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压岁钱
爷爷的压岁钱(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2、各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3、推荐有关秋天的读物课后阅读。 备注 作业布置背诵本课 板书设计 1、秋天的图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我会写:波浪灯作字苹丽劳 教学后记读与画、写相结合进行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教学重点: 通过感情朗读和背诵,体会母亲的慈爱及作者思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歌颂母亲的名言教师准备投影片。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学习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回忆课文内容,围绕荔枝写了几件事?
同学们,我们随着乐曲再读一读课文,让秋天的图画再次展现在我们眼 前! 1、配乐,师引读。 2、配乐,全班齐读。 3、看课件“秋天风光图”自由轻声背诵。 4、开火车,一人背一句,熟练者奖一个秋天的礼物(梨、苹果、稻子、高 粱、大雁等图片)。 二、复习词语 1、看画面(课件演示)找相应词卡,并让小老师带大家读:图画、梨树、 灯笼、波浪、高粱、燃烧、勤劳。 2、将词卡贴在黑板上,组织学生分组赛读;开火车读;计时抢读。 3、摘苹果游戏:一个词卡为一个“苹果”,师摘一个“苹果”(词卡),生背 诵书中带有该词的句子。 三、指导写字 1、字形分析、范写。 波、浪:都有三点水,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灯、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灯”字的火字旁“捺”变为“点”;“作”字右边 注意上面一横长,下面两横稍短。 字、苹:上下结构,上短下长。 丽:上面是一长横,不是两个短横。 劳:要与“旁”区分字形。 2、学生先书空,再描一个,写一个。 3、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写字展示、评价。 四、拓展活动 1、合作交流:学生拿出各自创作的秋天的诗歌和图画,小组交流、欣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爷爷的压岁钱教案及原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爷爷的压岁钱教案及原文四年级上册语文爷爷的压岁钱原文年幼时,每逢过春节,爷爷都要给我压岁钱。
当时,让我激动的是那几枚硬币,过后,值得回味的却是爷爷寄托在压岁钱里的良苦用心。
7岁那年春节,我刚刚在院子里燃放过爆竹,就奔向爷爷索要压岁钱。
爷爷的大手却握得紧紧的,我费了半天劲才掰开。
但入目的却是满手的老茧(jiǎn),压岁钱在哪儿呢?看着我焦急的目光,爷爷笑着说:“我把压岁钱藏在院子里了,你去找吧!”对压岁钱的渴盼,促使我去角的坛坛罐罐,去摸屋前门后的夹缝小洞......不知是累还是急,汗水一会儿就流了下来。
在一旁看热闹的奶奶丢给我一个眼色。
按照她的指引,我直奔鸡窝,果然,在鸡下蛋的草窝里拿到了几枚伍分的硬币爷爷给我的压岁钱!爷爷走过来对我说:“孩子,这钱是卖鸡蛋攒(zǎn)下的,去抓一把米来,喂喂这几只鸡!”又一年的春节,我已经10岁了,爷爷说压岁钱埋在菜园子里了。
爷爷嘱咐我说:“从园中那口水井向东走10步,再转身向北走5步,弯腰去扒就行了。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向菜园跑去!走进菜园,一步步量过去,掀开脚下的冻土,没有;再把周围的冻土一块块掀开来,也不见钱的影子。
我有点儿泄气了,一屁股坐在地上,气恼地抓起土块儿向远处扔去,不明白爷爷为什么要骗我。
后来,当我懒洋洋地起身准备回家的时候,却见爷爷大步流星地从远处走来。
这时,我猛然醒悟,转身走回菜园边,迈着大步又重新量了一遍,果然找到了几枚硬币。
爷爷已经走到了我的面前,问我:“翻了几块土坷(kē)垃(lā)就烦了?”爷爷边说边慢慢蹲下身去,望着黑油油的土地说:“孩子,咱一家人吃菜就靠这园子,五谷杂粮也是从土坷垃里扒出来的,可不能烦哪!”12岁那年春节,我已上五年级,也懂事了,不再伸手向爷爷要压岁钱。
可爷爷在春节那天早上仍对我说:“压岁钱给你预备好了,你猜放在哪里了?”书包里、抽屉(tì)里、枕头下,一切可能放的地方猜了个遍。
五年级语文上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教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教案教学日期教学内容 1、《爷爷的压岁钱》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具体描写,表达真实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义,体会爷孙之间浓浓的亲情教学准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板书“压岁钱”,师生交流谈话。
再补全课题,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课文中,爷爷的压岁钱有什么与众不同呢?请大家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①一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和词语,把句子读通顺。
②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③三读课文,把爷爷三次说的话语找出来,画上波浪线,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再综合思考一下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①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填表格讨论:根据表格,看作者是怎样清晰有序地讲述爷爷给压岁钱的情况的。
②体会爷爷说话的含义。
③深化阅读体验。
从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深化阅读体验:一是归纳性的讨论爷爷给“我”的仅仅是压岁钱吗,它还是什么;二是说一说自己的压岁钱时的心情和想法,以唤起学生的情感认同;三是深化体验,获得教益。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到长辈对后辈的关爱与寄予的深切希望,体会爷爷与“我”的亲情,懂得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
④领悟表达方法四、积累内化 1、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 2、把文中的四字词语抄写在“自选词语”栏中。
3、迁移练习①写字,练写课后的12个生字,注意写好“掀”、“懒”、“嚼” ②用“启迪”、“恍然大悟”造句五、实践活动在班级开展一次“压岁钱该怎么用”的交流活动,概括活动情况,写一份倡议书。
自我调整建议自我调整建议板书设计 1、爷爷的压岁钱给压岁钱的次数时间放压岁钱地点爷爷说的话教学反思教学日期教学内容 2、《花边饺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妈妈两代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深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1爷爷的压岁钱

答:爷爷希望母鸡:健康成长,多下 蛋,多换零用钱来补贴家用; 爷爷希望土地:年年有个好收成,维持 基本衣食;爷爷希望“我”:努力学习, 掌握本领,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美 好的生活。
练一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jǔ jué xiè qì qǐ dí huǎng rán dàwù ( ) ( ) ( ) ( ) 二、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奔 _____( ) _____( ) 嚼 _____( ) _____( ) _____(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 我把周围的冻土一块块掀开来,也不见钱的 影子。(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谷杂粮也是从土坷垃里扒出来的。(改反 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悟: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爷爷借助压岁
钱寄托的良苦用心。他用自己特别的方式向自己 的孙子诠释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自己对人生 的领悟来启迪他的孙子——
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1.作业本生字:一音、三词、字,必须 正确规范。 2.答课后练习题并背诵。 3.本课所学(*知识点)所感、所悟以 及好词佳句写在积累本上。 4.背课文。 5.预习古诗三首。
2.作者是怎样清楚有序的讲述爷爷三次给压 岁钱的情景的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对学环 节,和同桌一起完成对学提示中的内容。(生回 答完成表格) 爷爷给压岁钱的 次数 时间 放压岁钱的地点 爷爷说的话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结构:总——分——总 一部分:(第1自然段)爷爷给“我”压岁钱,令我回味无 穷。 二部分:(第2-6自然段)回忆年幼时爷爷三次给“我”压 岁钱的情景。 1.“爷爷第一次给我压岁钱的时间是七岁那年,地点是鸡窝 里,爷爷说的话是:孩子这钱是卖鸡蛋攒下的,去抓一把米来 ,喂喂这几只鸡!” 2.爷爷第二次给我压岁钱的时间是十岁那年,地点是菜园 里,爷爷说的话是:孩子,咱一家人吃菜就靠这园子,五谷杂 粮也是从土坷垃里扒出来的,可不能烦哪! 3.爷爷第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时间是十二岁那年,地点是上 衣口袋里,爷爷说的话是:以后你长大了,记住,自己的钱在 自己身上装着呢! 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多年以后,我对爷爷给压岁钱
给老人包红包什么数字比较吉利

给老人包红包什么数字比较吉利给老人包红包什么数字比较吉利?老人、长辈给666、888、999等数字的红包是一个很好的寓意。
一方面,可以让老人开心,一家人可以团聚。
它对长辈的心理有一定的安慰,意味着家庭和睦、幸福。
今天一起来看一下过年给长辈红包吉利数字以及老人吉利长寿数字红包。
过年给长辈红包吉利数字600:数字6是一个幸运数字,带有6的600是一个偶数,以表示成对的好事祝福,整数也是愉快和吉祥的,这意味着一帆风顺。
800:数字8一直被视为幸运数字,与“发财”谐音,意味着发财顺利。
999:这意味着永恒。
1588:这张照片是关于我一生的财运。
这也是意味着增加好运气。
1666:意味着人生是一段一帆风顺的旅程,并永远幸福快乐。
1888:意味着财运非常好。
老人吉利长寿数字红包在数字中,最吉祥的是六和八,所谓“六六大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
如今花几十万元去买一个数字最多的六和八已经不是奇闻了。
但也有很多禁忌,一般来说,我们应该避免单数,因为好事成双。
“三”与“散”谐音。
禁止在这一天过生日和结婚,生日庆祝和送礼也禁止使用“三”的数字作为健康长寿的红包数字。
“四”与“死亡”谐音,非常危险。
所以,门牌号、车号、手机号等都不应该有这个号码,给老人的红包也不能出现。
“五”与“无”谐音,意思很不好。
对老人包红包时也不能出现这个数字。
“九”也是是相当禁忌的,因为世界上一些主要作曲家,如贝多芬,在创作第九交响曲后去世。
在婚姻最好的时候,“九”代表一段很长的时间。
年龄是最忌讳的,例如,19岁女性结婚的忌讳年龄;人们认为自己是十九岁、二十九岁、三十九岁、四十九岁……当他们说自己又多了一岁时,他们通常称自己是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
老年人也很容易把这当成禁忌,事故或死亡的比率高于平均年龄。
给老人发红包的金额没有固定的金额,这主要取决于个人经济状况。
对于老年人来说,给老人包红包是年轻一代对老人的祝福,钱的多少不重要,更加看重心意,所以只需要尽我所能。
郑振铎压岁钱读后感

郑振铎压岁钱读后感
《压岁钱》是一本由郑振铎所著的绘本,讲述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和他的爷爷之间的故事。
小男孩每年都会收到爷爷送的压岁钱,他会把钱放在一个小盒子里,每次看到小盒子里的钱,他都会想起爷爷,想起爷爷给他的温暖。
小男孩每次收到爷爷的压岁钱,他都会把钱放在小盒子里,慢慢积累,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小盒子里的钱已经够他买一辆自行车了,他非常开心,他知道这是爷爷给他的礼物,他知道爷爷一直在关心他,他也知道爷爷一直在陪伴他。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爷爷对孩子的爱,他用压岁钱来表达他对孩子的关心,他用压岁钱来给孩子一份礼物,让孩子感受到他的爱。
这本书也让我感受到了孩子对爷爷的爱,他把每一分压岁钱都珍藏起来,他把每一分压岁钱都当作爷爷给他的礼物,他把每一分压岁钱都当作爷爷对他的关心。
《压岁钱》是一本充满爱的绘本,它让我感受到了爷爷对孩子的爱,也让我感受到了孩子对爷爷的爱,它让我明白了爱是一种双向的,只有当我们用心去爱,才能收获到爱。
压岁钱的故事传说

压岁钱的故事传说
“哎呀,过年啦,又能拿好多好多压岁钱啦!”我兴奋地喊着。
每年到了春节,我最期待的就是压岁钱啦。
这不,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早早地起了床,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拜年。
到了爷爷奶奶家,一进门我就大声喊:“爷爷奶奶,新年好呀!”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连忙把我拉到身边,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说:“乖孩子,新年好呀!”接着,爷爷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大红包,递给我说:“这是给你的压岁钱,希望你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快快乐乐的。
”我高兴地接过红包,说:“谢谢爷爷奶奶!”
从爷爷奶奶家出来,我们又去了叔叔婶婶家。
一进门,我就看到堂弟在那玩玩具呢。
我跑过去跟他打了个招呼,然后就开始和他一起玩。
不一会儿,叔叔婶婶就出来了,婶婶笑着说:“哟,这俩孩子玩得还挺开心呢。
”叔叔也笑着说:“来,给你们俩发压岁钱啦。
”说着,就给了我和堂弟一人一个红包。
堂弟拿着红包,高兴得手舞足蹈,我也开心极了。
拜完年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红包,数了数里面的钱,哇,好多呀!我心里美滋滋的,想着这些钱可以用来买好多我喜欢的东西呢。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白天收到的那些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压岁钱可不仅仅是钱呀,它还包含着长辈们对我的爱和祝福呢。
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长辈们的期望。
我突然想到,这压岁钱不就像是春天里的一阵暖风吗?温暖着我们的心。
它又像是一颗甜蜜的糖果,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甜蜜。
我真希望每年都能收到这么多的压岁钱呀,哈哈!这就是我和压岁钱的故事,你们的呢?。
第1课《爷爷的压岁钱》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悟:
课文中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提示:你拿到压岁钱是什么样的心 情?有哪些想法?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思考:“良苦用心”是什么意思?爷爷 赠我压岁钱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思考:现在让我回味的是什么? 爷爷对我的期盼。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1.六岁时的我对压岁钱有着怎样的渴盼? 爷爷为什么要把压岁钱藏到鸡下蛋的草窝 里? 爷爷之所以把压岁钱放在草窝里, 是想让孩子明白:家里的日常生活能够 维系,有老母鸡的功劳,要懂得感恩。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教科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课件PPT
1 爷爷的压岁 钱
课件PPT
资料宝袋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 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 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 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 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 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 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 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 “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 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 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 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 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 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 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 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爷爷的压岁钱》说课设计说教材:课文通过回忆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回味了爷爷寄托在压岁钱里的良苦用心。
全文按“总—分一总”布局,结构整齐,层次清晰,前后呼应,主题突出。
人物描写生动传神,情感表达深沉凝重,语言运用质朴平实。
通过语言文字,运用“生活导引,激疑研读,互动生成,积累内化”的模式行之于“读”,导之于“悟”进行教学。
本设计力求体现由教师教转变为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说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理解“良苦用心、恍然大悟、意味深长”等词语。
3.通过对爷爷语言的读、悟,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深切希望:联系生活。
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
4.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
领悟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说重、难点:1.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义,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
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说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收集压岁钱的来历。
说流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师板书:压岁钱,然后谈话:春节的时候,长辈们都要给我们压岁钱,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压岁钱的来历)教师简介有关压岁钱的典故。
适时引出故事:有这样一位爷爷,他给孙子压岁钱的方式与大家的不同。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补充板书后出现课题:爷爷的压岁钱。
第二环节:研读文本(一)走进文本——感知“压岁钱”1.学生自由轻轻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交流回答:课文写了爷爷几次给我压岁钱,每次都有什么不同? 借助板书理清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并简单说说爷爷给我压岁钱的情景。
(二)、细读文本——质疑“压岁钱”1.学们细细读课文。
2.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巡视检查。
3.反馈交流:在读书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值得探讨的问题?问题预设:(1) (2) (3) (4)(三)、精读文本——感悟“压岁钱”板块一:7岁那年从课文的描写中,你感受到那个年代是个怎样的年代?教师相机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
小结:爷爷叫我给鸡喂米其实是想告诉我——农家零用钱来之不易。
是鸡使我们的生活好了一点点,鸡是我们的希望。
(4)有感情地朗读爷爷说的话。
板块二:10岁那年爷爷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压岁钱在什么地方,而要叫我去量,去扒呢?这又让你想到了什么?出示课件,学生读。
小结:是土地让我们有了菜,有了五谷杂粮,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们要靠土地、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生存。
板块三:12岁那年爷爷说的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
采用自读感悟的方法,借助文章第7自然段的描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读懂爷爷“想说又未说出的话”。
采用“批注”既是学习方法的渗透,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回读文本一深化“压岁钱”。
学生再读爷爷说的话。
这一句句温暖人心的话,无不倾注着爷爷对我的爱。
那么,爷爷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这就是爷爷的良苦用心。
)小结: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爷爷借助压岁钱寄托的良苦用心。
他用自己特别的方式向自己的孙子诠释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自己对人生的领悟来启迪他的孙子——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课文通过回忆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回味了爷爷寄托在压岁钱里的良苦用心。
全文按“总—分一总”布局,结构整齐,层次清晰,前后呼应,主题突出。
人物描写生动传神,情感表达深沉凝重,语言运用质朴平实。
设计理念:通过语言文字,运用“生活导引,激疑研读,互动生成,积累内化”的模式行之于“读”,导之于“悟”进行教学。
本设计力求体现由教师教转变为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理解“良苦用心、恍然大悟、意味深长”等词语。
3.通过对爷爷语言的读、悟,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深切希望:联系生活。
体会爷爷与“我”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
4.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
领悟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义,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
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收集压岁钱的来历。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会得压岁钱)板书压岁钱。
2、当我们拿到压岁钱的时候,一定都很高兴。
你能说说印象最深刻的那次吗?(学生自由说)3.有这样一位爷爷,他给孙子压岁钱的方式与大家的不同。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补充板书后出现课题:爷爷的压岁钱。
二、初读文章 1、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朗读互查字词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
并把个别不认识的字通过小组成员的帮助能够正确认读。
三、细读文本1、开火车朗读课文思考:看看我们能读懂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2、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巡视检查。
交流:在读书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值得探讨的问题?问题预设:(1)爷爷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以后你长大了,记住,自己的钱在自己身上装着呢!”当时对爷爷的话似懂非懂,似懂非懂是什么意思?“我”懂了什么?不懂的是什么?(2)爷爷为什么要把压岁钱藏在鸡窝里,菜园里,“我”的身上?他的良苦用心是什么?(3)爷爷想说而未说出的话是什么?(4)母鸡、土地和我是爷爷最寄希望的对象了。
爷爷的希望究竟是什么?随机板书:良苦用心想说而未说出四、精读文本1.每次爷爷给我压岁钱时都说了什么话,他想说而未说出的话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2—6自然段,画出爷爷说的话,并联系第7自然段“咀嚼”一番,看看我们能“咀嚼”出什么来,写在句子的旁边。
2.学生自读,批注。
3.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点拨引导。
)板块一:7岁那年(1)随着学生交流出示:爷爷走过来对我说:“孩子,这钱是卖鸡蛋攒下的.去抓一把米来,喂喂这几只鸡!”(2)引导学生:联系第7自然段中“靠养几只鸡换零花钱,在20世纪70年代里,实在是农家生活的写照”,抓住“攒”感受零用钱的来之不易。
(3)小结:爷爷叫我给鸡喂米其实是想告诉我——农家零用钱来之不易。
是鸡使我们的生活好了一点点,鸡是我们的希望。
(4)有感情地朗读爷爷说的话。
(借助感叹号猜测爷爷当时的心情,读好爷爷说的话。
)板块二:10岁那年(1)随着学生交流出示:爷爷边说边慢慢蹲下身去,望着黑油油的土地说:“孩子,咱一家人吃菜就靠这园子,五谷杂粮也是从土坷垃里扒出来的,可不能烦哪!”(2)从爷爷“慢慢蹲下身”让你想到了什么?(爷爷对土地的珍惜。
他老人家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汗水流进土地里,生存的希望也在土地上,爷爷把土地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子。
)爷爷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压岁钱在什么地方,而要叫我去量,去扒呢?这又让你想到了什么?出示课件,学生读。
“咱一家人吃菜靠这园子,是园子里的地让我们有菜吃,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所以——可不能烦哪!”“五谷杂粮也是从土坷垃里扒出来的,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所以——可不能烦哪!”(3)小结:是土地让我们有了菜,有了五谷杂粮,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们要靠土地、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生存。
板块三:12岁那年(1)随着学生交流出示:爷爷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以后你长大了,记住,自己的钱在自己身上装着呢!”(2)爷爷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爷爷的希望是什么呢?“自己的钱在自己的身上”,这里的钱单单指钱吗?(能力、前途、命运等)(3)小结:这就是爷爷的话,他是想告诉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本领,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4)有感情地朗读爷爷说的话。
(结合“意味深长”理解读)五、回读文本。
1.爷爷用他最朴实的方法,寄托着对晚辈的殷切希望。
十多年过去了,至今,我都久久难忘。
(学生再读爷爷说的话。
)2.这一句句温暖人心的话,无不倾注着爷爷对我的爱。
那么,爷爷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这就是爷爷的良苦用心。
)3.小结: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爷爷借助压岁钱寄托的良苦用心。
他用自己特别的方式向自己的孙子诠释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自己对人生的领悟来启迪他的孙子——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爷爷的压岁钱爷总起:回忆爷爷给“我”压岁钱爷7岁时——鸡窝里的压分述10岁时——菜园里良苦用心岁殷切希望钱12岁时——衣袋里总结————“我”的感悟《爷爷的压岁钱》反思在本节课中,我运用“生活导引,激疑研读,互动生成,积累内化”的方法行之于“读”,导之于“悟”。
力求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不同用意,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通过比较设疑,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细读文本阶段,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继而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借助文章第7自然段的描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引导学生读懂爷爷“想说又未说的话”。
采用“批注”既是学习方法的渗透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说前面是一颗珍珠,那么回读文本深化“压岁钱”阶段就是将珍珠串联成串,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部分回归到整体,进一步深化对爷爷“良苦用心”的理解。
“我”咀嚼回味爷爷的良苦用心是“我”成长与成熟的基础。
本课中的“压岁钱”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教学时我从学生生活经验导入,拉近了学生与本文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教学能够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由于本文较长,在教学过程中,我适当取舍,将爷爷给“我”压岁钱的情景部分简化处理,学生读懂即可,将重点放在了爷爷给“我”压岁钱时所说的话上,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使学生从爷爷的话语中感受他对“我”的关爱和深切希望。
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我在指导学生挖掘压岁钱中蕴含着的良苦用心时,如果能联系实际,让学生回忆自己得到压岁钱时,长辈对你说了什么,然后再细细地体会他们给压岁钱的深刻用意,这样既能深化文章主题,又能使学生感受到长辈对他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