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实验上
中药药剂学实验(上)

实验一益元散、硫酸阿托品散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与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题要1.含义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剂型。
根据用途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按药物性质分可分为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液体成分散剂、含低共熔成分散剂。
其外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且装量差异限度、水分及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
2.制备工艺流程处方拟订一物料准备一粉碎一过筛一混合一分剂量—质检一包装。
3.细度要求对于不同的药物可采用不同的粉碎方法,且根据临床需要及药物性质不同,粉末细度应有所区别。
一般内服散剂,应通过5—6号筛;用于消化道溃疡病的散剂,应通过7号筛;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眼用散剂则应通过9号筛。
4.制备要点混合操作是制备散剂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搅拌混合法和过筛混合法。
若药物比例相差悬殊,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若各组分的密度相差悬殊,应将密度小的组分先加入研磨器内,再加入密度大的组分进行混合;若组分的色泽相差悬殊,一般先将色深的组分放入研磨器中,再加入色浅的组分进行混合。
5.其他若处方中含毒性成分,应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亦称倍散),或测定毒性成分的含量后再配成散剂。
若含低共熔成分,一般先使之产生共熔,再用其他成分吸收混合制成散剂。
三、实验内容(一)益元散[处方]滑石30.0g 朱砂1.5g 甘草5.0g[制法]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过六号筛)。
取少量滑石粉置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表面能,再将朱砂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与滑石粉混合均匀,倾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即得。
[功能与主治]清暑利湿。
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黄少。
[质量要求]1.性状本品为浅红包粉末;味甜,手捻有润滑感。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4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姓名:张莉敏学号:201225821034 专业:中药学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吴晓杰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0.1g及0.1g以下0.1g以上至0.5g0.5g以上至1.5g1.5g以上至6g 6g以上±15% ±10% ±8% ±7% ±5%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最新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最新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中药药剂学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探究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制剂工艺,验证中药药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并掌握中药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
实验材料:1. 中药材:金银花、黄芪、当归等。
2. 试剂:乙醇、盐酸、氢氧化钠等。
3. 仪器设备:回流提取装置、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粉碎机、颗粒机、压片机等。
实验方法:1. 提取工艺:选取金银花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有效成分。
首先将金银花粉碎后,用70%乙醇回流提取,再通过旋转蒸发仪浓缩,最后得到提取物。
2. 分离纯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通过调整流动相比例和柱温,获得目标化合物。
3. 制剂工艺:将纯化后的有效成分与适宜的辅料混合,通过颗粒机制粒,压片机制片,制备成片剂。
4. 质量控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有效成分的含量,确保制剂中有效成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1. 通过水提醇沉法成功从金银花中提取到有效成分,并在HPLC中得到单一峰值,表明目标成分被有效分离。
2. 制备的片剂外观均匀,无明显杂质,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有效成分含量符合预期标准。
3. 稳定性测试显示,制剂在储存条件下3个月内成分无明显变化,表明制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从中药材中提取并分离出有效成分,并将其制备成片剂。
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中药片剂成分稳定,疗效可靠,为中药新药的研发和制剂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未来的工作将进一步探讨不同中药材的提取工艺,以及更多样化的中药制剂形式。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2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姓名:冯春霞学号:201225821049 专业:中药学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吴晓杰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六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粉60g,甘草10g三、实验内容制法:(1)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甘草10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过筛,即得。
按每包7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6.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B)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中药药剂学实验

成教专升本中药药剂学实验讲义一、散剂——益元散的制备【处方】滑石6g 甘草1g 朱砂0.3g【制法】取滑石细粉1/2量,甘草细粉全量共研为细粉,过80-100目筛。
另取朱砂极细粉,用等量递增法先与滑石套研和匀(预先用滑石粉饱和乳钵),然后再与上述两味混合物混合均匀,即得。
【均匀度检查】将益元散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纸折叠或用药匙、乳棒压平其表面,在亮处观察,表面应呈粉红色,色泽均匀,无花纹、色斑。
若有色斑或条纹则说明尚未混合均匀。
二、浸出制剂——养阴清肺糖浆的制备【处方】丹皮6g 白芍6g浙贝6g 玄参10g麦冬9g 生地15g甘草3g 薄荷油0.1g单糖浆54ml(相当于总量约30%)共制180ml【制法】1.提取取浙贝等六味药置1000ml烧杯中,加水没过药面(约加水500ml)浸泡0.5h后,直火加热,煮沸后25min加入丹皮,继续煎煮,以双层纱布过滤。
如法煎煮二次,时间分别为1h、45min,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每ml相当于原生药1g,放冷,加95%乙醇使含量为60%置冰箱中静置1 h,过滤,回收乙醇,于水浴中浓缩至无醇味,以煮沸过的蒸馏水稀释至110m1。
2.配制(1)单糖浆的制备取蒸馏水33m1,煮沸,加入蔗糖61g搅匀,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00℃,用脱脂棉滤过,自滤器上补加适量热蒸馏水,使全量为72m1,搅匀,放冷待用。
(2)含药糖浆的配制以适量的95%乙醇约10ml,将0.1g薄荷油溶解并加入溶液中,混匀加入相当于总体积30%(约54ml)的单糖浆,混匀,以煮沸过的蒸馏水稀释至全量,即得。
三、乳剂(一)菜籽油乳剂的制备【处方】菜籽油4g阿拉伯胶0.9g西黄蓍胶0.1g蒸馏水加至12ml【制法】将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细粉置于乳钵中,加入菜籽油略研,使胶粉分散均匀,加水2ml 迅速向同一方向研磨1~2分钟,至发出吱吱声,即得初乳。
最后加水至全量,研匀即可。
(二)石灰搽剂的制备【处方】氢氧化钙溶液5ml植物油5ml【制法】取氢氧化钙溶液与植物油置试管中,密塞,用力振摇使成乳化状液,即得。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熟悉不同类型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
2. 熟悉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中药药剂学实验能力。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 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温度计、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漏斗等。
2.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硫酸、乙醇、蒸馏水等。
3. 药材:滑石、甘草、朱砂、薄荷、黄连、黄芩等。
三、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2)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混合均匀。
② 将混合药材进行粉碎,过80目筛。
③ 将粉碎后的药材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研匀。
④ 将研匀的药材过100目筛,得到散剂。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散剂外观均匀,无结块现象。
2. 煎膏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熟悉煎膏剂的特点。
(2)实验步骤:① 将薄荷、黄连、黄芩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加水煎煮。
② 将煎煮后的药液过滤,收集滤液。
③ 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浓缩至一定浓度。
④ 将浓缩液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⑤ 将搅拌均匀的煎膏剂倒入模具中,冷却凝固。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煎膏剂外观光滑,无气泡,无沉淀。
3.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熟悉丸剂的特点。
(2)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粉碎成细粉。
② 将细粉过100目筛,得到丸剂原料。
③ 将原料与适量的水混合,制成丸剂。
④ 将丸剂干燥,冷却。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丸剂外观均匀,无结块现象。
四、思考题1. 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答: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 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答: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引言: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伍、制备、贮藏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学科。
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中药药剂,探索中药的药理学和药剂学特性,为中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2. 研究中药药剂的质量控制方法;3. 分析中药药剂的药理学特性。
实验材料和仪器:1. 中药材:川芎、白芍、当归、熟地黄;2. 溶剂:乙醇、水;3. 仪器:电子天平、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将川芎、白芍、当归、熟地黄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将其粉碎成细粉;2. 提取:将细粉加入适量的乙醇水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进行过滤,得到提取液;3. 浓缩:将提取液放入蒸发皿中,用水浴加热蒸发,直到得到浓缩液;4. 干燥:将浓缩液放入干燥器中,进行干燥,得到中药药剂;5. 质量控制:使用电子天平称量中药药剂的质量,并使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6. 药理学特性研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中药药剂的吸收光谱。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制备了中药药剂,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药理学特性研究。
根据质量控制的结果,我们可以得知中药药剂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同时,通过观察中药药剂的形态特征,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其微观结构。
在药理学特性研究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中药药剂的吸收光谱。
通过分析光谱数据,我们可以得知中药药剂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浓度。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中药的药理学作用和药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中药药剂,并进行了质量控制和药理学特性研究。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中药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中药药剂的制备方法和药理学特性,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中药药剂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 王五,赵六.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程[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中药药剂学毕业实习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毕业实习实验报告一、实习任务1.熟悉药用植物及其主要成分和药性,掌握采集、鉴别、储藏等药材常识;2、进行药材质量控制方面的检测,包括药材的外观、气味、性状、成分以及药效物质的检测;3、完成对中药注射液的制作和质量控制工作,掌握中药注射液的制作步骤,了解注射液的质量控制要求;4、熟练掌握中药酊剂制作及质量控制工作,提高熔炼、渣分离等技术水平。
二、实习情况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研发实习、质控实习和药剂制剂实习活动,对药剂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包括药用植物的采集、鉴别和储藏,对药材的质量控制及检测,中药注射液制备及质控,中药酊剂制作及质量控制。
首先,我参与了药材的采集、鉴别和储藏工作。
我学会了按照药材的性质,在采集、鉴别和储藏过程中,对其进行恰当的处理以保持其质量。
经过观察,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药材的风味、色泽、气味和硬度等方面的差异,也进行了药材的适当质量控制和储存。
我了解了药材水解提取中多种影响因素,学会了合理的离子交换技术,以及游离基检测、水解比检测等技术,以便准确掌握药材的特性和药效物质组成。
随后,我参与了中药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工作,学会根据不同的药物组成,使用正确的体积以及浓度,以达到精确制备中药注射液的目的;了解质量控制过程中常用的测试单位,掌握共振光谱和色谱等新兴技术,也进行了各种常规的质量控制检测,保证中药注射液的质量。
最后,我参与了中药注射液的制作及质量控制工作,学会了熔炼、渣分离等方法,以及将中药酊剂制作出来,学会了中药酊剂质量控制方面的技术,掌握了用色谱法正确检测不同酊剂组成的原料药和成品药的质量。
三、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我受益匪浅,对药剂学的使用、量的把握以及实验熔炼和渣分离的操作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实习期间,我掌握了药物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掌握了常规的质控技术,也学会了合理控制药剂质量的方法。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未来从事药学研究和从事药剂制作和检测工作都是很实用的,笔者在这里表示十分感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方]
硫酸阿托品0.25g乳糖24.5g胭脂红乳糖(1.0%) 0. 25g
[制法]
研磨乳糖使研钵饱和后倾出,将硫酸阿托品与胭脂红乳糖置研钵中研合均
匀,再以等量递增法逐渐加入乳糖,研匀,待色泽一致后,分装,每包0.1go
[作用和用途]
抗胆碱药,常用于胃肠痉挛疼痛等。
[用法与用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 一20m1,—日3次;小儿酌减。
(二)碘甘油
[处方]
碘2g蒸馏水2m1碘化钾2g甘油加至100m1
[制法]
取碘化钾加蒸馏水溶解后加碘,搅拌使其溶解,再加甘油使成100m1,搅匀
即得。
[作用与用途]
杀菌防腐剂。用于口腔粘膜和齿龈感染[用法与用量]
(2)总有机酸的测定
按酸碱滴定法 四、思考题
1.中药提取制备方法有哪些?
实验三、金银花、黄苓、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纯化方法及操作要点
2.了解纯化的目的。
二、实验提要
1.含义 系指用适宜方法最大程度保留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去除杂质的方法。
2.纯化方法与工艺流程 多用水提醇沉法。以水提醇沉法为例,工艺流程为: 浓缩流浸膏---缓缓加入一定量一定浓度乙醇(边搅拌)---冷藏----过滤-----浓缩。
[质量要求]
1•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微甜,微辛。
2•定性鉴别 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本品中的齐墩果酸。
3.检查
⑴ 含醇量: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区M乙醇量测定法测定,乙 醇量应为20% — 25%。
⑵总固体含量测定:精密量取澄清的药酒50m1置蒸发皿中,水浴上蒸干,除 另有规定外,加无水乙醇搅拌提取 4次,每次10m1,滤过,合并滤液,置称定 重量的蒸发皿中,水浴上蒸干,105C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 迅速精密称定重量,遗留残渣应符合规定。
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小粒,即显深紫色。
3 检查
(1)均匀度:取本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 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色斑。
(2)水分:取本品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区H水分测定法测定,不 得超过9.0%o
(3)装量差异:取本品10袋,分别称定每袋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的重量与标示量 装量相比较,超出限度(土 15%)不得多于2袋,并不得有l袋超出限度一倍。
用冷浸与渗漉结合方法制备。药料应粉碎成粗粉应用,有利有效成分的浸出,过 粗浸提不完全,过细则渗施、过滤等后处理困难。酊剂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 释法、浸渍法、渗漉法。其中溶解法适用于化学药物及中药有效部位或提纯品酊 剂的制备。稀释法适用于以药物的流浸膏、浸膏为原料的酊剂的制备。以中药材 为原料制备酊剂可采用浸渍法或渗漉法。
银黄口服液质量要求
1.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2 .定性鉴别
⑴ 取本品1m1加5%硝酸钠溶液与10%硝酸铝溶液各0. 3m1,生成黄色沉淀, 加5%氢氧化钠溶液使成碱性,沉淀即溶解,溶液呈棕红色。
[制法]
以上4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用白酒1200ml
与黄酒4000ml的混合液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在滤液中加入蔗糖420g搅拌溶解后,静置,滤过,即得。
[功能与主治]
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用于气血不和,四肢疼痛,感受风湿,筋脉拘孪。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30—60m1,—日 3 次。
4.制备要点 混合操作是制备散剂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 搅拌混合法和过筛混合法。 若药物比例相差悬殊, 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 若各 组分的密度相差悬殊, 应将密度小的组分先加入研磨器内, 再加入密度大的组分 进行混合; 若组分的色泽相差悬殊, 一般先将色深的组分放入研磨器中, 再加入 色浅的组分进行混合。
菌。制备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提取方法,尽可能最大限度提取出有 效成分;提取液常用水提醇沉、热处理冷藏、加入澄清剂 (如101果汁澄清剂) 或絮凝剂(如明胶丹宁、甲壳素)等方法去除杂质,以提高产品的澄明度。
3.溶液剂的制备方法与要点一般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等制备方法。 溶解法制备溶液剂多先取处方量 3/4的溶剂加人药物,搅拌使溶解,滤过,再自 滤器上添加溶剂至全量,最后搅匀即得。稀释法系指药物浓溶液用溶剂稀释成所 需浓度溶液的制备方法。适用于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药物的浓贮备液。 化学反应 法系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通过化学反应而制成新的药物溶液的制备方 法,待化学反应完成后,滤过,自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适用于原料药 物缺乏或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3.渗漉法制备工艺流捏 药材粉碎一润湿一装筒一排气一浸渍一渗施一滤液。 装筒前药材粗粉应润湿使充分膨胀;装筒时用力需均匀,以免层层药料松紧不一; 装筒后需加适量溶剂排气,以防渗漉时液流受阻,提取不全或滤速受限。此外, 应根据药物品种及数量,控制渗漉速度。
三、实验内容
(一)三两半药酒
[处方]
当归50g牛膝50g黄芪(蜜炙)50g防风 2. 5g
2.熟悉含醇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含义 药酒系指用蒸馏酒浸提药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多供内服, 可加用适量糖或蜂蜜作矫味剂。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 得的澄清液体剂型,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多数供内服,少数供外用。
2.制备方法 药酒的制法有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和回流热浸法等,亦可采
(二)橙皮酊
[处方]
橙皮(最粗粉)100g60 %乙醇加至1000ml
[制法]
取处方量1/10的橙皮,置广口瓶中,加60%乙醇约110ml,密盖,常温暗 处浸渍,时时振摇、3—5日后倾取上层清液,用纱布滤过、压榨残渣,压出液 与滤液合并,静置24小时,滤过,加60%乙醇至100ml,即得。
本品含乙醇量应为50% — 58%。
局部涂抹适量,一日数次。
四、思考题
1•制备口服液的操作关键是什么?
2•碘甘油处方中各物质的作用如何?
实验六 银黄口服液、碘甘油等液体药剂的质量检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口服液的检查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熟悉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及其检测方法。
二、实验提要
1•形状
2.定性鉴别
3.一般检查
4.含量测定
三、实验内容
3•影响提取因素
流浸膏相对密度、操作方法、冷藏
三、实验内容
金银花、黄苓、川芎、连翘纯化
[处方]
金银花、黄苓、川芎、连翘流浸膏各50ml
[制法]
取金银花、黄苓、川芎、连翘流浸膏,按醇沉法,缓缓加入2倍乙醇边加边
搅拌,在-5 C以下冷藏数日,过滤,干燥,即得。
[金银花纯化的质量要求]
1.性状
2.定性鉴别
[ 功能与主治 ] 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黄少。
[ 质量要求 ]
1.性状 本品为浅红包粉末;味甜,手捻有润滑感。
2.定性鉴别 显微鉴别,观察本品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本品中甘草次酸00年版(一部)附录区H烘干法测定本品水分含
量,不得超过9.0%
三、实验内容
(一)银黄口服液
[处方]
金银花提取物(以绿原酸计)1.2g黄苓提取物(以黄苓苷计)2.4 g
[制法]
以上二味,分别加水适量使溶解。黄苓提取物再用8%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滤过,滤液与金银花提取物溶液合并,用8%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7.2, 煮沸60分钟,滤过,加入单糖浆适量,加水至近全量,搅匀,用 8%氢氧化钠 溶液调节pH至7.2,加水至100m1,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二、实验提要
1•含义 系指用适宜的溶剂与方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的方法。
2•制备方法与工艺流程多用煎煮。工艺流程为:净制药材粉碎一加水一煎煮
—浓缩一调整含量。
3•影响提取因素
温度、时间、次数
三、实验内容
金银花提取
[处方]
金银花、黄苓、川芎、连翘(最粗粉)各50g
[制法]
取最粗粉金银花、黄苓、川芎、连翘,按煎煮法,煎煮3次,每次1.5hr,
⑷ 微生物限度: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XM C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检
查,应符合规定。
四、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实验二金银花、黄苓、川芎、连翘等的提取
、实验目的
1•掌握提取方法及操作要点。
2•熟悉提取率的测定方法。
3.了解总浸膏量、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1)有机酸的检查
(2)黄酮类的检查
3.含量测定
(1)总黄酮的测定
按《中药化学》中芦丁测定方法
(2)总有机酸的测定 按酸碱滴定法
四、思考题
2.比较中药金银花提取与纯化后总有机酸、总黄酮的含量变化,并分析原因?
实验四三分半等药酒、橙皮酊等酊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浸渍法、渗漉法制备药酒及酊剂的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实验一 益元散、硫酸阿托品散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 含毒性成分散剂、 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 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与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题要
1.含义 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剂型。根据用 途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按药物性质分可分为一般散剂、 含毒性成分散剂、 含液体成分散剂、含低共熔成分散剂。其外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 致,且装量差异限度、水分及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
2.制备工艺流程 处方拟订一物料准备一粉碎一过筛一混合一分剂量—质检一 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