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目标

合集下载

《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目标

《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目标

《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标《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标⼀.《中药药剂学》实验须知中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等内容的⼀门综合性应⽤技术科学。

它兼属于⼯艺学与药物应⽤学科的范畴,具有密切关系医疗和⽣产实践的特点。

中药药剂学实验是中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式之⼀。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标,中药药剂学实验应达到如下⽬的:1.通过典型的药剂制备,掌握各类剂型的特点、性质、制备⽅法及质量控制等,以验证、巩固和深化扩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为创制新的中药制剂、剂型与⼯艺打下初步基础。

2.通过试验训练与教学见习,使学⽣掌握中药制剂的基本操作⽅法与技能,熟悉药剂⽣产中常⽤设备和检测仪器的结构、性能及使⽤保养⽅法。

3.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查阅并分析有关实验内容和⽂献资料,培养学⽣具有查阅和使⽤⽂献资料的能⼒,并具有实验设计的初步能⼒。

4.培养学⽣训练操作技术,有正确的实验观察能⼒和科学的思维⽅法,以及实事求是地记录习惯和独⽴总结实验资料的能⼒。

⼆.《中药药剂学》实验规则为达到以上⽬的,同时制备的成品,特制定如下试验规则:1.预习试验内容:要明确试验⽬的与要求。

对处⽅中药物性质配制原理、操作步骤、操作关键等,做到⼼中有数并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2.遵守实验纪律:应保持实验室内安静,不得⽆故迟到或或早退,不得擅离实验操作岗位甚⾄⾼声谈笑。

如发⽣差错事故或异常现象,应随时报告知道⽼师查明原因,及时解决。

应注意安全,严防⽕灾、烧伤或中毒事件发⽣。

3.杜绝差错事故:称取药品时,要在拿取、称量和放回时进⾏3次校对;处⽅中如有毒性药品,须仔细检查是否超过剂量,称量时须经实验指导⽼师校对,在专⽤的天平上称量。

称量完毕应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实验成品应写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及班组号,交实验指导⽼师验收。

4.爱护仪器药品:实验仪器、药品应妥善保管、存放和使⽤。

《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目标

《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目标

《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目标一.《中药药剂学》实验须知中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操纵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它兼属于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紧密关系医疗和生产实践的特点。

中药药剂学实验是中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紧方式之一。

依照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药药剂学实验应达到如下目的:1.通过典型的药剂制备,把握各类剂型的特点、性质、制备方法及质量操纵等,以验证、巩固和深化扩展课堂教学的差不多理论与知识,为创制新的中药制剂、剂型与工艺打下初步基础。

2.通过试验训练与教学见习,使学生把握中药制剂的差不多操作方法与技能,熟悉药剂生产中常用设备和检测仪器的结构、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

3.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查阅并分析有关实验内容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具有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并具有实验设计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训练操作技术,有正确的实验观看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实事求是地记录适应和独立总结实验资料的能力。

二.《中药药剂学》实验规则为达到以上目的,同时制备的成品,特制定如下试验规则:1.预习试验内容:要明确试验目的与要求。

对处方中药物性质配制原理、操作步骤、操作关键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合理安排实验时刻。

2.遵守实验纪律:应保持实验室内安静,不得无故迟到或或早退,不得擅离实验操作岗位甚至高声谈笑。

如发生差错事故或专门现象,应随时报告明白老师查明缘故,及时解决。

应注意安全,严防火灾、烧伤或中毒事件发生。

3.杜绝差错事故:称取药品时,要在拿取、称量和放回时进行3次校对;处方中如有毒性药品,须认真检查是否超过剂量,称量时须经实验指导老师校对,在专用的天平上称量。

称量完毕应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实验成品应写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刻及班组号,交实验指导老师验收。

4.爱护仪器药品:实验仪器、药品应妥善保管、存放和使用。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4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4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姓名:张莉敏学号:201225821034 专业:中药学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吴晓杰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益元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0.1g及0.1g以下0.1g以上至0.5g0.5g以上至1.5g1.5g以上至6g 6g以上±15% ±10% ±8% ±7% ±5%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2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2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姓名:冯春霞学号:201225821049 专业:中药学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吴晓杰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六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粉60g,甘草10g三、实验内容制法:(1)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甘草10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过筛,即得。

按每包7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6.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B)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中药药剂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学习中药药剂学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中药制剂研发和生产能力,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能力和素养:1. 理解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中药药材的加工、炮制和制备技术;3. 熟悉中药制剂的分类、质量标准及生产工艺;4. 掌握适用于中药制剂的现代制药技术,并能运用于中药研发和生产中;5. 培养学生的中药制剂研发和生产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中药药材加工和炮制技术1.1 中药药材的分类和加工方法1.2 中药炮制技术及其影响因素1.3 中药药材炮制质量控制方法2. 中药制剂学基础2.1 中药制剂学的概述和发展历程2.2 中药制剂的分类和特点2.3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3. 中药制剂工艺学3.1 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3.2 中药制剂的成方原则和配伍禁忌3.3 中药制剂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要求4. 现代制药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4.1 提取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4.2 粉碎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4.3 理化性质测定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知识;2. 实验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 研究论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4. 案例研究和课堂演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核:闭卷考试,考查对课程核心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考查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4. 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评分:考查学生的实践和科研能力。

七、参考教材1. 《中药药剂学教程》(主编:XXX)2. 《中药制剂与质量评价》(主编:XXX)3. 《中药制剂工艺学》(主编:XXX)八、教学团队本课程由中医药学院的教授和副教授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教学工作,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药学专业背景,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和指导。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2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2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姓名:冯春霞学号:201225821049 专业:中药学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吴晓杰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六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粉60g,甘草10g三、实验内容制法:(1)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甘草10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过筛,即得。

按每包7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6.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B)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目标

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目标

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目标中药药剂学实验是针对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药物制剂研究进行的一系列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中药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掌握药物制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的方法,为未来学生成为优秀的中药研究人员和制剂工程师奠定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中药药剂学实验在体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许多实际的操作,如测量药物原料的重量、制备药物制剂、测量药物制剂的质量等,这些都需要高度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实验操作中,还需要注意精度和正确性,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中药药剂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探索中药制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方法中药药剂学实验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药制剂的制备和质量评价方法。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制备各种不同的中药制剂,如浸膏、膏剂、颗粒剂等,并对这些制剂的质量进行评价。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将会了解到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和制剂的质量评价标准,为未来学生成为优秀的中药研究人员和制剂工程师打下基础。

三、加深对中药药理学的理解中药药剂学实验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中药药理学的理解。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各种中药制剂的药理学特性,以便更好地掌握不同制剂的临床应用。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对中药的药理学特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四、提升综合分析能力中药药剂学实验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加以解释。

这种分析能力是中药研究和制剂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科学研究能力。

综上所述,中药药剂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索中药制剂制备和质量评价方法,加深对中药药理学的理解和提升综合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实验中将能够更好地掌握中药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在未来的实践中更加游刃有余。

中药药剂学实训指导书

中药药剂学实训指导书

现代中药制剂技术实训指导山西药科职业学院编写说明中药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的具有一定剂型和规格,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

现代中药制剂技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各种现代成熟技术制备中药制剂的一门专业技术课。

现代中药制剂技术实训指导根据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有关教学大纲的意见和编写原则,以及中药系中药制药工程教研室各位教师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提供的意见,首先对不同专业《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进行了认真的修订,经编写而成。

本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和全国医药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组织编写的《现代中药制剂检验技术》为主教材,以突出实用技术为原则进行编写的,着重体现中药制剂工作的实践性、技术性和规范性,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中药制剂制备的方法和技能。

本书在编排结构上,尽量注意到剂型的完整性,对各实训内容作了适当的组合。

全书共分九个实训,涉及到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液体剂型,既有传统剂型,又有现代剂型,以及有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辅料等内容,并严格遵循现行的国家药品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本书适用于现代中药技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制药与新品开发专业、中药质量检测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等,根据各个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选择使用不同的实训内容。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虽然努力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的要求编写,但由于时间仓促,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

中药制药工程教研室2004.12目录中药药剂学实训须知 (4)实训一 (5)实训二 (8)实训三 (11)实训四 (14)实训五 (17)实训六 (20)实训七 (24)实训八 (28)实训九 (30)中药药剂学实训须知一、实训目的现代中药制剂技术是整个中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药剂学》实验培养目标一.《中药药剂学》实验须知中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它兼属于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范畴,具有密切关系医疗和生产实践的特点。

中药药剂学实验是中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方式之一。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药药剂学实验应达到如下目的:1.通过典型的药剂制备,掌握各类剂型的特点、性质、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等,以验证、巩固和深化扩展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为创制新的中药制剂、剂型与工艺打下初步基础。

2.通过试验训练与教学见习,使学生掌握中药制剂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能,熟悉药剂生产中常用设备和检测仪器的结构、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

3.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查阅并分析有关实验内容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具有查阅和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并具有实验设计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训练操作技术,有正确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实事求是地记录习惯和独立总结实验资料的能力。

二.《中药药剂学》实验规则为达到以上目的,同时制备的成品,特制定如下试验规则:1.预习试验内容:要明确试验目的与要求。

对处方中药物性质配制原理、操作步骤、操作关键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2.遵守实验纪律:应保持实验室内安静,不得无故迟到或或早退,不得擅离实验操作岗位甚至高声谈笑。

如发生差错事故或异常现象,应随时报告知道老师查明原因,及时解决。

应注意安全,严防火灾、烧伤或中毒事件发生。

3.杜绝差错事故:称取药品时,要在拿取、称量和放回时进行3次校对;处方中如有毒性药品,须仔细检查是否超过剂量,称量时须经实验指导老师校对,在专用的天平上称量。

称量完毕应盖好瓶塞,放回原处。

实验成品应写明名称、规格、配制者、配制时间及班组号,交实验指导老师验收。

4.爱护仪器药品:实验仪器、药品应妥善保管、存放和使用。

如有破损缺少必须立即报告实验指导老师,并填写仪器药品报损表,然后到制备室酢情赔偿后补领。

实验组合用的仪器药品,每次试验前应检查核对后再使用。

实验指导老师对破损的仪器药品应查明原因,结合院校对仪器破处理方法提出处理意见。

5.保持室内整洁: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穿戴工作衣帽。

实验完毕应将本组实验台、试验架等整理洁净方可离开。

实验小组轮流值日,主要负责试验室内、走廊地面、门窗的洁净卫生整洁以及废物缸的工作,将水、电、窗关好。

6.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考查学生分析总结实验资料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方面,是评定试验成绩的主要依据,实验报告的内容与要求见表1表1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参考格式)学校:专业:姓名:学号:得分:实验题目1.处方与分析:按照药典格式写出试验制剂的处方,指出各种附加剂的作用。

2.制备工艺与操作:写出工艺流程,详述各操作步骤及控制条件。

3.试验现象和结果:写出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记录试验结果、填写图表等。

4.实验小结,回答试验思考题,阐述实验原理、试验收获和教训、建议和要求。

实验指导老师(签名)年月日实验一参观中药房一.目的要求1.熟悉中药处方调配的全过程,着重在审方、处方应付、脚注处理等环节的学习。

2.掌握调剂工作制度的程序、审查处方和调配药剂的要点。

3.了解中药房的工作任务和内容;调剂室、制剂室、炮制室及加工部的煎药室等设置,工作内容及主要设备。

4.了解饮片“斗谱”的排列原则,中成药分类存放原则。

5.了解毒性药物的处方调配、使用和保管制度等。

6.了解集中煎药的方法与配制常规。

二.实验教学内容1.处方:介绍处方的含义、种类、内容、格式、中药处方组成特点。

2.中药房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介绍调剂室、制剂室、供应室等工作任务与内容;讲调剂工作制度,中药“斗谱”排列的原则、度量衡、中药毒性药、配伍及妊娠禁忌药等知识。

3.调剂用药的供应:介绍调剂用饮片中和中成药的采购、贮存、调拨、供应的方法和步骤。

4.配方的基本知识与要点:详述中药处方的审查、调配、复核及发药的要求与方法;特殊药品的处理方法;配方注意事项。

三.参观中药房四.实验结果写出参观小结。

实验二散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或分散剂,含共熔或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实际操作中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

3.了解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和包装。

二.实现教学内容1.重点讲解散剂的一般制备方法,操作要点,注意事项。

2.熟悉散剂备制前后用具的清洁干燥,消毒使用。

三.实验内容(一)散剂的制备1.益元散[处方] 滑石30g 甘草5g 朱砂1.5g[制法] (1)粉碎: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2)混合: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功能与主治] 清暑利湿。

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黄少。

[用法与用量] 调服或煎服。

一次2包,一日2次。

2.痱子粉[处方] 麝香草酚0.6g,薄荷脑0.6g,薄荷油0.6g,樟脑0.6g,水杨酸1.4g,升华硫4g,硼酸8.5g,氧化锌6g,淀粉10g,滑石粉加至100g[制法] 取麝香草酚、薄荷脑、樟脑研磨制成低共熔物,与薄荷油混匀。

另取水杨酸、硼酸、氧化锌、升华硫及淀粉分别研细混合,用混合细粉吸收低共熔物,最后按等量递增法加入滑石粉研匀,使成为100g,过七号筛(120目)即得。

[功能与主治] 对皮肤有吸湿、止痒、消炎的作用。

用于干疹、痱子等。

[用法与用量] 外用,撒布患处,一日1-2次。

[注](1) 滑石粉、氧化锌等用前以干热灭菌150℃,1小时,淀粉以105℃烘干使用。

(2) 痱子粉的处方有多种,各种皆有薄荷脑,樟脑、氧化锌、硼酸、滑石粉等。

3.硫酸阿托品散[处方] 硫酸阿托品0.1g,1%胭脂红乳糖0.1g,乳糖9.8g[制法] 研磨乳糖使研钵饱和后倾出,将硫酸阿托品与胭脂红乳糖置研钵中研合均匀,再等量递增法逐渐加入乳糖研匀,使色泽一致后,分装,每包0.1g。

[作用与用途] 抗胆碱药,常用于胃肠痉挛。

[用法与用量] 口服,疼痛时一次1包(相当于硫酸阿托品0.001g)。

[注] 定性鉴别: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硫酸阿托品1mg),置分液漏斗中,加氨试液约5ml混匀,用乙醚10ml振摇提取后,分取乙醚层,置白瓷皿中,挥尽乙醚后,加发炎硫酸5d,置水浴上蒸干,得黄色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1-2粒,即显深紫色。

(二)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6页IB检查,取供试器适量置先滑纸上,平铺约5㎝2,将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应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级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55页IXH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水分不得超过90%。

4.定量差异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1B)单剂量包装的散剂装量差异限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单剂量包装散剂装量差异限度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1g或0.1g以下±15%0.1g以上至0.5g ±10%0.5g以上至1.5g ±8%1.5g以上至6.0g ±7%6.0g以上±5%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的重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超出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一倍。

多剂量分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Ⅱc)检查,应符合规定。

5.微生物限度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Шc)检查,应符合规定。

四.思考题1.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2.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的原则是什么?3.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实验三药酒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掌握用渗滤法制备酒剂的工艺流程与操作关键。

2.熟悉渗漉法、浸渍法等浸出方法;药料应粉碎成适应的粒度要求。

3.了解含醇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教学内容(提要)1.流浸膏剂多用渗漉法制备,或用浸膏加规定溶剂稀释制成。

药酒的制备方法有冷浸法、热浸法、渗漉法和回流热浸法等。

酊剂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浸渍法、渗漉法。

2.渗漉法的工艺流程为:药材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收集渗漉液。

装筒前药料应润湿→膨胀;装筒药料应松紧一致;装溶剂排气泡,以利渗漉液流出,使提取完全。

此外,应根据药物品种和数量控制渗漉速度。

3.药物含药材量无统一规定;除另有规定外,含有毒性药物的酊剂,每100ml 相当于原药材10g;其他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20g;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g。

4.药酒、酊剂成品均应作含醇量测定与甲醇量检查:流浸膏成品至少含20%以上的乙醇,若以水为溶剂的流浸膏,其成品中亦需加20%~25%(mol/ml)的乙醇作防腐剂以利贮存。

5.药酒、酊剂、流浸膏剂均应作最低装量检查及微生物限度检查。

三.实验内容(一)药酒的制备蕲蛇药酒[处方] 蕲蛇(去头)3g,防风0.75g,当归1.5g,红花2.25g,羌活1.5g,秦艽1.5g,香加皮1.5g[制法] 以上七味,蕲蛇粉碎成粗粉,其余防风等6味共粉碎成粗粉(过20目筛),与上述粗粉混合均匀,置烧杯中,加入白酒适量,拌匀,浸润0.5h,使其充分膨胀,装入底部填有脱脂棉的渗漉筒中,层层轻压,装毕后于药面覆盖滤纸一张,并压小石子(鹅卵石),加白酒使高出药酒1-2cm,盖上表面皿,浸渍48h后,以白酒为溶剂,按渗漉法调节流速为每分钟1-3ml渗漉,收集渗漉液约225ml,加入蔗糖25g,搅拌溶解后滤过,加入适量白酒.制成250ml,即得。

本品含乙醇量应为44%~50%。

[功能与主治] 凉血通络,祛风除湿,用于关节疼痛,四肢麻木。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5-30ml,一日2次。

(二)酒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含乙醇量的测定系用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XM),测定制剂在20℃时含有乙醇的容量百分数.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条件与方法测定。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实验:(1)直径为0.25~0.18mm的二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作为载体,柱温为120℃~150℃,另精密量取无水乙醇456ml,分别精密加入正丁醇(作为内标物质)5ml,加水稀释成100ml,混匀(必要时可进一步稀释),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40页VIE)测定,应符合下列要求:a.用正丁醇计算的理论板数应大于700。

b.乙醇和正丁醇两峰的分离度大于2。

c.上述3份溶液各注样5次,所得15个校正因子的变异系数不得大于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