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体三维可视化表达的现状与趋势

合集下载

基于WebGL的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

基于WebGL的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

基于WebGL的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基于WebGL的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基于WebGL的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技术趋势。

地质体信息的可视化在地质学、矿产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使用WebGL技术进行地质体信息的三维可视化,不仅可以提供直观、高度真实的可视化效果,而且还可以加深对地质现象的理解,提高决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WebGL是一种在Web浏览器中实现硬件加速的图形技术,它基于OpenGL ES 2.0,通过JavaScript API和HTML5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图形渲染能力。

相较于传统的基于插件的三维可视化技术,WebGL具有技术成熟、跨平台、易于部署等优势,不需要用户安装额外的插件,能够直接在Web浏览器中展示三维可视化效果,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地质体信息分布广泛,包括地下构造、地质岩层、矿床等。

基于WebGL的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可以将这些信息以三维模型的形式展现出来。

首先,需要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包括地形数据、构造数据、测井数据等,然后将这些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所需的格式,如OBJ、3DS等。

接着,通过WebGL的图形渲染能力,将数据模型转化为具有纹理和光照效果的真实感三维模型,同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交互操作,如旋转、缩放、平移等,使用户能够自由地观察和操作地质体信息。

基于WebGL的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不仅能够提供直观的展示效果,还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模拟。

通过对地质体信息进行颜色编码、透明度调整等操作,可以在三维模型中直观地显示地下构造、岩层分布、矿床富集程度等重要信息。

用户可以通过这种可视化方式更好地理解地质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帮助地质学家、矿产资源勘探人员等更快地发现地质体信息的潜在价值和突破点。

除此之外,基于WebGL的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还可以与其他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如地质地球化学数据、地震数据等。

地质构造的三维可视化

地质构造的三维可视化

地质构造的三维可视化摘要:地质构造的三维可视化,是指以三维图形方式对地质勘探数据加以显示,它是了解地质构造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也是油藏描述的重要科学依据。

目前,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煤田勘探、油气勘探、地质灾害治理、矿产勘查等领域。

本文分析了当前三维可视化系统开发的现状,重点探讨了三维可视化建模的主要方法及关键技术,以期为地质构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字: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模型关键技术一、前言相较于地理对象,地质对象具有Z值持续变化、平面分布、内部信息不完全、数据采集困难等特点。

在长期的地质工作中,人们都习惯于在大脑中将二维地图抽象为三维地图,由于二维地图具有抽象性,仅凭二维信息难以实现地质对象三维结构的全面描述,因此带给了地质工作者极大的不便。

地质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兴起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地质结构三维可视化技术,是以现代空间信息理论为基础,以地质构造,及其内部的物理属性、化学属性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处理与组织、空间建模、数字表达,最终通过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实现地质构造的三维再现、交互的一门技术。

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技术主要包括了三维建模、可视化分析两部分内容,其中三维建模是可视化分析的基础。

二、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现状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在国外起步较早,其信息管理软件的涵盖面较广,从矿产资源勘探到资源开发,再到生产管理都已实现了三维信息管理,部分产煤大国不仅实现了煤炭产业的综合机械化,还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三维可视化软件已逐步完善并走向商业化。

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系统有GeoViz、Lynx、GeoToolkit、3DMove 、Goead等。

这些软件经过长期的改进与完善,在块模型、操作功能、矿山开采设计、储量计算等方面都较为优秀,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近十年间,我国也开始了对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主要是借助一些通用软件平台,如VC++、AutoCAD、OpenGL、Mapgis等,来实现地质构造的三维再现,在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系统的开发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表达的现状与趋势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表达的现状与趋势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表达的现状与趋势地质体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融合基础的地理数据、钻孔数据、物探解译剖面数据,利用相关技术构建三维空间数据场,采用硬件技术实现立体化。

它运用可视化技术揭示了地下世界,是地质学的前沿课题之一。

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地学问题为核心,通过地质专家的逻辑和形象思维,地质信息的三维动态的反馈来分析相关的地学问题。

由于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同时又缺乏时势性的实际问题,这也致使地质三维建模技术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1 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1)可视化。

可视化是一个心智处理过程,主要是促进对事物的观察力及建立概念等。

2)地质体三维可视化。

是地学可视化的一个分支,它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地下地质矿体的三维空间可视化实现。

3)地学可视化。

地学可视化是关于地学数据的视觉表达与分析,是科学计算可视化与地球科学结合而形成的概念,是关于地学数据的视觉表达与分析。

2 现状2.1 国内研究现状随着数据可视化的发展,应用计算机技术,使得地质三维技术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地质体的可视化在国内基本上都是以2D的形式出现的,很少有3D。

目前,真正的地质体可视化还不很成熟。

目前国内的三维地质系统有:地大的GeoView以及东方泰坦有限公司的TitanT3m,南京大学与胜利油田合作研发的SLGRAPH以及中国油田大学的RDMS。

关于高校的发展有:成都理工大学黄润秋教授等人结合大型水利工程研制开发岩体结构三维建模,建立了一套岩体结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

还有曹代勇等人基于OpenGL提出了相关方法并应用在了三维地质模型的可视化研究上。

国内的地质三维可视化技术软件在功能的实现以及功能的完备性上差于国外的技术,比如空间分析和配色方案上仍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当前国内主要是对在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实现过程上对一些具体的算法的研究。

由于现在地质工作在不断的深化,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化,国内研发地质信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研究与需求,而国外三维建模的软件对我国地质研究的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地质生产和研究。

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可视化与3D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可视化与3D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

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可视化与3D建模国内外研究现状最早的地质体3D可视化建模软件诞生于西方。

其发展的一般历程如下:早在70年代初西方矿业界就将三维造型技术应用于地质、矿业领域。

早期的采矿计算机辅助设计阶段是底下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萌芽和孕育阶段。

之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三维造型技术的不断进步,三维造型技术也不断吸取先进技术,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也不断得到扩展。

80年代末图像仿真技术和三维GIS 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地下三维可视化技术发展,一大批地下三维软件系统被开发应用;90年代初期,开发了大量基于UNIX且用于工作站环境的软件系统。

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微机性能的提高,一些地下真三维建模软件开始一直到Windows操作系统和微机环境。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维地学可视化系统应用于地质建模在国外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以美国、加拿大、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相继推出了多种代表性的地学可视化建模软件,如Earth Vision新型地质体建模软件、GeoViz地球物理三维可视化应用软件及3Dseis三维地震分析系统等。

我国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始于90年代初期。

由于数据可视化所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庞大,生成图像的算法又比较复杂,过去常常需要使用巨型计算机和高档图形工作站,因而,数据可视化开始都在国家级研究中心、高水平的大学、大公司的研究开发中心进行研究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功能的提高、各种图形显卡以及可视化软件的发展,可视化技术已扩展到科学研究、工程、军事、医学等各个领域。

随着本世纪以来矿业的复兴以及GIS热潮在中国兴起,一些GIS软件开发商开始开发通用的三维GIS软件,而一些大型矿业集团也联合一些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开始开发专门的地质体三维可视化建模软件。

目前我国具有独立自主版权的三维地质模拟软件有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地质专题”。

近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力支持地学可视化研究,先后资助了“复杂地质体的三维建模和图形显示研究”、“油储地球物理理论与三维地质图像成图方法”、“地学时空信息动态建模及可视化研究与应用”等项目。

基于3维可视化环境的地质体空间形态分析

基于3维可视化环境的地质体空间形态分析

t ic a
l
Mo r p h o l o g y
0


用 有 关 随 着 当前

3
维 空 间 中大 比
模 拟 及 其 可 视 化 等卜 ”’ 也 涌 现 了 ;
例尺 定 位定量 数字 找矿 预 测 研 究
地 质 体 是 地 质 空 间 中不 连 续
许 多地 质 3 维 建模 软件 代表性 的有

的开 展
a n a
ly s i s
d
th
w
da p ta bility
M a th e
c e
m a
d l im i t a t i o

g
e o
lo g i c
l b o die
s
d a l ity
m e tho
r e s u
a n a
l y s is
o
a n
a
d
e x
tr a c t io n

o
d ba
I洲

需 要 利用 地 质体
3
维建
Da
ta
m
in
e

Su rpa
c

M ic
r o m
in
e

V u lc
a n
的空 间实体


包括沉 积 成 因 的岩
模 和 空 间分 析技 术对 矿 床地 质 空 间 中 的 地 质 体 分 布 矿 化分布 以 及

等 以 上 成 果 和 软 件 为有 效 构 建 地
fo

r
l o g ic a l b o d ie

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探的研究

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探的研究

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探的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勘探是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领域之一,它是发现自然矿产的重要行业,地质勘探的过程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

然而,作为一项十分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地质勘探也面临着很多难题。

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更好,更直观的展现勘探区域内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地下信息分析,因此需要采用一种更加高效、高精度的技术。

这时三维可视化技术作为目前最具前景的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探中,它可以将勘探过程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模拟出三维地质模型,为勘探进行前期预测和后期决策提供参考。

一、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原理三维可视化技术是一种计算机技术,它不仅可以对三维模型进行建模,还可以进行渲染和可视化等处理,实现立体视觉体验以及沉浸式互动。

在地质勘探领域,三维可视化技术主要应用于三维地质模型的生成和展示。

在实际应用中,三维可视化技术需要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开发和优化。

二、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的应用在地质勘探研究中,三维可视化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和重要意义。

它可以将地质数据转化为高质量的三维场景,使用户可以直观、立体地理解矿产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各种特征,从而更好地分析地质模型,预测矿产资源分布,为勘探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以下是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地质勘探领域具体的应用:1、地质组合可视化。

将地球数据以立体、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地质结构,并且可以结合大地震活动、地壳运动、地热分布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地质勘探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2、矿床模拟与分析。

根据地质结构和勘探数据,在计算机程序环境下,进行矿床的建立和模拟,以此进行矿床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矿床的成因、规模和含量等情况,从而为勘探提供方向和依据。

3、地图设计和展示。

通过三维可视技术,可以制作有趣、形象和实用的地图,用于展示地球形貌、地形、地图、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展现研究结果和勘探成果。

3D-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D-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D-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背景及意义(一)背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是整个地球或部分区域的资源、环境在计算机中的缩影,反映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

GIS作为计算机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作用于许多相关学科后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由于能及时地抓住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各国政府对地理、资源和环境信息日益重视这一时代特点,加上许多相关技术(如GPS、DPS、RS 等)为它提供了强有力的地理空间信息获取手段,使得GIS己经成为各国政府部门、商业公司、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极为关注的热点领域。

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GIS己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产业规模,并将进一步深入到各行业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维地理信息系统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机助制图,今天己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但二维地理信息系统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限,它本质上是基于抽象符号的系统,不能给人以自然界的三维真实感受。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是在二维平面的基础上模拟并处理现实世界上所遇到的三维现象和问题。

地理信息三维可视化系统是对具有三维地理参考坐标的空间信息进行输入、存储、编辑、查询、空间分析和模拟的计算机系统。

二维地理信息系统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本质区别在于数据的分布范围,在于高程是被看成空间数据还是属性数据。

三维GIS 的根本目标是多维时空现象的三维表示。

相对于二维GIS而言,三维GIS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1、直观性:直观性是三维GIS的最显著的特点,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用户将得到更好的人机交互接口,更少的训练时间,以及更多的空间信息。

2、巨大的数据量:三维GIS应用通常具有海量数据(可达数百G),这种巨大的数据量使得三维GIS需要得到数据库的有效管理,具有高效的数据存取性能。

3、复杂的数据结构:三维GIS不是对二维GIS的简单扩展,三维空间中增加了许多新的数据类型,空间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的分析

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的分析

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的分析摘要:国外地质三维建模和可视化研究发展较快,我国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GIS)都主要表达二维的地表地物的图形和属性信息,要扩展到真三维包含地下地质结构的地质信息系统还有差距。

本文主要针对三维建模与可视化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希望对同行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工程地质三维建模可视化技术0 引言纵观国内外几种软件的研究与开发现状,它们为工程地质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打下了很好的技术基础,提供了很宝贵的开发经验。

但是,对于工程地质专业的地质体建模与可视化分析的针对性不强,不能够很好地满足工程地质生产与研究的专业功能需要。

因此本文将从分析工程地质的三维建模和可视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入手,简单描述作者在工程地质三维建模和可视化方面的初步开发研究成果。

一个大型地质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到详细设计阶段,乃至到工程施工与运行阶段,往往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用三维模型图形图像来表达和解释如此庞大的资料,比光靠数据库和图表图纸等传统手段来得有效的多。

建立工程地质体的三维模型,处理岩层界面与结构面组合关系,逼真反映地下主要地质结构全貌,将为工程地质工作者分析研究工程地质现象和发现掌握岩土体结构规律,提供一种崭新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

1 离散数据的插值与拟合工程地质复杂地质体中的各种地质信息,包括地表地形、地下水位、地层界面、断层、节理、风化带分布、侵入体及各种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或数据的等值面(线)等,都可以看作是三维空间中的函数,它们的拟合函数要根据实际勘测数据建立,实测数据越丰富,越能够真实描绘出这些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

地表地形测量数据、地下水位埋深测量信息等的单值曲面图形生成可归结为双自变量离散数据的插值和拟合,多值曲面如倒转褶皱和空间等值面等,则应采用多参变量插值等其他一些较复杂的方法。

空间曲面插值函数有以下构造方法,如与距离成反比的加权方法(Shepard 方法),径向基函数插值法(Multiquadric方法),平面弹性理论插值法等,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连续地层界面、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地球化学勘探数据以及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在地质体空间的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体三维可视化表达的现状与趋势
地质体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融合基础的地理数据、钻孔数据、物探解译剖面数据,利用相关技术构建三维空间数据场,采用硬件技术实现立体化。

它运用可视化技术揭示了地下世界,是地质学的前沿课题之一。

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地学问题为核心,通过地质专家的逻辑和形象思维,地质信息的三维动态的反馈来分析相关的地学问题。

由于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同时又缺乏时势性的实际问题,这也致使地质三维建模技术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1 地质体的三维可视化
1)可视化。

可视化是一个心智处理过程,主要是促进对事物的观察力及建立概念等。

2)地质体三维可视化。

是地学可视化的一个分支,它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地下地质矿体的三维空间可视化实现。

3)地学可视化。

地学可视化是关于地学数据的视觉表达与分析,是科学计算可视化与地球科学结合而形成的概念,是关于地学数据的视觉表达与分析。

2 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数据可视化的发展,应用计算机技术,使得地质三维技术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地质体的可视化在国内基本上都是以2D的形式出现的,很少有3D。

目前,真正的地质体可视化还不很成熟。

目前国内的三维地质系统有:地大的GeoView 以及东方泰坦有限公司的TitanT3m,南京大学与胜利油田合作研发的SLGRAPh以及中国油田大学的RDMS关于高校的发展有:成都理工大学黄润秋教授等人结合大型水利工程研制开发岩体结构三维建模,建立了一套岩体结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

还有曹代勇等人基于Ope nGL提出了相关方法并应用在了三维地质模型的可视化研究上。

国内的地质三维可视化技术软件在功能的实现以及功能的完备性上差于国外的技术,比如空间分析和配色方案上仍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当前国内主要是对在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实现过程上对一些具体的算法的研究。

由于现在地质工作在不断的深化,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化,国内研发地质信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研究与需求,而国外三维建模的软件对我国地质研究的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地质生产和研究。

国内开发的软件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较少,对复杂的工程地质结构体的建模能力的缺失,具体算法的实现的缺乏,导致
在很多工作中无法解决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
2.2 国外研究现状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的地学数据发展才开始萌芽,西方的发达国家就已经对地质学的三维可视化建模有了很大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逐渐趋于成熟的地步。

20世纪70 年代,西方矿业界就在地质,矿业领域已运用了CAD 技术。

在Simon W.Horlding等的研究成果表示,Lynx. Vulcan三维地质采矿软件展示了关于空间数据库的建立、地质体边界的圈定和连接、储量计算方法、采矿设计等。

运用地下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构建地质模型,矿山形态模型还可以进行资源计算和采矿模型设计。

结合形态学的方法,还可以应用该类模型知道矿区深部,边部矿脉找矿预测,分析关于勘探洪城的合理布置,虚拟新的探矿钻孔,减少矿产资源勘查风险。

西方推出的比较著名的地质建模软件有Gocad,GeoToolkit,EarthVision等,地球物理,地质等方面的软件主要有Goca d,而其他的就是一些专门用来研究的地震分析建模和矿山三维建模的。

不同于国内的政策与发展, 国外的许多三维可视化研究与实际应用都是以商业的形式存在的。

国外的比较有规模, 著名的软件有澳大利亚的SURPA (软件,公司MapTec研发的Vulcan,它主要的优势是建模,采矿计划的制定和测量,矿业设计、规划、环境管理、空间建模、空间分析等功能。

其次是美国MineSightruan 软件,M 工NTEC 公司研发的,可以对矿山企业进行一体化管理,该软件的主要优势是在处理三维图形的功能上,开发的软件功能很有特点。

同时,它有很多的接口,可以和其他软件进行搭配使用的优
点。

还有就是法国的Gocad软件。

3 趋势
三维地质信息GIS可视化的核心研究内容是三维地学模拟。

而三维地质结构的可视化又是三维地学模拟的重要内容。

地质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状态。

在以后的研究中,内容上需要做到关于在模型上的细节处理。

在模型的细节处理上会更加的简洁,地质模型格式统一化,对于大型地质模型数据会优化处理,数据计算和建模应会更加简单,理想。

同时以后在研发管理地质模型数据库和相关数据引擎时,对大型的地质模型数据管理会更加规范化和简单化。

在对系统的功能设计时,会充分考虑实际问题的复杂化,并对三维系统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增加许多现在没有的功能以及增强现已有功能的作用和用途,为地质工程或项目工作者提供全方位、全角度、准确的动态地质信息和人性化的数据操作平台。

并与此同时国内能够进一步商业化软件。

在现在的软件模型展示过程中三维可视化模型的视觉效果受到了曲面平滑的影响,目前的模型曲面算法在未来
的发展中肯定是会有所改进和完善的。

实现现有的三维地质建模系统与其他专业的分析软件的接口。

为专业技术人员和地址科学家的研究,更多人群提供更好的支持与服务。

4 结论
面对地质结构在三维可视化建模中的诸多难题,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有
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地质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技术肯定会有很大的提升并且会解决更多的复杂的地质体实际问题,满足实际工程的实际应用需求,而且用户得到的界面会更加人性化和简便化,更加直观,真实地反映现实状况,解决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也希望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提升地质建模和可视化理论与技术,解决更多的现在解决不了的更大范围的地学问题,转换为更多的现实生产力,为实现更美好的明天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