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

合集下载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08软膏剂的制备及释放观察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08软膏剂的制备及释放观察

实验八软膏剂的制备及释放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配制方法。

2.通过体外实验法(扩散法)比较观察不同类型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软膏剂系指将药物和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可涂布于皮肤、粘膜或创面。

按基质的性质和特殊用途分为油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糊剂和眼膏剂。

软膏基质分为油脂性、乳剂型和水溶性三类。

软膏剂的制法分为研磨法、熔融法和乳化法。

其中研磨法适于基质熔点相差不大,药物为不溶性固体者,一般用软膏刀(板)、乳钵(或电动乳钵)、三滚筒软膏研磨机进行。

熔融法适于基质熔点相差较大,药物为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者;乳化法适于制成乳剂型软膏,其步骤为:将油溶性基质、脂溶性药物和亲油性乳化剂作为油相,水溶性基质、水溶性药物、亲水乳化剂作为水相,分别加热熔融,将内相加入外相(或外相加入内相),降温继续搅拌至冷凝(其中附加剂也应随水溶性、脂溶性并入水相或油相加热)。

一般情况下,乳剂型和水溶性基质的软膏释药较快,脂溶性基质的软膏释药较慢,可通过体外实验法(扩散法)比较观察不同类型基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一)制备不同类型软膏基质的黄苓昔软膏1.油脂型基质的软膏处方:黄苓昔0.3g凡士林5g羊毛脂0.5g制法:称取凡士林,加入羊毛脂,水浴熔融后,加入黄苓甘细粉充分搅匀,搅至冷凝时,放置即得。

2.乳剂型基质的软膏处方:黄苓首0.5g冰片0.02g硬脂酸12g单硬脂酸甘油酯0.4g菌麻油 2.0g甘油 1.0g三乙醇胺0.15ml尼泊金乙酯0.005g蒸镭水5ml共制成IOg制法:(1)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邕麻油置于干燥蒸发皿内,在水浴上加热70~80°C使全溶。

(2)将甘油、尼泊金乙酯、黄苓甘,蒸储水置另一蒸发皿中,加热至70~80°C左右,边搅拌边加三乙醇胺使黄苓甘全溶。

(3)将冰片加入(1)中溶解。

(4)立即将(1)相逐渐入(2)相中,边加边搅拌混合至室温后即成为均匀的橙黄色乳膏。

药剂学实验指导——中药口服液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指导——中药口服液的制备

实验十三中药口服液的制备
实训目的
●熟悉口服液的制备方法。

●掌握口服液的制备工艺。

实训器材
药品附子、干姜、甘草、单糖浆、苯甲酸钠
实训指导
四逆汤口服液的制备
1.方法步骤
[处方]附子300 g
干姜200 g
甘草300 g
单糖浆300 ml
苯甲酸钠 5 g
[制法]
(1)先将附子、甘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 h,第二次1.5 h,合并煎液,滤过。

(2)干姜通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另器保存。

(3)姜渣再加水煎煮1 h,煎液与挥发油的溶液合并,滤过,再与附子、甘草的滤液合并,浓缩至约400 ml,放冷,加入药液3倍量的95%乙醇,搅匀,静置24 h后滤过。

(4)减压浓缩至稠膏状,加水适量稀释,冷藏24 h,滤过,加单糖浆300 ml、苯甲酸钠5 g与挥发油,再加水至1000 ml,搅匀,冷藏,滤过,罐封于10 ml易拉瓶中,100℃灭菌30 min即得。

2.注意事项
(1)附子经炮制与煎煮,其所含毒性成份乌头碱被水解,毒性减弱。

附子与甘草配伍,甘草亦可解其毒性。

因此,附子需先炮制并与甘草共煎。

(2)干姜辛、温。

其辛辣成分为一种芳香性挥发油脂中的“姜油酮”,故先将干姜水蒸汽蒸馏收集“姜油酮”等。

(3)为防止附子提取过程中乌头碱水解不完全引起中毒,应进行乌头碱薄层限量检查。

实验十三中药口服液的制备
实训目的
实训结果
1.外观性状描述
2.绘出其工艺流程图
实训讨论
姓名:学号:实验日期:气温:℃。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02浸出制剂的制备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02浸出制剂的制备

实验二浸出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浸出制剂的原理和制法。

2.掌握浸渍法、渗漉法制备酊剂、流浸膏剂的方法。

3.掌握糖浆剂、合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浸出制剂系指采用适宜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药材中有效成分,而制成的一类制剂。

根据溶媒、浸出方法及制成剂型的不同而分为各种制剂,如汤剂、酊、酒剂(以乙醇或酒为溶媒)及流浸膏、浸膏剂、合剂、颗粒剂、胶剂、糖浆剂等。

常用的浸出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回流法、渗漉法及水蒸汽蒸馏法等。

影响浸出的因素很多,根据扩散公式,ds=- DF(dc/dx)·dt已知扩散值ds主要与F即扩散面积(药材的粉碎度)、dc/dx (即浓度差)有关;此外,还受浸出温度、时间、压力、溶媒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制备浸剂时,应该掌握及应用其要领。

酊剂是将药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药剂。

乙醇的浓度不同对药材中的成分溶解性不同。

必须根据药材的性质选择乙醇的浓度,含淀粉量大的药材,应选用较高浓度乙醇,否则淀粉、糊精吸水形成糊状物而使过滤困难,影响成品澄明度。

一般药物的酊剂浓度为20%(每100ml含20克药材),毒剧药酊剂为10%(每100ml含10克药材)。

酊剂的制备方法1.溶解法:将药物直接加入规定浓度的乙醇溶解至需要量,即得。

主要用于化学药物酊剂的制备。

2.稀释法:以流浸膏或浸膏为原料、用适量乙醇稀释至规定浓度,静置,过滤,即得。

3.浸渍法:以规定浓度乙醇为溶剂,按浸渍法制得。

所用乙醇浓度应始终相同,需根据药材性质选择适宜的温度、时间和乙醇浓度。

4.渗漉法:按渗漉法制备,收集渗漉液达所需量3/4时,停止渗漉,压榨残渣,与渗漉液合并,过滤,经含量测定,补加适量溶媒至规定浓度。

糖浆剂系指含药物、药材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一般含糖量在45%(g/g)左右,因含糖量高,渗透压高,微生物不易生长,而浓度低的糖浆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容易滋生微生物,使糖浆败坏变质,所以,除另有规定外,糖浆剂内可加苯甲酸、苯甲酸钠,尼泊金类等防腐剂。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2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2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姓名:冯春霞学号:201225821049 专业:中药学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吴晓杰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六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粉60g,甘草10g三、实验内容制法:(1)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甘草10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过筛,即得。

按每包7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6.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B)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13微型胶囊的制备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13微型胶囊的制备

实验十三微型胶囊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型胶囊的方法。

2.了解微型胶囊在增加稳定性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微型胶囊系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为囊材,将固态药物或液态药物作囊心物,包裹而成的微小胶囊,简称微囊。

微型胶囊的制法很多,其中复凝聚法的制备原理是:使用两种带相反电荷的高分子材料为囊材,在一定条件下交联,从而将囊心物包裹成囊。

如阿拉伯胶带负电荷,A型明胶在等电点以上带负电荷,等电点以下带正电荷,当用醋酸调pH为4.5时,明胶几乎全部带正电荷,与带负电荷的阿拉伯胶产生交联作用,降低温度使达到胶凝点以下,加入甲醛,形成甲醛明胶而使囊膜固化。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薄荷油微囊的制备1.处方薄荷油3g(3.3ml)阿拉伯胶4gA型明胶3g37%甲醛4ml5%醋酸适量20%NaOH 适量取阿拉伯胶3g溶于100ml 60℃蒸馏水中,取3%阿拉伯胶溶液备用。

另取阿拉伯胶粉1g在乳钵中研细,加薄荷油3g(3.3ml)研匀,加水2.5m1,急速顺一个方向研磨,制成初乳后逐渐加入上述3%阿拉伯胶溶液混匀,于显微镜下观察是否乳化完全,并记录结果。

将此液转入1000ml三颈瓶中,恒温50℃,另取3%明胶溶液1000ml,预热至50℃左右,在搅拌下将明胶溶液加入三颈瓶中,用5%醋酸调至pH4.1左右,于显微镜下见许多油粒外面有一层薄薄的膜,即己成囊。

在不断搅拌下加入原体积2倍量30℃~40℃的蒸馏水,自然降温至28℃左右,继续降温至10℃以下(冰水浴),搅拌下加入4ml甲醛,以20%NaOH溶液调pH至8~9,继续搅拌15min,稍微沉降后,除去上面悬浮的泡沫,滤过,用水洗至无甲醛味即可。

抽干,加入6%淀粉,过14目筛制粒,于50℃烘干,称重。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记录试验数据与结果:明胶用量(ml)明胶液pH= 阿拉伯胶用量(ml)薄荷油乳液浊液pH=薄荷油用量(ml)混合液pH= 调节混合液所用5%醋酸量(ml)pH=固化用甲醛量(ml)碱化用20%NaOH溶液量(ml)pH=干燥后微囊重量(g)五、思考题1.实验过程中为何要控制温度,加甲醛固化之前为何降温至10℃以下?2.写出用复凝聚法制备微型胶囊的操作注意事项。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06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06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实验六 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混悬型液体药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熟悉按药物性质选用合适稳定剂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混悬剂应符合以下质量要求:药物本身的化学性质应稳定;外观微粒细腻,分散均匀;微粒沉降速度应很慢,沉降后经振摇能迅速再均匀分散,不应有结块现象;应有一定的粘度要求。

外用混悬剂应易于涂布。

根据stokes 定律:ηρρ9)(2212gr v -=欲制备沉降缓慢的混悬液,可采取:1)减小微粒半径(r );2)减小微粒与液体介质密度差 (ρ1-ρ2);3)增加介质粘度(η)等措施。

应将药物研细,并选择适宜的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反絮凝剂等稳定剂。

混悬剂的配制方法有分散法与凝聚法。

分散法:将固体药物粉碎成微粒,根据主药的性质选择适宜的分散介质和附加剂。

亲水性药物可先研磨至一定的细度,加入液体介质研磨至适宜的分散度;疏水性药物可加入适量润湿剂研磨,润湿后的药物颗粒表面可形成带电的吸附膜,最后加分散介质至足量,混匀即得。

凝聚法:将呈离子或分子状态的药物借物理或化学方法分散在介质中凝聚成微粒而形成混悬液的方法。

另外,可通过改变溶剂或浓度配制成混悬剂,如将酊剂、醑剂加到水性混合液时,缓缓加入并伴快速搅拌而制成混悬液,使微粒细腻,沉降缓慢。

混悬剂的成品包装后,在标签上注明“用时摇匀”。

为安全起见,剧、毒药不应制成混悬剂。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一)炉甘石洗剂的制备称取过120目筛的炉甘石、氧化锌于研钵中,按表6-1所示加入稳定剂和蒸馏水研成糊状,分别转移至6个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蒸馏水至全量。

观察1~6号处方(1号为对照管)洗剂的沉降速度,比较不同稳定剂的作用。

1.处方表6-1 炉甘石洗剂处方[附] 各种稳定剂的配制方法:1)称取甲基纤维素(MC)适量,加蒸馏水采用胶溶法使其慢慢溶胀,逐渐溶解,添加蒸馏水至全量,制成0.5%胶浆,备用。

2)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适量,加蒸馏水采用胶溶法使其慢慢溶胀,逐渐溶解,添加蒸馏水至全量,制成0.5%胶浆,备用。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01散剂的制备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01散剂的制备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实验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学习散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检查方法。

2.掌握含有低共熔物散剂的配制原则。

二、实验原理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外用。

混合是制备散剂的重要环节。

当处方中含有毒剧药、贵重药及药物用量和比重相差悬殊时应该将毒剧药、贵重药、量小的、色深的、质重的药物与量大组分套研均匀,即,采用等量递增法或打底套色法混合O 制备含低共熔药物的散剂,当形成低共熔物药理作用无变化时,可先将低共熔组分共熔后,再用其它固体药粉吸收混合。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益元散的制备1.处方滑石6g 甘草Ig朱砂0.3g2.制法取滑石1/2量,甘草全量共研为细粉,过80/00目筛。

朱砂另研成极细粉,用等量递增法先与滑石套研和匀,然后再与上述两味混合物混合均匀,即得。

3.功能主治清热祛暑,除烦渴,利小便,主治伏暑吐泻,口渴多汗,小便不利。

4.用法用量每服6g,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5.性状本品为淡红色粉未,具甘草的甜味,手捻有润滑感。

6.鉴别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无色不规则片及层层剥落痕迹,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不规则细小颗粒暗棕色,有光泽,边缘暗黑色。

7.检查均匀度检查:将益元散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n√,将纸折叠或用药匙、乳棒压平其表面,在亮处观察,表面应呈粉红色,色泽均匀,无花纹、色斑。

若有色斑或条纹则说明尚未混合均匀,亦可用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闪烁光泽的组分,若有则说明结晶性药物未粉碎完全。

8.含量测定取本品约2.5g,精密称定,置250m1烧瓶中,加硫酸IOm1与硝酸钾1.5g,小心加热使朱砂溶解,放冷加1%硝酸溶液IOm1摇匀,再冷却后,用垂熔漏斗滤过,漏斗和烧瓶用1%硝酸溶液40m1分次洗涤,洗液并入滤液中,滴加1%高镒酸钾溶液至粉红色持续2分钟,再滴加2%硫酸亚铁溶液恰至红色消失,加硫酸铁镂指示液2m1,用0.05mo1∕1硫氟酸镀液滴定,每m1硫氟酸铁液相当于5.815mgHgS o本品含朱砂按HgS计算,应为3.5〜4.2%。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15膜剂的制备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15膜剂的制备

实验十五膜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以聚乙烯醇(PVA)为成膜材料制备膜剂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膜剂系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膜材料中,经加工制成的薄膜状制剂。

由药物、成膜材料、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填充剂、着色剂和脱膜剂等组成。

常用的成膜材料为聚乙烯醇(简称PVA),如PVA05-88和PVA17-88o
膜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溶浆一加药匀浆一涂膜一干燥灭菌一分剂量一包装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养阴生肌膜的制备
1.处方
蒸播水
2 .制法
将聚乙烯醇以85%乙醇浸泡48h 后过滤,除去滤液,将浸泡过的聚乙烯醇置20Oml 蒸发皿中,加入蒸僧水,于水浴上加热使溶,浆液自然冷却至60℃以下,另取养阴生肌散于乳钵中研细并加入吐温・80、甘油及适量蒸储水研磨混匀,逐渐混入聚乙烯醇浆液中,搅拌均匀后涂于事先用75%乙醇消毒并以液体石蜡擦过的玻璃板上,厚度为0.02〜0.15mm,待薄膜自然干燥后裁成Pen?小块,包装,即得。

3 .用途
复发性口腔溃疡及疮疹性口腔炎。

4 .用法
贴于口腔患处。

四、思考题
膜剂有哪些特点?常用的成膜材料有哪些?制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养阴生肌散
Ig 聚乙烯醇(17-88)
5g 甘油
0.5ml 吐温-80 3d
80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