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爱国人士的读后感(大全五篇)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读后感(精选42篇)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读后感(精选42篇)钱学森的爱国故事读后感篇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钱学森知道了这个好消息,就要立刻回国,他情愿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也要回归祖国。
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希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低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让他离开。
”读到这里,我想大家气得心里咚咚跳,牙齿咬得咯咯响,太可恶了!“我是中国人,我要报效祖国。
”最后,钱学森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投入了祖国的怀抱中,和人民共同呼吸,共同患难,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心只想着报效自己最挚爱的祖国。
然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空,第一枚州际导弹发射成功。
”钱学森倾注大量的心血。
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里至少向前推进20年。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导弹之王”。
“我是中国人,我要报效祖国。
”我想:钱学森爷爷一句简单而普通的话,却让我们大家读完这故事后从心底涌出天大的自豪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钱学森爷爷的敬佩之情。
当然,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更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向钱学森爷爷一样报效祖国,把祖国的明天建设更好!无论你是怎样的人,心里都要眷恋着祖国,心里首先要想着报效祖国,热爱祖国。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读后感篇2钱学森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
不久,经冯·卡门的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从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间,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却充满了波折。
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一个美国上校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一个师,绝不能让他回去。
”1950年9月中旬,钱学森办理了回国手续。
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
爱国人士故事读后感

爱国人士故事读后感爱国人士故事讲述了他们为了保家卫国而率先士卒的故事。
读完爱国人士故事,读者都写有哪些读后感呢?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爱国人士故事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爱国人士故事读后感篇一最近,我读了古代人民的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他“精忠报国”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岳飞从小就有立志从军,报效祖国的壮志,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嘱咐他一身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他也是这样做的,虽然最后惨遭杀害,但他的爱国主义情深和光辉业绩,深深的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而奸臣秦桧等人却被铸成铁像,反剪双手,长跪于英雄墓前,被万世人民唾骂!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要以古今英雄为榜样,从小树立起爱国主义精神。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中国强。
”虽然今天的我们不需要经受战火的洗礼,不需要担心国土的沦陷,但是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接过前辈的接力棒,为祖国的安威,为祖国的建设,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爱国人士故事读后感篇二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
他创作的大部分诗篇都跟抗击侵略者有关,或者是跟军营里的艰苦生活有关,如:‘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
他的爱国情怀是谁都无法比拟的,在他三十岁那年,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但她并没有回信,他三十四岁那年,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他又凭着才干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是官场险恶,他又被罢免回乡,他四十五岁那年投奔了王炎旗下,努力为百姓做事,收复祖国的大好河山。
但因南宋皇帝屈膝投降,陆游的愿望再一次破灭,当公元一千二百一十年时,他已是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了,他一生爱国如命在他去世前夕,用尽了全力写下了《示儿》这首诗,之后,他就逝世了。
他的这种爱国精神,真是世间少有,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爱国人士故事读后感篇三我国古代有许许多多的爱国英雄人物,如“岳飞、林则徐、杜甫、陆游、文天祥、屈原等许多爱国人物。
爱国人士事迹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爱国人士事迹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爱国人士事迹读后感(一)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很多篇关于抗日战争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读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爱国革命家----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困农民家庭。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五次被捕,受过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在杨靖宇努力下,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总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
在杨靖宇的领导下第一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给日军很大的打击。
1937年杨靖宇的队伍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它犹如一股铁流,一次次给日军打击。
杨靖宇的威名震动全东北。
日军调集重兵,发动更加疯狂的围剿和征讨,悬赏万元捉拿杨靖宇。
19402年,由于日寇的“围剿”与屠杀,东北的严寒、极度饥饿和疲劳,使抗联部队陷入极端的困难之中。
这一天,杨靖宇的部队已经五天没有一点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忍受着饥寒、疲劳,与敌人奋战,后来其他战士都牺牲了,杨靖宇仍然边战边走。
最后,杨靖宇被100多名敌人包围时,左右开弓,打死打伤20多名敌人。
他被敌人枪弹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还击敌人,腹部又中了一弹,鲜血直流,他把最后一颗子弹流给了自己,牺牲时年仅35岁!将军死后,经日军解剖,发现他胃里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我难以想像杨靖宇将军是如何将它们咽下,是如何支撑着自己高大的身躯,又是如何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我心中的敬意犹然而升。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时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杨靖宇还有这么坚定的信念,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杨靖宇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我们可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呀!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学习上我们要克服困难,我们要像将军那样坚持不懈,顽强拼搏,长大后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爱国人士事迹读后感(二)自古以来,孝就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爱国名人故事优秀读后感(精选17篇)

爱国名人故事优秀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国名人故事优秀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爱国名人故事优秀读后感篇1曾经有这样一位英雄,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在那个特殊的战场上,用自己的武器,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打下一个又一个漂亮的胜仗。
他用那份固执和可贵的纯净,向世人展现了一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的高大。
他,就是钱学森。
原来我并不熟悉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观看了这个影片后,钱学森先生才真正走进了我的生活。
在电影《钱学森》中,倒叙与插叙相结合,生动地再现了钱学森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
我才了解到先生原来有这样一段往事:他曾被美国拘禁了5年,只因为钱学森知道了新中国的成立,想回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而他实在太有才华了。
美国曾想用名利留住钱老——聘请钱学森为终身教授。
而钱学森只想着回到祖国的怀抱,直到通过多方努力,钱学森才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
“不管怎么样,也要回到祖国,为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
”钱学森先生的事迹让我十分感动,一个人爱国竟到了如此地步。
先生的行为启示了我:只要活着,就要为自己的祖国人民服务,就要为祖国出力!钱学森回国之后,更做出了革命性的创举,第一颗原子弹的升起是意味着我国的进步,沙漠中的巨响让全国人民为之一震……钱学森为我国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付出了不知多少心血,所以他不愧为我们中国的“导弹之父”!古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个愿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一个精忠报国的将军;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陆游,一个心怀天下的诗人……如今,我们敬爱的钱学森先生,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金钱、地位、名誉,用自己一生的研究成果来报效祖国!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钱学森爷爷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了,但他的行为和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灵魂将长存不朽!钱学森,永远活在人们心里!爱国名人故事优秀读后感篇2钱学森,1934年毕业,去了美国留学。
爱国人物事迹读后感700字(精选5篇)

爱国人物事迹读后感700字(精选5篇)爱国人物事迹读后感700字(精选5篇)中国上下五千年年,从不缺铮铮铁骨的人。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爱国人物事迹读后感700字作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爱国人物事迹读后感700字(篇1)今天,我读了抗战英雄邱少云的故事。
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了。
邱少云叔叔在抗战时期,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
那天,邱少云和他的几名战友躲在草丛中,准备伏击敌人。
凶恶的敌人向草丛打枪,想看看草丛中有没有人埋伏在那里。
草丛中突然着了火,烧在了邱少云身上。
火苗越来越大,邱少云叔叔强忍着灼热,手抓着土,咬着牙,如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
邱少云叔叔知道,如果这时动一下,就会被敌人发现,战斗也就不会胜利了。
它坚持到了最后一刻,在战士们的努力下,我们胜利了,可邱少云叔叔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
亲爱的邱少云叔叔,我想对您说:“您虽然壮烈牺牲了,但是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您坚强不屈严守纪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一定好好学习,遵守纪律,长大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高唱爱国主义歌曲,作共产主义接-班人,重新焕发文明古国的光彩。
让中国发扬光大,让祖国闪闪发光。
在爱国主义歌曲中,还有一些是革命歌曲和歌颂英雄人物的。
从这些歌曲中,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他们的光荣革命传统。
坚定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信念,走雷锋叔叔成长的道路,作雷锋式好少年。
有两首歌,一首是教育我们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童年童年像一首歌》,一首是教育我们孝敬父母的《小背篓》。
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从小懂得爱父母敬老师,长大了才能爱祖国爱人民。
我们少年儿童诗中华民族红旗下祖国的花朵,是在幸福的的微笑和甜美的歌声中长大的新一代。
是当的阳光社会主义的雨露哺育了我们,给予了我们一个幸福的美好的童年。
少先队员们,我们要放声高歌着幸福的生活。
但是要牢记这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关于爱国的读后感(精选5篇)

关于爱国的读后感关于爱国的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爱国的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爱国的读后感1我读了《爱国诗人屈原》我深有感触。
屈原原本是一个官员,他甘愿为朝廷出力,愿为老百姓伸冤。
他办事公正廉洁。
但因为当朝皇帝听信谗言,把屈原贬为庶民。
最后,屈原已经看不惯这个世界,就跳河自杀了。
像屈原这样爱国的人,竟然会贬为庶民,而他的忠言,却被小人的谗言,给当了下去,他的忠言皇帝一丝不信,他为百姓的安危,百姓的利益着想,他为国家的安危、国家的利益着想。
他清正廉洁,没有一丝的私心。
而现在的官员,对老百姓们不管不稳,对国家不尽心尽力。
只知道把自己的腰包填满,把自己的生活提高,而其他的不闻不问。
如果我长大了当了百姓的父母官,我将像屈原那样,为百姓、为国家着想。
像屈原那样公私分明,公正廉洁,不会有一丝的私心。
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生。
关于爱国的读后感2读完《英雄少年赖宁》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生出一股惋惜之情,一位出色的少年就这样“壮志未酬身先死”了!同时我又陷入深深的沉思:是什么思想使一个文弱少年面对满山烈火时,毫不畏惧,坚持搏斗到最后呢?这也许和赖宁从小读了很多名人传记有关,他从伟人的故事中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缺乏顽强的毅力,是什么事都干不成的。
因此他处处磨练自己,逐渐养成了不服输的性格,班级卫生差,劳动委员没有干,他干,他克服种种困难,把环境打扫的干干净净。
扳手劲输了,他苦练,每天提桶练习,手肿了也要坚持,最终终于赢回来了。
正是有这样的思想,这样的行动,赖宁才能在发生山林火灾时,主动加入扑火队伍中,不顾个人安危,在烈火中奋战的壮举!赖宁走了,一位勇于求索、勇敢坚强的少年走了,但“生命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衡量的”,我们怀念赖宁,不仅仅是他在救火中牺牲了,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那使人生变得更加高尚和更有力量的追求的崇高的精神,会激励每一个人。
心有报国志,为国育栋梁的读后感

心有报国志,为国育栋梁的读后感(精选5篇)心有报国志,为国育栋梁的读后感篇1古语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的兴衰安危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没有国家就没有我们自我。
我们要用自我的生命和汗水捍卫国家的尊严,为国家的兴旺昌盛贡献自我的力量。
爱国是高尚的情操。
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自我的国家而单独生活着,爱国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个民族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爱国者肖邦的墓在法国。
他的墓前终年有鲜花。
法国一位前总统的墓及青铜卧像就在通向肖邦墓地的路旁,却很少有人驻足。
法国人爱肖邦,因为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再说他算半个法国人。
肖邦享年39岁,最终18年是在法国度过的。
肖邦的爱国心感人至深,他在离开波兰之际,带着一只盒子,盒子是肖邦的师长送的,盒子中装着一抔的黄土。
他葬身异国,留下了遗嘱,让后人将他的心脏运回祖国,他的骨灰就装在他永远也不肯丢弃的这个盒子里。
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职责。
身为国家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去为国家作自我应有的贡献,尽自我的职责和义务。
1943年钱伟长获得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前去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喷气推进研究所任工程师,不久又当上了领导六百多人的“洋官”。
抗战胜利后,他甘愿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国,他拖家带口在北平的几所大学兼课勉强糊口。
1947年美国的那个研究所又邀请他去,但表格上有一句话:“一旦美国宣战,本人绝对效忠美国。
”他当即写下大大的“NO”!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先有国然后才有家,国家的利益和尊严与我们休戚相关。
我们要用自我的生命和汗水去捍卫国家的尊严。
古往今来,正是为了这种尊严,多少炎黄子孙奔走呼号,多少中华英杰前赴后继,“精忠报国”,写下一首首可歌可泣的不朽诗篇,展现一幕幕惊天动地的“”……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虎门销烟惩列强;邓世昌为国捐躯战敌舰;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江竹筠身受酷刑不动摇。
多少英雄,都是为了祖国的尊严而拼搏,而奉献!人民的荣辱与祖国的荣辱连在一齐,人民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连在一齐。
爱国的读后感(精选5篇)

爱国的读后感(精选5篇)爱国读后感篇一在人类生命血液的长河中,流淌着一种强憾不息的沸泉,它清于水,却浓于血,无时无刻它都流淌于人心。
它就是红色国旗中最美的一点,盘旋于人头上的强憾之灵,它就是民族之魂———爱国精神。
英国的著名作家戴。
达。
菲尔德曾经说:“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之情则是放大了的孝心。
”的确,爱国精神是我们民族的深邃,植根于心灵,这情代表着我们的最高爱意,是我们情感中最丰富、最有价值以及最美的。
它犹如在冰天雪地之际,铸就出来的冰封雪柱,坚硬无比,却最能经受烈火的烤打,使人奋进,无数的忠贞之士却用历史的回轮渲染了这一点。
闭上双眼,回想起狼牙山五壮士之举,我的思绪回忆起一幕又一幕,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五位壮士不愧是中国忠贞之士。
在危难之刻,毅然选择牺牲,而保全了我军主力部队和群众人民。
而在最后,他们宁死也不降,舍生取义,奋然地纵身往悬崖一跃。
这一幕深深地震憾着我,我的心无法为之形容,任何人,以及任何强硬的生物在这一刻,都被彼此猛烈地敲击。
这一刻,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刻,也是我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刻。
他们以此壮举诠释了爱国真正的境遇,给全国甚至全人类上了一堂最精彩的一课。
这就是爱国的真正含义。
没有伟大的民族力量,没有高度的爱国情怀,也就没有这一雄伟的壮举。
是它——民族之魂激励了他们,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深深的根源。
而他们却是我一生中永不磨灭的深樱我永远铭记着他们: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以及宋学义。
而宁死不降、舍生取义、宁为玉碎也要一往无前、冲锋陷阵的这种强憾精神永远激励我的一生。
他们走了,永远地走了,但他们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
有人说:“忠诚爱国之人首先要在于写好国字。
”的确,如果一个人不知国字如何写,他更不知什么是国之精神。
一个人如何写好国字在于他对祖国爱之如何。
一个人只有把祖国装在心中,才知爱国并以行动践行这一切。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应谨记,我们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们必须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篇关于爱国人士的读后感(大全五篇)第一篇:一篇关于爱国人士的读后感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詹天佑带着人民的希望去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大概’‘差不多’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他夜以继日的工作,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们钦佩。
一九零九年四月,京张铁路全线贯通了。
詹天佑终于凭着自己和工作人员的努力,建成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
不仅给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还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我们要象詹天佑那样,热爱祖国,把爱国主义精神一代一代传递下去,因为只有热爱祖国,才能全身心的报效祖国,只有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只有热爱祖国,长大了才能像詹天佑那样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已高高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第二篇:爱国人士事迹读后感爱国人士事迹读后感(一)本学期里我们学习了很多篇关于抗日战争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读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爱国革命家----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困农民家庭。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五次被捕,受过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在杨靖宇努力下,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总第一军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
在杨靖宇的领导下第一军很快发展到上万人,给日军很大的打击。
1937年杨靖宇的队伍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它犹如一股铁流,一次次给日军打击。
杨靖宇的威名震动全东北。
日军调集重兵,发动更加疯狂的围剿和征讨,悬赏万元捉拿杨靖宇。
19402年,由于日寇的“围剿”与屠杀,东北的严寒、极度饥饿和疲劳,使抗联部队陷入极端的困难之中。
这一天,杨靖宇的部队已经五天没有一点食物了,他和剩下的十几名战士忍受着饥寒、疲劳,与敌人奋战,后来其他战士都牺牲了,杨靖宇仍然边战边走。
最后,杨靖宇被100多名敌人包围时,左右开弓,打死打伤20多名敌人。
他被敌人枪弹打中了右手,他就用左手还击敌人,腹部又中了一弹,鲜血直流,他把最后一颗子弹流给了自己,牺牲时年仅35岁!将军死后,经日军解剖,发现他胃里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我难以想像杨靖宇将军是如何将它们咽下,是如何支撑着自己高大的身躯,又是如何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我心中的敬意犹然而升。
杨靖宇将军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时生活条件这么艰苦,而杨靖宇还有这么坚定的信念,我们今天的幸福的生活,是千千万万个杨靖宇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呀!我们可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呀!我们要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学习上我们要克服困难,我们要像将军那样坚持不懈,顽强拼搏,长大后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爱国人士事迹读后感(二)自古以来,孝就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古有孟郊“唯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有孟佩杰八岁挑大梁,感动中国。
八岁的她还没有灶台的高,就拿椅子来垫脚,她经常摔倒,刘大妈问她疼不疼,她十分坚强地说不疼。
我们要学习她持之以恒的顽强。
小时候,她还没有灶台高,每天就踩在小凳子上生火做饭,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但从没喊过疼。
晚上放学回来,匆匆赶回家做饭、做家务,服侍她妈妈睡觉。
每次全部完都得到点以后,然后她才歇下来做自己的功课。
十二年来,一直是这样,从未间断。
孟佩杰姐姐的打动了我,十二年的,让孟佩杰学到了坚强,同样,让我们也学到了这种不懈,对待每件事都要努力,不放弃每一件事。
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就能成功。
我们相信有一天会出现奇迹的。
所以,面对困难,不,坚强面对;遇到挫折,不放弃,勇敢面对;遇到矛盾时,不回避,努力面对。
我们要学习她尊老助人的品格。
一次同学过生日请吃饭,孟佩杰舍不得喝饮料,就把自己那瓶悄悄地装起来,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开,急匆匆地跑回家给养母喝。
()为配合医院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个仰卧起坐、拉腿次、捏腿分钟……每天,我们都能听到要“尊老爱幼”,一个女孩,能如此的敬老爱老,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我们也要学习孟佩杰这种尊老助人的良好品格,当小朋友受伤了,我们过去帮帮她,或许她会快乐,我们也会快乐;当我们的父母老了,他们毕竟是养你、爱你了一辈子的人,长大了,我们也要向孟佩杰姐姐一样去尊老、爱老、孝敬他们。
遇到困难时,想一想爸爸妈妈怎样帮助你、爱你的;遇到挫折时,想一想你怎样帮助受伤的小朋友;遇到不顺心时,想一想被你帮助的人的快乐……让自己变成一个快乐助人的人。
爱国人士事迹读后感(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对祖国最深厚、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周年。
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
从留下“可爱的中国”动人篇章的方志敏到“狼牙山五壮士”,从“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虽然年代不同,事迹也不一样,但其精神实质都是一致的,即: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直接的教材,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集中学习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契机。
通过开展“双百”评选活动,大力颂扬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能够在全社会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引导人们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丰富内涵,激发爱国精神,振奋民族精神,把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强大动力;能够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树立学习楷模,引导人们见贤思齐,比学赶帮,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能够通过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通过光辉历史昭示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引导人们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念和信心,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爱国人士故事爱国人士的故事董存瑞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
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
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
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
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詹天佑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叹。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
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
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第四篇:爱国人士事迹秋瑾秋瑾(1877-1907)女,字(王睿)卿,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少时学习经史、诗词,善骑马击剑。
1890年随父入湘。
1896年依父母之命嫁湖南湘潭富绅子弟王廷钧。
1902年因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勉强随王赴北京。
在京期间,目睹民族危机深重,清廷腐败无能,曾作《宝刀歌》,示献身救国事业的决心。
1904年夏,冲破封建家庭束缚,自筹旅费只身到日本留学。
先入骏河台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继入青山实践女学。
先后发起组织“共爱会”、“十人会”,并创办《白话报》,宣传推翻清政府,提倡男女平等。
不久参加冯自由等在横滨组织的“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
同时结识光复会首领陶成章和留学日本的鲁迅。
1905年回国,由陶介绍,认识蔡元培、徐锡麟。
不久加入光复会。
同年7月再赴日本,经黄兴介绍拜谒孙中山,随即加入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员和同盟会浙江省主盟人。
1906年初因反对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愤然回国,与易本羲等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安置留日回国学生。
同年3月到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学教书。
同年暑假辞职离校,转赴上海,与陈伯平等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系敖嘉熊、吕祥熊等运动长江一带会党, 并与蒋乐山等运动浙江会党,作起义准备。
同年冬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妇女解放。
为响应萍、浏、醴起义,曾在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并以此为据点,联络金华、诸暨、义乌和兰溪等地会党首领。
事未果,但在浙江举事的决心未改。
1907年春,被举为大通学堂督办,遂以该校为中心,往返于杭州、上海之间,联络沪、浙军队和会觉,组成“光复军“,并推徐锡麟为首领,自居协领,预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诱清军离杭州,然后以义军渡江攻省城,出击金、处等地。
如攻不下杭州,则带队回绍,从金华、处州入江西,直趋安庆,和徐锡麟相呼应。
起义日期原定于7月19日,不久因金华、绍兴等地会党过早暴露,迫使徐锡麟于7月6日仓促起事,失败遇害。
闻讯后,依然准备按原计划行动。
后因叛徒告密,大通学堂被清政府派兵包围。
即与少数学生持械搏斗,失败被捕。
15日凌晨,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
时年30岁。
遗著编为《秋瑾集》。
杨靖宇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又名张贯一,字骥生。
河南确山人。
5岁丧父,寄居叔父家中。
1917年考入确山高等小学。
1923年秋考入开封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