长毛绒;永嘉的钮扣、泵阀;路桥的日用小商品;金乡的标牌;大唐的袜业;欧海的阀门;柳市的低压电器;台州的精细化工等在国内外都十分著名川。
据统计,仅浙江省目前拥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519个,年产值达6000亿元,平均每个县有3个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不断刷新着所在地区的经济影响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通过区域治理,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并促使其升级,使增强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与利用国际资源的外力结合起来。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机构也一直在积极研究、提倡和推广产业集群战略。
营造地方产业集群是提高国家竞争力以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重要政策措施。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更是欠发达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有效战略工具。
因此,重庆市作为一个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可以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消除弱势、缩小差距,迅速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直以来,重庆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在努力探寻着最适合于本市的发展道路,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发展四大重点产业,以减少污染和资源消耗、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推进循环生产为途径,加快推进重庆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北部新区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为依托,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在西部崛起的战略大背景下,重庆市也正在实施西部崛起战略,许多地方在搞县域经济大发展战略,对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并把它逐渐纳入到政府的产业政策当中,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目前,重庆市的一些地方出现了许多产业集群的雏形,部分集群发展己达到较高的程度,具备了集群的基本功能,正在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为形成重点产业集群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重庆是全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汽车产量也位居前茅,汽车工业已经成为重庆最大的支柱产业。
重庆拥有亚洲最大的铝加工厂,是全国十大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目前,重庆正在着手打造两车(汽车、摩托车)核心部件产业群、生物医学工程高端产品集群等形式多样的产业集群。
重庆较具代表性的产业集群是双桥区工业园,它是我国三大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已建成企业中有重庆重型汽车集团公司、重庆青专汽车有限公司、重庆新世纪化纤有限公司、重庆双桥正大有限公司、重庆凯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重庆群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在建项目中,有年产600万条全钢子午胎、投资30亿元的双钱集团重庆轮胎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低速轻卡汽车项目、年产5万套低噪声汽车消声器的重庆晓鹰消声器开发公司、年产10万套转向节和车桥半轴的重庆凯仁机械、年产1万吨电工铜材的重庆华亚电工器材厂、年产20万根车架横梁的重庆双马汽车零部件公司等。
但是,重庆产业集群整体的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重庆市产业集群的发展十分缓慢,使得重庆市企业成长偏慢,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广东、浙江、上海等其他沿海省份。
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重庆市,通过对重庆市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外典型产业集群模式的经验,结合重庆市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为重庆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产业及其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对策措施,为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