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

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现状,参考国际高血压治疗指南及国内高血压治疗指南,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单独选用或联合应用各类降压药,目标是尽可能使高血压治疗达标,进一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合理应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一旦确诊高血压病就要进行个体化治疗:即在全面分析、综合判断病情的基础上,根据每种降压药物有其各自的药理学特点,结合患者的生活、工作特点,年龄、病理生理特点,高血压程度和分级、有无并发症或夹杂症及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否,以及用药后的反应,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值得注意的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一定不能放松非药物治疗措施,这一点尤为重要,若经合理的、系统的药物治疗仍不能达到满意疗效,则应注意寻找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对治疗方案作相应的调整。

1 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简述如下

1.1 临界高血压的治疗对年龄<或=50岁首选非药物治疗,数月后如血压仍不正常可加用药物治疗,不强调联合用药及阶梯治疗。

1.2 轻度高血压的治疗可先采用非药物治疗3-6个月,目前认为伴有危险因素的应使用降压药。非药物治疗无效时应采取药物治疗,一般选用温和降压药如利血平、降压灵、氢氯噻嗪等。

1.3 中度以上高血压均应采用药物治疗。

2 降压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2.1 小剂量治疗阶梯式[1]降压药物选择原则的首选药已从利尿剂和β阻滞剂扩展到包括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四类药物中的一种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压获得控制或达最大量,或出

现不良反应。

2.2 无效时换药治疗如果一个药物的疗效反应很差,或是耐受性差,可换另一类型药物,而非加大第一个药物剂量或加用第二个药物。

2.3 联合治疗多年来经验证明,小剂量的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不仅可发挥药效,而且亦能减少降压药的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

2.3.1 联合应用的优点对重度高血压,可能一开始就需要联合使用两种降压药。联合应用几种降压药物的优点是:①通过协同作用提高疗效,最大程度地降低血压;②减少各药剂量使副作用减少:由于药物作用机制不同,联合应用可中和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防止单药治疗时血压降低触发的代偿反应,增加患者的耐受性;③提高费用效益比。结合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合理的药物联合方案如下[2]:①利尿剂和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②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③β受体阻滞剂和双氢吡啶钙拮抗剂;④β受体阻滞剂和a1受体阻滞剂;⑤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近年来固定小剂量的两药联合复方药物发展迅速,这类药物将成为高血压治疗的主流。利尿药作为基础降血压药与各类降压药配合使用,将起到降低降压药的剂量和增强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中枢性降压药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有协同作用。①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合:单用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因此,合并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用β阻滞剂可使心衰加重;单用利尿剂减少血容量,增加心率,增加交感神经冲动外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限制了利尿剂的降压效应,也不利于靶器官的保护。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合应用则可抵消彼此所产生的副作用,长期合用对心脏提供保护作用。合用时所需剂量均较小,小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对代谢影响不大。②β受体阻滞剂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联合:单独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减少心输出量;而单独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两者联用后出现降压累加作用,且可中和彼此触发的反馈调节机制。如钙离子拮抗剂可逆转β受体阻滞剂的外周血管收缩、心率过缓作用。而β受体阻滞剂可拮抗钙离子拮抗剂的心率加快作用。③β受体阻滞剂与al受体阻滞剂的联合:al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确切,对高脂血症和糖耐量异常者有利,能逆转左室肥厚,改善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前列腺肥大患者的排尿困难。但有时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血压下降后继发的反射性心动过速会使病人不易耐受。而β受体阻滞剂恰恰可以抵消这一效应。同时β受体阻滞剂产生外周血管收缩、心动过缓的副作用可以被al受体阻滞剂中和,且二者降压作用有协同放大效应。④β受体阻滞剂与ACEI或ARB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因而一般认为二者联用理论上收益不大。但年轻患者高交感活性与高肾素者,从降心钠素角度考虑二者合用是可取的。左心力衰竭与心肌梗死后患者,二者必须合用。

2.3.2 联合用药不良反应非洛地平与美洛托尔合用,可能使后者血药浓度增加35%,疗效和毒性均有所增加。普萘洛尔与硝苯地平合用,降压效果加强,但要警惕血压过低和心力衰竭。钙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药联用,可发生累加的协同的治疗和毒性作用。美托洛尔、阿替洛尔与维拉帕米合用,可致心衰及传导异常。维托帕米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有协同作用,但要调整前者剂量。卡托普利与维

拉帕米、阿替洛尔合用,前者可降低后者的药理作用。β受体阻滞药与噻嗪类合用时,可使血脂升高。保钾利尿药、ACEI合用时,多导致钾浓度升高,引发高血钾症,引起起严重的心律不齐,甚至停搏。利尿降压药吲哒帕胺、氢氯噻嗪与ACEI联用,较单独使用更易导致肾损害。密切注意降压药物治疗中所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时加以纠正或调整用药。

2.4 按昼夜节律改变选择用药应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的测定结果选用长作用时间降压药或采用缓(控)释制剂(新的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在药物剂型上提倡1天1次的长效制剂,其优点在于:患者易于接受;比短效制剂降压更持续、更平稳,并有可能保护靶器官;服用长效制剂能避免服用短效药物的患者因漏服或在夜间可能出现突发性血压升高而导致心血管性猝死的危险性增高。)以达到24小时的血压控制。对应激动状态高血压病(有明显昼夜节律)适用β阻滞剂、α+β阻滞剂、双氢吡啶类及非双氢吡啶类CCB。对无昼夜节律患者,应加强夜间用药,争取夜间血压有下降,防止心功能受损尤其左心室肥大发生。一般CCB如硝苯地平等、ACEI、利尿剂等均有等幅度降昼夜血压的作用。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剂、ACEI之间合用,多数可使降压作用加强,但同时毒副作用也增加,应注意合理使用和调整药物剂量。

2.5 维持治疗达到降压目的后再逐步改为维持量,维持量治疗应力求简单、用最小剂量,以保持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需长期服用维持量降压药,如无必要,不应突然停药或换药。

3 高血压病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3.1 老年人高血压老年人一般较多为收缩压较高、脉压差较大。这时左室舒张功能常先受损,周围血管交感活性减退,由于球旁器退化,血浆肾素活性较低,肝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减退,用药剂量应为年轻人的1/2。首选长效钙拮抗剂,对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有特效,其次为ACEI。利尿剂、ACEI、双氢吡啶类CCB及β阻滞剂都可选用。由于老年高血压病有部分患者常表现为波动性升高,尤其在清晨时出现血压急骤升高,则应给长效与短效药物合用,对此只能灵活机动地用短效药来控制突然血压升高。避免使用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α-阻滞剂、大剂量双氢克尿噻)和影响认知能力的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8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是否要治疗仍有争论。但血压极高者或有靶器官损害者应采用药物治疗。

3.2 中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由于舒张期高血压早期表现为左室收缩功能受损,周围血压张力增高,选用对周围血管有高度选择性的CCB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左室收缩功能。较好的有长效双氢吡啶类CCB、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等。非双氢砒啶类的缓释异搏定由于能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从而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左室收缩功能,以及α1受体阻滞剂直接阻滞α1受体扩血管。上述药物

合用对降低减少左室重量指数的作用,因此合用可能效果更好。此外,CCB与ACEI对舒张期高血压病病人治疗后有相同程度。

3.3 高血压左室肥厚(LVH) 是高血压最重要并发症,各种降压药,除了肼苯哒嗪和长压定外,都可减少LVH。ACEI+利尿剂的作用比其他药都好。

3.4 冠心病心绞痛或MI 降压对冠心病患者肯定有好处,但要避免降压过快而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交感神经紧张。此类病人首选β-阻滞剂与长效钙拮抗剂[3]。MI后应当用无内在拟交感作用的β-阻滞剂,可减少再发MI和猝死,MI 后也可用ACEI。ACEI可预防心衰,减少病死率。如为无Q性MI或MI后心功能良好者可用维拉帕米或恬尔心。

3.5 脑血管病高血压是出血或缺血型脑卒中最危险的因素。一般认为在早期急性缺血型脑卒中,除非血压很高(如>180/105 mm Hg),应暂停用降压药,直至病情稳定。否则过度降压会明显减少脑血流量。脑梗死时用溶栓疗法24小时内要监测血压,只有血压在>180 mm Hg/105 mm Hg时,才可以用静注降压药控制血压。出血型卒中血压明显升高,应紧急降压。

3.6 肾脏病变已知所有CCB与ACEI都有肾脏保护作用。血压应降至130/85mmHg,若蛋白尿>1g/d的目标血压应为125/75mmHg。在肾功能不全患者首先用ACEI,特别是双通道排泄的,但应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肾功能变化。若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或血肌酐>350umoL/L非透析患者一般不用ACEI。此外还可选用CCB,襻类利尿药和α-阻滞剂。

3.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须将血压控制在130/85mmHg以下。ACEI、α-阻滞剂、钙拮抗剂和小剂量双氢克尿噻最适用于这种病人[4]。虽然β-阻滞剂影响周围血流,延长低血糖时间,掩盖低血糖反应症状,但糖尿病病人用双氢克尿噻加β-阻滞剂治疗对减少冠心病病死率和总的心血管事件肯定有效。糖尿病(胰岛细胞上的β受体属β2受体亚型)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最好用β1阻滞剂。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1/3合并有肾病,是肾病最常见病因之一。降压治疗可延缓或阻止肾功能损害进展,延长寿命。降压药的选择对有无肾病是十分重要的,有的药物本身可加速糖尿病代谢并发症的发生。ACEI是首选药物,它不仅能减慢肾病进展,在血压正常糖尿病患者也是如此,这是近年来ACEI临床应用最大突破,若ACEI不适合应用则考虑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一般要将血压降至最低水平即可维持主要脏器的灌注压就可,这样可加强抗肾病的疗效。

3.8 高脂血症大剂量双氢克尿噻及襻利尿剂使血脂一过性升高,用双氢克尿噻能肯定减少这类病人的猝死率、总病死率及MI再发率。α-阻滞剂可降低TC,增加高密度脂蛋白。

3.9 妊娠血压>170/110mmHg时应加以治疗,血压降至何种水平尚无定论。现用于紧急降低妊娠高血压的药物是硝苯地平、肼苯达嗪、拉贝洛尔。用于长期治疗妊娠高血压的药物包括β-阻滞剂,甲基多巴、哌唑嗪、肼苯达嗪、硝苯地平等。一般妊娠期间避免使用的药物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

剂。

3.10 围手术期高血压降压最好使用β-阻滞剂,其次可选利尿剂、交感神经抑制剂、ACEI、贴剂可乐定。用降压药控制良好的病人应在术后立即恢复用药,如无法口服,可用静注降压药。

3.11 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包括急症和次急症情况[5]。许多高血压急症的治疗都是经非胃肠给药,也可以给予起效较快的口服药,选择的范围包括襻类利尿药、β-阻滞剂、ACEI、α2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如血压持续不下降,可考虑用冬眠疗法,如出现肾功能衰竭,则降压药物以选用甲基多巴、肼屈嗪、米诺地尔、可乐定等为妥,且不宜使血压下降太多,以免肾血流量减少而加重肾功能衰竭。在高血压脑病或高血压引起急性左心衰竭时,必须采取迅速而有效的降压措施,短时间内将收缩压控制在160毫米汞柱左右。

3.12 肥胖选择脂溶性药物效果更好。肥胖者大多伴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可选择ACEI或AII受体拮抗剂及非双氢吡啶类CCB、长效双氢吡啶类CCB,利尿剂用吲哒帕胺;α1受体阻滞剂及α+β阻滞剂等。

4 小结

抗高血压治疗方案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取决于药物对病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应根据自身情况,遵循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采用个体化治疗,逐步摸索出一个有效的维持量,以期用最小剂量达到最佳降压效果,避免长期大剂量用药而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任何一类降压药在治疗过程中,因疗效不好、产生副作用等需停药时,均应逐渐减量后停药,尤其是中枢性降压药及β受体阻滞剂更应注意,以免产生严重的停药综合征。还要特别注意个体差异性,年老或病程较长的高血压病人,短时间内血压下降过快,会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吴惠金.浅述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交流园地.2007,4(16):58.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42.[3]陈在嘉.高润霖.冠心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72.

[4]Tuomiehto J,Rasbeenyte D,Birkenhager WH..Eeffects of calcium channel block tade in older pen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systolie hypertension.NENGL JMed.1999;340:677.

[5]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8.

降压药的合理应用

降压药的合理应用 高血压病是常见及多发的一种慢性病。近年来,高血压患者在逐年升高,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1]。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由于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各不相同,且每个高血压患者病程、病情、年龄、有无并发症和心血管状态也不尽相同,因此,必 须针对不同患者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现谈谈降压药的合理应用。 1 常用降压药 1.1利尿剂 常用的利尿降压药有噻嗪类及其衍生物,肾小管袢利尿剂以及潴钾利尿剂三类。这三类利尿 剂中,用于治疗高血压主要是噻嗪类利尿剂中的双氢克脲噻,该药温和、确切、持久,因而 多年来作为第一线降压药应用。利尿药既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之一,又是降压的一线 药物。现在高尿酸血症患者日益增多,而噻嗪类利尿剂可能诱发或加重痛风发作,使用时应 慎重。 1.2β受体阻滞剂 具有抑制肾素释放,减少心排出量,减少中枢神经交感张力的传出等作用,不但有优良的降 压效果,且可治疗心绞痛及多种心率失常,预防心肌梗死复发,可作为第一线降压药应用, 也是最常用的降压药之一。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慢心率,对于交感活性增高的年轻患者或可 能妊娠的妇女应作为首选的药物之一,但心率慢、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要慎用。 1.3钙拮抗剂 是常用的抗高压药。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壁的钙离子含量较高,且随年龄增加而 日趋严重,钙拮抗剂能阻断心血管细胞钙流,从而产生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减少心脑肾 损害等作用。钙拮抗剂舒张血管作用较强,降压作用确切,安全性高,被广泛应用。对冠心 病PCI术后患者应用钙拮抗剂,可防冠脉痉挛。钙拮抗剂可引起胫前、踝部水肿的副作用常 常被忽视。 1.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Ⅰ) ACEⅠ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降压药,它通过下列机制使血压下降:(1)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滞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AⅡ),使具有强大血管收缩作用的AⅡ生成减少,血循环中AⅡ水平下降,结果血管收缩作用减弱,小动脉对交感神经的反应性降低,醛 固酮生成减少,血压下降;(2)阻止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绥激肽降解而使其作用增强,并 刺激具有扩张作用及降压作用的前列腺素(PGI2及PGE2)的合成,从而使小动脉舒张,周 围血管阻力下降,血压降低[2]。对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患者常规给予ACEⅠ类 药物,可以延缓心血管重构,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减少病死率。但是其引起咳嗽的副作 用比较常见。在遇到以咳嗽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时,应详细询问有无服用ACEⅠ类药物的 病史,不要简单地认为“感冒”而误诊。这时可以考虑减少药物用量继续观察。对咳嗽无法耐 受的患者可以换用其他类药物。 1.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这是一类新型降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有两个亚型,即第1型(AT1)及第2型(AT2)受体,其生化及药理学特征均不相同。AT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和血管,几乎所有血管紧张素 Ⅱ受体在人体的生物效应均通过AT1受体实现的,其作用对心血管功能的体内平衡至关重要,也参与高血压有关的生理活动,包括血管收缩,钠/水潴留;增加交感神经活动和促进细胞生

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

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外现状,参考国际高血压治疗指南及国内高血压治疗指南,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单独选用或联合应用各类降压药,目标是尽可能使高血压治疗达标,进一步降低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合理应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一旦确诊高血压病就要进行个体化治疗:即在全面分析、综合判断病情的基础上,根据每种降压药物有其各自的药理学特点,结合患者的生活、工作特点,年龄、病理生理特点,高血压程度和分级、有无并发症或夹杂症及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否,以及用药后的反应,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值得注意的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一定不能放松非药物治疗措施,这一点尤为重要,若经合理的、系统的药物治疗仍不能达到满意疗效,则应注意寻找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对治疗方案作相应的调整。 1 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简述如下 1.1 临界高血压的治疗对年龄<或=50岁首选非药物治疗,数月后如血压仍不正常可加用药物治疗,不强调联合用药及阶梯治疗。 1.2 轻度高血压的治疗可先采用非药物治疗3-6个月,目前认为伴有危险因素的应使用降压药。非药物治疗无效时应采取药物治疗,一般选用温和降压药如利血平、降压灵、氢氯噻嗪等。 1.3 中度以上高血压均应采用药物治疗。 2 降压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 2.1 小剂量治疗阶梯式[1]降压药物选择原则的首选药已从利尿剂和β阻滞剂扩展到包括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四类药物中的一种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压获得控制或达最大量,或出

现不良反应。 2.2 无效时换药治疗如果一个药物的疗效反应很差,或是耐受性差,可换另一类型药物,而非加大第一个药物剂量或加用第二个药物。 2.3 联合治疗多年来经验证明,小剂量的多种药物联合应用不仅可发挥药效,而且亦能减少降压药的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 2.3.1 联合应用的优点对重度高血压,可能一开始就需要联合使用两种降压药。联合应用几种降压药物的优点是:①通过协同作用提高疗效,最大程度地降低血压;②减少各药剂量使副作用减少:由于药物作用机制不同,联合应用可中和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防止单药治疗时血压降低触发的代偿反应,增加患者的耐受性;③提高费用效益比。结合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合理的药物联合方案如下[2]:①利尿剂和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②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③β受体阻滞剂和双氢吡啶钙拮抗剂;④β受体阻滞剂和a1受体阻滞剂;⑤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近年来固定小剂量的两药联合复方药物发展迅速,这类药物将成为高血压治疗的主流。利尿药作为基础降血压药与各类降压药配合使用,将起到降低降压药的剂量和增强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中枢性降压药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有协同作用。①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合:单用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因此,合并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用β阻滞剂可使心衰加重;单用利尿剂减少血容量,增加心率,增加交感神经冲动外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限制了利尿剂的降压效应,也不利于靶器官的保护。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合应用则可抵消彼此所产生的副作用,长期合用对心脏提供保护作用。合用时所需剂量均较小,小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对代谢影响不大。②β受体阻滞剂与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联合:单独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减少心输出量;而单独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两者联用后出现降压累加作用,且可中和彼此触发的反馈调节机制。如钙离子拮抗剂可逆转β受体阻滞剂的外周血管收缩、心率过缓作用。而β受体阻滞剂可拮抗钙离子拮抗剂的心率加快作用。③β受体阻滞剂与al受体阻滞剂的联合:al受体阻滞剂降压作用确切,对高脂血症和糖耐量异常者有利,能逆转左室肥厚,改善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前列腺肥大患者的排尿困难。但有时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血压下降后继发的反射性心动过速会使病人不易耐受。而β受体阻滞剂恰恰可以抵消这一效应。同时β受体阻滞剂产生外周血管收缩、心动过缓的副作用可以被al受体阻滞剂中和,且二者降压作用有协同放大效应。④β受体阻滞剂与ACEI或ARB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因而一般认为二者联用理论上收益不大。但年轻患者高交感活性与高肾素者,从降心钠素角度考虑二者合用是可取的。左心力衰竭与心肌梗死后患者,二者必须合用。 2.3.2 联合用药不良反应非洛地平与美洛托尔合用,可能使后者血药浓度增加35%,疗效和毒性均有所增加。普萘洛尔与硝苯地平合用,降压效果加强,但要警惕血压过低和心力衰竭。钙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药联用,可发生累加的协同的治疗和毒性作用。美托洛尔、阿替洛尔与维拉帕米合用,可致心衰及传导异常。维托帕米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有协同作用,但要调整前者剂量。卡托普利与维

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原则

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原则 随着高血压病人数量的逐渐增多,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也逐渐增多。目前高血压较为普遍, 在成人范围内的患病率更是相对较高,大约每3位成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病症,高血压 的患病率在总体趋势上还处于不断上升的一个状态,面对数量种类越来越多的抗高血压药物,如何选以及应用是高血压患者选择的关键。不同降高血压药物有不同的作用以及适应症。就 高血压来说,根据血压升高的实际状态和水平,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型,也就是1级(轻度)、2级(中度)、3级(重度),因此,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高血压药物的过程中应 当结合具体的病症以及生理特点选择能够降低患者高血压病症的降压药。在具体选择及服用 高血压药物的过程中,应当了解抗高血压药物的服药原则,应采取科学合理的选药策略,降 低患者的发病次数。本文为广大患者朋友们讲解和普及如何正确的选用抗高血压药物,同时 为患者朋友们提供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 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种人体疾病,多数患者高血压病症的人群表现为动脉血压逐渐增高。高血 压多发于老年人群体,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免疫力降低,体内血流速减慢,导致 体内血压逐渐升高,严重者可能会危害自身性命。抗高血压药物又称降压药,能够降低动脉 血压,提高机体血液循环。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有利尿降压药、肾上腺素阻滞药、血管扩张药等。随着高血压群体人数的逐渐上升,高血压药种类较多。因此,下面为广 大患者朋友们讲一下应当如何选择抗高血压药物以及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原则。 在部分时候,高血压如果处于初始阶段也会伴随有相应的不太典型的症状,比如病人会存在 头部胀痛、偶尔眩晕、胸闷、四肢麻木等一系列症状,如果病人存在此类症状应该要提高对 自身血压值的重视程度,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高血压,或者存在早 期高血压的情况。 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还没有明确的方法能够对高血压进行治愈,对高血压进行治疗的主 要目就是为了对病情进行控制,通过药物来控制高血压,使血压值能够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不会进一步加重病情或者引发其他种类的并发症,通过科学的控制,患者就可以进行正常的 生活和工作。对于高血压病人来说,通过生活方式方面的干预能够对其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主要包括运动、制定压力管理策略、健康生活习惯等等,在此基础上开展其他治疗才能更加 有效。就降压药物来说,当前通常见到和经常被使用的主要有五种类型,也就是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 受体阻滞剂。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调脂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血糖 控制等。 抗高血压药物是高血压患者首选能够缓解症状的方式。在用高血压药物治疗疾病的过程中, 首先应当保证选用的药物能够降低自身血压。其次,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应当少量服用, 根据疾病程度再进行逐次加量,避免过量服用药物对自身器官有所损害。下面为广大患者朋 友们讲解抗高血压药物如何进行合理用药。 首先,在选择药物时,应当明确此类药是否为最佳的首选药物。在用药的过程中,应当根据 患者高血压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选择。此外,还应当考虑到患者是 否有过往疾病史,例如遗传性疾病以及肾病、心脑血管病等。除此之外,还应当询问是否服 用过其他降压药以及是否存在抗药性和药物的依存性 其次,联合用药是治疗高血压疾病的方式的又一选择。在进行联合用药的诊断过程中,应当 根据患者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对药物是否出现不良反应进行联合用药。通常来讲,市 面上的降压药在服用一定时间后会出现耐受性,若提高服用剂量则会伤身体。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因此,对于药物的服用剂量应当予以控制。通过联合用药,不仅能够使不同类药物发挥不同作用,同时能够降低机体的耐药性,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作用,减轻患者对药物的 不良反应。但在联合用药的过程中,应当对药物的种类有所把握,联合用药的种类以及数量 应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应过多也不应过少。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知识汇总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摘要 高血压药物是用来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意义很是广泛,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它可以降低血压,帮助病人提高生活质量,为了实现血压控制到和普通人一样的目标。治疗主要选择以长期药物治疗为主,如钙拮抗剂、ACEI类药物、ARB类药物、利尿剂以及α受体阻滞剂等。由于长期用药,临床就出现了一些不合理、滥用药物的现象,所以这类疾病首选综合治疗的方法。综合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血压药物的分类,然后分析了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合理用药,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应用 目录 1.高血压概况 (2) 2.1各种降压药物的说明 (3) 2.2各种降压药的对比 (6) 3.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7) 3.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7) 3.2高血压合并心衰 (8)

3.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8) 3.4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 (8) 5.结语 (8) 引言 高血压疾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主要由基因遗传和环境等因素所引起。首先这类疾病大多有家族遗传史;另外,随着年纪的增大,动脉硬化,也有可能引发高血压,多见于老人;其次,还有肥胖症或是习惯性的紧张焦虑,疲劳过度,高血脂症等,也都有可能引发高血压。而继发性高血压,大多是由于别的病症所诱发的,例如肾病综合征,也有慢性肾炎,皮质醇增多症,也可能会引发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针对这种情况,不仅要降低血压,还要合理用药,进而防止药物滥用,使得病人能够更好地获得较为健康的生活。为了实现药物控制血压的目标,病人大多选择综合治疗。因而综合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总结了降压药物的分类及不同类型高血压病人的临床用药情况,并对高血压人群的护理、生活方式、心理治疗等提出了建议。 1.高血压概况 高血压病指的是一种主要以动脉血压持续性升高为表现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病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另一种是继发性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发病具有一种较为明显的家族集聚性,国内调查还发现,同无高血压病家族史的人作比较,家长一方中有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5倍,家长都是高血压病患者的则高达2~3倍。饮食不合理也会导致高血压,研究表明饮食中钙离子、钾离子摄入不足,钠离子与钾离子的比例升高时更易患高血压病。另外还有一样调查研究显示,对于那些长期酗酒的人,他们的高血压发病率急剧升高,而且患病率与饮酒的量成正比例。另外,对于那些从事精神紧张类工作的人群,也易患高血压病。再有,肥胖的人的高血压病发病率较高。在我国,高血压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长期药物

药学毕业论文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X X 大学毕业论文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姓名:__________ 2014年6月25日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自从1997年美国JNC VI、1999年WHO-ISH和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公布以来,又陆续完成了几个临床试验和药物比较研究,如何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抗高血压药物,综合干预高血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压、有效保护靶器官,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已达到新的高度,因此有必要加以总结,以利于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 一、危险因素综合评估与干预 新的指南突出了血压水平和共存危险因素的同等重要性。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呈连续性相关,即使在正常血压范围内,血压最低的人群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是最低的。高血压病不仅仅是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也是代谢紊乱疾病,Framingham心脏研究发现超过80%的高血压病人合并有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其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但与血压水平直接相关,而且还取决于伴随的危险因素和并存的其他临床疾病。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性、吸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紊乱、超重肥胖、糖耐量异常、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血纤维蛋白原升高和静息的生活方式,合并糖尿病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近年研究提示,心率增快、高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可能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许多研究提示心率与血压密切相关,高心率者有较高的血压水平。Framingham研究表明心率对全因死亡率的预测与收缩压和吸烟等同,男性发生心脏猝死的危险性随着静息心率的增快而增加,心率增快是高血压和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率每分钟增加10次,将增加20%的全病因死亡和14%的心血管死亡。高尿酸血症有促炎症与血栓作用,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Framingham 研究未能发现这种相关性的存在。高尿酸血症是否增加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无论是在高血压人群还是高血压个体中,上述危险因素常聚集存在,相互影响、作用相互叠加,加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高血压本身也是这些危险因素中最主要的。1999年WHO/ISH和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按是否并存上述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其他心血管临床情况将高血压病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量化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组四档。危险因素越多,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就越高,治疗这些危险因素的力度应越大。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抗高血压药又称降压药,是一类能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目前常用抗高血压药有利尿降压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钙通道阻滞药、血管扩张药等。抗高血压药种类繁多,因此如何正确选择及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原则 应用抗高血压药应确切平稳持续降压,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达到效果后改用维持量,应避免降压过快、过剧,以有效防止靶器官损害。更换药物应逐步替代。高血压病的治疗需要长期系统甚至终生用药,应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不能随便停药。同时应根据病情、药物特点及合并症选药,以达到最佳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 2 合理用药 2.1 明确最佳的首选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病情、药物特点及合并症、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来选择药物。考虑患者是否有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是否有受抗高血压药影响的其它疾病;经济承受能力;以往用药的依从性等。 2.2 联合用药现有药物长期单独使用,常引起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加大用药剂量又易致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可从不同环节发挥药物协同作用,又能减少用药剂量、相互减轻不良反应。但联合用药时要注意各药的作用特点。同类药物不宜合用;合用药物的种数不宜过多;一些经过临床验证支持的组合可为联合用药提供参考,如利尿剂与β受体阻滞药、钙通道阻滞药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联用等。 2.3 剂量个体化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所需药物和剂量不同,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及药物特点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寻求最好疗效,最小不良反应。 2.4 注意特殊人群用药老年人应逐步降血压,尤其是体质较弱者。注意原有的和药物治疗后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同时老年人病情复杂,须结合考虑选用药物,如合并前列腺肥大者可优先使用α受体阻滞药。 妊娠合并高血压的治疗应降低孕妇的危险,选择对胎儿安全有效的药物。通常选用的药物包括甲基多巴、β受体阻滞剂、肼屈嗪(短期、急诊使用);慎用利尿剂;禁忌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血平和维拉帕米[1]。 高血压伴有其它合并症者应考虑药物的作用特点。如伴心绞痛者宜选硝苯地

抗高血压药合理应用

抗高血压药合理应用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防止并发症(脑卒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的发生。 ?WHO建议高血压诊断标准:正常成人安静时血压≤140/90 mmHg,成人血压经常高于以上标准者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 高血压分类 收缩压舒张压 ?轻度: 140-159 90-99 ?中度: 160-179 100-109 ?重度: 180及以上110及以上 抗高血压药分类 ?根据药物在血压调节系统中的主要影响及部位,分类如下: 1.利尿药:氢氯噻嗪 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氯沙坦 3.β受体阻断药:普奈洛尔 4.钙拮抗剂:硝苯地平 5.交感神经抑制药 ①中枢抗高血压药:可乐定 ②神经节阻断药:美加明 ③抗肾上腺能神经末梢药:利血平

④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α和β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5.扩血管药:肼屈嗪、硝普钠、吲达帕胺。 利尿药 ?常用药物:氢氯噻嗪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初期:排钠利尿,减少血溶量。 ?长期:①动脉壁细胞内Na+↓,通过Na+—Ca++交换,使胞内Ca++↓→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收缩剂反应性↓,血管张 力减弱,血压降低②诱导动脉壁产生扩血管物质,如激肽 和前列腺素等。 ?临床应用:单独治疗轻度高血压,常于其他降压药合用以治疗中、重度高血压。高效利尿药用于高血压危象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良的高血压患者。 ?不良反应:电解质紊乱、高脂血症、降低糖耐量、增加血尿酸及血浆肾素活性。 ACEI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 ACEI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血压调节及高血压发病中都有重要影响。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可干扰RAAS,抑制血管紧张素II 生成。

降压药物治疗及用药原则

降压药药物的告知程序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发展迅速,特别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新型降压药的问世,从根本上改变了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面貌;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单独选用或联合应用各类降压药,已可使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 一、降压药物选用原则 1、每种降压药物有其各自的药理学特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程度和分期、有无并发症或夹杂症如糖尿病、高血脂、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律失常、支气管和肺部病变等及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否,以及用药后的反应选择用药,才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2、缓进型高血压患者,阶梯式降压药物选择原则的首选药目前已从利尿剂和β阻滞剂扩展到包括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选用这四类药物中的一种,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压获得控制或达最大量,或出现不良反应;达到降压目的后再逐步改为维持量,以保持血压正常或接近正常;维持量治疗应力求简单、用最小剂量,使副作用最少而病人能坚持服药;大多数高血压病患者需长期服用维持量降压药,如无必要,不应突然停药或换药;对重度高血压,可能一开始就需要联合使用两种降压药;联合应用几种降压药物的优点是:①通过协同作用提高疗效;②减少各药剂量使副作用减少; 3、密切注意降压药物治疗中所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及时加以纠正或调整用药;原则上,理想的降压药应能纠正高血压所致的血流动力异常增高的外周阻力和减少的心排血量而不影响患者的压力感受器反射机制;使用可引起明显体位性低血压的降压药物前,宜先向病人说明,从坐位或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

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最要注意,以免血压骤降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近年发现噻嗪类利尿剂能升高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β阻滞剂能增高血浆甘油三酯和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因此对血脂异常者应慎用;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脂无影响,而α阻滞剂和中枢交感神经兴奋剂能轻度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因此适用于伴有血脂异常的高血压患者; 4、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昼夜24小时血压的关系较其与一次性随测血压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在有条件时,应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的测定结果选用长作用时间降压药或采用缓控释制剂,以达到24小时的血压控制,减少靶器官损害; 5、血压重度增高多年的患者,由于外周小动脉已产生器质性改变,或由于患者不能耐受血压的下降,即使联合使用几种降压药物,也不易使收缩压或舒张压降至正常水平;此时不宜过分强求降压,否则患者常反可感觉不适,并有可能导致脑、心、肾血液供应进一步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不全等; 6、老年人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应从小剂量开始谨慎使用降压药物,一般使收缩压控制在~140~160mmHg为宜;可选用钙拮抗剂或转换酶抑制剂,必要时加用少量噻嗪类利尿剂;老年人压力感受器不敏感,应避免使用胍乙定、α阻滞剂和拉贝洛尔等药物,以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 7、进型高血压的治疗措施和缓进型重度高血压相仿;如血压持续不下降,可考虑用冬眠疗法;如出现肾功能衰竭,则降压药物以选用甲基多巴、肼屈嗪、米诺地尔、可乐定等为妥,且不宜使血压下降太多,以免肾血流量减少而加重肾功能衰竭; 二、常用降压药物

关于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研究

关于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研究 文章首先探讨了当前我国使用的常用降压药,然后分析抗高血压药的合理联合应用和应用原则,最后提出要指导患者注意抗高血压药物的服用方法。 标签:抗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 1 引言 高血压是当前社会十分普遍的慢性病类型,病因比较复杂,发生率很高,病程持续,难以根治。到2017年,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已达到5亿,占成人总数的46.4%,比例十分高。同时这个数量还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但是分析他们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治疗率和控制达标率方面,却分别只有46.9%、40.7%以及15.3%。这意味着我国对于高血压控制情况形势比较险峻。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出现,在我国来说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而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依靠药物进行血压水平的控制。但是用药时需要考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提升血压控制结果。 2目前我国常用降压药 2.1 利尿剂利尿剂主要是氯噻酮和氢氯噻嗪,价格较低,大部分群体的耐受性都比较好,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所以目前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药物。有研究选择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分别使用氢氯噻嗪、氨苯蝶啶,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增加甲基多巴的使用,结果发现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显著,与使用氨苯蝶啶的患者对比,随访五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情况明显要低。 2.2 β受体阻滞剂这是传统的降压药物,应用于高血压治疗中已有多年历史,但实际的降压成效存在一定争议。本品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对于合并心肌梗死、心绞痛情况的治疗,而且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研究选择>65岁的患者作为老年组,选择<65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本品进行治疗,发现:治疗前,老年组的立位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立位血压水平有所提升,且老年组的提升比较明显。 2.3 钙拮抗剂这实常用的降压药,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效果与利尿剂类似,对于合并发生冠心病或糖尿病的患者也有良好作用。收缩压增高性高血压属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使用本品可以直接降低收缩压水平,进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这类药物可以减少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可能,作用机制与利尿剂相似。有研究同时使用这类药物与氢氯噻嗪进行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发现这类药物可以17%的程度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而且与性别无关。还有研究使用安慰剂和雷米普利进行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坚持随访5年,发现使用雷米普利的患者心血管死亡率降低37%,脑卒中、

抗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论文

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 【摘要】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治疗高血压的六大类第一线降压药物是: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ace抑制药、钙通道阻断药、α1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药。高血压的病理生理情况也有很大个体差异,因此应根据病情并结合药物特点合理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合理应用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世界各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10%~20%,并可引起心、脑、肾等并发症,包括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及肾功能不全等。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规定未应用降压药物者的血压≥140/90 mm hg(18.7/12.0 kpa)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防止或减少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始于20世纪40年代,应用镇静药与硫氰酸盐类治疗高血压,但降压作用短暂且不稳定。50年代开始应用神经节组断药六甲溴胺,以后随着发现的数种神经节阻断药如美卡拉明、潘托铵、潘必啶等,这类药物具有强效的降压作用,但因同时阻断副交感神经节,不良反应较多,目前主要用于高血压危象和外科手术中的控制性降压。此时期又发现另外几类重要降压药物:肼屈嗪为血管平滑肌扩张药,降压作用大;噻嗪类药物排钠利尿,降低心排出量和外周血管阻力,单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目前认为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胍乙啶与利血平同属交感神经末

梢阻断药,所能有效降低血压,但因神经系统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较多,很快被随后问世的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替代。60年代为抗高血压药物研究史上的重要阶段,除出现中枢性降压药(甲基多巴、可乐定)和血管扩张药物(二氮嗪)外,还出现两类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物,即β受体阻断药(普奈洛尔)和钙通道阻断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此后,选择性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等)、钾通道开放药(米诺地尔等)以及选择性咪唑啉α1受体激动药(莫索尼定、利美尼定)相继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抗高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药的出现使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入一个新时代,这类药物不仅能有效地降低血压,而且能防止和逆转心血管构型重建。近年开发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氯沙坦等)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且不良反应少,抗高血压作用优于ace抑制药。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其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小动脉痉挛性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加,从而使血压升高 [1]。绝大数患者是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我国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约有1.6亿人患高血压,且控制率很不理想[2]。由于高血压病不仅是血液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也伴随着糖、脂肪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是诱发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所以血压的降低程度是危险性降低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标不仅是降血压,更重要的是改善靶器官

浅谈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浅谈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探讨高血压患者药物选择和药物治疗,合理地小剂量地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降压药,不同药物之间可协同作用或作用相加,而不良反应有可能相互抵消,比单用较大剂量的一种药物降压效果更好,而且不良反应较少。为了达到目标血压,有效控制血压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根本;寻找引起血压增高的原因并予解决,增加剂量及采用较强的降压药联用。 标签:老年性高血压;药物选择;药物依从性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临床主要表现。血压升高,常伴有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更严重的是由于血压持续升高促使小动脉硬化,会引起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糖尿病等。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日益老龄化,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可供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品种已达100多种。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不仅可使过高的血压下降,改善症状,而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1 常用的降压药 1.1 利尿药 常用药有氯噻酮(噻嗪类利尿药)和氨氯地平(钙离子拮抗剂)和赖诺普利等新的降压药物有相似的良好效果。口服利尿药中降压疗效最好的是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而不是襻利尿药(如呋塞米)。虽然速尿的利尿作用较强,但利尿药降压不是靠利尿,主要是靠直接扩张血管来降压的。 1.2 β受体阻断药。 β受体阻断药可分为三代,第一代受体选择性差,以普萘洛尔为代表。第二代具选择性β1受体阻断作用,以阿替洛尔,美托洛尔为代表。第三代兼有α1受体阻断,β2受体兴奋和钙拮抗作用,如拉贝洛尔,地来洛尔,塞利洛尔,卡维地洛。临床治疗高血压通常使用β1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或兼有α―受体阻断作用的β―受体阻断药卡维地洛。1.3 钙拮抗药主要阻滞心肌和血管细胞膜上的钙通道干扰钙离子内流,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心肌细胞钙内流减少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平滑肌细胞钙内流减少导致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1.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常用药有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苯那普利(洛汀新)、福辛普利(蒙诺)、培哚普利(雅施达)等。无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作用,因而无嗜睡、精神抑郁、疲劳等副作用,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降压作用起效缓慢,逐渐增强,在3?4周时达到最大作用,限制钠盐摄入或合并使用利尿药可使起效迅速和作用增强。在降压的同时,对心、脑、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特别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脏功能不全、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原则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2000年世界各国成年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达26.4%,到2025年将高达29.2%。2002年全国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高血压最大的危害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包括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以及外周供血不足等。合理选用降压药,不仅能够降低血压,减轻症状,更重要的是可以预防或缓解左心室重塑、缓解动脉硬化的发展,保护肾功,预防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衰和猝死的发生,从而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一、血压水平的分类和治疗目标 1、分类 2、治疗目标 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并适当处理患者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

目标: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老年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30/80mmHg以下。 二、常用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 目前我国临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是用利尿剂、肾上腺受体阻断药、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Ⅰ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另外还有中枢性降压药和血管扩张药,但已较少单独应用,在联合用药和复方制剂中仍经常使用。 1 利尿剂 各类利尿药单用即有降压作用,并可增强其他降压药的作用。常用降压的利尿剂包括高效、中效、低效利尿剂,临床治疗高血压以噻嗪类利尿药为主,其中氢氯噻嗪最为常用。噻嗪类利尿药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安全、有限、低廉,可单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治疗各类高血压;单用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因肾单位减少,水钠容量增加,血浆申诉活性降低,这类药物更佳。长期大剂量噻嗪类利尿药应用常导致电解质、糖、脂质代谢改变,并可增高血浆肾素活性,患者适度限钠或与留钾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Ⅰ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合用可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留钾利尿药作用温和,螺内酯适用于低血钾症、高尿血症的患者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氨苯蝶啶与噻嗪类或袢利尿剂合用,可增强疗效,并可对抗这些利尿药排钾、排镁作用。肾功能不良或少尿者禁用留钾利尿药。高效利尿药不作为轻、中度高血压的一线药,而用于高血压危象及伴有慢性肾功能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因其增加肾血流量,并有较强的排钠利尿作用。吲达帕胺属非噻嗪类利尿药,具有轻度利尿和钙拮抗作用,降压作用温和,疗效确切,且有心脏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少,

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调查分析

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调查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不加以控制和治疗会导致严重 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抗高血压药物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然而,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用药在临床上仍存在一定的挑战。本文将对抗 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进行调查和分析。 用药合理性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以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合理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的内容。 首先,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目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有钙离子 拮抗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是确保用药合理性的基础。例如, 对于伴有心肌缺血的高血压患者,可以优先选择钙离子拮抗剂或β受体 阻滞剂,因为这些药物有保护心肌的作用。对于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可以优先选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因为这些药物不仅可以降低 血压,还可以保护肾脏和心血管系统,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其次,合理调整药物剂量。药物剂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和 安全性。一般情况下,初始剂量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病情 等因素来确定,但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剂量 过大会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剂量过小则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因此,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肾功能等指标来调整药物剂量非常重要,以 保证用药的合理性。 再次,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对于一些血压较高的患者,单一药物往 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此时,可以考虑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联合

用药可以兼顾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从而更好地降低血压。例如,可以联 合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和利尿剂,以增加降压效果;也可以 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以增加保护心脏的作用。然而,联合用药时需要谨慎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后,注重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抗高血压药物也会有一定的不良 反应,如低血压、血电解质紊乱、糖尿病加重等。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 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处理。例如,对 于出现低血压症状的患者,可以减少药物剂量或改用其他降压药物;对于 出现血钾浓度升高的患者,可以考虑停用钾保钠利尿剂。在处理药物不良 反应时,需要权衡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的风险,以保证用药的合理性。 综上所述,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合理性是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关键。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调整药物剂量、遵循联合用药的原则、监 测不良反应和及时处理,可以提高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合理性,进而提高 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作为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降压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降压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国内外几个重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指南)将利尿剂、B2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及a2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六大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广泛应用,使高血压治疗及控制状况得到改观,大大降低了全球心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但目前如何正确选择及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更大程度地使高血压患者,从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获益,是我们今后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各类降压药的副作用、正确应用及联合应用问题作阐述。 1.利尿剂 利尿剂使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心排血量降低,并通过利钠作用使血压下降。利尿剂降压作用缓和,服药2-3周后作用达高峰,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宜于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及心力衰竭伴高血压的治疗。可单独用,并更适宜与其他类降压药合用。有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三类。噻嗪类应用最普遍,但长期应用可引起血钾降低及血糖、血尿酸、血胆固醇增高,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患者宜慎用,痛风患者禁用;保钾利尿剂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ACE抑制剂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袢利尿剂利尿迅速,肾功能不全时应用较多,但过度作用可致低血钾、低血压。另有制剂吲达帕胺,同时具有利尿及血管扩张作用,能有效降压也易引起低血钾。 2.B受体阻滞剂

2.1 B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 主要的副作用为分布于气管、支气管、血管平滑肌及糖、脂肪代谢系统的B-2受体的阻断作用,主要有喘息、末梢血管疾病的加重、糖代谢异常、脂肪代谢异常、心衰等,但是一般情况下轻微的反应是可以预防的。B-1受体的过度阻滞也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 2.2 B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①适用于无并发症的高血压,心率较快的年轻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好; ②据报道B-1受体阻滞剂可预防心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以及改善预后,因此将B1受体阻滞剂可作为治疗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抗高血压药物; ③B-1受体阻滞剂对心脏功能低下患者的心脏功能及预后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B-1受体阻滞剂可作为治疗心脏功能低下或心衰的药物; ④B受体阻滞剂可增强胰岛素抵抗,可抑制低血糖时的交感神经刺激症状。在国外目前已不作为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但在对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巾。B-1受体阻滞剂的治疗效果较非糖尿病患者效果好; ⑤外科手术前使用B-1受体阻滞剂进行血压管理,用于合并冠状动脉疾患的非心脏手术时患者生存率较高。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临床主要表现。血压升高,常伴有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更严重的是由于血压持续升高促使小动脉硬化,会引起脑血管意外、心 力衰竭和其它一些并发症等。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上 使用的药物品已多达100多种。所以合理使用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就成为现在的紧要任务。 1 常用的降压药 1.1 利尿药常用药有呋塞米(速尿)、氢氯噻嗪、螺内脂、氨苯喋啶等。通过减少血容量, 有效降低血压,并减轻体重。降压作用平稳缓慢,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在盐敏感性高血压、 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更年期女性和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有较强的降压效果,对预防心、脑血 管并发症效果较好[2]。 1.2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具有预防心肌梗死复发的作用。对冠心病患者,可改善运动耐量,减少冠心病发作次数,改善长期预后,预防猝死。主要用 于中、青年高血压或合并心绞痛的患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较差。 1.3 钙拮抗剂常用药有硝苯地平(心痛定)、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波依定)等。通过舒张小动脉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而发挥较强的降压效应,作用持续时间长,对中、重 度高血压和老年人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钙拮抗药有利于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和脑卒 中发生率,是治疗高血压合并肾病的常用药物。因其同时具有抗心绞痛作用,对伴有心绞痛 的高血压患者也较适用。 1.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常用药有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苯那普利(洛汀新)、福辛普利(蒙诺)等。无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作用,因而无嗜睡、精神抑郁、 疲劳等副作用,所以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降压作用起效缓慢,逐渐增强,在3~4周时达 到最大作用,限制钠盐摄入或合并使用利尿药可使起效迅速和作用增强。在降压的同时,对心、脑、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特别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脏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糖尿病以及肾脏损害有蛋白尿的患者。 1.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如氯沙坦、替米沙坦等。降压作用起效缓慢,平稳增强,一般 在6~8周才达最大作用,同时限制钠盐摄入或合并使用利尿药可使起效迅速和作用增强。 本类药物不仅是优秀的抗高血压药,而且对与高血压相关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有许多益处。 2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2.1 根据病情选用药物轻度高血压患者症状不明显,可首先采取控制体重、低盐低脂肪饮食、适当运动、监控血压等措施,如效果不明显时,可选用温和降压药如利血平、氢氯噻嗪等。 中度高血压如上述药物疗效不明显时,可选用普萘洛尔(心得安)、可乐定、等或与上述药 物联合应用。重度高血压可加服胍乙啶。高血压危象可静注利血平或静滴硝普钠。对肾素偏 高的高血压,可用普萘洛尔、卡托普利。 2.2 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种属、病情程度、病理生理改变特点,对 药物的耐受性、并发症、合并其他疾病等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剂量个体化,普萘洛尔、倍他乐克、拉贝洛尔、肼屈嗪的用量个体差异大,尤应做到剂量个体化。高血压合并窦性心 动过速,年龄在50岁以下者,宜用β受体阻断药。 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者,宜用可乐定,不用利血平。高血压伴有精神抑郁者,不宜用利血平、可乐定。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心扩大者,宜用利尿药、氨氯地平、ACE抑制药、AT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