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 读薛法根的《现在开始上语文课》有感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

(完整word版)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

俭朴的语言真实的课堂——听薛法根老师的课有感李娟薛法根老师的课,正所谓“淡极始知花更艳”,他的课于通俗中彰显简约之美,于简约中更见老师的功底。

在俭朴的课堂上,他没有让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各种精致的音乐动画占领课堂,课堂上没有热热闹闹的场面,却流淌着行云流水股的自然美。

置身课堂听课,如沐春风,感觉当时的课堂就是一个喜悦、解放、智慧生长的园子。

他的课堂,洋溢着滑稽与智慧的气息,不事雕琢的自然,大开大合的结构,风流蕴藉的内容,实实在在的语文训练……薛老师对语文课堂曾讲过一句精辟的话语:语文教学让成长看得见。

不要教着教着学生不见了,要教着教着老师不见了。

欣赏薛老师的“倾听”:那是真正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发言中,迅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或肯定并深化,或更正并引导,促进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有所提高,让更多的学生分享思考的喜悦。

欣赏薛老师的“评价”:那是对教材的深刻把握,是对学生的无限期待和鼓励,是教学智慧和艺术的积淀。

在他风趣滑稽的评价中,学生笑了,很清晰地知道了自己的不够和进步。

欣赏薛老师的“点拨”:不着痕迹却又恰到好处,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潜移默化地交给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

无论是提问或讲解,读书或想象,薛老师在用例外的方式点拨例外的学生,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真正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欣赏薛老师对学生的足够“等待”,他在课堂上等待学生读书,等待学生发言……薛老师曾说过,要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长进,教师要有足够的耐烦。

而我往往因为担心在他们身上会耽误时间,所以常常放弃对他们的指导或帮助,其实,课堂上,对每一位学生得帮助,对于其他相似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启迪。

教学中我要学会等待,对学生“似解未解”的等待;对学生“灵光一闪”的等待;对学生“部分不悱”的等待。

在等待中营造气氛,让学生思考有活力,在等待中精巧点拨,让学生思考有方向,在等待中精巧设疑,让学生思考有深度,在等待中加强互动,让学生思考有宽度……细细回味,这简单却填塞生命活力的课,没有深远的文化底蕴,怎能达到“简单而有用”的境界?希望,从明天开始,自己的语文教学会有些亮光!。

教师读书心得读薛法根《现在开始上语文课》有感

教师读书心得读薛法根《现在开始上语文课》有感

教师读书心得读薛法根《现在开始上语文课》有感教师读书心得读薛法根《现在开始上语文课》有感以前曾读过薛老师的一篇,里面提到语文课应该教点什么,学生一读就懂的不教,每节课教给学生一两个训练点即可。

薛老师的课许多人评价就是“实”,扎扎实实,就是从听说读写对学生进行锻炼。

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则是每节课中薛老师对词语解释的处理。

在中段的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意思,我在课堂上也就是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

但在薛老师的课上,我看到了运用。

薛老师对词语的运用,总是先从读写开始,写好、读好、用好,词语理解扎实且有效。

通过观察,我理解了词语解释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词语理解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于是我进行了一下总结,应该如何在课堂上展开词语教学。

一、方式要多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用词混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

”理解词语意思要联系生活实践,这样就与学生的所作、所见联系起来。

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做相对应的肢体动作创设情境。

针对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学生做一个动作就可以帮助学生进入到词语描绘的情境,巧妙地借助肢体语言唤醒学生意会,学生学习得轻松而有兴致。

还可以利用汉字造字法呈现画面。

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象形字、会意字,这些字基本保留了最初造字时的字形,变化也是可以比较清楚地找出规律来的。

另外,汉字中占绝大多数的形声字更是音、形、义结合的近乎完美的体现。

我们可以把象形字、指示字等的原型呈现出来,学生会在观察比较中感受到汉字形与义的关系,也可以就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言的兴趣。

《匆匆》这一课则是从匆的繁体字入手,体会由古意引申到今意,再观察题目,匆匆,体会叠词的朗读效果与词语理解,再从课文中找到类似的叠词,朗读理解。

二、通过角色转换创设情境。

学生喜欢展示,乐于表演,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巧妙地设计成一个情境。

这样,走进学生视野的就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词语符号,而是一个个立体的可触可摸的人物形象,一组组鲜活的可视可感的活动画面。

读《现在开始上语文课》有感

读《现在开始上语文课》有感

读《现在开始上语文课》有感有幸拜读薛法根老师的《现在开始上语文课》一书,书中一个个精彩的教学案例让我再一次领悟到语文课的魅力,也让我明白了语文课可以上得如此生动有趣、淳朴自然。

在我们日常的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时师生面对的都是一篇篇课文,阅读课热衷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感悟,着眼于“教课文”那样的语文课一般效率都不会高。

阅读课教学指向更多的或许应该是课程内容。

“课文内容”和“课程内容”是两个概念,后者主要指语文知识,方法以及语文能力等课程必须达成的主要内容。

而课文只要完成课程内容的教材。

如果把课文内容视作教学的主要内容,会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社会课甚至常识课,历史课等。

因而从语文课程的视角选择好每篇课文的目标内容,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也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

按照课程标准,中高年级段阅读教学更多的应该重视阅读学习方法的指导,掌握学习方法甚至比掌握学习内容更为重要。

在我以往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大多时间是将本节课的大致内容和目标给学生们讲解一下,并没有深入的去探讨。

通常的做法是指名几位学生将主要内容说清楚,达到老师的预设目标就算完成了。

可薛老师的课例中,目标不在于追求答案的正确性,而是将学生正确理解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要求作为最终诉求,并根据这一目标精心设计、悉心指导,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感悟学习。

这一点值得我在每节课中去设计落实。

这本书中算下来总共有薛法根老师的16个精彩教学案例,可以说展现了他组块教学的风格与课堂教学艺术,简简单单而又扎扎实实,诠释着语文课的真谛。

读着书中的一个个案例,我也逐渐对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有了清晰的认识。

每个板块集中落实一项目标,这可以极大提高我们教师的目标意识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设计时,我总是觉得这个要教,那个也要教,但又常常顾此失彼,甚至与重点偏离,以致什么都教不好。

薛法根老师倡导“为学生的言语智能而教”,他说:“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

薛法根教学有感

薛法根教学有感

薛法根校长认为,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是 语文的独当之任。从“教”语文到“学”语文, 这是语文的华丽转身。薛法根校长的教学实践 主要是“组块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语文应用 能力为主线,将散乱的教学内容整合成教学板 块。特点之一是教学目标的聚合性。特点之二 是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教学内容的研制策略: 不同文章,不同功能;不同文体,不同读法。
• 板块四:编故事,化结构。
• 正当_______的时候,一只______对猴子 说:“______” • 猴子一想:“_________________”于是就 ___________
• 正当猴子后悔的时候,一只蜜蜂飞过来,“嗡嗡” 地对猴子说:“猴叔,猴叔,你怎么什么树都没 栽成啊?有句俗话,‘有志者事竟成’。你这样 改来改去的,不好好种树,怎么会种得成呢?农 谚说‘樱桃好吃树难栽’,难栽就是可以栽活的 啊!你下决心就一定可以栽活樱桃树的!到时候, 你就可以吃到鲜美的樱桃啦!” • 猴子一听,心想:“对!蜜蜂说得对!我只要好 好种樱桃树,就一定会种活。”于是,猴子向农 民伯伯虚心学习,经过一番刻苦研究,终于把樱 桃树栽活了
我们学习名师,主要学习的是名师的 思想、理念,而不是单纯地模仿教学设计。 薛老师的组块教学实验确实给了我很大的 启发——“减”、“联”、“整合”三步 曲使课堂教学更有条理、有层次,使语文 教学更加生活化,也更体现大语文的教学 观。
不过,组块教学也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一、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选编语文教学 内容的能力; 二、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教学机智。 薛老师还让我感受到他高尚的人品:纯 朴、谦虚、真诚。他还提出了“课品如人品”。 课堂教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做秀,否则,就是 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正是他这样朴实的人品成 就了他朴实的课堂。因此,要像薛老师那样上 好课,我们首先也要像他那样做好人 。

浅谈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学教师管理工作——评《现在开始上语文课——薛法根课堂教学实录》

浅谈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学教师管理工作——评《现在开始上语文课——薛法根课堂教学实录》

广告书评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学教育管理不仅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也要强调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加强中学教育管理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

笔者在参与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资助项目“普通高中历史统编版与人教版教材比较研究”(课题编号:2019CQJWGZ2027)时,阅读了《现在开始上语文课——薛法根课堂教学实录》一书,发现其虽然是基于现代教育背景对语文教学实践工作深化创新的总结,但也实现了对教育之道在现实层面的理性思考。

本书将十六堂精彩的教学案例与语文的教育之道和学术研究结合起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指导及实践经验。

笔者认为该书具有下面两个特点。

第一,贯彻以中学教育实践为基础,重新审视教育的理念。

本书中的思考都来自作者身边的教育现实,不是凌空蹈虚,而是有感而发。

作者在一线几十年,经过不断地思考与探索,总结出语文教学的四大基本理念,即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这也是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

因此,这本书对基层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对增强教师的信心,努力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境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教育管理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通过教育管理,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社会、国家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去。

第二,以人为本分析教育管理的主体矛盾。

在教育管理体系中,人既充当了主体角色,又充当了客体角色,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人通过制定相应的教育管理制度、教育法规和执行准则对教育机构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约束;其二,人所制定的制度、法规与执行准则的作用对象依旧是人本身。

教育管理理论是人的思想所表现出的一个客观看法,人积极健康的一面与黑暗的一面都会对教育管理体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

基于这一点,《现在开始上语文课——薛法根课堂教学实录》中的十六节精彩案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不论是书中提到的模块化教学、“闲聊”式教学还是要求教师语言幽默风趣,都体现出课堂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不断创新人本身的思想,进一步挖掘出人积极健康的一面,进而推动教育管理理念的创新。

薛法根学习心得

薛法根学习心得

在智慧下幽默,在简单中创造——学习薛法根有感说到特级教师,大家肯定会生出一种敬仰之情,也不免会产生一种距离感。

可是有这么一个人,他没有带给我们这样的感觉,他是薛法根。

没有见过他本人,但是却接触过两次。

第一次是听过他的录音,第二次是看他的课堂实录。

仅仅两次,就让我对这个佝偻着背,说话幽默感极强的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就搜集各种资料去了解他。

据说佛家悟禅有三个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做人大抵也是一样。

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这就是薛法根留给我的印象。

了解薛法根的人都说他没有特级教师架子,而不了解他的人会觉得他不像个特级教师。

他天然、本色,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点的少年得志;他不装腔,不作势,即使在最“卑微”的人面前也不会表现出一丝丝“大人物”的矜持。

淳朴、真诚、谦虚,热忱、平易、敦厚,这些东方人最美好的品质,在他身上既集中体现又自然流露。

学识和荣誉在他,只增加了一份深厚——他还是他,一个自自然然、普普通通的小学语文教师。

看了薛老师的一堂课堂实录,是五年级语文《水》,从新课开始前他让学生对自己的名字各抒己见就足以可见这个老师的幽默,我相信学生对他的第一映像都很好,他很自然就把学生引进了一种轻松的氛围。

他从字词入手,用简单却又扎实的方法让学生深深记住了需要掌握的字,字词学完了,我们跟着薛老师一起进入课文,这篇课文的基调是苦的,但苦中有乐,艰难的生活中充满了乐观积极的精神,薛老师对课文把握的非常精深,因此指导起学生来也是游刃有余,简单的几句话,就到位的让学生领会了文章的精神,领会了精神,才能更好的进行阅读,薛老师不断将指导阅读穿插其中,一堂课学完,孩子们已经能够扎实的掌握这篇课文,并读得朗朗上口、有声有色了。

两个小时的课,对小学的教学来说是很长的时间,但是薛老师的课,却让人觉得时光飞逝,这堂课因着他渊博的知识,配以幽默的话语,对孩子们,对我们来说,都无疑是一场精神盛宴。

在关注薛老师的日子我发现,无论在讲座中,还是课堂上,薛老师一如既往的幽默亲切,让人觉得,听他的课很快乐,很畅快,我想,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吧,但我更觉得,他幽默话语的背后,一定有着无数的积累,不仅精通于学科知识,更能广泛涉猎,旁征博引,他的每一句幽默的话语,都需要博学的支撑。

语文课要做语文的事——听薛法根老师《哪吒闹海教学实录》有感

语文课要做语文的事——听薛法根老师《哪吒闹海教学实录》有感

在 当下 的语 文课 堂 ,基本 流程 为 :初读 课 文一精 读 感悟 一 总结练 习 。 围绕 着 教材 ,教 师引 导着 学 生去 朗读 感悟 ,去 咬 文嚼 字 ,真正 有 多少学 生 自己的东 西 呢?为 什 么会如 此 ?吴 忠豪 教授 指 出 :那 是在 于 我们语 文 老师
薛 老 师 的课 堂 教 学 实 录把 握 了 故 事 这 一 文 体 的本
个 故事 。 ”一边 引导 ,一 边 板 书 :概 述 :一 件 事—— 三 句话 :为何 闹 ?如何 闹 ?闹 如何 ?简 洁而 又 明 了。这样 的指 导 ,学生 理解 的不 仅 是 问题 的结果 ,更 重 要 的是概 括 了主要 内容 的方 法 。 2 . 讲 述 的训 练 : “ 怎样 把 一个 故事 讲 得 精彩 呢 ? 老 师有 一个 法宝 。概 述 的时 候 ,我们 把一 个故 事 变成 三句
N e w C u r r i c u l u e r R e s e a r c h > >4 0 I 教 苑耕 耘 录
质 ,采用 的就是 用教 故事 的 方法 教 故事 :读 故 事 ,讲故 事 。整个 课 堂分 为 四大板 块 :一 是 朗读 故事 ,二 是 学 习
概 述 故 事 , 三 是 学 习 讲 述 故 事 , 四是 学 习 转 述 故 事 。所
做 的事情 ,都是 跟故 事这 一体 裁 有关 的事情 ,这 才 是真
正语 文课 上 要做 的语 文 的事情
因此 ,语 文课 上要 做 语文 的事 情 ,就 在 于教 师要 把 握 教 材 的 体裁 特 点 ,选 用 适 合题 材 特 点 的 方 法去 教 学 :
话 ;现 在讲 故 事 的 时候 ,我 们要 把 一 句话 变 成 三 句话 。

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

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

让语文课更有语文味——读《现在开始上语文课》有感一本好书字字珠玑,可以让人百看不厌、终身受益。

闲暇时,翻开薛法根老师的《现在开始上语文课》,沉浸于墨香之中,人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仔细品味薛老师这十六节课的教学实录,收获颇多。

薛老师的课平淡睿智,富有魅力。

钻研教材总是从学生的角度找到视角,把真实当作课堂的生命,让语文课充满智慧。

无论什么课,总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简简单单让课堂轻松愉悦薛老师主张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

他强调以下几点: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

他的课堂上,讲究实效,没有花花绿绿的形式,没有经典的课件,把教学中深刻的东西讲得简简单单,指导真切而实在,学生轻松愉悦,受益无穷。

以《九色鹿》一课为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简单容易理解。

针对这个特点,薛老师就简化了对文本内容的分析。

在课的开始,薛老师就在黑板上板出了“九色鹿”一词,问学生:“你喜欢它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

”薛老师问:“不就是一头鹿吗?为什么喜欢?”学生唰唰举起了手发言。

学生1说:“九色鹿很善良。

”学生2说:“九色鹿很宽容。

”薛老师马上引导:“如果用上事例来说更好。

”学生就列举了课文的事例来阐述,接着薛老师就进行了总结提炼:九色鹿不仅美丽,还很善良,在课文中九色鹿不仅仅是一头鹿,它还是善良与正义的化身。

梳理出这些要点,就帮学生组成九色鹿的整体形象,而且在用事例来评价九色鹿的过程中,又把课文讲述的主要事件也可以说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炼出来了,还达到了复述课文的目的。

真是一举多得。

然后,薛老师又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调达进行了评价,学生提炼了课文中的词来说调达忘恩负义、见利忘义、背信弃义,老师让学生把这些词写在黑板上。

最后老师也进行了归纳提升:调达就是贪婪与卑劣的象征。

至此,文本中的两个角色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整节课如行云流水,平淡中彰显睿智,简单中不失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读书心得读薛法根的《现在开始上
语文课》有感
以前曾读过薛老师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语文课应该教点什么,学生一读就懂的不教,每节课教给学生一两个训练点即可。

薛老师的课许多人评价就是“实”,扎扎实实,就是从听说读写对学生进行锻炼。

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则是每节课中薛老师对词语解释的处理。

在中段的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意思,我在课堂上也就是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

但在薛老师的课上,我看到了运用。

薛老师对词语的运用,总是先从读写开始,写好、读好、用好,词语理解扎实且有效。

通过观察,我理解了词语解释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词语理解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于是我进行了一下总结,应该如何在课堂上展开词语教学。

一、方式要多样,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用词混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

”理解词语意思要联系生活实践,这样就与学生的所作、所见联系起来。

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做相对应的肢体动作创设情境。

针对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学生做一个动作就可以帮助学生进入到词语描绘的情境,巧妙地借助肢体语言唤醒学生意会,学生学习得轻
松而有兴致。

还可以利用汉字造字法呈现画面。

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象形字、会意字,这些字基本保留了最初造字时的字形,变化也是可以比较清楚地找出规律来的。

另外,汉字中占绝大多数的形声字更是音、形、义结合的近乎完美的体现。

我们可以把象形字、指示字等的原型呈现出来,学生会在观察比较中感受到汉字形与义的关系,也可以就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汉语言的兴趣。

《匆匆》这一课则是从匆的繁体字入手,体会由古意引申到今意,再观察题目,匆匆,体会叠词的朗读效果与词语理解,再从课文中找到类似的叠词,朗读理解。

二、通过角色转换创设情境。

学生喜欢展示,乐于表演,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巧妙地设计成一个情境。

这样,走进学生视野的就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词语符号,而是一个个立体的可触可摸的人物形象,一组组鲜活的可视可感的活动画面。

当这些人物形象和活动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跳跃时,词语的意思已经跃然纸上。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联想、通过想象创设词语情境。

其实,前面所讲到的画一画的方法也属于一种情境的创设。

三、词语运用的常见方法。

(一)扩展法可以采取近义词扩展,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向外扩展适当的相应内容,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累。

比如:《二泉映月》时,薛老师先板书课文中关于描写月亮
的词语,环境、月光如银、月光似水、静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先读词语,再说月光美在什么地方?之后在引导学生理解饱经风霜这个词语时,薛老师用了简简单单的三个问题就达到了不可思议的效果。

通过朗读你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样的处境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这样的经历还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这三个问题逐层深入,调动学生的词语积累,新词汇的理解运用。

(二)归类法按照课文内容分类;按照词语特点分类。

比如在讲《祖父的园子》这一课,薛老师设计了三组词语让默写,第一组是昆虫,第二组是农作物,第三组是干农活,进行归类默写。

再比如:《爱如茉莉》薛老师一开始就列举了关于描写茉莉的词语。

茉莉、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袅袅清香、弥漫诗意,并指导学生想着词语意思来读词语。

并说一说你心中的茉莉是什么样的?借助这些词语说一说。

(三)概括法所谓概括法,就是指教学时用一两个词语对课文的具体描写的内容进行准确而简洁的概括。

这种概括训练,既可以较好地揭示出文章的丰富的内涵,又是进行词语运用训练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集中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辨析法近义词辨析。

近义词的基本意义相同或者相近,但又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在进行词语运用训练时,
要指导学生辨析近义词,分辨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我们还可以采取感情色彩辨析的方法进行词语训练。

词语实践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造句法、换词法、填空法等等。

比如:《番茄太阳》薛老师出示蔬菜、亲戚、捐献,联系生活进行解释,深入理解词义,之后通过填空认识两对同音字。

mang ()童mang()碌清()cui青()cui 。

学生上黑板书写,最后提供语境让学生运用。

一片的竹林传来的鸟鸣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