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七—九年级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例句简表

合集下载

初中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初中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初中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120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解释和使用示例。

一、人物类1. 君子:指有德行、品德高尚的人。

例如:他是个君子,待人有礼貌。

2. 儿童:指少年儿童。

例如:这个公园里有很多儿童在玩耍。

3. 侍女:指为主人服侍的女仆。

例如:她是一个聪明勤快的侍女。

4. 王子:指君主的儿子。

例如:他是王子,将来会继承王位。

5. 少年:指年龄在14-18岁之间的青少年。

例如:我们是同班同学,他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少年。

二、动物类6. 鸟群:指一群飞鸟。

例如:我看到一大群鸟群在天空中飞翔。

7. 虎狼:指老虎和狼。

例如:夜晚的森林里,虎狼嗥叫声此起彼伏。

8. 鱼儿:指小鱼。

例如: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

9. 牛群:指一群牛。

例如:他家有一大群牛群,每天都要喂食。

10. 狐狸:指一种动物,善于偷偷摸摸行事。

例如:他聪明狡猾,就像一只狡猾的狐狸。

三、物品类11. 书籍:指书本。

例如:这个图书馆有很多好看的书籍。

12. 剑锋:指剑的刀锋部分。

例如:他挥舞剑锋,斩断了敌人的武器。

13. 衣裳:指衣服。

例如:这件衣裳很漂亮,适合参加晚会。

14. 车马:指车辆和马匹。

例如:古代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

15. 砚台:指用来磨墨的石头器具。

例如:他在砚台上练习书法。

四、食物类16. 酒肴:指酒和菜肴。

例如:宴会上的酒肴丰盛美味。

17. 糖醋:指用糖和醋做成的调味料。

例如:这道菜的味道既甜又酸,是糖醋口味。

18. 米饭:指米做成的饭。

例如:我每天都吃米饭,觉得很美味。

19. 酒杯:指盛酒的杯子。

例如:他端起酒杯,向大家敬酒。

20. 糕点:指糕饼类的食物。

例如:这个糕点店的蛋糕很好吃。

五、自然景物类21. 星月:指星星和月亮。

例如:夜晚的天空,星月闪烁着光芒。

22. 江河:指大江大河。

例如: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七---九年级文言文实词摘录(人教版九年级)

七---九年级文言文实词摘录(人教版九年级)

七---九年级文言文实词摘录(人教版九年级)七—九年级学生掌握的重点实词、虚词(徐州教研室编印的新航标)一、解释下列常用的文言实词练习。

安: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得广厦千万间。

安能辨我是雄雌。

衣食所安,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犹得备晨炊。

被:同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崩: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先生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比:其两膝相比者,天涯若比邻。

比至陈。

曹操比于袁绍。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鄙: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兵:兵革非不坚也。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上使外将兵。

薄:薄暮冥冥。

狐裘不暖锦衾薄。

策: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曰。

策勋十二转。

称:不能称前时之闻。

人生在世不称意。

先帝称之曰能。

称大楚。

乘:公与之乘。

车六七百乘。

从今若许闲乘月。

诚:今诚民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此诚危急存亡之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帝感其诚。

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北固山下。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从: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民弗从也。

从民欲也。

达: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不求闻达于诸侯。

旦:每至晴初霜旦。

当:当窗理云鬓。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当奖率三军。

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会天大雨。

得道多助,伐无道,诛暴秦。

策之不以其道。

益慕圣贤之道。

以咨诹善道。

得:家贫不能常得。

得鱼腹中书。

余因得遍观群书。

犹得备晨炊。

所识穷乏者。

度:关山度若飞。

度已失期。

端:东坡右手指右端。

果如鹤立云端。

其人视端容寂。

伐:伐无道,诛暴秦。

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竹取道。

反:窥谷忘反。

始一反焉。

方:方七百里。

方其出海门,仅如银线。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余年幼,方出神。

分:今天下三分。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余。

男有分。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奉: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妻妾之奉。

奉命于危难之间。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势竞上。

更:是日更定。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室中更无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

故:温故知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扶苏以数谏故。

既克,公问其故。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01. 思虑:思考和考虑的意思。

例句:此事在朝廷上经过多次思虑后才得以解决。

02. 舒怀:放松心情,愉悦心情。

例句:春风习习,使人舒怀愉快。

03. 心愿:内心的愿望。

例句:他实现了童年时的心愿,成为了一名科学家。

04. 顾盼:目光转向、环顾四周。

例句:他顾盼着周围,期待着奇迹的出现。

05. 应对:面对并处理好某种情况或问题。

例句:他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应对各种难题。

06. 侍奉:细心服侍,照料。

例句:他侍奉父母一生,孝顺至极。

07. 归隐:离开尘世,隐居。

例句:老师退休后选择了归隐山野,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08. 隐忍:以忍让为主,不显露出来。

例句:他一直隐忍着不说出自己的委屈。

09. 责备:批评指责,责备。

例句:老师责备了他的粗心大意。

10. 推崇:极高度评价,崇拜。

例句:学生们都很推崇那位优秀的教师。

11. 弘扬:宣传发扬、推广。

例句:他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 采撷:采摘,摘取。

例句:他们到果园里采撷到了许多新鲜的水果。

13. 拥戴:团结集体,共同支持。

例句:大家都拥戴新选出的班长。

14. 谋求:计划争取,设法得到。

例句:他一直在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15. 志趣:志向和趣味。

例句:他们志趣相投,成为了好朋友。

16. 烦扰:令人心烦意乱,困扰。

例句:他的问题频繁烦扰着我。

17. 准确:精确无误,确切。

例句:他回答问题总是准确无误。

18. 依仗:依赖,依靠。

例句:他依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19. 裁决:判断,决定。

例句:法官做出了对案件的裁决。

20. 限制:限定,限制范围。

例句:为了安全,他们限制了出行时间。

21. 盛行:广泛流行,盛大开展。

例句: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盛行。

22. 诋毁:恶意中伤,诽谤。

例句:他受到了同学们的诋毁,心情很受伤。

23. 凭借:依靠,以...为基础。

例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4. 苦恼:心情痛苦,愁闷。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九年级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例句简表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九年级文言文常用实词解释例句简表
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北方有个欺侮我的人,我希望依靠您的力量把他杀了
现在南方已经安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
屠夫正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
苏子在夜里坐着,有只老鼠正在咬东西
现在他将要来,我想要羞辱他,你们说该用什么办法呢?
16

①背,以背载物
(覆盖)
②辜负,对不起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向我征询当时天下大事
陈胜、吴广都被编谪戍的队伍里面
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
像门坎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他天门
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就应该鼓励士气,率领全军
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立为皇帝
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充抵他应该缴纳的税收
有一次正好赶上有人在大宴宾客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
27

恩惠,(给人以)好处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这种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8

①赶得上
②到,至
③趁着,等到……时
④如,比得上
⑤以及,和,与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
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这就是岳阳楼上见到的雄伟景象
22

①归来,返回
②归还
③归属,归依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云归而岩穴瞑
朝而往,暮而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作文】七至九年级文言文实词解释大全[整理]

【作文】七至九年级文言文实词解释大全[整理]

七至九年级文言文实词解释大全(一)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归类七年级上册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童趣》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论语》十则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聪慧)《论语》十则5、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同“无”,没有)《山市》6、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裁”同“才”,仅仅)《山市》7、尊君在不?(“不”通“否”,在否,在不在)《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8、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伤仲永》9、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粘贴、贴上)《木兰诗》10、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通“座”,座位)《口技》1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12、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聪明)《两小儿辩日》八年级上册13、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通“邀”)《桃花源记》(2007年考过)1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核舟记》15、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横着)《核舟记》16、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同“父”,男子美称)《核舟记》17、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核舟记》18、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核舟记》1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三峡》20、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选拔、推荐)《大道之行也》21、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下册2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转”通“啭”,鸟鸣声)《与朱元思书》23、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反”通“返”返回,回去)《与朱元思书》(2010年考过)2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

初中语文40个常见文言实词解释及例句一、天解释:指天空或上天。

例句:陈蕃对魏世子说:“世子不修短所以长君,自以为亡国之灾必坐视之,故志在高天,两全上下。

”(《史记·陈丞相世家》)二、地解释:指地面或下地。

例句:作为农民,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土地,追求丰收的目标。

三、人解释:指人类,人的名词。

例句:与人为善,互相帮助,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美德。

四、心解释:指内心、思绪或情感。

例句:他的心里充满了愉快和满足的感觉。

五、身解释:指人的身体。

例句:我感到疲劳的时候,整个身体都变得无力。

六、面解释:指物体表面或人的脸。

例句:在初升的太阳下,海面上波光粼粼。

七、手解释:指人的手,也指用手操作的工具。

例句:他用手指仔细摸索了一下,找到了隐藏的按钮。

八、足解释:指人的腿和脚。

例句:病好之后,他终于能够自己走路了,心情格外愉快。

九、目解释:指眼睛。

例句:她目光深邃,透露出内心的聪慧和睿智。

十、耳解释:指耳朵。

例句:他一耳朵听进去,马上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十一、口解释:指嘴巴。

例句: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信口开河,毫无根据。

十二、舌解释:指舌头。

例句:她舌灿莲花,口齿清晰,是一位演讲高手。

十三、齿解释:指牙齿。

例句:她笑起来露出了整齐洁白的牙齿。

十四、毛解释:指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细小而密集的毛发。

例句:冬天来了,他穿上厚厚的毛衣,不怕寒冷。

十五、燥解释:指环境或人的心情干燥、焦躁。

例句:夏天的时候,湿度太低,空气显得很燥热。

十六、湿解释:指物体或环境潮湿。

例句:下雨后,地面变得湿滑,小心走。

十七、冷解释:指低温或寒冷。

例句:冬天的时候,外面非常冷,你一定要穿厚一点。

十八、热解释:指高温或炎热。

例句:夏天的时候,阳光晒得大地异常热烈。

十九、分解释:指把整体分为若干部分。

例句:他将食物分成了五份,每个人吃得都很饱。

二十、后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前面的人或物之后。

例句:老师进来后,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二十一、前解释:指时间或位置在后面的人或物之前。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文言常见实词汇编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文言常见实词汇编
21.辞
停数日,辞去
辞别,告别
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披”,穿
未尝稍降辞色
言辞
6.鄙
蜀之鄙有二僧
边远的地方
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脱
肉食者鄙
鄙陋、目光短浅
22.驰
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孔子鄙其小器
轻视,看不起
年与时驰
疾行,迅速逝去
先帝不以臣卑鄙
见识短浅
愿驰千里足
赶马快跑
7.本
臣本布衣
原来,本来
23.诚
诚如是,则大业可成
但微颔之《卖油翁》
点头
61.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喜欢,爱好
遂与外人间隔 iàn
断绝,隔绝
好鸟相鸣
美丽
78.见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了解
62.荷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扛,肩负
曹刿请见
召见。接见
63.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遗憾
于是入朝见威王
拜见,谒见
恨别鸟惊心//不应有恨
怨恨
才美不外见xiàn
通“现”,显露
巩固
F
35.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兴起,指被任用
求之下流,固颠
固然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显露、流露
其将固可袭而掳也
必,一定
野芳发而幽香
(花)开放
子固非鱼也
本来
有时朝发白帝
出发
51.故
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36.伐
齐师伐我
攻打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旧、原来
伐竹取道
砍伐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原因,缘故
37.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他们征询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意见
6

贯通,穿透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印在石上
7

①坐、驾(车)
②趁,引申为“冒着”
③(shèng)量词。辆,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公与之乘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二县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虽鸡狗不得宁焉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敌人既然来包围并攻打他,一定是得到了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
劝谏却得不到结果,不能算是坚强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
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到一座山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但是抓到后把它晒干,做成药饵
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行收兵
士兵们的兵器和盔甲不是不坚固锐利
现在南方已经安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秦始皇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葛婴率领军队巡行蕲县以东的地方
行军中沿路收纳兵源
4

①疾病,生病
②疲病,困苦不堪
③毛病,缺点,弊端
④辱,耻辱
未果,寻病终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10

①路,途
②道理,规律
③道义
④说,讲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会天大雨,道不通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伐无道,诛暴秦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以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恰巧天下大雨,道路不通
行走了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头砌成的石阶
先帝创建统一天下的大业,还没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向他们征询治国的好道理,识别采纳正确的意见
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没有实行仁政的人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讨伐不义的暴君,消灭残暴的秦朝
桃花源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11
向我征询当时天下大事
陈胜、吴广都被编谪戍的队伍里面
在这时,各郡县中吃尽秦朝官吏苦头的百姓
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
像门坎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他天门
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就应该鼓励士气,率领全军
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立为皇帝
招募能捕捉这种蛇的人,用蛇来充抵他应该缴纳的税收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凭借极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商纣王
讨伐不义的暴君,消灭残暴的秦朝
人们能够驯服神龙,刺杀蛟龙,捉取神龟,捕获麒麟
14

①侵害,危害
②冒着
③触犯,违犯
并皆暴犯百姓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现在南方已经安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
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我平庸的才能/竭尽我的微薄之力
13

①砍伐
②攻打,征伐,讨伐
③击,刺杀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十年春,齐师伐我
以至仁伐至不仁
伐无道,诛暴秦
扰龙伐蛟,登龟狩麟
于是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以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
8

①跟从,跟随
②听从,顺从
③自,由
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战则请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பைடு நூலகம்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乃大惊,向所从来
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

1得到,获得①
(看到,看见)
(领会)
(抓到)
(找到)
(发现)
(照到)
②能够、可以
③合适,适当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一狼得骨止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既出,得其船
遂迷,不复得路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或得日,或否
吾不得而见之矣
其龌龊亦耐不得
作为随从跟着来的人,有姓崔的二个年青人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从着他
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
这种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七十岁随心所欲,任命念头都不会超过规矩,法度。
于是就假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顺从人民的愿望。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
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9

①在(某时、某处)
②占着,挡着
③对着,面对
④应当,应该
⑤(dàng)抵充,当作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咨臣以当世之事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当奖率三军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人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与他相比
渔人已经出来了,找到他的船
居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士兵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
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
我不能够再看到它了
他品位低俗也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这老鼠被关闭在袋中,不能够逃出去了
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
这样一定能让军队和睦团结,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12

①安定,稳定
②平定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没有实现,不久生病死了
假如当初我不做这差使,那么我的生活早就困苦不堪了
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人的通常毛病
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5

①明察,考察,考核
②观察,细看,识别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等到到达陈县,已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
2

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浅陋,无知,见识短浅
蜀之鄙有二僧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先帝不以臣卑鄙
四川边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
曹刿说:“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
先帝不因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

①兵器,武器
②军队
③兵士
兵革非不坚利也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九年级文言文常用实词简表(150)
序号
例词
词义
例句
翻译
1

①并列,靠近
②比较,相比
③及,等到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比起我的乡邻已经死在后面了
等到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子却在受冻挨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