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复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教案(1

八年级语文下复习教案一、复习重点1、现代文字词、文学常识2、文体知识:新闻的问题知识、说明文的问题知识3、古诗词的背诵默写4、文言文的字词积累与阅读理解二、课时安排8课时现代文部分2课时古诗词部分1课时文言文部分5课时第1课时复习内容:现代文字词过程一、带领学生看一轮第5课时,对重点字词的读音进行强调,并要求学生随手勾画并在练习本上写一至两遍,然后每个字词亮度两遍,要求学生慢读,做到“手、眼、口、心”四到。
(15分钟)注意下列形近字和多音字遏谒;脏赃;缪谬寥寥;戮戳;籍藉;燥躁噪澡藻;接济人才济济(济济一堂)同舟共济;缔结(取缔)谛听(真谛)瓜蒂;风雪载途(载歌载舞)三年两载;二、字音字形检测,部分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听写,然后同桌对照答案互改,易出错的字词教师要及时强调(8分钟)三、词语解释(8分钟)四分钟学生自学(一轮),四分钟提问(根据意思说出成语)四、文学常识(4分钟)见“一轮”第五课时。
强调:1、雨果及其代表作品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本散文集。
初中阶段的《阿长》、《藤野先生》、《百草园》都选自于《朝花夕拾》。
《孔乙己》、《故乡?》是小说,选自于《呐喊》。
五、做题(10分钟)“一轮”课时5的“中考真题选萃”六、作业“一轮”“课时综合练习”1、2、3、4。
第2课时复习重点:1、新闻的问题知识以及考点和解题方法;2、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以及考点过程:一、新闻的文体知识(3分钟)1、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考点:给一则消息拟标题或者用一句话概括某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3、答题方法:消息拟标题一般是压缩消息的导语部分。
导语一般都能消息的主要内容。
如果导语过长,则要求我们根据字数的要求对其进行删减。
一般可以是“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的句式。
如果标题是对联形式的,要求我们根据上联或者下联的语法特点填出补全的内容,上下联一般是个概括消息的一个主要内容。
二、题型训练:一轮:课时5“综合课时训练”第五题(5分钟)二轮:专题6(P71)“要题例析”中的例一、例二(6分钟)。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讲话致辞、合同模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心得体会、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s, work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templates, lesson plans, essays, experienc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主题: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引言:八年级上册语文学习内容广泛,包括诗词鉴赏、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手法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第3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四、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2/7
word
复习指导一:
内容:《中国石拱桥》《某某园林》
中使用说明方法的语句
方法:自学、交流、展示 时间:5 分钟 要求:1、能说出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格式。
解题思路: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自身的作用+ 结合文章说明的具体 内容
2、并用这些方法解决相应问题。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的例 题思路及答题格
式。 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某某园林在
答题格式: 1、举例子。举了×× 的例子,具体、形象地 说明了××的××特 点,从而使说明更具 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分 别加以说明,使说明更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这一特点,
有条理性。
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4/7
服力。 5、作比较。把××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 调说明对象的××× ×特点。 6、摹状貌。对××的 特点进行形象化的描 摹,使说明更加具体形 象。 7、作引用引××,说 明了××的××特点。 使说明内容更充实,有 说服力。 8、作诠释。用通俗的 语言说明了××的× ×特点。
word
(8)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 11 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 联,这种桥就叫联拱石桥。 作诠释。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联拱石 桥各拱相联的特点。
望、预测等。
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 引出说明对象,概括某某园林的地
位及特征。
3、 对故宫博物院作总的概括,强调其
艺术价值,总结全文。
五、当堂训练
6/7
word
一、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1、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 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册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复习方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字词、句子、段落、语法、修辞等基础知识。
2. 第二单元:课内文章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第三单元:作文写作技巧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第四单元:古诗文阅读与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与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巩固本册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2. 教学难点: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典型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运用口语交际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1. 每章安排2-3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2. 每章结束后进行一次小测,检查学生的复习效果。
3. 整个复习过程结束后进行一次期中考试,全面检查学生的复习成果。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六、教学过程:1. 回顾与检测:通过课堂提问、小测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第一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复习与讲解:针对学生掌握不足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案例分析。
3. 课堂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 课堂总结: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具 学具 多媒体
学生活动
复习导入 整体感知 自学导航 激情互动 魅力精讲 拓展延伸
一、课前板书(一)本单元重点字词梳理归纳。 1、
惊骇 震悚 惶急 疮疤 孤孀 诘问 渴
慕 疏懒 霹雳
Hale Waihona Puke 2、交卸 奔丧 颓唐琐屑 3、尴尬 凹凼 烦躁 微不足道 4、伛
偻 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 骷髅
5、接济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克扣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
祸福
(学习方法指导:读写结合法)
(二)各课文学常识填空:
作家
字(原名)
时间
籍贯
课前板书重点生字词
组长组织批改
对于错误的地方学生
批改
教师重点强调
根据表格重点训练学
生的梳理课文的能力
根据表格填空
(小组合作完成,派
代表展示。)
学生自由复习本单元
基评础价知识
著作
鲁迅 豫才(周树人)
3、主题挖掘: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或撰写文章的目的
是什么?
板书设 计
(二)试结合以上方法复习本单元课文 1、以《信客》作为范例: (1)本文写了信客哪些事迹? (2)作者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写信客,从中可以看出 信客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3)“信客”这类职业在现代社会已不再存在,作者 塑造“信客”的目的是什么? 爱心故事大家讲。
第一单元复习
课 题 第一单元复习
备课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2
知 识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
与能
力
教 过 程 2、理清五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思路。 学 与方 目法 标 情 感 3、掌握阅读写人记叙文的方法,学会阅读一般的写人记叙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全套

中学“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考点、两类结构”的教案设计四、教学过程教案设计四、教学过程中学“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考点、两类结构”的教案设计四、教学过程五、限时训练商水县实验中学“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考点、两类结构”的教案设计四、教学过程五、当堂训练中学“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考点、两类结构”的教案设计四、教学过程2、通过复习说明文的基本知识,能够说出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复习指导与检测练二内容: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方法:独学、对学、交流、展示,老师点拨,归纳总结。
时间:5分钟要求:结合本单元所学课文说出有关说明文的基本知识的。
说明文的基本知识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说明文分类按说明对象与目的: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说“屏”》。
事理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
按语言特色: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诠释的事理。
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如《中国石拱桥》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特征是: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年月、时代、朝代)、空间顺序(以空间方位词为标志)、逻辑顺序5、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学生能总结出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要点归纳商水县实验中学“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考点、两类结构”的教案设计四、教学过程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第三课时)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阅读说明文,辨析说明方法,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
(2)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教材分析本单元基本上都是说明事理的说明文,因此要学习说明文的常用方法,还要注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此项内容是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的重点,更是中考的考点。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的教案文档参考五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的教案文档参考五篇利用教案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认识其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感受桃花源的美,描绘桃花源的美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看PPT欣赏图片。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分享交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本文大约写于宋永初二年(421年),陶渊明约57岁。
他既拒绝过东晋政权的征召,又复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而以《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2、字词正音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shè yǎn阡陌qiān mò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诣太守yì3、朗读感知范读课文,清楚、流畅。
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
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
4、了解文章文章是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明确: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寻找桃花源三、细读课文,质疑探究第一节:发现桃花源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2、桃花林里的自然景色如何?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明确: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3、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明确:有山有水,人杰地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出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从成果分享来看,部分学生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我考虑在下次的讨论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对比分析《三峡》与《与朱元思书》中对自然景观的不同描绘和表达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复习的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难以表达的情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复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通过文学作品表达情感的奥秘。
-例如,《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但”字释义。
-现代文情感的分析与评价:学生对现代文中情感的理解往往浮于表面,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并进行客观评价。
-例如,《秋天的怀念》中作者对母亲复杂情感的剖析。
-文本的深度解读与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度解读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发展批判性思维。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复习第三单元课文,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成语及特殊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1教学目的: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教学重点: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一、第一、二单元字词复习(板书填空)阻遏è、锐不可当dāng寒噤jìn、仄zè歪、转弯抹mò角、(抹mǒ杀、抹mā布)瓦砾lì、箱箧qiè肃穆mù、荒谬miù、孤孀shuāng骇hài人听闻、掳lǔ、震悚sǒng、疮疤chuāng bā、诘jié问奔丧sāng、狼藉jí、簌簌sù、颓tuí唐尴尬gān gà伛yǔ、攥zuàn、取缔dì、骷髅kū lóu、滞zhì笨、愧怍zuò唏嘘xī xū、伎俩jì liǎng、颠沛pèi、吊唁yàn、文绉绉zhōu二、学生朗读全部背诵部分,今日重点在于:1、《桃花源记》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3、《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三、复习《桃花源记》先全文翻译,其次以概括练习来学习。
四、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五、古今异义:1、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2、芳草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滋味好)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4、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六、一词多义:1、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2、志:处处志之(做记号)寻向所志(记号)3、遂:后遂无问津者(就)遂迷(终于)4、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5、乃:乃不知有汉(竟然)见渔人乃大惊(于是)七、加点字解释:1、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2、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4、阡陌交通(田间小路)5、皆叹惋(感叹惋惜)6、便扶向路(沿着)(从前)7、诣太守(到)8、欣然规往(计划)9、未果(实现) 10、后遂无问津者(问路,访求、探求。
津:渡口)八、成语:世外桃源: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开阔敞亮的样子。
怡然自乐:安闲快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而十分冷落。
鸡犬相闻:鸡鸣狗叫之声处处都可以听到九、句子翻译:1、复行数十步,豁朗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十、用 / 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只划一处)1、忘 / 路之远近2、问 / 所从来3、遂与外人 / 间隔4、问 / 今是何世5、此人 / 一一为具言所闻6、不足 / 为外人道也7、后遂无问津者十一、在括号里填入文中省略的成分。
1、(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桃源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桃源人)具言所闻,(桃源人)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停数日,辞去。
十二、内容探究:1、概括各段大意,归纳本文主旨:发现桃林(1段)——进入桃源(2段)——访问桃源(3段)——离开桃源(4段)——寻找桃源(5段)主旨:1、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2、桃源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生活和平、宁静;3、在当时赋税极为繁重的阶级社会,这是农民求之不得的好地方,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的理想世界。
4、世外桃源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寄托作者对美好、自由、和平的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2、第一段描写桃林景色有何作用?暗示下文将出现奇境,渲染气氛,为下文描写做铺垫。
3、作者笔下桃源有何特点?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生活和平宁静,人民安居乐业,是作者心中理想社会。
4、桃源人为何叹惋?为何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桃源外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频,人民生活痛苦。
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饱受战乱之苦,不愿出去。
6、“处处志之”与“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为何这样写?暗示桃源并不存在。
十三、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5、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8、“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十四、作业:1、抄字词两遍,背诵内容两遍。
2、复印练习,准备小测。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2教学目的: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教学步骤: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估计上节课不能完成21课的复习,继续。
学生就练习来展开,然后再小测。
二、复习《陋室铭》(一)、句子翻译: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住的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不学无术的人。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4、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二)、内容理解: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学生复习默写:《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四、作业:默写抄两遍,要求完成双基内容(语言运用)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3教学目的: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字词掌握;文言课文默写、翻译和内容探究。
教学难点:对学生复习情况的落实与督促。
教学步骤:一、订正《桃花源记》的小测。
(见前)二、学生齐读《爱莲说》,先翻译全文,再引导内容理解:《爱莲说》一、一词多义:之:1、水陆草木之花(的) 2、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插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3、无丝竹之乱耳(主谓插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5、渔人甚异之(指桃花林的奇景)二、加点字解释:1、可爱者甚蕃(多) 2、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3、宜乎众矣(应当) 4、陶后鲜有闻(少)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6、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7、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 8、濯清涟而不妖(洗涤)(美丽而不端庄)三、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四、用 / 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只划一处)1、晋陶渊明 / 独爱菊2、予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 、可远观 / 而不可亵玩焉五、内容探究:1、理解性填空:(1)文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2)同《岳阳楼记》中“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意义相同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隐喻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句子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比喻君子品质高尚,不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赞颂莲花正直又通达事理的名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菊、莲、牡丹各象征哪种人?莲:君子;菊:隐士;牡丹:追名逐利的世俗之人。
3、作者心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品质?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特立独行,正直不阿,豁达大度等等。
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5、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学生默写上节课三首诗。
四、作业:抄《桃花源记》小测内容一遍,未完成双基的继续。
复印练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4教学目的:归纳课内知识点;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