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优秀教案(共6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优秀教案(共6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优秀教案(共6课时)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美丽的风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文章,分别是《草原》、《丝绸之路》、《美丽的小兴安岭》和《鸟的天堂》。

这些文章描绘了不同地区的美丽风景,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对文章深层次内涵的理解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在写作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会生字词,会用所学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会生字词,会用所学词语造句。

2.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次内涵的理解,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景观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本单元的主题——美丽的风景,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景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卡片游戏,让学生快速认读生字词。

然后,教师选取一些生字词,让学生用所学词语造句。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课文中所描绘的美丽风景,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2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通过一首首优美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本节课时,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境。

但是,对于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对于诗歌创作的技巧和表达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表达。

2.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提高诗歌创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二》的文本。

2.与课文相关的诗歌素材。

3.诗歌创作的纸张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语文园地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语文园地二》的课文,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感受诗歌的美。

朗读结束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歌美在哪里?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例如:“这首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实践,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诗歌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感受不同诗歌的魅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搭石》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搭石》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搭石》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读、写字词“石”。

2.了解“搭石”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主题。

3.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情节及寓意。

4.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听写字词“石”并掌握正确的读音。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1.理解“搭石”故事中的“搭石”寓意。

2.合理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短语,运用于日常表达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课文教材3.黑板、粉笔4.学生课前准备的参考材料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口语绕口令练习。

2.整体合唱与教师感情抒发。

二、课堂导入:(5分钟)1.宝贝,做题喽!建议:1.引出“石”的字形。

2.以谜语形式带出“石”的字词。

三、课文学习:(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小组阅读讨论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3.老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短语。

4.学生课文复述,准备小故事,表演片段。

四、课文默写:(10分钟)1.学生准备“搭石”课文默写。

五、课文整体教学:(15分钟)1.整体讨论课文内容及寓意。

2.讨论“搭石”在现实生活中的体会。

3.听取学生对“搭石”故事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复习当堂学习内容。

2.回顾今日学习亮点。

七、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复习题目和作业书上相关练习。

2.师生共同分享对“搭石”故事的感悟。

以上是本节课的备课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搭石”故事的理解和认识。

愿大家都能在语文学习中茁壮成长,展现自己的文学魅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二:“漫画”老师》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二:“漫画”老师》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二:“漫画”老师》教案(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习作二:“漫画”老师》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作文。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通过对老师的观察,用夸张、幽默的手法给老师画一幅漫画。

教材通过这篇作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老师的独特之处。

此外,学生可能对漫画这种表达方式较为陌生,需要引导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漫画的特点,学会用夸张、幽默的手法给老师画漫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3.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沟通。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夸张、幽默的手法给老师画漫画。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漫画的画法,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老师的照片或漫画,用于展示和示范。

2.准备漫画素材,如夸张的线条、表情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关于老师的照片或漫画,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特点,发现老师的独特之处。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漫画的画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用夸张、幽默的手法给老师画漫画。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漫画作品,分享观察和创作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建议。

5.拓展(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漫画作品,全班同学一起欣赏、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从欣赏的角度看待同学的作品,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思考、表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民间故事”。

本单元共安排了3篇课文,《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

这些课文都是民间口头文学的精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间故事,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民间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一些文言文式的表达和古代文化知识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培养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了解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文言文式的表达和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民间故事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民间故事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民间故事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包含了《将相和》、《草船借箭》、《麻雀》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和语文园地。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历史故事和人物,通过阅读和口语交际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品质,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朗读和表达方面,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此外,部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和人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认读和理解。

2.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解析。

3.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历史人物故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本单元的主题“历史故事和人物”,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历史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

4.巩固(5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位历史人物?为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引导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qualities of thesehistorical figures and how they can learn from them.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历史人物的事迹和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大单元集体备课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大单元集体备课

教材解读
与编者对话,深入了解单元的编排用意
为什么阅 读要有一 定的速度?
教材解读 与编者对话,深入了解单元的编排用意
二年级
开始学习默读
三年级
五年级
默读时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带着问题默读。
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 钟不少于300字。
语文课程标准
教材解读
与编者对话,深入了解单元的编排用意
教材解读 与教材对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搭石》 《将相和》
《什么比猎豹 的速度更快》
《冀中的地 道战》
《语文园地》
散文 历史故事 说明文 记叙文
教材解读
单元主题
教材解读
课题 《搭石》 《将相和》
提高阅读速度的的方法
呈现方式
学习提示、课后练习
训练重点
学习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学习提示、课后练习
学习连词成句的读
与教材对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说明文)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这 是一篇说明文,运用列数字, 做比较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 了几种速度非常快的事物,并 且指出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光被 人类轻易地拿在手上。
教材解读
与教材对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将相和》(历史故事)
《将相和》通过对“完壁归 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 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 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 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 大局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 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习作
习作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突出人 物特点; 培养修改习作的习惯。 评价标准: 人物是否有特点?事例 是否写具体了?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说明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二:“漫画”老师》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二:“漫画”老师》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作二:“漫画”老师》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能运用想象力进行创作,完成漫画作品。

3.能够合作完成集体备课,分享创作心得。

二、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信息。

2.能够通过创作漫画,表达自己的想法。

3.能够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与同学分享思路。

三、教学准备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各学生准备的创作工具,如纸、笔等。

3.教师做好教学PPT或者展示板。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老师通过介绍《习作二:“漫画”老师》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2.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想象力。

第二步:课文解析与讲解(2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解释生词,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词汇。

第三步:集体备课(3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创作漫画的想法和内容。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创作灵感,相互启发。

第四步:漫画创作(25分钟)1.学生根据集体备课的内容,展开创作漫画。

2.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想法,进行创作。

第五步:展示与分享(10分钟)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漫画作品,说明创作灵感和思路。

2.学生进行互评,相互学习借鉴。

第六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2.学生思考下节课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五、教学延伸1.可以让学生尝试用电子设备制作漫画作品,培养多样化的创作方式。

2.可以进行实地走访,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融入更多元素创作。

六、教学反思教师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以上为《习作二:“漫画”老师》教案(集体备课)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同时想象:你还看到什么?还听到了什么?
(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人们的欢笑的声音,谈话的声音,孩子歌唱的声音……)
5、指导朗读,运用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随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李宝升
课 时
第2课时
课 题
5.搭石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在“人影绰绰”中,“绰”是什么意思呢?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2)读一读这两个词,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溪水,溪水中怎样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我们可以由词联想到画面,同样也可以由画面联想到词:
出示画面:杨柳( )白雪( )明月( )
老人踏上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此刻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
(1)在你们的理解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2)文中的“协调有序”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自由地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3)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 学 预 案
个 性 设 计
一、介绍背景,导入。
1、刘章爷爷是当代诗人,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对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刘章爷爷来到大城市工作,当他看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1980年,他写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长留的那份景、那份情传达给我们。
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体会人们精心选择搭石,细心摆放搭石。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日常生活会怎样?
扣住“脱鞋挽裤”反复朗读去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作业设计:
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评价 与 反思
单 元

主 备 人
李宝升
执 教 人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
要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5 搭石 ...... 2
6 将相和 ...... 11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 21
○习作:“漫画”老师 ...... 27
○语文园地 ...... 31
单 元

主 备 人
李宝升
执 教 人
李宝升
课 时
第1课时
课 题
5.搭石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1、认识“汛、谴”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挽”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7个词语。
2、检查反馈,指导“惰、衡”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摆放”搭石的画面、“调整”搭石的画面、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孩子们,如果你是刘章的乡亲,你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语告诉大家什么是搭石?
教学
要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
准备
相关课件
教 学 预 案
个 性 设 计
一、回顾旧知,说搭石。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谁来为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1)学生读出这样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这样的情感吗?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呢?画一画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备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的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3、你还可以从什么词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1)绰字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
A.宽裕,缓 B.舒缓柔美 C.外号
(一)品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很美,谁能找出来?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呢?你看到了怎样的风景?边想边画出相应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时写出来。
2、学生读出找到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