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中药的煎煮实验报告(3篇)

中药的煎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并掌握中药煎煮的正确方法,包括药材处理、煎煮器具选择、煎煮用水、浸泡时间、煎煮火候和次数等,以确保中药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充分提取,从而保证中药疗效。

二、实验材料1. 药材:根据实验要求选取适量的药材,如枸杞子、菊花、当归等。

2. 煎煮器具:沙锅、陶瓷锅或不锈钢锅。

3. 煎煮用水:清洁自来水或纯净水。

4. 称量工具:电子天平。

5. 计时器。

三、实验方法1. 药材处理:- 将药材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

- 根据药材特性,将根茎类药材切段,果实类药材去核,花叶类药材稍作干燥处理。

2. 煎煮器具选择:- 选用沙锅或陶瓷锅,避免使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3. 煎煮用水:- 使用清洁的自来水或纯净水,水量以药材浸没后高出药面3cm为宜。

4. 浸泡时间:- 将处理好的药材用清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具体时间根据药材质地而定。

5. 煎煮火候和次数:- 将浸泡好的药材连同水一起倒入煎煮器具中,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煎。

- 煎煮时间为30分钟至1小时,具体时间根据药材种类和药效要求而定。

- 煎煮过程中可适当添加清水,保持水量。

6. 过滤:- 煎煮完成后,用细纱布或过滤网将药液过滤,去除药渣。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药材处理:- 经过处理后的药材,表面杂质被清除,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2. 煎煮器具选择:- 使用沙锅或陶瓷锅,避免了金属器具与药材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保证了药效。

3. 煎煮用水:- 清洁的自来水或纯净水,保证了煎煮过程中水质清洁,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取。

4. 浸泡时间:- 药材经过浸泡,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提高了药效。

5. 煎煮火候和次数:- 煎煮过程中火候适中,避免了有效成分的破坏,保证了药效。

6. 过滤:- 过滤后的药液清澈,有效成分得以充分提取。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中药煎煮的正确方法,包括药材处理、煎煮器具选择、煎煮用水、浸泡时间、煎煮火候和次数等。

中药成分提取实验报告(3篇)

中药成分提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溶剂提取法从中药藜芦中提取其有效成分,并优化提取工艺,以期为藜芦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藜芦药材:购自药店,经鉴定为Veratrum nigrum L.- 乙醇:分析纯- 水浴锅- 烘箱- 滤纸- 砂芯漏斗- 蒸发皿- 电子天平- 移液管- 容量瓶- 分光光度计2. 实验仪器:- 752N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HH-2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北京科伟欧仪器有限公司)- JS-2000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JSM-638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公司)三、实验方法1. 藜芦药材处理:- 将藜芦药材干燥,研磨成粉末,过60目筛。

2. 提取工艺优化:- 以藜芦中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及JMP软件实验设计模型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种因素对主要活性成分提取的影响。

3. 提取方法:- 称取藜芦粉末0.5g,加入一定体积的乙醇溶液,在60℃水浴锅中加热提取,提取一定时间后,过滤,滤液浓缩至干,残渣用适量乙醇溶解,定容至10mL。

4. 定量分析:-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通过正交实验和JMP软件实验设计模型,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0%,液料比为30:1,提取时间为1小时,提取次数为2次。

2. 芥芬胺和藜芦胺含量测定结果:- 在最佳提取工艺下,藜芦中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分别为0.025mg/g和0.020mg/g。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溶剂提取法从藜芦中提取有效成分,并通过正交实验和JMP软件实验设计模型优化了提取工艺。

在最佳提取工艺下,藜芦中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较高,为藜芦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六、实验讨论1. 在提取工艺优化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藜芦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影响较大。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篇一: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黄连一.实验目的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二.实验内容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

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

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 deltoiolea et 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

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

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

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

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

为栽培品。

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3、显微鉴定(1)组织切片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维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2)粉末黄连: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中药研究实验报告

中药研究实验报告

中药研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中药草本对人体健康的益处,通过实验验证中药在
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治疗疾病等方面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选取常见的中药材,如枸杞、人参、黄芪等;
2. 实验方法:将中药材研磨成粉末或煎煮成药汁,然后分别进行口
服或外用实验,观察中药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中药对实验对象的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改善
作用。

比如枸杞具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人参能够调节体内能量代谢,黄芪对肝脏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等。

四、实验结论
中药作为传统的草本药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改善人体健康状况、预防疾病并辅助治疗疾病。

但需注意中药的选
用和用量,以避免不良反应或中毒现象的发生。

五、实验展望
未来可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种类和配比的中药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探索中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为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做出更多贡献。

六、参考文献
1. 《中药学》,XXX 编著,XXXX 出版社,2018 年。

2. 《中药研究进展》,XXX、XXX 合著,XXX 出版社,2019 年。

七、致谢
感谢本实验中参与实验的所有实验人员,以及支持和资助本实验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以上为本次中药研究实验的报告内容,谢谢阅读。

中药化学实验报告(一)

中药化学实验报告(一)

中药化学实验报告(一)中药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效。

•掌握中药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学习使用常见的化学分析仪器。

实验材料•生姜、黄芩等中药材。

•乙醇、水、氯仿、乙酸乙酯等化学试剂。

实验步骤1.将生姜切碎,加入乙醇中,加热提取。

2.用氯仿分离提取液中的挥发油。

3.用纯净水重新提取剩余的材料,得到粗提液。

4.用乙酸乙酯和水相萃取,得到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5.用常用的色谱法和谱图技术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提取了生姜中的挥发油。

•分离得到了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利用色谱法和谱图技术对分离出来的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得出了具体的化学结构。

实验结论•中药中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

•中药提取和分离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

•分析仪器的使用可以对化学成分进行准确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实验难点•中药材的粗提液往往伴随着很多杂质,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和提取。

•对于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分析,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实验改进•可以利用更加先进的仪器和方法进行中药成分的分析和鉴定。

•对于较为复杂的材料,在进行实验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研。

感谢您的阅读!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需要戴上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

•各种化学物质都需要妥善保存,避免异物混入。

•注意防火和爆炸,对于易燃易爆的物质需要特别谨慎。

实验思考和探讨•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对于人体有何影响和作用?•除了本次实验使用的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取和分离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在快速检测和分析中药成分方面,有哪些趋势和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中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李华,冈本出版社,2005年。

2.《中药提取和分离技术》,王大明,科学出版社,2009年。

3.《色谱分析与质谱鉴定》,李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谢谢您的耐心阅读!。

中药生物实验报告

中药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鉴定二、实验目的1. 学习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2. 掌握中药有效成分的鉴定技术。

3. 了解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中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鉴定,以探讨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实验器材及试剂1. 器材:中药粉碎机、索氏提取器、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试剂:甲醇、乙醇、水、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氯化钠等。

五、实验过程1. 中药样品的处理:将中药样品粉碎、过筛,备用。

2. 有效成分的提取:采用索氏提取法,以甲醇为溶剂,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3. 有效成分的纯化:将提取液进行旋转蒸发,浓缩后得到粗提物。

采用柱层析法对粗提物进行纯化,得到纯化的有效成分。

4. 有效成分的鉴定:采用HPLC法对纯化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确定其结构。

六、实验结果1. 提取:索氏提取法提取得到的甲醇提取物中,总提取物含量为5.0%。

2. 纯化:柱层析法纯化得到的纯化物中,目标成分含量为95.0%。

3. 鉴定:HPLC法鉴定得到的纯化物为中药中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

七、讨论1. 中药提取:本实验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等优点。

2. 纯化: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有效成分纯化方法,本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纯化得到的纯化物纯度较高。

3. 鉴定:HPLC法是一种高效、灵敏的中药有效成分鉴定方法,本实验中采用该方法鉴定得到的纯化物为中药中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

八、结论本实验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和鉴定,成功得到了一种中药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这为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九、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中药提取与分离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王五,赵六. 中药有效成分鉴定方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 孙七,周八. 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128-130.十、致谢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实验室同学的帮助。

中药测定实验报告

中药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2.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吸收特性的分析方法。

通过测定待测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其浓度。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某中药药材(如:黄连、人参等)。

2. 试剂:甲醇、无水乙醇、盐酸等。

3.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离心机、研钵、移液器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1)准确称取一定量的中药药材,用研钵研磨成粉末。

(2)取适量粉末,加入甲醇或无水乙醇,超声提取。

(3)提取液离心,取上清液备用。

2. 标准曲线绘制:(1)准确移取一定量的标准品,用甲醇或无水乙醇稀释成不同浓度系列。

(2)以甲醇或无水乙醇为空白,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3)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m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1)准确移取一定量的样品溶液,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2)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²>0.99。

2. 样品溶液中有效成分的浓度为X mg/mL。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样品制备、提取方法及测定条件的选择对结果有较大影响。

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适用于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测定。

3. 本实验结果表明,中药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七、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某中药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化学品泄漏。

2.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认识中药的实验报告

认识中药的实验报告

认识中药的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中药的起源、发展及其作用机制,培养对中药的认识和理解。

2. 实验器材- 中药材:枸杞、当归、黄芪、人参、参、白术等- 刀- 研钵- 社颈瓶- 醇- 研磨器- 毛细管- 显微镜- 实验报告模板及笔3. 实验步骤3.1 收集中药材从药材市场购买枸杞、当归、黄芪、人参、参、白术等常见中草药材。

3.2 观察中药材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外观特征,例如颜色、形状、纹理等。

3.3 分析中药材化学成分将中药材粉末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醇,并用研磨器搅拌均匀,得到药材的提取液。

然后使用毛细管将提取液滴在试管中。

借助显微镜,观察试管中的物质颜色变化、絮状物形成等现象。

3.4 实验结果观察到不同中药材提取液的颜色变化、絮状物形成情况。

例如,发现枸杞提取液呈现红色,黄芪和人参提取液呈现黄色。

3.5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中草药的化学成分对其颜色有较大影响,不同中草药含有不同的有效化合物。

这些有效化合物使中草药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枸杞富含的类胡萝卜素有抗氧化作用,滋养肝肾;黄芪和人参提取物中的黄酮和皂苷有强壮免疫力、提高体力的作用。

4. 总结中药作为中国古老的草药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中药的起源、发展以及作用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药的颜色变化反映了其中所含有效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

这对我们合理应用中药、发掘中药的新用途具有一定的启示。

同时,实验中采用的显微镜观察方法可以进一步发展,提高中药质量鉴定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本实验,我们对中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中药的关注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益元散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三、实验内容益母草膏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实验三丸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七号筛(120目)、电磁炉、锅、纱布2.试剂:蜂蜜3.药材:熟地32g,山茱萸16g,牡丹皮16g,山药16g,茯苓12g,泽泻12g三、实验内容六味地黄丸制法:(1)炼蜜(中蜜):取适量的生蜂蜜,装入锅内,加热至沸后,纱布过滤,除去死蜂、蜡泡沫及其它杂质,然后继续加热炼制,至表面起黄色气泡,有明显光泽,手捻有一定粘性,但两手指分开无白丝。

此时蜜温在116-118℃。

(2)以上6味,粉碎成细粉,过七号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80-110g,制丸块,搓丸条,制丸粒,每丸重9g;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与适量的开水泛丸,干燥,制得水蜜丸。

完成大纲情况:掌握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了解中药制剂药材的前处理方法。

实习收获及不足:1.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

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

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2.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3.防止煎膏出现“返砂”现象:炼糖时尽量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使糖部分转化,控制糖的适宜转化率。

4.理论与实际结合还比较欠缺,应加强动手能力。

篇二:中药炮制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清炒、炙法的炮制方法实验一清炒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总义。

二、实验原理炒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

根据妙的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

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减少副代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等。

三、实验内容1.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2.炒焦山楂、槟榔、麦芽、栀子。

3.炒炭蒲黄、槐米、荆芥。

四、实验器材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五、实验方法(一)炒黄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

具香气。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炸裂声,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4.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白色稍有焦斑,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

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

具香气。

5.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

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焦斑,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

有香气。

3.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先用文火后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表面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炒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褐色,膨胀,少部分爆花。

4.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或红棕色。

有香气,味苦微涩。

(三)炒炭1.蒲黄取净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

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深褐色,质地轻松。

味涩,存性。

2.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发现火星,可喷淋适量清水熄灭,炒干,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黑色,保留原药外形,存性。

3.荆芥取净荆芥段,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黑褐色,香气减弱。

实验二炙法一、实验目的(1) 了解各种炙法的目的意义。

(2) 掌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

二、实验原理药物吸收辅料经加工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理化性质均能发生某些变化,起到降低毒性,抑制偏性,增强疗效,矫臭矫味,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初,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

三、实验器材炉子、锅铲、铁锅、瓷盆、瓷盘、量筒、台秤、纱布,酒、醋、姜、食盐、蜂蜜、羊脂油等。

四、实验内容1 .酒炙川芎2 .醋炙香附、钩藤(下节课实验内容之一)3 .盐炙车前子4 .蜜炙甘草、百合5 .姜炙厚朴6 .油脂炙淫羊藿。

五、实验方法( 一 ) 酒炙凉。

筛去碎屑。

川芎每 100kg ,用黄酒 10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黄色,微有酒气。

( 二 ) 醋炙1、香附取净香附粒块或片,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香附微挂火色,取出晾干。

筛去碎屑。

香附每 100kg ,用米醋 20k9 。

成品性状:本品制后颜色加深,微挂火色,具醋气。

2、钩藤取净制钩藤,加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阴干或用文火加热,炒至黄褐色,干燥,取出放凉。

钩藤每 100kg ,用米醋 20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褐色,略具醋气,( 三 ) 盐炙车前子取净车前子,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裂声,微鼓起时,喷入盐水,炒干后取出放凉。

车前子每 100kg ,用食盐 2kg 。

成品性状:本品鼓起,部分存裂隙。

味微咸。

( 四 ) 蜜炙1. 甘草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加入净甘草片内拌匀,闷润,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棕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甘草每 100kg ,用炼蜜 25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棕黄色,微有光泽。

味甜,具焦香气。

2. 百合取净百合,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用少量开水稀释过的炼蜜,迅速翻动,拌炒均匀,继续炒至微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百合每 100kg ,用炼蜜 5kg 。

成品性状:本品呈金黄色,光泽明显。

味甘微苦。

( 五 ) 姜炙厚朴取净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完全吸尽,置热锅内,不断翻动,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

筛去碎屑。

厚朴每 100kg ,用生姜 10kg ( 干姜用 1 / 3) 。

成品性状:本品色泽加深,具姜的辛辣气味。

( 六 ) 油脂炙淫羊藿先将羊脂油置锅内,用文火加热,至全部溶化时,倒入净淫羊藿丝,炒至微黄色,油脂被吸尽,取出放凉。

淫羊藿每 lookg ,用炼羊脂油 20kg 。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微黄色,润泽光亮,质脆。

具油香气。

大纲完成情况:熟悉饮片的炒法、炙法的炮制方法,了解中药炮制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

实习收获体会及不足:(1)依据各法炮制程度及各药特点控制适宜的温度、时间,并注意药材外观变化。

炒黄温度一般控制在160℃-170℃,炒焦一般控制在190℃—200℃,炒炭一般控制在220℃—300℃。

(2)酸枣仁炒黄时火力不宜过强,且炒的时间也不宜过久,否则油枯失效。

蒲黄如已结块,炒时应搓散团块。

王不留行翻炒不宜过快,否则影响其爆花率及爆花程度。

(3) 各炙法中采用先拌辅料后炒方法炒制的药,一定要闷润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或渗透到药物组织内部后,才可进行炒制。

酒炙药物闷润时,容器要加盖密闭,以防酒迅速挥发。

后加辅料炙的药物,辅料要均匀喷洒在药物上,不要沿锅壁加入,以免辅料迅速蒸发。

(4) 若液体辅料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

篇三: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