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骨髓细胞学检测(第二章第3节)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第三节:骨髓细胞学检查

[血象]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icrocytic hypochromican anemia)
· 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以Hb减少明显
· 轻度贫血时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 血才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特征,严重贫血时红细胞中心苍 白区明显扩大而呈环状,并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 细胞增多。
1、急性白血病 ·血象: ·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中度或重度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 白细胞计数不定。 · 血小板计数减少。 骨髓象: ·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 · 一系或二系原始细胞明显增多。 · 因白血病细胞类型的不同,其他系列血细胞均受抑制而减少。 · 涂片中分裂型细胞和退化细胞增多。
· 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骨髓象] l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M:E比值降低。 l 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贫血早期程度较轻时,幼
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幼红 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细胞体积减少,胞质 量少,着色偏碱性,成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同血象。 l 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及形态 大致正常。 l 巨核细胞系正常。
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
cy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one marrow
Introduction This part introduces blood cells formation, development,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We can know some hematology characteristic of blood diseases.
4、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正细胞性贫血 ①急性型: 血象:呈全血细胞减少。 · 红细胞、血红蛋白显著减少,两者平行性下降,属正细胞正
骨髓细胞学检测2013-精品文档

增生极度活跃
各型白血病
增生明显活跃
各型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增生活跃
正常骨髓、各种贫血
增生明显减低
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
增生极度减低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
(二)油浸镜检查
1、有核细胞分类:200-500个有核细胞 2、粒、红比值(G:E)正常2-4:1 3、细胞形态有无异常 4、有无其它特殊细胞
(一)血细胞的生成
造血干细胞功能特点:
1. 高度自我更新复制 2. 多向分化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示意图
骨 髓 系 干 细 胞 红系祖细胞 粒-单核系祖细胞 嗜酸粒祖细胞 嗜碱粒祖细胞 巨核系祖细胞 T淋巴系祖细胞 B淋巴系祖细胞
全 能 干 细 胞
胞
淋 巴 系 干 细
一、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及正常形态特征
(3)淋巴细胞系统lymphocytes
①淋巴细胞绝对性增多 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瘤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病毒感染 ②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细胞缺乏或减少症
4)单核细胞系统monocytes 增多 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恶性肿瘤
(二)а-乙酸萘酚酯酶染色
临床意义
1、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强阳性反应, 可被氟化钠抑制。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呈阴性反应或弱阳 反应但不被氟化钠抑制。 3、用于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粒细胞白血 病的鉴别。
正常骨髓像特征
1、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为增生活跃 2、各系统、各阶段比例正常,相互间的比例正常 (1)粒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50%~60%,原粒 < 1%,早幼粒< 5%,中幼粒、晚幼粒约< 15%,呈 依次增加。但杆状核高于分叶核。E< 5%,B< 1% ,大多为成熟型 (2)红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20%,原红细胞< 1%,早幼红< 5%,中晚幼红各占10%。 (3)淋巴细胞系统:约占有核细胞的20%,小儿偏高 可达40%,为成熟淋巴细胞,原始、幼稚阶段细胞罕 见。
骨髓细胞学检查ppt课件

①各种炎症:急性细菌性炎症, 风湿热、结核病活动期时
②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死增快, 心绞痛正常(鉴别)
编辑版ppt
23
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恶性肿瘤多增快, 良性肿瘤多正常
④高球蛋白血症:SLE、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 白血症等
⑤贫血:贫血越重越快 ⑥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
编辑版ppt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
编辑版ppt
参考范围
80~100 27-34 320-360
10
【临床意义】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教材p263 表4-2-4
编辑版ppt
11
四、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p263
(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RDW)
编辑版ppt
16
2. 血小板增多(thrombocytosis) (PLT>400×109/L)
①原发性增多:慢粒、真红。 ②反应性增多: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大出血等。
2020/8/29
编辑版ppt
17
P261
第三节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rythrocyte sedimentati/29
编辑版ppt
15
参考范围: (100~300)×109/L
Clinical significance 1. 血小板减少(thrombocytopenia) ( PLT<100×109/L)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再障、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 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ITP、DIC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血液被稀释
【定义】
②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死增快, 心绞痛正常(鉴别)
编辑版ppt
23
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恶性肿瘤多增快, 良性肿瘤多正常
④高球蛋白血症:SLE、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 白血症等
⑤贫血:贫血越重越快 ⑥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
编辑版ppt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
编辑版ppt
参考范围
80~100 27-34 320-360
10
【临床意义】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教材p263 表4-2-4
编辑版ppt
11
四、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p263
(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RDW)
编辑版ppt
16
2. 血小板增多(thrombocytosis) (PLT>400×109/L)
①原发性增多:慢粒、真红。 ②反应性增多: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大出血等。
2020/8/29
编辑版ppt
17
P261
第三节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rythrocyte sedimentati/29
编辑版ppt
15
参考范围: (100~300)×109/L
Clinical significance 1. 血小板减少(thrombocytopenia) ( PLT<100×109/L)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再障、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 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ITP、DIC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血液被稀释
【定义】
医学课件: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测

2
目前研究血细胞形态的方法有多种
• 普通光学显微镜 • 位相显微镜 • 荧光显微镜 • 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
2020/9/19
3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临床应用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原理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免疫分型 细胞遗传学分析
②颜色:由深蓝变浅蓝、甚至淡红,红细胞 系最终变为橘红色;
③颗粒:从无颗粒(原始细胞)到嗜天青颗 粒(早幼粒细胞)到特异性颗粒(中性、 嗜酸性、嗜碱性颗粒),但红细胞胞质 内一般无颗粒。
2020/9/19
28
3、细胞核:
①大小:由大变小,由规则 变不规则,有的分叶,但 巨核细胞核由小变大,红 细胞系核变小,核形规则 而最终消失。
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
1:1 10:1 20:1 50:1 200:1
有核细胞均数/HP
病因
> 100
急、慢性白血病
50 ~ 100 急、慢性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20~50
正常人、增生性贫血
5~10
再生障碍性贫血
<5
再生障碍性贫血
2020/9/19
12
增生极度活跃
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1 :1
2020/9/19
2020/9/19
26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示意图
2020/9/19
27
三 血细胞发育规律
1、细胞体积:由大变小。 但巨核系细胞体积通 常由小变大,早幼粒 细胞较原粒细胞稍大。 形态变化,巨核细胞、 单核细胞、浆细胞由 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不 规则形。
2、细胞质:
①量:由少逐渐增多,但淋巴细胞变化不大;
2020/9/19
医学课件: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测

8
二、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一)肉眼观察:血膜颜 色、厚薄、骨髓小粒
(二)低倍镜下检查 (三)油浸镜检查
(四)骨髓象的分析与 报告
2020/9/19
9
(二)低倍镜下检查
1、选择取材、涂片、染色良好的染片
取材:可见骨髓小粒,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的细胞。 涂片:细胞分散排列、不重叠。 染色:细胞核、质颜色分明,颗粒清楚,整个涂
2020/9/19
4
一、骨髓细胞学检测的临床应用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通过观察骨髓涂片 中细胞的形态以及细胞间的比例关系来检 查骨髓细胞量和质的变化。
2020/9/19
5
缺铁性贫血
2020/9/19
骨髓象
6
(一)骨髓细胞学检测的临床应用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骨髓这些疾病多数具有特征性细胞形态学改变。 是目前对造血系统疾病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如对各型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再障、巨幼贫等均有直接的诊断作用。 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骨髓变化,有利于分析疗效和估计预后。
2
目前研究血细胞形态的方法有多种
• 普通光学显微镜 • 位相显微镜 • 荧光显微镜 • 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
2020/9/19
3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临床应用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原理 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免疫分型 细胞遗传学分析
2020/9/19
23
(四)骨髓象的分析与报告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粒红比 粒系统细胞改变 红系统细胞改变 巨核系统细胞改变 淋巴系统细胞改变 单核系统细胞改变 其他
2020/9/19
24
第三节-骨髓检查

脊突:腰椎或胸椎下段 脊突,或3、4腰椎脊 突体
髂前上棘 :
顶端后1~ 2cm处.
胫骨粗隆: 定位穿刺 3岁以下小孩.
髂后上棘:骨质薄 易穿刺,髓液丰富, 很少被血液稀释,
5-10mL, 培养. 首选
一、概述
(三)骨髓标本的采集
2.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
(1)抽取骨髓液的量<0.2 mL (2)多项检查先抽形态学检查标本 (3)厚薄适宜涂片≥4张,血片4~6张 (4)作好标记:类型、姓名、编号、时间 (5)多部位、压痛点或X线检查穿刺 (6)干抽时,作骨髓活检
(四)血涂片观察
1.白细胞分类计数 2.血细胞形态观察
二、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四)总结分析:
1.骨髓象特征 2.血象特征 3.特殊检查 4.诊断意见及建议
特殊检查: 细胞化学染色
二、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五)正常成人骨髓象基本特征
1.增生活跃,G:E 2~4:1 2.各系统、各阶段比值正常,
(1)晚期原粒、N和E(+) 早期原粒和B(-)
(2)原M(-),幼M、成M(±) (3)其他系血细胞(-)
五、常用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2.POX临床意义※
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 (acute leukemia, AL)
(1)急粒为强阳性 (2)急单(M5)为弱阳性 (3)急淋(ALL)为阴性 (4)急性巨核白血病(M7)为阴性
单核细胞系形态学特点
浆细胞系形态学特点
巨核细胞系形态学特点
其他细胞形态学特点
五、常用血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一)概念: 血细胞化学染色是以形态学为基础,运
用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等技术对血 细胞的化学成分作定性、定位和半定量分 析的方法.
第三节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1123PPT课件

( (3)中幼RBC:C圆形,直径8-18um,核圆约占 1/2。染色质凝成团块或粗索状,似车轮状排列, 其间有明显的淡染区域。胞质量较多,内含Hb↑, 嗜酸性物质↓,着色不均匀的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
14
(4)晚幼RBC: 圆形,直径7-12um, 核圆居中,占C1/2以上,
染色质凝成在大块或固缩成团,紫褐或紫黑色, 胞质量多,淡红色或极淡的灰紫色。
特征
(图4-2-6)。
1、 1.RBC系统(1)原RBC:C圆形或椭圆
形,直径15-22um,C边缘有时可见基底宽的半 球状或瘤状突起,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核 仁1-5个,暗蓝色,界不清,常很快消失。胞 质量少,不透明深蓝色,有时核周围着色浅形 成淡染区,胞质内不含颗粒。
13
(2)早幼RBC: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1-20um, 核圆占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染色质开始凝成 小块,核仁消失,胞质量稍多,不透明深蓝色,有 时胞质着色较原RBC更深,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 周淡染区,不含颗粒。
第三节血细胞形态特征 (骨髓细胞学检查)
骨髓是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 生成唯一的场所,同时也产生淋巴细 胞和单核细胞。研究骨髓中血细胞数 量和质量的变化,对造血系统疾病的 诊断和防治都有重要意义。
1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1、确诊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这 类疾病具特征性细胞形态学改变,骨髓检查具 有决定性诊断意义。
7
8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
(二) 血C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 造血干C分化为各系祖C,进一步发育成
各系原始和幼稚C后,才能从形态上辨认,由 原始C经幼稚C到成熟C的发育成熟过程实际 上是连续性,其形态学变化有一定规律性,C 发育阶段的划分无 非是便于识别C的人为措 施。
14
(4)晚幼RBC: 圆形,直径7-12um, 核圆居中,占C1/2以上,
染色质凝成在大块或固缩成团,紫褐或紫黑色, 胞质量多,淡红色或极淡的灰紫色。
特征
(图4-2-6)。
1、 1.RBC系统(1)原RBC:C圆形或椭圆
形,直径15-22um,C边缘有时可见基底宽的半 球状或瘤状突起,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核 仁1-5个,暗蓝色,界不清,常很快消失。胞 质量少,不透明深蓝色,有时核周围着色浅形 成淡染区,胞质内不含颗粒。
13
(2)早幼RBC: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1-20um, 核圆占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染色质开始凝成 小块,核仁消失,胞质量稍多,不透明深蓝色,有 时胞质着色较原RBC更深,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 周淡染区,不含颗粒。
第三节血细胞形态特征 (骨髓细胞学检查)
骨髓是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 生成唯一的场所,同时也产生淋巴细 胞和单核细胞。研究骨髓中血细胞数 量和质量的变化,对造血系统疾病的 诊断和防治都有重要意义。
1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1、确诊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这 类疾病具特征性细胞形态学改变,骨髓检查具 有决定性诊断意义。
7
8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
(二) 血C发育过程中形态学演变的一般规律 造血干C分化为各系祖C,进一步发育成
各系原始和幼稚C后,才能从形态上辨认,由 原始C经幼稚C到成熟C的发育成熟过程实际 上是连续性,其形态学变化有一定规律性,C 发育阶段的划分无 非是便于识别C的人为措 施。
3骨髓细胞学检查(2)

3:Auer小体:红色细杆状物质, 仅在急非淋白血病中。
4:Phi小体:在急粒的原始或幼稚粒细胞中。
5:中毒颗粒:胞质中出现粗大的,大小不等的,分布不均的紫黑色或紫红色的颗粒。
见于严重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时。
红细胞
1:染色质小体: 即Howll-Jolly小体,紫红色,核的残留物,如巨幼贫和溶血贫。
3骨髓细胞学检查(2)
异常骨髓细胞形态变化
胞体
异常
A:巨幼红C(22--28um):巨幼红贫,红白血病,急性造血功能障碍。
B:小型原始红(10--12um):缺铁性贫血,感染。
C:巨大型原始粒: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小型原始粒:(8--12um):急粒。
形态
多形性,红细胞呈口形,球形,靶形,泪滴形
胞核异常
浆细胞:可见Russel小体:棒状小体,见于M3型(急性早幼粒)。
胞质着色异常:多色性RBC(溶血贫),高色素RBC(巨幼贫),低色素小RBC(缺铁贫)。
嗜碱性RBC(铅中毒)
胞质的颗粒异常:早幼粒的早幼粒明显增多,巨幼红的中、晚幼粒细胞减少。
核质发育不平衡:幼核老质、老核幼质。如:白血病,巨幼红贫血,缺铁贫。
1,一个核变多核:如各系统的白血病、严重贫血。
2,异常核分裂;正常血细胞核分裂数目占0.1%0--.5%。白血病或恶组病时多见异常核分裂。
胞质
内容物的
异常
中性粒
1:杜勒小体:也叫Dohle小体胞质毒性变化的嗜碱性区域(染天蓝色),呈圆形,云雾状。
是胞质局部发育和核浆发育不平衡的表显。
2:空泡:胞质中出现一个或多个空泡。见于严重感染,败血症。
2:变性珠蛋白小体:见于G6PD酶缺乏,不稳定Hb病时,化学物质中毒。
4:Phi小体:在急粒的原始或幼稚粒细胞中。
5:中毒颗粒:胞质中出现粗大的,大小不等的,分布不均的紫黑色或紫红色的颗粒。
见于严重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时。
红细胞
1:染色质小体: 即Howll-Jolly小体,紫红色,核的残留物,如巨幼贫和溶血贫。
3骨髓细胞学检查(2)
异常骨髓细胞形态变化
胞体
异常
A:巨幼红C(22--28um):巨幼红贫,红白血病,急性造血功能障碍。
B:小型原始红(10--12um):缺铁性贫血,感染。
C:巨大型原始粒: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小型原始粒:(8--12um):急粒。
形态
多形性,红细胞呈口形,球形,靶形,泪滴形
胞核异常
浆细胞:可见Russel小体:棒状小体,见于M3型(急性早幼粒)。
胞质着色异常:多色性RBC(溶血贫),高色素RBC(巨幼贫),低色素小RBC(缺铁贫)。
嗜碱性RBC(铅中毒)
胞质的颗粒异常:早幼粒的早幼粒明显增多,巨幼红的中、晚幼粒细胞减少。
核质发育不平衡:幼核老质、老核幼质。如:白血病,巨幼红贫血,缺铁贫。
1,一个核变多核:如各系统的白血病、严重贫血。
2,异常核分裂;正常血细胞核分裂数目占0.1%0--.5%。白血病或恶组病时多见异常核分裂。
胞质
内容物的
异常
中性粒
1:杜勒小体:也叫Dohle小体胞质毒性变化的嗜碱性区域(染天蓝色),呈圆形,云雾状。
是胞质局部发育和核浆发育不平衡的表显。
2:空泡:胞质中出现一个或多个空泡。见于严重感染,败血症。
2:变性珠蛋白小体:见于G6PD酶缺乏,不稳定Hb病时,化学物质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血沉明显增加等
2. 骨 检 的 适 应 症(2)
血液病的定期复查和疗效观察(如化
疗后) 其它检查 : 骨髓活检
细胞免疫学分型 染色体核型检查 感染病原体检查 骨髓细胞培养
3. 骨 检 的 禁 忌 症
严重出血的疾病(如血友病病人) 禁用
晚期妊娠的孕妇慎用
二、骨 髓 穿 刺 术(了解)
粒细胞系列
原粒 早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粒 分叶核粒
3.血细胞正常形态学特征
粒细胞系列 红细胞系列 单核细胞系列 巨核细胞系列 淋巴细胞系列 浆细胞系列
正 常 细 胞 形 态
观察内容:
1.大小、形态。
3.核:位置、大小、形态、染色质。
2.胞浆:量、着色、包含物。 4.核仁:大小、多少、清晰度。
1.骨 髓 细 胞 学 检 查 步 骤
瑞氏染色
显微镜观察
结果计算 、判断增生程度 填写报告单
登记
存档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增生程度
增生极度活 跃
增生明显活 跃
增生活跃
成熟红细 胞:有核
细胞 1:1
10:1
20:1
有核细胞均 数/高倍镜视
野
常见病例
>100 各类型白血病
50~100 20~50
各类型白血病、增生性贫 血、ITP
正 常 细 胞 形 态
观察内容:
1.大小、形态。
3.核:位置、大小、形态、染色质。
2.胞浆:量、着色、包含物。 4.核仁:大小、多少、清晰度。
胞体、胞核圆形
红细胞系列 胞浆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胞浆中无颗粒
粒细胞系列
胞体圆形 颗粒和胞核
有明显的变 化规律
胞体、胞核小
淋巴细胞系列 胞浆量少
以颗粒型和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为主
四、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 及形态特点
血细胞的生成 血细胞的发育规律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1.血 细 胞 的 生 成
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 原始细胞 幼稚细胞 成熟细胞
早幼C 中幼C 晚幼C
血细胞的生成图
原始C 幼稚C 成熟C
早幼 中幼 晚幼
粒C系列 原粒 红C系列 原红 单核C系列 原单 巨核C系列 原巨 淋巴C系列 原淋
观察细胞形态:分类计数同时观察细胞形态
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细胞、寄生虫等。
结果计算
各系、各期有核细胞的百分比 粒红比值:所有粒细胞百分比总和/
所有有核红细胞百分比总和
2.填写骨髓细胞学检查报告单
病人情况 本次骨穿号
涂片情况
各期细胞百分比 形态描述
诊断意见 检验日期
检验者签名
3. 正 常 骨 髓 象(1)
正常骨髓象、增生性贫血
增生减低
50:1
增生极度减 低
200:1
5~10 <5
再障、粒缺或粒细胞减少 症
再障
增 生 极 度 活 跃
增 生 明 显 活 跃
增 生 活 跃
增 生 减 低
增 生 极 度 减 低
油镜检查
有核细胞分类计数:200~ 500个细胞,按
细胞的不同系列和不同发育阶段分别计数,计 算各阶段细胞所占百分比。
增生程度:增生活跃 粒红比值:2 - 4:1 粒系: 0.50-0.60,以中性中幼粒以下为主 红系: 0.20, 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3. 正 常 骨 髓 象(2)
淋系: 0.20,为成熟淋巴细胞 单系: <0.04,为成熟单核细胞 浆细胞: <0.02,为成熟浆细胞 巨系 : 7-133个
骨穿刺取材的判断--失败
完全稀释:与血片完全一样 部分稀释:介于取材成功与完全稀释之间
骨髓涂片制备、染色佳的特点:
厚薄均匀、镜下细胞分散排列 头体尾分明 两边留有空隙 尾呈锯齿状,头部要留有约2cm的空间 染色清楚、没有沉渣
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检查步骤 填写报告单 正常骨髓象
骨髓穿刺步骤 骨髓穿刺注意事项 骨髓穿刺取材情况判断
1.骨 髓 穿 刺 术 步 骤
定位
常规消毒 无菌操作
铺孔巾
局麻
进骨穿针
抽骨髓液
骨髓涂片 骨髓活检
包扎
骨髓穿刺术部位选择
红髓丰富 浅表易定位 避开重要脏器
髂骨上棘、胸骨、胫骨
骨髓穿刺术 、活检针结构
2.骨髓穿刺术注意事项(1)
抽吸的骨髓液一般<0.2ml 取有黄色小粒的骨髓液涂片 骨髓涂片制备要好、要快 片上注明患者姓名
2.骨髓穿刺术注意事项(2)
初诊病人治疗前骨穿 初诊病人一定要送检血片 某些病人可干抽 骨髓申请单填写要规范、正确
3. 骨穿判断:取材的判断--成功
抽吸骨髓液时有特殊的疼痛感 抽出的骨髓液中有黄色小粒(骨髓小粒) 显微镜下有骨髓特有的细胞:
幼红、幼粒、巨核细胞、浆细胞等 骨髓杆/分叶、有核细胞数大于外周血
浆细胞系列
胞核圆形、偏位 胞浆丰富、深兰色、
核旁淡染区、泡沫浆
胞体、胞核较大且不规则
单核细胞系列 胞浆较丰富、灰兰色
胞核染色质疏松
骨髓细胞学检测
温州医科大学检验与生命科学学院 温医大附一院医学检验中心 王忠永
学习目的
什么情况下要做骨髓穿刺? 如何看懂骨髓检查报告单? 血细胞的发育有哪些一般规律
? 临床常用化学染色在哪些血液
系统疾病鉴别上具重要意义?
目的与要求
了解:血细胞的生成,正常骨髓象特点; 熟悉:常用血细胞细胞化学染色在不同
1. 骨 检 的 临 床 作 用
疾病诊断和辅助诊断 观察疗效
肯定性诊断 提示性诊断 符合性诊断 怀疑性诊断 形态学描述 稀释骨髓象
缓解 改善 退步 复发
2.骨 检 的 适 应 症(1)
不明原因外周血细胞计数或和分类异常 不明原因的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 黄疸、骨痛、骨质破坏、蛋白尿、肾功能异
原浆
早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粒C
早幼红 中幼红 晚幼红 红C
幼单
单核C
幼巨
成熟巨核C
幼淋
淋巴C
幼浆
浆C
血细胞生长发育图
2.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 的一般规律
胞体大小 胞浆量
染色性 颗粒 胞核大小 核仁 染色质 核形 圆形
大 少 深蓝 无 大 有 细致 椭圆形
肾形
小 多 浅、甚至淡红 有 小 无 粗糙、致密 杆状 分叶
血液系统疾病中的鉴别诊断意义,血细 胞的形态特点,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 和内容; 掌握:血细胞的发育一般规律,骨髓细 胞学检测临床应用。
教学主要内容
骨髓细胞学的临床应用、检测方 法和内容
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形态 特点
血细胞化学染色
一、骨 检 的 临 床 应 用
临床应用
适应症 禁忌症
2. 骨 检 的 适 应 症(2)
血液病的定期复查和疗效观察(如化
疗后) 其它检查 : 骨髓活检
细胞免疫学分型 染色体核型检查 感染病原体检查 骨髓细胞培养
3. 骨 检 的 禁 忌 症
严重出血的疾病(如血友病病人) 禁用
晚期妊娠的孕妇慎用
二、骨 髓 穿 刺 术(了解)
粒细胞系列
原粒 早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粒 分叶核粒
3.血细胞正常形态学特征
粒细胞系列 红细胞系列 单核细胞系列 巨核细胞系列 淋巴细胞系列 浆细胞系列
正 常 细 胞 形 态
观察内容:
1.大小、形态。
3.核:位置、大小、形态、染色质。
2.胞浆:量、着色、包含物。 4.核仁:大小、多少、清晰度。
1.骨 髓 细 胞 学 检 查 步 骤
瑞氏染色
显微镜观察
结果计算 、判断增生程度 填写报告单
登记
存档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
增生程度
增生极度活 跃
增生明显活 跃
增生活跃
成熟红细 胞:有核
细胞 1:1
10:1
20:1
有核细胞均 数/高倍镜视
野
常见病例
>100 各类型白血病
50~100 20~50
各类型白血病、增生性贫 血、ITP
正 常 细 胞 形 态
观察内容:
1.大小、形态。
3.核:位置、大小、形态、染色质。
2.胞浆:量、着色、包含物。 4.核仁:大小、多少、清晰度。
胞体、胞核圆形
红细胞系列 胞浆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胞浆中无颗粒
粒细胞系列
胞体圆形 颗粒和胞核
有明显的变 化规律
胞体、胞核小
淋巴细胞系列 胞浆量少
以颗粒型和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为主
四、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 及形态特点
血细胞的生成 血细胞的发育规律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1.血 细 胞 的 生 成
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 原始细胞 幼稚细胞 成熟细胞
早幼C 中幼C 晚幼C
血细胞的生成图
原始C 幼稚C 成熟C
早幼 中幼 晚幼
粒C系列 原粒 红C系列 原红 单核C系列 原单 巨核C系列 原巨 淋巴C系列 原淋
观察细胞形态:分类计数同时观察细胞形态
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细胞、寄生虫等。
结果计算
各系、各期有核细胞的百分比 粒红比值:所有粒细胞百分比总和/
所有有核红细胞百分比总和
2.填写骨髓细胞学检查报告单
病人情况 本次骨穿号
涂片情况
各期细胞百分比 形态描述
诊断意见 检验日期
检验者签名
3. 正 常 骨 髓 象(1)
正常骨髓象、增生性贫血
增生减低
50:1
增生极度减 低
200:1
5~10 <5
再障、粒缺或粒细胞减少 症
再障
增 生 极 度 活 跃
增 生 明 显 活 跃
增 生 活 跃
增 生 减 低
增 生 极 度 减 低
油镜检查
有核细胞分类计数:200~ 500个细胞,按
细胞的不同系列和不同发育阶段分别计数,计 算各阶段细胞所占百分比。
增生程度:增生活跃 粒红比值:2 - 4:1 粒系: 0.50-0.60,以中性中幼粒以下为主 红系: 0.20, 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
3. 正 常 骨 髓 象(2)
淋系: 0.20,为成熟淋巴细胞 单系: <0.04,为成熟单核细胞 浆细胞: <0.02,为成熟浆细胞 巨系 : 7-133个
骨穿刺取材的判断--失败
完全稀释:与血片完全一样 部分稀释:介于取材成功与完全稀释之间
骨髓涂片制备、染色佳的特点:
厚薄均匀、镜下细胞分散排列 头体尾分明 两边留有空隙 尾呈锯齿状,头部要留有约2cm的空间 染色清楚、没有沉渣
三、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骨髓检查步骤 填写报告单 正常骨髓象
骨髓穿刺步骤 骨髓穿刺注意事项 骨髓穿刺取材情况判断
1.骨 髓 穿 刺 术 步 骤
定位
常规消毒 无菌操作
铺孔巾
局麻
进骨穿针
抽骨髓液
骨髓涂片 骨髓活检
包扎
骨髓穿刺术部位选择
红髓丰富 浅表易定位 避开重要脏器
髂骨上棘、胸骨、胫骨
骨髓穿刺术 、活检针结构
2.骨髓穿刺术注意事项(1)
抽吸的骨髓液一般<0.2ml 取有黄色小粒的骨髓液涂片 骨髓涂片制备要好、要快 片上注明患者姓名
2.骨髓穿刺术注意事项(2)
初诊病人治疗前骨穿 初诊病人一定要送检血片 某些病人可干抽 骨髓申请单填写要规范、正确
3. 骨穿判断:取材的判断--成功
抽吸骨髓液时有特殊的疼痛感 抽出的骨髓液中有黄色小粒(骨髓小粒) 显微镜下有骨髓特有的细胞:
幼红、幼粒、巨核细胞、浆细胞等 骨髓杆/分叶、有核细胞数大于外周血
浆细胞系列
胞核圆形、偏位 胞浆丰富、深兰色、
核旁淡染区、泡沫浆
胞体、胞核较大且不规则
单核细胞系列 胞浆较丰富、灰兰色
胞核染色质疏松
骨髓细胞学检测
温州医科大学检验与生命科学学院 温医大附一院医学检验中心 王忠永
学习目的
什么情况下要做骨髓穿刺? 如何看懂骨髓检查报告单? 血细胞的发育有哪些一般规律
? 临床常用化学染色在哪些血液
系统疾病鉴别上具重要意义?
目的与要求
了解:血细胞的生成,正常骨髓象特点; 熟悉:常用血细胞细胞化学染色在不同
1. 骨 检 的 临 床 作 用
疾病诊断和辅助诊断 观察疗效
肯定性诊断 提示性诊断 符合性诊断 怀疑性诊断 形态学描述 稀释骨髓象
缓解 改善 退步 复发
2.骨 检 的 适 应 症(1)
不明原因外周血细胞计数或和分类异常 不明原因的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 黄疸、骨痛、骨质破坏、蛋白尿、肾功能异
原浆
早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粒C
早幼红 中幼红 晚幼红 红C
幼单
单核C
幼巨
成熟巨核C
幼淋
淋巴C
幼浆
浆C
血细胞生长发育图
2.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 的一般规律
胞体大小 胞浆量
染色性 颗粒 胞核大小 核仁 染色质 核形 圆形
大 少 深蓝 无 大 有 细致 椭圆形
肾形
小 多 浅、甚至淡红 有 小 无 粗糙、致密 杆状 分叶
血液系统疾病中的鉴别诊断意义,血细 胞的形态特点,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 和内容; 掌握:血细胞的发育一般规律,骨髓细 胞学检测临床应用。
教学主要内容
骨髓细胞学的临床应用、检测方 法和内容
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形态 特点
血细胞化学染色
一、骨 检 的 临 床 应 用
临床应用
适应症 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