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与行为结构与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第3章个性心理特征与个体行为PPT课件

第3章个性心理特征与个体行为PPT课件

1.1 个性的含义
• 个性(Personality)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 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的总和。个性 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心理学概念,也称为人格。
• 心理过程的倾向性就是指个体的意识倾向性,主要体现为 一个人的需要、动机、信念、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 等。它表现出的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识的倾向性。
个性是以整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资料:个性心理学
• 个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性。在心理学上,个性与人格 具有相同的内涵。个性的定义有很多种。沃特认为个性是 智慧、德行、气质、技能等个人品性的综合。詹姆士认为 个性的核心是自我,自我又分为四个层次:物质的自我( 身体、财产、朋友),精神的自我(协调个性各组成部分 ),社会自我(社会对自己的评价),纯我。
2 气质与个体行为
气质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气质指的是个体的心 理活动的动力特征,这种特征会明显地表现在一 个人的言行的特点上。气质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比 较重要的方面,一个人属什么样的气质类型主要 来源于天赋。气质在人的一生中比较稳定,气质 在心理学内容里也是最稳固的一个方面。
• 西方有三大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人本主 义学派。他们的性格理论构成了个性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脉 络。
• 人本主义学派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马斯洛最大的理 论贡献是“需求层次论”和高峰体验论。罗杰斯关于心理 治疗和个性改变过程有很深的研究。
资料:个性心理学
•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 、埃里克森。他们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组成,本我与潜意识相对,遵守快乐原则,主要有性欲、 食欲、安全欲等生理欲望。自我是人意识到的部分,遵守 现实原则,及人的欲望的满足要符合社会规范以保护自己 不受侵害。超我是道德的我,遵守理想原则,是人格中促 使人完美、道德的部分。

02个性与行为

02个性与行为

(2)向性说。向性说是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的学 说。它是瑞士心理学家C.G荣格(C.G.Jung,1875—1961)最早 以精神分析的观点来划分的情不自禁类型学说,主要是将人的性 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 内向型性格:沉静谨慎,深思熟虑,顾虑多,反应缓慢,适应性差, 情感深沉,交往面窄,较孤僻;长处是内在体验深刻,具有自我 和自我批评精神。 外向型性格:主动活泼、情感外露,喜欢交际,热情开朗,不拘小 节,独立性强,对外界事物比较关心;但比较轻率,缺乏自我分 析和自我批评精神。 荣格在测验中发现,多数人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
2.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胆汁质,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抑制能力较 差。易于冲动,热情直率,不够灵活。精力旺盛,动作迅猛,性情 暴躁,脾气倔强,容易粗心大意。感受性较低而耐受性较高,外倾 性明显。 多血质,情绪兴奋性高,思维言语动作敏捷,心境变化快但强度不 大,稳定性差。活泼好动,富于生气,灵活性强。乐观亲切,善交 往,浮躁轻率,缺乏耐力和毅力。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 外倾性明显。 粘液质,情绪兴奋性和不随意反应都较低,沉着冷静,情绪稳定, 深思远虑,思维言语动作迟缓。交际适度,内心很少外露,坚毅执 拗,淡漠,自制力强。感受性较低而耐受性较高,内倾性明显。 抑郁质,感受性很强,善于觉察细节,见微知著,细心谨慎,敏感 多疑。内心体验深刻但外部表现不强烈,行动迟缓,不活泼。易于 疲劳,疲劳后也易于恢复。办事不果断和缺乏信心。内倾性明显。
组织行为学
肖月强
2007年9月06
第三节 个性与行为
一、个性的内涵
1、概念: ——目前广泛运用的定义是: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 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 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 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A、个性倾向: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 世界观等; B、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组成。 2、特点: 1)组合性 个性不是一个孤立的心理特征,而是一组心理特征的 有机组合。

个性的核心特征与结构

个性的核心特征与结构

个性的核心特征与结构
个性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它由基本的、普遍的个性特质组成。

人们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观念,因此研究个性对了解人的行为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个性特质是构成个性的基本单位,它是对一系列表现和意愿的描述和概括。

现在被广泛接受的个性模型包括五个大的类别: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每个类别下面有几个次级特质,比如神经质下面有紧张、焦虑等次级特质,而开放性下面有好奇、文化意识等次级特质。

个性特质是如何结构化的呢?人们认为,不同的个性特质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有些特质通常同时伴随存在,有些特质则呈相反的相关性。

为了揭示这一点,研究者们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来找出不同个性特质之间的共性结构,也就是那些同时共同影响着这些特质的因素。

总的来说,个性特质和个性结构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个人
来说,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质和结构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以及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行动。

因此,个性特质和个性
结构的研究值得我们更深入地探究。

1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1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

组织行为学重点1、实验法有哪几种类型?每一类的特点是什么?实验法是必须先假设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另一个或多个因变量的影响,然后设计一个实验,有系统地改变自变量,然后测量这些改变对因变量的影响。

实验法分三种:1)实验室实验法。

这种方法是把实验对象的一些关键性变量,都放在特定的实验室范围内进行,研究人员能够严密控制,能够随时观察它们的变化。

2)现场实验法。

这是一种实验室方法应用到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现实生活中去的方法,它比实验室研究更接近现实生活。

3)准实验法。

就是指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

*对房间内噪音的程度予以不同的改变,以探求噪音强度对工作效率、工作速度是否促在函数关系,应选用实验法。

2、个性的结构与内容(全部内容要看, p59-61)1)个性:所谓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2)个性的结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整体结构系统,它主要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所组成。

个性的倾向性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意识倾向性特征。

包括:兴趣、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和态度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点。

它包括气质、能力、性格。

3)个性的性质:(5点)①组合性;②独特性;③稳定性;④倾向性;⑤整体性。

3、能力的概念、种类1)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2)能力按其适应性,可以分为智力、专门能力和创造力三类。

能力按其发展程度的差异,即能力水平的高低可以分为四种等级:①能力低下;②一般能力;③才能;④天才。

3)能力的发展水平在人群中的分布大概是这样的:两头小,中间大,即能力低下者与天才极少,一般能力占绝大多数。

4、创造性行为1)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2)创造性行为产生主要取于人们内在的主观特征和外部的客观环境两方面因素。

MBAOB第四讲归因理论、个性与行为

MBAOB第四讲归因理论、个性与行为

(三)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1.性格发展的年龄因素 第一阶段:性格形成期(5-10) 第二阶段:性格定型期(11-17) 第三阶段:性格成熟期(18-55) 第四阶段:性格更年期(56-65)
2.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生理因素: 环境因素:
(四)性格对组织管理的作用
首先,注意培养良好的职业性格
其次,人事管理中的选人,用人要注 意性格适应、性格互补的合理性。
可是,没过几天,同事们发现有些不对劲:这个漂亮女孩原来是个 “冷美人”!站在台前,面对大厅,她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正视对面走来的 人,不是毫无反应,低头对着电脑屏幕,就是匆匆扫上一眼,一看不是 找她的,就毫无表情地低下头,不予理睬。搞得同事们穿过大厅时像打 扰了她似的,心里有些不舒服。不知道公司外的来访者怎样想。
在小张未被提拔之前,他是车间小组长之 一。另外一个小组长小齐跟他是很要好的朋友, 两人在车间里合作很好,在各自的小组里都有 着良好的带头作用。车间流水线运转很正常,
时常超额完成任务。现在,小张上任后却碰到了 预想不到的问题:流水线因时常被迫停止运转而 导致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而且小张明显感觉出了 小齐的异样表情。每次碰到他时,他都会借故走 开,这使小张大为尴尬。经了解,流水线的毛病 出在小齐组里,那里有人在故意怠工。于是小张 以车间主任的名义对怠工者提出批评。那人却说: “你训啥?爬上来才几天,原来不也是一个老百 姓吗?”,小张火了,责令扣除他该月的奖金, 并警告说,若再这样下去,车间损失由他负责。 不料第二天上班时,小张到车间一看,居然没有 一个人来上班了,这是他所始料不及的。
• 随和性: 个体服从别人的倾向性。高随和性者是合作的、热情 的和信赖他人的,低随和性者冷淡的、敌对的和不受欢迎的。
• 责任心 :高责任心者是负责的、有条不紊的、值得信赖的、持 之以恒的;低责任心的人精力分散、缺乏规划性,且不可信赖。

个性与行为

个性与行为
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心理过程的强度:情绪活动的强度、意志努力的强度 等; 心理过程的速度、稳定性: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 性程度、注意集中的时间长短等;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的人 倾向于内部体验。
气质的色彩: 不同的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气
质,气质更多和生理的生物的因素有关,没有能 够离开人格的气质,也没有缺乏气质的人格。
2、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人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自觉的调
节自己的行为,千方百计的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时,所表
现出来的意志特征的个体差异。是人的性格在意志方面的个
性差异。
具体表现在个人行为的目的性、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上、紧
急和困难情景的表现、对工作的坚持性等方面。
具体表现在:
① 意志的自觉性 ② 坚定性
③ 果断性
个性与行为
自画像
很多人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事实上不然,一个人的内 心有4个窗口,各个窗口的大小比例因人而异。
了解自己的两个途径:
内省:摘下有色眼镜,“他们这么看我是因为误解我了”
交往: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获得自我信息增多,全面
透明窗口
隐蔽窗口
别人了解,自己也了解 别人不了解,自己了解
不透明窗口
未知窗口
别人了解,自己不了解 别人不了解,自己不了解
【一】个性的内涵
个性是一个人在其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识倾向性的稳定的心 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两部分: 个性的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的品质倾向: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理想、信念等。
(一)个性的特点
1、社会性:个性是受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离开了社 会, 个性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2、差异性: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每个 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3、相对稳定性:个性是人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偶尔出现的某种心理特征不叫个性。 4、整体性:个性是以整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 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基本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并表现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

《人的个性与行为》课件

《人的个性与行为》课件

04
个性差异与行为管理
如何理解个性差异
定义个性差异
识别个性差异的方法
个性差异是指个体在心理特征方面的 独特性和差异性,包括性格、情感、 价值观、兴趣等方面的不同。
通过观察、沟通、评估工具等方法, 可以识别不同个体的个性特征,进而 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他们的行为。
理解个性差异的重要性
理解个性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人 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促进人际关系的 和谐,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文化背景等 环境因素对个性的形成有 重要影响。
经历因素
个人经历和经验对个性的 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例 如创伤和挫折等。
02
个性类型与行为特点
胆汁质型个性与行为特点
01
02
03
04
胆汁质型的人通常精力旺盛、 行动果断,但情绪容易激动。
他们往往表现出强烈的竞争心 和领导欲望,不畏惧挑战和冲
01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个性发展,人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习惯也会发
生变化。
行为变化反映个性发展
02
人的行为变化可以反映其个性发展的过程和特点,例如社交技
能的提高、兴趣爱好的变化等。
个性发展与行为变化相互影响
03
个性发展与行为变化是相互影响的,一方面个性发展会影响行
为变化,另一方面行为变化也会对个性发展产生影响。
突。
在工作中,胆汁质型的人往往 是决策者和组织者,能够迅速
做出决定并付诸行动。
然而,这种个性类型的人也容 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需要 学会控制情绪以保持冷静。
多血质型个性与行为特点
多血质型的人通常乐观、开朗、善于 交际,对新事物充满好奇。
在工作中,多血质型的人善于与人合 作,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 精神。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对人的个性和行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该理论主要包括个人心理结构、心理发展阶段和心理防御机制三个方面。

一、个人心理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个性结构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1. 本我(Id):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基本的部分,它是由个体的本能和欲望驱动的。

本我主要追求满足个体的基本生理和心理需求,如食物、性欲、安全感等。

本我没有道德观念和现实感,只追求即时满足。

2. 自我(Ego):自我是个体的现实部分,它是个体与外界进行适应和交互的媒介。

自我主要通过意识和理性来调解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使个体能够在现实世界中生存和适应。

3. 超我(Superego):超我是个体的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内化,它代表了个体内部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超我主要由父母、老师和社会的价值观等外部因素形成,它对个体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

二、心理发展阶段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相关。

1. 口唇期(出生至1岁):这个阶段的主要心理需求是满足婴儿的口唇欲望,如吮吸和咀嚼。

如果在这个阶段无法满足需求,可能会导致口唇焦虑,成年后可能表现为吸烟、咬指甲等习惯行为。

2. 肛门期(1岁至3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控制排泄,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功能。

如果在这个阶段受到过度限制或过度宽容,可能会导致肛门焦虑,成年后可能表现为顽固、固执和控制欲强等特征。

3. 阴蒂期(3岁至6岁):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对自己的生殖器官感到好奇,并开始探索性别角色。

如果在这个阶段受到过度限制或过度宽容,可能会导致阴蒂焦虑,成年后可能表现为性格上的问题。

4. 潜伏期(6岁至青春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欲望暂时减弱,注意力转向学习和社交。

这个阶段对人格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

5. 生殖器期(青春期至成年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欲望再次增强,个体开始寻找恋爱对象和建立亲密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整体性:个性是以整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 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并表现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
• 5、倾向性:一个人的个性倾向性表现为对事物有不同的 态度、体验与特定的行为模式。
个性与行为结构和主要内容
(二)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 1、自然的、遗传性因素 • 2、后天社会化因素:社会文化、自然环境、
气质类型是指表现为行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基本 特性的典型结合。
1、《内经》把人按五行分木、火、土、金、水五种:
• 木形之人:有才智,好用心机,体力不强,多忧劳 于事。
• 火形之人行走身摇步急,心性急,有气魄,轻财物, 但少信用,多忧虑,判断力敏锐,性情急躁。
• 土形之人行步稳重,做事取信于人,安静而不急躁, 好帮助别人,不争权势,善与人相处。
个性与行为结构和 主要内容
个性与行为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个性的概念和个性的结构与内容; 2、理解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差异 在管理中的应用。
个性与行为结构和主要内容
• 自画像
• 很多人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其实不然,一个人的内 心有4个窗口,各个窗口的大小比例因人而异。
• 了解自己的两个途径: • 内省:摘下有色眼镜,“他们这么看我是因为误解我了” • 交往: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获得自我信息增多,全面
质更多和生理的生物的因素有关,没有可以离开人格的 气质,也没有缺乏气质的人格。 特点
(1)天生性(气质的天赋性):气质与人的体形有密切 关系,分裂气质者多为瘦长型,躁郁气质者多矮胖型, 粘着气质者多强壮型。
(2)稳定性:气质有较强的稳定性,但也有可塑性; 人的气质与身心健康有关系。
个性与行为结构和主要内容
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心理过程的强度:情绪活动的强度、意志努力的强度 等;
心理过程的速度、稳定性: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 性程度、注意集中的时间长短等;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的人 倾向于内部体验。
个性与行为结构和主要内容
气质的色彩: 不同的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气质,气
气质的天赋性

气质在个体刚刚出生就有所表现,有的新生儿喜吵闹、
好动、不认生;有的较平稳、安静、害怕生人。这些差异
是受胎儿的个体生物组织制约。

盖赛尔(A.L.Gesell)观察新生儿在运动中的敏捷性、
反应性,以及是否容易产生微笑等表现时发现,不同儿童
有个体差异。他把观察的结果分成三种类型。
• A、不着急,用心而慎重,大体上是平静的,能认真对 待生活事态;
• 金形之人禀性廉洁,性情急躁,行动猛悍刚强,有 管理才能。
• 水形之人不恭敬不个畏性与惧行为,结构善和主于要内欺容 诈。
2、孔子把个性分为五类:
1)庸人 见小失大,不知所务;小处精明,大处糊涂 2)士人 心有所定,计有所守,头脑清醒,做事冷静 3)君子 笃行信道,自强不息,崇德尚仁,积极向上 4)贤人 德不逾闲,行中规绳,很守规矩 5)圣人 明并日月,化行若行,光明磊落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生活条件以及 教育等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 3、社会实践:个性是个体与环境交作用的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 4、组织环境因素
个性与行为结构和主要内容
(三)个性的结构
弗洛伊德:个性是一个整体,分3个相互作用的部分:
本我:最原始的部分,是遗传下来的本能

以性冲动和破坏性冲动为主,“力比多”

在一个美好、清新而宁静的早晨,你坐在公园的长
凳上,沐浴着初升的阳光,欣赏着湖中的游鱼和树上的
鸟鸣,这时,有一个与你同样年龄、同样身材、同样性
别的陌生人走到你面前,什么也没说,踢了你一脚。你
会作出什么反应?
1、过分反应型:以牙还牙,报复,“我会以同样方式来对 待他或更加凶狠”。易患冠心病、慢性关节炎、胃溃疡。
度、理想、信念等。
个性与行为结构和主要内容
(一)个性的特点
• 1、社会性:个性是受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离开了社 会,个性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 2、差异性: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每个 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 3、相对稳定性:个性是人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偶尔出现的某种心理特征不叫个性。
透明窗口 别人了解,自己也了解
不透明窗口 别人了解,自己不了解
隐蔽窗口 别人不了解,自己了解
未知窗口 别人不了解,自己不了解
个性与行为结构和主要内容
一、个性的内涵 个性是一个人在其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识倾 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两部分: 个性的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的品质倾向:需要、动机、兴趣、态
• 是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社会规范等内化后的结果:
个性与行为结构和主要内容
• 本我寻求快乐 • 自我考虑现实环境的限制 • 超我明查是非善恶 • 1) 管制社会所不接受的原始冲动 • 2) 诱导自我符合社会规范替代较低
的现实目标 • 3) 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成完美人格
个性与行为结构和主要内容
个性与疾病
• B、急急忙忙,不注意、冷淡、快活、伶俐、心眼快;
• C、不规则,注意不稳定,性情不平稳,才气焕发。

气质的天赋性决定了气质的稳定性的特征,但它并不
是绝对不变的,环境、教育、社会、个人主观因素等对气
质都有重要影响作用,也可改变人的气质,它是可塑的。
个性与行为结构和主要内容
(二)气质的类型及其特征
2、欠缺反应型: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没有愤怒或恐惧。 易患过敏性皮炎、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
3、抑制反应型:“我应该反击他”,有愤怒或恐惧,但不 敢表现出来,易患哮喘、糖尿病、高血压、周期性偏头痛。
个性与行为结构和主要内容
二、气质
(一)气质的概念: 指个人行为的全部动力特点的总和。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

受快乐原则支配,潜意识,不受社会规范约束
自我: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由本我发展而来

受现实原则支配,是个性中的主要部分:

1) 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休生存

2) 调节本我的需要以符合现实条件

3) 管制不被超我所接受的冲动

4) 调节并解决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
超我:是居于和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良心、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