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西瓜是怎么回事,最容易导致西瓜采收前“爆炸”的五种原因
《西瓜裂果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西瓜裂果的原因及方法》西瓜裂果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一般的都发生在生长期和采收期。
主要原因是:1、品种原因相对于椭圆形中晚熟西瓜,京欣类,8424类,礼品西瓜类,都比较容易裂瓜,这是由于品种的特性决定的,这些西瓜含水量大,皮薄,品质优,价格高,但不耐储运,易裂瓜。
2、水分供应不匀长期干旱突降大雨,或者突然大水漫灌,土壤水分急增,果实迅速膨大,果肉和果皮发育不一致,造成裂瓜。
3、气温不稳定天气忽冷忽热,急剧变化,或者长期阴雨寡照,也会造成裂瓜。
4、膨瓜期氮肥施用过量会引起果实发育不一致,也会造成裂瓜。
防治方法:1、首先选用耐裂的品种所以对于西瓜栽培来说,有适合自己栽培的品种,才能先立于不败之地,记住这个品种是适合你的,而不是最好的、最甜的、最贵的。
经常遇到有瓜农朋友过来,或者做园区是朋友,一上来就问,你们最好的品种是什么,说实话,能提出这个问题的人都是“人才”。
什么是最好,这个世界有最好的吗?是最贵的,最大的,最甜的,还是最可口的?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2、掌握良好的管理技术说实话,为什么大家都很为农业没有技术含量,因为中国几乎所有的人,30年之前都是农民,都会种地。
所以说到种地,有什么好种的,撒到地里不就可收了吗。
事实是这样吗,看看这两年流转土地的合作社,还有不懂技术却去发展园区的老板们,一场病害,全盘皆输。
老板看不上技术,不得不为技术买单。
西瓜地要施足底肥,生长发育期要促、控、防结合,要科学整枝留蔓,这些我们在《三天学会种西瓜系列》文章中说的很清楚,请感兴趣的朋友阅读。
如果西瓜生长过旺,可以留多条蔓,分流西瓜的营养;也可以在瓜胎前三四片叶子处,把蔓捏劈,控制西瓜能量供应;或者打掉几片叶子,减少营养物质积累。
3、最好用设施栽培对于不耐裂的品种,最好用设施栽培,可以控制温度和水分,减少裂瓜。
特别是果实发育期,一定要控制好夜间温度,避免呢温度过低造成裂瓜。
“插针截流”防西瓜“裂果”

“插针截流”防西瓜“裂果”
西瓜”裂果”是瓜农最头疼的事。
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大西瓜裂着个”大口子”,外观不雅、内质不卫生,消费者不喜爱。
即使有人买,也没多大效益。
西瓜”裂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瓜皮薄,经受不住瓤的快长被撑裂或快成熟时受震动炸裂。
如黄小玉、红小玉的瓜皮厚度只有0.5厘米左右,长瓤、成熟过程中就很容易被撑破或受震动而炸裂。
二是浇水不匀,土壤水分变化剧烈造成”裂果”。
天气持续干旱后突然用大水漫灌或遇连续大雨,土壤中的大量营养物质会随水分大量输入果实,使瓜瓤的生长速度大大快于果皮,因果皮经受不住被撑裂。
为了防止西瓜裂果,瓜农多采用选择瓜皮较厚的西瓜品种做种栽培。
但是,瓜皮太厚的西瓜又不受消费者喜爱。
既要瓜皮薄,又要西瓜不裂果有以下办法一、科学沟灌。
根据西瓜叶片萎蔫及恢复状况确定干旱缺水程度,在听取天气预报,保证近3-4天内不下大雨的情况下进行水分均匀的沟灌。
切莫搞大水漫灌。
二、”插针截流。
在沟灌或大雨前给瓜蔓、瓜把”插针截流”。
方法是用竹片削成两根直径为瓜蔓1/3的竹针,互为垂直地插入瓜蔓;用两只大头针互为垂直地插入瓜”把”。
此法可控制养分大量流入果实,防止瓜瓤猛长而撑裂瓜皮。
盛夏西瓜降低裂果新技术

盛夏西瓜降低裂果新技术
西瓜采收之前,静止的状态下,瓜从瓜脐处自然开裂。
还有一种情况是采收期受震引起裂果。
发病原因 1.瓜前期肥水不足,后期营养充足易裂瓜;土壤养分失衡,酸性强,缺钙缺镁严重的田块易裂瓜。
2.果实膨大后期遇低温大雨或灌水过多,也会造成裂瓜。
3.不同品种裂瓜程度不一样,果皮薄的品种、小果型品种易裂瓜;花皮品种比黑皮品种易裂瓜;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易裂。
防治方法1. 防止土壤中水分突然变化是防止裂果的主要措施,采用防雨棚栽培可有效防止因暴雨引起的田间裂果。
2. 设施栽培防止夜间低温引起果皮硬化而导致裂果。
3. 防止植株生长过旺引起裂果,主要是控制氮肥的施用,膨瓜期增施磷钾肥,叶面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果皮韧性与品质。
4. 傍晚时采收可减少采收时裂果。
大棚西瓜裂果的原因是什么?要如何防治?

大棚西瓜裂果的原因是什么?要如何防治?【导读】如今大棚种植技术不断完善,不少人都在大棚里种植西瓜。
但大棚西瓜裂瓜的问题层出不穷,这跟品种、气候以及肥水管理都是有关系的。
如今大棚种植技术不断完善,不少人都在大棚里种植西瓜。
但大棚西瓜裂瓜的问题层出不穷,这跟品种、气候以及肥水管理都是有关系的。
一般情况下,小型西瓜更容易裂瓜。
下面农业知识网就和您分析一下裂瓜的原因和防治方法。
一、裂瓜的原因裂瓜的原因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生长期裂瓜,还有一个部分是采收期裂瓜。
生长期裂瓜的原因如下:1、品种选择不当西瓜的品种很多,一般皮儿薄、质脆的小型西瓜更容易裂瓜。
2、温度突变适合西瓜生长的温度在20度到35度之间。
在西瓜的发育期正是低温的阶段,长得很慢,如果气温突然升高,西瓜迅速膨大,就会出现裂瓜。
如果在大棚里种西瓜,遇到连阴天或者连续降雪的天气,然后气温突然升高,也会出现裂瓜。
3、水分供应不当在西瓜生长的各个阶段,对水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伸蔓前要控制浇水量儿,伸蔓阶段要加大浇水量,结果期要少浇水。
在膨瓜阶段,水肥要管理到位。
如果浇水太多了或者浇水太少了,或者浇水太急了,都容易出现裂瓜。
4、施肥不当肥料上多了或者肥料上的比例不合适,都可能会出现裂瓜。
比如在膨大期,上氮肥上多了,果皮长得慢儿,果肉长的快,就会出现裂瓜。
5、激素使用过量比如使用膨大剂浓度高了,或者使用赤霉素浓度高了,都会出现裂瓜。
采收期裂瓜的原因:西瓜采收前浇水了,或者是收西瓜的时候,西瓜摔打了,都会出现裂瓜。
二、防治方法1、选择良种种西瓜,选择抵抗能力强的、抗裂的品种。
2、深翻土壤种西瓜之前,大棚的土地要进行深翻,这样有利于西瓜扎根。
最好能采用地膜覆盖种植,这样也能减少裂瓜。
3、修剪枝蔓种小型西瓜,可以多留两条蔓,这样能够减少营养物质的输送。
如果地里已经出现了裂瓜,对植株比较旺的要进行挤压,一般都在瓜前4片叶子处。
对结果处长得比较强的这种瓜,可以把一部分叶子摘掉,防止西瓜膨大过快而出现裂瓜。
氯吡脲

一、氯吡脲(CPPU)是化学合成的植物膨大剂,曾经的“爆炸西瓜事件”,让人们担心它的安全性,人体食用了这样的西瓜,是否对健康有影响?西瓜爆炸可能是使用膨大剂不当造成的,氯吡脲(CPPU)在生产上的应用时间、浓度、方法和残留标准都有明确的界定,按规定使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且其在果实内降减很快,合理使用其残留不超标。
二、乙烯可以用来催熟葡萄、香蕉、西瓜等多种水果,在植物学上被称为“成熟激素”,是不是也会造成儿童性早熟?乙烯之所以能引起果实成熟是因为这些果实中存在乙烯的“受体”,只有与“受体”结合,乙烯才能引起果实的成熟。
人体不存在乙烯“受体”,即使瓜果中存在乙烯进入人体后,也不可能产生类似于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也绝不可能引起儿童早熟。
这就好比花粉不会让人怀孕。
三、有人提出,“激素”处理过的瓜果口味不好,没有营养?激素处理的瓜果口味不好与生产者使用不当有关。
科学合理的使用不会造成瓜果营养降低。
例如,在葡萄上,用赤霉酸(GA3)处理可以诱导无核果实,从而提高果实的商品性。
用GA3和CPPU处理过的葡萄果粒显著增大,而可溶形固形物含量并未明显下降。
关于PGRs的安全性问题在社会上传言很多,其实,只要科学使用,PGRs安全性是有保证的,这也被国内外相关专家多次实验证明,包括噻苯隆、吡效隆在内的大多数PGRs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有的达到AA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NY/T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农业部药检所管理部门如是说:PGRs之于作物相当于化妆品之于女人,只有好的化妆品、并且使用得当才能使女人焕发青春光彩;也只有高品质的PGRs并且合理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一、氯吡脲(CPPU)是化学合成的植物膨大剂,曾经的“爆炸西瓜事件”,让人们担心它的安全性,人体食用了这样的西瓜,是否对健康有影响?。
西瓜炸了,都骂膨大剂,你真的了解膨大剂吗?

西瓜炸了,都骂膨大剂,你真的了解膨大剂吗?西瓜炸了,都骂膨大剂,你真的了解膨大剂吗?来源:今日新农人近日,一篇《西瓜炸了,瓜农哭了,如此爆炸为哪般》的文章火了,文章给出了五种西瓜爆炸的原因,可能与温度、水分、氮肥、品种、膨大剂有关,但网友却一边倒,只骂瓜农用了西瓜膨大剂,活该西瓜爆炸!但是,真的是膨大剂惹的祸吗?我们对膨大剂真正了解多少呢?果实膨大剂,也叫膨大素,是一种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的制剂,最早由日本开发并于1985年开始使用,我国90年代初从日本引入投入使用。
膨大剂分生物和化学两种类型,有肥料和药剂两种存在形态。
化学果实膨大剂的主要成分化学是细胞激动素,属于“植物激素”,不属于食品添加剂,更与“人体激素”和“动物激素”没有任何关系。
专家研究发现:膨大素主要作用是加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加速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器官形成。
膨大剂可以提高花粉可孕性,增加果实数量提高产量,诱导单性结实,刺激子房膨大,防止疏花疏果和落花落果等。
具体有以下几个功效:一、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果实膨大:膨大素对植物器官的横向生长和纵向生长都有促进作用,细胞分裂加速,生长自然快速,从而促进果实膨大。
二、延缓叶片衰老:膨大素可以促进叶绿素合成,提高光合作用,进而延缓叶片衰老。
三、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芽萌发:膨大素能够诱导顶芽细胞分化,促进侧枝生成,并增多花数,从而增加果实数量提高产量。
四、改善作物品质,提高商品性:膨大素可以诱导单性结实,刺激子房膨大,防止落花落果,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果实含糖量等。
五、提高座果率:膨大素在低温弱光及阴雨气候条件下可以提高作物的座果率。
鉴于膨大素的诸多功效,现在已经在很多农作物上进行了推广使用。
比如瓜果类的苹果、香蕉、西瓜、梨、荔枝、火龙果;蔬菜里的番茄、花生、姜、大蒜、马铃薯、红薯、萝卜、甘蔗;以及药材中的芦荟、芋头、山药、牛蒡、茭白、甜菜、莴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膨大素。
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证明膨大剂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西瓜裂瓜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西瓜裂瓜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作者:刘坤来源:《西北园艺·蔬菜》2022年第04期西瓜裂瓜属于典型的生理性病害,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生产现象。
裂瓜从幼瓜期到成熟期都可以发生,轻者造成减产,重者导致绝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症预防。
1 西瓜裂瓜的发生时期西瓜从幼瓜到成熟期都可以发生裂瓜现象,裂瓜主要集中发生在3个时期:第1个时期是幼瓜期,也就是坐住瓜之后、膨瓜之前出现裂瓜。
第2个时期是膨瓜期,就是浇完膨瓜水、施完膨瓜肥以后出现裂瓜。
第3个时期是着色上糖期,西瓜已经长成,在上市前的十天八天出现裂瓜。
这3个时期都会出现裂瓜,但是不同时期裂瓜的原因又不尽相同,要具体分析,对症解决。
2 幼瓜期裂瓜的原因与防治措施幼瓜期裂果,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激素浓度过大,一个是环境温差过大。
1)激素浓度过大。
这里说的激素,是指西瓜授粉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如果采用花对花的方式授粉还好,现在生产上为了提高坐瓜率,大多使用氯吡脲辅助授粉。
氯吡脲属于人工合成的生长素(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激素),用它来刺激瓜體内生长素的含量,进而提高坐瓜率。
激素的使用浓度要求非常严格,与温度有直接关系。
如果浓度不合理,比如浓度过大,或者喷花时温度过高,就会出现幼瓜开裂的现象。
这种开裂多出现在落花的位置,先是出现小裂口,随着瓜体的膨大,说不定哪天就会出现裂瓜。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要严格根据棚温选择合适的浓度,千万不要随意加大浓度。
另外,在授粉后3~10天,可用海藻酸喷雾调理。
授粉后第3天喷第1次,对准坐瓜部位和上下紧邻的几个叶片和茎蔓一起喷;间隔3天,喷第2次。
如此连喷2次,能够有效缓解因激素使用不当造成瓜体内生长素分配不均的问题,从而有效预防裂瓜和僵瓜现象发生。
2)环境温差过大。
如果遇到剧烈降温天气,导致西瓜生长环境温差过大,就容易引起裂瓜。
生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西瓜个头不大,但从头到尾整个都裂开了,完全失去了商品价值,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环境温差过大造成的。
爆炸西瓜是怎么回事,最容易导致西瓜采收前“爆炸”的五种原因

爆炸西瓜是怎么回事,最容易导致西瓜采收前“爆炸”的五种原因爆炸西瓜是怎么回事,最容易导致西瓜采收前“爆炸”的五种原因在西瓜采收之前,静止的状态下,瓜从瓜脐处自然开裂,这种现象被称为西瓜裂果,这也是瓜农最害怕遇上的。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爆炸西瓜是怎么回事,最容易导致西瓜采收前“爆炸”的五种原因。
最容易导致西瓜采收前“爆炸”的五种原因炸裂西瓜氮肥过多,生长失衡容易“爆炸“与种植使用的氮肥的用量也有关系。
施用过多的氮肥会大大提高西瓜的生长速度,而瓜瓤的生长速度要大大超过瓜皮的生长速度。
这样,西瓜就容易破裂。
皮薄西瓜品种也易“爆炸“与种植的西瓜品种也有很大关系。
一些果皮较薄的西瓜品种比较脆弱,如果遇到打雷下雨,一碰就会裂果。
温差较大容易“爆炸“大棚种植的西瓜对气温非常敏感。
阴天气温低,晴天气温高,如果大棚不及时通风,瓜棚的温差会很大,西瓜会容易发生爆炸。
吸水过多容易“爆炸“大棚种植的西瓜对水分也很挑剔。
如果碰到阴雨天,大棚四周若排水不畅,西瓜会吸收过多的水分,也会容易发生破裂。
与使用激素调节剂也有关系膨大剂是一种通过影响植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乙烯等内源性激素对植物生长起作用的调节剂,主要成分是氯吡脲。
过量的膨大剂会导致西瓜的细胞分裂加快,但是这要与天气、水分以及肥料等条件综合作用,才会导致西瓜炸裂。
相比种粮食来说,农民种西瓜确实是一条非常好的致富途径。
但是一定要选好种植的品种,而且要加强学习,掌握种植技术,不能为了求大求快,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爆炸西瓜”是怎么回事?当下的西瓜能放心吃吗?天气转热,西瓜大量上市。
5月15日傍晚,市民李先生在路旁的卡车上花了近30元买下一个大西瓜。
回家后,他迫不及待拿来西瓜一刀劈下,“扑哧!”,大西瓜利落地一分为二。
“听声音应该不错。
”李先生说,但瞥到瓜瓤时,他立马大失所望,“瓜瓤粉红偏白,颜色分布不均匀,中间部分的瓜瓤很硬,周围一圈却是软塌塌的,更让人诧异的是,西瓜籽周围的瓤呈暗紫色,白色的籽嵌在里面很扎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炸西瓜是怎么回事,最容易导致西瓜采收前“爆炸”的五种原因在西瓜采收之前,静止的状态下,瓜从瓜脐处自然开裂,这种现象被称为西瓜裂果,这也是瓜农最害怕遇上的。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爆炸西瓜是怎么回事,最容易导致西瓜采收前“爆炸”的五种原因。
最容易导致西瓜采收前“爆炸”的五种原因炸裂西瓜氮肥过多,生长失衡容易“爆炸“与种植使用的氮肥的用量也有关系。
施用过多的氮肥会大大提高西瓜的生长速度,而瓜瓤的生长速度要大大超过瓜皮的生长速度。
这样,西瓜就容易破裂。
皮薄西瓜品种也易“爆炸“与种植的西瓜品种也有很大关系。
一些果皮较薄的西瓜品种比较脆弱,如果遇到打雷下雨,一碰就会裂果。
温差较大容易“爆炸“大棚种植的西瓜对气温非常敏感。
阴天气温低,晴天气温高,如果大棚不及时通风,瓜棚的温差会很大,西瓜会容易发生爆炸。
吸水过多容易“爆炸“大棚种植的西瓜对水分也很挑剔。
如果碰到阴雨天,大棚四周若排水不畅,西瓜会吸收过多的水分,也会容易发生破裂。
与使用激素调节剂也有关系膨大剂是一种通过影响植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乙烯等内源性激素对植物生长起
作用的调节剂,主要成分是氯吡脲。
过量的膨大剂会导致西瓜的细胞分裂加快,但是这要与天气、水分以及肥料等条件综合作用,才会导致西瓜炸裂。
相比种粮食来说,农民种西瓜确实是一条非常好的致富途径。
但是一定要选好种植的品种,而且要加强学习,掌握种植技术,不能为了求大求快,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爆炸西瓜”是怎么回事?当下的西瓜能放心吃吗?天气转热,西瓜大量上市。
5月15日傍晚,市民李先生在路旁的卡车上花了近30元买下一个大西瓜。
回家后,他迫不及待拿来西瓜一刀劈下,“扑哧!”,大西瓜利落地一分为二。
“听声音应该不错。
”李先生说,但瞥到瓜瓤时,他立马大失所望,“瓜瓤粉红偏白,颜色分布不均匀,中间部分的瓜瓤很硬,周围一圈却是软塌塌的,更让人诧异的是,西瓜籽周围的瓤呈暗紫色,白色的籽嵌在里面很扎眼”。
吃了一块后,李先生发现不但不甜,而且有一股苦涩味,“像是坏掉了的味道,有些发酸发涩”。
“不会那么倒霉,买到了传说中的‘催熟’西瓜?”平时很关注食品安全的李先生心存疑虑,于是把剩下的大半个西瓜都扔进了垃圾桶。
李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
很多市民反映,现在吃到口中的西瓜,跟记忆中的似乎不一样了,西瓜的味道变了。
杭州市场上有没有“催熟”西瓜,“爆炸西瓜”究竟又是怎么回事?“催熟?没有这个必要”这几天西瓜市场呈现供销两旺的态
势。
世纪联华、欧尚等大型卖场和社区的果蔬小门店中西瓜被高高堆起。
当夜幕降临时,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开着满载西瓜卡车大声吆喝的小贩们。
目前杭州市场上的西瓜大致有云南麒麟瓜、温岭特小凤、海南早春红玉、上海8424、地产西瓜等品种,售价1.5-8元/斤不等。
杭州最大的果品交易市场勾庄果品市场数据显示,5月15日,市场西瓜的出货量达到315吨,而去年的同天这个数字只有200吨,4.14元/公斤的价格比4月15日的6.14元/公斤有了2元/公斤的降幅。
巨量销售的背后,西瓜安全问题一直为消费者所关注。
近日,有多名市民向商报记者反映,他们对买到的西瓜的品质表示怀疑,“大多是白籽白瓤,口感差,远比不上以前的西瓜了。
”这也不免让消费者心生怀疑,这些西瓜是不是进行了人工催熟?“催熟?我觉得不大可能,因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杭州果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新友直截了当说,据他对杭州市场的观察,出现人为催熟西瓜的可能性不大。
石新友说,在很多年之前,使用各种手段对西瓜催熟的现象确实存在,“以前市场上的反季节西瓜远不如现在这样普遍。
西瓜是名副其实的夏季时令水果,在其他季节却难觅踪影。
本地产西瓜刚上市时因为量少而价格贵,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瓜农和经销商为了让西瓜赶早上市卖个好价格,就会对西瓜催熟。
”但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外地进入杭州的反季西
瓜和改良的早熟品种的大量上市,吃西瓜早已不再是夏季的“专利”了,“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西瓜,没有断档期了。
催熟西瓜在杭州市场没有生存空间了。
”这种说法得到了杭州果品市场里经营了10多年西瓜的江妙聪的认同,他以自产自销的“江氏特小凤”举例,“这种瓜的成熟周期90天左右,一年中除了10月、11月断档外,其余10个月都可以连续不断供应,价格也稳定在5-6元/公斤,完全在消费者可承受范围之内。
而剩余两个月的空当期,也可由海南、云南产的麒麟瓜、早春红玉等品种填补市场空白。
”石新友说,尽管杭州本地产的西瓜才是每年市场上的销售主力,而这个品种的采摘时间基本要到5月初,但瓜农和经销商现在很少再为一点蝇头小利而铤而走险了,石新友说,“一方面,杭州人对西瓜的品质要求很高,催熟瓜的口感不行,另一方面,杭州市场的监管比较严格。
更主要的原因,催熟也需要很大的成本,商人是逐利的,如果催熟的本地瓜价格还卖不过外地瓜和反季西瓜,那么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
“西瓜爆炸”可能是过度使用“坐果灵”杭州果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新友说,现在消费者看到媒体上大量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后,形成怀疑一切思维定式,“看到西瓜的颜色有些不对,首先就会想到是不是催熟的,吃了会不会有害健康。
其实没有必要太
过忧虑。
”对市民李先生遇到的情况,石新友分析,可能是因为这亩西瓜的农家肥施用不当,“西瓜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变异。
”对市面上的“白籽粉瓤”西瓜,石新友认为是瓜农为了赶早上市卖个好价,摘下了尚未完全成熟的西瓜。
“我们平时说的‘白瓜’就是只有六七分熟的瓜。
”石新友说,即使对西瓜催熟,也分为多种情况,“催熟”并不等同于“有害健康”。
“就拿大棚西瓜来说,它通过控制西瓜的生长环境、气温来达到缩短西瓜成熟周期,提前成熟时间,这也可以算是一种催熟的方法。
”“另外,乙烯等也常被用于瓜果的催熟。
”石新友说。
事实上,除了人们熟知的香蕉使用乙烯来催熟之外,一些早熟苹果、早熟柑橘、番茄等,也普遍使用乙烯利催熟。
如早熟柑橘,采下来时也都是青的,使用乙烯处理后,皮就会完全变黄,这样就可以比自然成熟早上市一个星期。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系研究西瓜育种种植的张明方教授说,乙烯利是一种浅棕色的透明液体,是化学合成物,它是优质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就是植物激素,主要用于果实催熟、调节雌花雄花比例等。
瓜果本身快成熟时,体内也会分泌出乙烯。
用乙烯催熟,是在西瓜自身分泌出的乙烯还不够多时,外加一些乙烯,让它快速成熟。
使用时和自来水配比稀释之后,将西瓜放入稀释液中浸一下,或者雾化之后往西瓜上喷洒稀释液。
按照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委员
会2005年发布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乙烯利被认定为一种农药,标准对番茄、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皮不可食)果肉中的乙烯利最大残留限量作了规定,要求每公斤果肉中最大残留量为2毫克。
而人体每日容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0.05毫克。
石新友说,杭州果品市场每天都会对进入市场的西瓜进行农药残留量检测,达标之后才能销售。
其实植物激素在瓜果蔬菜的种植过程中已经被广泛运用。
张明方说,前段时间各地媒体曝光的“西瓜爆炸”事件可能就是一种叫“坐果灵”的植物激素使用不当所致。
“种瓜的人都知道,授粉是被子植物结成果实必经的过程,必须是雄花给雄花授粉之后植物才可以坐果。
但有时由于低温、阴雨导致西瓜没有雄花无法授粉,这时‘坐果灵’可以被用来作为代替品辅助授粉。
一般来说,在西瓜坐果前的7天左右微量使用,但如果将使用期无规则地提前或者激素浓度过高,就有可能导致西瓜发育过程中生长过快或者发生畸变,‘西瓜爆炸’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张明方说,“这种激素在大棚中用得比较多,而大量的地产西瓜都是陆地瓜,不大会使用
‘坐果灵’。
”“‘坐果灵’和乙烯利一样是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植物激素,适量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张明方说,但是使用了植物激素的西瓜的品质比不上自然生长、成熟的西瓜,“从口感、甜度、风味上来说还是传统的陆地西瓜比较好。
挑选好瓜有诀窍杭州
果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新友说,西瓜在八九分熟的时候口感最佳。
而从品质上来看,地产的传统有籽西瓜要优于无籽西瓜、反季西瓜等,自然成熟的西瓜优于人工催熟的。
消费者如何从种类繁多的西瓜中挑选优质放心的品种呢?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园艺系专家张明方说,首先,从西瓜的外表上看,自然成熟西瓜外形应是圆形或椭圆形的,表面平整光滑。
使用了植物激素后,可能会因为喷洒的激素吸收不均匀,出现歪瓜畸果,如两头不对称、中间凹陷、头尾膨大等。
用人工授粉的瓜比使用过激素的瓜,果皮会薄许多。
“大棚西瓜一般成熟期为35天左右,成熟的西瓜籽黑,没有成熟的西瓜籽是白色的,瓜瓤粉红偏白色,而催熟的西瓜,由于时间短,积温达不到,尽管瓜瓤红了,可瓜籽却仍然瘪白。
”优质的西瓜甜度达到10度以上,口感很好。
未熟的瓜口味寡淡有生腥味,催熟的瓜瓜瓤味同嚼蜡,吃在嘴里发酸,几乎没有甜味。
一般正常成熟的西瓜,贮存时间可以达到一周以上,最长可达半个月以上。
而催熟的西瓜,只能保存几天时间。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气味分辨是催熟西瓜还是正常成熟的西瓜。
正常成熟的西瓜,在表皮上可以闻到一种瓜香味,催熟西瓜不仅没有瓜香味,有的还有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