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月考质量分析-参考模板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01(全解全析)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卷(湘教版2019)(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一章至第二章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湖南省大量人口外流对当地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留守儿童的比例下降.生态环境压力加大1999-2021年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特征,叙述合理的是().单一居住型用地比例大幅上升B.生活与旅游空间区域趋于重叠.影响我国乡村旅游设施适老化改造越来越多的因素有()城市乡村差距③自然环境变化④经济发展水平B.①④C.②③D.②④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其主要区位优势是().科技发达,产业基础好B.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政策扶持,劳动力充足D.地价较低,基础设施完善.未来武汉将四镇隔江鼎立,功能分工上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其好处主要是(.避免同质竞争,便于分工协作B.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分散城市职能,降低服务范围D.扩大城市面积,提高城市等级.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数量增加1999—2003年河南省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状况().利于粮食加工产业链延长B.促使经济作物占比上升.会降低粮食安全水平D.吸引省外人口大量迁入年河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特点的成因可能是().耕地面积锐减B.气象灾害C.粮食价格上涨D.劳动力短缺.根据图示可得,2003年河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在1.3左右,属于人口超载类型。

高一地理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地理考试质量分析

····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终考试地理试卷质量分析本次考查的内容涉及到高中必修①全册内容。

总体难度不大,基础和能力考查相结合,部分题型较新颖,对高一地理教学具有较好的导向性。

一、试卷的特点主要有三:1.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一类是基本概念,例如水资源,内外力的能量来源及作用方式、表现形式、结果,水循环,背斜和向斜等;一类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如冰川水是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大的水体,华山属断块山等;一类是基本的数据,如黄赤交角,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的大洲,太阳日和恒星日等;一类是简单的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如冷暖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和天气的变化情况,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一类是简单的空间位置的考查,如洋流的分布,九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区域的地理位置等。

2.注意课标和课本的结合。

试卷中有些题目是直接来自课本;有些图是课本中的原图或对原图稍加简化。

这可以引导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新课改下,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课标和课本的关系。

其实,课标中要求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分析、判断等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等必然在各种版本的课本中得到体现,也是学习、教学的重点。

3.注重与日常生活、社会问题相联系,体现课改理念。

课标中的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等理念、学习方法在试卷中均有涉及。

如果说该试卷有什么不足之处得话,那主要是:试卷的前后风格差异显著,试卷前部显得稳重了些,试卷后部显得活跃了些;有些题目所提供的答案对正确引导学生审题不利;要设计出既能体现课改理念又能很好考查学生的学习,还能在批阅、区分等方面有较好的操作性试题,确非易事。

二、有关数据(一)总体情况:(二)抽样试卷:抽样试卷184份,涉及全县6所学校,共计184人。

1.选择题:13.读图分析题:(表中数据:第1列是题号,第2~7列是每本试卷每题的平均得分数,第8列是2三、今后应采取的措施1.更加注重夯实基础。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成绩分析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成绩分析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成绩分析一、试卷分析本次试卷从卷面质量上来看非常的好,印刷质量较好,图文清晰,排版合理,由原来的多页,变成现在的单页,便于发放试卷,减轻了监考教师的劳动量,同时也方便了学生的答题。

但在答题卡设计上存在缺陷,没有按试题要求设计答题卡,答题卡缺少题号和相应明确的答题位置,致使部分学生答题不规范,出现失分现象。

从试题质量上来看,本次期末考试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湘教版版必修1第一章的相关知识,试卷从面向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角度命题,覆盖的知识面较为合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多变,区分度较好。

但也有个别题目难度较大,虽然实现给出了难度要求,但还是有个别题目超出了学业水平测试的范围。

二、成绩分析学年平均分54.2,其中2班平均分最高为81.8,最低的班级为22班36.4。

通过学生的答卷我们可以看出,得分率高的试题绝大多数是设问较简单,牵涉知识点少的问题,属于常规性的试题。

而得分率很低的试题大都属于理解、运用性的知识,或是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或是属于阅读分析的试题,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地理思维分析过程和知识面才能正确解答。

从数据上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几个结论:一是班级之间差距较大,班级平均分最高和最低相差有15分,而且同一个老师教的两个班差距也在10分以上;二是学生之间两极分化严重,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20分;三是学生的及格率不容乐观,有的班级及格率较低。

三、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措施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正反映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1. 把握新考纲,明确方向。

新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指挥棒作用,要依据标准及考纲要求对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作认真分析研究,对比新旧教材异同,把握变化趋势,这样在上课和复习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命题指导思想,高屋建瓴,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立足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地理含解析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地理含解析

原阳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12月月考地理试卷(答案在最后)时长:____70分钟____满分:____100____命题人:____审核人: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年8月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该卫星将有效提升我国灾害预防、应急管理、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能力。

下图示意多层级天体系统。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所处的最高级的天体系统为()A.甲B.乙C.丙D.丁2.推测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围绕的中心天体是()A.太阳B.月球C.火星D.地球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B.①和②之间是莫霍面C.在深约2900千米处纵波突然消失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4.岩石圈是指()A.①整体B.①整体和②的顶部C.②的顶部D.③的外部5.从海底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A.地壳B.上地幔顶部C.上地幔上部D.下地幔昼夜温差是由白天温度的最高值和夜间温度的最低值之差决定的。

在实际测量中,白天最高温常在午后的14点左右,夜间最低温常在日出前。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夜晚降温快慢的主要因素是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7.下列选项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 B. C.D.8.增大昼夜温差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夜晚在温室大棚里放置装满水的水桶B.给刚种植的农作物覆盖地膜C.在果园里铺设鹅卵石D.夜晚在农田点烟释放烟雾兰州市某高中学生根据多日观测,沿南北方向绘制了T时刻谷地兰州附近大气的等压面示意图(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9.在该时刻()A.谷地中央为上升气流,多谷风B.谷地中央为上升气流,多山风C.谷地中央为下沉气流,多谷风D.谷地中央为下沉气流,多山风10.在山谷风的作用下,兰州污染程度最大的时刻为()A.傍晚B.子夜C.黎明D.中午11.兰州市的山谷风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表现为()A.谷风增强,山风减弱B.谷风减弱,山风增强C.谷风减弱,山风减弱D.谷风增强,山风增强读左图“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和右图“某日我国滨海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高一地理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高一地理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高一地理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1. 引言
本文档对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的质量进行分析,旨在评估学生在
本学期内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考试结果分析
根据本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和答卷情况,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学生整体表现较为平均,平均分为XX分(满分为100分);
- 在知识掌握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基础内容掌握较为扎实,但
对于一些拓展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再加强;
- 在应用能力方面,部分学生在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
存在一定的困难;
- 部分学生在图示分析和图表解读方面表现较弱;
- 考试中存在一些常见错误,如定义不准确、答非所问等。

3. 改进措施建议
为了提高学生在地理学科的研究效果和成绩,我们提出以下改
进措施建议:
- 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性训练,注重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定义的理解;
- 提供更多实践应用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提供更多图示和图表解读的练,培养学生的图示分析能力;
- 针对常见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训练,帮助学生避免类似错误。

4. 结语
通过本次质量分析报告,我们对高一地理期末考试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

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帮助学生在地理学科上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学习,争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识水平。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一、学情分析1、地理为初中非中考科目,不受重视,学生普遍基础差。

2、大多数学生属于差生,学生学习兴趣底、学习能力差,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3、部分学生已经决定选择职高,失去学习动力,影响课堂氛围,影响教学效果。

二、试题分析此次试题难度比较小,考查范围是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到第三节的内容,重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方面的培养,难中易比例约2:3:5,试卷简单。

试题类型有选择题20道,60分;综合题4道,共40分。

1、选题里,错误较多的是9、13、14、15、16、20题。

第9题问题为考虑到昼夜长短的变化考察。

能力立意明显,得分率低反映出考生知识迁移能力还较差,今后应更重视此能力培养。

第13题为太阳高度角的考察。

得分率低的原因是区域地理基础差,大家4个节气分不清。

第15题考查的是中国区域地理的范围。

得分率低属正常现象,同时也反映出考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16题也是一道能力立意的题目,还是考察昼夜长短变化的题,用到的知识点是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其中北半球白昼最长是6月22日,南半球白昼最长是12月22日,题目中只要学生能判断出所问地区为夏季,然后再找出最靠近近日点的选项就行,从得分率看,显然很多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较差,也是今后需重视和加强训练的。

第20题是考察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

学生只知道二至日时候,对别的时候的理解不好。

2、综合题为读图题,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读图能力)的掌握为主,难度较大,学生得分不好。

错误较多的是第23题学生对时间的计算不好时间紧为了敢进度,对时间计算掌握不好。

和第24题(1),(2)回答的不好,。

(2)是角度的计算,学生不会度、分、秒的换算。

总的看23题,24题失分较多。

失分较多是读图能力不强,同时也与教学中训练不够有关。

地理月考考试质量分析[5篇范例]

地理月考考试质量分析[5篇范例]

地理月考考试质量分析[5篇范例]第一篇:地理月考考试质量分析2011—2012学年度二、试卷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试卷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从整套试题来看,综合题的27对知识整合要求比较高,对刚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大,(2)读图题是要通过读图分析解决问题,提出的问题图中要提供足够的地理信息,但这次考试中综合题的28题2011-2012学年七年级七年级地理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质量。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要深入了解学生,想方设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目标、目的、意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增强学习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

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理想、前途教育,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教学被动转化为主动,学生学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10、教师要加强学生课外学习的辅导、指导,不断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

要保证学生课后训练巩固,切实落实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不能放弃没有信心学习的学生,争取一对一的辅导,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燃起学习激情。

11、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地理学习方法、解题技能的培养和指导、训练。

教师要立足课堂教学方式革新,重视基础知识学习,原理、规律分析,地理读图方法指导,要多结合案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及应用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解题技巧。

要探索实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深化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感受地理学习成功的魅力。

12、教师要加大相互学习与交流,不断反思总结教学经验。

多相互听课、评课,主动、积极在网上、媒体、教学参考书籍上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

要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加强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提出自己教学中的新思路,齐心协力,共同发展,不断进步。

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积累教学成果,更新教学方法,让自己成为学生热爱的研究型教师。

高一月考分析总结(16篇)

高一月考分析总结(16篇)

高一月考分析总结(16篇)高一月考分析总结 1本次月考结束后,我对试卷和考试成绩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和阅卷老师进行交流后得出如下结论:一、试卷特点及反映出的问题整张试卷考查了《必修3》第一、第二章内容,全面考查算法初步和统计的内容,突出了这两章的重点和考点,目的性强。

试卷满分150分,共有三大题,考试时间120分钟,难度较低,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运算能力。

但通过考试也反映出不少问题:(1)书写潦草,格式错误;(2)算法初步掌握不透;(3)计算能力差,基本功较弱。

二、班级学生学习状况经过一个多学期的高中学习,全年级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比较重视数学学习;上课认真听课,大部分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

但是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包括基础知识,基本运算和基本的数学方法;在一些关键知识上存在漏洞,如整体代换,算法的基本思想,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数据分析和制定决策等。

致使后续学习存在一定的`障碍;数学学习方式较落后,基本还停滞于模仿,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数学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改进措施与对策1、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数学,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2、要求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3、积极补缺补差,减少甚至消灭班里的低分率,提高合格率。

4、教学中准确掌握重点难点,积极探索研究新教材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提高多媒体的使用率,加大课堂容量。

5、加强实际问题的数学化,提高实际问题的解答能力。

6、加强数形结合的教学,很多涉及到数形结合的题目学生往往只采用代数的方法求解,使得解题的效率降低。

7、面对学生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提问,作业分层布置,减少尖子生吃不饱、差生做不了的现象。

8、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集思广益,研究出最佳的教学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级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一、试卷总体分析
本份试卷考察了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节内容,试卷从面向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角度命题,覆盖的知识面较为合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多变,区分度较好,充满新课程的气息:
一、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比例、突出能力学习要求;
二、增加材料题目,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

具体分析,本试卷具有两大特点:
(1) 重基础,题灵活。

本份试卷单选题占60分,考查知识点范围都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中的基础。

(2)重读图,题多变。

地理离开了地图,那就不叫地理,地图才是地理的重头戏,本份试卷中读图分析占了46分,共6幅图。

多方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从一般读图到实际应用,可谓多面俱到、灵活多变,从而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

二、考试成绩情况:
全年级共809人参加月考。

优分数16人,优分率(百分率)2.0;及格数193人,及格数(百分率)23.9;最高分91分,最低分12分。

二、反映出来的问题:
(一)、选择题
1.没有反复强调的知识点,概念模糊,不会做。

2.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考时,不会整合。

3.知道考点在哪,但不知道怎样运用。

4.未见过的题型,不会变通。

(二)读图题
31题(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背记的内容、读图)得分率:80.9% 32题(地球公转,读图)得分率:44.8%
33题(地球自转周期,读图)得分率:47.5%
34题(地球光照图)得分率:28.2%
从综合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识记的内容掌握不错,但理解能力差,读图能力差,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综合能力差。

三、教学反思
1.老师扩展的题太少,经典题的讲解未让学生吃透。

2.对考点的把握能力太弱,不清楚同知识点出题的深浅,拓展的力度不够。

3.知识点的串联,未尝试过,训练学生分析题的能力不够。

4.学生思想上的懒惰性大,不愿意动脑子。

三、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措施
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正反映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
1.把握新课标,明确方向。

新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指挥棒作用,要依据标准及考纲要求对考试
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作认真分析研究,对比新旧教材异同,把握变化趋势,这样在上课和复习时才能做到
准确把握命题指导思想,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立足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鉴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高一学生受初中地理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地理并不是很重视。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

同时,要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另一方面加强课堂的管理。

3.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

以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

4.加强阅读、析图和判读图表能力的培养。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

正确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既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促成学生具有地理品德和地理行为素质的知识源泉。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地图和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既能把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落实到地图上,又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

5.注重对学生答题规范的指导. 本次考试暴露出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许多题目都是平时练习的题目,但得分率并不是很高,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导致的。

因此,平时应加强对学生解题技巧、答题规范的指导,使学生慢慢地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6.关爱学生,以情促学。

把握学生心理,保护学生积极性。

多鼓励、不打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落实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享受学习的快乐。

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从对这次月考的分析和对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本届高一学生,对学地理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但初中知识遗忘太多,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拔尖的学生不是很多,所以希望通过我们地理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勤来补拙,在平稳中求提高,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

2017.11.5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