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06-声和光(解析版)

合集下载

【五年中考】2019届中考科学:专题3-声现象和光现象(含解析)

【五年中考】2019届中考科学:专题3-声现象和光现象(含解析)

【五年中考】2019届中考科学:专题3-声现象和光现象(含解析)一、选择题1.(2018·浙江台州,6,4分)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A.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C.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D.只将F板绕O点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解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故C正确;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不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故D错误。

答案 C2.(2018·浙江温州,12,4分)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A.竖直向上移动B.竖直向下移动C.水平向右移动D.水平向左移动解析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不能中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能中目标,故B符合题意;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故C不符合题意;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中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3.(2018·浙江嘉兴,6,4分)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即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路可逆解析由于光的折射,水池底的光线经水面折射进入人眼,产生视觉,其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虚像在实物池底的上方,所以看起来池底变浅,踩下去后才有一种“踏空”的感觉。

答案 C4.(2018·浙江宁波,14,4分)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可以判断( )A.a是b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B.a是b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C.b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D.b是a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解析由题意可知,从水下向水面看,人在水下,鱼也在水下,所以是在同一介质中,因此可判断为反射,不是折射。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试卷学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在试卷首页的指定位置写上姓名和座位号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答题方式评见答题纸上的说明4.考试结来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5.如需画图作答,必质用黑色字造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图形线条描黑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a:40Cu:64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的”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液态甲烧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烧是有机物B.甲烷具有可燃性C.激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D.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2.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O”、“●”分别表示H原子和O原子)。

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C.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D.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3.繁殖季节,疏豆植株在花瓣打开前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雌落的柱头上。

这一过程称为()A.自花传粉B.异花传粉C.人工授粉D.风力传粉4.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

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消化食物中的脂肪5.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一位初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A.1250帕B.2500帕C.5000帕D.12500帕6.某一鸟类种群中具有嘴型细长、厚短等不同类型的个体,皆以树洞里的昆虫为食。

(完整word版)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卷(含答案)

(完整word版)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卷(含答案)

宁波市201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学试题姓名准考证号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题卷I、试题卷Ⅱ和答题卷。

试题卷共8页,有4个大题,33个小题。

满分为18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Ⅰ的答案在答题卷Ⅰ上对应的选项位置用2B铅笔涂黑、涂满。

将试题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Ⅱ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0:16 Na:23 S:32 Cu:64 I:127试题卷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第l~10小题,每小题4分,第1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55分。

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1.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2.科学理论的提出,必须要有一定的证据。

下列科学证据与科学理论相符合的是A.太阳黑子与目心说B.谱线红移与地球的演化C.微波背景辐射与宇宙热大爆炸D.始祖鸟化石的发现与生命起源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4.在缺水的旱季,非洲肺鱼深藏在泥洞中进行夏眠。

在夏眠时,肺鱼不吃不动,通过类似于肺功能的鳔来完成微弱的呼吸,直到雨季来临才破洞而出。

肺鱼在夏眠过程中A.不需要氧气B.新陈代谢完全停止·C.不能适应旱季环境D.体内有机物总量逐渐减少5.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

图中“科学”两字是A.变浅的虚像B.变浅的实像C.变深的虚像D.变深的实像6.人的有耳垂、无耳垂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耳垂、无耳垂由相同的基因控制B.控制有耳垂、无耳垂的基因是DNA上的某个片段C.有耳垂的父母生出无耳垂的孩子属于变异现象D.无耳垂的父母生出无耳垂的孩子属于遗传现象7.如图,实验中的女生长发上扬。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保证该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是A.金属球壳必须带电B.身体必须直接接触金属球壳C.身体必须与金属球壳不断摩擦D.身体与大地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隔离8.如图为甲生成乙和丙的反应示意图,其中丙是呼吸作用产物之一,则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是有机物C.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gD.乙由一种元素组成9.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致冷剂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1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 l是光敏电阻,其阻值大小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减小。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试卷学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在试卷首页的指定位置写上姓名和座位号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答题,写在其它地方无效。

答题方式评见答题纸上的说明4.考试结来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5.如需画图作答,必质用黑色字造的钢笔或签字笔将图形线条描黑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a:40Cu:64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的”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液态甲烧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烧是有机物B.甲烷具有可燃性C.激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D.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2.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O”、“●”分别表示H原子和O原子)。

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分子C.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D.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3.繁殖季节,疏豆植株在花瓣打开前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雌落的柱头上。

这一过程称为()A.自花传粉B.异花传粉C.人工授粉D.风力传粉4.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

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消化食物中的脂肪5.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一位初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A.1250帕B.2500帕C.5000帕D.12500帕6.某一鸟类种群中具有嘴型细长、厚短等不同类型的个体,皆以树洞里的昆虫为食。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真题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真题试题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中考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1.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的”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液态甲烷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烷是有机物B. 甲烷具有可燃性C. 液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D. 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答案】 C【考点】甲烷、乙炔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解析】【分析】A、根据甲烷是含碳元素的有机物分析;B、根据甲烷的可燃性分析;C、根据氧气的构成三种状态的原因分析;D、根据甲烷的性质分析。

【解答】液态氧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与气态氧气只分子间隔不同;故答案为:C。

2.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 )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 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B. 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O原子C. H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料D. O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O2分子【答案】 C【考点】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及结论分析,结合电解水为分解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解答。

【解答】A、水在通电条件下才可分解,错误;B、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氢分子和氧分子,错误;C、图示为化学变化,H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正确;D、 O原子能转化为O2分子不一定是通电条件,错误;故答案为:C。

3.繁殖季节,豌豆植株在花瓣打开前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雄蕊的柱头上,这一过程称为()A. 自花传粉B. 异花传粉C. 人工授粉D. 风力传粉【答案】 A【考点】花的结构【解析】【分析】传粉是成熟花粉从雄蕊花药或小孢子囊中散出后,传送到雌蕊柱头或胚珠上的过程。

传粉是高等维管植物的特有现象,雄配子借花粉管传送到雌配子体,使植物受精不再以水为媒介,这对适应陆生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解答】同一朵花中的花粉落在自身的雌蕊的柱头上,属于自花传粉;故答案为:A。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6 能量的转化与利用(解析版)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6 能量的转化与利用(解析版)

2019 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16能量的转化与利用一、选择题1.(2019·杭州11)对于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根据C=得知()A.比热跟热量成正比B.比热跟质量成反比C.比热跟温度变化成反比D.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答案】D【考点】比热容【解析】【分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物质吸收的热量、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据此解答。

【解答】根据公式可知,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它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物质吸收的热量、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无关,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A、B、C 错误,而D正确。

故选D。

2.(2019·台州12)下列是关于水蒸发致冷现象的解释,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②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④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此解释合理的顺序是()A.①④③②C.③①④②B.②③①④D. ④③②①【答案】A【考点】蒸发的操作【解析】【分析】解释水蒸发致冷时,先描述水分子的运动速度有差异,再说明哪部分水分子容易跑到空气中,最后说明剩余水分子的速度大小,进而判断剩余水的内能和温度变化。

【解答】关于水蒸发致冷的现象,解释如下:①水分子运动速度有大有小;②速度大的水分子动能大,更易摆脱周围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

③剩余的水分子运动速度相对较小;④剩余的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那么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③②。

故选 A 。

3.(2019· 绍兴 4)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固的是( )A. 湖水结冰B. 雾气消散C. 露珠形成D. 冰雪消融【答案】 A【考点】凝固与凝固现象【解析】【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判断物质的初态和末态即可。

【解答】A.湖水是液态,冰是固态,因此湖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故 A 符合题意;B.雾气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雾气消散是汽化现象,故 B 不合题意;C.水蒸气是气态,露珠是液态,因此露珠的形成是液化过程,故 C 不合题意;D.冰雪是固态,水是液态,因此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故 D 不合题意。

专题06声和光(解析版)

专题06声和光(解析版)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06声和光一、填空题1.(2019·杭州15)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B. 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C. 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D. 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答案】A【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据此选择。

【解答】甲图中光线的交点在视网膜前面,即成像在视网膜前,因此是近视眼,应该用凹透镜矫正;乙图中光线的交点在视网膜后面,即成像在视网膜后面,因此是远视眼,应该用凸透镜矫正,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2019·杭州18)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

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A. 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B. 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C. 目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D. 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答案】C【考点】大气层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解答】由于大气层的折射,日出的时候太阳还在地平面以下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日出现象;而傍晚的时候太阳落到地平面以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太阳;如果没有了大气,则不会折射,看到日出,只有太阳升到地平面以上才可以,导致日出会延迟;而日落则会提前;故答案为:C。

3.(2019·温州10)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

该像的性质是()A. 缩小的虚像B. 放大的虚像C. 缩小的实像D. 放大的实像【答案】D【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2)实像能够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3)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成缩写的实像。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试卷含答案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试卷含答案

科学试卷第1页(共20页)科学试卷第2页(共20页)绝密★启用前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科学(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据报道,我省某民营企业研发的“天鹊”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这种火箭发动机用液态氧、液态甲烷作燃料,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烷是有机物B .甲烷具有可燃性C .液态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D .一定条件下液态氧和液态甲烷能发生化学反应2.如图是教材中用来表示电解水过程的示意图(其中“O ”、“●”分别表示H 原子和O 原子)。

分析示意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第2题图A .常温常压下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B .电解水的最终产物是H 、O 原子C .H 原子是图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D .O 原子只有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转化为2O 分子3.繁殖季节,豌豆植株在花瓣打开前雄蕊中的花粉就会从花药中散出来,落在雌蕊的柱头上。

这一过程称为()A .自花传粉B .异花传粉C .人工授粉D .风力传粉4.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

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A .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B .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C .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D .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消化食物中的脂肪5.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一位初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A .1250帕B .2500帕C .5000帕D .12500帕6.某一鸟类种群中具有嘴型细长、厚短等不同类型的个体,皆以树洞里的昆虫为食。

数百年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该鸟类种群中嘴型细长的个体比例明显增加。

根据自然选择理论解释此种现象,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A .嘴型细长的鸟是为适应特定环境而定向变异产生的B .昆虫栖息场所对鸟类的嘴型起到了不定向的选择作用C .嘴型细长的鸟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增加受昆虫栖息场所的影响D .嘴型厚短的鸟为了要吃到树洞里的昆虫而努力使嘴型变得细长7.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06-声和光(解析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019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真题解析分类汇编专题 06声和光一、填空题1.(2019·杭州15)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B. 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C. 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D. 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答案】 A【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据此选择。

【解答】甲图中光线的交点在视网膜前面,即成像在视网膜前,因此是近视眼,应该用凹透镜矫正;乙图中光线的交点在视网膜后面,即成像在视网膜后面,因此是远视眼,应该用凸透镜矫正,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2.(2019·杭州18)太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

如果没有这层大气,会出现()A. 日出会提前,日落会延迟B. 日出和日落都会提前C. 目出会延迟,日落会提前D. 日出和日落都会延迟【答案】 C【考点】大气层的作用,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解答】由于大气层的折射,日出的时候太阳还在地平面以下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日出现象;而傍晚的时候太阳落到地平面以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太阳;如果没有了大气,则不会折射,看到日出,只有太阳升到地平面以上才可以,导致日出会延迟;而日落则会提前;故答案为:C。

3.(2019·温州10)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

该像的性质是()A. 缩小的虚像B. 放大的虚像C. 缩小的实像D. 放大的实像【答案】D【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2)实像能够成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3)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距,成缩写的实像。

【解答】装有水的烧瓶在水平方向上中间后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因为墙壁到烧瓶的距离大于蜡烛到烧瓶的距离,所以肯定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而A、B、C 错误。

故选D。

4.(2019·湖州3)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光学现象。

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B. 水中树的倒影C. 夕阳下栏杆的影子D. 放大镜放大的地图【答案】 B【考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主要应用是:①改变光的传播方向;②平面镜成像。

【解答】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阳光通过树叶的缝隙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故A错误;B.水中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故B正确;C.夕阳下栏杆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D.放大镜放大的地图,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D错误。

故选B。

5.(2019·绍兴7)科学研究中,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个因素,而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

以下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A. 甲: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B. 乙: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C. 丙: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D. 丁: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答案】 D【考点】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科学研究中,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个因素,而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分析各个选项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即可。

【解答】A.液体蒸发快慢受到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空气流速的影响,因此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时使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不合题意;B.动能的大小受到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的影响,因此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时使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不合题意;C.通过导体的电流受到电压和电阻的影响,因此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相同,改变电压,使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不合题意;D.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时,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到镜子后面与镜中的像重合,从而找到像的位置,探究物像的大小关系,使用了等效替代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2019·金华、义乌、丽水7)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图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镜面收集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图。

下列关于太阳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定日镜面上发生反射B. 在定日镜面上发生折射C. 经过定日镜后沿直线传播D. 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答案】 B【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A B、定日镜是平面镜,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故A正确,B错误;C D、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只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其它都不改变,如传播速度等;故CD 正确;故答案为:B。

7.(2019·宁波13)如图所示,在“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景物“活动中,小科将印有绿色环保标志“ ”的纸固定在墙上,再将一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移到标志的正前方,然后改变玻璃杯与标志之间的距离。

小科站立时透过玻璃杯和水观察。

下列图像中,不可能看到的是()A. B. C. D.【答案】 C【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分析】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成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但分放大、等大和缩小;也可以成虚像,虚像都是正立、放大的,据此判断。

【解答】圆柱形的装满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A.当标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不合题意;B.当标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不合题意;C.标志通过凸透镜成的实像与物体相比,上下和左右都相反,而这个只有左右相反,故C符合题意;D.当标志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8.(2019·宁波17)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

(1)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3)该灯铭牌上标有“220V 70W~150W”等字样。

如果某段道路上装有44盏这样的灯,该段道路路灯的电路中,干路上熔断器的额定电流不能小于________A。

【答案】(1)漫反射(2)直线(3)30【考点】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光的直线传播及相关现象,漫反射和镜面反射【解析】【分析】(1)光线在光滑平整的表面发生镜面反射,在凸凹不平的表面发生漫反射;(2)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形成的;(3)首先求出44盏路灯的总功率,然后根据公式计算熔断器的额定电流。

【解答】(1)因为反射板表面凸凹不平,所以光在上面发生漫反射;(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干路上熔断器的额定电流最小为:。

9.(2019·嘉兴、舟山20)如图,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一块________镜。

此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________矿泉水瓶(选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凸透;靠近【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析】【分析】(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2)凸透镜对光线后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凸透镜有发散作用;(3)当物体上有光线照射时,它是明亮的;否则,它就是黑暗的。

【解答】(1)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由于在水平方向上水瓶中间厚边缘薄,因此相当于一块凸透镜。

(2)凸透镜对光线后会聚作用,被水杯挡住部分的白纸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会聚经过焦点后向四面散开,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镜,因此看到被遮住的光线白纸为黑色;如果我们将白纸靠近凸透镜,这时就有射入我们的眼睛,因此看到的白纸又恢复白色。

故答案为:凸透;靠近10.(2019·衢州23)如图为小科制作的两个实验装置。

(1)图甲为“光路演示仪”,A、B、C为相同的中央有小孔的纸板,D是光屏,E为底座。

实验时,打开激光笔,调整纸板A、B、C的位置,光屏D上出现了亮斑,发现此时三块纸板上的小孔在一直线上,则可推知光在均匀空气中是沿传播的。

接着在激光笔与光屏之间大范围喷烟,能观察到激光笔发出光的传播路线,原因是烟将激光笔发出的光到观察者眼中。

(2)图乙为“力学演示仪”,小科将一个去顶可乐罐的上端用细线吊在横杆上(可乐罐可自由转动),在罐壁等高的A、B两处沿水平方向斜扎两个同样大小的小孔,先用手指堵住小孔,再往罐子里加满水,待罐子保持静止后松手,水从两小孔中喷出(俯视时喷水方向如图丙),罐子随即转动。

请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图中的虚线圆圈上用箭头表示出可乐罐转动方向。

【答案】(1)直线;反射(或漫反射);(2)。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通常简称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相互作用力,为宇宙存在的自然基本力之一,成立的条件: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施加一个力。

【解答】(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观察者能够看到相应的光,是反射的光进入到观察者的眼睛中;(2)从AB两个空喷出来的水会可乐罐形成的力的作用,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可乐罐的受力的方向与水喷出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会导致可乐罐顺时针旋转;故答案为:(1)直线;反射(或漫反射);(2)。

11.(2019·台州20)2014年,人工视网膜通过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

人工视网膜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