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件
合集下载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首散文诗借助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想象为金色花),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孩子与母亲三次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孩童对母亲的爱和母子之间的亲昵、深情
荷叶 · 母亲
读课文说文章主要写了关于莲花的几件事?
“我”与莲花
“我”的出生与三蒂莲(第3段)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给“我”的触动(第4~7段)
红莲盛开(4)红莲攲斜(5)荷叶护莲(6)红莲挺立(7)
浏览4~7段,说一说“红莲”的雨中变化(提示:共4个阶段)
有些烦闷(4)———仍不适意(5)———心绪散尽(6)———深受感动(7)红莲盛开(4)———红莲攲斜(5)———荷叶护莲(6)———红莲挺立(7)
思考:4~7段写“我”“红莲”有何联系?
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
拉宾德拉纳特 ·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代表作有《飞鸟集》《眼中沙》《园丁集》等。
冰心(1900~1999年),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
作者介绍
字词积累蒂 梗匿笑 沐浴 祷告 姊妹 亭亭徘徊 遮蔽 心绪 流转 荫蔽
花瓣 祷告 莲蓬 菡萏 攲斜
“我”看到荷叶覆盖在红莲上(第6段)触景生情。 荷叶保护红莲让“我”想到母亲保护子女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用荷叶象征母亲,一切困难阻碍在母亲对子女的爱护下都成了“无力的水珠”:母爱让女性变勇敢,战胜一切困难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共33张PPT)

听课文的朗诵,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理解两首诗的思想内容。
文章语言清雅,富有生活气息,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一朵红莲被雨点打得左右斜,红莲旁的大荷叶倾斜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
儿孟女母一 曰般:的“情真调景可,以皮表居达吾的了子对矣孩母。亲子由衷、的感美激与丽爱恋的。妈妈、绽放的金色花……
想当象妈悄; 妈寻悄找他地时,开他却放“暗花暗地瓣在那儿里匿,笑”看,顿着时,妈一个妈调皮工狡黠作的孩;子形将象便小跃然小纸上的。 影子投在妈妈的
请你根据例句仿写。
当妈书妈寻页找他上时,;他却突“暗然暗地地在那再里匿落笑”到,顿地时,上一个来调皮,狡黠又的孩成子形了象便妈跃然妈纸上的。 孩子,求妈妈讲
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 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 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 爱”!
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歌——《荷叶 母亲》。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 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 1919年,她以“冰心”为笔名发表了 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著有诗集 《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 《樱花赞》等。
想象;
什么作用? 孟子游戏时学着做(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 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荷叶 母亲》。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一朵红莲被雨点打得左右斜,红莲旁的大荷叶倾斜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 儿女一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文章语言清雅,富有生活气息,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一朵红莲被雨点打得左右斜,红莲旁的大荷叶倾斜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
儿孟女母一 曰般:的“情真调景可,以皮表居达吾的了子对矣孩母。亲子由衷、的感美激与丽爱恋的。妈妈、绽放的金色花……
想当象妈悄; 妈寻悄找他地时,开他却放“暗花暗地瓣在那儿里匿,笑”看,顿着时,妈一个妈调皮工狡黠作的孩;子形将象便小跃然小纸上的。 影子投在妈妈的
请你根据例句仿写。
当妈书妈寻页找他上时,;他却突“暗然暗地地在那再里匿落笑”到,顿地时,上一个来调皮,狡黠又的孩成子形了象便妈跃然妈纸上的。 孩子,求妈妈讲
导入新课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 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 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一种爱,叫“母 爱”!
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歌——《荷叶 母亲》。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 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 1919年,她以“冰心”为笔名发表了 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著有诗集 《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 《樱花赞》等。
想象;
什么作用? 孟子游戏时学着做(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两朵莲花,一白一红,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 今天我们将有幸学习著名作家冰心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歌——《荷叶 母亲》。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一朵红莲被雨点打得左右斜,红莲旁的大荷叶倾斜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 儿女一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与爱恋。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29张PPT)语文七年级上册

散文诗二首
什么是散文诗?
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 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 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散文诗特点
篇幅短小; 生动形象、蕴含哲理;
具有浓郁的诗意。
金色花
散文诗
泰戈尔
学习目标
1.读准“祷告”“嗅”等字音;认识“沐浴”“罗摩衍 那”“花瓣”等生字;理解“匿笑”的词义。
表达出孩子的淘气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机要说灵的、话撒了娇。、调 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对话作者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 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 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 的美好与圣洁。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训练朗读语气和节奏技巧,通过朗读
、
体会作者情感。(重点) 3.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借物抒情。(难
点) 4.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浓浓的母子情。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1.根据词义写出相关词语。
① 闻(气味) 嗅 ② 偷偷地笑 匿笑 ③ 。向神祈求保佑 祷告
。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1.根据词义写出相关词语。
(1) 花开的好预兆 花瑞
(2) 心情不畅快 烦闷
(3) 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 菡萏
(4)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比喻事物在某
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徘徊
例句:我在门口徘徊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进去了。 (5) 倾斜,歪斜。 攲斜
师生对话—品析语言
体会下列语句蕴表含现的出孩思子想的感调情皮、。得意、骄傲
什么是散文诗?
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 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 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散文诗特点
篇幅短小; 生动形象、蕴含哲理;
具有浓郁的诗意。
金色花
散文诗
泰戈尔
学习目标
1.读准“祷告”“嗅”等字音;认识“沐浴”“罗摩衍 那”“花瓣”等生字;理解“匿笑”的词义。
表达出孩子的淘气
④“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机要说灵的、话撒了娇。、调 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对话作者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 的孩子的口吻写的。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 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 的美好与圣洁。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训练朗读语气和节奏技巧,通过朗读
、
体会作者情感。(重点) 3.学习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借物抒情。(难
点) 4.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浓浓的母子情。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1.根据词义写出相关词语。
① 闻(气味) 嗅 ② 偷偷地笑 匿笑 ③ 。向神祈求保佑 祷告
。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生生对话(预习检测)
1.根据词义写出相关词语。
(1) 花开的好预兆 花瑞
(2) 心情不畅快 烦闷
(3) 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 菡萏
(4)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比喻事物在某
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徘徊
例句:我在门口徘徊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进去了。 (5) 倾斜,歪斜。 攲斜
师生对话—品析语言
体会下列语句蕴表含现的出孩思子想的感调情皮、。得意、骄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两首精品PPT课件

母亲,如果我是____,您就是__
__,__ _
_。
母亲,如果我是____,您就是__
__,___
_。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自由朗读
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 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 面……
旁边的一个大荷叶,被风吹了, 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 红莲上面……
文章题为“荷叶母亲”,哪一句 话写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从文中看,荷叶的什么特点与母 亲相似?
细细品味
寻找感动
小组合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境 繁杂的雨声 雷声作了 大荷叶慢慢地 雨势并不减退
浓阴的天 雨愈下愈大 倾侧了下来 勇敢慈怜的荷叶上
(雨肆意地下着) 聚了些水珠
红莲 开满 亭亭 左右攲斜
(白莲已经凋谢)
在大荷叶的 覆盖下
不摇动
心境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深深地受了感动
荷叶 母亲 ——冰心
作者简介
•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 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 代表作有: 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 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7课《散文诗两首》课件(共28张PPT)

一写看红莲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心情:烦闷 红莲:开满 亭亭
二写看红莲 环境: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心情:不适意,徘徊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心 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红莲:不动摇
找出文中作者表达了怎样 的心灵感受?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 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 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 空下的荫蔽?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 “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畅所欲言
你认为诗中的“我”是一个什 么样的孩子?诗中的妈妈又是怎样 的一个人呢?
莲蓬:liánpéng 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烦闷:心情不畅快。
菡萏:hàndà n 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 亭亭:①形容高耸; 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适意:舒适。 徘徊:pá ihuá i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比喻犹豫不决。
斜:qī 倾斜,歪斜。 遮拦:zhē 遮挡,阻挡。 荫蔽:yīn bì ①(树叶)遮蔽;②隐蔽。
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
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 童文学家。主要作品有 《冰心小说散文集》、 《冰心散文集》、《寄小 读者》、《再寄小读者》、 《三寄小读者》、《小橘 灯》,诗集《繁星》、 《春水》等。她的诗文笔 隽意,艺术精巧,独成一 派,被称为“冰心体”。
注音注解 花瑞:ruì 花开的好预兆。
请用“假如我变成了……”说一句话来表达对母亲(父 亲)的爱。 如: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 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 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 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学PPT课件

质朴秀丽
淡雅清婉
既有慈爱善良温
塑造了为孩子
柔的母亲,又有调皮、遮风挡雨,关爱呵
活泼、可爱的孩子。 护孩子的母亲形象。
合作探究
7 散文诗二首
5.结合两篇文章说说散文诗这一体裁有什么特点。
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 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 象;
写作特色
7 散文诗二首
❶托物“言情”,联想、想象丰富。
写雨中荷叶遮蔽莲花,作者受到触动产生联 想,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托莲花抒真情, 表达了对母亲爱护儿女的感激之情。
写作特色
7 散文诗二首
❷语言朴素亲切,却又精心营构。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述了雷雨之日的一朵红莲被 风雨打得左右倾斜,红莲旁的一个大荷叶倾侧覆盖在红 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 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平实 中蕴含真情,让人回味无穷。
感悟一: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母亲不会有任何 的保留,为了孩子她可以做任何事情,甚至牺牲她的生命。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人生中,不管遇到多少风吹雨 打,母亲总是为我们遮风挡雨,帮助我们战胜挫折,就像雨中 的荷叶默默地弯下腰来保护红莲。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 人,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母亲,请您相信,红莲总有一 天会绽放,会给您最好的回报。
合作探究
7 散文诗二首
4.回顾这两篇文章,试着从多方面对比的角度对文本进行简要 分析,边讨论,边填写下面表格。
比较维度
思想内容 感情基调 艺术手法 语言风格
人物形象
相同点
赞美母 爱的神圣与 伟大。
不同点
《金色花》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评和责问之意。 嗔怒的语气
原文中“我”是以调皮、撒娇的语气说话 的,删去称呼后,语气变得冷淡和不耐烦。
任务三:对比阅读,探究手法
两首散文诗同中有异,请每组从下面四个角度中 任选两个,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比较角度一:联想与想象 比较角度二:视角与口吻 比较角度三:象征和比喻 比较角度四:语言风格
思考: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 予纸船特别的含义。请说说纸船象征什么。
纸船象征“我”对母亲的思念。
深沉、庄重、
同他背上的加起来, 担当
就是整个世界
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心中的雨
《荷叶 母亲》 点来了,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 的荫蔽?
舒缓、愉悦、 赞美、感激
感情基调低沉内 敛时,语气是沉 重的,朗读时应 放慢速度;感情 基调欢快愉悦时, 语气是昂扬的, 语速可以适当加 快。感情基调的 确定与朗读的设 计,都应考虑文 章的情感表达。
主题
文章
领悟的契机
回馈的方式
《秋天的怀念》 母亲病逝,临终遗言 改变自己的状态来报答母亲
母爱
《散步》 《金色花》
母亲年老身弱,逐渐衰 老
陪伴、顺从、孝顺母亲
1 变作金色花来观察母亲 2 悄悄的陪伴、依恋母亲
《荷叶 母亲》 3 看到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4 赞美、感激母亲
任务二:朗读诗歌 品味诗意
找出《荷叶 母亲》的文眼,根据文眼确 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再探讨文章的感情基调 和朗读的语气、语调之间的关联
问题: (1)荷叶与母亲有什么关系? (2)文章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
有关的往事? (3)作者为什么写风雨中的红莲? (4)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心中的
雨点”指的是什么?
原文中“我”是以调皮、撒娇的语气说话 的,删去称呼后,语气变得冷淡和不耐烦。
任务三:对比阅读,探究手法
两首散文诗同中有异,请每组从下面四个角度中 任选两个,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比较角度一:联想与想象 比较角度二:视角与口吻 比较角度三:象征和比喻 比较角度四:语言风格
思考: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 予纸船特别的含义。请说说纸船象征什么。
纸船象征“我”对母亲的思念。
深沉、庄重、
同他背上的加起来, 担当
就是整个世界
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心中的雨
《荷叶 母亲》 点来了,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 的荫蔽?
舒缓、愉悦、 赞美、感激
感情基调低沉内 敛时,语气是沉 重的,朗读时应 放慢速度;感情 基调欢快愉悦时, 语气是昂扬的, 语速可以适当加 快。感情基调的 确定与朗读的设 计,都应考虑文 章的情感表达。
主题
文章
领悟的契机
回馈的方式
《秋天的怀念》 母亲病逝,临终遗言 改变自己的状态来报答母亲
母爱
《散步》 《金色花》
母亲年老身弱,逐渐衰 老
陪伴、顺从、孝顺母亲
1 变作金色花来观察母亲 2 悄悄的陪伴、依恋母亲
《荷叶 母亲》 3 看到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4 赞美、感激母亲
任务二:朗读诗歌 品味诗意
找出《荷叶 母亲》的文眼,根据文眼确 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再探讨文章的感情基调 和朗读的语气、语调之间的关联
问题: (1)荷叶与母亲有什么关系? (2)文章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
有关的往事? (3)作者为什么写风雨中的红莲? (4)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心中的
雨点”指的是什么?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共3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其实就是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法:借物喻人、借物抒情。
任务三:自主阅读,感悟诗情——《荷叶·母亲》
第3段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表明“我”家对莲花有深厚的感情,借祖 父的话暗示“我”与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 “我”惦记雨中的莲花,以花喻人,进而为揭 示主题埋下伏笔。
任务四:对比阅读,感知文体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淘气顽皮的孩子和一位慈祥爱读书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和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和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和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总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爱撒娇、爱妈妈的孩子; 这是一位沉静、美丽、慈爱、智慧的妈妈。
感情基调 低沉 不安 担忧 感动
任务三:自主阅读,感悟诗情——《荷叶·母亲》
由此看来,作者的情思主要为这红莲的遭遇变化而变化,那么可否把 散文诗的题目改为《荷叶·红莲》?为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请简要阐述。 不可以。作者看到雨中的荷叶不顾风雨的打击,毅然主动地向红莲
倾侧并覆盖它,不离不弃,就像勇敢慈怜的母亲关怀困境中的子女,作 者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并由此表达了对如荷叶般的母亲的由衷赞美 和歌颂。
活泼、口语化
典雅、书面化
人物形象
都表现了母 亲的形象
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 、鲜活,而且有着鲜 明的印度文化特色
母亲未正面出场,只 是用荷叶覆盖红莲象 征母亲对儿女的庇护
任务四:对比阅读,感知文体
总结散文诗的特点。
散文诗
概念 内容 形式
兼有散文与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有诗的情绪和幻想,像诗歌一样精粹、凝练 。篇幅短小,以散文的形式呈现,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 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任务三:自主阅读,感悟诗情——《荷叶·母亲》
第3段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表明“我”家对莲花有深厚的感情,借祖 父的话暗示“我”与莲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 “我”惦记雨中的莲花,以花喻人,进而为揭 示主题埋下伏笔。
任务四:对比阅读,感知文体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淘气顽皮的孩子和一位慈祥爱读书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和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和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 我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和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总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爱撒娇、爱妈妈的孩子; 这是一位沉静、美丽、慈爱、智慧的妈妈。
感情基调 低沉 不安 担忧 感动
任务三:自主阅读,感悟诗情——《荷叶·母亲》
由此看来,作者的情思主要为这红莲的遭遇变化而变化,那么可否把 散文诗的题目改为《荷叶·红莲》?为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请简要阐述。 不可以。作者看到雨中的荷叶不顾风雨的打击,毅然主动地向红莲
倾侧并覆盖它,不离不弃,就像勇敢慈怜的母亲关怀困境中的子女,作 者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并由此表达了对如荷叶般的母亲的由衷赞美 和歌颂。
活泼、口语化
典雅、书面化
人物形象
都表现了母 亲的形象
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 、鲜活,而且有着鲜 明的印度文化特色
母亲未正面出场,只 是用荷叶覆盖红莲象 征母亲对儿女的庇护
任务四:对比阅读,感知文体
总结散文诗的特点。
散文诗
概念 内容 形式
兼有散文与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有诗的情绪和幻想,像诗歌一样精粹、凝练 。篇幅短小,以散文的形式呈现,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 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歌大意,看谁 概括得好!
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个顽皮的孩子与他母 亲“捉迷藏”的画面,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 对母亲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 的美好与圣洁。
1、诗中的“孩子”是借助什 么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 ? 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来 表达对母亲的爱
2、“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
莲蓬:liánpéng 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烦闷:心情不畅快。
菡萏:hàndà n 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 亭亭:①形容高耸; 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适意:舒适。 徘徊:pá ihuá i 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比喻犹豫不决。
斜:qī 倾斜,歪斜。 遮拦:zhē 遮挡,阻挡。 荫蔽:yīn bì ①(树叶)遮蔽;②隐蔽。
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
答:简单的说,因为文章中说的是下雨天时“我”发现了红莲 ,因为是下雨天,作者不能特地到别人的家里观察莲花, 也说明这篇文章是真实的。
为什么要写9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答:为下文埋下伏笔。再由下文的莲花联想到母爱。
因为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红莲,无 畏的为红莲遮蔽,正如母亲为自 己遮风挡雨。作者内心的温柔被 深深触动,感受母亲为自己的付 出,意思是自己困难的时候,只 有母亲无私地帮助自己。Biblioteka 请填下表:三看红莲
借景
抒情
开满、 左右
亭亭
斜
不动摇
荷叶护莲
联想
母亲呵 护子女
课文重点描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的情景,作者的心情有没有变化?请找出 变化过程。
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
乐人,现代著名作家,儿 童文学家。主要作品有《 冰心小说散文集》、《冰 心散文集》、《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 三寄小读者》、《小橘灯 》,诗集《繁星》、《春 水》等。她的诗文笔隽意 ,艺术精巧,独成一派, 被称为“冰心体”。
注音注解 花瑞:ruì 花开的好预兆。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 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畅所欲言
你认为诗中的“我”是一个什 么样的孩子?诗中的妈妈又是怎样 的一个人呢?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天生善良。 母亲: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有生活情调 、有虔诚的修养。
请用“假如我变成了……”说一句话来表达对母亲(父 亲)的爱。 如: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 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 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 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荷叶·母亲》
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 。曲终见主旨,总结宕开一笔,留 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自然界的雨 点是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 面及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这 就把母爱推向高潮
“雨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用过慈怜的荷叶上 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受 了感动。”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共大荷叶 ,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而 深受感动,这是为什么?
象征孩子对母亲的爱圣洁而美丽
•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答: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 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这句话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 “我不告诉你,妈妈。”
答:孩子撒起了娇来了,为自己 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 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
写法探讨:
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 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感情 是本文一个巧妙的手法。即是托物寄情的写法。
一写看红莲 环境: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心情:烦闷 红莲:开满 亭亭
二写看红莲 环境:雷声作了 雨越下越大 心情:不适意,徘徊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三写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心 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感动 红莲:不动摇
找出文中作者表达了怎样 的心灵感受?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 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 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 空下的荫蔽?
——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 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
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1.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
2.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 下的荫蔽?”
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 与磨难的人。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 在痛苦时得到安慰,在孤独时得到快乐 ,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 福
3. 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妈妈
我
做祷告时————— 散发香气
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 变回孩子 求妈妈讲故事
3、“我”回报母爱,为什么总 是悄悄的进行却不让妈妈知道呢 ? 这样会给妈妈带来惊喜,妈妈 生活得更加温馨。给妈妈带来 快乐……
泰戈尔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 金色花呢?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 、儿童、成人、老人。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 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怎样的感情? 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人们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在诗 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 散文诗两首》课件
2020/9/1
—美读指导
(1)根据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做到情感融合。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朗读语速。做到语速适宜。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做到轻重分明。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节奏停顿。
做到节奏恰当。
—美读指导
☆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