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设计报告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总体建设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网络设备配置
选择高性能的网络设备, 确保数据传输的畅通无阻 。
备用电源和防雷接地等配套设施考虑
备用电源配置
为确保在主电源故障时系统能正 常运行,需配置备用电源,如 UPS不间断电源等。
防雷接地措施
为避免雷电对系统设备造成损坏 ,需采取防雷接地措施,确保系
统设备的安全运行。
其他配套设施
根据实际需要,考虑配置其他必 要的配套设施,如空调、消防设 备等,确保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
建立维护保养档案,记录每 次维护保养的情况和结果。
设立专门的维护保养团队,负责 定期对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全面检 查和维护。
定期对维护保养制度执行情况进 行回顾和总结,不断完善和改进 制度。
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活动组织
01 02 03 04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应急流程、应急资源和救援力 量等方面。
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合理的数据采集 频率和传输协议,以满足山洪灾害监 测预警的要求。
通信网络选择
选用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如 4G/5G、卫星通信等,确保数据传输 的畅通无阻。
中心处理平台搭建方案
硬件设备选择
选用高性能、可扩展的硬件设备 ,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 备等,确保中心处理平台的稳定
运行。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功能模块划分
根据业务需求,合理划分功能 模块,如实时监测、预警发布 、数据分析、系统管理等。
预警算法研发
研发高效、准确的预警算法, 实现对山洪灾害的及时预警和 有效应对。
系统集成与测试
完成应用软件系统的集成和测 试工作,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
可靠性。
03
关键技术应用与实现策略
武平县洪水预警报系统初步设计报告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基本情况一、河流、乡镇、水利工程分布情况武平县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武夷山脉的最南端,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
地理坐标界于东经941150'~421160',北纬84250',240'~92东与上杭县毗邻,南与广东省蕉岭、平远二县相连,西与江西省的寻乌、会昌县接壤,北于长汀县相依。
境内东西宽54 km,南北长77.3 km,总面积2629.62km2。
划分为17个乡镇,总人口36.5万人。
1、河流武平县境内有汀江水系、梅江水系和赣江水系三大水系。
汀江水系:主要有桃溪河和中堡河,境内流域面积分别为665.2 km2和124.3 km2,其中桃溪河发源于大禾乡贤坑村,流经大禾、桃溪、湘店于湘店乡河口汇入汀江。
境内河道长53.8 km,河道比降9.9‰,多年平均径流量6.2881亿立米,是本县主要河流之一。
梅江水系:主要有中山河、平川河、中赤河,县境内流域面积分别为1064.2 km2、194.44 km2和375.5 km2,中山河发源于东留乡南洞村,自北向南流经东留、中山、下坝等乡镇于下坝河子口汇入广东长潭河、境内河道长91 km,河道比降8.8‰,多年平均径流量11.25亿立米,为我县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流。
平川河为中山河的主要支流,发源表1-1 武平县流域面积50 km2以上河流特性表于万安乡贤溪村挡风岭,流经万安、平川、城厢、中山四乡镇于中山相公段汇入中山河,境内河道长29.9 km,河道比降18.4‰,多年平均径流量2.002亿立米。
平川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城区,对于武平县城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影响至为重要。
赣江水系:主要有桂坑溪,发源于东留乡泥洋福朝山,境内河道长13.2 km,流域面积77.5 km2,河道比降45.5‰,多年平均径流量0.806亿立米。
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特性见表1-1。
2、水利工程新中国成立后至今,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县政府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兴建各类水利设施4385处,总耕地面积34.3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27.48万亩。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模板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12020年4月19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1概述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中国主要位于东亚季风区,暴雨分布范围广;季风气候决定了中国降雨在年内分布不均,汛期高度集中,以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大。
路路通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山洪灾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运用当代信息监测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建立以信息采集、预报分析、视频会商决策为基础的预警平台,经过手机群发、传真群发、无线广播、高音喇叭、手摇警报器、锣等预警程序和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山洪可能危及的区域,使接收预警区域人员能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系统总体结构2.1系统组成路路通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
为更好地发挥系统的防灾减灾作用,还需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加强宣传培训。
水雨情监测系统及时将简易监测站、人工监测站、自动监测站的监测信息汇入预警平台。
12020年4月19日预警系统由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和山洪灾害群测群防预警系统组成。
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主要由信息汇集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预报决策子系统和预警子系统组成。
群测群防预警系统包括预警发布程序、预警方式、警报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警报器设置等。
22020年4月19日2.2系统建设模式由于山洪预见期短、致灾快,因此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提出在县级行政区建立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模式,省、市、县、乡(镇)、村等各方面的山洪灾害防治相关信息汇集于平台,县级防汛部门根据系统信息,及时发布预报、警报。
同时县、乡(镇)、村、组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开展监测、预警工作。
32020年4月19日。
分析河流山洪预警预报系统的开发设计

分析河流山洪预警预报系统的开发设计我国水流密布,中小型河流也很多,多数河流水流湍急,但是大部分的中小型河流没有相应的紧急监测手段,预警方案也不完善,当山洪暴发时,很难做到紧急预警,更难进行有效的山洪预防。
基于此,中小河流山洪预警预报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山洪防御工作的重点、难点。
随着气候及强降雨的影响,近年来中小河流山洪频发,给当地生产经济和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严重制约了国家的发展。
目前我国中小河流山洪预警预报系统的开发设计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其工程建设试点过程中,为了完善中小河流防洪管理体系,提高中小河流防洪技术水平,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中小河流突发性洪水监测与预警预报技术”的专项研究。
其目的是为了研发适合我国中小河流防御建设的方式方法,健全我国中小河流山洪预警预报系统,为我国的中小河流防洪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为山洪灾害非防御工程措施的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1中小河流山洪预警预报系统开发设计的模块构成中小河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的开发设计是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各种相关资源如水文、气象、土地等对山洪灾害进行及时地预防,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财物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中小河流山洪预警预报系统的开发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图1中小河流山洪预警预报系统开发设计的总体框架图中小河流山洪预警预报系统开发设计按其功能性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主要是雨水情的监测、决策指挥平台、报警系统,如图1,在整个山洪防御系统中,决策指挥平台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
1.1雨水情监测系统的作用雨水情监测系统在中小河流山洪预警预报系统中是负责收集山洪高发区水文的特性及降雨量分布情况信息的一个环节。
在山洪预警预报系统中,建立合理有效的雨水情监测站网,可以及时观测雨水及河流水位的变化,并对信息数据进行及时反馈,为决策指挥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信息。
水位站、自动遥测雨量站作为这个系统的最主要的设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对水文信息及降雨量信息,进行采集、编码、处理及反馈。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概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由于我国主要位于东亚季风区,暴雨分布范围广,季风气候决定了我国降雨在年内分布不均,汛期高度集中,以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大。
为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路路通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为指导,利用当代信息监测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在山洪灾害防治区建立以信息采集、预报分析、视频会商决策为基础的预警平台。
通过手机群发、传真群发、无线广播、高音喇叭、手摇警报器、锣等多种预警程序和方式,将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山洪可能危及的区域,使接收预警区域人员能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系统总体结构:路路通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由水雨情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组成。
为更好地发挥系统的防灾减灾作用,还需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加强宣传培训。
水雨情监测系统及时将简易监测站、人工监测站、自动监测站的监测信息汇入预警平台。
预警系统由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和山洪灾害群测群防预警系统组成。
基于平台的山洪灾害防御预警系统主要由信息汇集子系统、信息查询子系统、预报决策子系统和预警子系统组成。
群测群防预警系统包括预警发布程序、预警方式、警报传输和信息反馈通信网、警报器设置等。
系统特点:1)软硬件一体化集成:公司提供完善的系统的集成方案,自主开发山洪监测预警软件。
2)多层次水、雨情决策分析:可查询时段、日、旬、月显示区域内的雨量值、平均雨量值、最大雨量值、各站降雨过程柱状图及数据表、雨量强度统计等。
3)完善的预警责任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预警责任人体系,短信、传真预警时可灵活选择接收人员。
系统设计方案中,自动监测站采用现代化的自动化监测设备,实现雨量、水位等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_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名称: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摘要基于3G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是国家防治山洪灾害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
系统通过接收水雨情监测站采集的水雨情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水雨情实时监测,当水雨情达到或超过临界值时,系统自动报警,利用预警发布功能,可将预警信息通知有关成员单位、防汛责任人,通知危险区居民,做好山洪转移撤离、抢险准备,最大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是以基础空间信息为基础,以水雨情数据管理为核心;以现代计算机技术、GIS技术、近代流域水文模型等技术相结合为手段;将基础信息、水雨情、工情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通过实时监测和预报模型进行预报分析,结合预案内容进行报警和预警,发布预警信息,收集应急反馈。
本系统由实时监控模块,雨水情服务模块,预警发布模块,气象国土模块,基础信息模块,应急响应模块,信息管理模块,PDA系统模块,系统后台模块等八大模块组成,意在建立全面、规范、合理、通用的山洪监测预警信息基础资料数据库及山洪监测预警信息监测及发布的应用软件,改善山洪等灾害信息的管理手段,提高山洪灾害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基于3G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Telerik控件,C#,Socket,.NET,SQLSERVER 2005,VS 2010。
目录1.1系统设计背景 (1)1.2系统目标 (1)1.3系统任务 (2)1.4 本人完成的主要工作 (2)2.1 Visual Studio 简介 (4)2.2 SQL Server 2005 Database (4)2.3 NET Framework 概述 (5)2.4 概述 (5)2.5 B/S结构 (6)2.5 RadGrid控件概述 (7)3 概要设计和数据库设计 (8)3.1 系统结构 (8)3.2 系统的设计方案 (9)3.3 系统的设计约束 (9)3.4 数据库设计 (10)3.4.1 数据库需求分析 (10)3.4.2数据库逻辑设计 (11)4.系统的设计及其实现 (14)4.1系统结构概述 (14)根据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需求,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完成对各模块信息的收集,整合以及处理。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1.建设目标根据防汛形势和现状,全面吸收其他地市先进的应用经验,建设一个满足防汛值班人员及领导会商决策、指挥调度的信息化系统。
将现有的多个系统进行数据及技术整合,完善前端防汛感知层面,实现数据标准化、信息采集自动化、管理规范化、决策科学化,满足我区防汛工作需求。
进一步提高重点区域的监测预警技术水平与保障能力,特别是提高监测站点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稳定性,增强监测预警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山丘区群众主动防灾避险意识,为实现2020-2021年山洪灾害防治总体目标夯实基础。
2.建设内容1、视频监测站点补充完善2、水雨情监测站点补充完善3、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3.山洪灾害预警平台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对雨量的关注,当雨量变化时,需要关注水位的变化,同时查看气象信息,包括主要影响雨量水位的台风信息及长期气象预测的卫星云图和短期预测气象信息的气象雷达图。
当情况紧急时,需要根据情况调用预案,同时通过责任人信息管理、抢险队伍等,调派相关责任人按照预案调度防汛物资进行抢险。
(一)综合数据库综合数据库是系统的信息支撑层,存储和管理各应用子系统所需的公共数据,为应用系统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数据采集平台建设数据汇集平台主要完成实时数据的自动汇集,系统通过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按照不同数据来源设计相应的汇集录入工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实现数据汇总录入的自动化,减少数据入库的工作量。
➢数据接口开发数据接口开发主要实现与市级山洪系统、区山洪系统等平台数据对接。
(二)应用支撑平台GIS平台系统将设计和开发统一的GIS系统,本期GIS平台以电子地图,将业务与GIS技术相结合,实现对空间与属性数据管理。
➢平台概述地理信息系统能够为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空间信息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选择、地理数据收集与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等。
➢平台功能系统将设计和开发统一的GIS系统,能提供支持谷歌地图和Bing 地图,支持显示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图,并提供灵活的业务应用配置功能,并对外提供丰富的应用接口供业务系统调用,包括:1)平台具备漫游,缩放,图元点的选取,图元矩形、圆形、多边形选择,距离测量,面积测量,鹰眼图,属性数据查找图元,圆饼图/直方图专题图显示,比例尺显示和图例显示等通用的GIS功能;2)平台支持动态图层的生成,并可根据设置条件动态生成各种专题地图;3)矢量地图支持SHP文件;4)平台支持BMP、GIF、JPG、PNG、TIF多种图片输出功能和遥感影像图加载显示功能;5)支持电子地图与遥感图的互相切换显示;6)平台支持等值线、等值面的计算分析功能;7)平台支持卫星云图、雷达图图片的投影转换功能;8)平台支持业务数据的叠加,动画展示。
山洪灾害预测预报系统设计

②实用性 。系统整体结构清晰 ,
系 统 界 面 简 明直 观 , 作 简 便 , 能 操 功
实用。
1 . 原则 设计
为 了 确 保 系 统 的实 用 性 和 具 有
息 技 术 和 传 统 技 术 融 人 山 洪 预 警
预 报 工 作 中 ,增 强 山 洪 灾 害 预 测 预 警 能 力 ,提 高 防 灾 、减 灾 决 策 的科 学 性 预测 预报 系统 建设 内容具 体 为 :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0 l2 (0 7 1 — 0 4 0 10 一 13 2 0 )4 0 4 — 3
一
、
系统 设计 概述
个 实用 、 效 、 靠 、 于操 作 的 山洪 高 可 易
灾 害预测 预报 系统 。 预 测 预 报 系 统 建 设 遵 循 以dcig a d frc sigsse i te b s n rc n io rtee tbih n fte sse i .I e d sg fp e itn n oe a t y tm s h a ea d pe o dt n f h sa l me to y tm. o 1 n i o s h
m o
.
u ti o d ds ses b c u ei rd c stetmeo rc s n rvd i l rdci ga d fr c si gifr a nanf o iatr, e a s t e u e h i ff e a ta d po ietmeyp e itn o e a t no l o n n m -
维普资讯
对 策研 究
C IA WA E E OU C S 0 7 1 HN T R R s R E 2 0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设计报告北京圣世信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2年5月目录1 综合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投资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暴雨山洪监测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站网布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站网布设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测站类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测站网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施设备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验设施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信设施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市、县信息传输集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市水情接收中心错误!未定义书签。
县防办信息接收中心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山洪灾害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投资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预警响应体系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测站(乡镇)预警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县防汛指挥部门预警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4. 2 预警子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警信息传输及发布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无线广播系统的信息发布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信息服务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内容及体系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短信预警发布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急响应错误!未定义书签。
山洪灾害新闻发布平台错误!未定义书签。
6 一期工程功能扩充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工程建设主要技术错误!未定义书签。
暴雨山洪监测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服务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8 工程实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实施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进度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工程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建设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建设管理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设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运行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管理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建设及试运行期运行管理费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管理制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工程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制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金筹措及分摊错误!未定义书签。
投资总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投资总概算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建设分项投资概算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各县及相关项目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彭泽县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星子县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德兴市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饶县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婺源县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乐安县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宜黄县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万载县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铜鼓县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奉新县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福县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永新县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泰和县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南县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崇义县投资概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附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暴雨山洪监测系统(二期)拟建自动雨量站基本情况表72暴雨山洪监测系统(二期)已建自动雨量站基本情况表89暴雨山洪监测系统(二期)拟建人工雨量站基本情况表92暴雨山洪监测系统(二期)拟建水位站基本情况表97暴雨山洪监测系统(二期)已建水文、水位站基本情况表 102十五县暴雨山洪监测站网分布总图1 综合说明我省是山洪灾害的易发区、多发区,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山洪灾害发生。
近年灾害损失统计表明,山洪灾害造成的危害愈来愈重,损失愈来愈大。
特别是1995年、1998年、2002年、2006年遭遇的山洪灾害,给我省山丘区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创伤,也给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及建设全面小康带来重要影响,山洪灾害已经成为当前防洪减灾中的突出问题。
如何有效防御山洪灾害引起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按照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加强暴雨山洪灾害防御的要求,我省加大了山洪灾害防治力度,2004年,省水利厅、气象局、国土厅、建设厅等单位通过大量的基础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工作,编制完成《江西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根据《报告》,全省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县共49个,山洪灾害治理前期目标为“到2010年,全省初步建成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以监测、通讯、预警及相关政策法规等非工程措施为主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
因此,根据规划要求,先期进行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非常必要的。
现状我省山洪灾害的防御存在着雨水情监测、山洪灾害预测、预报、预警系统不完善等薄弱环节。
一是雨水情监测还不能满足当前的山洪灾害防御需求,大部分小流域都没有建立自动监测雨量和水位站,如2006年5号台风中的雨量观测大多都来源于非报汛站点,报汛手段单一,平时只能依靠程控电话联络,如遇山洪发生就难以及时传达。
二是山洪灾害的信息采集和传输手段落后,预警信息不能及时传达。
山洪灾害多发于交通、通讯设施差的偏远山村,个别地方甚至无通讯设施,雨水情和灾害信息只能依靠人工传递,加上山区人员居住不集中,灾害预警、人员转移信息很难传递到户、到人。
三是当前的精细化气象预报水平及小流域洪水预报精度还有待提高。
2007年,省防总实施了“江西省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一期工程”,完成了赣州市安远、宁都、赣县、会昌、南康、瑞金、上犹、石城、信丰、兴国、寻乌、于都和吉安市遂川县等13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一期工程的建设,涉及244个乡(镇)、609条小流域。
新建自动雨量站407处,人工雨量站244处,自动水位站11处,人工水位站10处;建成13省、市、县三级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开发13县2市以及省共16节点山洪灾害预警服务系统。
工程建成后,在当年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一期工程已于2007年11月26~27日通过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
由于一期工程仅在山洪灾害较重的13县进行建设,未能覆盖全省,另外,由于监测站雨水情信息是以GPRS/SMS方式发送到市水情信息中心,然后从市水情中心通过防汛专用网络转发到县防汛指挥中心,传输方式单一,需要进行功能升级,实现信息双发。
设计依据(1)《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2)《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3)《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书》(4)《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技术大纲》(5)《江西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6)《江西省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一期工程)实施方案》(7)《江西省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二期工程设计大纲》(8)有关技术标准:《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SL61-2003);《水利水电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定》(DLIT505-1996);《水文情报预报规范》(SL250-2000);《水位观测标准》(GBJ138-90);《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93);《降水量观测规范》(SL21-2006);《防洪标准》(GB50201-94);《水文基本术语和标准》(GB/T50095-98);《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L34-92);《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SL276-2002);《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247-1999);《水情信息编码标准》(SL330-2005);《实时水情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标准》(SL323-2005)等。
设计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通过提高山洪灾害易发区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和洪水预警预报能力,加强应急、预警响应体系建设,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大力宣传防御知识等非工程措施,建立全省山洪灾害易发区暴雨洪水监测预警系统,提升山洪灾害防御水平,改变山洪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设计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
应根据各地山洪灾害的特点,针对目前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监测预警系统。
(2)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用性强,信息传递可靠、迅速、准确;(3)遵循相关规程、规范。
系统设计要以现行的相关水文监测、通信系统组网、软件开发、数据库构建等方面的规程、规范为依据;各种构件优选符合国家标准的型材和通用件,以利于施工的质量控制和系统运行的维护管理。
(4)充分利用现有气象、水文、水库及地质灾害监测资源。
(5)技术标准要与国家防汛指挥系统的标准相衔接。
设计范围江西省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二期工程建设范围,除国家试点的修水、靖安、黎川、广昌、铅山、永丰等6个县外,根据我省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分布,按照轻重缓急和分期实施的原则,结合各地申报情况,从全省49个重点防治县范围内选择九江市星子、彭泽,上饶市婺源、德兴、上饶县,抚州市宜黄、乐安,宜春市奉新、万载、铜鼓,吉安市安福、泰和、永新,赣州市定南、崇义等15个县(市)作为二期工程建设范围。
二期工程建设范围总面积达30144km2,乡镇229个,共有小流域665个。
各县市情况详见下表。
二期工程建设范围情况表建设内容建成区域内的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并辅以人工测报,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决策依据。
建成省、市、县三级防汛通信计算机网络和山洪灾害基础数据库,构建山洪灾害通信预警平台。
建成山洪灾害易发区域人员应急转移信息反馈指挥调度系统及相应的应急响应体系。
主要内容为:(1)暴雨山洪监测系统;(2)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3)山洪灾害预警响应体系;(4)山洪灾害预警决策支持系统(信息服务系统)(5)一期工程13县功能扩充。
工程实施工程实施按照轻重缓急,急用先行的原则,目前,省、市、县三级通信计算机网络已经建成,根据实施计划,首先需要建成暴雨山洪监测系统,施工期为30天,确保汛期水雨情信息能实时入网。
其次是完成信息服务系统、预警响应体系的建设。
工程总施工工期为180天。
工程管理工程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四制”要求,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监理制、合同管理制。
省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项目建设办公室作为项目一级法人全面负责江西省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二期工程建设,考虑本工程建设的特点,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设立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项目部协调本地区工程的实施。
工程投资江西省山洪灾害预警系统二期工程总投资概算万元。
其中暴雨山洪监测系统投资万元;通信计算机网络系统38万元;一期工程功能扩充费用万元;4市15县信息服务系统软件开发及GIS软件平台购置276万元;预警子系统(无线广播系统)万元;独立费用万元(含建管费、监理费、勘测设计费等);基本预备费万元;培训费万元;建设期间运行费万元。
2 暴雨山洪监测系统通过建设实用、可靠的暴雨山洪监测系统,掌握山洪灾害易发区水雨情信息,提高水雨情信息的收集时效,为山洪灾害的预报预警、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准确的基本信息。
暴雨山洪监测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水雨情监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技术设计、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计、监测基础设施设备工程建设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