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九中名师王晗《李白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送友人李白知识点总结

送友人李白知识点总结

送友人李白知识点总结一、李白的生平李白,701年出生于今陕西省长安(今西安市),祖籍江西临川。

出生在官宦家庭,家境富足,家中居住在青莲池旁,故有“青莲居士”之号。

其父李客亦是海内士子学风之冠。

李白自幼聪慧过人,有《长信》、《平阳》已经能诗。

少时酷爱登山,深受汉代山水诗风影响,惊觉山川自然之美,辗转游历千里,描摹山水,感受自然风光。

因其父驱逐继母被太宗赐死,很早便逃离长安,近十年游历于各地。

期间结识了许多文人雅士,开拓了他的诗歌视野。

开元二十四年,李白参加科举考试并考中,十八岁入仕,任秘书省校书郎。

这一年,他与同为秀才的杜甫一同走进长安,由此开始了长安生涯。

长安生涯中,李白结识了许多文人雅士,并与之交往,留下了许多感人物事。

贞元二十七年,他因为揭发陈伯之、张干买官被流放。

流放地是会稽,李白在此努力治学,努力吸取待在长安时的教训,留心感悟。

后来又任岭南观察使司员外郎。

其间,他的母亲去世,一度赴杭州祭祖,见到情景感叹,开怀吐墨,写下了不少耳熟能详的名篇。

为纪念母亲,他写下了《送友人东归》:“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期间回京,因得罪权贵而战后案辈出,茅屋为秦淮水潮追封江夏杜,乃潜逃流放。

762年11月6日,李白在长安逝世,终年六十一岁。

《宣宗实录》记载他在死前口述:‘吾有所得一心,人生活百岁,过此无所得。

”当时,宣宗亦为之惊叹。

事业也直言:“宣宗以所得转告群臣曰:汝等知不知得无尽、见无穷?”令颂书以条简传丹朱赐给一千五百七十五尼、道、儒数人。

易传,大唐长史韩文忠购麻区王家葬基一块,为他境内言后异迹。

二、李白的诗歌特点1. 奔放豪迈李白的诗风以奔放豪迈著称,他在诗中表现出极大的豪情壮志。

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由、狂放、奔放的向往。

他的诗中,表露出的情感非常强烈,让读者感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激情和热烈。

对于大自然,他总是有一种豪迈、奔放的赞美之情,让人感到一种无拘无束的气势。

在《将进酒》中,诗人写到:“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轮,我有所忆…”等几句诗句,都展现出了他无限豪情壮志的生活态度。

九年级上下古诗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上下古诗知识点归纳总结

九年级上下古诗知识点归纳总结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学习语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更多的古诗,因此对于古诗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九年级上下古诗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

一、古诗的起源和发展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诗经,经历了盛唐时期的全盛和其他时期的发展,有着丰富多样的题材和表达方式。

学习古诗首先要了解其起源和发展过程,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和艺术魅力。

二、古诗的诗体和韵律古诗按照诗体和韵律可以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每行五个字,七言诗每行七个字。

在古诗中,还有律诗、绝句、七绝等不同的形式。

了解不同的古诗体和韵律,对于正确朗读和理解古诗非常重要。

三、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古诗善于使用具有鲜明形象的意象和独特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比如,常见的意象有花、月、山等;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拟人、比喻、夸张等等。

通过学习和掌握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内涵,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古诗的作者和文化背景古诗的作者众多,有杜甫、白居易、李白等等。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此外,古诗的创作也受到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通过了解作者和文化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诗意和文化内涵。

在学习九年级上下古诗时,需要注重积累诗歌内容,培养对古诗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读诗可以逐渐领悟其中的意境和真义,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创作,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古诗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和学习,九年级的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古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文言文李白传详细翻译及练习

文言文李白传详细翻译及练习

A.十岁通五经通:通晓B.白益傲放益:更加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辟:开辟D.璘败,累系浔阳狱累系:捆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A.力士耻之.(代词,他)不患其众之.不足也(助词,取读)B.曾救其.死罪(代词,他)其.有敢不尽力者(副词,难道)C.遂荐于.玄宗(介词,向)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连词,表转折,却)D.白长笑而.去(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连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

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

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

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4、把下例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3分)译: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2)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3分)译: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翻译答案①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摘”1分,“以”1分,句意通顺1分)②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

(“奇”1分,“其”1分,句意通顺1分)李白传白,字太白,山东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十岁通五经。

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遂荐于.玄宗。

第三章 李白

第三章 李白
第三章 李白
1、主要内容:李白的生平、思想及人格 ;李白的乐府、
歌行与绝句;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2、应当重点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李白与盛唐文化、豪
放飘逸与幽愤佯狂、壮美与柔美、乐府与歌行。
3、应当重点掌握的作品:《蜀道难》、《将进酒》、
《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 叔云》、《远别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峨眉 山月歌》、《渡荆门送别》、《子夜吴歌》、《望天门山》。
——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李白《古风》其十 愿一佐明主,功成返旧林。
——李白《留别王司马嵩》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李白《赠蔡山人》
2、道家的超尘脱俗思想驱使他追求绝对自由,藐视权贵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四、壮美意象和优美意象,色调明丽爽朗
壮 美 意 象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上李邕》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 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临路歌》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李白还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 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李白一生追求的三件事,就是:任侠、 求仙学道、建立功业。 ——罗宗强《李杜论略》
1、儒家的兼善天下思想使他积极入世,希望建立功业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 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前哈九中名师王晗《逍遥游》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前哈九中名师王晗《逍遥游》知识点总结教师版

《逍遥游》一、解释下列加点实词虚词之(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2)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3)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而莫之天阏者(代词,它)(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8)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些)(9)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他,指宋荣子)(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他,指彭祖)而(1)怒而飞(连词,表修饰)(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3)决起而飞(连词,表修饰)(4)而控于地而已矣(连词,就)(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转折)(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表转折)(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转折)则(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2)时则不至(连词,或者)(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那么)然(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以(1)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3)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且(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而且)(2)彼且恶乎待哉(连词,还)(3)且适南冥也(副词,将要)其(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2)其名为鹏(代词,它的)(3)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它,指水)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之二虫.又何知:泛指动物穷发.之北:毛,草木志.怪者也:记载(二)标出各句通假字并解释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而.徵一国:(而通“能”,能)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通“返”,回来)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汤之问棘也是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三)标出各句古今异义并解释古义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这样众人匹之:一般人腹犹果然:食饱之状小年不及大年:寿命短的、寿命长的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动天池也:大水池(四)指出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并解释志怪.者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怪事)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上飞)适莽苍..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近郊)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行比.一乡:(使动,使……联合)德合.一君:(使动用法,使……投合,使……满意)而徵.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五)指出各句的特殊句式此小大之辩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语气)《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语气)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判断句,“者……也”表示判断语气)翱翔蓬蒿之间(状语后置、省略句,省略介词“于”)众人匹之(状语后置、省略句,省略介词“于”)不亦悲乎(省略句,省略主语“众人”)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夭阏之)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适奚)奚以知其然也(宾语前置,以奚)覆杯水于坳堂之上(状语后置,于坳堂之上覆杯水)。

【最新】唐才子李白传注释-推荐word版(14页)

【最新】唐才子李白传注释-推荐word版(14页)

【最新】唐才子李白传注释-推荐word版(14页)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唐才子李白传注释篇一:《寻李白》的注解寻李白[1]——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2]余光中[3]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4]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5]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6]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7]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8]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9]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10]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11]-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12]肝硬化怎杀得死你[13]?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14]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15]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16]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17]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18]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19]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20]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21]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22]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23]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24]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25]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26]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27]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28]-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29]而无论出门向西笑,向西哭长安却早已陷落[30]二十四万里的归程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31]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接你回传说里去一、注释:[1]《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

[2]出自杜甫的七绝《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第四讲 李白课堂笔记(绝句及艺术风格、地位部分)

第四讲 李白课堂笔记(绝句及艺术风格、地位部分)

(三)李白绝句“太白……五七言绝句,实唐三百年一人。

” (李攀龙《古今诗删·选唐诗序》)“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五绝:清新自然,含蓄深远(以自然明快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情思,意境深远、风格清新、境界天成)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破题直入,曲中见直)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名句)劳劳亭:三国时吴建,在南京市区南,古送别所。

劳劳,非常忧伤,《孔雀东南飞》:“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 。

王之涣《送别》:“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杨巨源《折杨柳》:“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李锳《诗法易简录》评后两句:“奇警无伦”,指出其“妙在…知‟字、…不遣‟字。

”层层转载,意深趣远;而语言明快、风格清新。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胡应麟:“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 (《诗薮·内编》)王世懋:“(绝句)盛唐惟青莲、龙标二家诣极。

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 (《艺圃撷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余味深长;情思之含蓄深远萧纲《玄圃纳凉》:“夜月似秋霜”《春江花月夜》:“空里流霜不觉飞” (修辞)《静夜思》:“疑是地上霜”(叙述,午夜梦回之错觉)物象的亲切性音韵的和美性思维的单线性空间的可变性时间的永恒性身心的依存性共同组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魅力系统。

《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原文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宋蜀本《李太白集》原貌;明代李攀龙《唐诗选》之前的各种李白集、唐诗选本原貌;今天中国广为流传的文本:李攀龙《唐诗选》及《唐诗选》影响下的后出各种选本:包括《唐诗三百首》……参考:《李白<静夜思>文本演变再析》(《文史知识》2010年第12期等)从明清两代开始,中国读者用集体的智慧,小小修改了李白的《静夜思》,大大强化了“作品的绝对独特性”“明月……明月……故乡”大大增强了宇宙间的空明感,强劲延续了望月思乡的诗歌传统,而且大大凸显了明代文人群体的“大明”意识。

哈九中名师王晗过秦论文言知识点整理归教师版

哈九中名师王晗过秦论文言知识点整理归教师版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外连衡.而斗诸侯/ 约从离衡:(衡,通“横”)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百有.余年矣:(有,通“又”)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其古意: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以为桂林、象郡:把(它)作为以致天下之士:来招揽分裂山河:划分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其意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布包一样、像口袋一样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名词作状语内,对内、对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名词作状语,向南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名词作状语,在北方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深谋远.虑:名词作状语,从长远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作动词,登上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作动词,称帝称王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用竹杖打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作动词,用破瓮做、用绳子系过.秦论:名词作动词,指摘过失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据崤函之固.: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势。

自以为关中之固.: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屏障。

尊贤.而重士:形容词作名词,贤者,贤能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九中名师王晗《李白传》知识点总结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妃辄沮.之:通“阻”,阻拦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并解释其古意:
尝大醉上前:皇帝面前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其意义:更客.任城:名词作动词,客居
帝每欲官.:名词作动词,封官
乘醉跨驴经县治:动词作名词,治所
曾令龙巾拭吐:动词作名词,呕吐物
永王璘节度东南:名词作动词,管制
见郭子仪奇.之:形容词意动,以……为奇
悦谢家青山:意动,以……为悦
四、指出下列句子文言句式,需要的调整语序:
遂荐(之)于玄宗:省略句、状语后置
召见金銮殿:省略句、状语后置、被动句
辟为僚佐:被动句、省略句
累系浔阳狱:被动句
五、解释下列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因.以命之:于是

十岁通五经:通晓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普遍
累.系浔阳狱:受牵连
引.至庭下曰:拉
宰惊愧,拜谢.曰:道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