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微波技术及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微波知识培训(1)

微波知识培训(1)

终端站:处于微波线路的两端或分支线路终点。它只对一个方向收信和发信。 终端站可以上下所有的支路信号,并可以作为监控系统的集中监视站或主站。 中间站:处于线路中间,只完成微波信号的放大和转发,不上下话路。设备比较简单。 再生中继站:处于线路中间,可以在本站上下部分支路。还可沟通干线上两方向间的通信。可作监控系统的主站或受控站。 再生中继站只能采用基带中继方式。 枢纽站:处于干线上,完成数个方向的通信任务,可以上下全部或部分支路信号。 监控系统中,枢纽站一般作为主站
微波的定义
微波Microwave: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微波射频为300MHz~300GHz,是全部电磁波频谱的一个有限频段。 微波一般称为厘米波。 根据微波传播的特点,可视其为平面波。 平面波沿传播方向是没有电场和磁场纵向分量的,所以称为横电磁波,记为TEM波。有时我们把这种电磁波简称为电波。
微波频率划分
微波设备由室内单元 (IDU)、室外单元 (ODU)、 网管系统、同轴电缆和天线组成
一跳系统之间的通信
IDU的作用
IDU主要把业务数据、辅助数据、网管及交换数据按一 定数据格式复接成帧,传给调制解调模块,调制解调模 块再完成基带调制解调、中频变频等功能。
行业内其他厂家的IDU构架
IDU 610
但微波也存在着相应的缺点:应具备视距传输条件,两站之间传输的距离不是很远;频率必须申请;通信质量受环境的影响较大;通信容量不能做到很大。
光纤、微波传输方式比较
光 纤
微 波
传输媒介
光纤
自由空间
抗自然灾害能力


灵活性
较低

建设费用


建设周期


传输速率

微波接入方案

微波接入方案

微波接入方式●微波技术概述迄今,尽管中国电信基础建设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仍无法满足网络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无线微波扩频通信以其建设快速简便等优势成为建立广域网连接的另一重要方式,并在一些城市中(如北京)形成一定规模,是国内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有效补充,引起了很多网络建设单位的兴趣。

微波扩频通信目前在国内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是企事业单位组建Intranet并接入ISP。

一般接入速率为2M-20Mbps,使用频段为2.4G-5.8GHz,该频段属于自由辐射频段,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不需要无委会批准的自由频段。

●微波技术实现方法系统结构图:1、结构介绍:该结构是典型的点对点无线联网架构,是以将异地的、两个相互独立的局域网(小LAN)统一连接到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大范围的、整体的内部局域网(大LAN),好比是相距遥远的两个部门如同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共同使用网络资源。

该无线网络系统可以完全理解为两边拉了一条看不见的光纤,或者说是一条“无线光纤”。

其功能完全与有线网络一样,使用的网络协议也都完全一样,仅仅是将光纤替换为微波、传输介质变动了而以。

无线协议间的区别:802.11b:传输距离很远,并且很稳定,尤其做点对多点的结构也很理想,但最大的缺点是带宽偏小,不适合做大数据量的传输。

因此该产品比较适合那些距离较远、对带宽要求不是很高的用户。

因该产品的性价比很高,传输距离很远,历经6年的风雨考验依然占有无线市场的一席之地。

802.11g:由于与11b协议所使用的频率一致,而带宽却提高了5倍,为此而牺牲掉了传输距离,只适合做近距离的桥接或覆盖。

因此11g 协议对天线信号的强度与稳定性要求很高,不能有较强的电磁波干扰。

该模式下尽量使用24DBI定向天线(增益高、能量集中、信号足、稳定性好),对于点对多点的全向天线来说,半径距离不要超过1000米。

定向天线之间可以达到1、2Km。

这类产品适合那些对传输带宽要求很高,而相距不是很远的用户使用。

微波技术简介

微波技术简介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7
领先的时钟同步方案
主时钟
TD-Scdma FE/GE Cdma FE/GE FE/GE Wimax TDD FE/GE
1588v2/Sync.E Eth.
PSN
RNC/AGW/aGW
LTETDD
正交两极
带宽提升4倍 带宽提升 倍 传送距离提升2.5倍 传送距离提升 倍
全谱宽支持XPIC 全谱宽支持 (7M/14M/28M/56M) 单载频容量最大达800M 单载频容量最大达
业界唯一单设备空口带宽最大 1.6G RTN 620 单设备达到 1.6G RTN 950 单设备达到 单设备达到1.6G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4
华为网络化IP微波 引领宽带化转型 华为网络化 微波
微波IP化 全业务承载, 微波 化,全业务承载,多种传送模式
• 一体化微波,TDM/ATM/IP全业务传送,支持TDM->Hybrid->Packet平滑演进
Evolution
• 业界唯一支持端到端MPLS的IP微波,与PTN共平台,构建面向连接的分组网 络 • 率先提供同步以太和1588v2时钟,满足2G/3G/LTE基站分组同步要求
华为IP微波提供领先的IP同步方案:1588V2, 华为IP微波提供领先的IP同步方案:1588V2,同步以太 IP微波提供领先的IP同步方案 两个唯一: 两个唯一:
业界唯一在微波上实现1588V2时钟,实现相位同步要求,精度可达GPS等级 1588V2是目前唯一无需外加设备即可满足所有移动制式要求的时钟标准
Economic

数字微波原理

数字微波原理
传输性能的挑战
随着传输速率的提升,数字微波设备在信号处理、调制解 调等方面面临技术挑战。解决方案包括采用先进的信号处 理算法和优化硬件架构。
多径衰落的挑战
在复杂环境中,多径衰落成为影响数字微波传输性能的关 键因素。解决方案包括采用先进的信号合成技术和动态信 道分配策略。
高成本与设备尺寸的挑战
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微波设备正朝着更小尺寸、更低成 本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大规模部署的需求。
低功耗设计
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数字微波设备的低功耗设计成为重要的发展 趋势,通过优化硬件架构和采用先进的制程技术来实现。
智能化处理
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数字微波系统将实现智能化信号处理, 自动优化传输性能,提高网络可靠性。
数字微波技术在5G网络中的应用
01
5G回传
数字微波技术作为5G回传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大带宽、高速率的传
02
数字微波收发信机通常由调制解调器、中频处理单元、射频收发单元和电源等 部分组成。
03
调制解调器负责对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中频处理单元负责对信号进行变 频和滤波等处理,射频收发单元负责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电源提供设备所需的 电能。
数字微波中继站
数字微波中继站是数字微波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将数字信号从一个站点传输到另一个 站点。
解码
在接收端,数字微波信号需要通过相应的解码方式还原为原 始数据。解码过程与编码过程相反,需要根据不同的编码方 式采用相应的解码算法,如相干检测、非相干检测等。
数字微波信号的频谱压缩与展宽
频谱压缩
为了提高数字微波信号的传输效率,可以采用频谱压缩技术。频谱压缩技术通 过改变信号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将信号的频谱压缩,从而在相同的带宽内 传输更多的数据。

数字微波传输网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作用分析

数字微波传输网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作用分析

在广播 电 视信号传输中的 作用进行浅 谈。 关键词 数 字微波 ;广播电视 ; 信号传输 中图分类号 9 4 § 文献标识码 : A 近些年 来 , 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商的推动下 , 通信、数 据交换等技术都 日渐成熟和完善 , 在这一定程度上促进 7数字
微波技术的发展 , 各种各样的 以数字微波技术为核心的通信系 统相继 出现 , 也都获得了大范围推广应用 , 尤其是 S D H( 间步
数字微波技术是一种非常先遴的无线通信技术 , 它的特点 大体上可概括为传输能力强、使手维护 易于组网 投资建设 成本低、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等。正是因为数字微波技术 所具有 的这些特点使其在诸多领域当中获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早期 ,由于微波技术并不算太完善 , 以其为核 心构建起来的微 波通信 系统基本上全部都是模拟制式 , 在当时该系统与载波传
1 )微波 。微波本身属于一种射频频率 ,它最显著的特 点 是 工 作 频段 较 宽 , 通常情况下 , 最 大 的 波段 频 率 能够 达 到 3 0 0 G H z , 波长 为 1 I I 1 — 1 i n o t , 其 中包括 三个 波 段 , 即分 米 波 、厘米 波 以及毫 米 波 。 由于 微 波 具有 频 率 高 、波 长 短 的特 性 , 所 以微 波 通信都 需要通过设置抛物面天线进行信号传输和接收。当给定 天 线 的 口面 积 时 , 便 可 以制 成 高 增 益 天线 , 这 是 因 为增 益 与 波 长 的平 方 成 反 比 , 如 果波 长 较 之 周 围 的物 体尺 寸小 很 多 时 ,由 微波所产生的电磁波相当于光波的特性 , 这样一来便能够获得
的 组成 部 分之 ~ , 通 过大 量 的调查 统 计 发现 ,目前 比较 常 用 的

浅谈新一代IP微波技术

浅谈新一代IP微波技术

DOI:10.19392/ki.1671-7341.201827018浅谈新一代IP 微波技术黄家东海南省海口微波站㊀海南海口㊀570206摘㊀要:IP 微波技术是现代应急通信新技术,在现代通信技术的传统模式中利用通道进行传输时,对于宽带有较大要求,而IP 微波技术是一种全新传输技术,它具有较多优点,比如宽带利用率高以及传输多种数据业务,传输数据更加简洁,对于提高传输质量有着更好的保障,在进行传输时能够充分利用微波相对于光纤来说并不是很富裕的传输宽带㊂鉴于IP 微波技术具有较多的优点,因此,IP 微波技术逐渐成为现代地面无线应急通信系统重中之重㊂本文结合目前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展开叙述,首先对传统微波技术在传输方式上与新一代IP 微波技术进行对比,体现出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在传输方式上具有的传输优点,再结合IP 微波技术特点展开详细论述IP 微波技术所具有的先进性㊂关键词:IP 微波技术;先进性㊀㊀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凭借IP 丰富业务类型以及具有较高灵活适应调制特性和G 比特级的大宽带传输,多方位网络化㊁高端业务管理等优势,逐渐成为当前地面无线应急通信㊂在国家发生地质灾害或者突发性事件时,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保障救援必要性和实效性㊂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对于救援具有更高效更快速优点,能够应急保障较多业务疏导㊁链路保护等,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具有部署快捷,安装灵活,设备安装紧凑,运转方式便捷,是国家应急通信中常用无线传输系统㊂1传统微波技术与新一代IP 微波技术传输方式对比1.1传统微波技术传统微波技术采用的是时分复用模式㊂通过不同信道或者是时隙中的交叉位脉冲,在一个传输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化的数据㊁语音和视频等信号㊂在传统微波技术下,每一个信号必须要时刻占有分配给它的带宽㊂即便是没有数据传输时,每个信号也需要占有一定带宽,因此,传统微波技术传输方式对于宽带要求较高㊂假如需要传输二百五十兆的数据,对于总通道而言,就要保证总通道中带宽必须大于或者等于二百五十兆,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条件,就会导致数据失真,使得传输数据无法完整传输,造成数据部分流失㊂因此要保证在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数据部分丢失现象,就必须要确保通道过程中总带宽必须要大于或等于所要传输数据带宽,这是传统微波技术传输方式存在一大弊端㊂1.2新一代IP 微波技术新一代IP 微波技术是以IP 模式传输数据信号的,IP 是 网协 意思,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协议㊂IP 协议具有一定开放性,它可以将所有各种类型计算机都实现在因特网上进行互相通信㊂它把各种不同帧转化成为一种数据包业务㊂也就是把各类数据分段打包,然后再把所打包再传送出去㊂IP 协议所打成包,这个包就是数据包㊂这个数据包是独立的,在进行传送的过程中也是独立传输,因此把这个包叫做数据包㊂IP 数据包是传输在ISO 网络七层结构中的网络层,由IP 报文头和IP 报文用户数据组成,IP 报文头长度通常处于20个字节至60个字节之间,一个IP 分组最大长度则有一定范围界定,是不能超过65535个字节㊂2IP 微波技术特点2.1带宽利用率高IP 微波技术是根据IP 协议来实现传输功能,这种实现方式是借助IP 微波技术把以前空中传输数字信号变成了现在IP 协议中数据包信号㊂由上可知,数据包信号具有一定开放性功能,因此在进行传输过程中,每一个数据业务都不会占用固定通道带宽㊂而且新一代IP 微波技术能够根据IP 协议所具有特性,按照指定规则能够自行进行数据包分配,具有一定优先选择性㊂例如,通道总宽度为二百兆,此时如果需要所传输的数据业务为二百五十兆㊂在这二百五十兆数据业务中有一些数据是紧急,急需要进行传递,而有一些数据是非紧急不需要立即进行传递,这时IP 微波技术便能够将这些数据业务进行优先级划分㊂根据业务紧急先后次序进行一定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就不会导致数据业务在传输过程中造成数据缺失,这就在某些程度上加大了通道带宽利用率㊂因此,新一代IP 微波技术与传统微波技术相比较而言,新一代IP 微波技术能够更容易也能够更方便进行数据业务传输㊂2.2能够简单对数据业务流进行区分利用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在一个通道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同类型数据之间传输㊂这种方式实现只需要在数据业务流上增加不同标识即可,不同标识在通道内进行传输时,IP 协议能够自行进行区分,这相对于传统微波技术而言,能够更加清楚区分相同数据业务㊂这就使得IP 微波技术在传输多业务数据流上具有更佳优势,不受使用端口数量限制,这在增加传输新业务能力上来讲,新一代IP 微波技术更加方便也更加简单㊂2.3对数据业务环保护更加智能化对于一些比较大网络数据传输,数据业务环保护是十分有必要㊂IP 微波技术环保护能够智能化判断最优保护通道,对数据业务起到一定保护功能,与传统微波技术相比,它不需要指定特定通道进行环保护㊂IP 微波技术环保护能够在占用更小通道带宽前提条件下,有效保障所传输数据业务㊂2.4QOS 功能保证传输质量QOS 是英文(Quality of Service)简称,中文意思即为服务质量㊂它是网络一种安全机制,对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具有重要作用㊂网络业务所涉及范围比较广,它不仅包括数据传播,而且还包括服务质量㊂所传输带宽,传送时延以及数据丢包率等等这些都是涵盖在网络业务范围之内,在网络中我们可以通过保障传输带宽进一步降低传送时延,将数据丢包率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等措施来将网络服务质量进行提升,这项传输质量服务保障功能在传统微波技术中是不具备的,这也是相对于传统微波技术而言比较先进一个创新点㊂3结论综上所述,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具有带宽利用率较高,能够简单对数据业务进行区分,还能够更加智能化对数据业务进行环保护,以及QOS 功能,能够进一步保证数数据传输质量㊂这些优点,都是新一代IP 微波技术所具有的㊂通过传统微波技术与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对比体现出新一代IP 微波技术所具有先进性,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将在通信行业中引起重视㊂它对于地面网络通信具有重要作用,这将成为通信行业发展新趋势㊂参考文献:[1]裴郁杉,胡云,陈丹.IP 微波在网络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 ].移动通信,2015,39(24):57-61.[2]孙三战.浅析分组微波方案在移动回传网中的应用及发展[J ].中国新通信,2015,12:81-82.[3]白辉森,张蒙.面向LTE 接入的海岛传输解决方案[J ].通讯世界,2014,10:26-27.[4]韩笑,朱武增.IP 微波在传送网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2:120-121.[5]吴贺君.我国微波技术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31(06):45-46.2科技创新科技风2018年9月. All Rights Reserved.。

微波实施方案

微波实施方案
-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和巡检,保障网络稳定运行。
5.验收与运营
-工程完成后,组织专业验收,确保工程达标。
-验收合格后,投入运营,提供通信服务。
四、安全保障措施
1.安全管理
-遵守国家通信安全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运行安全。
-建立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预防网络攻击和非法入侵。
2.合理规划站点选址,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选用低功耗、低辐射的微波设备,降低能耗和电磁辐射。
4.加强废物处理,确保固体废物、废液等得到合理处置。
六、项目总结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定期对项目进度、质量、效益等方面进行总结,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和改进。
本微波实施方案旨在规范微波通信网络建设,提高通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为我国微波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严格按照本方案执行,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2篇
微波实施方案
一、引言
微波通信作为现代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优势,如高传输速率、大带宽、强抗干扰能力等,广泛应用于城市、农村、山区等地区。本方案旨在为微波通信网络建设提供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网络的稳定、高效、安全运行,同时遵循国家相关法规与环保政策。
二、目标与需求
1.目标
-构建覆盖广泛、性能卓越的微波通信网络。
(2)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现有通信资源,制定微波通信网络规划方案,包括站点选址、设备选型、频率规划等内容。
(3)网络规划方案需充分考虑未来业务发展需求,具备一定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2.设备选型
(1)选择具有成熟技术、稳定性能、良好口碑的微波设备供应商。
(2)根据网络规划,选型设备需满足以下要求:
a.传输速率:满足业务需求;

微波施工组织方案(两篇)

微波施工组织方案(两篇)

引言:微波施工组织方案是指针对微波工程项目,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期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一项工作方案。

本文将从概述、正文内容、小点详细阐述以及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概述:微波施工组织方案是微波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对施工的内容和流程进行规划和指导,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高效和顺利进行。

正文内容:1. 施工准备阶段(1) 制定施工计划: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任务、施工顺序、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的安排等方面。

(2) 筹备施工材料和设备:根据施工计划,提前储备和购买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3) 开展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和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和施工要求的理解和掌握。

2. 施工过程控制(1) 资源管理:对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的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控制。

(2) 施工现场管理:建立施工现场管理机制,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实施安全防护措施等。

(3) 施工工艺管理:对施工工艺进行控制和管理,保证施工工艺的正确和安全运行。

(4)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规范和要求。

(5) 进度管理:建立施工进度管理机制,监控施工进度,及时处理和解决施工中的进度延误问题。

3. 施工质量保障(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现场清理、测量定位、土建工程准备等。

(2) 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对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进行规范和约束,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得到满足。

(3) 施工人员素质和技能培养:注重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培养,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4) 质量检查和验收: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 安全管理(1) 安全教育和培训: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微波技术及建
设方案
泰立TL 数字电视系统
X X X X X X X X X X
数字电视MMDS传输覆盖系统
技术参考方案
7月
泰立TL 数字电视系统方案
一、数字电视的特点
1、概述
随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技术、通信技术迅速向电视领域渗透,电视业正迎来一场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概括地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电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电视的数字化是网络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网络化是数字化的有益延伸和拓展。

电视技术从模拟向数字过渡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从技术角度来讲,数字电视技术具有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再生技术和纠错编解码技术使噪声不逐步积累,基本不产生新的噪声,保持信噪比基本不变,收端图像质量基本保持与发端一致,适合多环节、长距离传输。

(2)利用数字压缩技术使传输信道带宽比模拟电视明显减少,一般为模拟电视的1/6左右,甚至更小,这样能够合理利用各种类型的频谱资源,传送更多的电视节目。

(3)采用数字编码方法,便于实现加扰和解扰技术,使收费电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2、数字电视系统组成的关键技术
数字有线电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压缩、信道编码与调制、条件接收CA、用户管理系统SMS、中间件技术、机顶盒技术STB等。

它们的成熟度不尽相同,在做系统集成方案时必须考虑到上述关键技术的彼此关联度及现实的应用与发展,并遵循总局对数字电视平台的统一规划,有重点、分阶段的实施。

信源压缩编码:主要包含离散余弦变换(DCT)、差分编码、运动补偿、熵编码等。

对于运动图像的压缩编码,国际组织已制订了MPEG的国际标准(MPEG是运动图片专家组的简称)。

MPEG影视压缩过程包括滤波、彩色空间变换、数字化、分辨率转换、图像变换、量化和编码7个步骤。

其中前4个步骤又称为图像预处理,以获得较大的压缩率与提高图像质量。

后3个步骤为图像压缩,即将图像分成8×8个像素的图像块,然后用数学方法如离散余弦变换,把空间域表示的图像变成频率域中的系数,再对系数按不同等级量化,减少高频分量,最后再采用无损压缩技术
Huffman编码或算术编码对量化后的数据进行编码。

最后输出包长度为188字节,其中包头为4个字节,其余为载荷的TS信号。

复用:可分为一般复用和统计复用。

一般复用为将输入的多个TS流复接成一个比特率更高的TS流,但不改变各TS流中的比特率,因此输出TS 流比特率为输入节目比特率之和。

统计复用则对各输入TS流进行分析,按需动态分配,输出TS流中各TS流占用的比特率是动态变化的。

复用器是整个传输过程中关键的设备,复用器的功能直接影响到能否开展的业务以及实现整个传输网络管理的功能。

因此首先复用器是标准化产品,适应各种码流的插入。

其次对应于1个模拟信道,复用器的输入接口应保证在7路以上,因为对应于完全采用编码器的频道,1个8M的信道一般采用7编码,留有一路接口为EPG或数据业务插入。

同时输出接口多于1路,除正常加入CA系统外,为监控、热备份留有通道。

一个比较好的复用器,应具备强大的网络管理,在实现正常的监控、报警、设置参数外,还要有一定的参数编辑及码流分析的功能。

网络管理系统:
网管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控制枢纽,应包括以下功能
配置管理:网络节点、插板和端口的增加、删除、改变及拓扑结构的显示;在初始化的安装时应对参数进行配置,对软硬件进行检查;配置各个模块,包括I/O卡、端口和冗余配置等;每个模块上支持的协议、访问限制配置;节点管理权限口令的设置和修改。

性能管理:记录、统计并报告系统资源利用情况,并形成性能管理日志文件。

应能够对资源监测的门限值、告警的门限值进行设置;网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