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我的老师》(第2课时)教案 (新版)语文版(1)

合集下载

第7课《我的老师》教案(语文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7课《我的老师》教案(语文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7课《我的老师》教案(语文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我的老师【教学构想】这是一篇回忆自己老师的文章,语言纯朴,情感真挚。

从内容上看,文章要紧从刘老师教学和放风筝两个方面来进行表达和描写,既表达了刘老师的差不多特点,义展现了刘老师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性鲜亮,情感丰富,值得我们永久学习和尊敬的充满人格魅力的刘老师。

义中,作者还不时穿插一些表达自己情感的语句,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最真实的内心体验,感情饱满,从另一个侧面烘托了刘老师的形象。

本文在选材与材料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

作者与刘老师交往的时刻不短,能让作者汜住的关于刘老师的事确信专门多,但作者只选取了三个内容:刘老师的外貌、刘老师的教学、刘老师放风筝。

这三个内容从外到内,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刘老师的特点。

在人物的刻画与结构的安排上,本文也专门有特点。

刻画人物,作者直截了当描写了刘老师外貌、语言、动作,而且都抓住了人物专门的地点。

作者还描写了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咨询接地烘托了刘老师的形象。

在结构的安排上,作者先描写景物,引起回忆,然后是回忆的具体内容,最后是终止回忆,抒发感情,各部分内容之间,专门注重过渡与衔接,这些也是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借鉴的。

教学时,一方面要抓住文章对刘老师的刻画这一要紧内容,把握人物的特点和情感世界,感受刘老师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要抓住表现作者感受和情感的内容,体会刘老师对作者的庞大阻碍;再一方面,了解本文在材料的选择与安排、人物的刻画等方面的特点,学习并把握写人类文章的一些差不多写法。

整篇课文教学的差不多目的是让学生能从刘老师身上获得启发,并把握一些差不多的写作知识。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从文章内容的感悟分析中,了解刘老师的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学会与文本对话。

2.感受作者的感受,了解作者心目中的刘老师,学会与作者对话。

3.了解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把握一些写作知识与方法。

4.结合文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一辈子态度。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老师》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老师》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第7课《我的老师》教案(语文版初一上) (2)doc初中语文 (1)

第7课《我的老师》教案(语文版初一上) (2)doc初中语文 (1)

第7课《我的老师》教案(语文版初一上)(2)doc初中语文(1)教学目标:1、领会记叙的要素。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

3、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包蕴的情意的品味。

4、体会作者在文中包蕴的〝依恋、想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要点:1、领会记叙的要素2、明白得本文用哪几件事表现蔡芸芝先生,各表现了她如何样的性格特点或作者如何样的感情。

?3、词义辨析教学课时:2教学难点:准确的概括五件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记事线索,记叙顺序,材料安排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用〝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引入。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作者青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将就读了简易乡村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要紧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讲«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正字音:补充:1.查工具书,辨析以下各组字的音、形、义。

即 (jì①就、赶忙;②确实是;③当时、当地;④靠近;⑤<古>假如)既 (jí①差不多;②既然;③尽、完;④跟〝且〞、〝又〞、〝也〞等词连用,表并列)孤 ( gū①单独;②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③古帝王的自称)弧 (hú①古代指木弓;②圆周的任何一段)卷 (juàn①大多当名词用:画卷、试卷、案卷等;juǎn大多当动词用:卷行李、卷入浪潮)券 (quàn①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②su n拱券,指门宙、桥梁等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蜜 (mì①蜂蜜;②甜美)密 (mì①距离近、间隙小;②细致、精巧;③关系近、感情深,④不公平、不能泄露的)褪色 tuì磕头kē卜咨询bǔ纠纷jiū心清如水——纯洁无杂念。

七年级语文上册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2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2 语文版

我的老师海伦·凯勒教学目的1.学习给课文分段从而完整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学习归纳课文中心思想。

3.学习海伦·凯勒热爱生活的态度和以顽强的毅力努力学习的精神。

重点难点_.1.重点;学习写段意和中心思想。

_2难点:学习作者热爱生活的态度和顽强学习的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数学过程:一、预习1.默读一遍课文,初步熟悉课文内容。

2查工具书,掌握下列词语。

迹象():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和将来。

凝聚():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

遗憾():遗恨或不称心。

预兆():预示。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琢磨():思索;考虑。

绚丽():灿烂美丽。

二、导入海伦·凯勒,这是世界各国,特别是有志青年人所共知的名字。

她是一个美国人,生于1880年。

她出生才19个月,就失去了视力听力,不久又变哑,生命的开端就是多灾多难的。

但幸运的是这个病弱的生命受到一个优秀老师——莎利文的关爱和栽培,使她顽强地成长起来,使她生命之火燃烧并焕发出无比的光芒,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

这个残疾儿童最后成长为一名作家、教育家。

海伦·凯勒的故事在诸多方面都给我们以启示,但最重要的启示应该是“爱”,爱生命、爱人、爱学习、爱思考今天我们要学习海伦·凯勒的一篇散文——《我的老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位杰出的老师和她的杰出的学生。

三、正课1.请大家用10分钟时间再默读一遍课文,然后用3分钟时间想想全文分几个部分,段意怎么写讨论并归纳:全文可以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我的老师来到我的身边。

第二部分(4--9):老师教我拼字,带我感受自然的美丽,给我启蒙教育。

第三部分(10—12):老师安排我在树上遭受风雨,让我感受到自然的另一面。

第四部分(13—26):老师给我讲“爱”、“思考”,使我悟到一些抽象一概念。

第五部分(27):老师给我带来爱、带来欢乐。

给我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

以上五部分材料按时间顺序来安排,叙事条理清楚,同时可以表现出老师对自己的教导由浅入深:从教语言到教自然再到教生活。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老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老师》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体会记叙的详略2、词义的辨析与词语所蕴含的情意的品味一、复述第六、七件事.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讨论第六、七件事1、第十段开头说,“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到底是值还是不值?根据是什么?为什么前头说是“小事”,后面又讲“占据”过我的心灵?——值得。

在老师而言是平常小事,但在我心中却影响深刻。

我对老师的感情也加深了。

“占据”是强行占有的意思,对一件小事“却占据过我的心灵”该怎样理解?分析:所谓“小事”,指的是孩子们之间常常有的一些纠纷,在老师或别的孩子们看来不过是小事,可是从作者当时所处的境地来看,却是一件不同寻常的遭遇:父亲背井离乡,生死不明;母亲抑郁忧伤,时刻牵挂;那些不大懂事的同学还时常对“我”幸灾乐祸,使“我”更感到孤独悲伤,辛酸痛苦。

在这最困难的时候,蔡老师常常理解“我”的心情,重视同学之间的纠纷,细致地处理了问题,批评了那些小“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劝”,劝说;“慰”,安慰。

又劝说又安慰,蔡老师如此同情、关怀和爱护一个处于困境的学生,使“我”那弱小的心灵充满对她的感激和爱,所以把这看作为“占据心灵”的事。

“占据”是军用术语,用在一般场合就特别形象有力。

三、朗读写最后一件事的文段1、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旁”表现了我对老师的什么感情?还有哪处描写同样表现出这种感情?——深切的依恋之情。

我觉得暑假漫长的反常心理。

2、“迷迷糊糊”的往外走改成“模模糊糊”,可不可以,为什么?——迷迷糊糊是指说话口齿含糊不清,“模模糊糊”是指视线朦,看不清楚。

不能调。

3、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呼应开头,表达深切惋惜、依恋、怀念之情。

四、总结讨论1、文章一共写了七件事,哪些事写得详细,为什么详写?——其材料安排由略到详(前五件事略,后两件事详),记叙节奏由快到慢,情感也越来越浓、越来越深,后2件事是我感情的深化。

七年级语文上册7我的老师教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7我的老师教案语文版
始做海伦·凯勒的家庭教师。莎利文是在贫穷与疾病的困境中发育成熟
的。她本人在18岁以前随时有双目失明的危险。侥幸一次成功的手术恢
复了她的一部分视力。从她20岁起,到69岁去世,一生教育并陪伴着
海伦•凯勒,用她的爱心和足智多谋打开了凯勒尘封的心灵,引她进入新
的世界,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海伦能走出黑暗,获得那么高的成就,
助事业。为此,她曾周游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包括《我的一生》(又名
《我生命的故事》1902)、《海伦•凯勒日记》(1938)等。1964年被授予
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2.安妮·莎利文(1867~1936),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家庭教
师,事业的引路人。她早年就读于美国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20岁开
聋又哑,是教育在条件如此不利的人身上取得非凡成就的实例。由于重
病,她19个月就失去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在她的家庭教师安妮•
1
曼斯菲尔德•莎利文的精心教育下,又经过在聋人学校学习及口语学校学
习,凯勒学会用盲文读写,并异常熟悉普通教育的课程。1904年毕业于
马塞诸塞州剑桥拉德克利夫学院。海伦•凯勒终身致力于盲聋人的公共救
7.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了解莎利文老师对海伦•凯勒一生的重大影响,体会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2.理解文中侧面描写和运用反衬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究莎利文老师对作者一生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侧面描写和运用反衬的作用。
教学方法
教师和学生研讨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课文中的人物
1.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又盲又
三、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从文中找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老师》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我的老师》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1.画出上文中抒情的句子,并说说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 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 这样一篇文章的人称前后不一致可以吗? 3.一般说来,小孩子都盼望着假期的到来,为什么说“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 又是多么漫长”? 4.“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加点的两个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5. “至今回想起来, 我还觉得这是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句子中的“这” 是指什么? (二)阅读海伦.凯勒的《我 的 老 师 》 、贾 平 凹 的《我 的 老 师 》 、李跃荣的
我的老师
教学 目标 1、学习本文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重点难点 2、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3、理解、揣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用回忆法导入。 一、回忆: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互相讲一讲文章详细记叙蔡老师的两件事,把你认为印象最深的事情用生 动的语言讲出来。 (要求:说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 学生思考,互相讲解,老师点评。 二、感悟: 指名朗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明确: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有:“难忘”、“温柔和美丽”、“慈爱”、“公平”、“伟大”、 “依恋”、“想念”、“可惜”等等。 三、研读: (一)导入:全文从头至尾、字里行间都充溢着对老师的一往深情,那么贯穿全文的一条感情线索是 什么?你能否列举事例,加以说明?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本文的感情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二)请同学们选择你认为最能表现这种感情的段落或句子,进行赏析点评。 例如:第一件事: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对我的“假愠真爱”, “仅仅”一词是表示范围的,说 明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师形似真、实是假的情态;“一迎”这一动作生动 地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亲近、亲热关系: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因而并不害怕老师;“轻轻地敲”、 “边上”。蔡老师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动作似重实轻,而且是“敲在石板边上”。慈母般的情怀可见一 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轻轻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会意的笑了,老师也发出了会意的、温柔 的笑声。 重点放在最后两件事情上。 明确:第六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解决同学间的纠纷,对蔡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老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老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老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的老师”这一主题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2.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关键语句和段落,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或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我的老师”这一主题。

向学生提出诸如“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15分钟)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对文章中的生字词、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

首先,介绍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然后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文章,对文章中的关键段落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3.案例分析(10分钟)选取文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例如文章中描述的“老师为学生补课”、“老师关心学生生活”等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4.互动环节(10分钟)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主题为“我与我的老师”。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与老师相处的故事,并谈谈对“好老师”的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促进课堂互动。

5.课程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对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文章中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促进课堂互动。

3.练习法:选取文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课堂互动练习,鼓励他们互相学习、互相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比较魏巍的《我的老师》和本文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似点:
①都是写对老师的怀念和赞美;
②都是选择典型的事例;
③都谈到对自己一生的重大影响。
不同点:
①魏巍一文中,侧重于对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直接描写,表现蔡
芸芝老师的温柔、慈爱;
②然而海伦•凯勒看不到老师的外貌,听不见声音,只能靠触觉感受老师的关爱,因此,文中写自己的笔墨比老师的还多, 运用了对比反衬的写法,从反面衬托了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3、反衬
反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4、你觉得莎利文老师是怎样一位老师?
莎利文老师是一个非常耐心和蔼,充满爱心,循循善诱,有教育智慧的人。
二、拓展探究
我 的 老 师
魏 巍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
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三、课堂小结
尊师名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感恩名言: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教我拼写字 触觉 写作方法: 侧面描写
感受大自然 触觉、嗅觉反衬手法
教我懂得爱 触觉 感觉 思考
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我的老师
节次
第2课时
备课人
授课时间
总课时数




知识与技能
理解文中侧面描写和运用反衬的作用,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评价创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受到“爱”的熏陶,“爱”的教育,珍惜天赋,珍爱生命。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莎利文老师对海伦·凯勒一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对爱与生命的感悟能力,体会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
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
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教 学 重、难 点
重点:体会感恩。难点:写作方法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合作探究
1、课文题目是“我的老师”,可为什么用在“我”身上的笔墨比老师多得多?
明确:从反面衬托了老师的耐心与用心良苦。作者写自己,实际上也是在写老师。
2、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