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
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2、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成有信主编.教育学[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
5、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7、大河内一男著,曲程等译.教育学的理论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1984年版.
8、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等译.现代教育学[M].上海:上
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9、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M].甘肃: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年版.
11、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12、柳海民.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3、伦理学基础:①唐凯麟,《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②王海明,《伦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中国伦理学专题:朱贻庭,《中国伦理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西方伦理学专题: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宗教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中国哲学原著:郭齐勇,《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伦理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中西哲学史:①郭齐勇,《中国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②冯友兰、涂又光,《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③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④赵林,《西方哲学史讲演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4)王兆峰和蒋才芳,《管理学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5)杨文士,《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区域经济学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郝寿义和安虎生,《区域经济学》(第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吴树青,《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王兆峰和蒋才芳,《管理学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5)杨文士,《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劳动经济学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杨河清,《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参考书目
1.夸美丹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
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吴遵民著.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 扈中平著.教育目的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二)参考论文
1.刘成.在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认识中加强创新与能力培养.文教资料
2009年第32期
2.英、美终身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刘骋.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三期
3.周洪宇.21世纪中国教育科学展望.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2期.
4.庞学光.教育的终极目的论纲.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5.王国辉. 试析日本终生教育与终生学习政策的展开过程及其策略特征.教育科学,2008年第2期
6.李淑莉.论自学考试是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科技信息,2006年第九期
7.蒋凯 .教育研究的国际视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机构的比较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8.朱小蔓.全民教育全纳化:教师的准备与行动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第7 9.第四届全民教育国家论坛暨2009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研讨会在京举行.
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第3期
10.余杰 . 全民教育思潮的发展及其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启示.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年第3期。

西方社会生活史主要参考书目

西方社会生活史主要参考书目

西方社会生活史主要参考书目[法]奥古斯特·孔德著:1.《实证哲学教程》2.《论实证精神》[英]赫伯特·斯宾寒著:1.《社会学研究》2.《社会学原理》3.《社会静力学》[德]斐迪南·滕尼斯著:1.《共同体与社会》2 .《新时代的精神》3.《社会学的研究和批判》[德]乔治·齐美尔著:1.《货币哲学》2.《社会学基本问题》3.《社会是如何可能的》[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著:1.《自杀论》2.《社会分工论》3.《社会学方法的规则》4.《社会学与哲学》[德]马克斯·韦伯著: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2.《经济与社会》3.《世界经济通史》4.《社会科学方法论》苏国勋著∶《理性化及其限制》[美]弗兰克林·吉丁斯著∶《人类社会的科学研究》[美]斯莫尔著∶《社会学起源》[美]埃伦斯特·伯吉斯著︰《社会学科学概论》[美]米德著∶《心灵、自我与社会》[美]帕森斯著:1.《社会行动的结构》2 .《社会系统》3.《现代社会体系》[美]库利:1.《社会过程》2.《人性与社会秩序》[美]W·L·托马斯、[波兰]F·兹纳涅茨基著∶《波兰农民在美国》[美]罗伯特·金·默顿著∶1 .《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2 .《论理论社会学》3.《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意]Ⅳ·帕累托著∶《普通社会学纲要》[德]拉尔夫·达伦多夫著∶《社会冲突理论探讨》[德]刘易斯·科寒著:1.《社会冲突的功能》2.《社会学思想名家》[美]怀特·米尔斯著︰《权力精英》[美]乔治·霍曼斯著:1 .《社会中的交换与权力》2.《互动∶社会交换》[奥地利]阿尔弗雷德·舒茨著: 1 .《社会世界的现象学》2.《生活世界的结构》[德]埃贝特·埃利亚斯著︰《文明的进程》(两卷)[法]雷蒙·阿隆著:1.《社会学主要思潮》2.《阶级斗争——工业社会新讲》[美]加芬克尔著∶《常人方法论研究》[美]罗伯特·s林德夫妇著︰《中镇》[美]罗伯特·E·帕克著:1.《人类行为理论》2.《社会学科学导论》[美]乔纳森·特纳著︰《社会学理论的结构》[苏]N·C·科恩主编︰《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社会学史》[英]帕特里克·贝尔特著︰《二十世纪的社会理论》[美]杰弗里·亚历山大著 1.《社会学二十讲》2.《社会学的理论逻辑》[美]詹姆斯·科尔曼著∶《社会理论的基础》[法]弗朗索瓦·多斯著︰《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两卷)[美]弗里德里希·詹姆逊著:《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英]布赖恩·特纳著∶《社会理论指南》[美]赫伯特·马尔库寒著︰《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交往行动理论》(两卷)[德]阿多诺主编︰《法兰克福社会学论文集》[匈]卢卡奇著∶《理性的毁灭》[澳]马尔科姆·沃特斯著∶《现代社会学理论》[美]丹尼尔·贝尔著:1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2 .《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法]皮埃尔·布迪厄著:1.《实践的逻辑》2.《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与华康德合著)[法]米歇尔·福科著:1.《事物的秩序》2.《知识考古学》[美]英克尔斯著∶《人的现代化》[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现代世界体系》[英]安东尼·吉登斯著:1 .《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2.《民族—国家与暴力》3.《为社会学辩护》4.《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5.《现代性的后果》[英]尼格尔·多德著︰《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美]珀杜等著︰《西方社会学∶人物、学派、思想》[美]波林·罗斯诺著︰《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罗钢等主编:《文化研究读本》苏国勋、刘小枫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社会理论文选》(共4卷)[英]巴特·穆尔—吉尔伯特等编撰︰《后殖民批评》[英]罗宾·科恩等著∶《全球社会学》[美]詹姆斯·博曼著:《社会科学的新哲学》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必读书5种:1.《论实证精神》(孔德)2.《共同体与社会》(滕尼斯)3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迪尔凯姆)4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布迪厄与华康德)5 .《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谢立中等)课程教师李立纲拟定2013年9月10日。

高考报名参考书

高考报名参考书

高考报名参考书
高考考试的参考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且推荐的参考书目:
1.《高考语文必读课外阅读书目》:包括了一些经典文学作品
和现代文学作品的必读书目,方便考生扩充阅读量,提高语文素养。

2.《高考数学竞赛解题法》:该书主要介绍高考数学竞赛中常
见的解题方法和题型,并提供大量的练习题和解析。

3.《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提高篇》:该书是针对高考英语的阅读
理解部分进行的训练,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和相关的练习题。

4.《高考物理解题指导手册》:该书主要介绍了高考物理解题
技巧和方法,并提供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供学生练习。

5.《化学竞赛强化解题技巧》:该书主要介绍了高考化学竞赛
中常见的解题技巧和题型,并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和解析。

6.《历史学科高考备考全程导学·陈述题》:该书主要帮助高
考历史考生提高陈述题的答题水平,包含了历史考纲要求的知识点和常见题型。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科的参考书籍可能存在不同的版本和不同的出版社,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学科选择相应的教材和辅导
书进行阅读和学习。

此外,参考书仅作为辅助工具,重点还是要根据教材和老师的教导进行学习和备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教材与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教材与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主要教材与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加深对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选择适合的教材和参考书目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主要的教材和参考书目,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一、主要教材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本经典的教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教材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内容。

教材通俗易懂,逻辑清晰,是初学者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教材。

2.《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高教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一本较为详细的教材,重点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涉及到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等重要内容。

该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阐述原理的同时,通过具体案例对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教材,专门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该教材内容详实,涵盖了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重要内容。

通过对各种经济问题的深入剖析,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二、参考书目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程》(商务印书馆)该书为一本较为详尽的参考书目,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各个方面,从哲学到政治经济学,从科学社会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该参考书目以系统化的结构和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人民出版社)这本参考书目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适合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学生阅读。

该书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系统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实践运用。

世界近代史主要参考书目

世界近代史主要参考书目

世界近代史参考书目1、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法)阿尔贝·索布尔著:《法国大革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3、(法)乔治·勒费弗尔著:《法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4、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黄绍湘著:《美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6、(德)俾斯麦著:《思考与回忆》,东方出版社1985年版。

7、萧汉森、黄正柏主编:《德国的分裂、统一与国际关系》,华中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

8、丁建弘著:《德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

孙炳辉、郑寅达编著:《德国史纲》,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年版。

9、《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一份进行比较的研究报告》10、王仲涛、汤重南著:《日本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吕万和著:《简明日本近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

12、黄尊严编:《世界近代史学术争鸣录》,天津社科院出版社1990年版。

13、刘祚昌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印刷版。

14、《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16、洪育沂编译:《世界史参考地图:1640—1945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1年版。

★★★★★★★★★★★★★★★★17、(法)F.基佐著:《一六四O年英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18、(法)基佐著:《法国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9、郭华榕:《法兰西第二帝国史》,北大出版社1991年版。

20、孙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21、王养冲、王令愉:《法国大革命史》(1789—1794),东方出版中心。

22、(法)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23、冯棠、张丽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卫生统计学》,第六版,方积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有机化学》,第六版,倪沛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631
药学综合
《分析化学》,第六版,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811
专业 名称
《生物化学》,第七版,查锡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毛泽东思想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政
伦理学原理
《伦理学引论》,章海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治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
法律基础
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李凡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病原生物学
病原生
《人体寄生虫学》,第七版,李雍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外科学
Hale Waihona Puke 外科学《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流行病 与卫生 统计学
药物 化学
流行病学 医学微生物学
生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
药理学
《流行病学》,第六版,李立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李凡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生物化学》,第七版,查锡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版,吴立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药理学》,第七版,杨宝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物学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第七版,查锡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病理学
《病理学》,第二版,王恩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参考书目1.Allen J R L. Studies in fluviatile sedimentation: Six cyclothems from the Lower Old RedSandstone, Anglo-Welsh Basin. Sedimentology, 1964, 3: 163-198.2.Bagnold R A. The Physics of Blown Sand and Desert Dunes. Methuen, London. 1941.3.Bell H S. Density currents as agents for transporting sediment. J. Geol. 1942, 50: 512-547.4.Blatt H, Middleton G V, Murray R C. Origin of Sedimentary Racks. Prentice-Hall Inc.,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1972.5.Bouma A H. Sedimentology of Some Flysch Deposits. Elsevier, Amsterdam. 1962.6.Bull W B. Recognition of alluvial-fan deposits in the stratigraphic record. In: Rigby K J andHamblin W K eds., Recognition of Anci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pp. 68-83. Soc. Econ.Paleont. Miner. Spec. Publ., 1972, 16, Tulsa.7.Busby C J, Ingersoll R V. Tectonics of Sedimentary Basin.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Oxford. 1995.8.Cant D J and Walker R G. Development of a braided-fluvial facies model for the DevonianBattery Point Sandstone, Quebec. Can. J. Earth, Sci., 1976, 13: 102-119.9.Chamley H. Sedimentology. Springer-Verlag. 1990.10.Collinson J D, Thompson D B. Sedimentary Structures(second edition). Unwin Hyman Ltd.1989.11.Einsele G. Sedimentary Basin(second edition). Springer. 2000.12.Friedman G M等. 沉积学原理(Principles of Sedimentology)(中译本).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7.13.Glaister R P and Nelson H W. Grain-size distribution, an aid in facies identification. Bull.Canadian Petroleum Geo. 1974, 22(3): 203-240.14.Harms J C. Stratification produced by migrating bed forms. In: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asInterpreted from Primary Sedimentary Structures and Stratification, Sequences, p.45-61. Soc.Econ. Paleont. Miner., Short Course 2, Dallas, Texas. 1975.15.Heckel P H. Recognition of ancient shallow marine environments. In: Rigby J K andHamblin W K eds., Recognition of Anci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pp.226-296. Soc.Econ. Paleont. Mener. Spec. Publ., 1972, 16, Tulsa.16.Hoffman P. Environmental diversity of Middle Precambrian stromatolites. In: Walter M R ed.,Stromatolites. Elsevier, Amsterdam. 1976.17.Jopling A V. Hydraulic factors and the shap of laminae. Jour. Sed. Petrol., 1965, 35(8):777-791.18.Klein G De V. Current aspects of basin analysis. Sedimentary Geology, 1987, 50: 95-118.19.Lewis D W. Practical Sedimentology. Hutchinson Ross Publishing Company, StrondsburgPennsylvania. 1983.20.Lewis D W. 实用沉积学(中译本).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4.21.McGowen J H and Groat C G.. Van Horn Sandstone, West Texas: an alluvial fan model formineral exploration. Report of Investigations, 1971, 72, pp.57. Bureau of Economic Geology, Univ. of Texas, Austin.22.Miall A D. A review of the Braided-river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Earth-Sci. Rev., 1977, 13:1-62.23.Miall A D. 沉积盆地分析原理(中译本).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4.24.Middleton G V, Hampton M A. Sediment gravity flows: Mechanics of flow and deposition.Soc. Econ. Paleont. Mineral, Short Cours. 1973.25.Passega R. Grain-size representation by CM patterns as a geological tool. Jour. Sedim.Petrology, 1964, 34(4):830-847.26.Pickinson W R and Suczek C A. Plate tectonics and sandstone compositions. Bull. Amer.Assoc. Petrol. Geologists, 1979, 63:2164-2182.27.Potter P E, Pettijonhn F G. Paleocurrents and Basin Analysis.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New York. 1977.28.Reading H G.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Facies.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Oxford.1978.29.Reading H G.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nd Facies.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Oxford.1986.30.Reineck H E and Singh I B. Depositional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with reference toterrigeneous clastic. Springer-Verlag. Berlin. pp.439. 1973.31.Reineck H E and Wunderlich F. Classification and Origin of flaser and lenticular bedding.Sedimentology, 1968, 11: 99-105.32.Rupke N A. Sedimentology of very thick calcarenite-marlstone beds in a flysch, succession,southwestern Pyrenees. Sedimentology, 1976, 23: 43-65.33.Selley R C. An Introduction to Sedimentology(2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1982.34.Selley R C. A classification of palaeocurrent. J. Geol., 1968, 76: 99-110.35.Spearing D. R.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interpreted from primary sedimentary structuresand stratification sequence. Soc. Econ. Paleont. Mineral, Short Cours. 2, 1975, p.103-132.36.Visher G S. Grain size distributions and depositional processes. J. Sedim. Petro., 1969, 39:1074-1106.37.Walker R G, James N P. Facies Models. Geological Association of Canada. 1992.38.Wicander R, Monroe J S. Historical Geology(second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89.39.Wicander R, Monroe J S. Historical Geology(third edition). Brooks/Cole. 2000.40.鲍梅罗尔等. 地层学和古地理学原理与方法(中译本, 1990).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41.操应长, 姜在兴. 沉积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42.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编写组. 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4.43.程裕淇. 中国区域地质概论.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4.44.邓宏文, 钱凯. 沉积地球化学与环境分析. 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45.杜远生、陈林洲. 沉积地层的结构分析——兼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中岩石地层研究的基本内容. 岩相古地理, 1994,14(3): 28-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