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与职业有关

乳腺癌与职业有关

乳腺癌与职业有关

欧洲科研人员对大部分职业妇女的调查发现,有些职业会增加妇女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在1970年就业的妇女中,药剂师、老师、系统分析师、程序编制员、电话接线员、电台播音员、电报接收发送员、理发师、美容师与金属喷镀人员中,得乳腺癌的风险比其他职业女性增加20%。在1960-1970年工作的妇女中,医生、宗教专职人员、社会福利人员、银行出纳员、成本会计师、财产评估人员与办公室接线员患乳腺癌风险也较普通妇女上升。从事金属喷镀与涂层的妇女,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会激增两倍。系统分析师与程序编制者得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65%。科研人员还对1971至1989年之间参加工作的一百万名瑞典妇女进行追踪研究。生活在南部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妇女,乳腺癌的发生率高于生活在北部地区与农村地区的妇女。平时接触较多放射性射线的医生可能影响乳腺健康,会增加癌证发生风险。系统分析师、程序编制员、电话接线员等人接触电磁场的机会多,也会增加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但只要这些妇女经常锻炼,就会大大降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当然这些妇女也应增加检查身体的次数。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癌症报告:乳腺癌为宫颈癌的三倍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癌症报告:乳腺癌为宫颈癌的三倍 导读:中国最新癌症报告发布,报告显示,我国恶性肿瘤负担日益加重,城乡差异较大,其中乳腺癌依然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为女性癌症发病首位,并且由于地区分布不均衡,导致乳腺癌防控形势严峻,防治难度巨大。 恶性肿瘤(癌症)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中乳腺癌为女性癌症之首。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女性乳腺癌恶性肿瘤死亡占女性居民全部死因的17.1%,且近十几年来乳腺癌的发病死亡均呈持续上升态势。扩大乳腺癌的筛查及早诊早治覆盖面,为降低我国乳腺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发病率为宫颈癌的三倍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中国最新癌症报告显示,女性发病首位为乳腺癌,每年发病约为30.4万,其他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子宫癌、甲状腺癌和胃癌等,目前基层医院最为重视的宫颈癌甚至都排不上前五。 数据显示,乳腺癌占女性癌症发病率的17.10%,而宫颈癌为6.24%,乳腺癌发病率将近是宫颈癌的三倍。

大城市女性乳腺癌风险最高 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城市地区发病率约为农村地区的2倍。 报告表明,城市地区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和肝癌等,农村地区主要高发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等。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前10位恶性肿瘤发病分别占城乡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4.80%和79.50%。 其中乳腺癌在农村与城市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表现在城市乳腺癌发病率高于农村,而农村乳腺癌死亡率高于城市。 这可能与城乡生活差异有关,农村地区相较城市生活节奏慢,工作压力小,因此乳腺癌发病率较少,但由于农村医疗条件差、诊治水平低、居民健康意识不足,导致乳腺癌生存率相对偏低。与之相反的是,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强度大,乳腺癌发病率高。但城市医疗条件好,相比农村,城市对癌症的科普比较全面深入,因此死亡率低。 与其谈癌色变,不如及早预防 据国家癌症中心专家介绍,癌症有三分之一可以预防,三分之一可以治愈,三分之一可以缓解,只要有针对性的检测,个性化疗养保健,

乳腺癌数据调查

中国 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 2018年3月23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中国女性乳腺癌的最新数据,估计了2014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由于收集和统计工作的存在,一般数据会滞后3年)。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16.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 其中,城市地区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18.46万,农村地区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9.43万。

中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并且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癌症负担在不断增加。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占据新诊断乳腺癌病例的12.2%,占据乳腺癌死亡的9.6%。 女性乳腺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约27.89万例,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16.51%,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 近年来多数欧美乳腺癌的死亡率均有下降趋势,主要归功于乳腺癌的检查和管理发生了重大改变。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对乳腺癌进行大规模钼靶筛查。

但是我国乳腺癌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筛查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在2008年之前并无全国范围内的乳腺癌筛查项目。 全球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ACS)的数据,乳腺癌占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25%。亚洲因乳腺癌死亡的患者数占全球的44%。(2017年) 最近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仍在持续、稳定的上升。乳腺癌现在已成为导致发展中国家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一大病种。由于治疗技术先进,西方发达国家乳腺癌的死亡率要小于发展中国家。 虽然发展中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死亡率却较发达国家高出很多。这可能与确诊较晚有直接关系。 乳腺癌患病率 亚洲 人口占比:59% 新发乳腺癌占比: 39% 乳腺癌死亡占比: 44% 非洲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四综述四 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薛静 王浩 DOI:10.3877/cma.j.issn.1674-0807.2018.01.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项目(81602713)作者单位:750004银川,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系 【摘要】 免疫治疗是继手术二放射治疗二化疗二内分泌治疗等之后的乳腺癌重要治疗手段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免疫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三笔者简述了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靶点的治疗性疫苗,如免疫检查点相关疫苗二特异性抗原疫苗二细胞疫苗二病毒载体疫苗和双特异性抗体疫苗等,同时,还介绍了近年来针对乳腺癌的预防性疫苗,这将有利于临床医师进一步了解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三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免疫疗法; 疫苗 【中图法分类号】 R737.9 【文献标志码】 A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占女性恶性肿瘤的25%和15%[1]三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免疫治疗成为了继传统放射治疗二化疗二手术等治疗之后的又一重要的乳腺癌治疗方法三笔者针对乳腺癌治疗相关靶点的治疗性疫苗和预防性疫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三 一二治疗性乳腺癌疫苗 治疗性乳腺癌疫苗是一类通过消除患者体内免疫耐受,重建或增强免疫应答,起着治疗作用的新型疫苗三它是在使用常规手术二放射治疗二化疗以及新型生物治疗如单克隆抗体药物等的基础上,通过调动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清除残存的零星癌细胞,防止肿瘤的复发,以便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三笔者总结的相关治疗性乳腺癌疫苗临床试验见表1[2?29]三 (一)免疫检查点相关疫苗 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抗原激活T 淋巴细胞的过程受多个受体二配体的相互作用,因此,这些受体或配体在肿瘤的发生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目前,乳腺癌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二细胞毒T 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等相关免疫靶点三 https://www.360docs.net/doc/3a290284.html,G?3 LAG?3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其分子质量为 70000,位于12号染色体上[30]三它主要表达于活化的NK 细胞二T 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表面,能够抑制T 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并在调节性T 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Tregs)发挥抑制作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8]三重组可溶性LAG?3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recombinant soluble LAG?3immunoglobulin fusion protein,IMP321)与主要 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Ⅱ分子有很高的亲和力,能够引起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和记忆性T 细胞活化三已有研究在3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评估了IMP321的疗效,患者接受每2周1次IMP321,每周1次80mg/m 2紫杉醇皮下注射,连续治疗6个疗程三结果表明:患者6个月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达90%,并且,APC 数量二自然杀伤细胞与CD8+效应T 细胞的比例呈持续性增加,且未见与IMP321相关的不良反应[2]三而之前已有实验证明,抗LAG?3联合抗PD?1治疗具有协同效应,并且能够防止T 细胞耗竭和无能[31]三 2.CTLA?4 CTLA?4是一种免疫检查点受体,它既能在活化的CD8+ 效应T 细胞中表达,也能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三并且,其能与T 细胞共刺激受体CD28竞争结合其配体CD80或CD86,抑制T 淋巴细胞活化,进而阻断CTLA?4,消除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外周免疫耐受和解除对T 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活性[32]三目前,临床上有2种用于抑制CTLA?4的单克隆抗体三一种是ipilimumab,多项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其能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故美国FDA 已批准ipilimumab 用于未经治疗和难治性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33?34],而另外一种单克隆抗体tremelimumab 已经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试验中[35]三研究者在26例转移性激素敏感型乳腺癌中评估了tremelimumab 的临床疗效三这些患者每28d 或90d,接受3~10mg /kg 的tremelimumab 治疗,同时每天给予25mg 依西美坦治疗,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46%)二瘙痒(42%)二便秘(23%)和疲劳(23%)三其中5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腹泻,还有1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转氨酶升高,并且,患者接受tremelimumab 联合依西美坦治疗,每90d 的最大耐受量(maximum tolerated dose,MTD)为6mg /kg三在接受MTD 治疗的13例患者中,无一例出现3二4级治疗相关性腹泻,其最佳客观反应率(objective response 四 34四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8年2月第12卷第1期Chin J Breast Dis(Electronic Edition),February 2018,Vol.12,No.1

中国乳腺癌现状

本篇文章综述了目前中国乳腺癌的现状,于2014 年 6 月15 日由Fan Lei 等发表在Lancet Oncol 上。 在中国,癌症的健康负担逐年增长,每年超过160 万人诊断为癌症,120 万因癌症而死亡。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乳腺癌也成为了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数量和死亡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 和%。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率”逐步增加,主要归因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这篇综述,我们将概述中国目前控制乳腺癌的措施,着重从流行病学和社会经济学方面强调差异,并发现不同人群治疗机会的差距。我们将描述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学差异,以及人口学在国内各个地理行政区域和经济区域中的差异。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差异包括:乳腺癌发病年龄更早;独特的独生子女政策;乳腺癌筛查普及率和接受程度较低;由于延误诊断,致使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多;资源不足;民众缺乏乳腺癌的知识。最后,我们将推荐一些有利于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健康结局的关键措施。 1. 前言 中国人口数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中国还是全世界最大的中低收入国家(来自世界银行数据)。由于近些年城镇化每年以% 的速率快速推进,中国已有47% 人口住在城市,随之而来的疾病负担重心已从传染性疾病转为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癌症,特别是乳腺癌)。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经济差异,中国还存在大量的区域差异,这些差异造成欠发达地区财政吃紧,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服务人员短缺。 图 1. 每1000 人占有的医疗技术人员(数据来自2011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虽然目前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但是从90 年代以来,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增长速度是全球的两倍多,城市地区尤为显著。目前,乳腺癌是中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癌症死亡原因位居第六。截至2008 年,中国总计169452 例新发侵润性乳腺癌,44908 例死于乳腺癌,分别占到全世界的% 和%。中国乳腺癌全年检出人数是欧洲(2008 年共 计332000 例,总人口四亿九千八百万)的一半,与美国(2008 年共计182000例,总人口三亿零四百万)基本相当。如果这一趋势保持不变,到2021 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250 万,发病率将从不到60 例/10 万女性(年龄在55 岁到69 岁之间)增加到超过100 例/10 万女性。 在中国,平均每例新发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总费用为1216 美元,在172 个国家中排名第103 位。 图 2. 平均每位乳腺癌患者的花费(数据来自2009 年经济学人智库) 中国的医疗服务费用(包括手术和护理)相对其他国家较低。例如,在上海,乳房切除术的费用为2200 元(360 美元),中国医生长期以来收入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另一个花费较低的原因是新型抗癌专利药获得途径少。在富裕的沿海城市,乳腺癌患者的平均花费

妇女两癌筛查工作总结..

北街社区“妇女两癌筛查”工作总结 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关心女性,“妇女两癌筛”是2014年政府惠民工程十件实事之一。为提高广大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两癌”死亡率,提高广大妇女健康水平,我中心按照西峰区卫生局、西峰区妇幼站的安排,经过精心部署,细化目标,及时制定了《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两癌筛查实施方案》。按照方案中心决定从5月中旬正式启动了“妇女两癌”筛查工作,9月30日圆满完成了目标人群的筛查工作,全辖区目标人群5200,实际普查人数4397,普查率为84.58%,发现可疑宫颈癌为359,乳腺癌为173人。其中,城市居民为2959人,普查率为79.97%,发现可疑宫颈癌224人,乳腺癌为93人。农村居民1438人,普查率为95.9%,发现可疑宫颈癌135人,乳腺癌为80人。实现了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的目标,促进了妇女身心健康,受到了社会好评,现在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及时成立了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两癌”筛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妇女“两癌”筛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制定实施方案和规则计划。成立项目办公室,负责全辖区妇女“两癌”筛查工作的日常事物,对筛查工作实施监督,

定期通报进展情况。与西街办事处、北街办事处协调组织,积极做好目标人群妇女“两癌”筛查工作。 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两癌”筛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田占雍中心主任 副组长:朱朝霞中心分管副主任 郭含旭中心分管业务副主任 成员:王亚玲中心妇产科主治医师 刘娅宏中心妇幼专干 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两癌”筛查工作技术指导小组:组长:田占雍中心主任 副组长:郭含旭中心分管业务副主任 王亚玲中心妇产科主治医师 刘娅宏:中心妇幼专干 成员:包玲芳中心检验工作人员 郑静中心妇幼专干 方湘洁中心妇幼专干 领导小组下设技术指导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心二楼妇幼保健科室、由王亚玲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整个项目的综合管理工作,刘娅宏任副主任,具体衔接和信息统计上报工作。 及时召开了“两癌”免费筛查启动大会,会议明确各有关科室的具体职责,明确规定免费检查的形式、对象、时间安排及措施保障等。

乳腺癌25个风险因素

专家总结乳腺癌的25个风险因素 每位女性都想知道怎样做才能将降低乳腺癌风险。一些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息息相关--作为一名女性,例如你的年龄,你的基因是无法改变的。其他的因素--超重,缺乏锻炼,吸烟,吃不健康的食物--可以通过选择来改变。通过选择最健康的生活方式,你可以让你自己更有力量,将乳腺癌的风险降到最低。 以下是乳腺癌的风险因素及如何降低风险: 确定的风险 一、作为一个女人 作为女人是乳腺癌发生的最危险因素,据美国统计,今年浸润性乳腺癌的新增病例有大约 190,000例,非侵袭性乳腺癌患者 60,000 例。 二、年龄 与其他疾病一样,当你年龄增加的时候你患乳腺癌的风险就将增大,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在55岁以上的妇女身上。 三、家庭因素 近亲中如果有诊断出乳腺癌的患者,风险会增高。如果你的直系女性家属(妈妈、姐妹、女儿)被诊断为乳腺癌,你的风险将会加倍。 四、基因 将近5%~10%的乳腺癌患者被认为是由父母的异常基因遗传给孩子造成的。 五、乳腺癌的个人史 如果你已经被诊断为乳腺癌,你将有3~4倍的风险在另一个乳房或者同一乳房的不同部分出现新的病灶。这种风险有别于原癌复发的风险。 六、30岁之前受到面部或胸部的辐射 如果因为治疗另一种胸部肿瘤而接受放疗(不是乳腺癌),如霍奇金病或非霍奇金淋巴瘤,将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如果你在青春期用辐射疗法治疗痤疮,也将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七、某些乳房变化 如果你被诊断患有某些良性胸部瘤,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有几种类型的乳腺良性病变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八、种族 白人妇女比非洲裔美国人、拉美和亚裔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高。其中非洲裔美国女性在年轻的时候更有可能发展为更具侵略性、更恶性的乳腺癌。 九、超重 超重和肥胖的妇女与保持健康体重的女性相比,患乳腺癌的风险较高,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超重也使乳腺癌患者复发的风险大大增加。 十、怀孕史 没有足月妊娠或在30之后生育第一胎的的女性比在30岁之前生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 十一、母乳喂养史 母乳喂养可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尤其是母乳喂养超过一年。 十二、月经史 在12岁之前来月经和55岁之后进入更年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 十三、使用激素替代疗法 正在接受或曾经接受过HRT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高。 十四、饮酒 研究一致表明,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如啤酒、葡萄酒和白酒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十五、致密性乳房 研究显示致密性乳房将使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6倍,并且增加诊断难度。 十六、缺乏锻炼 研究显示,每周4~7小时的锻炼可有效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 十七、吸烟

宫颈癌诊治指南

宫颈癌诊治指南 一、流行病学 宫颈癌是全球妇女中仅次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第3个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仅次于乳腺癌居第2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 2008年全球估计新发宫颈癌病例52.98万,死亡病例25.51万人,其中85%新发病例在发展中国家(Jemal,2011)。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开展,发达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下降。宫颈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宫颈癌分布主要在中部地区,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全国高发区有江西铜鼓,湖北五峰,陕西略阳。 粗略估算欧盟国家妇女每年宫颈癌发病率13.2/100000,而病死率为5.9/100000。每年世界范围内的宫颈癌新增病例近500000,死亡274000。宫颈癌是造成妇女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通常在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妇女的筛查和治疗较困难,所以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病死率是发达国家的10倍,而且每年新发病例的80%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即使数据是从参加筛査的患者得到的,但大多数欧盟国家的筛查能力还是很令人满意的,各种筛查项目的覆盖率从10%~79%不等,均小于80%。 1.2 危险因素 近来有证据表明:初次性生活过早和早年分娩都是发展中国家妇女发生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与宫颈癌相关的其它高危因素有:1. 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2. 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3. 性传播疾病导致的宫颈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 4. 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 5. 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 6. 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 7. 其它病毒感染:疱疹病毒II型(HSV-II)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 1.3 发病原因 通过性传播的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实际上是所有宫颈癌的发病原因。HPV16和HPV18是最常见的致癌类型。除了传统的巴氏涂片和HPV-DNA检测的筛查技术,现在可通过HPV疫苗来进行初级预防。疫苗的高效性可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生,保护70%的新发病例。但是,疫苗的费用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进一步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病死率的差距。 二、症状

乳腺癌的诊断现状及最新进展

乳腺癌的诊断现状及最新进展 作者:王希龙, 邱文秀, 贾中明, 韩勇, 张国强, 董新军 作者单位:王希龙,贾中明,韩勇,张国强(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 邱文秀(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无棣医院手术室), 董新军(2566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甲状腺肿瘤科) 刊名: 中国综合临床 英文刊名:Clinical Medicine of China 年,卷(期):2012,28(8) 被引用次数:6次 参考文献(14条) 1.唐中华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期刊论文]-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7(06) 2.李金锋;徐光炜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期刊论文]-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5(06) 3.杜勇;沈天真;陈克敏乳腺癌的影像学检测[期刊论文]-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4(03) 4.张超;蒋宏传舒怡乳腺诊断仪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19) 5.程天军;赵辉彩超联合钼靶对隐匿性乳腺癌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期刊论文]-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0(16) 6.Cosgrove DO;Kedar RP;Bamber JC Breast diseases:color Doppler US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1993(01) 7.王玉兰;邱玉军;孙丽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价值[期刊论文]-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9(18) 8.Jonsson H;Larsson LG;Lenner P Detection of breast cancer with mammography in the first screening round in relation to expected incidenc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外文期刊] 2003(01) 9.Sehgal CM;Arger PH;Rowling SE Quantitative vascularity of breast nasses by Doppler imaging:regional variations and diagnostic implications 2000(07) 10.Tozaki M;Toi M;Miyamoto Y Power Doppler sonography of breast masses:correlation of Doppler spectral parameters with tumor angiogenesis and histologic growth pattern 2000(09) 11.Buadu LD;Murakami J;Murayama S Colour Doppler sonography of breast masses:a multiparameter analysis 1997(12) 12.Stavros AT;Thickman D;Rapp CL Solid breast nodules:use of sonograph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lesions[外文期刊] 1995(01) 13.Bassett LW Mammographic analysis of calcifications 1992(01) 14.荣雪余;姜玉新超声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作用[外文期刊] 2000(05) 引证文献(6条) 1.宋树玺.朴瑛.刘兆喆.丁震宇.韩雅玲.谢晓冬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三方调查可行性研究[期刊论文]-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3) 2.姚永洪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及Ki67的表达[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13(6) 3.钱秀珍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期刊论文]-中国综合临床 2013(12) 4.蒋学英乳腺疑难肿块超声图像特征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期刊论文]-海南医学 2013(24) 5.蒋晓春乳腺超声图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在乳腺检查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药 2013(8) 6.刘俊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56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2(12)

乳腺癌与宫颈癌

乳腺癌与宫颈癌 早期症状 1、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虽然在乳房部尚未能够触摸到明确的肿块,但常有局部不适感,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有时会感到一侧乳房轻度疼痛不适,或一侧肩背部发沉、酸胀不适,甚至牵及该侧的上臂。 2、早期乳房内可触及蚕豆大小的肿块,较硬,可活动。一般无明显疼痛,少数有阵发性隐痛、钝痛或刺痛。 3、乳腺外形改变:可见肿块处皮肤隆起,有的局部皮肤呈橘皮状, 甚至水肿、变色、湿疹样改变等。 4、乳头近中央伴有乳头回缩。乳房皮肤有轻度的凹陷(医学上叫做“酒窝症”),乳头糜烂、乳头不对称,或乳房的皮肤有增厚变粗、毛孔增大现象(医学上叫做“橘皮症”)。 5、乳头溢液:对溢液呈血性、浆液血性时应特别注意作进一步检查。 6、区域淋巴结肿大,以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最多见。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已属晚期。⑴ 晚期症状 1.乳腺癌发生的部位:乳腺以乳头为中心,做一十字交叉,可将乳腺分为内上,外上,内下,外下及中央(乳晕部)5个区。而乳腺癌以外上多见,其次是内上。内下、外下较少见。 2.乳腺肿块症状数目:乳腺癌以单侧乳腺的单发肿块为多见,单侧多发肿块及原发双侧乳腺癌临床上并不多见。但随着肿瘤防治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一侧乳腺癌术后,对侧乳腺发生第二个

原发癌肿的机会将增多 3.乳腺肿块形态和边界:乳腺癌的晚期症状有的可呈扁平状,表面 不光滑,有结节感。但需注意的是,肿块越小,上述症状越不明显, 而且少数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可因浸润较轻,呈膨胀性生长,表现为光滑、活动、边界清楚,与良性肿瘤不易区别。 4.腋淋巴结肿大:作为乳腺癌首发症状少见(除非隐匿型乳腺癌)。大多提示乳腺癌病程进展,需排除上肢、肩背、胸部其他恶性肿瘤转移所致。病理检查可助确诊。 5.乳腺癌硬度:乳腺癌肿块质地较硬,但富于细胞的髓样癌可稍软,个别也可呈囊性,如囊性乳头状癌。少数肿块周围,有较多脂肪组织包裹触诊时有柔韧感。 自我检查 1、从正面、侧面等各个角度,观察皮肤是否有溃烂或凹陷,乳头是 否有分泌物等。 2、将双手举起,观察乳房是否有凹陷。并从正面、侧面等各个角度观察乳房的形状。 3、除了自转和公转法之外,也可以采用水平的方向,从乳房的外侧向内进行抚摸检查。 4、用拇指、小指之外的三根手指头,大范围地抚摸乳房。可以将乳房视为太阳,手指以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式活动。 5、将右手放下,左手伸入腋下,看看是否摸得到淋巴结。抓住乳头,检查是否有分泌物。

乳腺癌介绍

乳腺癌介绍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仍在逐年增加,在美国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占26%, 而占死亡率的18%。国内统计,上海市区1972~1974年发病数1683人,1978~1980年发病数1 879人,由占女性癌症的第4位升至第3位。1982~1 984年发病数2 360人,上升为第2位,预计到2000年将升至首位。l 972~1974年死亡人数647人,1980年为857人,由第6位上升至第5位。天津市女性乳腺癌l 980年的发病率为17.5/l0万,至1989年为23.5/10万,由第4位上升为第2位。北京市1 991年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为7.8/10万,占全部癌症死亡率的第6位。资料显示中国大城市的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明显增加。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①乳房肿块:一般多为单发,质地较硬,增大较快,可活动,如侵及胸肌或胸壁则活动性差或固定。并记录肿块部位,在乳头外侧、内侧或在中线上。乳腺肿块常为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为了早期发现,应强调定期作自我检查。②皮肤桔皮样改变和乳头内陷,为癌侵及皮肤和乳头的表现。③乳头溢液:可为血性或浆液性,此时可涂片作细胞学检查。④区域淋巴结转移:常见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硬、活动、融合或固定。⑤血行转移:多见于肺、肝、骨和脑转移,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⑥炎性乳腺癌:表现为乳房皮肤呈炎症改变,可由局部扩大到全乳房,皮肤颜色由浅红色到深红色,同时伴有皮肤水肿,皮肤增厚,表面温度升高。 乳腺癌的临床严重征象:肿瘤和胸壁固定、腋窝淋巴结固定、乳房皮肤水肿、皮肤溃疡、腋窝淋巴结>2.5cm。 诊断检查方法①乳腺x线照片:可见密度增高、边缘不规则的肿块阴影.有时中心可见钙化。②乳腺B超:可见形状不规则的低回声区。③乳头分泌物细胞学检查。④肿块穿刺:常用细针抽吸作细胞学涂片检查。并可做乳腺x线或B超立体定位检查来确定肿物位置,然后进行肿物穿刺或切除,对小肿物诊断有帮助。⑤病理检查:当疑为乳腺癌时,宜先作肿物整块切除,作冰冻切片,立等结果,确诊后接着作扩大手术。病理检查应包括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分组检查10个以上及脉管、淋巴结内有无癌性。⑥激素受体检查:通常检查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以便指导临床选择内分泌佶疗。⑦肿瘤标记物检查:CA15-3、CA242和CEA增高与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⑧PCR 法癌基因诊断检查:K19和Muc1等检查与乳腺癌相关性较好,此法可检测出存在体内的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指对于未发现远处转移的初治乳腺癌患者,在计划中的 手术治疗或手术加放疗的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系统性化疗[1-2]。新辅助化疗 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随着各类临床 试验和新的治疗理念不断涌现,其治疗模式也从曾经单一的化疗,转变为当前 基于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随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充实,各种治疗理念和临床 实践的差异也越发明显,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新辅助治疗适应证,优化患者 的治疗策略并改善治疗结局仍存在争议。结合最新的研究数据和理念,中国乳 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组就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HER2联合化疗中,新辅助治疗目的及适应证、手术治疗规范、新辅助治疗前后的评估规范以及新辅助治疗方 案和策略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争议内容,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讨,联合发布《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旨在更好地指导中国临床 医师进行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 1、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和适应证 专家组首先明确了在当前临床实践过程中,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应该从实际的临 床需求出发,以治疗的目的为导向,主要包括:① 将不可手术的乳腺癌降期为可手术乳腺癌;② 将不可保乳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乳的乳腺癌;③ 获得体内 药物敏感性的相关信息,从而指导后续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对于美国国立 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中提及的新辅助治疗潜在目的还包括将不可保腋窝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腋窝,中国专 家对此持审慎态度,认为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前哨淋巴结评估假阴性率高、长 期安全性数据不足等风险,并不常规推荐将对已经证实转移的区域淋巴结进行 降期保腋窝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目的[3-4]。 当前在不同的指南和共识中对于新辅助治疗适应证的描述存在较大的差异[1-2,5-6],在明确新辅助治疗目的的基础上,绝大多数专家认同在临床实践中应 以上述3点治疗目的为导向行新辅助治疗,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并非所有需要行 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都推荐行新辅助化疗。 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专家组就不同肿瘤负荷以及乳腺癌亚型的患者是 否优选新辅助治疗进行了逐一讨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淋巴结状态、分子分 型等)的情况下,当肿瘤负荷较大时,中国专家更倾向于推荐优选新辅助治疗,83%的专家推荐浸润性病灶大于5 cm的乳腺癌患者优选新辅助治疗,而其他单 一病理学因素(如肿块大于3 cm或淋巴结阳性)并不能作为优选新辅助治疗的依据。 多数专家(63%)认可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是预后替代的研究终点,对患者采用预期pCR率高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7-8]。在新辅助后辅助治疗方面,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 试验提出,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患者,如未达到pCR,可通过强化辅助治疗来改善预后[9-10]。在临床实践中,能否基于这两项临床试验的结果而对所有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推荐新辅助治疗尚存在争议。专家组强调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试验是辅助阶段临床试验,仅提示针对新辅助治疗后未达到pCR的患者可采用辅助阶段强化治疗的策略,

[知识]乳腺癌和宫颈癌

乳腺癌 根据WHO的统计,每年全球新发乳腺癌病例超过一百万,欧美发达国家平均不到十个女性就有一人患乳腺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越来越高。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是以平均每年15%的速度在增长,超过全球增长速度的一倍,尤其在一些大城市,乳腺癌已经成为女性恶心肿瘤发病率的首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发布《中国乳腺癌防治现况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城市地区尤为显著。京沪两地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分别达到万分之四点五和万分之五点四九,十年间上升了23%和31%。 据介绍,乳腺癌作为威胁妇女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人员对我国13个有统计资料的城市地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998年至2002年,城市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的前三位,7个城市的乳腺癌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在4个城市中乳腺癌占第2位,其中北京、上海两地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已接近西方乳腺癌高发国家的水平。 一项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南京开展的调查显示,公众对乳腺癌的防范意识尚需加强,对引发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和自我检测方法不太清楚。调查中,仅48%的被调查者能正确说出1~2个的乳腺癌高危因素。

1995~2004年哈尔滨市区宫颈癌上升了50%,乳腺癌上升11.96%。[哈尔滨市区居民10年恶性肿瘤死亡及减寿分析] 2011年10月11日,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发布了《1995-2010北京市恶性肿瘤发病报告》。北京市户籍人口中,平均每4位死亡者中,就有1位死于恶性肿瘤。常见肿瘤中,肺癌和乳腺癌分别居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之首。2000-2009年,乳腺癌发病率从29.99/10万上升至2009年的68.37/10万,增长127.98%。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从35岁开始逐年增高,在45-75岁组间,逐渐成为平台期 乳腺癌已成为治疗技术取得最多进展的疾病之一。“筛查是狙击乳腺癌的第一道关卡。手术、内科治疗、放疗、靶向治疗的‘携手作战’,不仅让早期乳腺癌治愈率达90%以上,也让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照样能活得长。 上海普陀区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趋势

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

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 文章目录*一、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二、乳腺癌如何预防*三、乳腺癌食疗方 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1、乳腺癌发生的年龄段 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多发于 45-50岁的女性,但别以为乳腺癌只是中老年妇女才会得的病,调查显示,乳腺癌患者中70%是40岁以下的女性。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40~60岁的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提前近10年,少数未婚女性也未能幸免;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中,早期发现的病例数不足20%。 2、乳腺癌临床表现 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

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乳腺癌怎么检查 在乳腺门诊,医生了解了病史后首先会进行体检,检查双侧 乳腺;还会结合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照相)、彩超,必要时也可进行乳腺磁共振检查(MRI)。乳腺X线摄影是近年来国际上推荐的乳腺癌筛查中的主要方法,可以发现临床查体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通常用于40岁以上的妇女。 乳腺癌如何预防预防乳腺癌应该远离烟酒 众所周知,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能够引起多种癌变,所以也会导致乳腺癌的发生。饮酒不仅仅会影响到肝功能,还会影响到脑垂体催乳素的分泌,催乳素与乳腺癌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 想要避免乳腺癌的发生,一定要远离烟酒。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饮食是引起乳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长期的食用高脂肪、腌制、烟熏、烧烤类的食物,就容易导致乳腺癌的发生,因为经常食用这些食物会导致肥胖,导致体内的激素分泌过多,甚至 是这些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能够促进癌细胞生长的东西,所以想要远离乳腺癌就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要经常食用这些垃圾食品。 保持适量的运动

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

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泰州市区妇女“两癌”检查项目技术方便,认真做好辖区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的筛查工作,特别是辖区内居民、村民妇女的健康与生命构成了严重威胁。对宫颈癌、乳腺癌进行定期检查,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已被公认是恶性肿瘤防治中最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措施。因此,开展普遍性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是关注公共卫生和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以早诊率、生存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为观察指标进行绩效评价,并进行独立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以便进一步完善筛查方案,现特制订城西“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长:管明山 副组长:易素祥、万玉琴 成员:王紫兰、李晓星、宫婵媛、沈国凤、丁玉芬、周玮、杨静、赵春凤、盖菲、王玉忠、黄敏 下设具体负责人由万玉琴同志负责实施 二、主要内容 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目标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及问卷调查、妇科检查、乳腺临床体检、辅助检查相结合的筛查,对可疑或异常病例进行进一步诊断和追踪随访,所有病变的诊断及转归的判定均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依据,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上报等。三检查对象 本项目是以人群为基础开展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工作,因此检查对象为辖区内35~59岁的妇女。入选条件为:在检查地区居住1年以上、自愿参加并且能接受检查者。因非宫颈癌或非宫颈病变原因行子宫全切术者除外。 四健康教育及知识问卷调查 1、健康教育。 在项目地区对妇女常见病防治的重要意义和防治知识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广大适龄妇女常见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参与率。 2、问卷调查。 对所有接受宫颈癌检查的妇女进行宫颈癌、乳腺癌防治知识问卷调查。 3、知晓率评价。 按照国家统一制定的宫颈癌、乳腺癌防治知识问卷及评价标准进行知识知晓率的评价。回答正确率达70%以上为知晓。 五具体检查内容方法 (一)、妇女宫颈癌检查内容包括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湿片显微镜/阴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涂片革兰染色显微镜检查、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对宫颈脱落细胞检查或VIA/VILI 结果可疑或异常者,需进一步进行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检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需进一步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 1、妇科检查 1.1 询问病史:包括月经史、性生活史、避孕史、生育史、现病史、既往病史、家族史(家族肿瘤史)。 1.2 外阴及阴道检查:主要观察外阴、阴道、宫颈有无肿物、疣状物;阴道分泌物性状;宫颈有无溃疡及接触性出血等。

乳腺癌常用化疗方案及相关文献详解

乳腺癌常用化疗方案及 相关文献检索 1 激素治疗 以下为供参考的综述文章: HOWELL and DORSETT, Br. Med. J. 315 (1997):863-866 THURLIMANN, Oncology 55(1998):501-507 2 抗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修饰剂(SERMS) 三苯氧胺2mg/d 针对雌激素受体阳性可手术的肿瘤病人的辅助治疗,与年龄及肿瘤情况无关。治疗 持续时间:大约五年。同时也是对绝经后的雌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进展或转移患者 的姑息治疗。 参考文献: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Lancet 351(1998):1451-1467 FISHER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88(1996):1529-1542 GOLDHIRSCH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90(1998):1601-1608 SWEDISH BREAST CANCER COOPERATIVE GROUP, J. Natl. Cancer Inst. 88(1996);1543-1549 三苯氧胺60mg/d Droloxifene 20mg/d Raloxifene 60mg/d 二年(尤其中以预防骨质疏松症) 参考文献:DELMAS et al, N. Engl. J. Mde. 337(1997):1641-1647 3 芳香酶抑制剂: 尤其是对绝位后的患者在抗雌激素治疗后的二线激素治疗。 参考文献 Miller, Cancer Treat. Rev. 23(1997):1641-1647 安鲁米特250mg .+氢化可的松 Anastrozole 1mg/d . Fadrazole 1mg . 来曲唑 d . Vorozole d . 4 孕激素 甲地孕酮(梅格施)160mg/d . 醋酸甲羟孕酮400-1200mg/d . 5 化疗 以下为供参考的综述文章: CLEMONS et al, Eur. J. Cancer 33(1997):2171-2182, and Eur. J. Cancer 33 (1997):2183-2193(advanced disease) CROWN, Eur. J. Cancer 33:S15-S19(metastatic disease)

宫颈癌乳腺癌简介

宫颈癌相关知识 宫颈癌简介: 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是女性常见之一,它是迄今为止唯一找出致病原因的癌症。宫颈癌是由(Human Papillomavirus,简称)引起的,HPV病毒可直接通过皮肤接触传播,有十几年的,故初期没有任何症状,宫颈癌可防可测,按时进行宫颈癌筛查就能有效避免不幸发生。宫颈癌与性生活没有直接联系,女性需要对其有正确的认识,由于对宫颈癌致病概念的错误理解,仿佛宫颈癌就是不洁身自爱的代名词,给女性带来很大,以至于不愿意正视这个问题导致不幸的发生。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0多万女性死于。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则属于常见多发的,排行榜首。中国每年新发现的为万,最高的地区是,最低的是。子癌是指发生在子宫部及宫颈管的恶性肿瘤。总的是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根据各省市回顾调查,中国宫颈癌死亡率占总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对于宫颈癌的转移,可向邻近组织和直接蔓延,向下至及阴道壁,向上可侵犯,向两侧可侵犯组织,向前可侵犯,向后可侵犯。也可通过转移至宫颈旁、髂内、髂外、腹股沟,晚期甚至可转移到上及全身其他淋巴结。血行转移比较少见,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肝及骨。当宫颈癌的症状出现三个月后就诊者已有2/3为晚期宫颈癌主要分为腺癌和鳞状细胞癌 宫颈癌症状: 早期多无症状,与无明显区别,有时甚至见宫颈光滑,尤其老年妇女宫颈已萎缩者。症状主要表现为: 1.阴道流血:年轻患者常表现为,发生在性生活、妇科检查及便后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一般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的情况而定。早期出血量少,晚期病灶较大表现为大量出血,一旦侵蚀较大血管可能引起致命性大出血。年轻患者也可表现为、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等。老年患者常主诉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2.阴道排液:患者常诉阴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汤样,有腥臭味。晚期因癌组织破溃,组织坏死,继发感染等,有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排出。 3.多伴有宫颈糜烂:一般宫颈癌患者多伴有宫颈糜烂,重度宫颈糜烂是发生癌变的主要原因。年轻女性宫颈糜烂经久不治,或是更年期后仍有宫颈糜烂,应该引起重视。晚期癌的症状:根据病灶侵犯范围出现继发性症状。病灶波及盆腔、骨盆壁、压迫输尿管或直肠、坐骨神经时,常诉尿频、尿急、肛门坠胀、大便秘结、里急后重、下肢肿痛等,严重时导致输尿管梗阻、,最后引起尿毒症。到了疾病末期,患者可出现消瘦、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