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八纲辨证 - 四川大学华西青羊校区

合集下载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一、阴阳(总纲)阴阳是八纲的总纲。

和表与里、寒与热、虚与实,共称八纲。

表、热、实属阳证,里、寒、虚属阴证。

故一切病证,都可归为阴阳两大类。

(一)阴证临床表现: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身寒肢冷,卧喜蜷缩,短气少言,语声低微,喜静,不渴或喜热饮。

腹痛喜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质淡嫩,舌苔润滑,脉象多沉迟细弱。

病理机制:凡体内阳气虚衰,阴寒亢盛均能引起阴证。

治疗用药:用温法。

温中祛寒,用于中焦虚寒证。

如肢体倦怠,手足不温,食欲不旺,或食进想呕,呕吐泻利,脘痞腹胀,吞酸吐涎,舌苔白,口不渴等证。

代表方:理中汤,大建中汤,吴茱萸汤。

回阳救逆,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证。

如四肢冰冷,恶寒蜷卧,呕吐下利,脉沉微。

代表方:回阳急救汤。

(二)阳证临床表现:精神亢奋,面色发红,身热肢温,卧喜伸展,气粗多言,语声洪亮,喜动,口渴或喜冷饮,腹痛拒按,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将绛坚老,舌苔黄燥,脉象多洪数有力。

病理机制:凡体内阴液不足,阳气偏亢均能引起阳证。

治疗用药:用清法。

清气分热(大热烦渴,自汗脉洪,或病后余热未清,心烦意乱等)。

代表方: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清营凉血,用于邪热入营,神昏谵语,以及热入血分(舌质深绛,脉数,烦乱不欲睡,吐血、发斑、衄血等)。

代表方: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泻火解毒,多用于瘟疫、温毒及火毒,或疮疡热深毒重的证候(烦躁狂乱,热甚发斑,或头面红肿,或口糜咽痛等)。

代表方: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

清脏腑热,热邪偏盛于某一脏腑,发生热证、火证。

临床要针对某一脏腑辩证施治。

如心火重就泻心火,用泻心汤、导赤散;肝火重则泻肝火,用龙胆泻肝汤、泻青丸。

肺热泻肺火,用泻白散。

泻脾火用泻黄三;泻肠胃火用黄芩汤、清胃散、白头翁汤。

注意:用清法多针对实证,热去则停,虚证少用、慎用或不用,若用要补泻兼用,扶正祛邪。

(三)阴虚和阳虚1、阴虚证(阴分不足)临床表现:虚火上炎,颧面潮红,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盗汗,多梦遗精,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绛无苔,脉细而数。

中医诊断学 - 第五章 八纲辨证【PPT课件】

中医诊断学 - 第五章 八纲辨证【PPT课件】
第五章 八纲辨证
2021/3/2
概论
1、八纲的概念: 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
个辨证的纲领。 2、八纲辨证的概念:
是医生对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运用 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现阶段病变 部位的浅深、疾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 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 领的方法。
2021/3/2
虚实夹杂。其中,存在着某一方面偏盛,偏衰 。“至虚有盛侯,大实有羸状”。如肝硬化晚 期病人。
2、虚实转化: 此转化是有条件的,邪正盛衰是其主要因
素。实证转化为虚证多为邪气盛,误治,失治 而成。虚证转化为实证,是临床中某一方面的 表现,如脾虚引发腹胀,痛等。
2021/3/2
四、阴阳辩证
(一)阴阳是辨证的纲领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以脏腑症状为主。
4、证候类型 里寒证,里热证,里实证,里虚证。
2021/3/2
(三)半表半里证
1、概念
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争,少阳 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之间、进退变化之中所表 现的证候。
2、特点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脉弦等。
2021/3/2
(一)寒证
1、概念: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 2、分类:表寒证、里寒证、虚寒证、实寒证。 (1)表寒证:风寒外袭肌表、符合表证的特点,以新
2021/3/2
(二)实证
1、概念:指对邪气亢盛为主所产生的各种临床证候 的概括。
2、成因:①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以及虫毒等邪气侵 入人体,邪气壅盛而正气未虚,邪正斗争剧烈,形 成实证; ② 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 血瘀、食积、虫积、脓等有形病理产物停于体内而 成。
3、临床表现特点:以邪气充斥、停聚体内,正气不 虚产生的症状为特点。

图解版八纲辨证!

图解版八纲辨证!

图解版八纲辨证!八纲辨证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辨证的纲领。

八纲辨证:医生对通过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位置的浅深,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以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一、表里辨证表里是概括和辨别病位外内浅深的一对纲领。

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浅深、病理变化趋势。

表里辨证适用于外感病,尤适于伤寒、温病初期。

表里辨证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辨轻重,表证浅而轻,里证深而重;二是辨进退,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

(一)表证表证是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临床特点:发病急、病情轻、病位浅、病程短、感受外邪。

表证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头身疼痛,脉浮。

特征表现:鼻塞、流清涕或喷嚏。

或有症状:咽喉痒或痛,微咳。

一般表现:舌淡红,苔薄。

(二)里证里证是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凡不属于表证或半表半里证的都属于里证范畴。

多见于内伤杂病,或外感病中后期。

临床特点:病位深、病情重、病程长。

里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不恶风寒、脉象不浮、舌质舌苔出现改变为主,兼见脏腑功能障耐的表现(详见脏腑辨证)。

(三)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在六经辨证中称为少阳病证。

是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进退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

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为主要特征。

(四)表里证的鉴别二、寒热辨证寒热是概括和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寒热反映机体阴阳的盛衰。

偏盛:阳盛则热…阳热炽盛为实热;阴盛则寒…阴寒过盛为实寒。

偏衰:阳虚则寒…阳气亏虚失其温煦为虚寒;阴虚则热…阴液亏少火热偏盛为虚热。

寒证是指具备一组属寒象的症状和体征,热证是指具备一组属热象的症状和体征。

中医八纲辨证医学课件

中医八纲辨证医学课件

中医八纲辨证医学课件一、引言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内容,是中医师在诊断和治疗疾病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本课件旨在对中医八纲辨证进行系统的介绍和阐述,帮助学习者掌握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中医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中医八纲辨证是指通过对疾病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归纳总结出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八个方面的辨证方法。

这八个方面分别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津液、脏腑、经络。

中医八纲辨证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强调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从而达到辨证施治的目的。

三、阴阳辨证阴阳是中医八纲辨证的基础,是中医学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概括。

阴阳辨证主要通过对病情的观察和分析,判断疾病的阴阳属性。

阴证表现为阴寒、静止、内敛、抑制等特征,阳证表现为阳热、运动、外散、兴奋等特征。

阴阳辨证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四、表里辨证表里辨证是指对疾病的病位进行辨证。

表证表现为疾病在体表或器官表面的症状,如发热、恶寒、头痛等;里证表现为疾病在体内深部的症状,如胸痛、腹痛、咳嗽等。

表里辨证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确定疾病的病位和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五、寒热辨证寒热辨证是指对疾病的病性进行辨证。

寒证表现为寒性症状,如畏寒、肢冷、腹泻等;热证表现为热性症状,如发热、口渴、便秘等。

寒热辨证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确定疾病的病性和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六、虚实辨证虚实辨证是指对疾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

虚证表现为正气不足,如疲乏无力、气短懒言等;实证表现为邪气亢盛,如发热、便秘、疼痛等。

虚实辨证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确定疾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七、气血辨证气血辨证是指对疾病的气血状况进行辨证。

气证表现为气机失调,如气短、乏力、胸胁胀痛等;血证表现为血液运行不畅,如痛经、瘀血、紫斑等。

【PPT课件】八纲辨证

【PPT课件】八纲辨证

⑵后天失调;
⑶疾病耗损。
⒈阳虚证:
【临床表现】
经常畏冷,四肢不温,嗜睡蜷卧,面色光白白,口淡
不渴,或渴喜热饮,或口泛清涎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
完谷不化,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或细弱。兼神疲乏力、 气短、懒言、自汗、食少等气虚的证候。
阳虚证多见于病久体弱者,病势一般较缓。
【证候分析】阳气虚,阳失温运与固摄。
舌象鉴别
老舌
嫩舌
舌象鉴别
镜面舌
黄腻苔
面色鉴别
四、阴阳辨证:
㈠阴阳辨证是辨证的总纲: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类经· 阴阳类》:“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或本于阴,
或本于阳,病变虽多,其本则一”
《景岳全书 · 传忠录》:“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 乃 医道之大纲。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 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烦躁谵语,便秘尿涩,舌红苔黄燥或起芒刺, 脉滑数有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⒊表寒里热:
成因:
⑴表寒未解而里热内生; ⑵脏腑有热再感表寒。
症状: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 口渴引饮、心烦尿黄,咳喘痰黄,舌红苔黄
三证鉴别简表
表 证 里 证 半表半里证
(外感病中)
(外感病中)但发热不 (外感病中)寒
发热恶寒同时并见
以头身疼痛,鼻塞或 喷嚏等为常见症状, 内脏证候不明显
恶寒或但寒不热
热往来
里证以内脏证候如咳喘、 半表半里证则有 心悸、腹痛、呕泻之类 胸胁苦满等特有 表现为主症,鼻塞头身 表现 痛等非其常见症状
舌苔变化不明显
多见浮脉
有变化
多见沉脉或其他脉象
舌苔变化不明显
辨表里证尚应参考起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等

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具体性 皮毛肌 脏腑 外有病属表,病较轻浅; 内有病 腠经络 骨髓 属里,病较深重。说明外感病病情 气血 的轻重浅深及病机变化趋势。 表里辨证内容 表证
里证
半表半里证
鉴别
1. 表

概念
对外感六淫之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 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表现、分析
特点
起病较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因素存在。 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真 实 假 虚
病本属实 证,大实 之中反见 虚赢现象 证候
邪结太 盛,大 实有赢 状
真 虚 假 实
病本属虚 证,虚极 之中反见 亢盛表现 证候
正虚至 极,至 虚有盛 候
证候真假的辨识
寒热真假的鉴别: 1.假象多在四肢、皮表或面色等方面,脏腑气血津 液的变化乃为本质属实,故以里证、舌、脉为主。 2.假象与本质不同: 内--小便之清黄,胸腹之灼热否; 外—四肢之冷热,面之红或白等。
证候相兼
证 寒证 热证 虚证 表 证 表寒证 表热证 表虚证 (外感、内伤) 里 证 里寒证 里热证 里虚证 虚寒证 虚热证 (阳虚证) (阴虚证) 寒 证 热 证
实证
里实证
实寒证
实热证
证候错杂
关系 含 义 临床表现特点 临 床 意 义
表证与里证同时并见 同一患者在同一 表里俱寒 表里俱热 表 表里 时期内既有表证,里俱虚 表里俱实 表寒 同病 又有里证。 里热 表热里寒 表虚里 实 表实里虚
第一节、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
概述 基 本 概 念 八 纲 源 流 表 里 辨 证 基本证候 寒 热 辨 证 虚 实 辨 证 阴 阳 辨 证 相互关系
相 夹真 转 兼 杂假 化
八纲辨证的基本概念

第五章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第五章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4、表证特点:
(1)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有感受外邪的因素。 (2)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 (3)病位在表,但可累及相应脏腑。 (4)病多属实,较易治愈,如外邪不解,可内传。
5、常见证型:
(1)表寒证 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
(2)表热证 发热重、恶寒轻,咽喉疼痛,有汗,苔薄白(黄),脉浮数。
概述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一)何谓表里 表— 皮毛、肌腠、经络 里— 脏腑、气血、骨髓
表里具有相对性
(二)何谓表里辨证 辨别病位内外浅深和病势趋向的一对纲领
(三)表里辨证的意义 1、辨别病位内外浅深 表证— 病位较浅 里证— 病位较深
2、辨别病势的进退
病邪由表入里—— 病渐深重,为病进 病邪由里出表—— 病渐减轻,为病退
(四)寒证与热证的真假辨别
含义:疾病在严重阶段出现与疾病本质相反的假象。 寒热真假
疾病发展 寒极 有时会出现一些与病的本质 寒极似热—真寒假热
热极 相反假象(症状,体征)
热极似寒—真热假寒
1、真热假寒证——里实热重证 含义:指内有真热,外见假寒的证候——阳盛格阴证 病因病机:邪热内盛,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外达所致
二、证的错杂 含义:性质相反的两纲证候同时存在。
类型: (一)表里同病 (二)寒热错杂 (三)虚实夹杂
三、证的转化
含义:在一定条件下,一纲的证候向相反的另一纲转化,原来的证候 随之消失。
(一)表里出入
1、表邪入里:指先有表证,而后出现里证,同时表证随之消失。
邪盛或正虚
表证
病邪入里→里证
失治、误治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
(四)虚证与实证的真假辨别 1、真实假虚证:指本质为实证,反见某些虚羸的症状。

第五章 八纲辨证(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第五章 八纲辨证(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第五章 八纲辨证
(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教学时数 7学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及其内容。 2. 掌握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各自的概念、临
床表现、辨证依据。 3. 掌握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4. 掌握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的概念、病机、证候特点及鉴别要点。 5. 掌握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的含义及临床规律。 6. 理解证候相兼、错杂的含义及类型 。 7. 熟悉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的病因病机。 8. 了解八纲辨证的意义。
须明确的是:恶寒、发热是疾病的现象,寒证、热证是对 疾病本质的判断,故两者不能混同。
(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一)寒证
概 念——指感受阴邪,或阳虚阴盛,导致机体功能活 动受抑制或衰退所表现的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病 因——(1)外感寒邪;(2)过食生冷;(3)久病阳虚。 临床表现——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白、肢冷、大便稀
其次还应注意其“独处藏奸”及“可疑症状”。
(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三)虚实证鉴别要点 虚实证主要可从病程、病势、体质及症状、舌脉等方面加以鉴别。如图:
鉴别要点 病程 体质 精神 声息 疼痛
胸腹胀满 发热 恶寒 舌象 脉象
虚证 长(久病)
多虚弱 萎靡
声低息微 喜按
按之不痛,胀满时减 五心烦热,午后微热 畏寒,得衣近火则减
(3)虚实错杂 常见的有:实证夹虚、虚证夹实、虚实并重。
临床上所说的攻补兼施即针对此种证候而设,只是要分清虚实 的孰多孰少,以期用药有轻重主次之分。
(医学行业讲座培训课件)
(三)证候转化
指八纲中相互对立的证候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由一种证 候转化为另一种证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八纲辨证
1
【A1型题】
1.表证之恶寒,是由于
A.风性开泄,腠理疏松
B.阳气不足
C.外邪束表,卫阳闭郁
D.肺气不足
E.邪伏暮原,正邪相争
2.表证的发热是
A.潮热
B.寒热往来
C.但热不寒
D.恶寒发热
E.壮热
3.病人发热而恶寒明显,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证属
A.表证
B.表寒
C.表虚证
D.寒证
E.表热证
4.患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大便溏泄,小便清长。

证属
A.上热下寒
B.真寒假热
C.表热里寒
D.表寒里热
E.真热假寒
5.下列哪项可否定里证
A.恶寒发热
B.头痛头晕
C.恶心呕吐
D.心悸失眠
E.舌淡苔白
6.真寒假热的病机是
A.阳盛格阴
B.阴盛格阳
C.阳气暴脱
D.阴阳俱衰
E.由阴转阳
7.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按,大便稀薄属
A.表寒里热
B.表热里寒
C.表里俱热
D.上热下寒
E.真热假寒
8.发热、头痛、恶风,咽喉肿痛,肢冷便溏,证属
A.表寒里热
B.上热下寒
C.表热里寒
D.真寒假热
E.寒证转热
9.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渴,烦躁不安,苔白糙而干,此属
A.表邪人里
B.表寒里热
C.表实里虚
D.表虚里实
E.表里俱热
10.亡阳的汗出特点是
A.汗出而肢冷
B.汗多而壮热
C.汗出而肤热
D.汗出而恶风
E.动则汗出
11.亡阴时的汗出特点是
A.汗出而肢冷
B.汗多而壮热
C.汗出而肤温
D.汗出而恶风
E.动则汗出
12.阴虚的典型舌脉是
A.舌红脉细
B.舌红脉虚细
C.舌红脉数
D.舌紫,脉细无力
E.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13.八纲辨寒热是指
A.辨病位的浅深
B.辨正气的强弱
C.辨疾病的病性
D.辨恶寒发热的有无
E.辨邪正斗争的胜负
14.“虚证”最确切的含义是
A.精髓失充
B.邪气不盛
C.正气亏虚
D.阳气不足
E.阴血亏损
15.阳虚证的主要特征是
A.舌质淡苔薄白
B.口不渴或饮少
C.面色淡白少华
D.脉沉细而无力
E.经常畏寒肢凉
16.以下除哪项外均是里寒证的表现
A.恶寒喜暖
B.腹痛拒按
C.痰鸣喘嗽
D.面色苍白
E.脉细舌红
17.下列各项,除……外,均是实寒证的临床表现
A.恶寒喜暖
B.面色苍白
C.腹痛喜按
D.肠鸣泄泻
E.脉迟或紧
18.表证最主要的表现是
A.舌淡红苔薄白
B.头痛身体疼痛
C.新起恶寒发热
D.脉浮缓口不渴
E.鼻塞不闻香臭
19.下列哪项不是表里辨证的内容
A.明确疾病病位
B.说明邪正盛衰
C.病属外感内伤
D.提示病位浅深
E.提示疾病趋势
20.下列哪项不属于里证的特点
A.脏腑的证候明显
B.病情一般较重
C.由表证发展而成
D.恶寒发热不并见
E.病因可有多方面
21.真寒假热的面色是
A.两颧潮红
B.满面通红
C.白里透红
D.颧颊嫩红,时隐时现
E.面色萎黄
【A2型题】
22.病人先有高热大汗、面赤、口渴饮、脉洪大,后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此属于
A.阳盛格阴
B.阴盛格阳
C.寒热错杂
D.阳证转阴
E.表热里寒
23.病人身热烦躁,面白而时泛嫩红,口干咽燥,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舌淡紫,苔黑不干,
脉浮大无力。

应属
A.真寒假热
B.真热假寒
C.上热下寒
D.阴虚阳亢
E.表热里寒
24.患者二十天前出现高热,大汗淋漓等症,经治疗后,现自觉虚赢少气,不欲饮食,舌光红
无苔,脉细数无力,为
A.真虚假实
B.实证转虚
C.实证夹虚
D.虚实并重
E.真实假虚
25.病人胃脘时感冷痛,呕吐清涎,近来又有尿频、尿急、尿短赤而痛,证属
A.寒证转热
B.表寒里热
C.上寒下热
D.真寒假热
E.真热假寒
26.患者高热烦渴,脉疾无力,汗出如油,热而粘手者属于
A.暑伤津气
B.亡阳证
C.亡阴证
D.湿热郁蒸
E.阴阳俱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