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训练综合实践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确定起跑线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确定起跑线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确定起跑线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节数学综合应用的理论活动课,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新增加的一个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本册教材设计了“确定起跑线”这个数学综合理论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进步学生的理论才能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等相关知识,在探究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并且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体育活动比较喜欢,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起跑时不能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现象也有一定的认识,但详细这样做是为什么,相邻两起跑线该相差多远?学生很少从数学的角度去认真的考虑。

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在“相邻跑道相差多远"这一点上有些困难。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田径场以及环形跑道的基本结构,学会综合运用圆的周长等知识来计算并确定400m跑的起跑线。

2、使学生经历观察、计算、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抽象、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不同跑道周长的计算和起跑线的确定。

教学难点:起跑线之间关系的推理。

四、探索新知合作交流: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在运动会中,你最喜欢那种比赛项目,同学们喜欢看短跑比赛吗?【出示运动会100米和400米比赛时起跑图片】,判断一下那张图片是100米比赛?哪张是400米呢?说说你的想法。

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问:①为什么400米比赛,每条跑道的起跑线位置不同呢?②怎样确定400米比赛起跑线的位置?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一起研究如何“确定起跑线”【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在数学课堂上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孩子们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学习,将更加专注。

)2、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2022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5圆 综合与实践 确定起跑线

2022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5圆 综合与实践 确定起跑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5
综合与实践 确定起跑线
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在400米比赛中,为什么运动员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100米比赛运动员 起跑情形
400米比赛运动员 起跑情形
观察跑道,分析问题
各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呢?
观察,怎样 计算每条跑 道的长度?
内圈跑道的长度=直道长度×2+圆周长
各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多少米呢?
[选自《创优作业100分》]
(1)85.39× 2+3.14× 73=400(米)
(2)2× 3.14× 1.22× (5-1) 答: =30.6464(米) (1)他跑了400米。 (2)第5道起跑线应在第1道起跑线 前30.6464米。
课课堂堂小小结结
每两条跑道的距离差:
课后作业
观察每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每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总是相差7.85。
拓展延伸,再提问题
400m要跑一圈,跑道宽为1m,起跑线该依次 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2m呢?
跑道宽为1m:
(1× 2)× π=2π(m)
跑道宽为1.2m: (1.2× 2)× π=2.4π(m)
拓展延伸,再提问题
想一想,每相邻 两条跑道的直径
=
差有什么规律?
相邻两条跑道长度差=直径差×π
=跑道宽×2×π
算一算,写下表。
2条直道总长度=85.96×2=171.92m
77.6 80.1 82.6 85.1 87.6 90.1 243.79 251.64 259.50 267.35 275.20 283.06 415.71 423.56 431.42 439.27 447.12 454.98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综合实践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综合实践教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综合实践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综合实践教案》导语: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复习的学科。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本教案提供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复习和巩固六年级数学上册的各单元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

2. 教具:小黑板、笔、橡皮、尺子、计算器等。

3. 复习资料:整理和打印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重点知识、习题和解题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 复习单元知识根据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和题型,将重点知识整理成表格或思维导图,发给学生用于复习。

2. 基础巩固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设计一系列基础巩固练习,如计算题、填空题、选择题等。

通过解答这些练习题,学生可以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计算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综合应用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发一套综合应用题,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这些综合应用题涵盖了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并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回答。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可以巩固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讨论和总结在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和解题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进一步提升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估1. 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解题速度、解题方法、思维逻辑等。

2. 练习题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在基础巩固练习和综合应用实践中的完成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 学生自我评估:鼓励学生主动评价自己在复习和实践中的表现,并提供改进建议。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综合实践教案(4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综合实践教案(4课时)

5.综合与实践第1课时绿色出行【教学内容】教材第105页和106页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绿色出行”的必要性。

2.巩固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及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汽车给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危害。

难点:经历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调查有关数据【情境导入】播放一段马路上人来车往的录像。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上学、放学,外出活动、购物,发现马路上的交通情况如何?(拥挤)看到马路上塞车、拥挤现象,你想到了什么?生1:要尽量少开私家车,可以多骑自行车,坐公交车。

生2:路远的可以坐公交,路近的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

师:早在1998年9月22日,法国一些年轻人提出“在城市里没有我的车”的口号,希望平日被汽车充斥的城市能获得片刻的清净。

今天这节课我们也将“绿色出行”。

(板书课题) 【组织活动】1.感受“绿色出行”的作用。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两幅图。

引导学生对比这两幅图片,问: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师生交流。

(2)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资料:据统计,2011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万辆,同比增长23.2%,其中私人轿车4322万辆,同比增长25.5%。

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10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42%,2011年小汽车出行比例为33%,为近年来首次下降。

北京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

学生自己阅读这段话,思考:从这段话中能得到哪些信息?有哪些感受?师生交流。

2.认识汽车带来的危害。

(1)课件出示第105页第1题。

①引导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介绍二氧化碳的危害: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全球变暖等气候环境恶化。

②找出题中已知条件及要解决的问题。

③学生尝试解答。

指名汇报,师生共同评议。

④交流课前搜集的数据。

(我市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的路程)(2)课件出示第105页小明一家的出行方式,及第106页第2题题目。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节约用水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节约用水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综合与实践节约用水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第二节“节约用水”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节约用水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珍惜水资源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节约用水问题。

2. 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水杯、水滴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我国水资源状况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引出节约用水的话题。

2. 知识讲解:讲解教材中关于节约用水的基本方法,如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节约用水的宣传标语和海报。

4. 例题讲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家庭每月用水量,分析节约用水的方法等。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节约用水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当场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2. 板书内容:我国水资源状况、节约用水的基本方法、数学在节约用水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节约用水宣传册,内容包括节约用水的方法、重要性等。

2. 答案:学生可根据所学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计出具有创意的宣传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更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如计算家庭用水量、设计节水标语等,将节约用水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人教版六上数学综合实践作业

人教版六上数学综合实践作业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综合实践作业
一、实践调查
1.调查家中一周内每天的用水量,并记录下来。

2.分析这些数据,计算出家中一周的总用水量。

3.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节约用水的建议,并制定一份家庭节水计划。

二、数学游戏
1.准备一副扑克牌。

2.任意抽取4张扑克牌,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得出24。

3.如无法得出结果,则换牌,直到成功为止。

4.记录下所用扑克牌的组合和运算方式,重复进行游戏,统计成功次数。

三、数学制作
1.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尺寸为:长5cm、宽4cm、高3cm。

2.在纸盒的外部标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的尺寸。

3.计算纸盒的表面积和体积。

4.如果用纸板制作一个无盖的纸盒,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四、数学探究
1.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找出其中包含的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

2.测量这些图形的边长和角度,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3.总结出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和特点,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确定起跑线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
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场以及环形跑道的基本结构,学会综合运用圆的周长等知识来计算并确定400m跑的起跑线。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观察、计算、推理、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抽象、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欣赏运动场上运动员百米赛跑和四百米赛跑起跑时的图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师指名回答)。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为这些问题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确定起跑线)
【环节二: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1.初步理解跑道结构
幻灯片出示完整跑道图,小组围绕下列问题观察、思考、交流:
(1)每条跑道由哪几部分组成?
(2)在每一条跑道上跑一圈的长度相等吗?
(3)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差别?
师:同学们研究了椭圆形田径场跑道的结构,下面我们探讨怎样计算每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差。
师:怎么计算出相邻两条跑道的长度差?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为了便于我们更好的观察,我们暂时将直道拿走,能够吗?
(课件演示:直道消失,屏幕上只剩下左右两个弯道。) 师:左右两个半圆形的弯道合起来是什么?
2.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跑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3.资料链接: 百米世界纪录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蹲跪式起跑”还未普及,100米决赛中,5名运动员竟采取5种不同的起跑方式,美国的托马斯·伯克首次采取“蹲跪式起跑”方法获得了奥运史上第一个百米冠军,并在预赛中以11秒8创造了第一个男子100米的奥运会纪录。现在100米世界纪录是牙买加运动员 博尔特于2009年8月17日在德国柏林创造的9.58秒。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综合与实践 确定起跑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综合与实践   确定起跑线

直道的长度是85.96m, 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 直径为72.6m,每条跑 道宽1.25m。
85.96m
各条跑道直道的长度都 一样,只要计算两头两 个半圆形跑道的长度再 加上直道长度即可。
72.6m
1.25m
两个半圆形跑 道,合起来就 是一个圆。
72.6m
1.25m 85.96m
跑道一圈长度=2条直道长度+1个圆的周长
72.6m
1.25m
第3条跑道全长:85.96m 85.96×2+3.14159×(72.6+1.25×2+1.25×2)
≈415.71(m)
第4条跑道全长: 85.96×2+3.14159×(72.6+1.25×2+1.25×2+1.25×2)
≈423.56(m) ……
72.6m
1.25m
85.96m
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5
综合与实践

确定起跑线
优 翼
情境导入
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 位置应该往前移。
为什么运动员比 赛时,要站在不 同的起跑线上?
终点相同,如果在同一 条起跑线上,外圈跑道 的同学跑的路程长!
各跑道的起跑 线应该相差多 少米呢?Fra bibliotek探究新知
跑道由两条 直的跑道和 两个半圆形 跑道组成。
……
方法三:先求弯道直径之差,再计算长度之差
1.25m
72.6m
85.96m
每相邻两条跑道弯道的直径相差:
1.25×2=2.5(m)
每相邻两条跑道长度相差: 2.5×3.14159≈ 7.85(m)
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2×π”
巩固运用 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跑道宽为1.25米,起跑 线应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 年级上 册数学 训练: 综合实 践
人教版六 年级上 册数学 训练: 综合实 践
34+1.25×2 34+1.25×4
207.87 215.72
34+1.25×6
223.58
207.87−200.01=7.86(m)
215.72−207.87=7.85(m)
223.58−215.72=7.86(m)
7.86
人教版六 年级上 册数学 训练: 综合实 践
人教版六 年级上 册数学 训练: 综合实 践
34+1.25×2
114.67
34+1.25×4
122.52
34+1.25×6
130.38
114.67−106.81=7.86(m)
122.52−114.67=7.85(m)
130.38−122.52=7.86(m)
人教版六 年级上 册数学 训练: 综合实 践 人教版六 年级上 册数学 训练: 综合实 践
人教版六 年级上 册数学 训练: 综合实 践
答:公平。因为赛跑时,终点相同,如果起跑线设在同一直 线上,那么外跑道的运动员比内跑道的运动员跑的距离 长,比赛不公平。所以外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才能保证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公平。
7.86
3.14159×1.25×2≈7.85(m) 7.85
人教版六 年级上 册数学 训练: 综合实 践
人教版六 年级上 册数学 训练: 综合实 践
3.14×1.25≈3.93(m) 答:外侧跑道的运动员应在内侧跑道的运动员前面3.93m处。
人教版六 年级上 册数学 训练: 综合实 践
人教版六 年级上 册数学 训练: 综合实 践 人教版六 年级上 册数学 训练: 综合实 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