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尿液检验

合集下载

诊断学__肾功能和尿液检查

诊断学__肾功能和尿液检查

(4)脓尿和菌尿
当尿内含有大量的脓细胞、炎性渗出物 或细菌时,新鲜尿液呈白色混浊(脓尿)或云雾 状(菌尿)。加热或加酸均不能使混浊消失 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5)乳糜尿和脂肪尿
尿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称为乳糜尿,若同时 混有血液,称为乳糜血尿 尿中出现脂肪小滴则称为脂肪尿。 乳糜尿和乳糜血尿 ——丝虫病及肾周围淋巴管梗阻 脂肪尿 ——脂肪挤压损伤、骨折和肾病综合征
【临床意义】
(1)尿pH降低:见于酸中毒、高热、痛风、糖尿病及 口服氯化铵、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 (2)尿pH增高:见于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应用 利尿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3)药物干预:尿pH可作为用药的一个指标,用氯化 铵酸化尿液,可促使碱性药物中毒时从尿中 排出;而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可促使酸性 药物中毒时从尿中排出
为什么要进行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意义
1.协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结核、肿瘤、肾脏的移植排斥反应 及肾衰竭时,尿液成分会发生变化,治疗好转后,尿液检测 相应指标也有改善,因此尿液检测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用的 不可替代的首选项目。 2.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 尿液来自血液,凡引起血液成分改变的疾病,均可引起尿液 成分的变化。如糖尿病时进行尿糖检测;急性胰腺炎时作尿 淀粉酶检测;黄疸时作尿三胆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时作尿本 一周蛋白检测等,均有助于该类疾病的诊断。 3.用药的监护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磺胺等,可引起肾的损害, 故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需观察尿液的变化,以确保用药的安 全。
(2)随机尿:门诊和急诊病人的临时检验 (3)24h尿:测定24h期间溶质的排泄总量,如尿蛋
白、尿糖、电解质等定量检测,需要留取24h 尿液,并且记录尿量 性糖尿、蛋白尿检测较敏感

实验诊断学尿液检查ppt课件

实验诊断学尿液检查ppt课件
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 ➢ 肾小管分泌糖蛋白增加等。
编辑版ppt
16
尿液化学检查—尿蛋白
3.临床意义: ※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原
因损伤后静电屏障作用减弱或滤过膜孔径增大,血浆蛋白 特别是清蛋白滤过进入肾小囊,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 产生的PRO。 *选择性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有小分子量蛋白,无大分 子量蛋白( C3、Ig )—肾病综合症。 *非选择性蛋白尿:大、中、小蛋白均有(C3、Ig)— 原发性、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发展为肾衰竭, 预后不良。
尿崩症—尿比重减低 *肾脏疾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
慢性肾衰竭早期、 急性肾衰多尿期等。 *精神性多尿:常伴有尿频。
编辑版ppt
10
尿液一般检查—外观
1.正常:淡黄色,受尿色素、食物成分、药物等的影响。 2.病理改变: *血尿:显微镜下血尿、肉眼血尿。
见于肾或泌尿系结石、肿瘤、外伤、重症肾小球疾病、肾 盂肾炎、膀胱炎、肾结核等。 *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或酱油色,隐血试验阳性。 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蚕豆病、输异性血 反应等溶血性疾病。
电解质等定量检查及记录24小时尿量。 ☺清洁中段尿:尿细胞培养。
编辑版ppt
6
尿液检查项目
☺物理学检查:尿量、气味、颜色、 透明度、比重等。
☺化学检查:尿酸碱度、蛋白、糖、酮体、 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 尿隐血等。
☺尿沉渣检查(显微镜):尿液细胞、管型、 结晶等。
编辑版ppt
7
尿液一般检查—尿量
见于浆细胞病(MM、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
急性血管内溶血、急性肌肉损伤等。
编辑版ppt
18
尿液化学检查—尿糖

尿液检查诊断学PPT课件

尿液检查诊断学PPT课件
尿胆原阴性或弱阳性 临床意义:
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测定用于区别肝细胞性黄 胆、阻塞性黄胆和溶血性黄胆。
上页
63
黄疸鉴别表

疾病名称
未结合胆 结合
红素
胆红素
尿
胆红素
尿胆原
粪 粪胆原
溶血性
↑↑

-
+
+
肝细胞
↑↑
↑↑
+
+
±
阻塞性
↑↑
↑↑
+
-
±
上页 64
正常成人尿蛋白定性试验_______,定量试验的 正常参考值为_______ ,若尿液内蛋白含量超过 _______,且蛋白定性试验检查为_______ 时, 称之为蛋白尿。
2、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效价增高,400IU/ml。 3、血清补体C3:560mg/ml。 4、血沉:45mm/h。 5、肾功能检查:尿素氮 5.0mmol /L,尿酸 348 umol /L ,肌酐 92umol /L。
上页9
临床诊断: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上页
10
再------思考!
尿液是怎样形成的? 尿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有哪些?
上页11
尿常规检验 Urinalysis (Urine and Analysis)
上页12
尿液检验发展史
公元前400年 古希腊名医 Hippocrates
上页13
尿液分析定义
用目测、理学、化学、显微 镜及其他仪器对尿液标本进行 分析,以达到对泌尿、循环、 肝、胆、内分泌等疾病进行诊 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等目 的。
45
新鲜尿标本具有强烈的氨味,可能是 A 有机磷中毒 B 尿道炎 C 慢性膀胱炎 D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 肾结石

实验诊断学:尿液检测

实验诊断学:尿液检测

溢出性蛋白尿(overflow proteinuria)
血中异常蛋白质增多,超出小管重吸收能力 如血红蛋白尿、肌蛋白尿 定性+~++ ◇浆细胞病 ◇血管内溶血: PNH ◇急性肌肉损伤 ◇白血病、急性胰腺炎
组织性蛋白尿(histic proteinuria)
T-H蛋白为主 ±~+,0.5~1g/24hr
假性蛋白尿(false proteinuria)
尿中混有血、脓、粘液 下尿路疾病混入阴道分泌物
尿液化学检查-尿糖
肾糖阈值160mg/dl(8.88mmol/L)
机制 ◇ 血糖升高﹥肾糖阈 ◇ 肾糖阈降低
测定 尿试纸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 假阳性:氧化性消毒剂、次亚氯酸 假阴性:大量酮体、维C、阿司匹林
体位性蛋白尿
直立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
(glomerulogical proteinuria)
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蛋白尿组分 ◇选择性蛋白尿 清蛋白为主,小量小分子蛋白,+++~++++ 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0.1 ◇非选择性蛋白尿 大、中、小分子均存,见于原、继发性肾小球性 疾病 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0.5
肾移植术后移行上皮细胞大量出现移行上皮癌复层扁平上皮细胞尿道炎细胞管型cellularcast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颗粒管型granularcast粗颗粒管型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肾小管损伤细颗粒管型急性肾炎后期慢性肾炎透明管型hyalinecast肾综慢性肾炎心力衰竭时可增多蜡样管型waxycast提示严重肾小管变性坏死预后不良酸性尿液中的结晶尿酸结晶草酸钙结晶胆红素结晶等碱性尿液中的结晶磷酸钙结晶碳酸钙和尿酸钙结晶尿红细胞形态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性红细胞80尿红细胞平均体积5831635fl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尿红细胞平均体积11251445fl尿电解质尿钾检查钠的代谢与调节钠内环境恒定主要依赖于肾的调节机体对钠平衡的调节伴随对细胞外液量的调节总体而言近端小管钠重吸收能力强但对重吸收的调节能力弱而集合管重吸收能力差调节能力强钠的代谢与调节球管平衡有效循环容量甲状腺素钠的代谢与调节醛固酮抗利尿激素adh尿钠检查一次性尿钠检测atn常40mmoll肾前性30mmoll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atn每日摄入钙8090由肠道排出仅1020经肾脏排出体钙平衡由小肠钙摄入骨钙形成和吸收及肾脏对钙的排泄三者动态变化维系主要调节激素

诊断学 肾功能和尿液检查

诊断学  肾功能和尿液检查

方法:

131I—磷碘马尿酸钠20%经肾小球滤过,80%由肾小
管分泌,在体内不代谢,不被肾小管吸收,测血 浆中浓度与尿中浓度计算出 131I—磷碘马尿酸, 可近似于ERPE。 测Ccr相当于GFR
FF计算(肾小球滤过分数 filtration fractions) FF:GFR 肾小球滤过 总共排出量
斯匹林等
尿酮体: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饥饿时间久都会 产生酮体阳性
淀粉酶:胰腺分泌,正常经导管进入十二指肠进行消 化食物,由于炎症梗阻,经胰腺细胞益出进入血液, 然后经肾滤过尿液 正常值:尿淀粉酶<1000u 10天恢复正常 升高原因: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胰腺Ca 在炎症后12-24h升高3-
评价实验准确性 苦味酸法干扰因素,使用头孢、强心剂、利尿剂、 甲基多巴、丙酮、蛋白、利福平的颜色反应,均影响
肌酐值↑
酶法测定:
受血肌酸和血阴离子影响(离子通道排出共用) 药物竞争性抑制,肾小球滤过 如尿量减少<0.5ml/min影响滤过 外源性摄入含肌酐多物质
Ccr敏感性早于Scr,Ccr↓50-60ml/min,
颗粒管型
蜡样管型
肾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肾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命器官,主要作用: 生成尿液、维持体内水、电解质、酸碱、蛋白质平衡。 同时具有内分泌功能,产生肾素、促红素、VitD。调 节血压钙磷和红细胞生成。
实验内容
尿液检查 肾功能检查 肾活检病理检查
肾脏功能测定
肾小球功能检查: 菊粉清除率、碘海群、99mTc-DTPA,血肌酐 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血β2-微球蛋白,
尿的红细胞与白细胞
混合性血尿:各占1/2见于IgA肾炎、肾炎、肾
盂肾炎、肾炎肾穿后

实验诊断学 第五讲 尿液检查

实验诊断学 第五讲 尿液检查

二、尿液一般检查方法
手工法
仪器法(干化学仪、尿沉渣仪)
7
优利特-300
插入试纸条
检测
9
打印化验单
11项或13项
•随机尿
•餐后尿•24小时尿
清洁中段尿
避免阴道分泌物、经血混入
肉眼血尿
镜下血尿
21
RBC
意义:蚕豆病输血反应(血管内溶血)意义:蚕豆病、输血反应(血管内溶血)
血红蛋白尿
乳糜尿
25
(1)RBC
参考值:离心尿RBC<3个/Hp
意义:RBC>3个/Hp称血尿
*均一性血尿:多型RBC<50%,非肾小球源性*非均一性血尿:多型RBC>80%,肾小球源性
55
均一性血尿:非肾小球源性
56
非均一性血尿:肾小球源性
(3)上皮细胞
参考值:可有少量扁平上皮细胞意
义:小圆上皮细胞,
小管坏死肾移植排异反应
见于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异反应60




管型的发展
常见生理性结晶
酸性尿内:
非晶型尿酸盐尿酸结晶草酸钙结晶
66
磷酸钙结晶胱




68
药物结晶
69磺胺结晶。

实验诊断学:尿 液 检 验

实验诊断学:尿 液 检 验

AMAS408-AMSure® Infant Urine Collection Bag
病人的准备 也很重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一)目的 防止细菌生长 防止化学成分的改变 防止细胞、管型的溶解
(二)方法 1、 冷藏:4℃,不得超过8小时,否则有形成分破坏 2、 化学防腐 甲苯(二甲苯):(5ml/l)尿液表面形成薄膜,
定性试验(+) • 临床意义:
生理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
混和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
偶然性蛋白尿
出现尿蛋白
临床应用
1.应做哪些检查来协助诊断? 2.如何判断蛋白尿是功能性还是病理性? 3.分析确定产生蛋白尿的疾病?
• 病理性蛋白尿的阳性程度高低并不代表病情的轻重,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肾及泌尿系统所发生的病理损 伤的类型
尿液分析的定义
“用目测、理学、化学(定性,定量)、显 微镜及其他仪器(各种尿分析仪,渗透压计 等)对尿液标本进行分析”。
—《中华检验医学大辞典》
Urinalysis is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urine. It involves a number of tests to detect and measure various compounds that pass through the urine.
Polyuria: >2500ml/24h
外观
hematuria hemoglobinuria
pyuria bacteriuria

《诊断学》 第1讲 尿液检测

《诊断学》 第1讲  尿液检测

第一节尿液检测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尿液的组成和性状可反映机体的代谢状况,并受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

因此,尿液检测(urine examination)不仅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1.协助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结核、肿瘤、肾脏的移植排斥反应及肾衰竭时,尿液成分会发生变化,治疗好转后,尿液检测相应指标也有改善,因此尿液检测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用的不可替代的首选项目。

2.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尿液来自血液,凡引起血液成分改变的疾病,均可引起尿液成分的变化。

如糖尿病时进行尿糖检测;急性胰腺炎时作尿淀粉酶检测;黄疸时作尿三胆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时作尿本一周蛋白检测等,均有助于该类疾病的诊断。

3.用药的监护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磺胺等,可引起肾的损害,故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需观察尿液的变化,以确保用药的安全。

一、尿液的一般检测尿液一般检测包括:①一般性状检测:尿量、气味、外观、比重、酸碱度等。

②化学检测: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原、尿胆红素等。

③尿沉渣(显微镜)检测:细胞、管型、结晶体等。

目前,尿液检查已经基本上被尿液干化学方法和尿沉渣分析仪法所取代,可快速准确打印出数据结果,但不能缺少尿沉渣显微镜检。

(一)尿液标本的收集与保存尿液标本的正确收集、留取、保存和尿量的准确记录,对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十分重要。

1.尿液标本的收集成年女性留尿时,应避开月经期,防止阴道分泌物混入。

用清洁干燥容器留取标本,避免污染。

标本应在半小时之内送检。

(1)首次尿:尿液检测一般以清晨首次尿为好,可获得较多信息,如蛋白、细胞和管型等。

(2)随机尿:用于门诊和急诊病人的临时检验。

(3)24h尿:如果需要测定24h期间溶质的排泄总量,如尿蛋白、尿糖、电解质等定量检测,需要留取24h尿液,并且记录尿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类等亦可使尿液呈特殊气味。
• 4.酸碱反应(pH)
• 原理 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H+与肾小管滤液中的 NH3或HP042+结合,形成NH4+或可滴定酸(H2P04-)随尿 排出。尿液的酸碱改变受疾病、用药及饮食的影响, 尿液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素,也可使酸性尿变为碱性 尿。可用指示剂法、pH试纸法或pH计来测定。
• ③尿PH作为用药的指标:如溶血时,用碳酸氢钠碱化 尿液,促进溶解及排泄血红蛋白;尿路感染时多种抗 生素需碱化尿液以加强疗效。用氯化铵酸化可促使减 性药物中毒时冲尿中排除。
• 5.比重
• 原理 尿比重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相同容积纯水的重 量之比。尿比重可粗略判断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检测方法有比重计法、尿试纸条法。
• 呈浓茶色或酱油色,隐血试验阳性。
• 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蚕豆病、血型不合 的输血反应等溶血性疾病。
• (3)脓尿:尿内含有大量的脓细胞或细菌等炎性渗出
物,新鲜尿液可混浊。菌尿呈云雾状,静置后不下沉; 脓尿放置可有白色云絮状沉淀,加热或加酸混浊不消 失。见于泌尿系统感染。
• (4)乳糜尿:乳糜液逆流进入尿中。外观呈不同程度
细胞平均>3个/HP。
• 见于泌尿系结石、肿瘤、外伤、重症肾小球疾 病、肾盂肾炎、膀胱炎、肾结核、多囊肾等, 出血性疾病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血红蛋白尿:
• 血管内溶血时,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中形 成血红蛋白血症,当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大量存在, 超过肾阈值(约1.3g/L)时,可经肾小球滤过,若超过 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即形成血红蛋白尿。
• [参考值] • 正常人尿量为1000~2000ml/24h,平均1500ml。 • 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称少
尿; • 24小时尿量少于l00ml称为无尿; • 24小时尿量多于2500ml/24h,称多尿。
临床意义
(1)少尿或无尿: • ①肾前性: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 • ②肾性:肾小球疾病及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皮质或髓
• ②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碱性或中性尿中,可有磷酸 盐、碳酸盐结晶,呈淡灰白色,加酸可溶解,碳酸盐 遇酸后可产生气泡。
(1)血尿:尿内含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血尿。
• 肉眼血尿: 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
淡红色,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呈红色,有 血凝块。
• 显微镜下血尿: 肉眼无变化,离心沉淀后红
(4)清洁中段尿 :清洁消毒外阴和尿道口留取中段尿 于消毒容器中,用于尿培养检查等。
(一)尿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 留尿方法:早晨排空膀胱后尿液全部留下至次日同一 时间,记录尿量,取50ml送检。
• 防腐剂:①37%~40%甲醛溶液(0.5ml/l00ml尿),有 利于固定细胞、管型,抑制微生物,但影响蛋白检测; ②甲苯(0.5~1ml/l00ml尿),适宜化学成分的检测,防 止微生物生长; ③盐酸(10ml/24小时尿) 用于尿17-羟、 尿17-酮、儿茶酚胺等测定。
尿液检查
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 管和集合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 谢产物,尿的影响。
尿液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
• 1.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断 • 2.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 糖尿病、急性胰腺炎(淀粉
酶),黄疸、乳糜尿、尿崩症、多发性骨髓瘤、溶血、 重金属中毒。 • 3.用药的监护: 用药前和用药过程中观察尿液的变化, 有利于用药监护。
的乳白色。尿乳糜试验可阳性。如含有较多的血液则 称为乳糜血尿。
• (5)胆红素尿:尿内含有大量结合胆红素,振荡后泡
沫呈黄色。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
• 3.气味
• 尿长时间放置后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 • 新鲜尿有氨味,见于慢性膀胱炎及慢性尿滞留
等。
• 苹果样气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有机磷中毒尿常带蒜臭味。 • 进食蒜、葱、韭菜及应用某些药物如二巯丙醇、
• 参考值 正常新鲜尿液多呈弱酸性,尿pH约6.5(5~6),
波动在4.5~8.0间。
• 临床意义
• ①尿pH降低(酸度增高):见于酸中毒、发热或服用氯 化铵等药物时,其他如糖尿病、痛风、低钾性碱中毒、 白血病、食入大量肉类;
• ②尿pH增高(碱性尿):见于碱中毒,肾小管酸中毒、 膀胱炎、呕吐、应用利尿剂、多食蔬菜等;
• ②肾脏疾病:慢性肾盂肾炎、CRF早期、ARF多尿期等。
• ③精神性多尿:常伴尿频。
• 2 尿液外观
• 正常新鲜尿液多清澈透明至淡黄色。尿颜色受尿色素、 尿胆素、尿胆原及尿卟啉等影响,也受食物、药物和 尿量的影响。
• 新鲜尿发生混浊,可为:
• ①尿酸盐沉淀:酸性尿冷却后,可有尿酸盐结晶,淡 红色,加热或加碱可溶解。
质坏死、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终末期 等; • ③肾后性:各种原因所致的尿路梗阻;
• ④假性少尿:膀胱尿潴留。
(2)多尿:
• 暂时性多尿: 饮水过多、应用利尿剂、输注液体过多、 用某些药物如咖啡因等;
• 病理性多尿: • ①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溶质性利尿。尿崩症,ADH
分泌减少,或对ADH敏感性低,水重吸收明显降低。 尿比重低(<1.010)。
• (4)清洁中段尿:清洗外阴及消毒尿道口,用于尿细菌 培养(必要时尿沉渣)等检验。
(二)一般性状检查
• 1.尿量
• 原理 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 收起重要作用。
• 肾小球滤过率取决于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 性及面积、肾小球囊内压力、血浆胶体渗透压等因素。
• 尿液浓缩主要取决于肾小管功能的完整性,特别是 ADH抗利(尿激素)对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的作用、 肾小管中液体的溶质浓度、肾小管阻塞等。
一、尿液一般检查
• (一)尿标本的收集与保存
• (二) 一般性状检查 • (三) 化学检验 • (四)显微镜检查
(一)尿液的收集与保存
(1)首次尿:清晨首次尿能反映肾脏浓缩功能(比重), 也可检测细胞、管型。最好半小时内及时送检。
(2)随机尿:餐后2小时留尿,对糖尿、蛋白尿检查 较敏感。
(3)24小时尿:用于肌酐、尿糖、尿蛋白、尿酸、尿 17-羟皮质类同醇、尿17-酮皮质类固醇、电解质等定量 检查以及记录24小时尿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