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职测知识点:大革命与土地革命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遵义会议,土地改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点答卷知识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作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同时给当时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开阔了眼界。
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方式的出现,传统的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
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但是,洋务派兴办新政,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原因: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未触动中国的旧制度和旧的生产关系。
还存在一下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派企图以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维护和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他们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派所创办的一些新式企业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基本上仍是封建衙门式的。
企业内部极其腐败,充斥着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等官场恶习。
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土地改革: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新中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中国革命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中国革命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等一系列革命运动。
这些革命运动推翻了旧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下面是对中国革命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王朝统治的革命。
它由革命党人孙中山领导,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中国进入了共和时代。
二、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在中国学生与市民反对对中国的巴黎和约的抗议示威中爆发的。
这场运动呼吁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思潮的兴起,对中国的革命进程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北伐战争(1926年-1927年)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的一场反对北方军阀统治的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以国共合作军为主力,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开展了一系列的战役,最终攻克南京,结束了北方军阀的统治,完成了民主革命的第一步。
四、土地革命(1927年-1934年)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农民起义运动。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调整了策略,将重心转移到农村地区,通过土地革命来巩固和扩大革命力量。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建立了一系列农村革命根据地,提出了一系列针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措施。
五、长征(1934年-1935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极具艰辛的战略撤退。
在国共内战的背景下,中国红军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敌人的追击。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行军。
长征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六、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抗战。
这场战争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最具规模和伤亡的一场战争,对中国人民和国家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土地革命之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土地革命之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政治常识《土地革命之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1927年我们党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要处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这三面的内容,在这其中考试中涉及考点最多的就是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也各有所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一、大革命时期(1924-1927)。
这一时期我们党的土地政策主要是打土豪,分田地。
二、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6),这一时期不要涉及两个政策的不同。
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这个政策对于没有土地的农民是有利的,但是对于略有薄产的中农还是不公平的,因此这个政策也是遭到了中农的反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这一时期主要考点就是由《井冈山土地法》变为《兴国土地法》,由没收一切土地变为没收没收地主和公共的土地,主要照顾中农的利益。
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这一时期停止了原来的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做法,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主要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变为了民族矛盾,所有中华儿女都为了民族的独立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们党这一时期也是为了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共同抗日,这一时期也是我们党对于地主最温情的时期,也是我们党对于地主政策最不一样的一个特殊时期。
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随着解放战争的逐步开展,国内的主要矛盾也从民族矛盾变为了阶级矛盾,我们党的土地政策也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我们还没有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土地只不过由地主的私有变为了农民的私有。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土地革命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1927-1937),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土地革命时期:
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
中共领导下的反对国民党反动
统治的战争,至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抗日民族土地
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形成为其结束的标志。
土地革命路线内容:
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
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路线意义:
这条路线,使广大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调
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分田的大体步骤是:
1、调查土地和人口,划分阶级。
2、发动群众清理地主财产,焚毁田契、债约和帐簿,把牲畜、房屋分给贫雇家,现
金和金银器交公。
3、丈量土地,进行分配,公开宣布分配方案,插标定界,标签上写明田主、丘名、
地名和,面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共党史考试范围

中共党史考试范围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二、国民大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大革命的失败。
三、土地革命
革命进入低潮和共产党人的武装斗争;井冈山的斗争和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党内的“”左“”倾错误;遵义会议和长征。
四、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方针;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国民党和抗战的正面战场。
五、争取民主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战后政治形势与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第二条战线的开辟;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
七、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八大和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在调整政策、战胜困难中进一步探索;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土地革命

形成
• 随着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 发展,土地革命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地开展 起来。 • 1929年4月,在总结赣南土地斗争经验的基 础上,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兴国县《土地 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的“没 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 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
形成
• 1930年2月,毛泽东召开了红四军前委,赣 西、赣南特委,红五军、六军两军委联席 会议,即著名的二七会议。 到1930年底、 1931年初,随着各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 普遍开展,不仅没收和分配土地的对象和 具体办法比以前明确多了,而且长期没有 解决的土地所有权问题得到了解决。
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
•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党就领导根 据地人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斗争。 • 在1928年底,湘赣边区政府根据井冈山地 区一年来土地革命的实践经验,制定了我 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 法》。这个土地法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主要以乡为分配单位。
1927年9月19日 年 月 日 秋收起义部队 会师文家市
1927年10月27日 年 月 日 工农革命军到达 井冈山
第三,广州起义(1927.12.11) 第三,广州起义(1927.12.11)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 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 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的屠杀政 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 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各地相继举行武装起义,实行工农武装 各地相继举行武装起义, 各地相继举行武装起义 割据中国共产党人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 教训中, 教训中,逐步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和组织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走上武 和组织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走上武 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初中历史革命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革命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上的革命运动是中华民族走向强盛的重要历史时期,而对于初中生而言,了解革命知识点对于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课程中的革命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
一、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瓦解。
辛亥革命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由孙中山领导,通过武装起义、筹备国民党等方式进行。
革命成功后,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全面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纪元。
二、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一次爱国运动,它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从此加速。
五四运动起因于战后巴黎和约签订的辛亥革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和对中国的边疆侵略等原因。
运动中,新文化运动成为思想潮流,对中国传统文化提出挑战。
五四运动强调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科学主义等新理念,对当时的中国思想和社会产生了长远影响。
三、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是为了推翻农村封建地主统治而进行的一次农民暴动和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的核心是农民在农村广泛开展的土地革命斗争,旨在解决土地问题,将土地从封建地主手中分配给农民。
土地革命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农村革命根基,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始于1937年抗战爆发,结束于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抗击外侮的伟大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艰苦、最光荣的一页。
中国军民用血肉之躯和生命,进行了持久的抗战斗争,共同对抗了日本侵略者,保卫了民族的尊严和领土的完整。
五、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的一场胜利的内战,它从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开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军事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时间的敌对交战,最终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取得了胜利。
考研史纲高频考点 土地革命解读

考研史纲高频考点:土地革命解读
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近了,考研在复习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这部分时,要善于总结,合并相关联知识点,按照时间顺序把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
为了帮助并能够给考生的考研复习节省下时间,下面,太奇考研小编为考生们总结了考研史纲高频考点之土地革命解读,供考生借鉴。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到严厉镇压。
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共产党的组织不断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许多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被捕、被杀。
据中共六大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3月到1928上半,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 000多人。
汪寿华、萧楚女、熊雄、陈延、赵世炎、夏明翰、郭亮、罗亦农、向警予、陈乔、周文雍等党的重要活动家先后牺牲。
工会、农民协会等也到处被查禁或解散,工农运动走向低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补充资料
1大革命与土地革命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时地:1924年初,广州;议题: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2.主要内容: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召开的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二、北伐战争(1926年-1928年)
方针:先打吴、后打孙(盘踞江西、福建、浙江等)、最后打张(山东、北京、东北)。
胜利进军:叶挺独立团
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上海制造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抗
四、中共的武装暴动
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1)纠正错误(2)提出方针(3)发动起义(4)提出思想
3.秋收起义后,战略重心转移,决定转向敌人实力薄弱的井冈山区,在井冈山开展了土地革命。
三湾改编:从此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4.长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