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石文化鉴赏 (2)
灵璧石概说(二)

灵璧石概说(二)灵璧石名自从灵璧石走进商周王宫,发启“金声玉振”第一音,至今,围绕它已经形成了一种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单就灵璧石的称谓,就有不下10种说法。
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分类标准的不一,审视角度的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鸣局面可喜。
关于灵璧石名称的界定,目前主要有4种说法:1、灵璧石是灵璧石(观赏石),磐石是磐石(石材),这是功能和史段划分,因为宋代之前灵璧以磐石、磐石制品闻名,“灵璧沐石”3字多出于宋及宋代以后的文献、石谱;2、行政区划界定,即产在灵璧县境内的所有奇石都称灵璧石;3、自然地理界定,凡与原产地灵璧石一脉相承、质地等方面相同或极其妞相近的奇石,都称为灵璧石;4、政府规章的界定,按照宿州市政府于2004年6月通过的《灵璧石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产于灵璧县以及与之交界的埇桥区、泗县等地的各类奇石,统称灵璧石。
在此,我们不“囗唐贬宋”,按约定俗成,综合自然地理、行政区划、质地成因等因素,取广义通俗表述:灵璧石,泛指主产于安徽宿州市灵璧县的奇石,它位列中国四大名石之首,以磐石和孤块观赏石闻名于世。
灵璧石,傍于山,藏于土,非人工所为,而是自然天成的准艺术品,所以,就灵璧石所在地理区域、土层变化、山系走向,决定了灵璧县是灵璧石主产地,但又不能排除灵璧石在周边县市的“零星扩散分布”。
灵璧石产地历史沿革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辖19个乡镇,总人口119万。
历史上,由于灵璧的归属关系变迁,也造成了后来赏石界对灵璧石称谓、产地的混乱。
如称灵璧石是“江南第一石”的磐石类灵璧石种(《观赏石基础教程》第39页第7行,2005年1月,上海大学出版社)。
也有把灵璧石称为“徐州灵璧石”“泗洪灵璧石”“河南灵璧石”,等等。
为了厘清历代文献、石谱、诗文对灵璧石的记载,更好地感悟灵璧石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此,我们综合古籍、史志,回望下灵璧的历史沿革:3000年前,灵璧地区处于古泅水之中,成书于3000年前的《尚书·禹贡》称灵璧磐石山为“浮磐”或“泗滨浮磐”。
四大赏石之灵璧石

四大赏石之灵璧石中国收藏及鉴赏奇石的历史由来以久。
号称四大名石之首的灵璧石,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骚客、达官贵人为之痴迷,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了解灵璧石文化发展的历史,对于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是很有意义的。
灵璧石因产在安徽省灵璧县而得名。
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徐州上贡“泗滨浮磬”的记录。
另据《枸橼篇》载“泗水之滨多美石”。
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得知后,即谴使者“以币求之”,分给“诸庙以为磬”。
这里的泗滨美石,就是人们所称的灵璧石。
唐代社会安定,文化繁荣。
文人骚客,诗酒风流。
他们将奇石引向民间,引进书房客厅。
面对奇石,诗兴勃发。
灵璧石坚贞铿介,不亢不卑,且峰峦洞壑,岩釉奇巧,清润奇秀,色彩艳丽,自然引起他们的共鸣与喜好。
一些著名诗人如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都是灵璧奇石的爱好者。
白居易在今宿州毓村东林草堂居住时,常徜徉于灵璧山水之间,将奇形怪状的灵璧石置于中庭,支琴贮酒,傲啸觞咏,白居易还在总结玩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爱石十德”,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玩石的文化意趣,为赏石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是灵璧石文化的繁荣期。
而开“痴迷型”赏石风气之先的,则是这一时代那位多愁善感,极富艺术家气质的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祖籍徐州,继承父志,置砚务官开发灵璧研山和皖南歙砚。
自此灵璧石开始名扬四海。
是时,李煜藏一方研山(中有墨池的奇石),为稀世之宝。
据《灵璧石考》记载,这方研山径逾尺,共36 峰,各有其名,峰洞相连,错落有致。
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津润,滴水少许于池内,经久不燥。
后这方研山几易其主,成为藏石史上的一段佳话。
宋代还出现了苏轼、米芾这两位中国赏石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大艺术家。
苏轼任徐州太守期间,酷爱灵璧石,曾数次到灵璧县觅石清供。
他赏石、玩石就和他的性格一样豁达、磊落。
为了换取一方“麋鹿宛颈石”,他泼墨作《丑石风竹图》贻之主人。
灵璧张氏兰皋园一石甚奇,称“小蓬莱”,他索取后题其上曰“东坡居士醉中观之洒然而醒”,对其珍爱有加。
质地特殊,音色优美的灵璧奇石

质地特殊,音色优美的灵璧奇石灵璧奇石,国之瑰宝。
产于安徽省宿州市灵壁县境内。
据考证,《尚书.禹贡》《后周书》《宋史》《素园石谱》等二十余部古籍皆有记载,尤以入编钦定四库全书之唯一石著《云林石谱》(宋.杜绾著)为最。
是书列载华夏一百一十六种奇石,以灵壁石冠首。
故明学者王守谦在《灵璧石考》中云“石堪玩者,惟灵壁石为最”。
清乾隆皇帝曾盛赞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
灵璧石素以厚重的历史文化,多元的审美特征和广泛的赏玩群体享誉赏石界。
灵璧石品类繁多。
据不完全统计,约四十余类,五百余品,尤以灵璧磬石..灵璧图纹石和灵璧五彩石等诸多名品著称于世。
灵璧石以造形为主,但各品种皆奇而可赏。
兼具形,质,色,纹,声,韵,神和瘦,皱,漏,透,丑,雄,秀等多元审美要素。
灵璧石文化厚重。
“灵璧一峰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
”宋人戴复古一曲绝咏,流传千古。
灵璧石在中国赏石文化史上可谓成名最早。
从《尚书. 禹贡》记载”泗滨浮磬”始,至历朝历代有石文化记载的各类典籍,约二十余部对灵璧石载有诗词文赋。
从公元前一千六百年商王朝御用之物——“虎纹磬”(1950年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经专家鉴定,该“虎纹磬”为灵璧石所制),到公元一九七零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奏响“东方红”和二零一零年灵璧石编磬敲响上海世博园;从公元一一零一年宋徽宗艮岳寿山之“庆云万态奇峰”,到公元二零零四年灵璧县政府选送“玉树临风”和“洞天福地”两方灵璧石入住中南海;从南唐后主李煜之“灵璧研山”和宋徽宗之“灵璧小峰”,到当代石友马祥之“江山多娇”和吴子辉之“迎客松”; 从宋代杜绾之《云林石谱》,到当代巩杰先生之《中国灵璧石论》和《中国灵壁石文化史记》:从宋徽宗之“艮岳寿山”和乾隆皇帝之御花园,到天津之“宝成园”和苏州之”静思园”……。
灵璧石在万千奇石中独占鳌头,成为国之重器,赢得了令人仰慕的殊荣!灵璧石成因断代。
据1974年安徽省地质勘探队勘探报告提供:灵璧奇石矿床形成于震旦纪四顶山晚期,距今约8.44亿年。
“石”来运转之灵璧石

“石”来运转之灵璧石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至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藏家视其为镇宅之宝。
和英石、太湖石、昆石誉为“中国四大名石”,乾隆封其“天下第一石” 。
2010年9月,灵璧石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灵璧石隶属于,玉石类的变质岩,为隐晶岩石灰岩,由颗粒大小均匀的微粒方解石组成。
形成于,晚元古代震旦纪期间,经过吕梁构造运动,后经过加里东构造运动、华力西构造运动、印支构造运动、燕山构造运动,形成了特殊地质和造型的灵壁石。
灵璧石质地细腻温润、滑如凝脂、石纹褶皱缠结、肌理缜密,石表起伏跌宕、沟壑交错,造型粗犷峥嵘、气韵苍古。
具备瘦、皱、漏、透、丑,声、色、清、奇、秀的天然神韵。
具有以下独特之美。
一、坚贞之美:硬度高、肌理填密、坚固稳定、其坚贞之特质,为观赏石之最。
二、多彩之美:黑如墨玉、白如霏雪、黄如蒸菜、红中透紫等等,尤以黑色最具特色。
三、造型之美:峻岭起伏,造型奇特,独一无二,是罕见难求的天然艺术品。
四、石肤之美:灵璧石的石表圆润细腻,滑如凝脂,入手使人畅心怡怀,温润尔雅,韵味十足。
五、音响之美:灵壁石叩之拂之,声音铿锵,余味悠长,有“金声玉振”之美誉。
从不同角度轻轻叩击不同的部位。
其声也各不相同,似铜钟混响,余音不绝,似金铁交鸣,清脆悦耳。
故古人又把灵壁石称为“八音石”,据史书记载,在商代即把灵壁石制成乐器名馨。
按形态、质地、声音、颜色、纹理可分为七类。
青黛灵璧石:颜色青黑,敲击发出清脆声音。
灵璧纹石:颜色青黑,表面有直线、弧线、圈线及金钱、蝴蝶、祥云中一种或多种不规则状纹理,纹理交相异构、窦穴委婉,富有韵律感。
常见有胡桃纹、蜜枣纹、鸡爪纹、蟠螭纹、龟甲纹、璇玑纹等多种。
灵璧皖螺石:表面呈螺旋状突起(形似螺壳),颜色为红、黄、灰色。
五彩灵璧石:一块石体呈多种颜色,有黄、绛、红、青、白色等。
白灵璧石:部分或大部为纯白色,其余部分青、灰色。
灵璧透花石:颜色黑、灰,表面有人物、植物、山川、清溪、汉画等图案,有较强墨韵感。
中国灵璧奇石的文化意趣

中国灵璧奇石的文化意趣作者:张训彩来源:《收藏与投资》2020年第06期中国灵璧奇石“天下第一石”,千百年来,诸多的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无不为之倾倒。
灵璧奇石石形美,美在自然天成;灵璧奇石石色美,美在气韵苍老;灵璧奇石石纹美,美在风月霜乳;灵璧奇石石肤美,美在滑如凝脂;灵璧奇石石声美,美在玉振金声;灵璧奇石石品高,高在质坚浑横。
由于灵璧奇石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因而它具备了其他石无法可得的美学因素,它是大自然造就的奇观,气韵高古,是奇石美学的精髓。
一、中国灵璧奇石的文化现象灵璧奇石的文化意趣首先表现在文化现象上。
中华石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爱石、颂石、藏石、咏石、画石,以至于迷石、拜石的人们乐此不疲,大有蔚然成风之势。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兼智者乐石”。
石有仁气,人有仁怀;石有灵气,人有才气;石有静气,人有净气。
两者如挚友相逢,天偶人意,地会天缘,道性人怀,情衷理顺。
石灵人灵,石雅人雅,人智石智,人仁石仁,人静石净。
此乃人石互契,人石感应,意气相融,天人互换,相得益彰。
赏石、玩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各有意趣。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藏石、赏石是两项比较高雅的艺术享受,已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各阶层人士所认同,并形成了一个逐步扩大的赏石文化圈。
在这个赏石文化圈中,由于各人的文化水准、艺术素养、生活经历不同,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心态和目的,但是玩石者都认同藏石、赏石是一项丰富的文化意趣活动。
一般说来,人们觅石、购石、藏石的目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種是鉴赏把玩,追求文化意趣;另一种是专门经营,追求经济利益。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商品意识的不断增强,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奇石,也自然成了商品。
由于石玩的文化性和经济性并存,人们觅石、赏石、藏石的目的就变得不再那么单纯了,表现了既追求文化性又追求经济性的双重目的。
【奇石欣赏】灵璧石

宋人杜绾在《云林石谱》中汇载石品116种,灵璧石位居首位。
“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这是宋代诗人方岩对灵璧石发出的由衷赞叹。
灵璧石的开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尚书·禹贡》载“泗滨浮磬”;殷商时期有灵璧石雕制宫廷乐器——虎纹石磬的记载;《晋书》载:皇帝勒令镇西将军谢尚来灵璧采磬石以备大乐江左……灵璧石除磬石以外,还有更奇特的观赏石,其出产地也不限于磬石山一带,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如灵觉山、朝阳山、白马山、耳毛山、邵山、九顶山等,在县境中部的三注山和南部的大山,峨山一带也有少量的分布。
从已产出的灵璧石来看,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而其质、形、色、纹皆俱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故乾隆帝也曾赞誉它为“天下第一石”。
观赏石,又称“奇石”、“巧石”、“石玩”、“欣赏石”等,大都形状奇特,色泽艳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具有观赏收藏价值。
经过采集、修整或略作加工后,尚可成为一种特殊的天然艺术品。
其种类有自然景观观赏石自然景观观赏石自然景观观赏石,即巨型的天然奇石,只可观览,无法收藏; 园林庭院观赏石院观赏石,,可群体也可单独置放; 室内观赏石室内观赏石,一般为中小型,陈列于房厅的几案台桌上。
灵壁石是我国传统的观赏石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作为贡品了。
它漆黑如墨,也有灰黑、浅灰、赭绿等色。
石质坚硬素雅,色泽美观。
更奇的是击之灵壁石做的磐。
“灵壁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这是一首宋代人赞美灵壁石的诗。
灵壁石之美为古今名人喜爱,至今仍是藏石爱好者搜集的对象。
目前故宫、孔庙保留的编磬都是产自灵壁。
《中国灵璧石谱》(王文正著),把灵璧石划分为52大类400多个品种,最大方便了广大初涉者辨别灵璧石提供了参照样本,也不可否信,初涉者难免有“眼花缭乱”、无法深入具体的困惑。
尤其灵璧石的当家品种,即传统意义上的专指的磬石类灵璧石,如何辨别、从哪里入手、第一点看什么、接着看什么、当即定论是不是灵璧石,然后再鉴赏分析确定它的艺术、经济和收藏价值,这是极为重要而又必须掌握的简单的方法。
灵璧石的分类、鉴赏、收藏

灵璧石的分类、鉴赏、收藏一、灵璧石的分类灵璧石资源丰富,品类众多,经初步调查统计已近二百种。
常见的分类方法及种类有:1、按体量分:园林石指放置在公园、街道两旁。
长、宽、高其中最大尺寸一般在2米以上,重量在一吨以上。
庭院石指放置在机关单位,家庭院内,最大尺寸在2.5米至1.5米之间。
重量在1.5吨至500公斤之间。
厅堂石指放置在会议室,机关宾馆厅堂和家庭客厅内。
最大尺寸在1.8米至0.5米之间,重量在1吨至100公斤之间。
几案石指放在写字台、茶几上。
最大尺寸在0.8米至0.1米之间,重量在150公斤至0.5公斤之间。
袖珍石指放在包内随身携带,最大尺寸在10厘米以下,重量在500克以下。
(注:出自吴嵩《灵璧石赋》“高人肃拜兮,名士袖珍”。
)2、按形态分:可分为形象石和意象石形象石又可分为:人物形象石、动物形象石、植物形象石、景物形象石。
意象石又可分为:景意石、情意石、禅意石。
3、按声音分:磬音石指声音悠长动听且部位不同发音不同、响声石能发声但声音短促;哑石指不发声的石种。
4、按色彩分:单色指单一颜色或青或黑或白或红复色指两种颜色,黑白相间、黑红相间等多色指三种以上颜色,如五彩石等。
5、按纹理分:可分为点块纹和线纹两种。
点块纹又可分为:珍珠纹和金谷纹两种。
线纹又可分为:直线纹、曲线纹、弧线纹、回纹和圈纹五种。
6、按质地分:青黛石指颜色青黑,自然天成,能敲击出清脆声音的孤块观赏石。
纹理石指石体表面有不规则状纹理的观赏石种,纹理常见的有直线纹、弧线纹、圈线纹等;象形纹有金钱纹、蝴蝶纹、祥云纹等图案。
有些纹理在一块石头上单独分布,有的多种纹理同时出现在同一块石头上,质地细腻。
皖螺石指石体表面有螺旋状突起(形似螺壳)的观赏石种。
颜色有红色、棕红色、黄色、灰色等。
螺纹的类型有金钱螺、海百合螺、凹面螺、凸面螺等。
透花石指石头表面的图案能展现人物、植物、山川、清溪等图案,有较强墨韵感的观赏石种,底色黑灰居多。
五彩石指在一块石体上呈多样颜色,常见的有黄、绛、红青、白等花纹雕嵌的观赏石种。
灵璧石——“天下第一石”!乾隆皇帝对灵璧石如此高的赞美,实在是不无道理

灵璧石——“天下第一石”!乾隆皇帝对灵璧石如此高的赞美,实在是不无道理灵璧石——“天下第一石” ! 乾隆皇帝对灵璧石如此高的赞美,实在是不无道理(2013-06-08 17:58:24)标签:石如此石形玩家平纹上人文化中国明代的《云林石谱》里,共记录了116种石头,而今天石头的种类更是数不胜数。
按照总体上的分类,分为山石和水石,其中的4大名石则是灵璧石、太湖石、雨花石和英德石。
鉴别一块石头的好坏,主要在于3个方面——色、质、形。
不过现代和古代的标准已经相去甚远了,古时候讲究的是“透、皱、漏、瘦”,主要以太湖石为代表。
而现在,人们观赏石头讲究的是“轻、奇、古、怪”,还有一种标准是“绝、丑、旧、名”。
“奇”和“绝”是现代玩家们收集石头的首要标准。
精美的石头,可以让人浮躁的心马上安顿下来;有灵性的石头,让你有“气在为之静,神在为其凝,血在为其动,意在随之奔”的奇妙感觉。
灵璧县盛产玉石、故得名“灵璧”。
灵璧石分奇石、磬石和大理石。
奇石天然神韵,叩之有道,清帝乾隆封其为“天下第一石”。
磬石为灵璧独有,色如墨玉,敲击可发出美妙的声音,俗称“八音石”,四千年前古人即用之制作磬石编钟。
玲珑剔透的磬石工艺品和大理石板材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灵璧石,只所以能奇绝于天下,享誉古今和海内外,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主要还有击之响彻于皇宫内外,及质、色、纹的美。
因此历来为世人所珍视。
南唐后主李煜所爱的“灵璧研山”,径才逾尺,具 36 峰,且各有其名。
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则津,滴水稍许于池内,经旬不燥。
宋徽宗得一“灵璧小峰”,‘‘长仅六寸,高半尺,玲珑秀润,卧沙、水道、裙折、胡桃纹皆具,小峰之巅有白石圆光,晶莹如玉”。
御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勒于石。
清乾隆帝称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
石癫米芾得南唐后主“灵璧研山”,赞曰:“谁谓其小,可置笔研,石形如岱,顶有方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璧石文化鉴赏
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10化学工程与工艺
马正彬 2010090426
引言
灵璧石主要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
据《灵璧志略》记载:“灵璧有七十峰,产有磬石、巧石、黑白石、透花石、菜玉石、五彩石等,山川灵秀,石皆如璧”。
灵璧石曾被清朝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石”。
宋代诗人方岩有诗曰“灵璧一石天下奇,宝落世间何巍巍,声如青铜色如玉,秀润四时凤岗翠”。
早在战国初期,灵璧石就被人们所推崇。
灵璧石造型别致,石韵高雅,质地细润又坚韧,最神奇的是它叩之有声,能击打出近十余种的音律,且余韵悠长,所以灵璧石之音有“玉振金声”之美称。
其妙造天成的诱人魅力在于它集声、形、质、色、纹诸美于一体,有着无比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极高的观赏收藏价值。
鬼斧神工历久弥新
灵璧县境内在古代震旦纪期间,距今约八---四亿年,经过吕梁构造运动,海水漫及境内,使灵璧成为一片浅海的海滨。
这个时期,原先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生长,形成礁体,在海相沉积作用下,发育成今各类石矿体。
距今约四---二亿年,经过加里东构造运动,地壳抬升为陆地。
后经过华力西构造运动,又下沉为浅海泻湖。
直至中生代距今约二亿年,经印支构造运动后,这一带才隆起为陆地,海水从此销声匿迹。
同时,在印支结构运动期间,境内地层发生了褶皱和断裂。
在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又发生了燕山构造运动,伴有火山岩喷发活动,出现了岩浆岩地质。
进入新生代,距今二万千年,在石灰岩溶蚀地区沉积了第三纪地层。
近一百万年,形成了第四纪冲击平原地层。
上述地层多数隐伏于第四纪之下,少数零星出露在低山丘陵的剥蚀残丘处。
经过复杂漫长的地理变化,形成了特殊地质和造型的灵璧石。
我国石文华源远流长,从传说中的女娲炼石补天、精卫以石填海、到远古人类以石为器、击石取火、琢石为佩、制石为罄——石头开启了人类进步的文明史。
灵璧石
的开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尚书·禹贡》载“泗滨浮磬”;殷商时期有灵璧石雕制宫廷乐器——虎纹石磬的记载;《晋书》载:皇帝勒令镇西将军谢尚来灵璧采磬石以备大乐江左……灵璧石除磬石以外,还有更奇特的观赏石,其出产地也不限于磬石山一带,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如灵觉山、朝阳山、白马山、耳毛山、邵山、九顶山等,在县境中部的三注山和南部的大山,峨山一带也有少量的分布。
从已产出的灵璧石来看,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而其质、形、色、纹皆俱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故乾隆帝也曾赞誉它为“天下第一石”。
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就有取灵璧石制馨的记载馨与编钟前身“征”同为宫廷的主要乐器,曾响彻皇宫内外,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灵璧石其姿千种、其态万状,是全赖于大自然鬼斧神工。
灵璧石其姿千种、其态万状全赖于大自然鬼斧神工。
赏玩灵璧石历代屡有记载。
南唐后主李煜爱“灵璧研山”是赏玩灵璧石的最早记载。
宋朝皇帝宋徽宗得“灵璧小峰”御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勒于石。
石癫米带得南唐后主“灵璧研山”,过镇江时,因爱甘露寺旁临江的一处晋唐古建筑乃苏仲恭之宅,石宅相交后米老却又叹惋不已,抱憾终生。
苏东坡为得到灵璧石,曾亲自到灵璧张氏园亭为主人题字、作画,所撰《灵璧张氏园亭记》仍灿然人间。
后代的赵孟阔、蒲松龄、田中玉等都对灵璧石情有独钟。
形神兼备意韵并蓄
灵璧石,天下奇。
灵璧石独具神韵,闻名遐迩,领骚神州,古往今来有无数石痴为之倾倒,它的天工造化之功,在古今中外赏石界产生强烈影响。
灵璧石主要特征概括为:“三奇、五怪”。
三奇即色奇、声奇、质奇,五怪即瘦、透、漏、皱、丑。
灵璧石瘦者铁骨铮铮,透者跌宕,漏者遒逦,皱者江河行也,丑者藏美丑而不丑。
灵璧石可谓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
形态大气,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虚实实,神美貌丽。
灵璧石独具妙音,又名磐石。
声绝是灵璧石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也是和其他石类的最大区别。
从不同角度轻轻叩击不同的部位可发出不同的音色。
宋人杜给在《云林石谱·灵璧石》中说:“扣之锵然有声”。
灵璧石金声玉振、余音悠长、润人肺腑,其声也各不相同,似铜钟混响,余音不绝,似金铁交鸣,清脆悦耳。
“此声只应磐石有,人间它石几回闻”。
声是灵璧石灵之所在。
如今在灵璧多有人视灵石之声为驱邪纳福
的吉祥之音,还有人把灵璧石视为天意所成的神灵之物而对其供香、叩拜、祈祷平安赐福。
灵璧石在大自然的内外力作用下,被雕琢成千姿百态,沟壑、洞穴连连。
在一块石上可有山、有峰、有洞、有穴、有平原、有峭壁。
每块石的造形自成一景,充分体现了自然鬼斧神工之妙。
观灵璧石之形态,有的剔透玲珑,弹奇尽怪;有的肖形状景,惟妙惟肖;有的神韵生动,展撼人心;有的轮廊抽象,写意传神;有的意境无穷,耐人寻味;有的气势雄浑,沉奇伟岸;有的色彩艳丽,风姿绰约;有的晶莹温润,丰采迷人;有的纹理图案天然成趣,妙不可言。
是天设地造、美妙绝伦的天然艺术。
灵璧石在皮表多具有深浅不一的凸凹纹理。
主要有线纹、胡桃纹、蜜枣纹、沙粒纹、树皮纹、鸡爪纹、螺旋纹、龟纹、山石效纹、金丝脉纹、银丝脉纹和赤丝脉纹等天工神镂,各得其妙。
多色的彩石和图纹石等纹理生长在不同底色的石体中,有平纹、凸纹、点纹、线纹和面纹。
其纹理颜色丰富,以墨纹为主。
纹理硬度如玉。
纹理形态各尽其趣。
有的曲折有致,有的变化无穷,有的肖形状物,有的景物似工笔描绘,有的似写意画的大泼墨,有的如诗如画,有的就是汉字,有的纹理图案难以言喻,但魅力撼人。
长期裸露于地表的灵璧石。
因吸收日月之色,经雾润、霜浸或雪、雨淋洗后其颜色发生深浅不同的变化,此时多为深青色或青黑色,比起人为清洗后的一味墨黑光亮更加多姿多味。
特别是久玩的灵璧石,因长期用手摩擎被汗水浸润,火候尽去,更显得墨黑光洁、温润而雅。
与那些触摸不到的部位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韵味更足、更美、更富于灵性。
灵璧石色彩丰富,有黑如墨的馨石,白如霏雪的白灵璧,黄如蒸粟的黄灵璧,红中透紫的红灵璧。
各色具备的五彩灵璧,色彩线条搭配巧妙的透花灵璧等色彩之美是其他石种所无法比拟的。
其诱人的色彩,不仅增强了奇石的自身艺术魅力,而且使观赏者拓宽了眼界,平添了无限的审美情趣。
更有色彩搭配巧妙者构成幅幅生动鲜明的图案。
有像桃花盛开者,花满枝头春常在;有像出水荷花者,洁白如雪,使人真正体会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雅气度;还有的色彩明暗变化,构成一幅幅内容各异的石画,有像人物,有像鸟兽,跃然石上。
灵璧石是大自然赏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充分体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美。
艺术品位高的灵璧石,可幸遇而不可强求,可以同任何人文艺术品相媲美。
使我们所有的爱石、藏石、玩石者都能从中得到美的真谛、智的启迪,灵璧石为国际间石
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千金易得一石难求
石,并不仅是石头。
米芾拜石,石是品格的象征;吴承恩笔下不畏权贵、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是顽石孕育而生;雨果在名作《巴黎圣母院》中有圣母院的每块石头都是“一部书”这一蕴涵哲理的比喻。
在中国的传统文艺作品中,石常常与“四君子”、“岁寒三友”联系在一起被赋予艺术生命,起着物象转化的作用。
通过石的特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人的哲理、人的审美价值,体现人格美,这才是它的目的性。
灵璧石色如墨玉、体态玲珑,是妙造天成的自然之物,可供于斋窗几案或装点山水盆景;从人文精神来看,石品如人品,石之坚贞清刚,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气质的体现,这种气质在石的坚、顽、丑的美学中能更好地体现出来,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这虽然是石的自然属性,但也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
古人云:“居有石则安,厅有石则华,斋有石则雅。
园有石则秀,水有石则清,人有石则贵。
”以石悟道,体味人生。
栽花香千里,藏石乐万年。
悟石道修身养性,通石理悦目怡神。
文人学者借石之坚贞以喻德砺志,对石爱之弥深。
如借石之坚贞来坚操砺志的沈钧儒,其斋曰“与石居”,并为诗曰:“吾生尤爱石,谓是取其坚。
掇拾满吾居,安然伴石眠”。
书法家启功以坚净作为他的道德操守就是以石自拟,他将自己的斋室命名为“坚净居”,并文曰:“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
”做人正要坚守本真,不随势而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如孟子所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就是胸存浩然正气,上下与天地同流的伟大人格,达到道德愉悦与审美愉悦的和谐统一。
灵璧石属自然艺术品,它可以同任何人文艺术品相媲美。
要想得到艺术品位高的灵璧石,可幸遇而不可强求。
世上有“千金易得,一石难求”之说,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