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细菌、真菌形态的观察

合集下载

微生物的菌落观察及藻类形态观察

微生物的菌落观察及藻类形态观察
实验五 微生物的菌落观察及藻类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基本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菌落形态特征及藻类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及菌种 1、代表性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菌落形态观察:
(1)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 霉(蕈)状芽 孢杆菌
(2)紫色直丝链霉菌 (3) 酿酒酵母 (4)青霉毛状
透明度:
透明,不透明
颜色:
正面和反面都需要写
菌落形态描述
菌名 青霉 黑曲霉 根霉 酿酒酵母
紫色直丝链霉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
胶质芽孢杆菌 霉状芽孢杆菌
菌落 形状
表面及 质地
颜色
隆起
边缘 气味
正面 反面
带状叶绿体
合子
水绵形态图(10X)
硅 藻
2、藻类形态观察 水绵:固定片观察(营养藻丝体和接合生殖) 硅藻:水浸片观察
三、作业 1、以表格的形式描绘各种菌种的菌落形态特征: 形状、大小、表面及质地、隆起程度、透明度、边缘与颜色。 2、绘制水绵形态图 3、绘制硅藻形态图
菌落特征:
大小:
小,较小,中,较大,大
表面及质地: 干燥,湿润,粉粒状,颗粒状

实验五-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实验项目名称:放线菌与真菌形态结构观察学生姓名:专业:环境工程学号: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地点:实验日期:2018 年10月16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学习并掌握放线菌(链霉菌),真菌(酵母、霉菌)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认识并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

2.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核生物。

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

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

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内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2.真菌[1]酵母菌:为单细胞真核生物。

呈圆形、卵形、椭圆形或柠檬型。

各体直径比细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菌落大而厚,湿润光华,颜色多为乳白色、灰白色、似细菌落。

繁殖方式包含无性繁殖(芽殖或裂殖)与有性繁殖(形成子囊与子囊孢子)。

[2]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在细胞的一端初生小突起,如芽状,逐渐增大。

细胞核一分为二,其中一个进入小突起,经细胞壁缢缩。

芽体与母细胞脱离,形成新个体。

若芽体不脱离母体而有继续生出新芽,而芽细胞聚集形成芽簇,芽簇细胞伸长呈丝状或藕节状,称做假菌丝。

[3]美兰染色法:美兰是一种无毒性染料,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呈无色。

活细胞具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兰由蓝色变成无色。

染色后,酵母活细胞无色,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4]酵母菌肝糖粒碘液染色:肝糖粒是酵母细胞的内含物,属于碳源及能源性贮藏物。

用碘液染色,菌体呈淡黄色,肝糖粒呈红褐色。

[5]霉菌:由菌丝体构成,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

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菌丝和孢子的宽度比细菌和放线菌大几倍到几十倍。

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

实验五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形态观察真菌分离培养应考虑所分离真菌的特性,配制合适的培养基,选择所需的气体环境。

同时, 由于真菌分离材料常污染有大量细菌,所以可在培养基中加入抗菌素并在分离培养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目的要求1.掌握真菌分离培养方法。

2.认识真菌菌落的特征,比较与细菌菌落有何不同。

3.了解真菌载片培养法。

4.掌握观察真菌的基本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征。

操作步骤—、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平板划线分离法1.取适合真菌的琼脂培养基融化,冷至45℃,注入无菌平皿中,每皿15~20ml,制成平板待用。

2.取要分离的材料(如田土、混杂的或污染的真菌培养物、真菌)少许,投入盛无菌水的试管内,振摇,使分离菌悬浮于水中。

3.将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并冷却后,蘸取上述菌悬浮液,进行平板划线(同细菌的划线法)。

4.划线完毕,置温箱中培养2~5d,待长出菌落后,钓取可疑单个菌落先作制片检查,若只有一种所需要的真菌生长,即可进行钓菌纯培养。

如有杂菌可从单个菌落中钓少许菌制成悬液,再作划线分离培养,有时需反复多次,才得纯种。

另外,也可在放大镜的观察下,用无菌镊子夹取一段待分离的真菌菌丝,直接放在平板上作分离培养,可获得该种真菌的纯培养。

(二)稀释分离法1.取盛有无菌水的试管5支(每管9ml),分别标记1、2、3、4、5号。

取样品(如田土等)1g,投入1号管内,振摇,使悬浮均匀。

2.用1ml灭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法,从1号管中吸取1ml悬浮液注入2号管中,并摇匀;同样由2号管取1ml至3号管,依此类推,直至5号管。

注意每稀释一管应更换一支灭菌吸管。

3.用2支无菌吸管分别由4号、5号试管中各取1ml悬液,并分别注入2个灭菌培养皿中,再加入融化后冷至45℃的琼脂培养基约15ml,轻轻在桌面上摇转,静置,使冷凝成平板。

然后倒置温箱中培养,2~5d后,从中挑选单个菌落,并移植于斜面上。

二.真菌培养性状观察(一)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表现1 .酵母菌菌落: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多呈油脂状或蜡脂状,表面光滑、湿润、黏稠,有的表面呈粉粒状、粗糙或皱褶。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与思考
•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了解了它们在形态学上的差异。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 布,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些放线菌可以产 生抗生素,对人类医疗和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而某些霉菌可以 引起食品和物品的霉变,对人类生活造成困扰。因此,对微生 物形态学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微生物 资源。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呈辐射状排列的细菌,其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干燥 ,颜色多样。放线菌的细胞壁厚,呈革兰氏阳性。
霉菌
霉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灰色、褐色等。 霉菌的菌丝体非常发达,且具有分支。
真菌
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真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湿润,颜色多样。真菌细胞壁薄,呈革兰氏阳性或阴性。
04 结果分析
放线菌形态分析
01
02
放线菌的形态多样,包 括链状、球状和杆状等。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也较 为多样,有的呈圆形, 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03
放线菌的菌落表面粗糙 或光滑,颜色各异,有 的呈白色,有的呈黄色 或橙色。
04
放线菌的细胞壁通常较 厚,具有分枝的菌丝, 有利于在各种环境中的 生存和繁殖。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
从不同环境(土壤、水体、空气 等)中采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 的样本。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纯化, 制备成适合显微镜观察的样品。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选择
选择适合观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 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
观察方法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观 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如菌丝、孢子等。

霉菌的形态观察

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 由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 有一至多个核。隔膜上有单孔 或多孔,细胞质和细胞核可自 由流通,每个细胞功能相同。 这是高等真菌所具有的类型。
按分化程度分:
营养菌丝(基内菌丝):伸 入到培养基内部,以吸收养 分为主的菌丝。
气生菌丝:向空中生长的菌 丝.
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可 分化成繁殖菌丝.
霉菌的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 许多分枝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菌丝体。 菌丝是中空管状结构,直径约2-10µm。 霉菌菌丝类型: 按形态分:
▪ 无隔菌丝:为长管状单细胞,
细胞质内含多个核。
▪ 其生长表现为菌丝的延长和细胞核的增多。
▪ 这是低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
▪ 有隔菌丝 ▪ 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
三、实验原理
霉菌:真核生物,菌丝较粗大,有分枝或不 分枝的。菌丝体为无色透明或暗褐色至黑色, 或呈现鲜艳的颜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菌 丝皆呈管状。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为绒毛 状或棉絮状。一些较高等的霉菌丝状管道中 皆有横隔,由横格状菌丝隔成许多细胞。细 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分散,所以 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该染 色液使细胞不变形,具有防腐杀菌作用,且 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溶液本身呈蓝 色,有一定的染色效果。
2、置于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高倍镜。
五、实验结果
1、绘出三种霉菌中任意两种的个体形态图,并 注明各部分名称
2、列表描述三种霉菌的菌落形态
菌 菌落状态 颜色 表面形态 边缘 干湿状况
名 (蔓延/局限)
(疏松/紧 (整齐/
密)/(棉 放射状)
絮状/毡状/
绒毛状)
三、霉菌的繁殖
菌丝片段
繁殖方式
无性孢子

实验五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死活细胞的鉴别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五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死活细胞的鉴别及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五、实验报告
1、绘图说明你所观察的酵母菌的形态特征 填表: 2、填表:
各中格中菌数 1 2 3 4 5 二次平均值 菌数/mlAຫໍສະໝຸດ B 5二、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 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大多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 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是通 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菌种: 1、菌种:酿酒酵母 仪器或其他用品: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 2、仪器或其他用品: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盖玻 片,载玻片等 0.1%美蓝染色液等 3、0.1%美蓝染色液等
四、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1、美蓝浸片观察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的美蓝染色液, 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0.1%的美蓝染色液,然后用 0.1%的美蓝染色液 接种环取少量酵母菌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接种环取少量酵母菌于染液中,混合均匀; 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 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然 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 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将玻片放置 约三分钟后,用显微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 约三分钟后,用显微镜观察酵母的形态和出芽情况, 并判断细胞的死活。 并判断细胞的死活。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 物计数方法。该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 物计数方法。该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由四条槽构 成三个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 成三个平台,中间较宽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 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为几个大方格, 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为几个大方格, 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血细胞计数板构造如图1 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血细胞计数板构造如图1,计数室的 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 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 25个中方格 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 16个小方格 16个 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 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 25个小方格 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但无论是哪一种规 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400 400个 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400个,每一个大方格 边长为1毫米,则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 盖上盖玻片后, 边长为1毫米,则每一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 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毫米, 0.1毫米 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毫米,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 万分之一毫升)。 0.1mm3(万分之一毫升)。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在显微镜下一般气丝在上,基丝在 下,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有的放线菌 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 本实验采用插片法来观察放线菌的菌丝形 态。

2.酵母菌:酵母的菌落形态与细菌的相仿, 由于酵菌细胞比细菌的大,细胞内有许多分化 的细胞品,细胞间隙含水量较少,不能运动, 帮菌落较大、较厚,外观较稠和、不透明,菌 落颜色多为乳白色或矿烛色。
实验五
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 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 形态的基本方法;
初步了解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形态 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孢子繁 殖的陆生性较强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广泛分布 于含水量低、有机质丰富的微碱性土壤中。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为:形成干燥、不透 明、表面呈致密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干粉” 的菌落。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 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 板上有变形的现象,有泥腥味。



1. 放线菌形态观察: A. 用接种铲或解剖刀将平板上的菌苔连同培 养基切下一小块,菌面朝上放在一载玻片上。 B. 另取一洁净载玻片置火焰上微热后,盖在 菌苔上,轻轻按压,使培养物(气丝、孢丝或 孢子)粘附在后一块载玻片中央,有印迹的一 面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 C. 用番红染液覆盖印迹,染色约1min后水洗 D. 干后用油镜观察

3. 霉菌的形态观察: A. 先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 B. 然后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0.1%的美蓝染液; C. 用解剖针或镊子从霉菌菌落底部小心挑取少 量已经产孢子的霉菌菌丝; D. 放在载玻片上的染液中 E. 盖上盖玻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 高倍镜。

实验五 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和显微镜下细胞测量和计数

实验五  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和显微镜下细胞测量和计数

实验五酵母菌形态的观察和显微镜下细胞测量和计数刘洋生物101 1002040120一、实验目的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染色方法。

2、掌握利用显微测微尺测量酵母菌大小的方法。

3、学习利用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细胞呈圆形、椭圆形或柱状。

酵母的细胞比细菌大得多,经过特殊的染色,在高倍镜下就可以观察到。

酵母菌既可无性繁殖,又可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有芽殖和裂殖两种,芽殖又有单出、双出和多出之分。

酵母菌的有性生殖一般能形成4~8个子囊孢子。

在一定条件下,有的酵母菌进行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立即分离,并继续出芽,细胞成串排列,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假菌丝的各细胞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呈藕节状。

酵母菌的死活细胞可以通过美兰染色加以区分。

美兰是一种无毒性染色剂,其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

由于活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以使美兰由蓝色的氧化型转变为无色的还原型。

处于代谢旺盛的细胞还原美兰的能力强,细胞为无色,为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幼嫩芽体为浅蓝色,死细胞为深蓝色。

(二)显微镜下的细胞计数本次实验采用血球计数法测定微生物细胞数。

方法是将经过适当稀释的菌体细胞或孢子悬液,加到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内,在显微镜下逐格计数。

因为计数室的容积是固定的(0.1mm3),所以可以将在显微镜下计得的菌数换算成单位体积试样中的菌数。

血球计数板使一块特制的载玻片,中部有H形的沟槽将中部分成上下两个计数室。

计数室方格的边长为3mm,每个方格分为9个大方格,正中央的大方格被分为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被分为16个小方格。

这样正中央的大方格总共分成400个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 mm3(计数室的高度为0.1mm)。

由此得到如下公式:每毫升的菌数(个)=平均每个中方格内的菌数16×稀释倍数×4000×1000(三)显微镜下细胞大小的测量用来测量微生物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细菌、真菌形态的观察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观察细菌、放线菌、霉菌形态的方法。

内容:
1. 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染色装片
2. 观察放线菌、青霉、根霉、曲霉、酵母菌永久装片。

3. 观察枯草杆菌活菌
4. 观察大肠杆菌活菌
二. 实验材料和用具
菌种: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的斜面菌种。

装片:细菌三种形态的染色装片,青霉、曲霉、根霉、酵母菌永久装片。

香柏油.二甲苯.无菌水
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小滴管
三. 操作步骤:
1、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
用低倍镜、高倍镜、油镜,观察球菌、杆菌、螺菌的染色装片、并分别在油镜下绘图。

2、观察霉菌、放线菌的永久装片并绘画。

3、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形态的观察
1)按无菌操作,用单染色发制成临时装片进行形态观察。

操作步骤(略)
2)观察枯草杆菌活菌
用压滴法(略)
四.注意事项:
1.观察完毕。

必须将镜筒上升,才能取下装片。

放入另一装片后,要按油镜使用要求重新操作,不能在油镜下直接取下和替换装片。

2.无菌操作过程中,接种环灭菌后不能触及其他物品.挑取细菌不能过多。

3.演示无菌操作过程
五.实验报告
绘出你所观察到的细菌个体形态视野图。

1、细菌三型形态图
2、根霉形态图
3、青霉形态图
4、曲霉形态图
5、放线菌形态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