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辩证法问题

合集下载

谈谈辩证法问题

谈谈辩证法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自己运动、发展 的源泉和动力(8段)
2014-3-19
9

列宁指出:“对立面的同一(……),就 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 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 斥的、对立的倾向。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 ‘自己运动’、自生的发展和蓬勃的生活,就 要把这些过程当做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发展 是对立面的‘斗争’‛。‚发展是对立面的统 一。”这就是说世界上一切事物和过程(包括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都具有相互联系、 相互排斥、互相依存、互相斗争的两个方面, 也就是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 动力和源泉。 2014-3-19 10
6
2014-3-19
对立统一规律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 又是认识的普遍规律(2—7段)
2014-3-19
7
“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 科学史来检验。”列宁认为必须由科学史来 检验。这是因为,科学活动本身就是人们的 实践活动,科学的历史发展是人类实践经验 的总结和概括,它的正确性不能用简单举例 来说明,而必须由人类实践经验总结的科学 的发展历史来检验。 每一门科学都是研究对象本质自身中的 矛盾。列宁举了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 社会科学中的矛盾来说明对立统一规律既是 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又是认识的普遍规律。 科学史是人类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 是人类对矛盾运动认识的历史。 2014-3-19 8

列宁指出,有两种基本的发展观点,形 而上学认为发展只是数量的减少或增加,是 重复;辩证法则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 斗争,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是旧东西的灭 亡和新东西的产生。
2014-3-19
11
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9段)

谈谈辩证法问题--原文

谈谈辩证法问题--原文

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编者:列宁在提出了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光辉思想中,认为在认识过程中,从最简单的东西开始,具体分析事物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种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认识中的任何一个简单命题,都包含着辩证法的一切要素,因而认识过程中存在着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同时,认识又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辩证发展过程。

坚持辩证法和认识论一致的观点,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谈谈辩证法问题(1915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参看拉萨尔的《赫拉克利特》一书第3篇(《论认识》)开头所引的斐洛关于赫拉克利特的一段活①),是辩证法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之一,甚至可说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

黑格尔也正是这样提问题的(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学》中经常为此绞尽脑汁,并跟赫拉克利特即跟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作斗争②)。

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

对于辩证法的这一方面,通常(例如在普列汉诺夫那里)没有予以足够的注意:对立面的同一被当作实例的总和“例如种子”;“例如原始共产主义”。

恩格斯也这样做过。

但这是“为了通俗化”……,而不是当作认识的规律(以及客观世界的规律)。

在数学中,+和-,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正电和负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

对立面的同一(它们的“统一”,也许这样说更正确些?虽然同一和统一这两个术语的差别在这里并不特别重要。

在一定意义上二者都是正确的),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

要认识在“自己运动”中、自生发展中和蓬勃生活中的世界一切过程,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

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谈谈辩证法问题

谈谈辩证法问题
(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矛盾的同一 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 矛盾。
(二)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 认识论(13—20)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方法是 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13)
2.任何认识命题都包含着丰富的 辩证法因素(14—15)

▪ 个别与一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列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 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短少精练, 内容极其丰富而深刻。全文讲了两个大 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 核心;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质 和核心(1——12)
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1)
2.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7)
3.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源泉和动力(8—12)
5.脱离辩证法就没有科学的认识论 (19—20)
三、学习《谈谈辩证法问题》的现 实意义
1.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 握对立。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矛盾,努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坚持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怎样理解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 主义的认识论?
▪ 第一,个别与一般是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的。
▪ 第二,个别和一般之间具有差 别性。
▪ 第三,个别和一般可以相互转 化。
3.认识史的辩证法进一步证明 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16—17)
列宁从哲学史发展的四个圆圈, 用以说明人类认识史不是沿着直线, 而是沿着无限地近似螺旋式的曲线 发展。这四个圆圈是:
第一个“圆圈”,古代:从德谟克 利特到柏拉图以及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
第二个“圆圈”,文艺复兴时代: 笛卡儿对伽桑狄(斯宾诺莎?)。

列宁-谈谈辩证法的问题

列宁-谈谈辩证法的问题

列宁-谈谈辩证法的问题-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阐释[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的实质和核心,是区分辩证法与诡辩论的标志。

理解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理解矛盾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把握两种发展观的本质区别;领会对立统一规律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掌握认识的辩证本质,领会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理解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2、难点:列宁关于认识的辩证本质的论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领会事物、认识的矛盾本性,把握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自觉地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分析今天的现实问题。

[学时] 4学时<学习指导>一、应知知识通过本讲的学习,同学们应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掌握认识的辩证本质,领会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理解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和阶级根源。

二、知识、能力拓展方面把握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自觉地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分析今天的现实问题。

<背景链接>《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在瑞士侨居期间写作的一篇笔记式的短文,完成于1915年。

1914年前后,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同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国际社会各种矛盾空前尖锐化,无产阶级政党处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面临许多新问题。

第二国际大多数党背叛《巴尔塞宣言》,堕落成为支持本国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的沙文主义的党。

一些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为了替自己政治的堕落辩解,他们用诡辩冒充唯物辩证法,抹煞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欺骗工人参加战争为帝国主义卖命。

列宁为了从理论上批判和揭露第二国际社会沙文主义的诡辩论及其思维方法,阅读了大量有关辩证法的著作,并且做了大量笔记。

这些笔记整理汇编后以《哲学笔记》为书名出版。

《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哲学笔记》中的一部分。

哲学部分-《谈谈辩证法问题》

哲学部分-《谈谈辩证法问题》

列宁生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
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 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 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 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 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 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 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 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 面的发展。
列宁生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 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 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
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 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 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 发展的新纪元。
《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写作背景
列宁为了从理论上批判和揭露第二国际社会沙 文主义的诡辩论及其思维方法,阅读了大量有 关辩证法的著作,并且做了大量笔记。
这些笔记整理汇编后以《哲学笔记》为书名出 版。《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哲学笔记》中 的一部分,和《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专门论 述辩证法学说的上下篇。
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 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 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列宁生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
列宁在晚年患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 《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列宁的全部著述达 55卷,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23年, 列宁病情开始恶化,第二年不幸与世长辞,终年 54岁。
第二讲 哲学部分
第四篇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背景介绍
1、列宁生平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地位 2、《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写作背景 3、《谈谈辩证法问题》的地位与意义

谈谈辩证法问题

谈谈辩证法问题
发展.
竞争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但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市场混乱; 调节可以稳定市场和规范竞争,但也
可能抑制创新和发展
辩证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经济领域中,市场经济的竞 争与调节机制就是一种辩证法的体现 竞争与调节是相互对立的概念,但它 们又是相互依存的
Part 7
结论
结论
1
20XX
谈谈辩证法问题
-
1 引言 2 事物的矛盾性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4 矛盾的转化 5 矛盾的解决 6 辩证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7 结论
Part 1
引言
引言
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它认 为世界是由矛盾相互作用而形
成的
这种矛盾的相互作用导致事物 不断变化和发展
在辩证法中,事物的发展是由 正反两面矛盾的斗争来推动的,
是相互对立的概念
Step.03
同时,它们又是相互 依存的,没有生命就 没有死亡,没有好就 没有坏,没有美就没
有丑
Step.04
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Step.05
01
02
03
04
05
Part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在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 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关联的
而矛盾的特殊性则是指每 个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矛盾 及其特点
这种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本文将探讨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运性
在辩证法中,事物都 有其内在的矛盾性
Step.01
这种矛盾性表现为对 立统一的关系,即事 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 立、相互依存、相互
转化的两个方面
Step.02
例如,生命和死亡、 好和坏、美和丑等都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1915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参看拉萨尔的《赫拉克利特》一书第3篇(《论认识》)开头所引的斐洛关于赫拉克利特的一段话),是辩证法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之一,甚至可说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

)黑格尔也正是这样提问题的(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学》中经常为此绞尽脑汁,并跟赫拉克利特即跟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作斗争)。

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

对于辩证法的这一方面,通常(例如在普列汉诺夫那里)没有予以足够的注意:对立面的同一被当作实例的总和,“例如种子”;“例如原始共产主义”。

恩格斯也这样做过。

但这是“为了通俗化”……,,而不是当作认识的规律(以及客观世界的规律)。

在数学中,+和-,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正电和负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

对立面的同一(它们的“统一”,也许这样说更正确些?虽然同一和统一这两个术语的差别在这里并不特别重要。

在一定意义上二者都是正确的),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

要认识在“自己运动”中、自生发展中和蓬勃生活中的世界一切过程,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

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按第一种运动观点,自己运动,它的动力、它的泉源、它的动因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体等等那里去了);按第二种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

第一种观点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

第二种观点是活生生的。

只有第二种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谈谈辩证法》

《谈谈辩证法》

《谈谈辩证法》《谈谈辩证法问题》一、写作背景和意义(一)写作背景本文是列宁《哲学笔记》中的一篇短文,写于1915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者为了替他们的沙文主义立场辩解,公然用诡辩论冒充辩证法,列宁为了批判第二国际社会沙文主义者的诡辩论,为了解决社会主义革命所面对的新问题,潜心研究辩证法,做了大量的笔记,并在此基础上写了《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

《谈谈辩证法问题》和《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专门论述辩证法学说的上下篇。

上篇即《辩证法的要素》是讲构成辩证法本身的基本内容,列宁在概括十六要素的实质时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的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抓住了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的”。

作为下篇《谈谈辩证法问题》就是对这个核心的说明和发挥。

该文即是阐发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要求,也是当时俄国革命运动的实践要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奠定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但是没有完成系统阐述辩证法理论的夙愿。

列宁通过一系列哲学著作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研读,准确的把握了古希腊朴素辩证法、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对辩证法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该文就是这一理论努力的成果之一。

(二)意义在本文中,列宁第一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说明和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

首次阐发了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和对立面统一的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是否承认对立统一是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的关键,并提出阐发了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深刻的揭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这篇文章文字虽然不多,但却是列宁辩证法思想的纲要和精华,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内容简介共分为四个部分(一)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其在辩证法中的地位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这里既包括统一物分解为对立面的客观法则,又包括反映这些矛盾的认识法则,强调客观意义的辩证法实质上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辩证法问题
(1915年)
列宁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参看拉萨尔的《赫拉克利特》一书第3篇(《论认识》)开头所引的斐洛关于赫拉克利特的一段话1[①]),是辩证法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之一,甚至可说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

黑格尔也正是这样提问题的(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学》中经常为此绞尽脑汁,并跟赫拉克利特即跟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作斗争2[②])。

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

对于辩证法的这一方面,通常(例如在普列汉诺夫那里)没有予以足够的注意:对立面的同一被当作实例的总和“例如种子”;“例如原始共产主义”。

恩格斯也这样做过。

但这是“为了通俗化”……,而不是当作认识的规律(以及客观世界的规律)。

在数学中,+和-,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正电和负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

对立面的同一(它们的“统一”,也许这样说更正确些?虽然同一和统一这两个术语的差别在这里并不特别重要。

在一定意义上二者都是正确的),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

要认识在“自己运动”中、自生发展中和蓬勃生活中的世界一切过程,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

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

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按第一种运动观点,自己运动,它的动力、它的泉源、它的动因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体等等那里去了);按第二种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

第一种观点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

第二种观点是活生生的。

只有第二种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

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注意:顺便说一下,主观主义(怀疑论44和诡辩论等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在(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

对于客观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

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论说来,相对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

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萌芽)。

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中、从这个社会的开始到终结——的发展(既是生长又是运动)。

一般辩证法的阐述(以及研究)方法也应当如此(因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辩证法在马克思看来只是辩证法的局部情况)。

从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的等等东西开始;从任何一个命题开始,如树叶是绿的,伊万是人,茹奇卡是狗303等等。

在这里(正如黑格尔天才地指出过的)就已经有辩证法:个别就是一般(参看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施韦格勒译,第2卷第40页,第3篇第4章第8-9节:“因为当然不能设想:在个别的房屋之外还存在着一
般房屋。

”——“.”)。

这就是说,对立面(个别跟一般相对立)是同一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而存在。

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
1[①]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55卷第300页。

——编者注
2[②]见列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同上,第313页)。

——编者注
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

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

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如此等等。

任何个别经过千万次的过渡而与另一类的个别(事物、现象、过程)相联系,如此等等。

这里已经有自然界的必然性、客观联系等概念的因素、胚芽了。

这里已经有偶然和必然、现象和本质,因为我们在说伊万是人,茹奇卡是狗,这是树叶等等时,就把许多特征作为偶然的东西抛掉,把本质和现象分开,并把二者对立起来。

可见,在任何一个命题中,很像在一个“单位”(“细胞”)中一样,都可以(而且应当)发现辩证法一切要素的胚芽,这就表明辩证法本来是人类的全部认识所固有的。

而自然科学则向我们揭明(这又是要用任何极简单的实例来揭明)客观自然界也具有同样的性质,揭明个别向一般的转变,偶然向必然的转变,对立面的过渡、转化、相互联系。

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正是问题的这一“方面”(这不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问题的实质)普列汉诺夫没有注意到,至于其他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更不用说了。

不论是黑格尔(见《逻辑学》),不论是自然科学中现代的“认识论者”、折中主义者、黑格尔主义的敌人(他不懂黑格尔主义!)保尔·福尔克曼(参看他的《认识论原理》第……页)都把认识看作一串圆圈。

哲学上的“圆圈”:是否一定要以人物的年代先后为顺序呢?
不!
古代:从德谟克利特到柏拉图以及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

文艺复兴时代:笛卡儿对伽桑狄(斯宾诺莎?)。

近代:霍尔巴赫——黑格尔(经过贝克莱、休谟、康德)
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

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各式各样观察现实、接近现实的成分(包含着从每个成分发展成整体的哲学体系),——这就是它比起“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来所具有的无比丰富的内容,而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程和发展。

从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不过是胡说。

相反地,从辩正唯物主义的观点后来,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片面地、夸大地、übersch wengliches(狄慈根)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

唯心主义就是僧侣主义。

这是对的。

但(“更确切些”和“除此而外”)哲学唯心主义是经过人的无限复杂的(辩证的)认识的一个成分而通向僧侣主义的道路。

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

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在那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

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而僧侣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当然有认识论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载于1925年《布尔什维克》杂志第5—6期合刊
选自《列宁全集》第2版第55卷第305--3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