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实验

合集下载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5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5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5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5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药物的制备方法;
2.学习中药药剂学的基本原理;
3.了解中药药剂的制备工艺。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
1.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研钵、研杵、量筒、试剂瓶、移液管等。

2.试剂:黄芪、山药、枸杞子、红枣、蜂蜜、酒精。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1.准备药材:将黄芪、山药、枸杞子、红枣分别称取适量。

2.研磨药材:将准备好的药材放入研钵中,用研杵研磨成细粉。

3.配制药剂:将研磨好的药粉加入适量的蜂蜜和酒精,搅拌均匀。

4.药剂细化:将搅拌均匀的药剂倒入量筒中,用酒精对药剂进行细化混合。

5.过滤药剂:将混合好的药剂过滤掉残渣,获得药液。

6.包装药剂:将药液装入合适的容器中,并封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一种中药药剂,该药剂由黄芪、山药、枸杞子、红枣、蜂蜜和酒精组成。

药剂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确保了药剂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得以充分提取,药剂具备了一定的药理活性。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中药药剂学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

中药药剂的制备需要考虑药材的配伍规律和活性成分的提取,通过合理的配方和制备工艺,可以制备出具有一定药理活性的中药药剂。

七、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让我深刻了解了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技巧。

制备中药药剂需要仔细控制药材的比例和配伍规律,同时还要注意制备工艺的影响。

通过实际操作,我对中药药剂的制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加深了对中药药剂学的兴趣。

中草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

中草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

中草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研究背景中草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中草药的药剂研究还相对滞后。

为了进一步发展中草药的药剂制备技术,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制备、表征和评估中草药药剂,并检测其药效,为中草药药剂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目的1. 制备中草药药剂;2. 表征中草药药剂的理化性质;3. 评估中草药药剂的药效。

实验材料1. 中草药粉末:黄芪、当归、川芎、白术;2. 乙醇;3. 去离子水;4. 试剂:柳银红碘、酚酞-NaOH溶液。

实验步骤1. 将黄芪、当归、川芎、白术按比例混合,并研磨成粉末;2. 将中草药粉末加入乙醇中,并充分搅拌,浸泡24小时;3. 将浸泡后的中草药溶液过滤,并蒸发乙醇,得到中草药浓缩液;4. 将中草药浓缩液与去离子水按比例混合,得到中草药药剂溶液;5. 对中草药药剂溶液进行理化性质的测试,包括颜色、味道、溶解度等;6. 进行药效评估实验,使用柳银红碘和酚酞-NaOH溶液对中草药药剂溶液进行反应,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制备的中草药药剂溶液呈棕黄色,具有特殊的气味。

在理化性质测试中,中草药药剂溶解度较好,能够溶解在去离子水中。

药效评估实验中,柳银红碘和中草药药剂溶液发生反应后颜色由红变蓝,酚酞-NaOH溶液和中草药药剂溶液发生反应后颜色变为红色。

这些结果表明中草药药剂具有较好的活性成分,并能产生特定的化学反应。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中草药药剂,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和评估。

结果表明,中草药药剂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和药效。

这对于进一步开发中草药的药剂制备技术以及提高中草药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根据需要添加参考文献)。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是一项研究使用中药的药学实验,以探讨中药药剂学理论和中药制剂技术的课程。

中药药剂学实验具有教学、研究和应用的功能,有助于学生掌握中药的性质、质量、用药规律、基本的制剂工艺、制剂方法和制剂技术,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从事中药制剂研究与开发、临床研究、药品生产和药品质量控制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中药药剂学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药材加工、药物提取、物理制剂与化学制剂、颗粒制剂、液体制剂、外用制剂和现代中药剂型等七个方面。

其中,药材加工实验重点在于掌握中药药材的加工规范和加工工艺,包括挑选规范、烘干、清洗、破碎等技术。

药物提取实验是中药制剂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到提取率和药品质量。

这个实验主要研究中药提取物的性质、特性和药效等方面。

物理制剂与化学制剂实验着重于揭示乳剂、悬浮液、溶液制剂和粉末制剂等制剂的基本理论和制剂技术。

颗粒制剂实验侧重于研究颗粒剂型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等方面。

液体制剂实验主要研究液剂剂型的制备、理化特性和药效。

外用制剂实验是重点调研搽剂和贴剂的制剂技术。

而现代中药剂型实验则研究了如口服膜、吸入制剂和糖衣制剂等先进中药制剂技术。

中药药剂学实验的教学流程应当规范,程序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应精细具体,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验分析技能的培养。

例如,在药物提取实验中,实验操作流程如下:1.称取药材,并将其粉碎;2.将药材置于容量瓶、锅或其他称量瓶中;3.加入所需溶剂,如水、乙醇、酒精等;4.震荡或加热提取,以促进药物的溶解;5.过滤或离心去除残渣;6.浓缩提取物;7.干燥和称量提取物。

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调整在操作中遇到的所有可能的问题,例如药材选择不当、溶剂选择不当、比例不恰当、提取工艺“过渡”等,以便得到最佳的提取结果。

中药药剂学实验的开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中药药剂学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可以在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锻炼方面起到作用,即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提高。

中药药剂_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包括散剂、煎膏剂、丸剂等;2. 熟悉中药药剂的制备原理和操作技巧;3. 了解中药药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4.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中药药剂是指以中药药材为原料,经过加工、制备而成的具有一定药效的制剂。

中药药剂制备过程中,需遵循一定的制备原理和方法,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烧杯、天平、滴管、温度计、显微镜等;2. 试剂:滑石、甘草、朱砂、白酒、蕲蛇、防风、当归、红花、羌活、秦艽、香加皮等。

四、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2)实验原理:散剂是指将药材粉碎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过筛后制成的干燥粉末。

散剂具有便于服用、便于携带、作用迅速等特点。

(3)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按比例称取,分别粉碎成细粉;② 将少量滑石粉放入研钵中,加入朱砂极细粉1.5g,逐渐加入等容积的滑石粉,研匀;③ 将甘草置研钵中,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④ 按每包3g分包。

(4)实验结果:制备的益元散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 煎膏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熟悉煎膏剂的特点。

(2)实验原理:煎膏剂是指将药材煎煮后,浓缩、过滤、收膏制成的半固体制剂。

煎膏剂具有口感好、易于服用、药效持久等特点。

(3)实验步骤:① 将蕲蛇、防风、当归、红花、羌活、秦艽、香加皮等药材按比例称取;② 将药材加水煎煮,浓缩至一定浓度;③ 过滤,收膏。

(4)实验结果:制备的煎膏剂口感好、易于服用、药效持久。

3.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熟悉丸剂的特点。

(2)实验原理:丸剂是指将药材粉碎后,加入适当的辅料,制成球形或椭圆形的制剂。

丸剂具有便于服用、便于携带、药效持久等特点。

(3)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按比例称取,分别粉碎成细粉;② 将细粉加入适量的辅料,制成小球形或椭圆形的丸剂;③ 干燥、过筛。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中草药的提取、制备、质量控制等实验,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二、实验原理。

1. 中药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水、醇等溶剂进行提取,得到中草药提取物。

2. 药物制剂,将中草药提取物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制备成颗粒、丸剂、散剂等各种剂型。

3. 质量控制,对中草药提取物和制剂进行质量分析,包括外观、含量测定、溶出度等指标的测定。

三、实验仪器与药材。

1. 仪器,提取仪、干燥箱、离心机、pH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2. 药材,黄芪、当归、川芎、桂枝等。

四、实验步骤。

1. 药材提取,取一定量的药材,用水或醇进行提取,得到药材提取物。

2. 药物制剂,将药材提取物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制备成颗粒、丸剂、散剂等各种剂型。

3. 质量控制,对制备的药物制剂进行外观、含量、溶出度等指标的测定,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药材提取物的质量分析,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药材提取物进行质量分析,确定其有效成分含量。

2. 药物制剂的质量分析,对制备的药物制剂进行外观、含量、溶出度等指标的测定,分析其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掌握了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对中药的提取、制备、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中药研究和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不仅让我们对中药药剂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不断提升自己,为中药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参考文献。

1. 《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

2. 《中药学》。

以上为本次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谢谢阅读。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B》实验报告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B》实验报告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B》实验报
告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索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以及掌握制备中药制剂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实验材料
- 中药材A
- 中药材B
- 中药材C
- 工具X
- 工具Y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并按照要求进行质量测定。

2. 将中药材A和中药材B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3. 使用工具X进行研磨,直至获得均匀的粉末。

4. 将研磨后的中药粉末加入适量溶剂,并搅拌均匀。

5. 使用工具Y进行过滤,去除悬浮固体。

6. 将过滤后的溶液进行浓缩处理。

7. 按照制剂要求进行干燥、粉碎和包装。

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操作,成功制备了中药制剂,并获得了符合要求的药剂。

实验讨论
本实验中,通过混合不同的中药材料,加工制剂并验证其药品
质量,加深了对中药药剂学的理解。

同时,实验过程中注意控制各
个操作步骤的时间、温度和剂量等因素,确保药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实验结论
本实验通过制备中药制剂,掌握了基本的制剂操作方法和技巧,并获得了符合要求的药剂。

实验结果表明,正确的操作和控制能够
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1]
- [参考文献2]。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熟悉不同类型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

2. 熟悉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中药药剂学实验能力。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 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温度计、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漏斗等。

2. 试剂:盐酸、氢氧化钠、硫酸、乙醇、蒸馏水等。

3. 药材:滑石、甘草、朱砂、薄荷、黄连、黄芩等。

三、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2)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混合均匀。

② 将混合药材进行粉碎,过80目筛。

③ 将粉碎后的药材置于研钵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研匀。

④ 将研匀的药材过100目筛,得到散剂。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散剂外观均匀,无结块现象。

2. 煎膏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熟悉煎膏剂的特点。

(2)实验步骤:① 将薄荷、黄连、黄芩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加水煎煮。

② 将煎煮后的药液过滤,收集滤液。

③ 将滤液置于蒸发皿中,加热浓缩至一定浓度。

④ 将浓缩液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

⑤ 将搅拌均匀的煎膏剂倒入模具中,冷却凝固。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煎膏剂外观光滑,无气泡,无沉淀。

3.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熟悉丸剂的特点。

(2)实验步骤:① 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按处方比例称取,粉碎成细粉。

② 将细粉过100目筛,得到丸剂原料。

③ 将原料与适量的水混合,制成丸剂。

④ 将丸剂干燥,冷却。

(3)实验结果:制备出的丸剂外观均匀,无结块现象。

四、思考题1. 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答: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2. 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答: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中药药剂的实验报告(3篇)

中药药剂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中药药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中药散剂、煎膏剂、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3. 掌握中药药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时间2022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学院药学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XX教授五、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烧杯、天平、电热炉、磁力搅拌器、滴管、玻璃棒、玻璃管等。

2. 试剂: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白酒、蒸馏水等。

六、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处方:明腰黄0.62g、人工牛黄0.15g、青黛0.93g、龙胆末0.62g、黄柏0.62g、黄连0.62g、煅石膏3.13g、甘草0.62g、冰片0.62g、薄荷冰0.62g。

(2)制法:1)将黄连、黄柏、龙胆末、甘草置乳钵中研匀,倾出。

2)将雄黄置研钵中,分次加入石膏(按等量递增法),套研均匀倾出。

3)取青黛少许置研钵研匀,将冰片、薄荷冰放入研钵中轻研,研匀后加入青黛、人工牛黄:石膏和雄黄混合粉顺序加入,每加一种药都要充分研匀。

4)再将黄连等四味药混合粉加入,研匀,至颜色均匀,装瓶即得。

(3)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称定重量,置直径9cm的圆筒中,轻敲使内容物均匀分布,将圆筒倒转,重复操作两次,用直径9cm的圆筒刮刀平行刮取,计算散剂含量,应符合规定。

2. 煎膏剂的制备(1)处方:明腰黄0.62g、人工牛黄0.15g、青黛0.93g、龙胆末0.62g、黄柏0.62g、黄连0.62g、煅石膏3.13g、甘草0.62g、冰片0.62g、薄荷冰0.62g。

(2)制法:1)将明腰黄、人工牛黄、青黛、龙胆末、黄柏、黄连、煅石膏、甘草、冰片、薄荷冰按处方比例称取。

2)将上述药材加水煎煮,煎煮过程中不断搅拌,煎煮时间为2小时。

3)煎煮完成后,过滤去渣,取滤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加入适量白酒,搅拌均匀,放入冰箱冷却,待凝固后取出,切成小块,晾干即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分干燥; 片重差异超限:颗粒粗细相差悬殊; 叠片:粘冲;下冲上升位置太低
实验2 片剂的质量检查
实验目的:熟悉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及方法 实验内容: 1、重量差异检查:0.3g以下,±7.5%;0.3g或
0.3g以上,±5.0%。取样20片。 2、崩解度检查:30min.内崩解 3、脆碎度检查:4min,0.1%损耗
(3)加浆的温度以温浆。
4、出现问题及处理办法
松片:细粉过多;含水量不当;制粒时乙醇浓度过高;润 滑剂或黏合剂不适;
粘冲:颗粒潮;润滑剂不足或分布不匀;冲模表面粗糙; 室内湿度或温度太高;
崩解时间超限:压力或硬度过大;崩解剂少; 裂片:压力过大;黏合剂或湿润剂不当;细粉过多;颗粒
中药药剂学实验
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片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目的要求: 1.通过片剂制备,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
工艺过程。 2.掌握单冲压片机的使用方法及片剂质
量的检查方法。 3.考察压力对片剂的崩解或硬度的影响。
仪器

•扩充资料
单 冲 打 片 机

扩 •片剂四用测定仪 充 资 料
实验内容与操作:
(3)在不同压力下压片:将上述阿斯匹林颗粒 分别在高低两个不同压力下压片,测定各压力下 片剂的硬度。结果列于表2。
3、操作注意事项
(1)阿斯匹林在润湿状态下遇铁器易变为 淡红色。因此,应尽量避免与铁器接触, 如过筛时选用尼龙筛网,并应迅速干燥。 且干燥时温度不宜过高,以免水解。
(2)在实验室中配制淀粉浆,可用直火加 热,也可用水浴加热。如用直火时需不停 搅拌,防止焦化致使片面产生黑点。
1、处方
阿斯匹林 淀粉 枸橼酸 10%淀粉浆 滑石粉
30g 3g 适量 适量 1.5g
2、操作
(1)10%淀粉浆的制备:将0.2g枸橼酸(或酒 石酸)溶于约20ml蒸馏水中,再加入淀粉约2g分 散均匀,加热糊化,制成10%的淀粉浆。
(2)制粒:取处方量阿斯匹林与淀粉混合均匀, 加适量10%淀粉浆制软材,过16目筛制粒,将湿 粒于40℃~60℃干燥,用16目筛整粒并与滑石 粉混匀。
4、溶出度检查
仪器:智能溶出度仪 溶剂:去处空气的蒸馏水;人工肠液;酸液等。 取样: 含量测定:(药典规定方法)用碘滴定液,取
50ml,加淀粉指示液1ml,至溶液显蓝色并保持 30s不褪色,每ml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 8.806mg维生素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