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教案

合集下载

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

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

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第一章:中药药剂学概述1.1 中药药剂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中药药剂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3 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性和地位1.4 中药药剂学的分支和应用领域第二章:中药药剂学的基础知识2.1 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2 中药的采集和加工2.3 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2.4 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用药注意事项第三章:中药剂型的制备与评价3.1 中药剂型的分类和特点3.2 中药剂型的制备方法和技术3.3 中药剂型的质量评价和标准3.4 中药剂型的制备实例和注意事项第四章:中药制剂的分析与检验4.1 中药制剂分析的方法和仪器4.2 中药制剂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4.3 中药制剂的伪劣品鉴别和质量控制4.4 中药制剂的分析实例和注意事项第五章:中药药效的研究与应用5.1 中药药效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5.2 中药药效的评估和指标5.3 中药药效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5.4 中药药效的应用实例和临床实践第六章:中药注射剂型6.1 中药注射剂型的特点和分类6.2 中药注射剂型的制备工艺和要求6.3 中药注射剂型的质量评价和标准6.4 中药注射剂型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第七章:中药丸剂型7.1 中药丸剂型的特点和分类7.2 中药丸剂型的制备工艺和要求7.3 中药丸剂型的质量评价和标准7.4 中药丸剂型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第八章:中药煎剂型8.1 中药煎剂型的特点和分类8.2 中药煎剂型的制备工艺和要求8.3 中药煎剂型的质量评价和标准8.4 中药煎剂型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第九章:中药外用剂型9.1 中药外用剂型的特点和分类9.2 中药外用剂型的制备工艺和要求9.3 中药外用剂型的质量评价和标准9.4 中药外用剂型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第十章:中药药剂学的前沿与发展10.1 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趋势和挑战10.2 中药新剂型的研发和创新10.3 中药药效评价方法的改进和现代化10.4 中药药剂学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的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中药药剂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解析:理解中药药剂学的概念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

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一)

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一)

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一)中药药剂学课程是中医药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中药的制剂和质量控制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准确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中药药剂学课件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中药药剂学课程主要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药的基本制剂和配方的制备原理、方法及质量控制,掌握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并能够正确使用计量器具和操作中药药剂制备器具。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技能,提高其能力和水平,为其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中药药剂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基本制剂和配方的制备原理、方法及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及中药药剂制备器具的操作方法等方面。

在教学中,应采用讲授、实验教学、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重点讲解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技巧的训练,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中药药剂学的教学重点在于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中药的制剂方法和质量控制。

教学难点在于中药制剂的制作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操作过程需要注意许多细节问题,要求教师在课程中给予学生充分指导和帮助,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四、教学评估和考核方式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评估和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考试评估和实验操作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相关知识等理论知识,实验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规范等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制定考试方案和实验操作评估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勿过于苛求,务求切实可行。

五、教学效果的评价为了科学地评价本门课程教学效果,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学生问卷调查、课堂教学观察、实验操作评估等方式,分别从知识水平、实验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为后续教学改进和提高提供重要信息支持。

说课稿中药药剂学教案设计

说课稿中药药剂学教案设计

说课稿中药药剂学教案设计药剂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研究药物的制剂、配方、生产工艺及其质量控制等内容。

药剂学教学内容涉及广泛,包括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剂型、药物的配方设计、药物的生产工艺以及药物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因此,药剂学教学需要系统地讲解药物的各种制剂和生产工艺,使学生能够掌握药物的制剂原理和生产工艺,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药物的制剂原理和生产工艺,了解不同剂型药物的特点和应用,掌握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药物制剂和生产工艺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药剂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药物的制剂原理和生产工艺,不同剂型药物的特点和应用,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2. 教学难点,药物的配方设计和生产工艺的实际操作,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药物的制剂原理和生产工艺。

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实习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报告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

1. 药物的剂型及其特点,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半固体剂型等,分别介绍其特点和应用。

2. 药物的制剂原理和配方设计,介绍药物的制剂原理,讲解药物的配方设计方法和要点。

3. 药物的生产工艺,介绍药物的生产工艺流程,讲解药物的生产设备和操作要点。

4. 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介绍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检测手段,讲解药物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六、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药物的制剂原理和生产工艺。

中药药剂学教学设计

中药药剂学教学设计
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中药药剂学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课程 设计报告则要求学生提交一份完整的中药药剂设计方案及相应的研究报告。
02 中药药剂学基础知识
ABCD
制剂过程控制
制定严格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确保制剂质量 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储存与运输管理
制定合理的储存和运输条件,确保药品在有效期 内保持稳定的疗效。
03 中药药剂的常用剂型及制 备
汤剂、合剂与煎膏剂
1 2
汤剂
讲解汤剂的特点、制备方法(包括浸泡、煎煮、 浓缩等步骤),以及汤剂的包装和贮存要求。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展示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课程学习,我对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深入理解 ,对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有了系统掌握。
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实验操作,我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学会了如何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在小组作业和课堂讨论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协作,提高了自己 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合剂
介绍合剂的组成、制备方法(如溶解法、稀释法 、浸渍法等),以及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3
煎膏剂
阐述煎膏剂的定义、制备方法(包括药材处理、 煎煮、浓缩、收膏等步骤),以及煎膏剂的贮存 和使用注意事项。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散剂
01
讲解散剂的分类、制备方法(如粉碎、过筛、混合等),以及
散剂的包装和贮存要求。
中药药剂的分类及特点
传统中药制剂
包括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具有悠久的历 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药药剂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中药药剂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中药药剂学第二版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它的学习可以掌握中药药材的特性和药效,为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中药药剂学第二版教材的基础上,开展的一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

2. 课程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帮助学生掌握中药药剂学相关知识:1.了解中药药材的特点和用法;2.掌握中药药材的提取和分离技术;3.学习中药制剂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技术;4.了解中药药物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评价;5.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3.1 实验1:中药提取工艺研究本实验通过采用水提法、乙醇提法、超声波提取法等不同的提取方法,比较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对中药药材的提取效果,从而得出最优的提取工艺参数。

3.2 实验2:中药药材分析与质量评价本实验通过对中药药材在各个发展阶段所采集的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中药药材的生长发育规律,判断中药药材的药效品质和安全性等指标的变化规律。

3.3 实验3:中药精制技术研究本实验通过对提取后的药液进行精制处理,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最优的精制工艺参数和精制设备配置方案。

3.4 实验4:中药制剂工艺研究本实验通过选定合适的中药提取工艺和精制工艺,掌握中药制剂原理和相关制剂技术,学习制剂工艺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并最终完成中药制剂的制备。

4. 实验流程及安全措施本次中药药剂学实验分为4个环节,分别为中药提取工艺研究、中药药材分析与质量评价、中药精制技术研究和中药制剂工艺研究。

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制定实验计划和实验操作规程,并对实验室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和安全措施,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5. 课程设计评价本次中药药剂学课程设计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强调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论的得出,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次课程设计也在提高学生对中药药材特性和提取技术的认识上,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教案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教案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史、研究进展与方向;中药剂型的分类方法;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教学内容:(包括教授的重点内容,所要解决的
疑难点)
1.中药药剂学定义及剂型、制剂等基本概念与术语
2.中药剂型选择的原则
3.药典、药品标准的性质与作用
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参观学习、电化教育、实验、实习等。同时注明所用挂图、标本、课堂示教等)
3.熟悉混合、制粒常用机械的构造、性能与使用保养方法。
4.熟悉散剂的含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教授的重点内容,所要解决的疑难点)
1.药料混合与制粒的目的
2.常用的混合、制粒方法
3.散剂在制备过程中常用的混合方法中的等量递增法
4.各类特殊散剂的制法
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参观学习、电化教育、实验、实习等。同时注明所用挂图、标本、课堂示教等)
3.了解中药浸提常用溶剂和浸提辅助剂;药材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教学内容:(包括教授的重点内容,所要解决的疑难点)
1.浸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2.药剂中常用的浸提方法及其应用
3.常用的精制方法、原理及其应用
4.滤过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5.各种分离方法的特点、应用
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参观学习、电化教育、实验、实习等。同时注明所用挂图、标本、课堂示教等)

课堂作业
1.各类物理灭菌法的特点及选用要点
2.写出5种常用的防腐剂
3.中药制剂微生物污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课堂测验

提问试题
备注

教学单元题目
浸提分离与精制
教学要求
1.掌握中药浸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常用的浸提方法与选用;各种分离方法的特点与选用;常用精制方法的原理与选用。

中药药剂技术教案

中药药剂技术教案

中药药剂技术教案教案标题:中药药剂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药剂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中药药剂技术的常见方法和操作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中药药剂技术的概述:介绍中药药剂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中药药剂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解中药药剂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提取、制剂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3. 中药提取技术:介绍中药提取的常见方法,如水提法、醇提法和超声波提取法等,并进行实验演示。

4. 中药制剂技术:讲解中药制剂的常见方法,如丸剂、散剂和膏剂等,并进行实验操作示范。

5.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介绍中药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常用方法,如色谱法和质量标准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中药制剂,引发学生对中药药剂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结合多媒体资料和实物示范,讲解中药药剂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 实验演示:组织学生进行中药提取和制剂的实验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中药提取和制剂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中药提取和制剂的实践操作,鼓励他们动手实践,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6.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中药药剂技术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7.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中药药剂技术的拓展研究,如新型提取方法和制剂技术的探索。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实践任务,加深学生对中药药剂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评估: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评估,考察他们的实验技巧和操作规范性。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中药药剂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阅读任务和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

4. 综合评估:结合学生的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和作业表现,综合评估他们对中药药剂技术的掌握程度。

中药药剂学教学设计与评价

中药药剂学教学设计与评价
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历史
中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概述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范畴,包括中 药制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药理 作用及临床应用等。
介绍中药药剂学的起源、发展及在现 代中药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 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常用中 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及
药理作用。
鼓励学生参加学术讲座、科研实 践等课外活动,拓宽视野,提高 综合素质。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课程设计 课外拓展
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 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系统介绍 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和基本技能。
组织学生开展中药制剂处方设计 、工艺优化等综合性课程设计,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习交流。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Chapter
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
笔试
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等形式,考查学生对中药药剂 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验操作考试
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操作 ,如中药制剂的制备、质量控 制等,以评估学生的实验技能 和动手能力。
课程论文
鼓励学生就中药药剂学的某个 专题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课程 论文,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 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施与实验室条件
教室设施
提供宽敞明亮的教室,配 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多媒 体工具,确保良好的教学 环境。
实验室条件
拥有完善的中药药剂学实 验室,配备各种实验仪器 和设备,满足实验教学的 需求。
安全保障
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安全规 定,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性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材选用与编写
教材选用
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优秀教 材,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2学时)【课程介绍】介绍本门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目标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大约5分钟)【目的要求】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及特点;2.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及药剂工作者的依据;3.熟悉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

【疑难点和重点】1.中药药剂学的中医药理论指导;2.药物剂型选择的原则包括三方面;3.药剂学常用术语如剂型、制剂、药物等【指定的参考文献】《药药剂学教与学参考书》卫生部协编教材2001第一版【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1.讲述中药药剂学的定义、性质、任务及特点(约25分钟);2.讲述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约25分钟)3.解释药剂学常用术语(约20分钟)【复习与思考题】(约5分钟)1.药物剂型选择的原则包括哪三方面?2.“五方便”的要求指什么?3.药剂学研究内容有哪些?4.药典、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与其他标准有何不同?【目的要求】1.掌握调剂工作制度和程序,审查处方和调配药剂的要点2.熟悉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度量衡;中药毒性药品种及用量;处方禁忌药。

3.了解处方种类与格式;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中药房的类型与任务。

【疑难点和重点】处方的概念和种类;1.审查处方的要点;2.毒剧药的管理和并开药物。

【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1.处方:介绍处方的含义、种类、内容、格式;中药处方的特点。

(约10分钟)2.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介绍调剂室、制剂室、供应室等的工作任务与内容;讲述调剂工作制度、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度量衡;中药毒性药;配伍及妊娠禁忌药等知识。

(约25分钟)3.调剂用药的供应:介绍调剂用饮片和中成药的采购、贮存、调拨、供应的方法和步骤。

(约15分钟)4.配方的基本知识与要点:详述中药处方的审查、调配、复核及发药的要求与方法;特殊药品的处理方法配方注意事项。

(约20分钟)【课堂总结】(5分钟)【复习与思考题】(5分钟)1.简述处方概念和分类?2.配方的要点包括哪些?3.中药处方组成的特点是【目的要求】1.熟悉药剂卫生的概念,熟悉药剂卫生的意义和基本要求;2.掌握常用的灭菌方法;常用的灭菌方法;常用的防腐剂种类及正确用法3.了解制药环境卫生的要求和管理;无菌操作法与无菌检查法。

【疑难点和重点】值在灭菌中的意义;1.F与F2.物理灭菌法包括哪些方面;3.滤过除菌方法常用哪些过滤除菌滤器。

4.化学灭菌法的原理;5.防腐与防虫的意义及措施;6.常见防腐剂的性质与应用。

第一节概述1.讲述药剂卫生的概念(约5分钟);2.讲述药剂卫生的意义和基本要求;(约10分钟)3.了解预防药剂污染的主要环节。

(约5分钟)第二节制药环境卫生管理1.讲述制药环境卫生的要求和管理;(约10分钟)2.讲述空气洁净技术与应用;(约5分钟)第三节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约5分钟)1.相关概念:F与F2.详述各种灭菌法:(约15分钟)①物理灭菌法常分为五种方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微波滤菌法和辐射灭菌法。

分别讲述适用哪些药物。

②滤过除菌法常用的过滤除菌滤器有微孔薄膜滤器、垂熔玻璃滤器和砂滤棒。

③化学灭菌法:包括气体灭菌法和浸泡与表面消毒法;3.了解无菌检查的方法。

(约5分钟)四第四节防腐与防虫1.讲述液体药剂的防腐与常用防腐剂;(约15分钟)2.简述中药固体类药剂的防腐与防虫。

(约5分钟)【复习与思考题】(5分钟)1.滤过除菌方法常用哪些过滤除菌滤器?2.物理灭菌法包括哪些方面?3.常用防腐剂有哪些?4.化学灭菌法包括哪些方面?第四章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2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药料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的目的与基本原理;2.掌握常用的粉碎、混合、制粒方法;3.熟悉粉碎、筛析、混合与制粒常用机械的构造、性能与使用保养方法;4.了解粉粒学在药剂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1.以煎煮为实例引入正题;5分钟2.粉碎的目的与基本原理,介绍各种粉碎方法与机械;15分钟3.介绍粉体学理论在药剂学中的应用;15分钟4.讲述筛析的目的、粉末的分等及离析器械;15分钟5.混合的目的、原则、机理、方法及机械;10分钟6.制粒的目的、方法与设备;15分钟7.小结。

5分钟【疑难点和重点】1.各类药材的粉碎方法2.粉碎与筛析的原理及意义】3.混合机理、制粒的方法【自习与思考题】1.药物为什么要进行粉碎?影响药物粉碎的因素有哪些?2.何谓球磨机的临界转速?实际转速和临界转速有何关系?3.何谓真密度、粒密度和堆密度?4.试述混合的机理?第五章浸提、分离与精制(2学时)【目的要求】1.了解药材的成分与疗效的关系;常用浸提的溶剂及其用途,适用哪些成分;2.掌握浸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常用浸提方法与应用。

【疑难点和重点】1.药材成分的概念;2.Fick’s第一扩散公式及其适用对象;3.影响浸提的因素。

4.常用浸提溶剂与适用成分;5.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6.浸渍法与渗漏法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课程主要内容】1.讲述药材主要分为四种成分;简述各种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10分钟)2.讲述浸提原理,分为三阶段;(约10分钟)3.讲述药剂中常用浸提溶剂及适用的成分;(约10分钟)4.简述常用浸提辅助剂。

(约10分钟)5.讲述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

重点讲述浸渍法与渗漏法,要求掌握相关实验操作与流程,用CAI课件演示。

(约35分钟)【复习与思考题】(5分钟)1.药材成分分为那些方面?2.浸出方法和浸出设备设计的关键是什么。

3.简述影响药材浸提的因素。

4.药剂中常用哪些浸提溶剂,各适用哪些化学成分?5.常用浸提方法有哪些?请简述。

3.简述浸渍法的操作要点。

第六章浸出制剂(4学时)第1~3节概述、汤剂、中药合剂与口服液、糖浆剂与煎膏剂学时:2学时【目的要求】1.熟悉浸出制剂的含义、特点、与种类糖浆剂、煎膏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及控制方法,汤剂的特点、质量要求和控制方法;合剂、口服液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及控制方法。

2.掌握汤剂的含义、制备方法及操作关键;糖浆剂、煎膏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关键。

【课程主要内容】1.浸出制剂的含义、特点及类型(约10分钟)(强调浸出制剂的成分及其综合作)2.汤剂的含义、特点及类型;汤剂的火候与类型的关系;汤剂煎煮过程的成分变化及对疗效的影响汤剂的制法:特殊药物的加入及注意间题等(20分钟)3.中药合剂的含义、特点及质量要求;口服液的含义、特点及质量要求;中药合剂、口服液的附加剂的类型及常用中药合剂的制法;口服液的制备及精制要点(20分钟)4.中药糖浆剂的含义、特点、类型及质量要求中药糖浆剂的制备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单糖浆的质量控制及其在药剂学的应用(15分钟)5.膏滋的含义、特点及质量控制膏滋的制备方法、基质(糖料)的处理(10分钟)6.小结(5分钟)【疑难点和重点】1.浸出制剂的特点(与化学药物制剂的区别)2.中药的煎煮过程对各类成分及疗效影响;相关的对策及措施3.中药合剂、口服液精制处理的常用方法4.糖浆剂的制法及其适应性粳浆剂易发生的问题及相应措施5.膏滋的制法;膏滋的清膏、收膏及炼糖膏滋的“返砂”及措施【自习与思考题】1.简述浸出制的种类及特点2.药材中各类成分在煎煮过程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原因3.汤剂制备中根据药材的性质应如何特殊处理4.合剂、口服液的净化方法及常用附加剂5.糖浆剂及膏滋的制备方法6.糖浆剂易发生的问题及措施7.单糖浆的质量要求及应用第6~8节:酒剂、酊剂、流浸膏及浸膏剂学时:2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酒剂、酊剂、流浸膏及浸膏剂的制备要点2.熟悉酒剂、酊剂、流浸膏及浸膏剂的含义、特点、质量要求及控制方法3.了解液体类浸出药剂的霉败、浑浊沉淀的原因及解决途经【课程主要内容】1.酒剂及酊剂的含义、特点、含量要求及质量检查酒剂及酊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典型品种举例(20分钟)2.浸膏及流浸膏剂的含义、特点、含量要求及质量检查(20分钟)3.浸膏及流浸膏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典型品种举例(20分钟)4.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项目、方法及意义(15分钟)5.课堂小结(5分钟)【疑难点和重点】1.酊剂、流浸膏及浸膏剂的药材性质与制备方法的选择2.含醇制剂的质量要求(含醇量及含量等)3.酒、酊剂及流浸膏的澄明度要求及措施【自习与思考题】1.根据药材性质,如何选择酊剂、浸膏及流浸膏的制备方法2.简述浸出制剂的质量制方法3.简述酊剂、浸膏及流浸膏的含义、特点及应用第七章注射剂(3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注射剂、中药注射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掌握中药注射剂制备的工艺过程和器械的构造、性能及使用;掌握中药注射用原液的制备。

2.熟悉注射剂的给药途径;注射剂常用溶剂的种类;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及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及精制法;注射剂常用附加剂的种类、性质及选用;注射剂生产的一般程序。

3.了解注射剂车间的要求;了解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概况。

【主要内容和教学过程】1.讲述一例临床急症患者,到医院如何急救?(10分钟)2.注射剂的含义、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

(20分钟)3.热原的含义、基本组成和性质。

热原的污染途径及除去热原的方法。

(25分钟)4.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

(10分钟)5.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的原理及对蒸馏水器的要求。

(10分钟)6.介绍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

(15分钟)7.讲述注射用油与其他注射用溶剂。

(20分钟)8.内容小结(10分钟)【疑难点和重点】重点:1.注射剂的的分类、特点。

2.注射剂的质量标准;3.热原的性质、污染途径;4.电渗析原理、反渗透原理;5.附加剂的选用原则;6.调节等渗溶液的计算;7.注射剂生产的工艺流程。

难点:1.热原的组成;2.鲎试验法测热原的原理。

3.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4.等渗与等张溶液的区别;5.调节等渗溶液的计算;【自习与思考题】1.什么叫注射剂?按分散系统可分为哪几类?2.注射剂有哪些特点和质量要求?3.什么是热原?有何特点?怎样除去热原?4.注射剂污染热原的主要途径有哪些?5.为什么天然水不能直接制备注射用水?6.蒸馏水与注射用水有何区别?7.用于制备注射用水的蒸馏水器有哪些要求?8.试分析注射用水质量检查pH值和铵盐不合格的主要原因?、9.注射用油的精制分哪几步?10.什么是等渗溶液,什么是等张溶液?11.今欲配制2%(g/ml)苯甲醇溶液40ml,需加多少克氯化钠才能成为等渗溶液?(0.1376g)12.除去中药注射液中鞣质的方法有哪些?13.中药注射剂制备过程中药物提取与纯化的方法有哪些?14.简述中药注射剂制备的工艺流程?第八章散剂(2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散剂的一般制备方法,以及含毒性药散、共熔散、含液体散、眼用散等的制备原则和方法;2.熟悉散剂的含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