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与统一战线

合集下载

从土地革命到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形成说明了什么

从土地革命到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形成说明了什么

从土地革命到全国抗日统一战线形成说明了什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亦称“十年内战”或“土地革命战争”, 系指1927至193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国内革命战争。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8月1日,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了南昌起义。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10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

1930年底到1931年9月,红军在毛泽东等领导下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一、二、三次反革命“围剿”,后来又粉碎了第四次围剿。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

同年发生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受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爆发了“一二九”运动,1万多名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1935年12月17日—25日,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召开的。

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

论土地革命时期的贺龙统一战线思想

论土地革命时期的贺龙统一战线思想
为了革命现实的需要贺龙在土地革命时期凭借其在地方的威望和社会关系充分发挥了统一战线的作用并对统战实践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总结为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论 土地 革命 时期 的贺 龙 统一 战线 思 想
孙忠良

吕娟萍
( 吉首 大学马 克思主 义 学院 , 湖南 吉首 4 1 6 0 0 0 ) 要 :统 一战 线 ,是 中 国共产 党在 中国革命 中战胜 敌人 的 三大 法宝之 一 。为 了革命现 实的 需
பைடு நூலகம்
命 胜 败 的 关 键 。 大 革 命 失 败 以后 , 党 召开 了“ 八七” 会
议 , 吸取 了 以往 的教 训 , 不 再 把 主 要 注 意 力 放 在 国 民
富济贫 , 但 是 缺 乏 统 一 的领 导 , 各 个 武 装 组 织 之 间互 不 信 任 、互 相 戒 备 ,有 的 还 染 有 旧 军 队 和 土 匪 的 恶


贺 龙在 - t - 地 革命 时期 的统 战实践
领 导 南 昌起 义 时 ,贺 龙 还 未 曾 加 人 中 国 共 产 党 。
但 由于 他一 直 倾 向于 革命 、 同情 共产 党 人 , 所 以 获 得 了党 中央对 他 的信 任 与倚 重 。在 周 恩来 、 谭 平 山 等 共 产 党人 的积 极劝 说 之下 , 贺龙 允诺 : “ 我 完 全 听 共 产 党 的命 令 , 要 我 怎 样 干 就 怎 样 干 !” 深 受 共 产 党 统 一 战 线 理 论 影 响 的 贺龙 , 在其 后 的革 命 斗争 中 , 不 仅 充 分 利 用 统 一 战线 的作 用 , 而且 形 成 了独具 特色 、 效 用卓 著

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是指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是指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是指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

这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思想还集中体现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人民革命的理论和策略,是毛泽东思想突出的创造性的贡献,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的一个杰出贡献。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对三大法宝的内容和意义作了更加完整的概括。

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三大法宝的思想还集中体现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统一战线就其特殊性内容来讲,基础是工农联盟,是中国无产阶级同中国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就其普遍性原则来讲,就是“得人”,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武装斗争就其特殊性内容来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建设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

武装斗争就其普遍性原则来讲,就是强军或者说强兵,就是要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

红二方面军长征时期土地革命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践

红二方面军长征时期土地革命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践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AnimalHusbandryandEconomy(总第31卷第169期)哲学与文史收稿日期:2017-12-25作者简介:王明前(1971-),男,江苏苏州人,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红二方面军长征时期土地革命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实践王明前〔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摘 要:作为一次成功的战略转移,红二方面军的长征,一方面继续坚持红二方面军历史上土地革命的光荣传统,在流动作战途中不断在有利条件下寻求建立革命根据地,从而继续宣传和实践苏维埃土地革命。

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就是这一努力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红二方面军在长征期间注意及时落实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确立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指示,沿途开展了一系列以抗日反蒋为内容的宣传与组织活动。

关键词: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土地革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oi:10.3969/j.issn.2096-2452.2018.02.009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452(2018)02-0050-04 1935年11月19日,红军二、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萧克、王震、关向应同志的领导下,从湘西桑植出发,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

红二、六军团先后南渡澧水、沅江,经溆浦、辰溪、新化、蓝田、锡矿山等地,突然西进,再北转进抵芷江以西冷水铺地区,于1936年1月9日攻占贵州石阡。

进入贵州后,红二、六军团佯攻贵阳,进而于2月2日渡乌江,先后攻占黔西、毕节、大定,于2月7日在大定县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

之后,红二、六军团在1936年3月至4月间先后转战于云南镇雄、宣威、昭通、盘县一带,于4月底渡过金沙江,5月中旬翻越玉龙雪山,7月2日在西康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7月5日,红二、六军团与红32军共同编成红二方面军,贺龙、萧克任正、副总指挥,任弼时、关向应任正、副政委。

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2008年01月09日星期三20:54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统一战线的产生和第一次国共合作(1921—1927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的决定。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完成了国民党的改组。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本形式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的成功,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新局面。

但由于当时我们党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没有深刻的认识,由于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的软弱退让,拱手让出了党对革命统一战线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解除了已有的工农革命武装,在强大敌人的袭击下,最终使党完全丧失制止和打败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叛卖革命的能力。

这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沉痛教训。

这个阶段,在党的文件和党的主要领导人讲话、文章中,一般将统一战线称作“联合战线”。

(2)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1927—193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适时地将“抗日反蒋”的方针调整为“逼蒋抗日”方针。

这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

1.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面临外国帝国主义、党内 纷争和国内冲突的折磨。受布尔什维克革命的辉煌成 国民党方面: 就的鼓舞,孙中山急于采取苏维埃的成功模式来改组 国民党,并且为其国民革命寻求苏维埃的援助。利用 共产党舆工农的联系和苏维埃的援助来改组国民党。 2.吸收共产党人入党内可以并及时同化他们,避免共 产党如果迅速独立的成长,而最终颠覆国民革命事业。 3.国共合作可以削弱国内军阀势力。
合作原因:

主要原因: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愈演愈
烈,“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国共合作有利于实现国民革命的目标。 共产党方面:

2.二七惨案使得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取得革命胜利, 只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不行的。在当时,只有国民 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而且在 当时军阀混战的局面下,国民党控制着富饶的珠江三 角洲地区,还拥有一直数万人的军队。孙中山及其领 导的国民党,已经成为了革命的象征,在社会上享有 崇高的威望

原因:

共产党领导的是反对蒋介石 反动统治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 一战线,包括了工人、农民、 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 级、开明士绅、其他爱国分子、 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 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选择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 统一战线,平息内战,顺应人民意愿, 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是 理性的,正确的选择。
4.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5—1949年)

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民主,而以蒋介石为 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反人民的内战。 为了争取和平,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赴重庆同 国民党进行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并推动召开了政治协商会 议。但是,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支持下,背信弃义,悍然撕毁停战协 议和政协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蒋介石政权的反动、卖国、独裁,激起了全国人民更加广泛、高 涨的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开展。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中先后产 生的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以及抗战前建立的中国 致公党、中国农工民主党等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共 同战斗。

各个时期不同的特点

各个时期不同的特点

各个时期不同的特点一)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其内容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特点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共产党在政治、组织、思想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国民党被改造成各个革命阶级的联盟;把新三民主义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其内容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

其特点是:范围狭小,仅是以工农为主体的革命联盟。

(三)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内容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小地主、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和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其特点是:具有广泛的民族性和极大的复杂性;是国共两党两个政权、两个军队的合作;没有双方共同遵守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处于一种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

(四)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其内容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及各方面爱国人士。

其特点是:不仅规模空前,达到了包括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的庞大规模,而且非常巩固。

∙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由于他们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赞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有一定的革命性;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软弱,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又具有妥协性。

这就决定了它在一般情况下能够参加革命统一战线,成为无产阶级联合的力量,但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它也会动摇,跟随大资产阶级离开统一战线。

大资产阶级是直接为帝.国主义服务并为他们所豢养的阶级,是革命的对象。

但是,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所以当各帝国主义相互间的矛盾尖锐化,当革命锋芒主要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依附于某个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的时期内参加反对另一个帝国主义的斗争。

所以,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就应该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统一战线共有4个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联合阵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对于每个统一战线,我们都需要把握统一战线包含的阶级、主要矛盾、目的任务及其作用。

1.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阵线。

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中国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在当时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所以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联合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建立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目的任务: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作用:团结了国共两党,北伐成功,使大革命取得很大的进展。

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6)建立的是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从统一战线中分离出去,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依然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集中表现为国共两党的矛盾。

这一时期统一战线包含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目的任务:推翻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作用:保持了党的力量,发展了党自己的军队,团结了广大农民,逐渐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的过程中,对中国一直虎视眈眈的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转变: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阶级矛盾逐渐下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含的阶级力量:中华民族抗日的各阶级,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亲英美派。

建立的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问题历来是国家稳定的重要问题,我国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也给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了一定影响。

土地问题作为考研[微博]政治近代史纲要中的重要高频考点,值得引起考生的高度关注,下面我们就随都教授来学习一下。

一、考点解析
二、名师出题
蒋中挺教授日前在微博发布了最新编写的一道有关土地问题的解析题,希望考生通过上面的知识点能游刃有余的解答。

【材料】在全面内战爆发的前夕,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的中心工作的变化。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其基本内容是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

这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重要改变。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问题】简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的胜利进行,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