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北京中医药)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习起止日期:2009年4月1日————2009年9月2日实习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制剂室指导老师:许迎久毕业实习科目:中药药剂毕业实习主要内容:学会了药材前处理的方法。
懂得了中药药材提取、分离、纯化、烘干所用设备的构造以及性能。
熟悉掌握了关于针剂、片剂、浸出制剂、丸剂、散剂的生产工艺和所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其构造。
知道了关于产品质量控制的项目和检验方法。
并掌握了医院药房临时用药的配制方法。
一、实验目的1.掌握散剂制备的工艺过程。
2.掌握含特殊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指导散剂系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局部用。
内服散剂一般溶于或分散于水或其他液体中服用,亦可直接用水送服。
局部用散剂可供皮肤、口腔、咽喉、腔道等处应用;专供治疗、预防和润滑皮肤为目的的散剂亦可称撒布剂或撒粉。
操作要点:(1)称取:正确选择天平,掌握各种结聚状态的药品的称重方法。
(2)粉碎:是制备散剂和有关剂型的基本操作。
要求学生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使用要求,合理地选用粉碎工具及方法。
(3)过筛:掌握基本方法,明确过筛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4)混合:混合均匀度是散剂质量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含少量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的散剂,为保证混合均匀,应采用等量递加法(配研法)。
对含有少量挥发油及共熔成分的散剂,可用处方中其他成分吸收,再与其他成分混合。
(5)质量检查:根据药典规定进行。
三、实验内容1.痱子粉的制备(含共熔散剂的制备)[处方]薄荷脑 0.2g樟脑 0.2g硼酸 5.0g氧化锌 4.0g滑石粉适量制成 30g[制法]取薄荷脑、樟脑混合研磨至共熔液化,先加少量滑石粉吸收研匀,再将硼酸、氧化锌研成细粉,加入上述混合物中研匀,最后加滑石粉至30g,过筛(100目)混匀,即得。
[附注](1)处方中成分较多,应按处方药品顺序将药品称好。
中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北京中医药)[精选五篇]
![中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北京中医药)[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eee5e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f5.png)
中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北京中医药)[精选五篇]第一篇:中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北京中医药)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益元散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 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三、实验内容益母草膏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中草药药剂 毕业实验报告

中草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
1. 实验背景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中草药药剂的制备方法及其药效评价。
2. 实验目的
- 掌握中草药的提取与制剂的制备方法;
- 评价中草药药剂的药效。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 中草药样品:选择某种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作为研究对象;
- 药剂辅料:根据制剂需求选择适当的辅料。
3.2 实验方法
1. 中草药提取:将中草药样品研磨成粉末,采用适宜的溶剂进
行提取;
2. 药剂制备:根据所需制剂类型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如
煎剂、浸膏或丸剂等;
3. 药效评价:采用生物学实验方法对药剂进行药效评价,如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或动物实验等。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和目的,陈述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
5. 实验结论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提取了中草药样品,并制备了相应的药剂。
经过药效评价,验证了中草药药剂的一定药效。
6.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中草药提取与制剂制备的认识,并初步了解了药效评价的方法与意义。
7. 参考文献
列举本实验中所参考的文献。
附录:实验数据记录
在附录中陈述实验数据的详细记录,包括提取过程的数据、制剂制备方法和结果、药效评价的数据等。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

中药药剂实验报告中药药剂实验报告中药药剂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药的提取、加工和制剂等工艺,将中药转化为易于服用和储存的形式,以便于患者使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中药药剂的制备过程和药效评价方法,以期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作为中药材,以及乙醇、水和甘油等作为溶剂。
2. 实验方法:(1)提取: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分别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乙醇,进行浸泡提取,过滤得到提取液。
(2)浓缩:将提取液进行浓缩,去除溶剂,得到浓缩液。
(3)制剂:将浓缩液与甘油等辅料混合,加热搅拌,制成中药药剂。
二、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的中药药剂。
在制备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不同中药材的提取方法和溶剂选择对提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乙醇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可以有效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但也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溶解和损失。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药效要求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溶剂。
此外,制剂过程中的辅料选择和配比也对中药药剂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甘油作为一种常用的辅料,可以增加药剂的黏稠度和稳定性,但也可能对药效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制剂过程中,需要仔细选择和控制辅料的使用量,以确保中药药剂的质量和药效。
药效评价是中药药剂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中药药剂的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实验等多方面的评价,可以了解其药效和安全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了中药药剂的药理学评价,包括对其抗菌、抗炎和镇痛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比对,我们可以初步评估中药药剂的药效,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
三、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备了薄荷叶、生姜和黄芩的中药药剂,并对其进行了药效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在中药药剂的制备过程中,提取方法、溶剂选择和辅料配比等因素对药剂的质量和药效有着重要影响。
药效评价是中药药剂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药剂的药理学、毒理学和临床实验等方面的评价,可以了解其药效和安全性。
最新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最新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中药药剂学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探究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制剂工艺,验证中药药剂的疗效与安全性,并掌握中药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
实验材料:1. 中药材:金银花、黄芪、当归等。
2. 试剂:乙醇、盐酸、氢氧化钠等。
3. 仪器设备:回流提取装置、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粉碎机、颗粒机、压片机等。
实验方法:1. 提取工艺:选取金银花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有效成分。
首先将金银花粉碎后,用70%乙醇回流提取,再通过旋转蒸发仪浓缩,最后得到提取物。
2. 分离纯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通过调整流动相比例和柱温,获得目标化合物。
3. 制剂工艺:将纯化后的有效成分与适宜的辅料混合,通过颗粒机制粒,压片机制片,制备成片剂。
4. 质量控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有效成分的含量,确保制剂中有效成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实验结果:1. 通过水提醇沉法成功从金银花中提取到有效成分,并在HPLC中得到单一峰值,表明目标成分被有效分离。
2. 制备的片剂外观均匀,无明显杂质,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有效成分含量符合预期标准。
3. 稳定性测试显示,制剂在储存条件下3个月内成分无明显变化,表明制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地从中药材中提取并分离出有效成分,并将其制备成片剂。
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中药片剂成分稳定,疗效可靠,为中药新药的研发和制剂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未来的工作将进一步探讨不同中药材的提取工艺,以及更多样化的中药制剂形式。
中药药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
2. 掌握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散剂、丸剂、煎膏剂等。
3. 了解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方法,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
二、实验原理中药药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的制备、应用和质量控制的一门学科。
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包括原料的选择、炮制、提取、浓缩、干燥、制剂等环节。
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外观、含量、溶出度、微生物限度等方面。
三、实验内容1. 散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熟悉散剂的质量检查。
(2)实验原理:散剂是指将药材粉碎成细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制成一定规格的粉末制剂。
(3)实验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天平、烧杯等。
(4)实验材料: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5)实验步骤:a. 将滑石、甘草粉碎成细粉。
b. 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c. 将少量滑石粉放入研钵内,加入朱砂极细粉1.5g,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
d. 将甘草粉加入上述混合物中,研匀。
e. 按每包3g分包。
(6)质量检查:a. 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b. 均匀度检查:按《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c. 水分检查:照《中国药典》20xx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 H)测定,不得过9.0%。
d. 装量差异检查:依照《中国药典》20xx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2. 丸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熟悉丸剂的质量检查。
(2)实验原理:丸剂是指将药材粉碎成细粉,经过加水、炼蜜等工序,制成球形或椭圆形的制剂。
(3)实验仪器:粉碎机、药筛、研钵、天平、烧杯、炼蜜机等。
(4)实验材料: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
(5)实验步骤:a. 将药材粉碎成细粉。
b. 加水适量,搅拌溶解,制成药液。
c. 将药液倒入炼蜜机中,炼制成熟蜜。
中药制剂实验实验报告

中药制剂实验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制备中药制剂,探索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优势。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人参、黄芪和当归等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工成颗粒状制剂。
经过实验验证,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中药制剂的结论。
首先,我们对所选中药材进行了专业的处理和加工。
人参是一种常用的滋补中药材,黄芪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当归则常用于调经养血。
我们精心挑选了这些中药材,并依照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进行了处理。
经过研磨、混合等步骤,最终得到了我们所需的中药制剂原料。
接着,我们将处理后的中药材进行炮制和配方。
根据中医理论,我们合理搭配了人参、黄芪和当归等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并采用加工技术将其炮制成颗粒状制剂。
通过反复试验和调整,最终确定了最佳的中药配方和加工工艺。
实验中,我们还对中药制剂进行了质量评价。
通过外观观察、理化性质检测和质量指标测定等方法,我们对中药制剂的质量进行了全面、准确的评价。
我们发现,所制备的中药制剂在外观、气味、味道等方面均符合规范要求,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我们进行了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确定了中药制剂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并评估了其药效和安全性。
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中药制剂具有明显的药效,并且安全性高,适用于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良好质量和药效的中药制剂,为中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中药制剂的制备技术不断完善,将为中药的现代化推广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愿中药制剂能够更好地造福广大患者,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中医院药剂科实习报告范文

中医院药剂科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机构背景中医院药剂科是中医院内药学领域的核心部门,负责中药的配制、制剂研究与开发、用药监测与评价等工作。
该科室配备了一支专业的药剂师团队和先进的药剂设备,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中药配制和药学服务。
在本次实习中,我有幸进入了该科室进行实习,深入学习和了解了中医药的制剂技术和药学知识。
二、实习内容与收获1.药物配制在药剂科实习期间,我接触到了大量中药的配制工作。
从药材的采购到配药、炮制、包装等一系列流程都进行了实际操作。
通过实践,我了解到了中药的各种制剂方法和规范,学会了如何选择、炮制和配伍药材,掌握了药材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此外,我还了解到了中药配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要点,如炮制温度、时间、配比等,这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制剂研究与开发中药的制剂研究与开发是中医药领域的重要一环,我在实习期间有幸参与了一些制剂的研发工作。
通过与导师的指导和其他药剂师的合作,我学习了如何进行制剂的方案设计、制备工艺的优化以及制剂的稳定性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我也了解到了中药制剂的分类与特性、药效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等,拓宽了我的视野和知识面。
3.用药监测与评价中医院药剂科也负责对中药的使用进行监测与评价,为医院的临床用药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些药效监测和评价的工作,学会了如何设计和执行药效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通过这一过程,我对中药的治疗作用、药理学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将药效评价结果应用于临床用药指导中。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1.学以致用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在实习期间,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但通过与导师和同事的交流以及自己的努力,我逐渐解决了这些困难,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发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辅相成,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药剂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元散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 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 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 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1 /4下载文档可编辑
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三、实验内容 益母草膏 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C)的清膏。称取 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 . 1 %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 不断搅拌, 至呈金黄色时, 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 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 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 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 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实验二 煎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
除去死蜂、蜡泡沫及其它杂质,然后继续加热炼制,至表面起黄色气泡,有明显
光泽,手捻有一定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无白丝。此时蜜温在116-118Co
实验三 丸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七号筛(120目)、电磁炉、锅、纱布
2.试剂:蜂蜜
3.药材:熟地32g,山茱萸16g,牡丹皮16g,山药16g,茯苓12g,泽泻12g
三、实验内容
六味地黄丸
制法:(1)炼蜜(中蜜):取适量的生蜂蜜,装入锅内,加热至沸后,纱布过滤,
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 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
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 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区H)测定。除另 有规定外,不得过9.0%。4.装量差异 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 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