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澳大利亚》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一课时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一课时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一课时说课稿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的第一课时。

我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对象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理念几个环节进行。

首先,我对本节教学对象做以下的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八章的结束,引出第九章,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教材共“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最具特色的三个部分,突出特色的同时强调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本节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教学。

(二)学情分析教材的内容吸引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空间。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而且生性活泼爱表现自己,好奇心强情绪易调动,但是兴奋时间短,方法不到位,发散思维差。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技能目标:1.读图能描述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并概括其特点;2.阅读资料及图像概括生物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运用地图知道牧羊带的分布并分析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过程方法目标: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导,以探究为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发展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1、澳大利亚古老而独特的生物形成的原因;2、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与自然的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恰当的教法和学法能促进教学双方在课堂的和谐统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节课我以活动为主线,以探究为主题,以多媒体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并激励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动手,自主探究,答疑解惑。

三、说教学程序教学过程是运用教法和学法去实现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原则,我设计了五个主要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新课学习;巩固拓展;课堂评价;课后作业。

七年级地理下册《8.7澳大利亚》说课稿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7澳大利亚》说课稿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7 澳大利亚》说课稿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7课“澳大利亚”是本册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提高对世界地理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澳大利亚这一块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澳大利亚的基本地理信息,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对世界地理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气候类型及成因、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澳大利亚的自然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地理信息,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课堂讲解:根据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师详细讲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人口和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4.案例分析:选取澳大利亚的典型地理案例,如大自流盆地、墨累-达令盆地等,让学生分析其地理特征及形成原因。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讲课稿本节课我依据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及认知规律,面向全体学生,采纳直观教课、情形教课、合作学习和活动研究的教课方法,松手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力争使学生在踊跃、快乐的讲堂气氛中提升自己的地理知识和技术,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课成效。

我将从讲课标、说教材、说学情、说教课目的、说教课方法、说教课过程六个方面来解说《澳大利亚》,本课安排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一、讲课标:《地理课程标准》在“世界地理”(五)“认识地区”中明确:1、在地图上指认所学国家的地理地点、国土构成和国都;2、依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所学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色,该国就地取材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说教材:作为世界地理,教材对澳大利亚的编排仍连续了前方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第一,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八面玲珑,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色及经济发展特色。

其次,充足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亲密联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串这一节的主线,为培育学生综合剖析各地理事物间互相关系的能力创建条件。

三、说学生:(“地理教课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地培育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术的活动。

”在教课中要考虑学生的年纪特色和认知规律。

)1、学生在前几章节已经学习了一些国家和地域,具备了学习《澳大利亚》的基础知识,拥有必定的读图、判断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剖析、概括地理信息的能力。

2、经过教课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就地取材发展生产的重要性,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看法和可连续发展的看法。

四、说教课目的:(鉴于对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实及教课内容等实质状况确立本课的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点、范围、国都和主要城市;2、运用地图和图片说明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生计原由;3、依照图文资料,说出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色,指出大自留盆地,并简说明成因;4、依照图文资料,说出澳大利亚人口散布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学知识,联合读图、剖析等方法,剖析澳大利亚的自然概略;2、经过小组学习培育学生的合作能力,锻炼概括、剖析表达等能力;感情与价值观:经过研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和可连续发展观。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关系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澳大利亚地理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知识性强:教材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多方面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人类活动和经济状况。

2.实践性弱:教材内容较为理论,学生难以直观地感受到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3.地域性明显: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独立的大陆,具有独特性,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这个国家,拓宽国际视野。

二. 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亚洲、欧洲、非洲等大洲的相关地理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认知水平:七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待提高。

3.兴趣特点:学生对外国地理知识感兴趣,尤其是对具有独特性的国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感兴趣,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全球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分布和成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源,生动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风情。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国家,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经济状况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节澳大利亚》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澳大利亚这一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澳大利亚的认识。

同时,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可能对澳大利亚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如知道澳大利亚有袋鼠、考拉等特色动物,以及澳大利亚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学生能够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澳大利亚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对澳大利亚的基本认识和了解,拓宽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2.教学难点: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特色动物和矿产资源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澳大利亚的特色和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等情况。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原因,分享讨论成果。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的农业、矿产资源和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说课稿1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经济特点。

内容涵盖了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土著文化、以及现代化农业和城市发展等。

本章节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旨在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澳大利亚作为一个遥远的大陆,学生对其了解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土著文化以及现代化发展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点、人文地理特点以及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以及土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澳大利亚的地理特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结合板书,生动形象地展示澳大利亚的地理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澳大利亚这个遥远的大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等。

3.课堂讲解: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如大分水岭、澳大利亚盆地等)、气候特点(如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动植物资源(如袋鼠、考拉等)以及土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说课稿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说课稿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澳大利亚》说课稿5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本节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旨在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图的阅读和地理现象的认知有一定的理解。

但针对澳大利亚这一遥远的国家,学生们可能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和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大利亚的兴趣,增强国际视野,提高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与中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2.难点: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以及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状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澳大利亚的特色动物——袋鼠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3.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和城市分布等人文地理特征。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的农牧业、矿产资源等产业,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澳大利亚说课稿-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澳大利亚说课稿-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澳大利亚说课各位评委老师: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澳大利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对于本节课如何教,怎样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澳大利亚》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本节位于东半球国家的内容中,而澳大利亚是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教材的编排上主要从三个小标题的形式来讲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展开和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

此时的学生对新事物易产生兴趣,好奇心强,但学习状态不稳定;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且具备基本读图和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学生的阅历尚浅,知识面狭窄,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所以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

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能力水平,结合《指导意见》,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识澳大利业稀有动物的特点,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区域认知)2.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综合思维)3.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提高读图的能力,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4.通过了解澳大利亚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工农业生产,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人地协调)根据教学目标和授课的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重点:分析澳大利亚农业和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难点:利用地图说明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而体会到澳大利亚农业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就尤为重要,在教学方法上我选择的是讲授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情景教学法,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用地图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

(那么怎么把教法和学法具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去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过程)导入部分:良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同时改变平铺直叙的刻板说教,所以我将利用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国徽引入澳大利亚国家的学习,同时对中国国旗和国徽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澳大利亚》说课稿
田墩中心小学何龙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澳大利亚》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

它是大洋洲最大的一个国家中,也是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5个国家地理之一。

本节教材的内容有:①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②“骑在羊背上”的国家③“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2.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

当然在世界区域地理居重要地位。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利用地图分析出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范围、首都。

(2)知道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并会用地图说明其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小袋鼠为导游的方式看景观图片和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录像(或VCD 盘),运用小组探究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记住主要的动物名称和生活特性。

(2)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分析本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

4.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澳大利亚以发达的农牧业为主的经济特征。

(二)教学难点
1、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2、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二、说教法
根据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①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填写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结构体系。

②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三、说学法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填:填写知识机构提纲,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基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
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4.小组学习、讨论、练习安排:
以《教与学》为主线,引导学生复习本节知识。

四、说教学程序
1、提出复习课题,板书:澳大利亚
2、提出复习(教学)目标,强调重难点。

3、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从而以问题带动学生书、看图,记忆知识点
4、习题练习
5、反馈练习情况,讲解出现的问题。

6、小结
【素材积累】
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

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

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

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

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

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

求人不如求己;贫穷志不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

桂冠上的飘带,不是用天才纤维捻制而成的,而是用痛苦,磨难的丝缕纺织出来的。

你的脸是为了呈现上帝赐给人类最贵重的礼物——微笑,一定要成为你工作醉大的资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