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健康教育资料-(含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
预防肺结核病宣传知识

预防肺结核病宣传知识引言概述:肺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为了预防肺结核病的传播,我们需要了解相关的宣传知识。
本文将分四个部分介绍预防肺结核病的重要内容。
一、了解肺结核病的传播途径:1.1 空气传播:肺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当一个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结核分枝杆菌,其他人吸入这些细菌后可能感染病菌。
1.2 食物传播:虽然较为罕见,但结核分枝杆菌也可以通过食物传播。
一些患有肺结核病的人可能会将菌体排入食物中,如果其他人食用了这些被污染的食物,就有可能感染病菌。
1.3 母婴传播:孕妇如果患有肺结核病,可能会将病菌传给胎儿。
同时,母乳也可能成为传播病菌的途径。
二、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2.1 勤洗手:经常洗手是预防肺结核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肺结核病患者可能会将病菌残留在手上,如果其他人摸到这些细菌并接触到口鼻等部位,就可能感染病菌。
2.2 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当咳嗽或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以减少飞沫传播。
这样可以防止病菌散播到空气中,减少他人感染的风险。
2.3 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预防肺结核病传播的重要环节之一。
开窗通风可以有效地将空气中的病菌稀释,减少他人感染的可能性。
三、接种结核菌素的重要性:3.1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可以检测人体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
如果试验结果呈阳性,说明人体曾经接触过结核菌,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3.2 结核菌素接种:结核菌素接种可以提高人体对结核菌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尤其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结核病患者的家庭成员等,接种结核菌素是非常重要的防护措施。
3.3 定期接种:由于结核菌素的效果有一定的时效性,所以需要定期进行接种。
一般建议每隔5-10年进行一次结核菌素接种。
四、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4.1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加强对肺结核病的宣传,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病的认识和了解,增强预防意识,减少感染的风险。
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措施

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措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结核病,又称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结核病危害巨大,严重影响人民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开展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结核病的防治健康教育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结核病,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一、加强结核病相关知识宣传结核病是一种潜伏期长、传播性强的感染病,因此人们应该了解结核病的相关知识,包括传播途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加大对结核病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传达预防结核病的重要性,引导人们正确理解结核病,避免出现误解和歧视。
二、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结核病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
应避免不洁饮食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注意个人卫生,有效防止结核病的传播。
三、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人们应定期到医疗机构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提高对潜在疾病的警惕性。
医疗机构应加强结核病筛查工作,及时发现病例,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效阻断结核病的传播链。
四、强化环境卫生管理结核病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病,环境卫生对预防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人们应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公共场所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消除病原菌传播的可能性,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加强对医疗废物的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五、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及时监测病例是预防结核病传播的关键步骤,只有了解疾病的传播情况才能有效采取控制措施。
医疗机构应加强病例监测和报告工作,做好结核病的登记和管理,及时上报病例信息,保持疫情动态的实时掌握。
六、鼓励接种结核菌素结核病菌素接种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结核病的发生率。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结核菌素接种的宣传力度,鼓励人们按时接种,提高群众的免疫水平。
肺结核病健康教育-2024鲜版

肺结核患者肺部受损,容易并 发其他细菌感染,加重病情。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菌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 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
2024/3/28
咯血
结核病灶侵蚀血管可引起咯血 ,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药物性肝损害
抗结核药物可能引起肝功能异 常,需定期监测。
19
预防措施制定和执行情况回顾
规范治疗
遵循医嘱,按时服药,确保治疗效果。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 支持和辅导。
22
05 心理干预在肺结 核治疗中的应用 价值
2024/3/28
23
心理因素对肺结核患者影响分析
焦虑、抑郁情绪
肺结核患者由于病程长、症状多 样,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 情绪,影响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
。
恐惧心理
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担忧,可能导 致治疗依从性降低,甚至放弃治疗 。
呼吸困难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及时就医。
高热处理
物理降温,多饮水,及时 就医。
21
长期随访管理策略建议
建立健康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病史、治疗情况和随访 结果。
定期随访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随访计划,定期评 估病情和治疗效果。
2024/3/28
健康教育
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自 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2024/3/28
10
诊断依据及标准流程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影像学 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若痰涂片检查阳性或胸部X线检查有 典型肺结核表现,可初步诊断为肺结 核。
2024/3/28
对于疑似肺结核患者,应及时进行痰 涂片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
对于难以确诊的病例,可进行CT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进一步检查。
肺结核的健康教育

肺结核的健康教育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能侵犯其他器官。
为了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肺结核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肺结核的基本知识1. 什么是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它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能侵犯其他器官,如淋巴结、骨骼和肾脏等。
2. 肺结核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的肺结核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乏力、发热、盗汗和体重下降等。
如果肺结核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它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部组织破坏和呼吸功能受损。
3. 如何确诊肺结核?肺结核的确诊通常需要进行临床症状评估、胸部X光检查、痰涂片检查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等。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肺部CT扫描、支气管镜检查或其他检查来帮助确诊。
二、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1.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是什么?肺结核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当一个患有肺结核的人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其他人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感染结核菌。
2. 如何预防肺结核的传播?预防肺结核传播的关键是避免与患有肺结核的人密切接触。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在封闭的空间中长时间停留;- 遵循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礼仪,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 避免与肺结核患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定期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及时发现感染者并接受治疗。
三、肺结核的治疗和预后1. 肺结核可以治愈吗?是的,肺结核可以通过适当的治疗得到治愈。
通常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需要坚持用药,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
2. 治疗肺结核需要多长时间?肺结核的治疗通常需要持续6个月以上,具体治疗时长会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变化。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按时服药。
3. 肺结核的预后如何?如果肺结核得到及时治疗,并且患者按时完成治疗方案,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
然而,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完全,肺结核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肺结核预防知识点总结

肺结核预防知识点总结肺结核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因为人们只有在预防结核病的传播和感染过程中做好应对措施,才能减少疾病的传播,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
以下是一些肺结核预防的知识点总结:1. 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的发生,尤其是对婴儿和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根据WHO的建议,应该在婴儿出生后尽早接种卡介苗,以提高他们的免疫力。
2. 提高免疫力:提高免疫力是预防肺结核的关键,因为强壮的免疫系统可以帮助身体抵抗细菌的侵袭。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当锻炼、充足睡眠等,都可以提高免疫力。
3.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个人卫生对于预防结核病至关重要。
要勤洗手、多通风、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结核病菌的传播。
4. 避免吸入污染空气:空气中的结核菌可以通过飞沫传播,因此要避免到拥挤、通风不良的场所,尤其是在结核病流行地区,要及时佩戴口罩,避免吸入污染空气。
5.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对于预防结核病至关重要。
公众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和治疗方法,只有提高公众对于结核病的认识,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6. 及时就诊: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发热、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结核病的可能。
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7. 打破传播链:要打破结核病的传播链,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当出现结核病病例时,要及时追踪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检测,确保他们得到预防和治疗。
8. 遵医嘱用药:若被诊断为结核病患者,应该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
结核菌对抗生素有抗药性,因此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避免治疗失败和结核病的传播。
9. 周期性体检:如果有家族成员罹患结核病或者在结核病高发地区居住、工作,应该定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和X光胸片检查,及时发现结核病的高危人群,提高预防意识。
总的来说,肺结核的预防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包括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社区组织和个人。
肺结核的健康教育内容

《肺结核的健康教育内容》肺结核,这一古老而又严峻的传染病,至今仍然对人类健康构成着重大威胁。
加强肺结核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的认知、预防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是防控肺结核传播的关键举措。
本文将详细阐述肺结核的健康教育内容,旨在为广大裙众提供全面、科学的知识指导,助力肺结核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肺结核的基本知识(一)定义与传播途径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排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后就可能被感染。
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共用餐具、居住在通风不良的拥挤环境等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二)临床表现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持续两周以上,伴有咯血或痰中带血;午后低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胸痛、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
但也有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断和治疗。
(三)诊断与治疗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PPD 试验)、痰液检查等。
一旦确诊,患者需要接受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过程通常较长,一般需要 6 个月至 8 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且要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
治疗期间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二、肺结核的预防措施(一)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是控制传染源的关键。
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肺结核的筛查工作,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减少传染源的传播。
对肺结核患者进行规范的治疗管理,督促其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二)切断传播途径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咳嗽、打喷嚏时应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不随地吐痰,痰液应进行消毒处理;与肺结核患者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感染。
(三)提高易感人裙免疫力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肺结核的有效方法。
预防肺结核病宣传知识

预防肺结核病宣传知识引言: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它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本文将详细介绍预防肺结核病的宣传知识。
文章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肺结核的传播途径、肺结核的症状、肺结核的预防措施、肺结核的治疗方法以及肺结核的重要性。
每个部分将分为三个小点,详细阐述相关内容。
一、肺结核的传播途径:1.1 空气传播:结核分枝杆菌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入空气中,他人吸入感染。
1.2 食物传播:摄入未经消毒处理的生食或不洁食物,可能导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1.3 母婴传播: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孕妇可将细菌传给胎儿,导致婴儿患上肺结核。
二、肺结核的症状:2.1 慢性咳嗽:持续咳嗽超过三周,咳痰量逐渐增多。
2.2 咳血:咳嗽时咳出带血的痰,可能是肺结核症状之一。
2.3 乏力和体重下降:患者会感到疲倦无力,并出现明显的体重减轻。
三、肺结核的预防措施:3.1 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在婴儿出生后尽早接种。
3.2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3.3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免疫力。
四、肺结核的治疗方法:4.1 药物治疗:结核病一般需长期用药,按照医生指导规定的疗程和剂量进行治疗。
4.2 隔离治疗:患者需在医院或专门的结核病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以避免传染他人。
4.3 定期复查:治疗期间,患者需定期进行检查,确保疗效和防止复发。
五、肺结核的重要性:5.1 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肺结核是全球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对公共卫生造成了重大威胁。
5.2 对个人健康的影响:肺结核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肺功能下降、贫血等。
5.3 社会经济负担:肺结核的治疗费用高昂,对患者和家庭经济造成了沉重负担。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肺结核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以及其重要性。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和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才能有效预防肺结核病的传播,减少其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关于结核病的健康教育

关于结核病的健康教育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为了增加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提高防控意识,以下将从病因、传播途径、症状、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一、病因1.1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1.2 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1.3 长期接触感染者:长期接触结核病患者的人也容易感染。
二、传播途径2.1 空气传播:结核病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播给他人。
2.2 密切接触: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人易受感染。
2.3 污染环境:结核分枝杆菌可能存在于空气中或者环境中,也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
三、症状3.1 咳嗽:持续咳嗽是结核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3.2 发热:结核病患者可能会浮现不明原因的低热。
3.3 夜间盗汗:夜间盗汗也是结核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四、预防4.1 注重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4.2 增强免疫力:通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增强免疫力。
4.3 接种疫苗:接种结核病疫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途径。
五、治疗5.1 及时就医:一旦浮现结核病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
5.2 规范用药:结核病的治疗需要长期规范用药,按医嘱进行治疗。
5.3 隔离治疗:结核病患者应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避免传播给他人。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通过健康教育,增加公众对结核病的认识,提高防控意识,有助于减少结核病的传播和发病率,保障人民健康。
希翼大家都能重视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共同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结核健康教育资料
(含基本知识、治疗方案、预防措施)
结核病是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据统计,全球每3人中就有1人感染结核菌,结核病是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每年夺取140万人生命。
在我国已有5.5亿人感染结核菌,其中十分之一的人可能发病。
我国结核病疫情比较严重,同时,我国的结核病防控还面临着人口流动大和耐药性增加等多重严峻挑战。
我国虽然已经实施了肺结核免费诊断和免费治疗政策,使得结核病死亡率在20年间下降了80%,患病率降低了一半,但是结核病防控的形势仍不容乐观。
早在2000年的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就已显示,全国有近半人口感染了结核菌。
患者以中西部地区及农村居多,是结核高发地区。
1基本知识
结核分枝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对酸、碱和干燥有非常强大的抵抗力,对抗结核药物易产生耐药性。
对湿热、酒精和紫外线敏感,在5%石炭酸和2%来苏水作用下,结核杆菌一般经过2-14小时死亡。
结核分枝杆菌的最适宜为pH6.5~6.8,最适温度为37~37.5℃,属于需氧菌。
结核菌培养的最大特点是生长速度很慢,所以在临床上结核菌培养结果出来需等待1月,也是缘于此。
结核菌的直接毒性作用很小,许多症状是宿主的免疫反应所导致。
婴儿因免疫功能未完全建立,机体免疫低下,抗病能力极差,易感染结核。
2治疗方案
一、肺结核的药物治疗
1、化学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肺结核主要采用化学药物治疗,临床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等。
化学药物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规律、联合、全程、适量,常将整个治疗阶段分为强化期和巩固期。
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
(1)每日用药方案:强化期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顿服,2个月;巩固期给予异烟肼和利福平顿服,4个月,总疗程6个月。
(2)间歇用药方案:强化期给药与上法相同,每隔1日顿服,2个月;巩固期给药与上法相同,每隔1日顿服,4个月,总疗程6个月。
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
(1)每日用药方案:强化期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顿服,链霉素肌内注射,2个月;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顿服,4-6个月,总疗程6-8个月。
若巩固期4个月后,痰菌涂片仍为阳性,则延长治疗2个月。
(2)间歇用药方案:强化期给药与上法相同,每隔1日顿服,2个月;巩固期给药与上法相同,每隔1日顿服,6个月,总疗程8个月。
初治涂阴肺结核治疗。
(1)每日用药方案:强化期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顿服,2个月;巩固期给予异烟肼和利福平顿服,4个月,总疗程6个月。
(2)间歇用药方案:强化期给药与上法相同,每隔1日顿服,2个月;巩固期给药与上法相同,每隔1日顿服,4个月,总疗程6个月。
2、中药辅助治疗
可在常规化学药物治疗方案基础上,适当加用中药治疗,可就诊正规中医,获得辅助治疗方案。
中西药联合治疗中,化学药物治疗可杀灭结核分枝杆菌,中药可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毒副作用,提高治疗依从性。
二、常见药物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表现为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在处理中,应定期检查患者肝功能,在排除无肝功能损害后,一般无需中止给药,可给予健胃消食片促进消化治疗(制酸、促进消化道动力药物口服,如泮托拉唑、健胃消食片等。
2、肝损伤:轻度表现为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肝区不适。
肝功能检测中,对ALT<80U/L者,无需中止给药,可给予联苯双酯治疗;对ALT≥80U/L者,应中止给药,实施保肝治疗,可给予甘草酸二铵、联苯双酯治疗。
重度患者多为年龄较大、全身营养状况较差患者,检测提示黄疸指数及ALT升高,肝细胞坏死,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高热、黄疸、肝大等症状,应中止给药,实施保肝治疗,可给予菌栀黄、甘草酸二铵等治疗。
3、皮肤损害:表现为皮肤瘙痒、呈红棕色、皮疹等,无需中止给药,可给予抗组胺药处理,如左旋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等。
4、关节疼痛:常出现于吡嗪酰胺化学药物治疗中,可将化疗方案中的吡嗪酰胺,替换为乙胺丁醇处理。
5、白细胞减少:常出现于利福平等化学药物治疗中,应定期血常规检查,对此类患者可给予利血生片、肌内注射白细胞因子处理。
6、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0.9%-1.5%,临床表现为末端麻木、注意力分散、精神失常等,可给予维生素B6改善。
7、视力下降:表现为流泪、畏光等,常出现于乙胺丁醇化学药物治疗中,通常停止给予乙胺丁醇药物即可缓解。
3预防措施
1、减少结核菌感染者的发病。
人感染结核菌后能否会发病,主要决定于
感染结核菌数量及个体的抵抗能力,可以通过增强身体抵抗力来减少结核菌感染者的发病。
首先要戒烟限酒。
其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均衡饮食,以增强体质。
2、已感染者的预防治疗。
对感染结核菌的高危人群,可用抗结核药物预防结核病。
这些高危人群主要包括HIV感染者。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糖尿病患者、矽肺患者、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接受免疫抑制疗法患者,与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且结核菌素阳性的幼儿和青少年,5岁以下未接种卡介苗且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儿童。
3、及早发现和治愈患者。
首先应该尽早地发现隐藏在人群中的传染源。
肺结核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咳痰和咯血症状,出现此类症状应尽快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
4、防止结核菌的传播加强健康教育。
宣传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注意室内通风。
患者的衣服、床单等经煮沸15分钟后再洗涤,对书籍、棉被、化纤衣物等不能用水煮的物品,可在阳光下曝晒4-6小时,日常消毒采用70%的酒精最为有效,结核菌接触15-30秒后即被杀死。
5、定期的肺部健康检查。
肺部定期体检可结合当地结核病疫情进行,1—2年一次,以便及时发现。
尽早治疗,防止播散,是预防控制感染结核杆菌的有效措施之一。
6、卡介菌接种。
卡介苗是经过多代培养的一种减毒的活菌疫苗。
通过人工方法,使结素试验阴性者产生轻微的感染,并产生抵抗结核病的能力。
接种6~8周后结素试验抗体阳性。
则表示已经产生免疫力;如为阴性则表示接种没成功。
卡介苗接种预防结核病的不足在于,结核病主要是成人疾病,使结核菌素
皮试不能作为结核杆菌感染的诊断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