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巧

合集下载

集成电路设计3-版图设计

集成电路设计3-版图设计
它涉及到将电路元件和连接线转化为 几何图形,这些图形定义了半导体制 造过程中需要制造的结构。
版图设计的重要性
1
版图设计是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 决定了集成电路的性能、功能和可靠性。
2
通过版图设计,可以将电路设计转化为实际制造 的物理结构,从而实现电路设计的目标。
3
版图设计的精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集成电路的性 能和制造良率,因此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芯片内部加入自测试模块,实现自动测试和 故障诊断。
可测性增强
通过增加测试访问端口和测试控制逻辑,提高芯片的可测性。
05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挑 战与解决方案
设计复杂度挑战
总结词
随着集成电路规模不断增大,设计复杂 度呈指数级增长,对设计效率提出巨大 挑战。
VS
详细描述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设 计的规模越来越大,晶体管数量成倍增加 ,导致设计复杂度急剧上升。这不仅增加 了设计时间和成本,还对设计精度和可靠 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3
还需要考虑存储器的功耗和散热问题,以确保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稳 定运行。
04
高密度存储器版图设计需要具备高容量、高速、低功耗和高可靠性等 特点,以满足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需求。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还需要考虑散热设计,以确保在高负载情况下CPU的 稳定运行。
案例二:低功耗MCU版图设计
低功耗MCU版图设计需要重点 关注功耗优化,采用低功耗工 艺和电路技术,如CMOS工艺
、低功耗逻辑门等。
还需要考虑低电压供电和电源 管理设计,以确保MCU在各种 应用场景下的稳定运行。
设计过程中需要优化芯片内部 结构和电路布局,降低芯片的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02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基础
CHAPTER
电路设计基础
01
模拟电路设计
02
运算放大器
03
比较器
04
触发器
电路设计基础
01
数字电路设计
02
组合逻辑电路
时序逻辑电路
03
04
可编程逻辑电 路
版图设计基础
版图编辑软件 ICEDrawer
版图设计基础
01
Laker
02
P甩 Pro
版图设计规则
03
版图设计基础
管的形状和尺寸等。
案例二:低功耗模拟电路版图设计
总结词
通过优化模拟电路的版图设计,实现低功耗的目的, 以满足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物联网等领域的需求。
详细描述
低功耗模拟电路版图设计需要考虑模拟电路的性能和 功耗等方面,同时还需要考虑噪声和失真等方面的因 素。为了实现低功耗的设计,需要采用优化的版图设 计方法,如使用低阻抗的走线、优化晶体管的形状和 尺寸等。
3
antenna effect simulation
物理验证基础 01
P/R/O/L/C分析
热学参数分析(T)
03
02
电学参数分析(P/R/O)
电磁兼容性分析(EMC)
04
03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术
CHAPTER
逻辑电路版图设计
逻辑电路
逻辑电路是实现逻辑运算和逻辑控制的电路,分为组合逻 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在版图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电路 的复杂性、功耗、速度等因素。
提高芯片的可测试性。
可制造性版图设计实践
符合制造规范
遵循制造规范和流程,确保版图设计具有良好的可制 造性。

北大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件_第9章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例

北大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课件_第9章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实例
R3 1 3 2 3 1 3 2 3
2
1
2
1
2
3
1
3
2
3
1
3
R1和R2的共质心结构版图设计
加入R3后的共质心版图设计
49
9.7带隙基准源版图实例
总体版图实例
比例电阻
运算放大器
1:8 晶体管
50
9.8芯片总体设计
首先,在总体版图的布局上,尽量将数字部分远离模拟部分,如果 总体电路中模拟部分偏多,则在版图设计中将数字部分放在靠边的位 置,而且把模拟部分中最容易被数字干扰的部分放到离数字部分最远 的位置,同时在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中间用接地的衬底接触来进行隔 离,反之亦然。 其次,采用隔离环设计,对每个单元模块都用一层接地的衬底接触, 一层接电源的N阱构成的隔离环来进行隔离。对于整个模拟部分和数 字也分别采用相同的隔离环隔离,数字电路的隔离环可以吸收数字电 路的衬底噪声,从而可以减少通过衬底串扰到模拟电路的衬底噪声。 隔离环包的层数越多,理论上吸收衬底噪声效果越好。但是要避免数 字电路的p隔离环紧靠模拟电路的p型隔离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数字 地的噪声会串扰到模拟地。从而使模拟地受到干扰。
1.反相器-并联反相器的版图
直接并联
共用漏区
7
9.2 数字版图设计实例
2.与非门
VCC A Q1 Q2 OUT B Q3
Q4
按电路图转换
MOS管水平走向设计
8
9.2 数字版图设计实例
3.或非门
VCC A Q1
B
Q2 OUT Q3 Q4
按电路图转换
MOS管水平走向设计
9
9.2 数字版图设计实例
4.传输门
25
9.5静电保护电路设计实例

CMOS版图设计技巧之一解读

CMOS版图设计技巧之一解读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西南科技大学
实现源漏共用设计:晶体管有两 个端点A和V+,将它们在左边第一个栅的两边分 别标注。
NMOS版图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西南科技大学
为了找到源漏共用的晶体管,建议把扩散区拆成 几段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西南科技大学
改进:设法减小版图的面积。利用源漏共用,除去一些断 开点,试着连接V+端。 将第二个晶体管左右翻转。能达到的最好的结果: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西南科技大学
二、棒状图(棍棒图)
如何才能容易的从电路图得到最有效的源漏共用版图
呢?——— 棒状图
棒状图的作用:
1、告诉器件的布局和连线关系,之后的工作是用实
际的器件和连线替代棒状图。
2、层之间的连接由“×”决定。表示对氧化层进行刻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西南科技大学
倒相器
以倒相器为例 在设计中,P型器件通常放在一个共用的N阱 中,N型器件也被放置在一个共用的P阱中。
西南科技大学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主讲 李斌
E_mail:bin_lichina@
信息类专业课程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西南科技大学
内容
一、紧凑型版图 二、棒状图 三、CMOS主从触发器棍棒图的画法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西南科技大学
一、紧凑型版图
经验法则:通过小的、易于理解的功能模块构造大 的设计。 设计目标是使版图紧凑,在设计器件时应尽可能利 用矩形。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
西南科技大学
MOS晶体管
1、用一条水平的棒状图形来表示P型扩散区并使其位于图的顶部, 以另一条水平的棒状图形表示N型扩散区并使其位于图的底部。 2、在棒状图中,多晶硅、扩散区以及连线都可以用一条简单的线 来表示 3、多晶硅与扩散区交叉的时候表示一个晶体管。通常棒状图中, 将p型器件放置在顶部,n型器件放置在底部。以“x”表示器 件接触点连接的位置。一两条平行的竖线表示扩散区断开点 的位置。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9——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9——

共用电源节点以节省面积; 确定源极连接和漏极连接所需接触孔的最小数目;
(栅长乘以栅宽,称为栅区),因为不能改变栅长 和栅宽,所以无法改变寄生电容。
但可以在不改变栅区大小的情况下减少寄生电阻—
—把晶体管分裂成小的晶体管,并将其并联,每个 晶体管的相同端必须被连接在一起,这样有效栅宽 没有改变,但寄生电阻减小了。
L
W



Ⅳ S G
D
源漏区共用
Ⅰ A B A Ⅱ B A Ⅲ B A Ⅳ B
KP KN
KN
n W
tox
W K L L
工艺设计规则
用特定工艺制造电路的物理掩膜版图都必须遵循一
系列几何图形排列的故则,这些规则称为版图设计 规则。
通过适度的图形排列可以得到较高的成品率,通过
将芯片上不同的器件进行高密度放置能得到更高的 面积利用率,但这两者常常是相互矛盾的。

接触和通孔:用于确定绝缘层上的切口(cut)。绝缘层用 于分隔导体层,并且允许上下层通过切口或“接触”孔进行 连接,像金属通孔或接触孔就是这类例子。在钝化层上为绑 定pad开孔则是接触层的另一种情况。
分层和连接(2)
注入层:这些层并不明确地规定一个新的分


层或者接触,而是去定制或改变已经存在的 导体层的性质。 绘图层:制版工艺所要求的最小数目的层 掩模层:生成光学掩膜 隔离层:隐含于掩模层之中 绘制的图形的方式——“多边形”(polygon) 和“线形”(path)
接口到该设计的各部分之间的电源电阻(电源线
的宽度、电源线网格); 与其他设计的接口(单元排列、与其他单元进行 无缝接合的单元设计); 阱接触孔和衬底接触孔通常都是连接到电源上的。

集成电路版图布图注意要点

集成电路版图布图注意要点

一、可能需要调整的参数,注意要在版图中加入DUMMY的元件,以备今后调整的需要。

二、可能需要测试的结点,要在合适的位置加入测试的PAD点。

三、先确定好端口名称和端口顺序,按合理PCB布图的需要,排好端口,定好封装。

四、依据确定的封装和端口顺序,理清模块内外的具有强干扰能力的结点和怕被干扰的结点;布线时做好隔离和区别对待,一般用接地铝条夹道隔离或者改为上层金属跳线连接,减少与下层金属的并行长度,尽量加大与下层金属的间距,有交叉的点尽量做垂直交叉。

五、模块内N管和P管的沟道长度和宽度方向要一致,模块与模块之间也要保持方向一致。

六、OP内部的排布1、内部要保证差分对管的XY方向的匹配或者叫交叉匹配;2、电流镜要保证偏置支路和镜像支路的X方向匹配,左右两边做好DUMMY;3、电流沉要保证偏置支路和镜像支路的X方向匹配,左右两边做好DUMMY;4、电流镜和电流沉的元件要集中摆放;5、N管和P管的沟道长度和宽度方向要一致;6、OP的镜像电流要以电流线接入;禁止电压线接入;7、输入和输出尽量按从左至右的原则,使输出端尽量远离输入端;8、输入或输出要确定频率,是高频时,要做好夹道隔离或者跳线连接。

9、做沟道的POLY区域,禁止铝线跨过。

10、差分对管、电流镜、电流沉等需要匹配设计的部分要单独隔离,减少相互间的干扰。

七、需要精密匹配的电阻,要做好X方向的匹配,常用的是ABAB ABBA 等,左右两边要加好DUMMY POLY做好边缘环境的匹配。

八、大模块的摆放,按分离安静程度不一的模块的原则,和贴近封装端口的原则来排布。

较安静易受干扰的模块要远离开关管、推动模块,逻辑处理模块和一些有强干扰特性的结点和连线。

特性相同的模块要集中摆放。

九、地线处理要严格区分大电流功率地、模拟地、数字地;PAD处理上尽量分开设计,但最好靠近摆放,方便封装邦线。

十、电源线、地线和开关使用的大电流线等,要依据电流大小推算确定线条宽度;原则上,线条电流能力要大于有效值电流要求,接近峰值电流要求。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基础第五章:模拟IC版图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基础第五章:模拟IC版图

电源分布是版图设计中非常重要 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如何合理 地分布电源网络,以保证电路的
稳定性和性能。
常用的电源分布技术包括电源网 格、电源岛和电源总线等,这些 技术可以有效减小电源网络的阻
抗和减小电压降。
热设计
在模拟IC版图设计中,热设计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它涉 及到如何有效地散热和防止热 失效。
验证与测试
功能验证
通过仿真测试或实际测试,验证版图实现的电路功能是 否正确。
时序验证
检查电路时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ABCD
性能测试
对版图实现的电路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参数、频率、功 耗等方面的测试。
可测性、可维护性和可靠性测试
对版图进行测试,验证其在测试、维修和可靠性方面的 表现是否符合要求。
02
模拟IC版图设计流程
电路设计
确定设计目标
根据项目需求,明确电路 的功能、性能指标和限制 条件。
选择合适的工艺
根据电路需求,选择合适 的工艺制程,确保电路性 能和可靠性。
电路原理图设计
使用电路设计软件,根据 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设 计电路原理图。
参数提取与仿真验证
对电路原理图进行仿真验 证,提取关键参数,确保 电路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版图布局
确定版图布局方案
模块划分与放置
根据电路原理图和工艺制程要求,确定合 理的版图布局方案。
将电路原理图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合理放 置在版图上,确保模块间的连接关系清晰 、简洁。
电源与地线设计
考虑可测性、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合理规划电源和地线的分布,降低电源和 地线阻抗,提高电路性能。
在版图布局时,应考虑测试、维修和可靠 性等方面的需求。

07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巧

07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巧

错误布线
正确布线
引线孔、通孔:
一般情况下,衬底接触和有源区接触布线 需要在整个接触区域内,保持一定间距, 连续制作一排引线孔; 模拟电路部分多晶硅栅引线处,制作两个 通孔;数字电路部分由于面积限制,多晶 硅栅引线处制作一个引线孔; 相邻金属层之间,如果面积允许,至少制 作两个接触孔。

(b)场反型形成场区寄生MOS管
2)场开启电压
影响场开启电压的因素: ① 场氧化层厚度——场氧化层越厚,场开 启电压就越高。 ② 衬底掺杂浓度——衬底浓度越高,场开 启电压也越高。 要求场开启电压足够高,至少应大于电路的 电源电压,使每个MOS管之间具有良好的隔 离特性 版图设计中增加沟道隔离环提高场开启电压。
部分设计规则

多晶硅延伸有源区最小:0.3um 引线孔、通孔尺寸:3×3um 引线孔、通孔最小间距:0.45um 有源区、多晶硅、一铝、二铝覆盖引线孔、通孔 最小:0.15um 多晶硅最小宽度: 0.3um 一铝、二铝最小宽度: 0.45um 多晶硅、一铝、二铝最小间距: 0.45um
1. 隔离环及其作用
1) 寄生MOS管 当金属线通过场氧化层时,金属线和场氧化层 及下面的硅衬底形成一个MOS管。如果金属线 的电压足够高,会使场区的硅表面反型,在场区 形成导电沟道,这就是场反型或场开启。寄生 MOS管接通不该连通的两个区域,破坏电路的 正常工作。
寄生MOS管示意图
(a)金属导线跨过两个扩散区
三、沟道隔离环
沟道隔离环是制作在衬底上或阱内的重掺 杂区,能提高场开启电压,防止衬底反型 形成寄生MOS管。 P管的隔离环是N-衬底上的N+环; N管的隔离环是P-阱内的P+环 将各管的衬底接触区域延长,并使之包围 整个模块即形成隔离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巧
作者:成玉
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年第22期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集成电路在应用方面的普及度也在不断的增加,而芯片尺寸也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

集成电路产品只有拥有更小的尺寸和更好的良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就要求版图设计人员拥有更加专业的水平和更高的技能。

本文通过介绍版图设计的一般流程和验证方法,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技巧。

【关键词】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巧
1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概述
集成电路设计的流程通常包含系统设计,逻辑设计,电路设计,版图设计,以及之后的仿真。

版图设计在整个设计流程的最后阶段,它是将电路设计转换为物理版图的设计过程,它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电路设计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布线。

由于版图设计里面包含了整个芯片设计所有的逻辑信息和设计内容,也是芯片制造所依赖的数据基础。

因此,芯片产品性能稳定与否取决于版图设计的质量。

这就要求版图设计者必须对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电子元件的特性以及电路的工作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还需要设计人员能够熟练的使用版图设计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

设计者只有具备这些专业技术能力,才能设计出面积小而且性能稳定的芯片版图。

目前企业应用比较多的版图设计软件是Cadence。

它的设计功能比较强大,几乎涵盖了整个集成电路设计和验证所需的大部分功能,软件界面十分人性化,软件操作也十分稳定和方便。

2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流程
2.1 与电路设计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首先,在版图设计开始之前,版图设计师需要跟电路设计师取得良好的沟通。

需要了解他对于工作进度的安排,以及对版图面积的要求。

知道哪些功能模块在电路中特别重要,哪些器件需要进行高度的匹配以及哪些模块之间可以就近摆放或者需要进行相应的隔离处理。

还包括要了解电路中哪些是大电流的部分,需要多大的线宽等等一系列版图设计的细节。

版图设计师只有在设计的初始阶段尽可能多的了解和熟悉版图设计中的要点和值得注意的事项,才能在整个芯片设计过程中更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以符合电路设计师的要求。

2.2 全局规划设计
全局规划设计(也称为Floor Plan),即为所有版图模块提供合理的布局和布线规划。

模块的布局要考虑串扰和噪声的影响,要把有干扰的模块隔远一点,连线密集的模块可以靠近放置。

布线规划的时候要规定电源线和地线的分布,大电流部分要预留充足的走线空间。

合理的布局布线不但能够节省版图的面积,还能够提高后期版图设计的效率。

2.3 分层设计
分层设计是在全局规划的基础上,按照从大模块到小模块的设计顺序,将各种功能模块的电路划分为一个个单元,然后合理的设计这些单元内部的子模块和器件。

通过先完成底层子模块级别的版图设计,再一层一层逐步往上,进一步整合完成最上层的整个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

2.4 版图的验证
为了实现最优化和最紧凑的版图面积,就需要对版图设计的布局布线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与此同时还要使用验证工具对版图检查,查看是否遵守工艺设计的规则。

2.4.1 DRC验证(Design Rules Checker)
DRC是设计规则检查,是根据工艺设计规则对版图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存在违反设计规则的地方会在版图上标记,并显示错误的原因。

此时,版图设计工程师就要根据提示做出相应的更改,直到没有DRC报错为止。

在版图设计的最初阶段就要对每个模块进行DRC验证,以
确保每一个底层的模块都是符合设计规则的。

否则如果等到最上层布局布线完成后,才发现模块内部有大量的DRC错误就会很难修改,有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进度。

2.4.2 ANT检查(Antenna)
ANT就是指天线效应检查,天线效应是指在工艺刻蚀的过程中金属线会不断吸收游离的电荷从而使电位升高,如果这根金属线连接到晶体管的栅极就会因为高电位而把晶体管的栅极击穿。

ANT会检查金属的面积和栅极的面积比例,如果长金属存在天线效应,就需要利用上层金属线进行跳线或者增加一个二极管通过接地来释放电流。

2.4.3 ERC验证(Electrical Rules Checker)
ERC是一种电学规则检查,用于查看版图中的线路有没有短路、开路和浮动结点的现象。

在ERC检测到短路错误后,它将会提示错误的坐标,版图工程师就需要根据工具的报错提示寻找问题并修改。

2.4.4 LVS验证(Layout Versus Schematic)
LVS是版图和原理图之间的比较检查,是比较版图和原理图的元件和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是不是一致。

如果它们之间存在差异,LVS就会报告错误,就需要对差异的部分修改,直到版图和电路图完全相同。

2.5 寄生与仿真
在芯片制造期间,因为工艺偏差将引起一些寄生参数,分别为寄生电阻、寄生电感与寄生电容。

由于寄生参数无处不在,因此在版图设计之后需要提取寄生信息,并重新执行仿真以验证最终的版图是否符合電路的功能设计。

3 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巧
版图设计是一个需要重复优化改进的过程,所以版图设计工程师只有掌握一定的设计技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3.1 版图的匹配
在集成电路的工艺制造时,会伴随一些随机误差、梯度误差等很多充满不确定的因素,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实际芯片产品与理论上的参数存在一定的工艺偏差,这种偏差就是器件的不匹配造成的。

随着半导体工艺尺寸的不断缩小,导致器件不匹配和成品率降低的现象日益增多,这对电路的性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对模拟电路而言,器件的匹配对产品特性的精准度十分重要。

因此,版图设计师必须熟悉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来处理器件的匹配。

无论是
晶体管还是电阻和电容匹配都要遵循器件相互靠近摆放、方向一致以及周围环境相同的原则,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匹配方法。

3.1.1 叉指匹配
叉指匹配是一维共质心阵列,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晶体管和电阻,也应用于其他任何要求匹配的器件。

以晶体管为例,当晶体管尺寸非常大的时候,要想达到良好的器件性能就需要将晶体管分割为若干个相同尺寸的小晶体管,并且进行共质心的叉指匹配。

例如两个晶体管被标记为A和B,那么叉指结构就是ABAB或者ABBA。

这两种叉指匹配中ABBA形式的匹配度相对更好一点,能使晶体管的参数差异最小化,如图1所示。

3.1.2 交叉耦合匹配
通常在模拟电路中精度需求较高的匹配元件,就要使用交叉耦合的匹配模式。

该模式是二维的共质心阵列,这种匹配模式比一维的叉指匹配模式达到的匹配度更高,工艺的失配影响更小。

而且这种匹配方式布局更加紧凑和分散,多应用于晶体管的匹配或者电容的匹配,较少应用于电阻的匹配,如图2所示。

3.1.3 虚拟器件
在需要匹配的器件两端放置虚拟器件,虚拟器件的大小要跟匹配器件的尺寸相同,同时要保证匹配器件间的距离相同。

如果遇到需要高度匹配的器件就要在器件的四周都加上虚拟器件,这样才能使每个匹配器件周围的刻蚀环境一致,防止四边的匹配器件被过度刻蚀。

但这种方法会占用较多的面积,使用时要考虑面积是否可行。

3.2 版图的噪声与串扰
在布局布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寄生电阻和寄生电容。

寄生电阻会使电压产生漂移,导致额外的噪声产生,而寄生电容的耦合也会对信号产生干扰。

这些寄生参数不但会对电路的性能造成,更有可能使芯片不能正常的工作。

所以在布局布线的时候版图工程师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来减少寄生参数对芯片的影响。

(1)把电流较大的金属线加宽。

(2)需要进行对称的信号线要尽量做到相似,这样才能使信号线上的寄生电阻相似。

(3)时钟信号线应该避免与其他信号线重叠,也要加大与其他信号线之间的间距。

(4)在电路中,遇到敏感的信号线,可以通过在两侧添加金属线接地进行保护。

(5)信号线之间不能平行着走很长的距离,彼此之间交叉的走线方式比平行着走线要好。

(6)对于模块的输入和输出信号则要避免交叉。

(7)模拟電路中的数字部分要围一圈保护环进行隔离,如果有必要可以加双层的保护环。

(8)在布线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从匹配的器件上走线,以免寄生电阻和耦合电容对器件产生影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十分复杂,需要进行系统性的规划才能很好的完成。

要想高效的完成一个版图设计除了要能熟练使用版图设计的工具,了解版图设计的规则和流程,还需要掌握更多设计相关的技巧。

而这些都跟版图设计工程师的经验密切相关,设计者要学会总结版图设计的技巧,从实践中不断提升版图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加)Dan Clein.CMOS集成电路版图一概念、方法、与工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03):2-4 58-60.
[2](美)Christopher Saint/Judy Saint.集成电路掩模设计一基础版图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