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列车和超导材料资料.

合集下载

新型超导材料的突破新型电子材料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

新型超导材料的突破新型电子材料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

新型超导材料的突破新型电子材料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新型超导材料的突破及其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超导材料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正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新型超导材料的突破以及它们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

一、新型超导材料的突破1.发现超导材料的历史超导材料最早于1911年由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莱因斯发现。

当时他观察到汞在低温下表现出了完全没有电阻的特性。

这一发现引发了科学界对超导材料的深入研究与探索。

2.不同类型的超导材料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陆续发现了多种类型的超导材料,包括经典型超导材料和高温超导材料。

经典型超导材料需要极低的温度才能显示出超导性,而高温超导材料则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实现超导。

3.高温超导材料的突破高温超导材料的突破是超导材料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1986年,苏联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卡缅维奇·阿布里克索夫以及他的团队在研究铜氧化物时发现了一种能在液氮温度下实现超导的新材料。

这一突破将超导材料的应用领域扩展到更广的范围。

二、新型超导材料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1.超导电磁体的应用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基于磁悬浮技术的交通工具,它通过使用超导电磁体来产生磁场,实现列车的悬浮和推进。

超导电磁体具有强大的磁场产生能力和高效的电流传输性能,使其成为磁悬浮列车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2.超导磁浮技术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的轮轨交通方式,磁悬浮列车拥有诸多优势。

首先,磁悬浮列车减少了接触面积,减少了因摩擦而产生的能量损失;其次,超导电磁体产生的磁场可以提供极强的推进力,使列车行驶更加平稳高速;此外,磁悬浮列车还具有环保的特点,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超导磁浮技术的挑战然而,超导磁浮技术的应用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超导材料的制备成本较高;其次,超导材料在工作温度范围内需要保持相对较低的温度,这在实际应用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超导电磁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4.超导磁浮技术的前景尽管面临挑战,超导磁浮技术的前景依然令人期待。

超导体及磁悬浮列车

超导体及磁悬浮列车

超导体及磁悬浮列车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1853-1926)在测定水银在低温下的电阻值时发现了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超导体。

目前至少已有约三十种元素具有超导现象,由于超导现象都是在某一温度下由正常态转变为超导态,称这一温度为临界温度,用表示。

如:锌:=0.75K,铝:=1.196K,钨:=0.012K,比较高的临界温度是- ,设法提高临界温度是目前超导研究的重要课题。

超导体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完全抗磁性。

超导体内部磁场状态是唯一的。

超导体与磁体之间会产生一定斥力,磁体被悬浮起来,称磁悬浮现象。

反过来若把超导体放在磁铁之上,也可以将超导体浮起来,其中所用的磁铁也可以改换成超导磁体,以产生巨大的浮力。

磁悬浮列车就是其典型的应用。

通常列车的动力主要消耗在克服轮子和轨道之间的摩擦上,根据磁悬浮原理用巨大的超导磁力将列车悬浮起来就可以省掉这种损耗,其原理是:在列车的“轨道”下面埋两行平行的铝环,当列车开动时,装在车厢底部的超导体和铝环发生相对运动,铝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和超导磁体之间产生巨大的斥力,可以将列车托在轨道10厘米以上,这种列车最早1989年在日本山梨县建成长18.4公里的试验线。

以MLX01型车创造了每小时552公里时速的载人记录。

朱镕基总理2000年9月访日时曾试乘过该型列车,目前仍在继续试验改进。

1995年5月,我国第一台载人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空平稳地运行起来。

这台磁悬浮列车长3.36米,宽3米,轨距2米,可乘坐20人,设计时速500公里。

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地铁2号线的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专线全长29.863公里,2002年12月31日全线试运行,2003年1月4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这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专线据报道时速可达五百公里以上,比一般客机还要快,这种列车除比一般列车动力消耗小之外,还有具有启动、停车快和爬坡能力强、低噪音、无污染、安全舒适和高速高效的特点,有着“零高度飞行器”的美誉,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型交通工具,特别适合城市轨道交通。

制备具有超导性能的材料及其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

制备具有超导性能的材料及其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

制备具有超导性能的材料及其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超导材料是指某些材料在低温下能够表现出电阻为零的特性。

在这种状态下,电流可以在材料中永远流动,形成所谓的超导态。

这种性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尤其在能源、交通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制备具有超导性能的材料,以及其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

一、超导材料的制备制备具有超导性能的材料需要满足一系列要求。

首先,材料要有良好的晶格结构,才能在低温下达到超导状态。

其次,材料要有高的临界温度,即越接近绝对零度,越容易表现出超导性质。

此外,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制备工艺也会影响其超导性能。

目前,常用的超导材料主要有铜氧化物和铁基超导体。

铜氧化物超导材料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超导材料,其超导温度甚至高于液氮的沸点,达到了高于-120℃的温度,使其在实际应用中更具有优势。

而铁基超导体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超导材料,其具有相对较高的超导温度和较好的电流承载能力,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超导材料的制备一般需要高度纯净的材料基础和精细的工艺控制。

例如,铜氧化物超导体的制备需要采用复杂的高温固态反应、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等工艺过程。

而铁基超导体的制备则需要采用化学合成、固相反应等方法。

二、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超导材料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磁悬浮列车上。

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力对车体进行悬浮,从而达到达到高速运行的目的。

超导体可以作为磁悬浮筒体理想的发生器和强大的永磁体,因此在磁悬浮列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超导材料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主要是作为电磁悬浮系统的组成部分,即超导磁浮。

超导磁浮是一种将超导体和永磁体高度整合的电气机械设备,其磁浮效果要远远优于传统的电气机械设备,可实现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更低的售价。

超导磁浮系统一般由超导体、永磁体、外部电源和传感器等组成。

其中,超导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超导体中流过电流时会形成强磁场,从而产生了磁悬浮力,使磁悬浮车体离开轨道并在其上方悬浮。

磁悬浮列车的奇迹磁场和超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磁悬浮列车的奇迹磁场和超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磁悬浮列车的奇迹磁场和超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磁悬浮列车作为现代交通中一种先进的交通工具,具有高速、高效、环保等诸多优势。

而要实现磁悬浮列车的高速行驶,则离不开磁场和超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磁悬浮原理、超导体特性以及相互作用的机理三个方面来介绍磁悬浮列车的奇迹。

一、磁悬浮原理磁悬浮列车运行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磁力使列车浮起,并通过磁场的相互作用来支持和推动列车的运行。

其基本结构由轨道、磁体和车辆组成。

轨道上通常布置有一系列恒磁体(或称为导磁体),恒磁体中通过通电使其产生磁场,形成一个恒定的磁场区域。

而车辆则在其底部搭载有超导体材料,这种材料在低温下可以表现出超导的性质,即电阻为零。

当车辆通过恒磁场范围时,超导体内部会产生一种反向的电流,从而形成一个反向的磁场。

这个反向的磁场与恒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磁力可以使车辆浮起,并支撑其在轨道上的平稳行驶。

二、超导体的特性超导体是实现磁悬浮列车运行的关键材料。

它的最大特点是在低温下具有超导性。

通常情况下,超导体需要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下才能完全表现出超导性,这要求列车运行时需要保持低温环境。

超导体所表现出的超导性源于其电子对的库珀对。

在超导体中,当温度降至超导临界温度以下时,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它们在正好抵消电阻的情况下移动。

这种现象称为“电子凝聚”,其基本机理是康德谢尔达标准理论。

此外,超导体还表现出一种迈斯纳效应,即磁场侵入超导体时,磁通量会被限制在一个固定值的区域内。

这种现象称为迈斯纳效应,其基本机理是由于超导态电子的最小电荷携带量是库珀对,因此电流分布会发生变化,产生反向的磁场。

三、相互作用的机理磁悬浮列车的奇迹源于恒磁场和超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列车通过恒磁场区域时,超导体内部的电流会产生一个自发形成的反向磁场,这个反向磁场与恒定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浮力使列车浮起。

具体来说,超导体内部的电流会受到磁场的影响而产生环流,这个环流会形成一个反向磁场。

磁悬浮列车和超导材料

磁悬浮列车和超导材料

把一块磁铁放在超导盘上,由于超导盘把磁感应线排斥出去, 超导盘跟磁铁之间有排斥力,结果磁铁悬浮在超导盘的上 面
早在1922年,德国的赫尔曼· 肯珀 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在1934年 申请了磁浮列车的专利;
磁斥式磁悬浮的原理
悬浮列车的驱动原理
磁悬浮列车还存在的一些不足:
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
超导材料领域研究 已经获得了四次诺 贝尔奖,期待第五 次(室温超导体)。
磁悬浮列车和超导材料
一、火车的历史
1. 火车的发明:英国的斯蒂芬孙,1814年
2. 用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超导的发现
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首次成 功地把称为“永久气体”的氮液化,因而 获得4.2K 的低温源,为超导准备了条件, 三年后即1911年,在测试纯金属电阻率的 低温特性时,他又发现,汞的直流电阻在 4.2K时突然消失,多次精密测量表明,汞 柱两端压强降为零,他认为这时汞进入了 一种以零阻值为特征的新物态,并称为 “超导态”。昂尼斯在1911年12月28日宣 布了这一发现。但此时他还没有看出这一 现象的普遍意义,仅仅当成是有关水银的 特殊现象。
超导特性◇
零电阻效应
超导特性
迈斯纳效应
迈斯纳效应又叫完全抗 磁性,1933年迈斯纳发现, 超导体一旦进入超导状态, 体内的磁通量将全部被排 出体外,磁感应强度恒为 零,超导体就把全部磁通 量排出体外。
S N N
注:S表示超导态 N表示正常态
S
观察迈纳斯效应的磁悬浮 试验

在锡盘上放一条永久磁铁,当温度 低于锡的转变温度时,小磁铁会离 开锡盘飘然升起,升至一定距离后, 便悬空不动了,这是由于磁铁的磁 力线不能穿过超导体,在锡盘感应 出持续电流的磁场,与磁铁之间产 生了排斥力,磁体越远离锡盘,斥 力越小,当斥力减弱到与磁铁的重 力相平衡时,就悬浮不动了。

超导材料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研究

超导材料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研究

超导材料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研究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磁悬浮列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具有速度快、环保、安全等优点,备受重视。

而超导技术在磁悬浮列车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了当今快速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超导材料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研究。

一、超导技术在磁悬浮列车中的应用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新型的高速交通工具,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其关键技术包括轨道、车辆、控制系统和能源等方面。

其中,超导材料在车辆和轨道方面的应用备受关注。

1. 轨道高速运行中磁悬浮列车需要具备良好的运动稳定性和减震性能,而超导材料多孔轨道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种轨道由许多由超导磁体构成的单元组成,通过悬浮和制动控制系统来支撑磁悬浮列车的重量并进行运动控制。

超导材料多孔轨道的优点在于其非常轻巧、无摩擦、良好的运动稳定性、减震性能和防振能力,这使其成为磁悬浮列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车辆超导材料在磁悬浮列车的车辆中是直接作用于车体悬浮和制动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材料。

其中,超导磁体用于产生悬浮力和制动力,由此实现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的悬浮和行驶,这需要高温超导电缆、超导电缆接头、低温传热技术、超导安全措施和其他相关技术的支持。

3. 控制系统和能源超导材料在磁悬浮列车的控制系统和能源方面的应用最为广泛,主要通过超导电缆和超导变压器等技术实现磁场控制和输电能量的高效传输。

超导技术在磁悬浮列车的能源控制方面的特点在于其体积小、能耗低、运行稳定、环保等优点,使其成为磁悬浮列车能源控制的首选。

二、超导材料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磁悬浮列车领域的投资和研究非常活跃。

而我国,作为磁悬浮列车的发展大国,也在超导材料的制造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研究表明,铜氧化物超导材料因具有体积小、电导率高、能量损失小、响应速度快、基础价格低等优势,成为磁悬浮列车中使用的最为普遍的超导材料之一。

相比之下,传统超导材料(如铌钛合金)的优势在于稳态工作性能好且稳定性高,因此也备受关注。

超导材料的发展及其在磁悬浮与储能方面的应用

超导材料的发展及其在磁悬浮与储能方面的应用

超导材料的发展及其在磁悬浮与储能方面的应用
超导材料的发展:超导材料是一类在极低温下表现出零电阻和完全磁场排斥现象的材料。

超导材料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11年,当时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液化了液氦并发现了超导现象。

随后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陆续发现了许多超导材料。

在20世纪80年代,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引起了轰动。

迄今为止,最高的高温超导材料转变温度达到了-135°C,这使得它们能够用更便宜的制冷系统来冷却,进而推动了超导材料的应用。

超导材料在磁悬浮方面的应用:
磁悬浮技术利用超导材料的磁场排斥特性,将物体悬浮在磁力场中,实现无接触运动。

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使得其能够在磁场中产生强大的电流,从而产生更强的磁场。

这种特性使得超导材料在磁悬浮列车、磁悬浮梯级挡泥堤和磁悬浮轴承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超导材料在储能方面的应用:
超导材料可以用来制造高性能的电容器和电感器,可以存储更大的电荷和能量。

通过将超导材料与电荷存储系统结合,可以实现高密度的能量存储。

超导材料还可以用于储存电磁能量,如超导磁体用于核磁共振成像和粒子加速器。

超导材料的发展为磁悬浮和储能领域带来了许多创新应用,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并为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620千米 高速磁悬浮 钇钡铜氧 超导材料

620千米 高速磁悬浮 钇钡铜氧 超导材料

620千米高速磁悬浮钇钡铜氧超导材料
(实用版)
目录
1.高速磁悬浮技术简介
2.钇钡铜氧超导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3.620 千米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实现与意义
正文
一、高速磁悬浮技术简介
高速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交通运输技术,它利用磁力使列车悬浮在轨道上,从而减少运行时的摩擦力,实现高速、高效、环保的运行。

磁悬浮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列车等领域,为未来交通运输提供了无限可能。

二、钇钡铜氧超导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钇钡铜氧(YBCO)是一种高温超导材料,具有优异的超导性能。

它是在液氮温度(77K)下具有最高临界电流密度的超导材料,临界电流密度可达到 10^5 A/cm^2。

由于钇钡铜氧具有良好的超导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磁悬浮列车、磁力悬浮轴承、超导电缆等领域。

三、620 千米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实现与意义
近日,我国成功研发出一款 620 千米高速磁悬浮列车。

这款高速磁悬浮列车采用了钇钡铜氧超导材料,使其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和更低的能耗。

它的运行速度达到了 620 千米/小时,刷新了世界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纪录。

620 千米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成功研发和应用,对我国乃至全球的交通运输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标志着我国高速磁悬浮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实现高速、高效、环保的交通运输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它为
全球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推动了全球高速磁悬浮技术的进步。

最后,它将有助于我国在高速磁悬浮领域的产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

总之,620 千米高速磁悬浮列车的成功研发,展现了我国在高速磁悬浮技术领域的实力和雄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一块磁铁放在超导盘上,由于超导盘把磁感应线排斥出去, 超导盘跟磁铁之间有排斥力,结果磁铁悬浮在超导盘的上 面
早在1922年,德国的赫尔曼·肯珀 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在1934年 申请了磁浮列车的专利;
磁斥式磁悬浮列车还存在的一些不足:
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展
超导特性◇ 零电阻效应
超导特性
迈斯纳效应
迈斯纳效应又叫完全抗
磁性,1933年迈斯纳发现,
超导体一旦进入超导状态, 体内的磁通量将全部被排
N
出体外,磁感应强度恒为
零,超导体就把全部磁通
量排出体外。
S
S
N
注:S表示超导态 N表示正常态
观察迈纳斯效应的磁悬浮 试验

在锡盘上放一条永久磁铁,当温度 低于锡的转变温度时,小磁铁会离 开锡盘飘然升起,升至一定距离后, 便悬空不动了,这是由于磁铁的磁 力线不能穿过超导体,在锡盘感应 出持续电流的磁场,与磁铁之间产 生了排斥力,磁体越远离锡盘,斥 力越小,当斥力减弱到与磁铁的重 力相平衡时,就悬浮不动了。
超导材料领域研究 已经获得了四次诺 贝尔奖,期待第五 次(室温超导体)。
磁悬浮列车和超导材料
一、火车的历史
1. 火车的发明:英国的斯蒂芬孙,1814年
2. 现在的火车
3. 磁悬浮列车
磁极的作用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超导的发现
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首次成 功地把称为“永久气体”的氮液化,因而 获得4.2K 的低温源,为超导准备了条件, 三年后即1911年,在测试纯金属电阻率的 低温特性时,他又发现,汞的直流电阻在 4.2K时突然消失,多次精密测量表明,汞 柱两端压强降为零,他认为这时汞进入了 一种以零阻值为特征的新物态,并称为 “超导态”。昂尼斯在1911年12月28日宣 布了这一发现。但此时他还没有看出这一 现象的普遍意义,仅仅当成是有关水银的 特殊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