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
按章节顺序—康复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康复心理学Clinacal Psychology in Rehabilitation Medicine第一章绪论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P1)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学派:(P7)(一)精神分析或动力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ud)(二)生理心理学学派(三)行为学派(四)认知学派阿德勒(A.Adler):自卑情绪是心理障碍的根源(五)人本主义学派主要代表: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ogers)康复心理学概念:(P10)康复心理学(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和揭示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3)残疾人、老年病人、各种慢性病患者。
康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14)(一)研究应激源和残疾的关系2013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康复心理学仅供参考(二)研究康复对象的心理(三)研究心理治疗在康复中的应用(四)康复心理评定(五)为康复对象、家属等提供心理咨询(六)研究康复治疗方法对心理活动的影响第二章心理学基础感觉(sensation):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P20)感觉的一般特性:感受性、感觉适应、感觉对比。
(P20)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P21)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完整性、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P21)思维的分类: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
(P25)气质的分类:1.胆汁质;2.多血质;3.黏液质;4.抑郁质。
(P30)需要(need):是指当环境与机体之间出现某种生理、心理的不平衡时,为了恢复平衡而必须活动的一种潜力状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P34)马斯洛理论中人的需要层次——“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P34)139201康复心理学2016.05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康复笔试知识点总结

康复笔试知识点总结一、康复的定义及意义1、康复的定义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使病患者恢复或部分恢复正常或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能力,重返社会参与正常生活的过程。
康复包括医疗康复、社会康复、心理康复、职业康复等。
2、康复的意义康复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病患者尽快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减少社会对病患者的负担。
康复不仅仅是针对疾病本身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全面关心病患者的身心健康,使其尽快重新融入社会。
二、康复的原则1、个性化原则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史、职业和生活环境等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使康复治疗更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
2、系统性原则康复治疗需要采用系统性的方法,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综合性与协调性原则康复治疗需要协调各个领域的专业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社会工作者等,共同为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治疗。
4、阶段性原则康复治疗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康复进展,逐步调整治疗方案,使其在不同阶段得到最合适的康复治疗。
5、全程性原则康复治疗不仅仅是在医院进行,更需要在病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社区康复,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得到持续性的康复治疗。
三、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1、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通过各种物理手段来进行治疗,包括热疗、冷疗、按摩、运动疗法等。
物理治疗可以改善病患者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并缓解疼痛。
2、职业治疗职业治疗旨在帮助病患者恢复或提高日常生活和工作技能,使其能够自理和重新融入社会。
3、语言治疗语言治疗主要针对言语障碍和沟通障碍,通过训练来提高病患者的言语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
4、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来帮助病患者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饮食治疗饮食治疗主要是通过合理膳食的建议来帮助病患者改善营养状况,提高身体素质。
6、康复器械训练康复器械训练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康复器械来进行功能锻炼,如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康复士考试知识点总结

康复士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康复基础知识1. 康复的概念及发展历程2. 康复的原则和目标3. 康复的评估方法4. 康复的干预方法与技术5. 康复的管理与组织二、康复医学知识1. 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康复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3. 康复医学的评估方法4. 康复医学的干预方法与技术5. 康复医学的管理与组织三、康复护理知识1. 康复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康复护理与其他护理学科的关系3. 康复护理的评估方法4. 康复护理的干预方法与技术5. 康复护理的管理与组织四、康复理疗知识1. 康复理疗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康复理疗与其他理疗学科的关系3. 康复理疗的评估方法4. 康复理疗的干预方法与技术5. 康复理疗的管理与组织五、康复技术辅助器具知识1. 康复技术辅助器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康复技术辅助器具的分类及功能3. 康复技术辅助器具的使用方法4. 康复技术辅助器具的配备和管理5. 康复技术辅助器具的维护和保养六、康复专业知识1. 康复专业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2. 康复专业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3. 康复专业的评估方法4. 康复专业的干预方法与技术5. 康复专业的管理与组织七、康复心理学知识1. 康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康复心理学的评估方法3. 康复心理学的干预方法与技术4. 康复心理学的管理与组织5. 康复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学科的关系八、康复社会学知识1. 康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康复社会学的评估方法3. 康复社会学的干预方法与技术4. 康复社会学的管理与组织5. 康复社会学与其他社会学学科的关系九、康复伦理学知识1. 康复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康复伦理学的评估方法3. 康复伦理学的干预方法与技术4. 康复伦理学的管理与组织5. 康复伦理学与其他伦理学学科的关系十、康复健康教育知识1. 康复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康复健康教育的评估方法3. 康复健康教育的干预方法与技术4. 康复健康教育的管理与组织5. 康复健康教育与其他健康教育学科的关系以上就是康复士考试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够对考生有所帮助。
康复心理学

康复心理学考试重点选择题:1.康复心理学研究方法:①观察法(根据是否预先设置情景,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②调察法(包括访问法、座谈、问卷法等);③测验法;④实验法;⑤运用系统理论建立心理康复系统。
P42.功能康复需求的五个层次: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走动、言语沟通);②学习能力、劳动能力(认知、作业、职业技能);③家庭生活能力(心理适应、调节能力);④社会生活能力(心理、社会适应能力);⑤取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P93.认识活动包括:①感觉;②知觉;③记忆;④思维;⑤想象;⑥注意。
P22注:1°感觉具有的特性:a.感受性b.感觉适应c.感觉对比 d.补偿性e.发展性2°知觉的分类:a.空间知觉b.方位知觉c.时间知觉3°知觉具有的特性: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4°记忆包括:a.识记b.保持c.再认和回忆。
5°记忆的类别:a.感官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遗忘6°思维的特征:a.间接性和概括性b.目的性和指向性c.逻辑性和连贯性4.衡量注意的标准:①注意的广度;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
P265.情绪状态包括:①心境;②激情;③应激。
P276.人格(即个性心理特征)包括:①能力;②气质;③性格。
P317.气质分为4种:①胆汁质;②多血质;③黏液质;④抑郁质。
P318.患者的心理需要:①康复的需要;②安全的需要;③爱与归属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P329.患者的心理反应:①感知觉异常;②记忆异常;③思维异常;④患者的情绪反应。
P3310.影响康复患者心理需要和心理反应的因素:①人格和应对方式的影响;②社会因素的影响;③医源性因素的影响。
P3511.康复患者的行为反应:①逃避与回避;②退化与依赖;③敌对与攻击;④无助与自怜;⑤求助行为;⑥物质滥用。
P3712.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理论包括:①精神层次理论(将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②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其中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而超我遵循“道德原则”);③人格动力理论;④防御机制理论。
康复心理期末总结

康复心理期末总结一、引言康复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帮助身体或心理上受伤的个体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和技巧。
本学期学习康复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康复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且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以及实地实习等形式进行了综合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康复心理学。
二、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本学期我学习了康复心理学的一系列理论知识,包括康复心理学的定义、范畴和基本原理,康复评估与测量方法,康复干预技术,以及康复心理治疗的重要原则和策略等。
通过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我对康复心理学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实践技能方面,我参与了康复心理学实习,收集了一些康复心理学案例,并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这些案例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通过与实际案例的接触,我学会了如何运用康复心理学的理论和策略来帮助个体恢复,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案例分析和实践中,我学会了与个体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通过不同的心理干预手段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取得个人成长。
三、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是本学期的重要学习方法,通过与同学和教师的讨论交流,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康复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并且从不同的观点和经验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与他人合作和分享经验对于个人的学习和成长非常有帮助。
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康复心理学案例,并找出问题所在。
我也学会了如何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评估和测量患者的康复进展,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以适应患者的需要。
四、实地实习在本学期的康复心理学实习中,我亲身参与了康复心理学的实践过程,与康复中心的专业人员合作,与康复个体交流,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康复心理评估和干预工作。
通过实地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康复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更有效地帮助个体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大一康复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康复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康复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患有身体疾病或受伤后心理方面的适应与恢复过程的学科。
它综合了心理学和医学的知识,旨在帮助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完全恢复。
以下是大一康复心理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总结:1. 康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康复心理学关注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情感、行为和思维。
它的目标是通过心理干预和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疾病或伤害,改善生活质量。
2. 康复心理评估与诊断康复心理评估旨在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康复需求。
通过采用面谈、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评等方法,评估师可以确定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个体化的支持。
3. 康复心理干预康复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应激管理、支持性咨询和心理教育等。
这些方法旨在帮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负面情绪、焦虑和应激反应,提高他们的康复效果和自我效能感。
4. 康复心理应对策略康复心理应对策略是帮助患者解决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的关键方法。
这包括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寻求专业帮助以及制定实际可行的目标和计划等。
5. 康复心理教育康复心理教育是通过向患者提供相关信息和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康复过程和应对策略的重要手段。
这可以提高患者对康复的参与程度和信心,并促进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6. 康复团队合作康复心理学强调与医疗团队的合作。
康复心理学师与医生、职业治疗师、物理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以实现最佳的康复效果。
7. 康复心理的实际应用康复心理学的实际应用领域包括骨折康复、脑损伤恢复、慢性疼痛管理、心脏康复和癌症康复等。
在不同领域应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以满足患者的特定需求。
8. 康复心理学的职业发展康复心理学的职业发展包括康复心理咨询师、研究员、教育者和管理者等。
随着康复心理学的发展和需求的增加,这个领域提供了各种职业机会和发展前景。
9. 康复心理学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康复心理学师在实践中需要遵守专业伦理准则,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大三下)139203康复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是一门医学与心理交叉的学科,康复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研究揭示康复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康复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和解释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应。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需要:是指当环境与机体之间出现某种生理、心理的不平衡时,为了恢复平衡而必须活动的一种潜力状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全身适应综合征”GAS:不同的刺激作用于机体,会导致一系列类似的、非特意化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称为GAS,并认为应激就是机体对紧张刺激物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适应性反应。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或灾难性的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心理生理障碍:又称心身疾病,是一组综合征或躯体疾病,他们的发生、发展和预防、康复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也是康复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一种潜力状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虽然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患者的受教育水平,但患者对此深信不疑,无法被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
急性酒中毒:有大量饮酒历史,醉酒的严重程度与血液酒精浓度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冲动行为、易激惹、判断力及社交功能受损,并有口齿不清,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眼球震颤、面色发红、呕吐等现象。
心理治疗:是治疗者和患者之间的特殊人际关系交往过程,在这种关系中,治疗者应用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方法,与患者建立语言或非语言的交流,试图帮助患者减轻情绪障碍,改变适应不良的行为方式,促进人格成长,从而改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他们能更加有效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脑血管意外:CVA又称脑卒中,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精神康复:是针对长期患精神疾病个体的一种系统计划,以增强他们持家、职业、社会化和个体成长的能力和技巧,尽可能地恢复社会功能,使患者能在社会中自主,最大限度地改善生活质量。
康复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康复心理学重点整理单选: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矗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189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办了第一个临床心理诊所3.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了解)①完整性②选择性③理解性④恒常性4.记忆的类别:(选择题,能鉴别出选项即可)感官记忆:是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指感觉记忆中经注意而能保存到20秒以下的记忆(≤20秒)长时记忆:长时间保持的记忆(1分钟-数年)5.心理结构论:即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和冲突够成立一个人心理动力的全貌。
6.人本主义学派代表:马斯洛、罗杰斯五个层次(从低到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7.心理过程包括哪三个方面?认识、情感、意识8.心理学派:①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派②生理心理学派③行为学派④认知学派⑤人本主义学派9.气质的分类: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10.能力(选择):指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心理特征,是人格特征的综合表现,在传统心理学上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11.神经性障碍包含: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焦虑障碍、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分离性障碍(前三个为主要临床特征)12.评定量表:自评:①抑郁自评量表②焦虑自评量表③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他评:①汉密尔顿抑郁量表②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3.动机的基础:需要14.贝克在他人的认知系统中由表及里地区分出了三类观念:自动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念。
15.战斗-逃避理论:Walter Cannon16.(塞里)第一个提出了应激的概念17.人格对健康的影响:A型人格: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C型人格:易患癌症名解:1.康复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研究揭示康复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2.病理心理学:又称变态心理学,它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异常心理包括精神病性行为的规律,研究精神疾患和病理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特别是人格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心理学重点整理单选:标志心理学成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矗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年1.1879 一门独立的科学。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办了第一个临床心理诊所2.1896 知觉的四个基本特征(了解)3. ④恒常性③理解性②选择性①完整性(选择题,能鉴别出选项即可)记忆的类别:4. 秒)0.25-2感官记忆:是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秒)20秒以下的记忆(≤20短时记忆:指感觉记忆中经注意而能保存到数年)-分钟1长时记忆:长时间保持的记忆(超我三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和冲突够成立一个人心理动力的全自我、即本我、心理结构论:5. 貌。
6.五个层次(从低到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人本主义学派代表:马斯洛、罗杰斯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心理过程包括哪三个方面?认识、情感、意识7. 心理学派:①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派8. ②生理心理学派③行为学派④认知学派⑤人本主义学派气质的分类: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9. :指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心理特征,是人格特征的综合表现,在传统能力(选择)10. 心理学上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神经性障碍包含:焦虑性神经症、恐怖性焦虑障碍、强迫症、躯体形式障碍、分离性障11. 碍(前三个为主要临床特征)③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②焦虑自评量表评定量表:自评:①抑郁自评量表12. ②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他评:①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动机的基础:需要13.
贝克在他人的认知系统中由表及里地区分出了三类观念:自动思维、中间信念和核心信14. 念。
Walter Cannon 逃避理论:-战斗15. (塞里)第一个提出了应激的概念16. 人格对健康的影响:17. 型人格:易患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A型人格:易患癌症C 名解:康复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研究揭示康复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1. 它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异常心理包括精神病性行为的规律,又称变态心理学,病理心理学:2.研究精神疾患和病理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特别是人格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即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发展的过程,心理过程: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3. 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5. 思考过的问题,曾有过的情绪是指以往感知过的事物,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6.并且这些印记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头脑中学习过的动作行为等在人脑中留下一些印记,体验,浮现出来。
是不易被个体所控制的一种身心激动的状态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情绪:7. 气质:是指个体所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
动力方面的特征8. 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动因,是引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一种内在心理倾向。
9. 变态心理:10. 广义:指所有偏离正常的心理过程或行为狭义: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11. 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情感淡漠、四味破裂、脱离现实。
抑郁性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12.
包括抑郁症和持续性心境障碍两种类型。
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感低落,临床表现以情绪低落为主,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心理测验:是依据心理学原理和技术,以客观、标准化的程序对人的心理现象或行为进13. 行数量化的测量和确定的一种技术。
人格测验:根据人格理论编制的评估个性心理特征的一类技术。
14. 必须与客观的标准比较后才能作出判断,为了对个别的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评定,常模:15. 这种标准称为常模。
个人中心疗法的基本假设是:只要给患者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他们就能产生自16. 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导向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平衡。
生物反馈治疗的基本原理:生物反馈仪通过电极与机体各部位接触,来获得机体活动信17.最终使这些电信号转换成容易为患者所理解和辨别的信然后将这些生物信息转为信号,息,号,反馈给患者个体面临或觉察环境变化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