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表(一)
最新版北师大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一)

芜湖到南京
博物馆 邮局
学校
公园
电影院
(1)填一填。
博物馆-邮局 博物馆-学校 博物馆-公园
路程/米 586 816
(2)博物馆到电影院一共990米,公园到电影院 有多少米?
990-816=174(米)
(3)学校到博物馆和学校到电影院哪段路程长, 长多少米?
230+174=404<586,586-404=182。所以,学 校到博物馆的路程长,长182米。
开动 4 0 3 8 0 0 - 1 2 3 6 7 7
1 0 3 4 - 7 5 8 2 7 6 0 7 5 1 + 4 0 1 4 9 2 1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福州-厦门
276
泉州到晋江有多少千米?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74千米 福州
哦,我明白了,用福 州到晋江的路程减 去… ?千米 泉州 晋江
199千 米
25 千米 199-174=_____
276-105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 画一画,说一说。
105千米 福州 ?千米 莆田 厦门
276千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
“ 福州-厦门”沿路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里程/千米 福州-福清 福州-莆田 福州-泉州 福州-晋江 55 105 174 199
福州-厦门
276
让我们先去看看沿途各站的景点
福州
福清
莆田
泉州
晋江
厦门
“ 福州-厦门”沿路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里程/千米 福州-福清 福州-莆田 福州-泉州 福州-晋江 55 105 174 199
171 千米 276-105=_____
武汉到南京的长江航线示意图
里程表(一)教案

北京——洛阳
813
北京——西安
1200
(3)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
(4)请你再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的第1题的三小题
四、反馈交流
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谁愿意来说一说?
板
书
设
计
里程表(一)
北京到石家庄的路程-北京内容
里程表(一)
第1课时
设计者
李玲玉
导学者
教
学
目
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独立解答、独立思考、知识的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里程的熟悉。
3、熟悉里程表的概念,知道怎么计算两个地方的里程,即距离。
277-146=131(千米)
答: 保定到石家庄的路程是131千米。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两个地方里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里程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里程,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教法
学法
教 法:引导复习法。
学 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
教学反思
教 案(续写)
集体研备教学流程设计
导学者补充
一、谈话引入。
二、讲授新课。
(1)保定到石家庄多少千米?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说一说,画一画。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里程表(一)》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里程表(一)》教案1.学生独立首学后汇报。
2.学生汇报(1)这是火车的里程表。
(2)根据情景我们已经知道。
3.提出问题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活动三:自主探索组内交流1、直观图示:2、线段图示:3、列式解决:277-146=?活动四:组内交流在组内说一说直观图、线段图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北京到石家庄是由北京到保定和保定到石家庄两部分组成的。
如果把北京到石家庄看作整体,那么后者就是两部分。
已知了整体和部分,求部分,要用减法,所有列的算式是277-146=?活动五:共学提升总结方法已知一个部分和整体求另一个部分用减法,已知部分求整体,要用加法。
活动六:知识运用,内化提升学生应用刚才的方法: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活动三:自主探索1.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2.你的方法是什么?3.列出的算式是什么样子的?4.你能解释你的方法吗?解释所列的算式的每一步是什么意思吗?活动四:组内交流请在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方法吗?解释所列的算式的每一步是什么意思吗?活动五:共学提升总结方法部分1与部分2,整体与部分三者如果已知两者该如何求第三者呢?活动六:知识运用,内化提升你能用刚才总结的方法,解决问题: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吗?再次强调:图、文、式三个维度来阐述方法。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直观图和线段图,其实线段图由直观图转换而来的,二者都能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试着用线段图来表示数量这间的关系。
里程表(一)问: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列式: 277-146=?板书设计教学后记。
(2023秋)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一)》PPT课件

3.
(1)填一填。
博物馆—邮局 博物馆—学校 博物馆—公园
(课本P25T3)
路程/米 371 586 816
3.
(2)博物馆到电影院一共990米,公园到电影院有 多少米? 990-816=174(米) 答:公园到电影院有174米。
3.
174米
北京
郑州 洛阳
813千米
689千米
689千米 ?千米
?千米
求的是郑州和洛阳之间的里程 813-689=124(千米) 答:郑州到洛阳有124千米。
方法小结
1.解决根据里程表提出的问题,先要读懂 里程表,把里程表转化为线段图分析数 量关系,再列式计算。
2.根据算式找所求问题时,先要弄清算式 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再借助线路图 找出所求问题。
3 加与减
解决起点为0的有关里 程表的实际问题
课前导入
博物馆到邮局371米,邮局到学校215米, 博物馆到学校有多少米?
371+215= 586(米)
答:博物馆到学校有586米。
探究新知
下面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
程表。
277千米
146千米
?千米
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画一画,说说你 是怎么想的。
画图分析:
可以转化为线 段图进行分析。
277千米
146千米
277千米
?千米 北京
保定
石家庄
146千米
?千米
227-146= 81(千米)
答:保定到石家庄有81千米。
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146千米
689千米
?千米
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里程表(一)》教学建议和教材课后习题解析

里程表(一)(解决起点为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学习目标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编写说明生活中大量的问题都是用图表来表示的,读懂图表是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更是时代的需求。
教科书非常重视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并适当地呈现在教科书的各个领域。
本节课侧重的是学习火车里程表中相关的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有三个重点:一是会读图,能理解各个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二是能用实物图或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三是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科书首先呈现的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包括行车路线示意图和记录里程数的表格,表格中的数据表示的是从始发站北京到沿途各站的里程。
这类问题虽然数量关系很简单,就是加减法,但学生首次接触,理解是有困难的,看懂里程表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教科书在三个问题中都要求“画一画”来理解题意。
·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求的是相邻两站之间的路程。
教科书中呈现了两幅作品,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北京到保定”“北京到石家庄”“保定到石家庄”分别是哪一段,帮助理解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寻找解决方法。
这对学生来说更直观,降低了解决问题的难度,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米?在上图中画一画,算一算。
求的是相隔两站之间的路程,较上一个问题难度有所增加。
其实数量关系不复杂,只是学生不熟悉行车线路图,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因此,教科书力图让学生通过在图上画一画的方式,先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以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813-689求的是哪两个城市之间的里程?画一画,说一说。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里程表(一)》教学设计

2.学法
自主探究法: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观察里程表的数据,尝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合作交流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与同伴交流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想法。
生:我是用星期二的里程数 350 千米减去星期一的里程数 160 千米,得到的差就是星期一到星期二行驶的里程数 190 千米。
3.计算星期二到星期三的行驶里程数
(1)提出问题:星期二到星期三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星期三:555 千米
2.计算星期一到星期二的行驶里程数
(1)提出问题:星期一到星期二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师:我们知道星期二的里程表读数是 350 千米,星期一的里程表读数是 160 千米,那么星期二行驶的里程数就是星期二的读数减去星期一的读数。
(3)学生尝试计算。
350 - 160 = 190(千米)
教法学法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里程表相关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问题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教具,直观展示里程表的读数变化和汽车行驶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里程表的含义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材编写意图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读取和分析里程表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里程表(一)》教学设计(详案)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一)》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里程表(一)》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习火车里程表中相关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材首先呈现的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包括行车路线图和记录里程数的表格,表格中的数据记录的都是始发站北京到沿途各站的里程,那么沿途中两个城市之间是多少千米呢?教材以3个问题串的形式展开探究,借助画图先求相邻两站的里程,再求相隔两站的里程。
最后直接给出算式让学生找出所求的是哪段里程,这种层层深入的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由直观认识到抽象理解,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学情分析:里程表的数量关系很简单,就是加减法,但学生首次接触是有困难的,看懂里程表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
让学生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1.会读图,能理解各个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2.能用实物图或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
3.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用直观图或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学习卡、练习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演示法。
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一、互动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坐过火车吗?你在坐火车的时候留意过火车行车路线图和火车里程表吗?其实读懂里程表对于我们的行程安排有可大的帮助了,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
好吗?板书课题:里程表(一)〖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的谈话,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里程表(一)教学课件

用于显示车辆行驶的距离和速度,帮助驾驶员掌握车辆行驶状况,合理规划 行程。
里程表类型
机械式里程表
利用机械结构实现里程的记录,常见的有蜗轮蜗杆式和齿轮 式两种。
电子式里程表
利用电子传感器和电路实现里程的记录,常见的有数字式和 模拟式两种。
里程表应用场景
01
02
03
车辆管理
用于记录车辆行驶的里程 数,帮助企业进行车辆管 理。
电子+机械里程表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电子+机械里程表时,需要注意指针和传感器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同时也要注意不 要让灰尘和污垢进入表内和传感器内部,以免影响读数的准确性。此外,还需要注意电子 +机械里程表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其长期稳定的工作状态。
05 常见问题与解决 方案
机械里程表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电子+机械里程表的读数与使用
电子+机械里程表介绍
电子+机械里程表是一种结合了机械和电子技术的车辆行驶里程测量仪器,它既有机械指 针也有数字显示屏。
电子+机械里程表读数方法
电子+机械里程表的读数需要同时观察指针位置和数字显示屏来确定车辆行驶的公里数。 通常,指针指向的数字是车辆当前行驶的公里数,而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字是总行驶公里数 。
机械里程表一般采用圆盘 式数字显示,显示车辆行 驶的总里程和单次里程。
传感器的使用
一些高端的机械里程表会 使用传感器来监测车轮的 转动,从而更准确地测量 里程。
电子里程表工作原理
传感器监测
电子里程表通过传感器监测车 轮的转动,将信号传递给电子
控制单元(ECU)。
ECU处理数据
ECU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 计算出车辆行驶的里程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班级学科数学
课题里程表(一)教时 1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火车里程表”,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火车里程表,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累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在与他人交流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三位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展示了生活中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从本节课开始,没有太多新的知识内容,更多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具体到每一节课都有所侧重,本节课侧重关注学习火车里程表中相关的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有三个重点:一是会读图,能理解每个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二是能用实物图或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三是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实际
生活中大量的问题都用图来表示,读懂图表是一个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更是时代的需求。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读图表只存在表面,不能深一步理解图表内在含义,所以读懂图表对他们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因此需要教师进行分析引导。
3.困难分析
学生在进行里程表的图表认识中,会出现对图表的内涵无法理解,造成看不懂图表或者误读图表,要争取让学生在画的基础上理解图表,看懂图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1、导入同学们,看这是
一张火车里程表,从这
张表里你获得了哪些数
学信息?(出示课件)
2、今天我用以前的计算
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
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
米?
学生汇报里程表中每两
个城市之间的距离。
将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
来,让学生有效掌握算法。
在孩
子列出算式的同时让孩子说说
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自主探究第一环节;教结构
1、让学生读懂里程表
把里程表和铁路图结合
起来,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保定到石家庄有
多少千米?从里程表中
看出北京到石家庄有
277千米,北京到保定
有146千米。
这幅铁路图起到了线段
图的作用,从图中容易
看出,用277-146就是
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
米?
指导学生自己画线段图
来理解。
让学生在图中找出相应
的部分距离。
再让学生自主探究保定
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
277-146=131(千米)
通过读表,培养学生独立获得信
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第二环节:用结构
在学生自主画线段图解
决保定到石家庄的距离
后,让生独立完成该问
题:
保定到郑州有多少千
米?在铁路图中画一
画,算一算。
放手让学生算一算,如
果遇到困难可以问老
师。
第三环节:逆思维(用
结构)
813-689求的是哪两个
城市之间的距离?画一
画,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小
组内进行交流,再全班交
流。
689-146=543(千米)
总结:求保定到郑州的距
离,就是求北京到郑州减
北京到保定的距离。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分析813表示北京到洛阳
的距离,689表示北京到
郑州的距离,两者相减表
示郑州到洛阳的距离。
引导孩子说清楚计算的过程,其
实就可以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利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实践应用1、下面是“北京—南京”
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
表。
(1)北京到天津有137
千米,北京到南京有
1160千米。
(2)济南到蚌埠与天津
到徐州这两段铁路,哪
段长,长了多少千米?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
上独立完成,并进行全班
交流。
及时巩固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巩固验算方法。
五、全课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
方?学生讲讲对本节课的感
受。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孩子自
由地根据题目里的信息提问题,
将减法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结
合在一起。
课堂反思在导入过程中,语言应该更准确些对计算课来说,已不是新讲内容,让学生能正确且快速地计算,在小组内交流互相查看。
特别是强调竖式计算应
该注意相同数位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