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域三极激电测深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合集下载

激电中梯测量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运用

激电中梯测量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运用

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 激电中梯测量技术在金属矿勘查中的运用张志刚摘要:我国对于矿产资源的纵部勘查和对隐伏矿产的勘查随着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变得更加急切,为了提高勘查的精度、深度以及准确度,根据目标区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物探勘查技术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研究运用了激电中梯测量技术,依据电性差异区分矿体与围岩。

通过对实际金属矿区的勘查,充分验证了激电中梯测量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地质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激电中梯;金属矿;电性差异;勘查随着金属矿的需求量不断的增长,全国范围内的地表矿、浅部矿这些易采矿已经出现储量不足和开采量下降的问题,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因此,寻求新的矿床和发现隐伏矿产将成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在对隐伏矿产进行勘查时,勘查的手段将会对勘查的成果解释反演推断产生直接影响,为了提升勘查的可靠性,研究运用了激电中梯测量方法对金属矿实施勘查,对该矿区金属的赋存状况做出合理的推断解释,为实际勘查工作提供指导。

1 物探方法概述1.1 电法勘探电法勘探是利用地壳中岩石和矿体间的不同结构存在的电磁性质差异以及电化学特性的差异,以及对电磁场、电场或电化学场的分布情况及规律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实对矿产资源和地质的勘探工作。

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岩层和矿石之间的电性分布情况的分析,一旦水平和垂直方向发生变化,同时电场、电磁场的空间分布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为异常。

再将异常区域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推断出地下的地质构造以及矿源的位置、深度、形状以及赋存等情况。

1.2 激发极化法激发极化法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推广,已成为电法勘探方法中重要的勘探方法之一,对于金属矿床的预测以及矿源勘探具有显著效果。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地壳不同岩石和矿石的电性差异,对激发极化效应进行观测,便可探明地下地质特征的勘察方法。

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运用激发极化法进行勘探时,假设供电电极为A、B,测量电极为M、N,当直流电对供电电极向下供电,将会形成一次电场。

激发极化法在深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激发极化法在深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110地质勘探Geological prospecting激发极化法在深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李邦勇(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7地质大队,贵州 贵阳 550018)摘 要:激发极化法在深部金属矿脉勘探中应用广泛。

本文系统介绍了时间域激发极化法的基本原理和基于极化效应的视电阻率和极化率的计算;在贵州某金矿勘查区通过激电中梯法和激电测深法圈定了找矿靶区,同时结合异常区的分布走向推断了两条断裂构造,后通过钻孔和探槽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

关键词:激电中梯;激电测深;金矿勘查中图分类号:P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1-5004(2020)13-0110-3收稿日期:2020-07作者简介:李邦勇,男,生于1983年,汉族,贵州兴义人,本科,物探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球物理勘查。

黔西南地区广泛发育有赋存于沉积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该类矿床多数沿断裂构造分布,受构造控制明显。

但是卡林型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以及与岩浆活动的关系复杂,加上该区植被茂盛、少有基岩出露、地表找矿信息少、给该类矿床的勘探带来很大难度,特别是对构造深部延伸的推断依据不充分。

导致黔西南地区的金矿开发、利用进展缓慢。

因此完善勘查理论、发展相关勘查技术手段对卡林型金矿床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1,2]。

目前用于金矿勘查的方法主要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和放射性勘探等[3,4]。

其中电法中的激发极化法是最早应用于金矿床勘查的方法之一,当浸染状矿体与其围岩电性差异较小时,体极化作用下矿体的激发极化效应非常明显,且该方法受地形起伏影响较小、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铁矿勘查的首选方法。

1 激发极化法基本理论1.1 基本原理激发极化法是通过激电效应即矿脉因电化学作用产生的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场现象来寻找金属矿的电法勘探方法[5]。

对于呈层状的岩体,激发极化效应表现为面极化,对于浸染状矿体表现为体极化。

激发极化法分为时间域激发极化法 (直流激电法)和频率域激发极化法(交流激电法);与常规电法相似,按照工作性质目的不同又分为测深法和剖面法,其应用装置有对称四极、中间梯度、偶极—偶极等不同的排列形式。

激电测深法在吉东南某金矿上的应用

激电测深法在吉东南某金矿上的应用

[收稿日期] 2006203212;[修订日期] 2006207231[作者简介] 王慧明(19622),男,吉林通化人,通化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高级工程师.激电测深法在吉东南某金矿上的应用王慧明,刘慧香,崔秀利(通化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吉林通化 134001)[摘 要]阐述了激电测深法在吉东南某金矿上的应用。

总结了该矿区地电场特征,论证了激电测深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激电测深法;地电场特征;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P 63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2427(2006)042026206激电测深法是一种常规物探方法,对于寻找与高极化体有关的矿产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吉东南某金矿上采用激电测深法,结果显示靠近钓鱼台组底部为高阻、高极化异常,经验证见矿效果很好,为该区扩大远景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金矿是地质踏勘工作中发现的,地表矿体较厚。

曾试探性打过一钻,并未见到理想矿体。

于是在矿带北东段布置了激电中梯扫面,见到了很具规模的异常带,在异常带上布置了3条激电测深剖面(见图1,2A 、3A 、4A 线),线距200m 。

通过激电测深得到了很好的深部异常,根据异常布置了钻探工程,见矿效果很好,为该区扩大远景储量、加大投资力度、增强投资信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立了由激电测深确定钻探的勘探模式。

1 地质特征及电性特征111 地质概况矿区出露地层:早元古宙老岭群珍珠门组,其岩性主要为硅化白云质大理岩及角砾状白云质大理岩,为一套浅海—滨海相富镁质碳酸盐岩沉积建造。

分布于矿区的北部,呈北东向带状展布,与上覆晚元古宙地层呈断层接触;晚元古宙青白口系钓鱼台组主要岩性:底部为赤铁石英砂岩及角砾岩,是金矿的矿源层及赋存层位。

中部为厚层状灰白色含铁锈斑点石英砂岩。

上部为灰白色含海绿石石英砂岩。

分布于矿区的北西部及中部,与下伏老岭群珍珠门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局部呈断层接触;南芬组主要岩性为紫色、黄绿色页岩、粉砂岩及泥质灰岩,分布于矿区的中部,与下伏钓鱼台组整合接触,震旦系桥头组主要岩性为灰白色含海绿石石英砂岩夹深灰色粉砂岩,与下伏南芬组呈整合接触。

激电法在老坟台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激电法在老坟台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激电法在老坟台金矿勘查中的应用激电法是根据岩石、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来寻找金属和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的一组电法勘探方法。

目前它不仅已广泛应用于金属矿和水文地质勘查中,而且在油田和煤田勘探中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在所有这些领域中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标签:激电法金矿勘查激电法理论1激电法的研究意义激电法可以应用于地质工作的各个阶段,主要用来寻找多金属等硫化矿物及与它们相伴生的贵金属,稀有金属和其他矿床,也可以用来寻找磁铁矿,有极化效应的赤铁矿和镜铁矿,锰矿以及镍矿等黑色金属矿床。

此外,还可寻找石墨矿,煤和地下水。

激电法在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上有独到之处,扩大了电法勘探的应用领域。

(1)对与围岩无明显电阻率差异的地质体如浸染状结构的金属矿。

(2)电子导体硫化金属矿和离子导体如含水裂隙引起的异常难以区分。

(3)因地形起伏造成的很多假异常,给解释推断工作带来的困难。

2激电法的基本理论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由于电化学作用引起的这种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电场现象,称为激发极化效应(简称激电效应),激发极化法是以不同岩矿石的激电效应之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勘探方法。

激发极化法的分类;按供电和测量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直流(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和交(频率域)激发极化法3工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岩石物性资料是异常解释的主要依据之一。

因此,对测区主要岩(矿)石进行了采集并对其极化率、电阻率参数进行了测定和统计。

极化率、电阻率测定,采用标本泥团法,使用北京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WJ-1激电模拟器以及电池箱,其工作参数(周期、延时)设置与野外相同。

由岩(矿)石物性参数测定结果得知:含金石英脉、褐铁矿化变基性岩的极化率平均值在5%以上;蚀变岩、变基性岩、角闪岩的极化率值在1.6%-3.0%之间;变质石英闪长岩的极化率值较低在1%以下。

表明本区与黄铁矿化有关的各类岩石其极化率普遍较高,与周围其它岩性存在一定差异。

激电测深在吉家洼金矿区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激电测深在吉家洼金矿区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黄金地质黄 金GOLD2024年第3期/第45卷激电测深在吉家洼金矿区找矿预测中的应用收稿日期:2023-08-23;修回日期:2023-11-18基金项目:河南豫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JTZCKY2023001);河南省自然资源科研项目(2019-373-2)作者简介:高锋辉(1981—),男,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勘查、矿产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E mail:76935213@qq.com通信作者:梁新辉(1986—),男,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地质矿产勘查、金属非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E mail:13903794424@163.com高锋辉1,2,3,王树新1,2,3,梁新辉1,2,3,庆岩波1,2,3,高继栓1,2,3(1.河南省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有限公司;2.河南省金银多金属成矿系列与深部预测重点实验室;3.自然资源部贵金属分析与勘查技术重点实验室)摘要:吉家洼金矿床位于豫西熊耳山金银多金属矿集区内,近年来其深部找矿取得了一定进展。

为开展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在吉家洼金矿区应用激电测深取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

视极化率对含矿地质体的反应较为敏感,激电测深在16勘探线以北探测到高极化地质体,推测深部存在自北东向南西方向延伸的隐伏含矿斑岩体。

通过钻孔原生晕样品测试,发现16勘探线具有高温元素W异常,侧面验证了激电测深的预测结果。

该研究结果对熊耳山金银多金属矿集区勘查脉状金银多金属矿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激电测深;吉家洼;金矿床;物探;找矿预测;视极化率 中图分类号:TD15 P612 P618.51 文章编号:1001-1277(2024)03-0078-07文献标志码:Adoi:10.11792/hj20240316引 言激电测深是一种电法勘探手段,在寻找隐伏矿,特别是大型隐伏斑岩型矿床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激电测深可以通过探获一定深度内极化体引起的激电异常信息,结合该区域地质、矿产及地球物理特征,圈定矿(化)体引起的异常,从而推断隐伏断裂或隐伏成矿地质体。

激电法在有色金属找矿中的应用分析

激电法在有色金属找矿中的应用分析

激电法在有色金属找矿中的应用分析激电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关于时间区域的激电模式,这是一种结合了岩层的布局和矿石的电极效应的电场排布方式,在矿产资源当中会产生有大量的电磁效应,勘察的方式就是对于电磁效应的检测。

在激电探测中,关于天然可控的成像部分和连接大地系统的探测模式的有机融合,该方式是基于高频检测的基础中运用电磁检测的原来进行工作的。

但是在日常的检测中经常会出现电磁现象或是成像效果出现的不正常,就就需要电磁效应下的电磁法和激电法相互的结合,找寻在矿床中的岩层结构情况,通过实验的方式来知道数据的成果,最终指导具体的实践过程。

本文主要对激电法在有色金属找矿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阐述。

标签:激电法;视幅频率;异常特征分析;多金属矿区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矿采行业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进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水平的提高做出重要贡献。

而在这种环境之下,我国的采矿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

目前状况下,直流电法已经在找矿中有了较为广泛的使用,然而,这种方法并不完善,如果碰到山区地形、地质以及成矿成因复杂的多金属矿区,所取得的效果便不是十分明显。

为此,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研究,经过不懈努力,最终研制出激电法,这种方法可以在多金属矿区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激电法使用原理在理论的研究中,激电法完全能够满足一般的勘察需求,但是真正用在实践当中就没有这么理想,可能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比如电磁波干扰的现象,直接导致地质情况的检测出现异常的现象。

在不断的在多频率的电磁改进当中的技术更新,应运而生了激电法。

在外部测试中,使用激电法可以了解到地质中的不确定性,以及了解到地质结构的构造,不需要再如以往需要去实地的采集样本进行使用的工作,改变了以往对于地产判断中出现失误现象的情况,很容易了解到是否存在矿产的实质性进步。

对于激电中的电机变化原理来看,在外界的电场的作用下,信号载体的导体会在系统中产生一定的电位,当外部电流的数值较大的时候,会形成一股较为平衡的电子系统的内部自我排布形式。

激电测深在金矿详查中的应用

激电测深在金矿详查中的应用

枚岩及条带状灰岩( 大理 岩) 中常见 , 形态极为复杂 , 以等斜、 平 卧
为主 。 区域变质 形成 的片 理活劈理斜 切原生层 理而 出现 , 后者仅
从物 质组分 的沉 积特征才 能分辨 , 而片理 等则使岩 石剥离成 层

两 者常不易区分。 查 区断裂构造不 太发育 , 仅 遇见 一些小 的断裂和裂隙 , 走 向
总观为一复 向斜构造 , 轴 向北东 , 北 西翼 倒转 , 褶皱及挠 曲极为 发
育。 区域变 质形成 的片 理、 劈 理常与原生层 理 以不 同倾 向和交 角 面存在 。 断裂 多于 区内主要构造形 成有关 , 其方 向主 要有北东 向 及北 西向两组 , 前者为走 向断裂 , 范 围大 , 延伸长 ; 西北 向断层 为 横 断层 , 一般规模 较小 , 个别延伸 达 3公里 以上, 为张 性 。 形成角 砾 岩带 。 由老到新 出露震 旦纪、 寒武纪地层 。
的关系 ; 通过对测深 曲线反映 的地 电断面的分析 , 从而 了解测 点下部地质情况 的垂 向变化 , 了解 了一定 深度异常变化 与岩矿
体 的分布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 多参数综合分析 , 进一步推断成矿靶区 , 为后续 工作 指明了方 向。 关键词 : 激 电测深 ; 激 电异常 ; 测深曲线
a r e a I P a n o m a l y pl a n e a n d s p a t i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I P a n o m a l i e s a n d m i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r e l a t i o n s hi p: t h r o u g h a n a l y s i S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s o u n d i n g c u r v e s r e f l e c t t h e g e o e l e c t r i c s e c t i o n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m e a s u r e m e n t p o i n t s

激电测深在湖南醴陵金矿激电异常评价中的应用

激电测深在湖南醴陵金矿激电异常评价中的应用
理化 带及 与 岩层 近 似平 行 的层 问破 碎 带 为 主 ,断裂
及醴陵金矿田今后 的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1 地质概况
工作区位于浏 阳一衡东华夏系 、新华夏系隆起 带 中段 ,WW 向萍乡一长沙大断裂带的复合部位 。 N 区内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岩系 , 即冷
不发育。已知的金矿体均分布在背斜核部或近核部 平行轴面分布的劈理化带或层间破碎带中。 区内出露 的中元古代浊积岩和碎屑岩经过区域
董全 , 技
— 21 年 1 01 0月 —

激 电测深在 湖南醴陵金矿激 电异常评价 中的应用
向启安 杨 天春z ,
1 . 湖北省钟祥市矿山技术服务 中心 , 湖北 钟 祥 4 10 ; 3 9 0 2湖南科技 大学 土木工程学 院, . 湖南 湘潭 摘 4 0 121 1
要: 通过探 讨激 电测 深工作在金矿激 电异常 中的应 用效果 , 并结合 以往激 电扫 面工作 , 测 区已获得 的异常 区进行激 电测 对
收稿 日期 :0 10 — 9 修订 日期 :0 10 — 3 2 1- 8 0 ; 2 1- 9 1 .
2 电性 特征
区内主要岩( ) 矿 石电性参数见表 1 根据岩石标 。
本测定结果可知 ,含矿石英脉是 引起本测区激 电异
基金项 目: 省 自 湖南 然科 学基金项 目“ 于天然 电磁场 动态信 息的地 下水探测方法研究 ”编号 :6J07资助 基 ( oJ 7 ) 2
深和进一 步的评价 , 从而确定异 常源的位置和埋 深 , 为山地_ 程提供科 学依据 。 T - 此次研究采 用三极 激 电测深装置 , 在剖面 I、 Ⅱ
及Ⅳ上 获得 了明显 的激 电异常。根据视频散 率和现场地 质情况对异 常进 行综合分析 与解释 , 测未知剖 面 Ⅱ和Ⅳ上矿体赋 存 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域三极激电测深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本区域矿产以金、铜、铁为主,次为钨、钼等,区域上,矿床的分布,严格受岩性及构造控制。

由于受多期多种成矿地质要素,包括沉积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热液活动的叠加,形成有变质岩带、中酸性侵入岩带、韧性剪切变形带及与之有密切成生联系的铁、铜、金及多金属成矿带或矿化集中分布区,它们控制着各种矿产的形成与分布。

已发现矿床和矿(化)点达多处。

文章介绍了时间域三极激电测深在金矿区的勘查应用效果,在简述矿区地质概况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情况,阐述了时间域三极激电测深的工作原理、工作方法、数据反演,并利用地质、物探资料,指导钻孔定位,经钻孔施工,找矿效果明显。

标签:金矿;时间域;激电中梯;三极激电测深
1 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太古-早元古代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阴山地层分区-阿拉善右旗地层小区;中、新生代地层区划属阿拉善地层区潮水地层分区。

区内多数地层因断裂发育和多期次岩浆侵入而造成顶底不全和内部关系紊乱。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早元古界北大山岩群(Pt1B),其次为新近系苦泉组(N2k)及第四系(Q)。

勘查区区域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构造线主要有东西向、北北西向、北北东向及南北向四组断裂。

勘查区内侵入岩发育广泛,主要为石炭纪、二叠纪酸性侵入岩体、三叠纪酸性侵入岩体、古元古代超基性岩及各类脉岩。

石炭纪侵入岩为闪长岩。

二叠纪以云英闪长岩为主,分布面积较广。

勘查区区域发育为数众多的中性岩脉、伟晶岩脉、酸性岩脉。

中性脉岩有细粒闪长岩脉、二长闪长岩脉、花岗闪长岩脉等;酸性脉岩主要见有钾长花岗岩脉、花岗细晶岩脉及石英脉等。

2 激电异常解释
2.1 激电异常的平面特征
图1为勘查区激电中梯扫面视极化率平面等值线图,测区视极化率一般在2.0%~2.5%之间,最高值达到3.37%,该异常呈中、高阻-高极化特性,地表出露为下元古界北大山群地层,走向大致为南北向,异常区宽度约为1200m。

该异常闭合,结合地质资料显示,该处异常地表出露基本为片岩、片麻岩为主,异常区东部出露面积较大的黑云母花岗岩,在异常区中部地表可见断裂,结合地质资料及与已知矿点的对应,认为本异常区为成矿有利区域,推断异常区可能与侵入岩体和一些黄铁矿化(体)有关。

2.2 激电异常剖面特征
在完成了激电中梯扫面的前提下,结合工作成果和地质资料推断出有利的找矿靶区,在异常区激电测深剖面线(如图1示)。

激电测深工作选用三极装置(见图1),该装置可以获得较大的信号强度,工作中供电极距AB距离为3000m,测量极距MN为40m。

工作中我们通过移动A极来改变AO的距离从而可以探测不同深度的地质体。

激电测深数据是将计算过的数据经过带地形校正的RES2DINV软件进行反演,我们通过数据转换程序数据格式转换为反演软件所识别的格式后再进行二维反演;二维反演方法采用带地形的高斯-牛顿最小二乘法,反演所得主要参数为电阻率ρ与极化率η。

剖面共计完成激电测深点50个,共长1540m,由图3中所示;在该条剖面线的共有三处极化率值较高的异常区域。

测线410点对应的异常区均较完整,以此点为中心的异常区极化率最高值为3.6%,异常宽度约120m,顶部埋深约150m,是一处高阻-高极化的异常区,该异常在电阻率反演图中对应为一倾向东倾的高阻“通道”,下部延伸未见闭合,电阻率值在1000~1200Ω·m,在该高阻“通道”左侧出现了电阻率值较低的低阻带,右侧也出现低阻带推测为破碎带。

测线偏东有两处激电异常区,极化率分别达到4.4%和4.0%,该两处异常对应的电阻率值均为高阻,电阻率值在1000Ω·m左右;在432点为中心的异常区地表出现一条电阻率值较低的低阻层,与异常区接壤,该低阻区对应的极化率值在2.2%~2.8%,电阻率值最低仅为100Ω·m左右。

结合地质资料了解本工作区断裂破碎带是本区明显的找矿标志,目前已发现的矿体均与断裂破碎带有关,矿(化)体严格受断裂构造带的控制,对于该接触带上所出现的极化率高值推断为矿(化)体所引起。

3 结束语
此次工作激电中梯扫面视极化率结果在测区内圈定激电异常区,为激电测深提供了明确的靶区。

激电测深结果在剖面上较好地反映了激电异常的空间展布特征,异常特征与激电中梯成果对应良好,综合地质情况判断其为成矿有利部位,指导钻孔验证见高品位金矿化。

参考文献
[1]傅良魁.激发极化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2]魏华平,胥珍.三极测深的研究与应用[J].价值工程,2013(34):302-304.
[3]赖庆松,韦光美.浅谈不同供电方向对三极装置激电测深的影响[J].地球,2013(10).
[4]罗评委,王昌国.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某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J].江汉石油科技,2013(4):21-25.
[5]李春成,朱春生,郑晓惠,等.激发极化法在大架金矿床中的应用效果[J].黄金,2006,27(1):10-13.
作者简介:顾江(1989-),男,宁夏银川人,助理工程师,2011年毕业于东华理工大学,现在宁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从事物探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