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检查步骤
牙周病检查及病历书写

2013-12
精品文档
牙 病周史病采集的:检主诉查,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
牙周检查:视,探诊,叩诊,X线检查 1、口腔卫生状况及局部刺激物 2、牙龈 3、牙周探诊 4、牙齿松动 5、咬合关系 6、辅助检查
精品文档
主诉chief compliant
格式:部位+症状/体征+时间 常见主诉:
精品文档
复诊病历
(主诉)治疗后的反应及出现的问题 检查:治疗后牙周组织的愈合情况及目前存在
的问题 治疗计划及处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牙周探诊
工具:牙周探针
精品文档
PD
探诊技术: 要点: 1、改良握笔式 2、支点 3、牙体长轴平行 4、力量 20g~25g 5、唇舌侧提插式 6、邻面 7、全口牙位
探诊内容: 1、探诊深度 2、附着水平 3、牙石及出血 4、根分叉病变
精品文档
探诊方法
精品文档
根分叉病变
乙肝等传染病、药物过敏史、外伤手术史 个人史:口腔卫生习惯、抽烟史 家族史:
Eg.既往糖尿病史5年,药物控制,空腹血糖6.0mmol/l
精品文档
1、口腔卫生状况及局部刺激物 (牙菌斑、牙石,不良修复体)
精品文档
牙石及不良修复体
精品文档
2、牙龈
精品文档
牙龈
(颜色、形状、质地、退缩、BOP、PD、附着龈)
检查方法:后牙,镊子放在合面; 前牙,夹持切缘;动度方向及幅度
分级:1度:唇舌向松动或者动度小于1mm; 2度:唇舌及近远中松动,或者松幅
度于1~2mm之间; 3度:唇舌、近远中及垂直方向松动,
或者松动幅度大于2mm
牙周病的检查

一、病史采集
(3)系统病史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目前是否患有任何系统性疾病?采取了哪些治 疗措施? ②是否有先心、风心、高血压、糖尿病、肝、肾 等疾病史? ③是否有易出血倾向? ④是否有过敏史或易感染史? ⑤是否有嗜酒、吸烟等不良嗜好? ⑥女性还应包括月经史、是否怀孕等
一、病史采集
2、口腔病史 1.口腔粘膜病 2.慢性根尖周炎 3.颌骨外伤及肿瘤 4.正畸治疗史
传统的诊断通常用的是物理学评价方法, 不能完全反映出疾病的内涵变化。随着相 关学科的迅速发展,牙周病的一些新的辅 助诊断方法对于揭示疾病的本质、优化治 疗计划、评价疗效和在维护期的监测具有 重要意义。
五、牙周炎的辅助诊断方法
1、微生物学检查 培养技术 涂片检查(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和刚果红负性 染色法) 免疫学技术 DNA探针 PCR 酶为基础的检测等。
四、X线检查
(2)骨吸收的分布:注意观察骨吸收在全口 不同区域牙的分布情况,这是重要的诊断指 征。 (3)牙槽骨吸收方式:水平吸收、垂直吸收。 (4)骨硬板情况:正常时骨硬板清晰而有连 续性。牙周炎、牙合 创伤等可有骨硬板连续 性中断、模糊或消失。静止期或适应性强者 骨硬板可有增厚。
四、X线检查
二、牙周组织检查
1、口腔卫生状况
二、牙周组织检查——1、口腔卫生状况
(1)牙菌斑检查
直接观察法
牙菌斑染色法
二、牙周组织检查——1、口腔卫生状况 (1)牙菌斑检查
直接观察法:通过肉眼或用口镜反观察, 或使用探针尖的侧面划过牙面,来判断牙 面及龈缘附近的菌斑和软垢量。菌斑量少 时薄而无色,应使用气枪将牙面吹干后仔 细观察。
二、牙周组织检查——3、牙周袋探针
探查的内容及结果 探诊深度:测量袋底至龈缘的距离,即 为探诊深度,以mm为单位记录。 每个牙记录六个部位:颊侧近中、中央、 远中及舌侧近中、中央、远中位点。也可根 据条件和需要,只记录每个牙最探的位点。
牙周基础知识—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一、病史采集 二、牙周病的检查(操作考试内容) 三、牙合与咬合功能的检查 四、其他检查
第一节 病史采集
病史采集
一、病史采集
系统病 口史腔病 牙史周病
史 家族史 牙周组 重点掌 织检查 握
• (1)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急性白 血病、长期服用抗凝药或凝血机能障碍
(2)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 simplified oral hygiene index
OHI-S
软垢指数(debris index)DI-S
0=无软垢或着色 1=软垢覆盖牙面不超过牙面颈1/3,或牙 面上存在外源性着色 2=软垢覆盖牙面1/3~2/3 3=软垢覆盖牙面2/3以上
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 CI-S
部牙龈结缔组织,测定龈沟液的量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方法:2*8或2*10mm小滤纸条插入龈沟内,停留半分钟,取
出后用茚三酮染色,城中,测定龈沟液的量和成分. • 血液检查-----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计数等
• 1、正中牙合 (牙尖交错牙合),检查当上、下牙弓相对时,是否达到广泛密切接触的 牙合关系,上、下前牙的中线是否一致,属于何种类型,覆牙合、覆盖关系,有无牙 拥挤、牙错位、牙扭转等错牙合。
• 2、牙齿有无不均匀磨损等。 • 3、检查有无牙松动或移位、牙缺失或倾斜。
2.颌位的检查
• 颌位检查主要涉及牙尖错位(ICP),即正中合位。下颌姿势位(息止颌位) :端坐, 放松,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
5以提插方式移动探针,探 查6探每查个邻牙面的牙各周个袋牙时面,的将牙探 周针袋向龈情况谷.方向稍倾斜,以 探测到邻面牙周袋最深处.
(4)牙周探诊的记录和评价指标
口腔临床诊疗基本操作技术:牙周病的检查

牙石指数(CI)
0: 无牙石 1: 龈上牙石覆盖暴露的牙面<1/3 2: 龈上牙石覆盖暴露的牙面1/3-2/3, 或有斑点状龈下牙石 3: 龈上牙石覆盖暴露的牙面>2/3,或 有龈下牙石连续而厚
2.牙龈的检查
⑴ 牙龈的色、形、质
2.牙龈的检查
⑵ 龈缘位置
正常 釉牙骨质界冠方2~3 mm 牙龈炎 结合上位置不变,形成龈袋 牙周炎 附着丧失,形成真性牙周袋
龈沟液检查 基因检测
The end
菌斑指数(PLI)
0: 在近龈缘的牙面上无菌斑 1: 肉眼看不见,只有用探针尖的侧面划过近游 离龈区的牙面时才能发现薄的菌斑 2: 在龈缘区或邻面可用肉眼看见中等量的菌斑 3: 在龈缘区或邻面可用肉眼看见大量的菌斑
软垢指数(DI)
0: 无软垢或着色 1: 软垢不超过牙面颈部1/3,或牙面上 存在外源性色素 2: 软垢覆盖牙面1/3-2/3 3: 软垢覆盖牙面2/3以上
临床X线片检查内容
2. 骨硬板情况 正常: 清晰而有连续性的阻射致密影
: 骨白线中断、模糊、消失 静止期或适应性强者: 骨白线增厚
临床X线片检查内容
3. 牙周膜间隙 正常: 0.18 ~ 0.25 mm
牙周膜间隙增宽
临床X线片检查内容
4. 牙槽骨吸收方式 水平吸收、垂直吸收 5. 骨吸收的分布 有助于诊断 6. 牙槽骨密度 牙槽骨密度降低, 说明有牙槽骨吸收
4.附着水平检查
临床附着丧失(CAL): 测量袋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的距离
测量时分步进行: 先测PD 再测CEJ至龈缘距离
1.若牙龈增生
P D -C E J 到 龈 缘 距 离 = C A L
2.若龈缘退至釉牙骨质界根方
AL = PD + CEJ到龈缘距离
牙周的检查及诊断

牙周的检查及诊断为了保持牙齿的健康和美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定期进行牙周的检查及诊断。
良好的牙周健康状况不仅能保证牙齿的牢固性和功能性,还对口腔整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牙周检查的目的和方法,以及牙周诊断的步骤和常见问题。
一、牙周检查的目的牙周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牙齿周围组织的健康状况,包括牙龈、牙槽骨和牙周膜。
通过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牙周疾病,避免疾病的扩散和进一步的损害。
同时,检查还可以评估牙齿的紧密度和稳定性,判断是否存在牙齿松动等问题。
二、牙周检查的方法牙周检查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 视觉检查:牙医通过观察患者的口腔情况,检查牙龈的颜色、形态和质地等,判断是否存在红肿、出血等异常情况。
2. 牙周探测:牙医使用探针在牙齿表面和牙龈之间进行探测,评估牙周袋的深度和牙龈的紧密度。
牙周袋的深度越大,说明存在牙周疾病的可能性越高。
3. 牙齿X射线检查:通过X射线可以清晰地观察牙齿和牙槽骨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疾病或牙齿错位等问题。
4. 牙周探测仪:这是一种电子设备,可以测量牙龈和牙槽骨的厚度和稳定性,对牙周疾病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
三、牙周诊断的步骤牙周诊断是在牙周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口腔病史:牙医会询问患者的口腔健康情况、牙齿症状和治疗历史等,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牙周情况。
2. 视觉检查:牙医会仔细观察患者的牙龈颜色、形态和质地等,寻找红肿、出血等异常情况。
3. 牙周探测:牙医使用探针在牙齿表面和牙龈之间进行探测,评估牙周袋的深度和牙龈的紧密度。
4. X射线检查:根据需要,牙医可能会拍摄口腔X射线片,以观察牙齿和牙槽骨的情况。
5. 牙周探测仪辅助诊断:牙周探测仪可以帮助牙医测量牙龈和牙槽骨的厚度和稳定性,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四、牙周诊断常见问题在进行牙周诊断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包括:1. 牙周袋:牙周袋是指牙龈和牙齿之间的深度空隙,正常情况下应该很浅,但在牙周疾病发生时会变得更深。
口腔科牙周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牙周病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牙周病的检查技术二、牙周基础治疗技术三、选磨法四、松牙固定术五、牙周病的药物使用技术六、牙周病的手术治疗操作七、牙周维护治疗技术一、牙周病的检查技术牙周病是一类具有多种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各异、涉及多数牙齿的疾病。
医生不仅要能诊断患者有无牙周病(尤其是牙周炎),而且应对其患病的范围(波及的牙数)、严重程度等作出判断。
通过询问全身和局部的病史,进行多项常规检查和辅助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
菌斑、牙石的检查【操作程序及方法】L用目测的方法记录菌斑、软垢、牙石、牙面着色的量,可用+、++、+++来加以表不。
2.可用菌斑显示剂辅助检查菌斑量。
3.根据需要和条件,可采用不同的菌斑指数等较为客观的量化指标来描述菌斑的量。
4.有条件者可利用显微镜观察龈下菌斑中细菌的构成。
局部促进因素的检查检查有无不良的义齿或固定冠、桥,有无邻面充填体的悬突,或不良的正畸矫治器,修复材料的表面是否光洁,有无错、不良习惯、食物嵌塞、解剖异常等(如畸形舌侧沟、附着龈过窄、系带附着异常等)。
牙龈炎症状况【操作程序及方法】1.检查牙龈色泽、形态和质地的变化,用文字描述。
2.用指数记分法如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等量化指标来记录牙龈的炎症程度。
3.用探诊后牙龈有无出血表示牙龈有无炎症,用钝头牙周探针的尖端,置于龈缘下约1mm,轻轻沿龈缘滑动后观察片刻有无出血。
若出血,则记录为阳性。
牙周探诊牙周探诊是对牙周炎患者的最基本检查技术之一。
同一患者各个牙齿的牙周炎病情不同,同一患牙上的各个位点的牙周袋深度亦可不同,通过全口牙周探诊可以较准确地了解病情。
在探测袋深度时,还可通过BOP了解袋内壁的炎症程度、龈下牙石的多少等。
原则上应对每位患者筛查其有无牙周炎,可重点探诊牙齿邻面,有无牙周袋和探诊后出血;牙周专科检查时,应对每个牙的多个位点进行探查。
【操作程序及方法】L应使用钝头带刻度的牙周探针。
牙周病的检查及专科病历的书写(口腔内科)

• 要注意是否有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等急症。
(四)家族史
▪ (1)询问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牙周健康状 况,如侵袭性牙周炎等
▪ (2)发现颌面部异常表现,怀疑与遗传相 关时,应追问
二、牙周组织检查
首先检查主诉部位 定位:病损形态明确,患者清晰指引 重复患者主诉症状
于健康结缔组织冠方
临床探诊深度超过组织学上袋底的位置
探诊深度与炎症的关系
影响探诊准确性的因素 探诊力量 探入角度 探针的粗细及形状 探针的精确度 牙石的阻挡 牙龈炎症程度
2、附着水平 (attachment level,AL) § 袋(沟)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
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
§病史采集 §牙周组织检查 §合与咬合功能的检查 §X线检查 §其它辅助检查方法
一、病史采集
§系统病史 §口腔病史 §牙周病史 §家族史
(一)系统病史:
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有无糖尿病、血液病、心血管疾病、 内分泌、生殖等系统的疾病,以及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
白血病牙龈肿疼
(二)口腔病史:
(1)口腔黏膜病---可同时发生在牙周组织,如白斑、扁平苔藓、天疱疮等。 (2)慢性根尖周炎---牙龈窦道 (3)颌骨外伤及肿瘤---牙松动移位 (4)正畸治疗史---不当正畸治疗可引起牙周问题
1.牙石沉积情况的分级有哪些? 2.简述牙松动度的记录方法。 3.简述牙周探诊的方法步骤。
(四)牙齿松动度
方法:前牙,后牙 记录: §Ⅰ度 小于1mm 或颊(唇)舌向松动 §Ⅱ度 1-2mm或颊(唇)舌和近远中向松 动 §Ⅲ度 大于2mm或颊(唇)舌、近远中和 垂
社区牙周指数(CPI)检查流程话术

社区牙周指数(CPI)检查流程话术(边说边做)
1.你好,现在需要给你做个社区牙周指数检查,如有不适,请举手示意。
2.选择器械:CPI探针,口镜
3.检查的指数牙:(叙述)
①四个象限的6和7与右上1和左下1。
②每个区段内至少有两颗功能牙且无拔牙指证时,才可对该区段进行检查。
③如后牙缺失一颗指数牙或有拔牙指证,则只检查另一颗指数牙。
④如一个区段内的指数牙全部缺失或有拔牙指证时,则检查此区
段内的所有其余牙,以最重情况记分。
⑤如一个区段内的所有牙齿缺失,则该区段不做检查,按“除外区段”处理。
4.以改良握笔式握持探针,以无名指作为支点。
探查力量不超过20g,将探针轻缓插入龈沟或牙周袋内,探针与牙长轴平行,沿牙颊(唇)舌(腭)面龈沟从远中向近中,作上下短距离提插试移动,以感觉龈下结石,查看牙龈出血,观察牙周袋深度。
5.指数牙记分:(叙述)
①0=牙龈健康
②1=牙龈出血
③2=牙石,探诊可发现牙石,但探诊黑色部分全部露在龈袋外。
④3=早期牙周病,龈缘覆盖部分探针黑色部分,深度在4-5mm。
⑤4=晚期牙周病,探针黑色部分被龈缘全部覆盖,深度在6mm 或以上。
⑥X=除外区段(至少两颗功能牙存在)
⑦9=无法检查
6.20岁以上需要检查10颗指数牙;15~20岁只检查6颗指数牙,15岁以下只检查牙龈出血,牙石情况,不检查牙周袋深度。
7.报告老师,检查完毕,患者牙周社区指数无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流程ﻫ一、病史收集:病史应准确而完整。
包括全身状况/口腔状况/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经过(一)系统病史ﻫ1、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急性白血病、高血压病,长期服用抗凝血药,以及与凝血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
对可疑有血凝疾病的患者,应做血常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检查。
进一步可选择性做凝血酶原时间、血块收缩时间等相关检查。
ﻫ2、内分泌系统疾病:ﻫ糖尿病;妇女是否经期;是否长期服用避孕药;是否为孕期、更年期。
3、心血管疾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ﻫ有无风湿热、乙肝、丙肝、黄疸性肝炎;肾病史、结核病史、艾滋病感染的可能性等。
4、过敏史及嗜好:麻药、青霉素、磺胺等。
吸烟史及烟量。
(二)口腔及牙周病史1、主诉:①起病时情况:2、现病史: ②主要症状的特点:部位、程度、持续时间③伴随的其他症状ﻫ3、口腔既往史:口腔其他疾病的历史:拔牙史;颌关节;食物嵌塞;偏侧咀嚼习惯;夜磨牙、紧咬牙、咬物、吐舌、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ﻫ刷牙等口腔护理方法。
正畸治疗史及修复治疗史。
4、家族史:ﻫ二、牙周组织检查:ﻫ(一)口腔卫生状况1、菌斑指数(PLI) 可用菌斑显示剂辅助检查菌斑量。
0=龈缘区无菌斑1=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挂出菌斑2=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3=龈沟内或龈缘区即邻面有大量软够ﻫ2、软垢指数(DI)0=无碎屑、软垢。
1=软垢覆盖未超过1/3牙面,或其他牙面无染色着色。
...2=软垢覆盖超过1/3牙面,但未超过2/3。
3=软垢覆盖超过牙面的2/33、牙石指数:ﻫ分级标准:0=无牙石1=龈上牙石覆盖牙面<1/3ﻫ2=龈上牙石覆盖牙面>1/3<2/3及或牙颈部有斑点状龈下牙石3=龈上牙石覆盖牙面>2/3及或龈下牙石连成片4、出血指数:0=龈缘和龈乳头外观健康,轻探龈沟后不出血;1=龈缘和龈乳头呈轻度炎症,轻探龈沟后不出血;2=牙龈呈轻度炎症,有颜色改变,无肿胀或血肿,探诊后点状出血;3=牙龈呈中度炎症,有颜色改变和轻度水肿,探诊后出血,血溢在龈沟内;4=牙龈呈中度炎症,不但有色的改变,并且有明显肿胀,探诊后出血,血溢出龈沟;5=牙龈有色的改变,明显肿胀,有时有溃疡,探诊后出血或自动出血。
(二)牙龈炎症情况:ﻫ1、色泽:ﻫ2、形态:3、质地:4、附着龈的宽度:正常从1~9mm不等。
5、探诊出血:可作为牙周组织炎症的标志之一。
也可作为验证疗效及口腔卫生状况的指标。
方法:探针置于龈缘下约1mm,轻轻沿龈缘滑动后观察片刻有无出血,若出血、则记录为阳性。
ﻫ6、龈沟溢脓检查。
(三)牙周探诊及附着水平检查ﻫ普通牙周探针:钝头带刻度ﻫ1、探诊工具ﻫ控压探针ﻫ2、探诊方法:探针须与牙长轴平行,探针的尖端紧贴牙面。
ﻫ①探诊深度:每个牙记录6个部位,探入袋底后记录从袋底到龈缘的距离(mm)②附着水平(附着丧失的程度):必须要找准釉牙骨质界ﻫ3、探诊内容位置。
=探诊深度-釉牙骨质界至龈缘的距离或=探诊深度+龈退缩的距离ﻫ③探诊后是否出血④龈下牙石;⑤牙周袋的位置、范围及形状ﻫ⑥龈缘的位置、附着龈宽度及龈退缩。
ﻫ1度=探针从颊(舌)侧或近(远)中侧水平探入根分叉区,深度不超过颊舌径的1/3。
ﻫ(四)根分叉病变的探查:2度=探针从一侧水平探入根分叉区,深度超过颊舌径宽度的1/3。
3度=探针从一侧水平探入并贯通到另一侧。
(五)牙合关系及咬合功能检查:按顺序检查牙合、牙合位、早接触、牙合干扰等。
ﻫ(六)牙动度检查:按Ⅰ度、Ⅱ度、Ⅲ度记录。
同时应检查有无牙倾斜或移位。
ﻫ①牙齿磨耗:分为4度。
牙合面及边缘嵴的磨损情况。
ﻫ②牙龈退缩(七)其他:③食物嵌塞的检查:1)邻面接触区情况:有无增宽、外展隙大小、接触区是否松离;有无邻面龋;2)对牙合牙有无充填式牙尖或尖锐边缘嵴存在;3)缺牙情况ﻫ④X线片检查:根尖片、牙合翼片及曲面断层片ﻫﻫ牙周炎的伴发病变ﻫ一、牙周—牙髓联合病变:1、牙髓根尖周病引起牙周病变:患牙多为死髓牙,或不完善的牙髓治疗及修复体,X片为典型的“烧瓶型”阴影2、牙周病变引起牙髓病变ﻫ3、牙周病变与牙髓病变并存[治疗原则]①清除作为感染源的牙髓→清除牙周袋内的感染→完善的根管充填。
观察半年,若牙周骨质仍无修复或袋炎症不能控制则进一步的牙周治疗:翻瓣术等。
②牙髓有活力者:先牙周治疗(必要时翻瓣,调牙合);对于深袋、根分叉受累患牙,应同时做牙髓治疗。
ﻫ③逆行性牙髓炎:牙髓治疗同时开始牙周炎的系列治疗。
ﻫ二、根分叉病变:Ⅰ度:洁治和刮治术、根面平整。
ﻫⅡ度:根分叉成形术、植骨术、GTR、截根术等ﻫⅢ度:隧道成形术、截根术、分根术、牙半切除术或者拔牙三、牙周脓肿:[治疗原则]急性:止痛、防止感染扩散以及使脓液引流。
慢性:在洁治的基础上直接进行牙周手术。
ﻫ四、牙龈退缩:五、牙根敏感和根面龋ﻫﻫ牙周病治疗计划及程序ﻫﻫ一、总体治疗计划拟定:ﻫ1、软组织方面:①消除牙龈炎症、牙周袋及其诱发因素;②建立良好的牙龈外形及膜龈关系;ﻫ③防止食物嵌塞:充填龋洞、改正修复体的边缘悬突、恢复邻面触点及边缘嵴等。
ﻫ2、功能恢复方面:①调牙合;②修复失牙;③固定松牙;④正畸治疗;⑤治疗夜磨牙、紧咬牙等。
3、全身方面:4、疗效的维持:对患者进行反复细致的口腔卫生指导和效果监测,建立复查、复治制度。
ﻫ二、治疗程序:牙周治疗的预备阶段:对一些急性症状(如牙龈自动出血、急性咬合创伤、急性牙周脓肿等)进行急诊治疗。
牙周治疗流程:ﻫ第一期治疗(基础治疗)ﻫﻫ简评估ﻫspt(牙周支持治疗)(维护阶段)ﻫ第二期治疗第三期治疗(牙周手术)(修复治疗)ﻫﻫ第一阶段基础治疗:ﻫ1、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ﻫ2、口腔卫生宣教:指导患者自我控制牙菌斑,保持口腔卫生。
3、清除牙菌斑和牙石: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
4、消除菌斑滞留因素:充填龋洞,去除修复体悬突;改正不良修复体,治疗食物嵌塞等。
5、必要的牙髓治疗:RCT6、在炎症控制后进行咬合调整、松动牙暂时性固定。
ﻫ在此阶段治疗中,根据病情需要,可配合使用局部或全身药物治疗。
ﻫ[菌斑控制](略)ﻫ[龈上洁治术](略)ﻫ[龈下刮洁和根面平整术]ﻫ1、深袋且敏感者,可在局麻下进行2、根据牙位、袋的部位选择合适刮治器:Gracey共7支,双头成对。
5/6号适用于前牙及前磨牙;7/8号适用于磨牙及前磨牙的颊舌面;11/12号适用于前磨尖牙和磨牙的近中面;13/14适用于前磨牙和磨牙的远中面。
3、改良握笔式握持。
放入时0&ordm;→达袋底及牙石底部时,80&ordm;→操作完成后0&ordm;取出器械。
4、支点要稳,刮治动作幅度小,工作端不要超出龈缘;ﻫ5、连续刮治,可冠向、水平向或斜向刮治。
ﻫ6、仔细探查是否刮净牙石,平整根面,然后冲洗、上药。
[选磨法] 消除早接触或牙合干扰及食物嵌塞等1、正中牙合、非正中牙合检查,确定早接触或牙合干扰的牙和部位ﻫ2、磨改原则:兼顾工作侧和非工作侧、尽量磨上后牙颊尖的牙合斜面和下后牙舌尖的牙合斜面;前伸牙合时前牙多点接触,后牙一般不接触。
ﻫ3、磨改高陡的牙尖,减小颊舌径;恢复牙尖生理外形,恢复和调整边缘嵴;调磨外展隙ﻫ[松牙固定术](略)在上述治疗结束后4-6周时,应对第一阶段治疗后的反应及疗效进行评价。
必要时重复这一阶段的治疗。
对一些病情轻的患者,基础治疗就能达到治疗目的,则不需手术治疗可直接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的治疗。
ﻫ第二阶段牙周手术在牙龈的炎症基本控制、患者的菌斑控制达到较好水平,且有手术适应证时方才实施。
[牙龈切除术和牙龈成形术]一、适应证:1、牙龈肥大、增生,形态不佳或形成假性牙周袋;2、后牙区中等深度的骨上袋,袋底不超过膜龈联合,附着龈宽度足够者。
3、龈片覆盖冠周但位置基本正常的阻生牙;牙龈瘜肉长入龋洞内;二、操作程序及方法:1、消毒、局麻、铺巾;2、标记袋底位置:用印记镊或尖探针,每牙定三点:正中、中央、远中各点连线即为袋底位置。
3、手术切口位置的标定:应位于袋底连线的根方1-2mm处。
4、切口:刀刃斜向冠方,与牙长轴呈45&ordm;角做外斜切口,切透牙龈和龈乳头。
5、修整龈缘和创面:洁刮治牙面残留牙石、肉芽。
ﻫ6、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外敷牙周塞治剂。
7、术后处理:0.12%氯已定含漱剂,每日两次,24h术区不刷牙、进软食。
5-7日复诊去除牙周塞治剂,若塞治剂提早脱落,再敷1周。
[翻瓣术]一、适应症:1、深牙周袋或复杂性牙周袋>5mm,且探诊出血者。
ﻫ2、涉及附着龈的重度牙龈增生,或牙周袋底超过膜龈联合界。
ﻫ3、需行牙槽骨修整或植骨术(或骨代用品),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ﻫ4、根分叉病变伴深牙周袋,需截除某一根者。
二、操作程序及方法:1、切口设计:根据牙周袋深度、附着龈宽度和手术目的等因素来设计。
ﻫ1)水平切口:目前多采用内斜切口。
应向患牙的近、远中各延伸1-2个牙。
分为三步:ﻫ第一切口:内斜切口:距龈缘1-2mm处进刀,刀尖指向根方,与牙面成10&or dm;角,提插式移动,切至牙槽嵴顶处。
第二切口:沟内切口:刀片从袋底切入,直达牙槽嵴顶。
第三切口:牙间切口:刀片与牙面垂直,水平地切断已被分离的袋壁组织。
2)纵行切口:位于术区两端或一端健康的邻牙轴角处(包括龈乳头)。
2、翻开粘膜骨膜瓣3、清除牙石刮除肉芽、平整根面、清创、复位缝合。
ﻫ4、术后护理:术区放置冰袋6小时,0.12%-0.2%洗必太含漱,术区不刷牙;口服抗生素4-5天;一周拆线。
ﻫ[牙周组织再生性手术](略):植骨术、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牙周骨手术](略):骨成形术、骨切除术。
[截根术](略)ﻫ[牙冠延长术](略)第三阶段:永久性修复治疗及正畸治疗ﻫ修复治疗一般在基础治疗结束后6-8周开始,牙周手术后2-3月开始.修复体设计要求:一. 冠的外形:1.颊舌面应较平缓,避免过突;ﻫ2.接触区的位置及形态:后牙邻面的接触区应位于中央沟的颊侧,接触区的颊舌径不宜过大,以免形成相应过宽的龈谷。
3.根分叉病变:此处的充填体或冠桥外形应适应牙体的自然外形,在牙冠的颊(舌)面近颈处形成与牙龈外形相应的凹陷,以利清除菌斑.ﻫ4.充填体或全冠的龈沿应与牙颈部密合二.冠缘的位置:尽量放在龈缘的冠方。
三.修复材料及表面光洁度:金,烤瓷和热固化树脂对牙周组织几乎无刺激.牙周炎患者的正畸治疗近20余年来已证明在没有炎症的情况下,对患牙施加生物限度以内的正畸力不会引起和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有时还能改善病情。
年龄也不是决定能否正畸的主要因素。
虽然一般来说成年人骨质的改建较慢,但近年来对成人牙周炎患者的正畸治疗也有肯定的效果。
适应证(略)ﻫ禁忌证:最主要的是未经治疗的牙周炎,或虽经治疗但症状仍存在,菌斑未控制,病情仍处于活动阶段的患者.一般正畸治疗应在牙周手术之前进行,以便确定牙周手术的必要性及方法.第四阶段:疗效维持及复查复治阶段ﻫ一般每3-6个月临床复查一次,1-2年摄X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