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指南_神经性耳聋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 耳鸣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耳鸣1 范围本《指南》提出耳鸣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以及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耳鸣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调护。
本指南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耳鸣tinnitus。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中或头颅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声源为突出症状的疾病。
原发性耳鸣idiopathic tinnitus。
伴或不伴感音神经性聋的特发性耳鸣。
3 诊断3.1 诊断要点3.1.1 临床症状患者自觉一侧或两侧耳内或头颅内外有鸣响的声音感觉,如蝉鸣声、吹风声等,这种声感可出现一种或数种,呈持续性或间歇性,患者常因听到这种鸣声而引起烦躁、焦虑、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影响学习和工作。
3.1.2 局部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3.1.3 其他检查3.1.3.1耳鸣严重性评价耳鸣的负性反馈(如焦虑和抑郁)的严重性的测试有助于对耳鸣患者的病情严重性的判断,测试结果有助于决定治疗的优先顺序。
常用的问卷有中华中医药学会推荐的耳鸣评价量表、耳鸣评残量表(THI)等。
推荐使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耳鸣评价量表。
3.1.3.2听力学检查音叉试验、纯音听阈测听等听力学检查显示听力正常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聋。
3.1.4.3 耳鸣心理声学测试有条件时进行耳鸣音调及响度匹配、耳鸣掩蔽曲线测试、耳鸣残余抑制试验等检查,有助疾病的诊断。
3.2 鉴别诊断3.2.1 幻听幻听与耳鸣均可在无声源时产生声音听觉。
区别在于耳鸣为单调、无意义的鸣响声音,而幻听为有意义的声音,如语言、唱歌或音乐。
3.2.2 体声体声有客观的声源,如血管的搏动声、肌肉的颤动声、呼吸气流声等;耳鸣无客观声源。
3.2.3 耵耳、外耳道异物耵耳及外耳道异物可出现耳鸣,取出耵聍或异物后耳鸣即消失。
3.2.4 耳胀、脓耳耳胀及脓耳可出现耳鸣,但检查可见鼓膜内陷、鼓室积液或鼓膜穿孔,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本病鼓膜一般无异常,听力检查正常或呈感音神经性聋。
神经性耳聋的中医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神经性耳聋的中医治疗方法导语:神经性耳聋的中医治疗方法,瘀阻脉络型的症状是见持续性、而且高音调耳鸣、会耳聋,多是因外伤所导致,肝胆湿热型的症状见卒然的耳鸣、耳聋,或者是郁怒之后就突然的加重。
神经性耳聋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任何一种疾病的相关病因以及症状都是各不相同的,故而对于治疗的方法也是会有所不同的。
那么,小编就主要是针对神经性耳聋的病症来讲解。
神经性耳聋的治疗偏方有哪些1、瘀阻脉络型的治疗症状是见持续性、而且高音调耳鸣、会耳聋,多是因外伤所导致,戎耳聋是日久,耳内或者是有堵塞之感,舌暗红或者是淡红,边伤有瘀斑或者是痰点,苔现薄白,脉弦。
治疗宜活血通窍。
药可以用赤芍、石昌蒲是各15克,桃仁、当归、红花是各12克,川芎、柴胡、蔓荆子是各10克,甘草是6克。
2、肝胆湿热型的治疗症状见卒然的耳鸣、耳聋,或者是郁怒之后就突然的加重,头痛而头晕,或者是夜寐不安,或是有肋痛、大便的秘结,小便会短赤,舌红、苔黄或者是黄腻,脉弦数。
治疗是宜清泄肝胆的湿热。
药是用龙胆草、泽泻、和木通、车前草、以及山栀子、生地是各15克,柴胡、当归尾是各10克,郁金是12克,葛根是30克,甘草是6克。
3、放火上扰型的治疗症状见耳鸣会如蝉呜,时有耳内的闭塞感,耳聋是多突发,头晕而头重,会口苦,大便的秘结,小便会黄。
治疗宣化痰清治大。
药是用竹茹、黄芩、法半夏、以及云茯苓、括萎真、还有石菖蒲是各15克,枳实是12克,磁石是(先煎)30克,陈皮、甘草是6克。
提示:以上的方药每日是1剂,应该用清水500豪升左右煎至150 毫升,然后顿服。
14 剂是为1疗程,是可连服在2个疗程。
另可用复方丹参的注射液12—20 毫升左右,加入5%葡萄糖的溶液250毫升当中静脉的滴注,每天可以1次。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神经性耳聋治疗方法有哪些?【养生小知识】

神经性耳聋治疗方法有哪些?
文章导读
耳朵是人们的第二双眼睛,通过耳朵人们可以接收外部的信息,在经过大脑的
处理与眼睛的联合形成了人类的五感,但是耳朵受伤后会影响人们的五感,让人在生活中
遇到种种不便,例如神经性耳聋是一种比较厂家的疾病,那么,神经性耳聋治疗方法有
哪些呢?
1、助听器:
是帮助聋人听取声音的扩音装置。
它的主要由微型传音器、放大器和耳机、耳模、电
源等组成。
助听器种类很多,单供个体用者就有气导和骨导、盒式和耳级式(包括眼镜式、耳背式、耳内式),单耳与双耳等助听器,需经耳科医生或听力学家详细检查后才能正确
选用。
2、耳蜗埋植:
又称电子耳蜗或人工耳蜗。
适用于中青年双侧极度耳聋,使用高功率助听器无效,耳
内无活动性病变。
X线断层拍片或CT检查证明内耳结构正常,耳蜗电图无反应,鼓岬或
圆窗电刺激可诱出脑干反应者。
3、听觉语言训练:
仍是最大限度利用残余听力和其他感觉器官来训练发声或讲话能力的措施。
两者互相
补充,不能偏废。
训练应从学龄前开始。
宜早应用各种方法(有声玩具、乐器)唤醒幼儿的
听觉。
发展粗略的辨声能力。
用吹风车、吹乐器等方法增加肺活量,延长呼吸,使舌运动。
耳鸣耳聋(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诊疗方案

耳鸣耳聋(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中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耳聋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耳聋耳鸣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
本病类似于西医的神经性耳聋或耳鸣,其临床治疗成为当今公认的世界难题之一,中医药在耳鸣耳聋这一疑难病的防治过程中所占的地位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祖国医学众医籍中很多关于耳聋耳鸣的精辟论述,对耳聋耳鸣的认识归纳起来主要与肝、肾及人体自然衰老等方面关系最为密切。
我们总结前人的经验,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对耳聋耳鸣的患者分成两种类型,暴聋和久聋,暴聋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 理化检查等确诊,久聋的患者通过舌象脉象,耳鸣匹配和纯音测听,分成以低频降低为主的虚实夹杂证和以高频降低为主的虚证,并以“火、瘀”观点论治暴聋, 认为暴聋辩证较多较杂,多属实证,“火”即肝火,肝火的形成多因七情过激,肝阳化火,肝经蕴热所致。
中医素有肝火上扰清窍则暴聋的说法。
肝为刚脏,主疏泄,其性升发,疏泄适度,则清阳得升,耳窍得养。
升发太过,肝气上逆,冲犯两耳,可致暴聋;以“虚、瘀”的观点论治久聋,久聋久病精气亏损或肾精亏损,髓海空虚,清窍失养,致使耳窍失聪,听位功能失常,以“虚”论治多辨证为肾精亏损,治宜补肾益精,活血开窍。
因此根据以上理论,临床治疗中将原发性的感音神经性耳鸣耳聋患者在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同时根据病情分成两大证型,暴聋者以肝火血瘀型为主,久聋者以肾虚血瘀为主。
病因病机1、肝火上扰循经耳窍,引起耳鸣耳聋。
2、气机不畅,瘀血内阻,耳窍经脉雍阻,清窍闭塞,发生耳鸣或者耳聋。
3、肾精不足,耳窍失养故耳鸣耳聋。
4、气血亏虚,耳窍失养而致耳鸣耳聋。
耳鸣耳聋有虚实之分,实者多因脏腑实火主要是肝火上扰耳窍,亦或瘀血蒙蔽清窍;虚者多为脏腑虚损、清窍失养。
诊断要点1、病史:无耳外伤史、爆震史,噪声接触史、耳毒性药物用药史,耳流脓史等。
神经性耳聋症状,千万别忽视!【医学养生常识】

神经性耳聋症状,千万别忽视!
文章导读
神经性耳聋是日常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发病具有持续性,所以很严重的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针对神经性耳聋我们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否则会严重的影响人们的健康。
因此了解神经性耳聋的症状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耳聋的神经系统症状往往是表现为听力障碍,减少甚至消失,患者常自觉耳蝉或其他各种噪音,安静的环境,患者感觉更加明显。
可伴有发热、头痛、烦躁、腹胀、腰酸乏力等症状。
神经性耳聋是指病变位于螺旋器的毛细胞听神经或各级听中枢对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的传导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听力下降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病症。
各种以前因素造成听觉神经损害而出现听力下降或者全聋的都属于神经性耳聋。
主要是有三种:感音神经性耳聋、传导神经性耳聋、混合神经性耳聋。
神经性耳聋的专长临床表现以听力障碍减退甚至消失,患者常自觉耳中有蝉鸣或回荡其他各种周期声响。
在安静环境中,患者感觉由于更强烈,明显可伴有发热头痛烦躁、不安、腹胀、腰酸乏力等多种全身再世症状。
神经性耳聋症状所致的耳蜗Corti器损伤听力障碍的感觉,音性耳聋也会引起传导性耳聋,内耳外淋巴液和基底膜病变引起了感音性耳聋,神经通路的病变引起的神经性耳聋耳聋。
神经性耳聋症状所致的耳蜗Corti器损伤听力障碍的感觉。
治疗神经性耳聋的方法

治疗神经性耳聋的方法神经性耳聋或多或少得了这个疾病的人生活会十分的不便,我们知道耳聋,残疾了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快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尽快的去摆脱痛苦,这就是我们能做的,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神经性耳聋的治疗方法。
一、生活调理(1)要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眠时间。
(2)按摩期间要避免噪声的干扰。
(3)患其他病时,要合理的使用抗生素,避免其不良反应。
(4)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减少温燥食物,睡前忌饮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5)对于重症的耳聋患者,出门要注意交通安全。
二、医学治疗1.一般病例均可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2.静脉用药选择;654-2、前列腺素E1、丹参、纳洛酮、东菱克栓酶等。
3.维生素B1、B6等神经营养药物。
4.高价能量合剂。
对短期内失聪、眩晕明显、耳鸣病人采用大剂量冲击治疗,并用激素治疗。
三、药物治疗瘀阻脉络型症见持续性、高音调耳鸣、耳聋,多因外伤所致,戎耳聋日久,耳内或有堵塞感,舌暗红或淡红,边有瘀斑或痰点,苔薄白,脉弦。
治宜活血通窍。
药用赤芍、石昌蒲各15克,桃仁、当归、红花各12克,川芎、柴胡、蔓荆子各10克,甘草6克。
肝胆湿热型症见卒然耳鸣、耳聋,或郁怒之后突然加重,头痛头晕,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或夜寐不安,或有肋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泄肝胆湿热。
药用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草、山栀子、生地各15克,柴胡、当归尾各10克,郁金12克,葛根30克,甘草6克。
放火上扰型症见耳鸣如蝉呜,时有耳内闭塞感,耳聋多突发,头晕头重,胸闷,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或滑。
治宣化痰清大。
药用竹茹、黄芩、法半夏、云茯苓、括萎真、石菖蒲各15克,枳实12克,磁石(先煎)30克,陈皮、甘草备6克。
四、饮食调理1、补充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
如:猪肝、羊肝;动物血,如猪血、羊血、鳖血以及瘦肉、蛋黄、菠菜等。
2、补充含锌量丰富的食物:黑米、鱼类、牡蛎、瘦肉、粗制面粉、洋葱等。
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最全版)

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最全版)一、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ICD-10:H90.3)。
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ICD-9-CM-3:20.96-20.9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3年,长沙)。
1.症状:双侧耳聋。
2.听力学检查:双侧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主要病变在耳蜗。
3.影像学检查无手术禁忌证。
4.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标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3年,长沙)。
人工耳蜗植入术(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90.3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疾病编码。
2.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者(ICD-9-CM-3:20.96-20.98)。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临床听力学检查;A. 纯音听阈测试或小儿行为测听;B. 言语测听:言语察觉阈和言语识别阈;C. 声导抗测定;D. 听性脑干反应;E. 40Hz相关电位(或多频稳态诱发电位);F. 耳声发射。
(6)影像学检查:颞骨薄层CT扫描和内耳磁共振。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鼓岬电刺激试验;(2)前庭功能检查(有眩晕病史者);(3)语言能力评估;(4)心理、智力及学习能力评估。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5-7天。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耳鸣

中医耳鼻喉科临床诊疗指南·耳鸣(修订)1 范围本《指南》提出耳鸣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以及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耳鸣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调护。
本指南适合中医/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耳鼻喉头颈外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耳鸣tinnitus。
耳鸣是指患者自觉耳中或头颅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声源为突出症状的疾病。
原发性耳鸣idiopathic tinnitus。
伴或不伴感音神经性聋的特发性耳鸣。
3 诊断3.1 诊断要点3.1.1 临床症状患者自觉一侧或两侧耳内或头颅内外有鸣响的声音感觉,如蝉鸣声、吹风声等,这种声感可出现一种或数种,呈持续性或间歇性,患者常因听到这种鸣声而引起烦躁、焦虑、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影响学习和工作。
3.1.2 局部检查外耳道及鼓膜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3.1.3 其他检查3.1.3.1耳鸣严重性评价耳鸣的负性反馈(如焦虑和抑郁)的严重性的测试有助于对耳鸣患者的病情严重性的判断,测试结果有助于决定治疗的优先顺序。
常用的问卷有中华中医药学会推荐的耳鸣评价量表、耳鸣评残量表(THI)等。
推荐使用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耳鸣评价量表。
3.1.3.2听力学检查音叉试验、纯音听阈测听等听力学检查显示听力正常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聋。
3.1.4.3 耳鸣心理声学测试有条件时进行耳鸣音调及响度匹配、耳鸣掩蔽曲线测试、耳鸣残余抑制试验等检查,有助疾病的诊断。
3.2 鉴别诊断3.2.1 幻听幻听与耳鸣均可在无声源时产生声音听觉。
区别在于耳鸣为单调、无意义的鸣响声音,而幻听为有意义的声音,如语言、唱歌或音乐。
3.2.2 体声体声有客观的声源,如血管的搏动声、肌肉的颤动声、呼吸气流声等;耳鸣无客观声源。
3.2.3 耵耳、外耳道异物耵耳及外耳道异物可出现耳鸣,取出耵聍或异物后耳鸣即消失。
3.2.4 耳胀、脓耳耳胀及脓耳可出现耳鸣,但检查可见鼓膜内陷、鼓室积液或鼓膜穿孔,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本病鼓膜一般无异常,听力检查正常或呈感音神经性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