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合成复习重点
合成药生产操作基础知识培训

合成药生产操作基础知识培训一、药物合成反应1.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一种羧酸和醇反应,生成酯类化合物的过程。
在药物合成中,酯化反应常用于制备酯类药物。
2.脱水反应:脱水反应是指将分子中的水分离出去,常见的是醇的脱水反应,例如通过加热使醇失去一个水分子转化为烯烃。
3.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一种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的过程,常见的氧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中是将一个化合物中的亲电子氢氧化为氢氧根离子。
4.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是指将一个物质中的氧化物还原为较低化合价状态的过程。
在药物合成中,还原反应通常用于制备具有生理活性的药物。
二、反应条件控制1.温度控制:温度对合成反应的速度和产物收率有重要影响。
合成药物过程中,根据反应物性质和反应类型,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
2.时间控制:合成药物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来达到预期产物。
不同的反应需要不同的反应时间,通常需要进行试验确定最佳反应时间。
3.压力控制:在一些反应中,需要控制反应体系的压力。
高压反应可以提高速率和收率。
4.光照控制:一些反应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例如光催化反应。
光照条件的控制对反应结果至关重要。
三、反应物配制和操作1.反应物准备:根据药物合成反应的需要,准备好反应物和反应溶剂。
准确称取或配制反应物,确保配比准确。
2.反应设备:根据反应类型和规模,选择合适的反应设备。
常见的反应设备有反应釜、流程反应器等。
3.反应条件控制:将反应物加入反应设备中,设置好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等。
如果需要,可以加入催化剂或助剂来促进反应。
4.反应监控:对反应进行实时监控,如温度、pH值、浓度等参数的测量和记录,确保反应进行正常。
四、分离和纯化1.反应结束后,需要将产物从反应物和杂质中分离出来。
常见的分离方法有结晶、蒸馏、萃取等。
2.结晶是将溶液中的产品通过降温或者添加溶剂使其结晶出来,进而分离出来。
结晶的条件和操作需要控制得当,以得到高纯度的产物。
3.蒸馏是利用物质气化和凝结的不同温度进行分离的方法,常见的有常压蒸馏和真空蒸馏。
药物化学复习笔记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药物化学复习笔记一.名词解释:1、药物 (drug ):药物是人类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2、药物化学 ( medicinal chemistry):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研究化学药物的合成、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3、锥体外系反应( effects of extrapyramidal system , EPS ):指震颤麻痹,静坐不能、急性张力障碍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的症状,常是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
4、构效关系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在同一基本结构的一系列药物中,药物结构的变化,引起药物活性的变化的规律称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其研究对揭示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寻找新药等有重要意义。
5、血脑屏障 ( blood-brain barrier ; BBB ):为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具有更加稳定的化学环境,脑组织具有特殊的构造,具有选择性的摄取外来物质的能力,被称作血脑屏障。
通常脂溶性高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而离子化的药物不能通过。
6、拟胆碱药 (cholinergic drugs ):是一类具有与乙酰胆碱相似作用的药物。
按作用环节和机制的不同,主要可分为胆碱受体激动剂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两种类型。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7、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 AChE inhibitors ):通过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可逆性抑制,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
不与胆碱受体直接作用,属于间接拟胆碱药。
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和青光眼,及抗早老性痴呆。
溴新斯的明。
8、局部麻醉药( local anesthetics ):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引起感觉消失或麻醉的药物。
普鲁卡因。
化学制药工艺学复习参考资料

化学制药工艺学复习参考资料第一节、绪论1、化学制药工业的特点:①品种多,更新速度快;②生产工艺复杂,需用原辅料繁多,而产量一般不大;③产品质量要求严格;④大多采用间歇式生产方式;⑤原辅材料和中间体不少是易燃、易爆、有毒性的;⑥“三废”多(废渣、废气、废液),且成分复杂,严重危害环境。
2、名词(清洁技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3、清洁技术的目标:分离和再利用本来要排放的污染物,实现“零排放”的循环利用策略。
4、清洁技术当前研究内容:①原料的绿色化;②化学反应绿色化;③催化剂或溶剂的绿色化;④研究新合成的方法和新工艺路线。
5、名词(化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开发和生产过程中,设计和研究经济、安全、高效的化学合成工艺路线的一门科学;也是研究工艺原理和工业生产过程,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实现化学制药生产过程最优化的一门科学。
6、化学合成药物的生产工艺研究分为:实验室工艺研究、中试放大研究、工业生产工艺研究。
第二节、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1、名词(全合成):化学合成药物一般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2、名词(半合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
3、IND:研究中新药。
4、(填空题):药物生产工艺路线是药物生产技术的基础和依据。
工艺路线的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是衡量生产技术水平高低的尺度。
5、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应从剖析药物的化学结构入手,然后根据其化学结构的特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
6、如何剖析药物的化学结构:①分清主要部分(主环)和次要部分(侧链),基本骨架与官能团;②研究分子中各部分的结合情况,找出易拆键的部位;③考虑骨架的组合方式,形成方法;④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消除,官能团的保护与去保护等;⑤若为手型药物还需考虑手型中心的构建方法和整个工艺路线中的位置等问题。
药物合成反应本科复习题

药物合成反应本科复习题2015年药物合成反应复习题⼀、名词解释(3*5=15*4)1.化学试剂DMSO:⼆甲基亚砜,分⼦式为(CH3)2SO2.化学试剂DMF:N,N-⼆甲基甲酰胺3.化学试剂THF:四氢呋喃4.化学试剂NBS:N-溴代丁⼆酰亚胺/N-溴代琥珀酰亚胺,溴化剂,具有⾼度的选择性,只进攻弱的C—H键即与双键或苯环相连的α-H。
5.化学试剂DMAP:4-⼆甲氨基吡啶,是⼀种超强亲核的酰化作⽤催化剂6.化学试剂DCC:⼆环⼰基碳⼆亚胺,通常作为反应脱⽔剂7.化学试剂MCPBA:间氯过氧苯甲酸,⽤于环化反应和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8.Bz2O2引发剂:过氧苯甲酰,是⼀种常⽤的⾃由基聚合反应的引发剂。
9.释电⼦基:能增加相邻基团电⼦云密度的基团。
10.吸电⼦基:能减少相邻基团电⼦云密度的基团。
11.活性亚甲基:邻位连有羰基或其他强吸电⼦基的亚甲基结构。
12.质⼦酸:⽔溶液中能电离出质⼦的酸。
13.Lewis酸:含有空轨道、能够接受外来电⼦对的分⼦或离⼦。
14.亲核反应:负性基团⾸先进攻的反应。
15.亲电反应:正性基团⾸先进攻的反应。
16.马⽒规则:当发⽣亲电加成反应时,亲电试剂中的正电基团总是加在取代最少的碳原⼦上,⽽负电基团则会加在取代最多的碳原⼦上。
17.卤化反应:有机化合物分⼦中建⽴碳—卤键的反应。
18.烃基化反应:有机分⼦中氢原⼦被烃基取代的反应。
19.Williamson反应:卤代烃和醇在碱的存在下⽣成醚的反应。
20.Gabriel反应:邻苯⼆甲酰亚胺和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然后肼解得伯胺的反应。
21.Leuckart还原反应:⽤甲酸及其铵盐对醛酮进⾏还原烃化反应22.Fri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在三氯化铝的催化下,卤代烷和芳烃反应在环上引⼊烃基的反应。
23.酰化反应:有机物分⼦中氢原⼦被酰基取代的反应。
24.Fridel-Crafts酰基化反应:酰氯、酸酐等酰化剂在Lewis酸或质⼦酸催化下,对芳烃进⾏亲电取代⽣成芳酮的反应。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1.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包含醋酸-丙二酸途径、甲戊二羟酸途径、桂皮酸途径及莽草酸途径、氨基酸途径和复合途径五种。
2.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方法溶剂提取法、两相溶剂萃取法、沉淀法、盐析法、分馏法、结晶法、色谱法。
3.(了解)化合物的纯度测定4.(了解)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初步推断化合物类型→测定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确定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或结构片段,或基本骨架→推断并确定分子的平面结构→推断并确定分子的主体结构(构型、构象)5.(了解)结构测定常用的波谱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分为氢谱、碳谱、核磁共振新技术)、质谱、色谱-质谱连用技术第二章1.糖和苷的结构类型、性质及提取结构类型:单糖(monosaccharides) :多羟基醛和酮,不能再被简单地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
如葡萄糖、鼠李糖等。
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单糖以半缩醛或半缩酮的形式以端基碳原子的羟基与另一分子糖结合而成。
由2~9个单糖聚合而成,也称为寡糖。
如蔗糖、麦芽糖等。
多糖(polysaccharides):类似于低聚糖。
由10个以上的单糖聚合而成,分子量很大。
其性质也大大不同于单糖和低聚糖。
如淀粉、纤维素等。
苷类:单糖以半缩醛或半缩酮的形式以端基碳原子的羟基与非糖物质缩合而成。
单糖一般为无色晶体,极易溶于水,多有甜味。
分子中有醛(酮)基、伯醇基、仲醇基和邻二醇基结构,易氧化。
如:银镜反应;硝基可使醛糖氧化成糖二酸;过碘酸氧化反应:主要作用于邻二醇羟基、α-氨基醇、α-羟基醛(酮)、α-羟基酸、邻二酮和某些活性次甲基结构。
具还原反应,成醛、成脂变旋光现象。
低聚糖性质与单糖近似,水溶性大,聚合度低的有甜味。
多糖无还原性,无变旋光现象,无甜味,大多难溶于水,有的能和水形成胶体溶液。
苷类多为固体,糖基少的可结晶,糖基多的则多为吸湿性的无定形粉末。
一般无味,但有的有苦味,很少的苷有甜味,溶解度随糖基数目增加而增加。
制药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制药微生物发酵过程分为菌体生长期、产物合成期和菌体自溶期三个阶段。
①菌体生长期(发酵前期):是指从接种至菌体达到一定临界浓度的时间,包括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和减速期。
代谢特征:菌体的主要代谢是进行碳源、氮源等分解代谢,培养基质不断消耗,浓度减少;生长特征:菌体不断地生长和繁殖,浓度增加。
溶氧变化:不断下降,在菌体临界值时,溶解氧浓度最低;pH 变化:开始适当上升,然后下降--首先用氨基酸作为碳源释放出氨,而后氨被利用;开始适当下降,然后上升—首先利用糖作为碳源,释放出丙酮酸等有机酸,后又被利用所致。
②产物合成期(发酵中期or产物分泌期):主要进行代谢产物或目标产物的生物合成。
产物量逐渐增加,生产速率加快,直至达最大高峰,随后合成能力衰退。
呼吸强度无明显变化,菌体在增重,但不增加数目。
对外界变化敏感,容易影响代谢过程,从而影响整个发酵进程。
发酵条件如pH、温度、溶解氧等参数也要严格控制。
③菌体自溶期(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细胞开始自溶,氨基氮含量增加,pH上升,产物合成能力衰退,生产速率减慢。
发酵必须结束,否则产物被破坏,同时菌体自溶给过滤和提取等带来困难。
发酵培养的操作方式:按操作方式和工艺流程可把发酵培养分为分批式操作、流加式操作、半连续式操作、连续操作等几种。
1.分批式操作又称间歇式操作或不连续操作,是指把菌体和培养液一次性装入发酵罐,在最佳条件下进行发酵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完成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与积累后,将全部培养物取出,结束发酵培养。
然后清洗发酵罐,装料、灭菌后再进行下一轮分批操作。
2.流加式操作又称补料-分批式操作,是指在分批式操作的基础上,连续不断地补充新培养基,但不取出培养液。
3.半连续式操作又称反复分批式操作或换培养液,是指菌体和培养液一起装入发酵罐,在菌体生长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出部分发酵培养物(带放),同时在一定时间内补充同等数量的心培养基;如此反复进行,放料4~5次,直至发酵结束,取出全部发酵液。
制药工艺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1.工艺路线:一般情况下,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有多种合成途径。
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2.半合成: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
例:紫杉醇、头孢类抗生素。
3.全合成: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
例:磺胺嘧啶、阿司匹林。
4.类型反应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的合成设计。
主要包括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通用合成方法,功能基的形成与转化的单元反应,人名反应等。
5.追溯求源法: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地逆向推导进行追溯寻源的方法,也称倒推法。
6.分子对称法:有许多具有分子对称性的药物可用分子中相同两个部分进行合成。
7.模拟类推法:对化学结构复杂的药物即合成路线不明显的各种化学结构只好揣测。
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可模拟类似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故也称文献归纳法。
(注意:与文献中已有的路线对比,比较其差异。
)8.“一勺烩”工艺:在合成步骤改变中,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可将两步或几步反应按顺序,不经分离,在同一个反应罐中进行,习称“一勺烩”或“一锅合成”。
(one pot preparation)9.溶剂化效应:溶剂化效应指每一个溶解的分子或离子,被一层溶剂分子疏密程度不同地包围着的现象。
(这是溶质离子和溶剂偶极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该过程形成离子与溶剂分子的络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而降低位能。
溶剂化作用改变了溶剂和离子的结构。
)10.催化剂的活性:就是催化剂的催化能力,是评价催化剂好坏的重要指标。
在工业上,催化剂的活性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重量(或单位表面积)的催化剂在指定条件下所得的产品量来表示。
(催化剂的性能: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11.催化剂的选择性:就是催化剂对复杂反应有选择地发生催化作用的性能。
期末药物合成总结

期末药物合成总结一、药物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药物合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目标药物的结构和活性,合理设计合成路线和反应条件,从而实现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合成路线通常包括若干个中间体,以及一系列反应步骤。
药物合成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有机合成、糖化学合成、无机合成等。
1. 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药物合成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它利用有机化学反应,通过建立碳-碳、碳-氧、碳-氮等键进行分子的合成。
常用的有机合成反应包括酯化、酰化、醚化、烯烃加成等。
2. 糖化学合成:糖化学合成是合成天然产物和药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利用糖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糖化学合成常用的反应有保护基的加入与脱除、糖苷键的形成与断裂等。
3. 无机合成:无机合成主要利用无机化学原理,在药物合成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无机合成可以用于合成金属配合物药物,通过改变配体结构和金属中心的性质,调控药物的活性和稳定性。
二、药物合成的新技术与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物合成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挑战。
1. 绿色合成:绿色合成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它通过减少或消除有毒、有害的反应物和副产物的生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药物的可持续合成。
常见的绿色合成方法包括微波辐射、超声波辐射、催化反应等。
2. 生物合成:生物合成是利用生物体自身的代谢途径合成目标化合物。
它通过工程化生物体的基因组和代谢途径,调控药物合成中的关键酶和途径,实现高效、可控的合成。
生物合成可以利用真菌、细菌、植物等各种生物体,也可以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构建新的微生物生产系统。
3. 多步合成:多步合成是合成复杂化合物和天然产物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需要经过多个反应步骤,对反应条件和中间体的控制要求较高。
由于步骤较多,不同反应的耐受性和选择性可能产生问题,因此需要合理设计合成路线和优化条件。
三、总结药物合成是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合理设计合成路线和反应条件,人工合成目标药物,并不断改进合成方法和开发新的技术,是实现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卤化反应
1 卤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为什么常用一些卤代物作为反应中间体?
2 归纳常用的氯化剂、溴化剂都有哪些?它们的主要应用范围?
3 讨论以下卤化反应的类型、反应历程。
(1)卤素对双键的离子型加成
(2)芳香环上的取代
(3)芳香化合物侧链上的取代
(4)卤化氢对醇羟基的置换
(5)N BS的取代反应
4 比较X2、HX、HOX对双键的离子型加成反应的机理有何异同点。
怎样判断加成方向?
5 在-OH的置换反应中各种卤化剂各有何特点?它们的应用范围如何?
第二章烃化反应
1 烃化剂的种类有哪些?进行甲基化和乙基化反应时,应选用那些烃化剂?引入较大烃基时选用那些烃化剂为好?
2 用卤代烃对氨基和羟基的烃化反应各有何特点?烃化剂及被烃化物的结构对反应有何影响?
3 用于制备较纯的伯胺的方法有哪几种?
4 举例说明“还原烃化”、“羟乙基化”的机理、特点及反应中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酰化反应
1 常见的酰化剂有哪些?他们的酰化能力、应用范围、以及使用条件上有何异同点?
2 酸为酰化剂的反应中常见的催化剂有哪些?为什么叔醇的酰化不宜以羧酸为酰化剂?
3 在药物合成中,酰化反应可保护哪些基团?
4 在付-克酰基化反应中使用不同催化剂时,酰化剂的活性有何不同?
5 比较付-克烷基化反应和付-克酰基化反应,它们有哪些异同点?第六章氧化反应
1 铬酸氧化剂的种类、特点、反应条件及应用范围
2 Pb(OAc)4为氧化剂的特点、反应条件及应用范围
3 SeO2为氧化剂的特点、反应条件及应用范围
4 烯丙位氧化中所用的氧化剂的种类、反应条件
5 醇的氧化所用的氧化剂的种类、反应条件
6 烯键以过氧化氢或叔丁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进行环氧化反应的机理、影响因素
7 烯键的断裂氧化中所用的氧化剂的种类、反应条件
第七章还原反应
1 非均向催化氢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
2 均相催化氢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
3 影响非均相催化剂活性的因素
4 以NaBH4为还原剂的反应机理、使用条件及影响因素
5 以LiAlH4为还原剂的反应机理、使用条件及影响因素
实验部分
1制备磺胺(SN)的实验原理(写出反应式)。
2解释实验中回流、重结晶、热(冰)水浴、过滤、抽滤等基本操作的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3回答实验指导书中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