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沪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而教学目的是通过每次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的。

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必需以教学方案或教学大纲为准绳,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沪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便利大家学习。

沪教版五班级语文下册教案1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一、生疏维也纳:1.经过课前预习,你了解维也纳吗请将课前预备好的维也纳资料卡给大家呈现一下。

同学漫谈对维也纳的初步生疏。

2.大家听过圆舞曲吗那我们就边听边观赏维也纳的秀丽风光吧!3.听完后心情如何呀那就带着这份心情读读课题!二、走近维也纳:1.师:这篇文章的是谁冯骥才。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刷子李珍宝鸟花的士气。

今日我们就跟着他一同去生疏维也纳,走进维也纳,感受维也纳,享受维也纳的美,好不好2.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假如遇到困难可以提出来。

3.订正几个字音,积累美丽词汇:尽量尽快撩动巢穴丰富而不重复肤浅而长久动听而透彻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安静又精致4.读完课文,假如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心中的维也纳,你会怎么说呢5.质疑:针对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结合板书)三、感受维也纳:1.那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你认为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达出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呢请找出这个句子或者词语,并把它划下来,假如能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就更好啦!2.默读课文,同学动笔在文中找句子。

(幻灯)“有一种鸟的叫声犹如花腔女高音,动听、洪亮、悠长,变化无穷,它怎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A这里写出了鸟儿的歌声怎么样(富有变化)那就富有变化的读一读这个句子!你认为鸟儿为什么能唱出如此丰富而不重复的音乐呢(长期生活在维也纳,连鸟儿都都有了音乐的灵性了,真是鸟鸣如音乐啊!)B 想听听吗闭眼(播放鸟儿音乐)听到鸟叫声心情如何指名读这个句子。

C 怪不得说:“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四、享受维也纳:1.师小结:“维也纳的早晨是布满音乐的,维也纳的山,维也纳的水,维也纳的建筑,维也纳的路,维也纳的花,甚至维也纳的空气,维也纳一切的一切都布满着音乐的气息,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宽容》教学设计3篇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宽容》教学设计3篇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宽容》教学设计沪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宽容》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导入,讲解课文《宽容》的背景和主题(10分钟)第二课时: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20分钟)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的生词和词语解释(15分钟)第四课时:理解课文中的寓意,讨论宽容的重要性(25分钟)第五课时: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20分钟)第六课时:练习写作,以宽容为题材撰写短文(30分钟)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宽容》的背景和主题。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解释。

3.理解课文中的寓意,认识宽容的重要性。

4.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5.练习写作,以宽容为题材撰写短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宽容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讲解课文《宽容》的背景和主题(5分钟):简要介绍作者和课文的背景,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初步了解。

第二课时: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10分钟):以段落为单位,逐一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初步捕捉其中的要点。

2.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等,共同理解课文的意义和寓意。

第三课时:1.学习课文的生词和词语解释(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并给出对应的中文解释。

2.课文朗读(5分钟):学生跟读课文,同时教师进行纠正。

第四课时: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10分钟):通过讨论和提问,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宽容的含义和重要性。

2.感受宽容(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感受宽容的力量。

第五课时:1.分角色朗读课文(15分钟):学生按照角色分组,分别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讨论(5分钟):学生就所饰演的角色进行讨论,分享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课时:1.练习写作(25分钟):要求学生以宽容为题材,撰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宽容的理解和感受。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沪教版五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沪教版五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沪教版五篇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太阳》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段落的结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出示谜语:有个老公公,天亮就出工。

哪天不出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提问:“它是谁呀?”——太阳公公大晴天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太阳。

可是你知道关于太阳的知识吗?这节课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太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2)1.学生齐读课文。

2.学习生字生词:(1)齐读词语表中的词语。

(2)教师指导正确书写易错字:殖蔬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交流收获1.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请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生总结,汇报课文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介绍太阳远、大、热三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4—8):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2.我们来读第一部分。

思考,这部分介绍了太阳哪些特点?生总结、汇报板书:特点:远大热3.作者先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

最新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穷人》教案三篇

最新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穷人》教案三篇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穷人》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纯朴和善良,学习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查找作者有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板书:20穷人)二、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本文作者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他写的《跳水》一课。

他是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几个穷人?写了穷人的什么事?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你还读懂了什么?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2.检查自学情况(1)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桑娜渔夫(2)学生谈谈对课文中穷人的印象。

(很善良)板书:善良(3)本文写作顺序?(板书:等待丈夫→抱回孩子→催促桑娜)3.学习第一段自读“等待丈夫”一部分内容。

读完这部分内容,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2.朗读这部分内容,读出感情,体会桑娜的家庭贫困、勤劳能干、心地善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第一部分讲的是什么?二、学习“抱回孩子”这一部分内容1.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桑娜的善良?2.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表现出桑娜的善良。

三、学习“渔夫回家后催促桑娜抱回孩子”一部分内容1.自读课文,思考:渔夫的善良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由忧虑到思考最后作出决定的过程。

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

沪教版五年级下5-8单元语文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下5-8单元语文教案
课题
21 养花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能通过查字典或其他方法理解词语,并解释黑体字的意思:大雨倾盆、置之不理、三年五载、循环、有益身心、胜于吃药、秉烛夜游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品味语句,进而感悟文章中心。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3.能概括养花的乐趣。
4.能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的含义。
四、理清三件事的联系,感悟作者谋篇布局的意图。
1、作者写了这三件事,都是为了表达这个主题——(享受心安理得),那么这三件事的叙述顺序能调换吗?你可以从作者的体验角度、心理变化来思考。
2、总结:我们以后写作时也要注意围绕主题,选择事例,并要注意事例间内在的联系安排写作顺序。课文中三件事都围绕主题,且层层递进,从我耳闻目睹到——亲身经历——身体力行,从接受到赠花时的意外——无法回报前房客的遗憾,再到坦然接受别人的帮助,主动留下雨披帮助别人,作者一步步让人体会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当你能做到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时,就自然可以毫无愧色地享受他人给你带来的好处,享受心安理得。”
一天,老人的邻居约翰经过老人家的花园,发现花园门口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他心想,于是……
一天,老人的邻居约翰经过老人家的花园,发现门口的塑料桶里摆满了缤纷的鲜花,他心想,于是……
⑶引读板书
他们在互相付出,互相享受,老人为人们奉献出——(鲜花),而收获了(人们对他的关心帮助),人们对老人付出了(关心和帮助),收获了(鲜花的美丽)。是啊,他们都在享受着对方给予的关心,心里没有任何负担,真是手指课题——(享受心安理得)
21养花 需要劳动——有益身心,享受乐趣
共享成果——夸花 → 赏花 → 赠花 (成果之乐)
也有忧愁——菊秧砸死,几天没笑容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下册五篇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下册五篇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下册五篇教案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务必对教材反复钻研、反复推敲,才能弄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各部分教材在整体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弄清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清主次,以便于准确地突出重点、合理分类、掌握规律和加强实践。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解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

过程与方法: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的思乡之情,揣摩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读中体会透过语言文字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泊船瓜洲》一、导入、板书课题1、这节课我们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泊船瓜洲》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本诗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示学习指导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方法掌握生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五、检测学习情况㈠、学生交流探讨学习收获:1、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2、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3、指名答:4、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用。

㈡理解吟诵,体会感情1、学生通过解释、工具书、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3、引导学生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老鼠开会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老鼠开会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老鼠开会教学目标1.了解民主集中制2.学会自我约束3.提高听说能力4.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教学内容1.《老鼠开会》课文的解读2.民主集中制的讲解3.团队合作的讨论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民主集中制2.学会自我约束难点1.提高听力能力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利用小学生已有的经验,比方说班级里的班委会、文艺小分队等小组织。

问小学生关于小组织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让学生描述自己班里的小组织,引出今天要讲的主题——团队合作。

学习环节1.教师朗读《老鼠开会》。

2.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们为什么开会?•会议的内容是什么?3.民主集中制的讲解•请学生想一件想做的事,例如去旅游。

•请学生描述出来自己要去哪,要带什么,需要多少钱等。

•请学生投票决定去哪里旅游。

•强调投票是基于民主集中制。

4.团队合作的讨论•学生按照小组分组,选择一个团队合作的案例,例如篮球比赛、抢险救援等。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想一下如何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哪些条件和手段。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来汇报自己小组的想法和计划。

•教师根据代表汇报的情况点评入选最佳的一组。

总结环节1.教师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学生谈论在今天的活动中最有收获的部分,让学生回顾课程,巩固所学内容。

课后作业1.提高听力能力的训练——在家听录音,再看文字稿,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2.自选小组完成一个团队合作的项目,并汇报给其他小组。

教学反思此次活动学生表现良好,课堂秩序良好,完成了规定的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在导入环节的引入上,没有引起足够的学生兴趣。

在导入环节上可以再改进。

在学习环节,教师充分利用了课文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团队合作环节,教师围绕团队合作展开讨论,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发言,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信息,提高了团队协作的意识。

在总结环节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谈论今天的收获,达到了回顾学习内容的目的,巩固了所学知识。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诵读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诵读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诵读
教学目标
1.了解唐诗《春晓》;
2.学习古诗《春晓》的背景知识和意义;
3.学习古诗《春晓》的韵律;
4.通过朗读使学生掌握古诗《春晓》的语感与美感。

教学内容
教材《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春晓》。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古诗《春晓》的韵律;
2.了解古诗《春晓》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播放唐诗《春晓》的朗诵音频;
2.播放完毕后,引导学生回忆在课堂上学习过的古诗;
3.让学生谈谈对唐诗的印象。

学习《春晓》
1.向学生介绍《春晓》的作者王之涣,让学生了解他的背景;
2.教师朗读《春晓》,讲解古诗的韵律和意义;
3.让学生朗读《春晓》,并就句式、韵律、音调等方面进行分析;
4.让学生谈谈古诗《春晓》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和感受。

拓展延伸
1.让学生编写和朗读自己创作的古诗;
2.让学生自己设计古诗的韵律,尝试不同的韵律形式;
3.让学生寻找其他古诗,进行朗读和分析。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古诗《春晓》的韵律和意义,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感和美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创作和发掘更多的古诗,让他们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和趣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勤奋惜时1 勤奋自学成大器教材分析:(一)课文简析这是一篇叙事写人的记叙文,主要记叙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在年轻时勤奋自学的动人事迹,表现出他不畏艰难困苦,顽强克服困难的惊人毅力和可贵的精神。

课文开始写了一个华罗庚小时侯因专心演算一道数学题而得罪了买笔的顾客的小故事。

这个有趣的故事生动地反映出华罗庚从小就喜欢数学,他孜孜不倦而又专心致志地解题,专注的精神令人动容。

父亲因发怒而要烧书,母亲出来阻拦,以及“这个十来岁的孩子,就是后来成为我国数学大师的华罗庚”。

一句,自然地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十分引人注目。

课文的第11小节是全文的重点,比较详细地描写华罗庚勤奋自学的情况。

课文的最后两节写华罗庚自学取得的成果。

他的一篇挑战权威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标志着华罗庚这颗数学巨星,将要在中国和世界的数学天空升腾起来了。

他的巨大成就是靠勤奋自学取得的,更显得难能可贵。

整篇课文是用先具体后概括的方法写华罗庚勤奋自学成大器的。

(二)词句解析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

这是一句并列分句,句中用一组近义词“仍然”和“依旧”强调华罗庚不管天气有多寒冷多炎热,始终坚持读书与演算。

“全然不顾”的意思是什么都不顾,从“全然不顾”能看出他一心想着读书,哪怕天气再冷冻得再厉害也无所谓。

“挥汗如雨”的意思是汗流得很多,像下雨一样。

从“挥汗如雨”能看出他为了学习,忍受着极度的炎热。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到华罗庚有着勤奋自学的可贵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成为我国的数学大师。

2.了解抓重点段学懂课文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练习写一段话。

(1)用“——”表明基础性目标,用“~~”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补充或修正: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华罗庚勤奋自学的可贵精神。

难点:了解抓重点段学懂课文的方法,练习写一段话。

教学时间:2课时预习要求:一、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成就。

二、用恰当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

诧异惶恐琢磨全然不顾挥汗如雨三、写出近义词。

随即()果真()顽强()坚实()惶恐()阻拦()四、填上合适的词语(按课文)。

()的明珠()的毅力()的基础()的巨星()的安排()地读书五、完成填空。

“大器”的本意是,文中指,作者描写华罗庚成大器的语句是他能成大器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1.读课题:指名读、齐读2.审题:勤奋,勤苦、刻苦的意思;大器,大有作为的人。

勤奋自学成大器,意思是经过刻苦自学而成了大有作为的人。

3.这个人是谁呢?(华罗庚,简介华罗庚)设计意图:理解题意对学习课文有一定的帮助。

二、自学课文1.轻声读课文2.同桌互读3.检查词语的读音4.交流:作者描写华罗庚成大器的语句是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是学好课文的基础。

三、感知全文,理清思路。

1.假如你来写《勤奋自学成大器》这篇作文,你会选择哪几方面的内容来写?会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写呢?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有关大数学家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又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3.讨论,明确:课文写了华罗庚为什么要自学,他是怎样勤奋自学的,结果怎样。

重点写华罗庚如何勤奋自学的,找出重点段——10—12节,找出勤奋自学的结果——13、14节,最后讨论课文第1—9节写了什么内容?——华罗庚十岁时因专门演算数学题而气走一位买笔的顾客,遭到父亲的责备。

全文分三段。

设计意图:旨在帮助学生懂得怎样根据题目选材以及如何安排材料,理出课文的思绪。

四、学习重点段(一)同桌学习,要求:一读,读第10——12节;二划,照要求划出华罗庚“勤奋自学”的语句,圈出有关词语;三议,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的?抓紧时间自学:专心致志自学:克服困难自学:坚持不懈自学:(二)交流反馈,如:1.抓紧时间自学。

句子:通常,等买完货的顾客一走,他就埋头看书和演算。

(词语:“一……就……”)夜幕降临了,他给小店上了门板,胡乱吃几口饭,就赶忙点起小油灯,继续攻读起数学来。

(词语:赶忙、继续攻读)2.专心致志自学。

句子:入迷时,鼻涕流下来,他也不知道,还在不停地算,不停地写。

(词语:不知道、不停地、不停地)3.克服困难自学。

句子:没有纸,他就用包棉花的废纸写字、算题。

(用废纸)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

(词语:仍然,全然不顾)。

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

(词语:依旧挥汗如雨)品读: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

①找出句中的一组近义词:和②“全然不顾”的意思是,从“全然不顾”能看出他。

③“挥汗如雨”的意思是,从“挥汗如雨”能看出他。

4.坚持不懈自学。

句子:失学后,他一年四季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以上,有时候,一天只睡4个小时。

(词语:一年四季 10个小时四个小时)就这样,他一边在小店里干活,一边刻苦地顽强地向命运挑战。

(词语:一边……一边……)5.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把华罗庚的勤奋好学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抓重点段学懂课文的方法。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华罗庚勤奋自学的可贵精神。

五、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主要表现在——抓紧时间自学、专心致志自学、克服困难自学、坚持不懈自学,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他成为——我国的数学家大师。

六、布置作业:教学反思与重构:第二课时一、复习: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勤奋自学成大器》这篇课文重点写——华罗庚怎样勤奋自学的。

2.朗读第10——12节。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二、学习第1-9节,明确写作方法。

1.默读,思考:作者向我们叙述了华罗庚小时候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他2.小组讨论:这部分内容与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3.交流,明确:这部分内容是全文有机的组成部分,因为全文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岁时就在自学数学,而且学得那么投入,那么专心一致。

4.第一段和第二段都是写华罗庚是怎样勤奋自学的,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先用一个具体事例,再从几个方面概括性的叙述华罗庚是怎样勤奋自学的。

跟以往学到的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有所不同。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学习第13、14节1.课文篇末点题,点明了,作者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2.朗读这两节,读出赞美、钦佩之情。

3.男女生比读。

设计意图:理解结尾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指导写段。

华罗庚琢磨期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1.讨论:“琢磨”是什么意思?(思考研究)“呆头呆脑”的本意是什么?(傻呆)文中指什么?(对有些事情反应迟钝)他之所以“呆头呆脑”,那是因为什么?(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神情专注)2.口头叙述(课内、课外资料都可以)如:华罗庚琢磨期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有一次,他演算数学题入迷了,连鼻涕流下来都不知道,还是在不停地写,不停地算。

3.把口述内容写下来。

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是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先说后写可以提高他们写段的质量。

五、布置作业:附板书:抓紧时间自学专心致志自学勤奋自学成大器克服困难自学坚持不懈自学教学反思与重构:2 鲁迅与时间教材分析:(一)课文简析鲁迅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与时间赛跑的一生。

尽管他只生活了短短的55个年头,但他给我们留下了640万字的文化遗产。

他为人类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完全来自于他愿意挤时间,一年到头,很少休息,甚至用上的是别人喝咖啡的时间。

课文开门见山,先用了不少具体的数字叙述了鲁迅一生短暂,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接着分别从“熬夜写作”和“除夕工作”两方面具体介绍了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特点。

最后,通过鲁迅说的话凸现了他作出的所有的巨大贡献都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全文用了一系列的具体数字有力地说明了鲁迅是一个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人,而时间在这样的人的面前总是会有的,时间带给他的是无穷的智慧与力量。

(二)词句解析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勤勉”是勤奋的意思;“懒散”形容人精神不振作,行动散漫;“悔恨”是懊悔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多给人一分,也不会少给人一秒。

勤奋的人会利用好分分秒秒,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懒散的人则一事无成、空留悔恨。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

2.能读写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依照例句,说出指定句子的含义。

4.能熟记课文第2、4小节节。

5.能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一一5条。

(1)用“——”表明基础性目标,用“~~”表明发展性目标;(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补充或修正: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鲁迅抓紧时间、善挤时间的特点,并能产生崇敬之心,进而争取也做个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人。

难点:教给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说出指定句子的含义,学懂全文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预习要求:1.查找、整理关于鲁迅的资料。

2.收集珍惜时间的格言3一一5条。

3.写出反义词勤勉()争取()开始()留下()繁忙()宽敞()4.完成填空;作者“开门见山”,先。

接着分别从和两个方面具体描写了。

最后,又用说明。

文中让我感到惊讶的数据是,我惊讶在;让我深感震惊的是,我震惊在。

教学过程:第—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鲁迅先生画像)师: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一生取得的巨大成就跟他对待时间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那么,鲁迅先生是怎样对待时间的呢?这是我们学习《鲁迅与时间》一课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板书课题:鲁迅与时间)设计意图:用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

二、出示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作者“开门见山”,先。

接着分别从和两个方面具体描写了。

最后,又用说明。

3.默读课文,思考:鲁迅对待时间的态度怎样?他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4.找出文章中的具体数字,想想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5.边默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设计意图:紧紧扣住课题,展开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时明确重点。

三、检查预习。

1.注意读音:遗统篇逝均壕盹勤编2.注意字形:(“遗”与“遣”;“编”与“骗、偏”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